课件88张PPT。几种元素在地壳中和细胞中含量的比较表组成细胞的元素在地壳中都含有,说明:细胞中元素与地壳的含量有很大差别,说明:几种元素在地壳中和细胞中含量的比较表组成细胞的元素在地壳中都含有,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细胞中元素与地壳的含量有很大差别,说明:几种元素在地壳中和细胞中含量的比较表组成细胞的元素在地壳中都含有,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细胞中元素与地壳的含量有很大差别,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问题探讨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所需大量物质,例如氧、
水、氮、碳和许多其他物质,亿万年来却没有
被生命活动所消耗完?你自己所呼出的二氧化碳都去了哪里?它们又
来自哪里?问题探讨碳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
它广泛地分布于大气、海洋、地壳沉积岩和生
物体中,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同时碳又
是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成份,是构成生命体的基
本元素。碳循环与生命活动紧密相联。亿万
年来,在地球的生物圈和大气圈中,碳通过生
命的新陈代谢,往复循环、生生不息。碳元素约占生物体干重的49%,碳是有机化合
物的“骨架”,没有碳就没有生命。一 碳循环碳元素约占生物体干重的49%,碳是有机化合
物的“骨架”,没有碳就没有生命。一 碳循环思考与讨论:碳元素约占生物体干重的49%,碳是有机化合
物的“骨架”,没有碳就没有生命。一 碳循环1.碳在自然界以什么形式存在?3.请用关键词、线段、箭头、方框等表示讨论
结果。2.碳是如何分别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各个环节(以什么形式、通过哪些生命活动、
形成哪些产物等)?思考与讨论:总结 碳循环过程: 碳循环总结 碳循环过程:大气中的CO2库碳循环总结 碳循环过程:大气中的CO2库光
合
作
用碳循环总结 碳循环过程:大气中的CO2库绿色植物光
合
作
用 碳循环总结 碳循环过程:大气中的CO2库绿色植物动物光
合
作
用 碳循环总结 碳循环过程:大气中的CO2库绿色植物动物光
合
作
用摄食碳循环总结 碳循环过程:大气中的CO2库绿色植物动物光
合
作
用摄食碳循环总结 碳循环过程:大气中的CO2库绿色植物动物光
合
作
用摄食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碳循环总结 碳循环过程:大气中的CO2库绿色植物动物光
合
作
用摄食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碳循环总结 碳循环过程:大气中的CO2库绿色植物动物光
合
作
用摄食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碳循环微
生
物
的
分
解
作
用总结 碳循环过程:大气中的CO2库绿色植物动物光
合
作
用摄食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碳循环微
生
物
的
分
解
作
用呼
吸
作
用呼
吸
作
用总结 碳循环过程:大气中的CO2库绿色植物动物光
合
作
用摄食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碳循环微
生
物
的
分
解
作
用呼
吸
作
用呼
吸
作
用化石燃料总结 碳循环过程:大气中的CO2库绿色植物动物光
合
作
用摄食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碳循环微
生
物
的
分
解
作
用呼
吸
作
用呼
吸
作
用化石燃料燃
烧碳循环的特点:一 碳循环1.碳循环的形式: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碳循环的特点:一 碳循环1.碳循环的形式: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主要是CO2碳循环的特点:一 碳循环1.碳循环的形式: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主要是CO2CO2和碳酸盐碳循环的特点:一 碳循环1.碳循环的形式: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主要是CO2CO2和碳酸盐含碳有机物碳循环的特点:一 碳循环1.碳循环的形式: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主要是CO2CO2和碳酸盐含碳有机物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碳循环的特点:一 碳循环1.碳循环的形式: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主要是CO2CO2和碳酸盐含碳有机物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食物链(网)碳循环的特点:一 碳循环1.碳循环的形式: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主要是CO2CO2和碳酸盐含碳有机物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食物链(网)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②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CO2动物植物动植物的遗体和排出物泥炭、煤、石油微
生
物
的
呼
吸
作
用呼
吸
作
用呼
吸
作
用光
合
作
用燃
烧摄食练习生产者消费者化石燃料大气中的CO2库分解者(1)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有:_____作用和
化能合成作用。(2)碳进入大气的途径有:(3)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 碳以_____的形式循环.(4)在生物群落内部,碳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含
____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练习生产者消费者化石燃料大气中的CO2库分解者(1)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有:_____作用和
化能合成作用。(2)碳进入大气的途径有:(3)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 碳以_____的形式循环.(4)在生物群落内部,碳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含
____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光合练习生产者消费者化石燃料大气中的CO2库分解者(1)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有:_____作用和
化能合成作用。(2)碳进入大气的途径有:(3)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 碳以_____的形式循环.(4)在生物群落内部,碳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含
____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光合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燃烧练习生产者消费者化石燃料大气中的CO2库分解者(1)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有:_____作用和
化能合成作用。(2)碳进入大气的途径有:(3)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 碳以_____的形式循环.(4)在生物群落内部,碳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含
____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光合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燃烧CO2练习生产者消费者化石燃料大气中的CO2库分解者(1)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有:_____作用和
化能合成作用。(2)碳进入大气的途径有:(3)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 碳以_____的形式循环.(4)在生物群落内部,碳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含
____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光合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燃烧CO2碳二 物质循环的概念一 碳循环组成生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基本
元素,在 ________ 和 __________ 之间往返
循环利用的过程,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二 物质循环的概念一 碳循环组成生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基本
元素,在 ________ 和 __________ 之间往返
循环利用的过程,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二 物质循环的概念一 碳循环C、H、O、N、P、S 生物群落无机环境注意 1.物质:2.范围:3.循环:4.特点:注意 1.物质:组成生物体C、H、O、N、P、S等基
本元素。而不是单质,也不是化合物。2.范围:3.循环:4.特点:注意 1.物质:组成生物体C、H、O、N、P、S等基
本元素。而不是单质,也不是化合物。2.范围: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
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3.循环:4.特点:注意 1.物质:组成生物体C、H、O、N、P、S等基
本元素。而不是单质,也不是化合物。2.范围: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
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3.循环: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组成生物体的C、H、O、
N、P、S基本元素反复循环4.特点:注意 1.物质:组成生物体C、H、O、N、P、S等基
本元素。而不是单质,也不是化合物。2.范围: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
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3.循环: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组成生物体的C、H、O、
N、P、S基本元素反复循环4.特点:具有全球性,循环流动.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中,不正
确的是练习A.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
N、P、S等元素
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
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中,不正
确的是练习A.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
N、P、S等元素
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
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施用农药DDT 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
小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企鹅
体内也发现了DDT,南极动物体内为何会出现
DDT?此现象说明了什么?施用农药DDT 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
小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企鹅
体内也发现了DDT,南极动物体内为何会出现
DDT?此现象说明了什么?全球性关注社会在我们生活中,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平衡吗?如
果不平衡的话,导致了什么结果?怎么造成的?
有没有解决方法呢?关注社会在自然状态下,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与生物的
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速率大致相等,
大气中的CO2 含量处于稳定状态。在我们生活中,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平衡吗?如
果不平衡的话,导致了什么结果?怎么造成的?
有没有解决方法呢?关注社会下图是一幅198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的宣传画关注社会下图是一幅198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的宣传画温室效应的控制不只是某一个国家的事情,为
此1997年12月11日联合国在日本东京有关温室
气体的排放签署了《京都议定书》,这基于物
质循环具有_________的特点。关注社会下图是一幅198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的宣传画温室效应的控制不只是某一个国家的事情,为
此1997年12月11日联合国在日本东京有关温室
气体的排放签署了《京都议定书》,这基于物
质循环具有_________的特点。全球性关注社会温室效应关注社会生活中我们可见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
的温室。使用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来做温室,是让
阳光直接照射进温室,加热室内空气;而玻璃或透
明塑料薄膜又可以不让市内的热空气向外散发,使
室内的温度保持高于外界的状态,以提供有利于植
物快速生长的条件。温室效应关注社会生活中我们可见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
的温室。使用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来做温室,是让
阳光直接照射进温室,加热室内空气;而玻璃或透
明塑料薄膜又可以不让市内的热空气向外散发,使
室内的温度保持高于外界的状态,以提供有利于植
物快速生长的条件。温室有两个特点:温度较室外高、不散热。 温室效应关注社会生活中我们可见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
的温室。使用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来做温室,是让
阳光直接照射进温室,加热室内空气;而玻璃或透
明塑料薄膜又可以不让市内的热空气向外散发,使
室内的温度保持高于外界的状态,以提供有利于植
物快速生长的条件。温室有两个特点:温度较室外高、不散热。 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
它会使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
增大,海平面上升,气候异常,海洋风暴增多。温室效应关注社会社会热点:温室效应关注社会社会热点:温室效应1.温室气体:2.CO2增多的原因3.温室效应的危害关注社会社会热点:温室效应1.温室气体:CO2过多2.CO2增多的原因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3.温室效应的危害极地冰川加速融化沿海城市被淹没农田减少,粮食减产关注社会如何解决“温室效应” ?关注社会如何解决“温室效应” ?1.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提高能效。2.开发新的洁净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
水能等。3.大面积植树造林,降低空气中CO2含量。三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一 碳循环二 物质循环的概念生态系统的存在是靠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来维
持的。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
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二者相互依存,又
相辅相承,形成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三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一 碳循环二 物质循环的概念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又有本质上的区别:
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
而且运动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最终散失在
环境中。
物质循环是带有全球性的,在生物群落与无机
环境间物质可以反复出现,反复利用,循环运
动,不会消失。三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一 碳循环二 物质循环的概念在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始终与下列哪项结合在
一起进行的?练习A.氮循环 B.水循环
C.能量流动 D.能量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始终与下列哪项结合在
一起进行的?练习A.氮循环 B.水循环
C.能量流动 D.能量循环三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一 碳循环二 物质循环的概念三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一 碳循环二 物质循环的概念以有机物形式流动三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一 碳循环二 物质循环的概念以无机物形式循环以有机物形式流动三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一 碳循环二 物质循环的概念单向传递、逐级递减以无机物形式循环以有机物形式流动三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一 碳循环二 物质循环的概念往复循环、全球性单向传递、逐级递减以无机物形式循环以有机物形式流动三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一 碳循环二 物质循环的概念往复循环、全球性单向传递、逐级递减以无机物形式循环以有机物形式流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三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一 碳循环二 物质循环的概念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全球性单向传递、逐级递减以无机物形式循环以有机物形式流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三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一 碳循环二 物质循环的概念(1)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
(3)能量是物质反复循环的动力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全球性单向传递、逐级递减以无机物形式循环以有机物形式流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知识总结物
质
循
环举例:碳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概念循环形式温室效应1.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A、B、
C 、D各代表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何种成分?练习CDAB1.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A、B、
C 、D各代表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何种成分?练习C为生产者,B为分解者,A为消费者,
D无机环境CDAB辨图要点:练习CDAB辨图要点:练习CD辨图要点:练习1.碳循环中,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
相互的,其他各成分之间的传递都是单向的。CD辨图要点:练习1.碳循环中,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
相互的,其他各成分之间的传递都是单向的。CDAB辨图要点:练习1.碳循环中,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
相互的,其他各成分之间的传递都是单向的。CDAB辨图要点:练习1.碳循环中,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
相互的,其他各成分之间的传递都是单向的。CDAB2.生产者指向消费者和分解者(传递),而消费者
和分解者则指向无机环境(传递)。辨图要点:练习1.碳循环中,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
相互的,其他各成分之间的传递都是单向的。CDAB2.生产者指向消费者和分解者(传递),而消费者
和分解者则指向无机环境(传递)。辨图要点:练习1.碳循环中,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
相互的,其他各成分之间的传递都是单向的。CDAB2.生产者指向消费者和分解者(传递),而消费者
和分解者则指向无机环境(传递)。3.消费者指向分解者(传递)。2.﹙03年全国﹚以单位面积计,热带雨林中残
枝落叶较温带森林的多,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
量一般是练习A.热带雨林小于温带森林
B.热带雨林大于温带森林
C.热带雨林等于温带森林
D.热带雨林与温带森林无法比较3.下面是甲乙丙丁四个种群在一个达到生态平
衡的环境中含有的总能量和残留农药的DDT的
平均浓度练习1)这四个种群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__
2)写出四个种群的能量流动渠道:
3)在能量流动的渠道中,_______越高,生物
体内的DDT浓度越高,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