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下第四章:《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培优训练
1.如图所示为叶片的横切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表示的是叶脉,含有导管与筛管
B.②、④表示的是上下表皮,起保护作用
C.叶片中含叶绿体的细胞全部集中在③处
D.与蒸腾作用有关的是⑤
【答案】C
【解析】【分析】【详解】A、叶脉里含有导管与筛管,导管运输水合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A正确;B、②④表示的是上下表皮,起保护作用,B正确;C、上下表皮中的保卫细胞也含有叶绿体,C错误;D、气孔是蒸腾失水的门户,D正确。故选:C。
2.如图所示叶片上面的绿色比下面的绿色深些,是由于(▲)
A.上表皮比下表皮细胞里的叶绿体多
B.叶片下面的温度高
C.靠近上表皮的栅栏组织比靠近下表皮的海绵组织的细胞内含叶绿体多
D.栅栏组织比海绵组织的细胞排列紧密,内含叶绿体少
【答案】C
【解析】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可结合叶片的结构示意图来解答。
【分析】解题的关键是把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详解】下面是叶片的结构模式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上表皮靠近栅栏组织,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叶绿体含量多;而下表皮靠近海绵组织,海绵组织排列疏松,叶绿体少;此外上表皮接受阳光照射多,叶绿素形成多。而表皮由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组成,其中表皮细胞是无色透明的,不含有叶绿体,有利于阳光的透入。因此,叶片正面绿色深,背面绿色浅。故选:D。
如下图表示向日葵在24小时内水分吸收和蒸腾的速度。如果该植物处于正常生长状态,则曲线A所包含的面积与曲线B所包含的面积之间的关系是(▲)
A.A>B B.A<B C.A=B D.不能确定
【答案】A
【解析】植物的蒸腾作用和吸收作用同时进行,但速度是不同的,应区分对待。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分析图形,总结出在暗处和光下吸收水分的速率和蒸腾作用的速率的关系。
【详解】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把由根吸收来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如图,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分了三个部分:黑暗、光照、黑暗,分析图形可知,在黑暗处,吸收水分的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在光下,大体是中间部分是蒸腾作用的速率大于吸收水分的速率,而两边部分是吸收水分的速率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从图中可以看出蒸腾作用的速度明显大于吸收的速度,所以A的面积大于B的面积。故选:A。
4.取四支基本相同的杨树枝条,它们的叶片数目、大小都相同,在阳光的照射下,均插入盛有适宜营养液的四支试管中,并做如下处理:①叶片不作处理;②叶片的上下表面均涂上凡士林;③叶片下表面涂上凡士林;④剪去叶片并在切口处涂上凡士林实验开始时,先将四个装置的重量调整到一致,然后每隔3个小时记录每个装置重量的变化情况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直线I代表哪两个装置的变化情况(▲)
A.①和② B.②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③
【答案】B
【解析】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据此作答。
【分析】掌握蒸腾作用的概念,了解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门户,结合题意,比较甲、乙、丙、丁的叶片处理情况,总结其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的多少,即可解答本题。
【详解】由分析可知,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气孔是水蒸气外出的门户,叶片的上下表皮上都有气孔,其中下表皮上的气孔较多。由题意可知,①叶片没处理,上下表皮都有气孔,水分通过气孔蒸发出去的最多,重量减轻的最快;②叶片上表皮和下表皮都涂上凡士林,水蒸气无法通过气孔蒸发出去,重量不变。 ③叶片下表皮涂上凡士林,下表皮上的气孔较多,重量也在减轻。④剪去叶片并在切口处涂上凡士林,水分不会蒸发,重量不变。故选:B。
5.如图所示,天平两端托盘上的盛水烧杯内各插有1根树枝,且两根树枝的树叶一多一少,开始时天平两端平衡。现将此装置移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发现天平左侧上升。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植物的(▲)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分解作用
【答案】C
【解析】本题是考查的是植物体重量减少的原因,要同时考虑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分析】要加强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理解,这是考试的一个重点。
【详解】植物放在阳光下,同时进行三种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光合作用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重量变化不大;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了二氧化碳,重量变化也不大;植物的蒸腾作用在不停的进行,因为它完成蒸腾作用的结果:1,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及无机盐的运输; 2,促进根部对水分的吸收; 3,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左边的装置中叶片较多,蒸腾作用失去的水分较多,重量减轻会上升。故选:C。
6.科研人员为研究枇杷植株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光合特征,对其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表示的是气孔张开的程度,影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蒸腾作用)进行了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阴天时净光合速率下降的时间与气孔导度的下降时间不一致
B.晴天时出现“午休”现象与气孔关闭引起的CO2浓度下降有关
C.两种条件下枇杷净光合速率峰值出现的早晚均与光照强度无关
D.实验结果显示枇杷植株适合种植在光线弱的荫蔽环境中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晴天中午温度较高、光照较强枇杷植株叶片的气孔部分关闭,同时气孔导度下降,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导致净光合作用下降;阴天时中午光照强度最大,净光合作用速率最大,但阴天时净光合速率下降的时间与气孔导度的下降时间不一致。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识图判断和分析作答的能力。
【详解】A、据图分析,阴天时净光合速率下降的时间与气孔导度的下降时间不一致,A正确;
B、晴天中午温度较高、光照较强枇杷植株叶片的气孔部分关闭,同时气孔导度下降,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导致净光合作用下降,B正确;
C、两种条件下枇杷净光合速率峰值出现的早晚均与光照强度、温度均有关,C错误;
D、图示说明,阴天时光照强度较弱,净光合作用速率高于晴天,说明枇杷植株适合种植在光线弱的荫蔽环境中,D正确。故选:C。
7.植物的气孔是由两个保卫细胞围成的孔隙,它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大门。下图是科学家研究保卫细胞中蔗糖浓度与K+浓度与气孔张开和关闭调节关系的一项实验研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K+通过保卫细胞细胞膜的方式是主动转运
B.气孔的开闭是保卫细胞中细胞液渗透压改变引起的
C.如果细胞中缺K+,则气孔在一天中就不能张开
D.蔗糖浓度在一天中的变化应与光合作用强度有关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保卫细胞膨胀而张开,表示气孔张开。由于保卫细胞为半月形,因外侧较薄而内侧较厚,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收缩,细胞厚度减小,两细胞并合,气孔闭合。所以植物在外界供水充足时,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在光合、呼吸、蒸腾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汽的通路,其通过量是由保卫细胞的开闭作用来调节,在生理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了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气孔以及保卫细胞的关系以及保卫细胞中蔗糖浓度与K+浓度与气孔张开和关闭调节关系。
【详解】A、K+通过保卫细胞细胞膜的方式是主动转运,需要载体、消耗能量,A正确;
B、根据曲线分析,蔗糖浓度与K+浓度大时,气孔开放程度大;蔗糖浓度与K+浓度小时,气孔开放程度也小,说明气孔的开闭是保卫细胞中细胞液渗透压改变引起,B正确;
C、曲线表明,在23时K+浓度为0,但气孔开放程度不为0,所以如果细胞中缺K+,气孔仍能张开;且K+浓度浓度低而蔗糖浓度高时,气孔开放程度较大,C错误;
D、根据蔗糖浓度的变化曲线可判断,蔗糖浓度在一天中的变化应与光合作用强度有关,D正确;
故选:C。
8.下面几种植物中,宜选作植物蒸腾作用实验材料的是(▲)
A.雪松 B.仙人掌 C.天竺葵 D.睡莲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验证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实验材料的选择.可以从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和叶的表面积对蒸腾作用的影响方面来切入。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叶的大蒸腾作用旺盛,叶小蒸腾作用较弱。
【详解】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天竺葵的叶片表面积较大,蒸腾作用旺盛,有利于观察;仙人掌的叶退化为刺状、雪松的叶退化为针状,叶的表面积较小,蒸腾作用很弱,短时间内不易观察;睡莲在水中蒸腾作用几乎不能体现。故选:C。
9.下图表示两类不同植物在一天中的气孔张开面积大小变化情况。据图进行了下列判断,其中错误的是(▲)
A.水生植物的光合速率比较符合曲线Ⅱ B.Ⅱ植物白天吸收水分远多于夜间
C.极度干旱环境下的植物气孔生理比较符合曲线Ⅰ D.Ⅰ植物主要在夜间利用CO2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气孔的功能及开闭原理,气孔是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就是能够自动的开闭。
【分析】气孔的功能是考查的重点,难度一般。
【详解】A、水生植物正午时分气孔基本关闭,故A错误;
B、Ⅱ在正午时气孔张开面积最大,所以此时水分散失最大,吸收水分也最大,夜间气孔基本关闭,所以此时水分散失最少,吸收水分也最少;故B正确;
C、极度干旱环境下,正午温度最高,所以气孔张开面积最小,才能减少水分的散失,故C正确;
D、Ⅰ可能代表景天科的植物,这类植物在夜晚气孔张开吸收二氧化碳并转化为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待到白天有光照时再释放出来参加卡尔文循环,故D正确;故选:A。
10.如图表示植物蒸腾作用时,气孔和保卫细胞的变化示意图,则气孔和保卫细胞的状态分别是(▲)
A.张开、失水
B.张开、吸水
C.闭合、失水
D.闭合、吸水
【答案】B
【解析】当肾形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细胞向外弯曲,气孔张开,而保卫细胞失水体积缩小时,壁拉直,气孔关闭;哑铃形保卫细胞吸水时两头膨胀而中间彼此离开,气孔张开,失水时两头体积缩小中间部分合拢,气孔关闭。可见气孔运动的原因主要是保卫细胞吸水膨胀引起的。据此解答。
【分析】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同时理解保卫细胞的结构特点的知识点,可结合叶片的结构图进行记忆。
【详解】观图可知:保卫细胞总是两两相对而生,围成的空腔是气孔,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就张开,反之气孔就关闭.图中的气孔处于张开状态,保卫细胞吸收,故B符合题意。故选:B。
11.晴朗的白天进入植物体,叶片气孔和从叶片中通过气孔散失的气体依次是(▲)
A.二氧化碳;氧气 B.水蒸气;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气 D.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答案】C
【解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物质转化是指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能量转化是指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的过程。
【分析】此题考查了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详解】白天只要有光,绿色植物就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光线较弱时(早晨5~6点钟),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强于光合作用,表现在通过气孔散失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当光线越来越强时(早晨9~10点钟),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表现在通过气孔散失的气体是氧气;但是到中午,由于温度高,植物体的蒸腾作用加强,从气孔散失的气体中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水蒸气了。 如图:
因此,白天进入植物体叶片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从叶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气体是氧气和水蒸气。
故选:C。
12.某自然风景区近年来森林茂密,植被保护好,这里空气清新,氧含量高,空气湿度大,这主要是由于植物能够进行(▲)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D.呼吸作用和吸收作用
【答案】C
【解析】【分析】【详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够使空气清新,氧含量高;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能够增大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所以益阳市会龙山自然风景区空气清新,氧含量高,气候湿润,这主要是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故选:C。
13.正在结西瓜的植株,其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A.光合作用 B.瓜果的膨大 C.植株的生长 D.蒸腾作用
【答案】D
【解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这不是对水的一种浪费,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
【分析】 蒸腾作用的概念、意义、影响因素等内容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不要死记硬背。
【详解】植物通过根吸收来的水大约只有1%被植物体利用,约99%都被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当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一种浪费,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一是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跟着一起被吸收和运输;二是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三是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四是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所以,在结果期间,西瓜吸收的水分也主要用于蒸腾作用。可见D符合题意。故选:D。
14.如图表示通过测量一段树枝(例如柳树)的吸水情况来研究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装置是连通的、内装有清水,并用白炽灯照射。下列预测中,不可能成立的是(▲)
A.该装置可以定性地研究影响柳树枝条蒸腾作用速率的因素
B.在无风且潮湿的空气中,小气泡将缓慢地向左移动
C.在高温及干燥的空气中,小气泡将快速地向左移动
D.单位时间内消耗水的量,就是该柳树枝条蒸腾的水量
【答案】D
【解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影响因素有光照、温度、湿度等。
【分析】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光、温度、湿度和空气流动情况等。
【详解】A、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有光照、温度、湿度,空气流动情况等,利用该装置可以定性地研究影响柳树枝条蒸腾作用速率的因素,A不符合题意;
B、在无风且潮湿的空气中,植物的蒸腾作用较缓慢,故小气泡将缓慢地向左移动,B不符合题意;
C、在高温及干燥的空气中,植物的蒸腾作用较快,故小气泡将快速地向左移动,C不符合题意;
D、植物吸收的水分,大部分进行蒸腾作用,只有少部分进行生理活动,故单位时间内消耗水的量,并不是该柳树枝条蒸腾的水量,D符合题意。
15.观察分析下列图示的实验装置,属于研究植物叶表皮气孔分布特点的是(▲)
【答案】B
【解析】对照实验设计的关键是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图示中的三套装置是验证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的常用的经典实验置,A装置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水分;B装置验证植物叶表皮气孔分布特点;C装置通过设计对照组的情况下用来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D装置是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实验装置,解答即可。
【分析】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原理,遵循实验原则,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详解】观图可知:A装置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水功分;B装置验证植叶表皮气孔分布特点;C装置通过设计对照组的情况下用来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D装置是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实验装置,故B符合题意。故选:B。
16.温带地区冬季寒冷,大部分树木叶片要脱落,落叶的原因是(▲)
A.减少蒸腾 B.植物体内水分的吸收和运输增强
C.光合作用减弱 D.呼吸作用加强
【答案】A
【解析】温带地区,深秋的树木大量落叶,是降低蒸腾作用度过寒冷或干旱季节的一种适应现象,分析。
【分析】这部分内容在考试中经常出现,题型多变,要注意灵活的运用知识解决不同的题目。
【详解】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蒸腾作用能蒸发掉植物体内大量的水分,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降低植物体的温度,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由于温带地区冬季寒冷,降雨也少,植物通过根吸收的水分减少,所以大部分树木叶片要脱落,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植物体内热量的散失以及水分的流失,以适应冬天的环境。故A是正确的,故选A。
17.取甲、乙、丙、丁四组大小、发育程度相似,质量相同的新鲜睡莲叶,作如下处理:再将上述四组叶片置于通风处,则出现萎蔫现象的先后顺序是(▲)
组别 甲 乙 丙 丁
涂凡士林的部位 上、下表皮 上表皮 下表皮 不涂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丁→乙→丙一甲 D.甲→丙→乙→丁
【答案】C
【解析】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
【分析】此题考查了气孔是植物体散失水分的门户,凡士林的作用是将气孔密封,阻碍水分的散失。
【详解】叶片上的气孔是植物体散失水分的窗口,叶片的下表皮的气孔数比上表皮多;则对甲、乙、丙、丁四组大小、发育程度相似,质量相同的新鲜菠菜叶作表格中的处理后,在同样的时间内,甲叶片因为上、下表皮的气孔都被凡士林密封了,基本不散失水,乙叶片次之,丙叶片又次之,丁叶片散失水分最多;因此,四个叶片出现萎蔫的先后顺序是:丁→乙→丙一甲;故选:C。
18.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在晴朗的高温天气状态下,绿色植物蒸腾作用强度变化的是(▲)
【答案】D
【解析】【分析】【详解】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光照强度影响气孔的开闭,在一定的范围内光照强度的增加,能促进气孔的开启,利于水蒸气的外出,使蒸腾作用加强.到了温度最高时气孔就会关闭,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然后植物的蒸腾作用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
19.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的量来表示。如图表示某植物在恒温28℃时,处于不同光照强度下在单位时间内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或释放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的主要通道是叶脉中的导管
B.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28℃。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时,图中曲线上的A点将向下移动
C.在C点时起,植物只有光合作用
D.环境温度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会产生影响,原因是温度会影响活细胞中的酶的活性
【答案】D
【解析】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据此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知识的了解和识图分析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
【详解】A、气孔是气体出入植物体的门户,植物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的主要通道是叶表皮的气孔;A错误;
B、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28℃,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时,光合作用的强度增强,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将增加,A点将向上移动.
C、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增强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多,呼吸作用强度不变,所以吸收的二氧化碳逐渐增多,C点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多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在C点植物要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蒸腾作用,C错误;
D、温度不仅影响光合作用也影响呼吸作用,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最适温度,酶的活性最高,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最大,超过或低于最适温度,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都降低.D正确;故选:D。
20.小亮制作了一个叶片气孔演示器(如图4-20-16所示),当用手缓缓挤压充气球时,气球膨胀,此时相当于保卫细胞的(▲)
A.吸水膨胀、气孔张开
B.吸水膨胀、气孔闭合
C.失水萎缩、气孔张开
D.失水萎缩、气孔闭合
【答案】A
【解析】气孔是由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小孔.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是光合、呼吸、蒸腾作用等气体代谢过程中空气和水蒸气的通路。
【分析】分清保卫细胞吸水、失水与气孔张开与闭合的关系。
【详解】气孔是由成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小孔,如图保卫细胞因外侧较
薄而内侧较厚,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外壁伸展拉长,细胞的内壁向内凹陷,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收缩,内外壁都拉直,细胞厚度减小,两细胞合并,气孔闭合.小亮制作了一个叶片气孔演示器(如图所示),当用手缓缓挤压充气球时,气球膨胀,此时相当于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故选:A。
21.如图是某科研小组研究某植物吸水速率与蒸腾速率关系时绘制的曲线图,图中两曲线表示一天内光照和黑暗环境下吸水速率与蒸腾速率的变化过程,请根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c点表示a时刻蒸腾速率等于吸水速率
B.图中a到b时间段内,蒸腾速率大于吸水速率
C.有光照时,蒸腾速率有可能会大于吸水速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小于蒸腾速率
D.有光照时,蒸腾速率有可能会小于吸水速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大于蒸腾速率
【答案】C
【解析】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学会识图。
【分析】理解了图中曲线表示的含义,就能判断出叙述是否错误。
【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c点是某植物的蒸腾速率和吸水速率曲线重合点,且正好处于a时刻.即c点表示a时刻蒸腾速率等于吸水速率.此选项叙述正确;
B、图中a--b时间段内,蒸腾速率和吸水速率都是逐渐升高,即在某一时刻蒸腾速率总是大于吸水速率.此选项叙述正确;
C、图中黑暗时间内,无论那一时刻,吸水速率的曲线总是位于蒸腾速率的曲线之上,即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高于蒸腾速率;而有光照时,a--b时间段内蒸腾速率大于吸水速率,b时刻以后吸水速率则大于蒸腾速率.此选项叙述错误;
D、由图可知,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大于蒸腾速率,此选项叙述正确;故选:C。
22.下图是绿色开花植物的多个生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表示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 ▲ 和无机盐,这些物质通过 ▲ 运输到茎
和叶。
(2)图中②表示叶片通过气孔吸收空气中的 ▲ ,用于进行光合作用。
(3)图中③表示在叶片合成的有机物,它们通过茎和叶的 ▲ 运输到根。
(4)图中④表示植物的 ▲ 作用。
(5)植物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气孔散失,这种生理过程叫 ▲ 作用。
【答案】(1)水;导管;(2)二氧化碳;(3)筛管;(4)蒸腾;(5)蒸腾
【解析】此题考查导管和筛管的作用以及蒸腾作用.
【分析】(1)植物体内运输物质的管道有两种:导管和筛管,导管的功能是运输水和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运输方向是由下到上;筛管的功能是运输有机物,运输方向是由上到下;
(2)在叶片的表皮上分布着由两两相对的保卫细胞构成的气孔,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有关的氧气和需要的二氧化碳都由此进出;
观察题干中图示的箭头方向,根据以上知识可知:图示中①表示根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和通过导管向上运输,②表示光合作用需要的原料二氧化碳通过气孔进入植物体内,③表示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④表示植物体内的水分一水蒸气的形式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
【详解】(1)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是由根吸收的,并通过植物体内的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2)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它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入植物体的;
(3)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4)在叶片的表皮上分布着由两两相对的保卫细胞构成的气孔,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有关的氧气和需要的二氧化碳都由此进出;
(5)水分以气体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通过气孔完成的。
故答案为:(1)水;导管;(2)二氧化碳;(3)筛管;(4)蒸腾;(5)蒸腾。
23.冬天,我省的许多菜农利用温室栽培蔬菜。在温室中,蔬菜可直接在土壤中栽培,也可利用人工配制的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如图所示,图1是小明家的一个冬暖式蔬菜大棚剖面图。请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帮助他解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在蔬菜生产旺盛时期,透明塑料膜内常有一些水滴,这些水滴主要来自植物的 ▲ 。
(2)菜农常采用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室温的措施,以提高蔬菜产量。其中的科学道理是: ▲ 。
(3)某菜农在蔬菜大棚内种植的芹菜,出现了叶片发黄,且茎秆易倒伏的症状,你应该建议他多施含 ▲ 的肥料。
(4)图2是某温室从16点开始持续密封48小时,测得温室内CO2体积分数的变化情况。试分析曲线b~c大幅度下降的原因是 ▲ ,曲线c~d略有升高的原因是 ▲ 。
【答案】(1)蒸腾作用;(2)增加光照可使光合作用增强,降低温度可使呼吸作用减弱,从而增加有机物的积累;(3)氮和钾;(4)①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大量的)C02;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C02
【解析】本题综合性强,难度大.涉及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无机盐的作用,还涉及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解决这个题目还需要较强的解读曲线图的能力。
(1)植物体内的水分,不断地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
(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条件主要有: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白天增加光照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制造的有机物多:植物要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维持植物各项生命活动,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条件主要有:温度、含水量、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夜晚没有光,光合作用不再进行,适当降低温度,可以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减少植物体内有机物的消耗;
(3)植物生长需要量较多的无机盐主要有三类:含氮、含磷和含钾的无机盐,其中含氮的无机盐可以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植物枝叶繁茂,叶片鲜绿;含钾的无机盐可以使茎杆健壮;
(4)①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进行呼吸作用吸入氧气放出二氧化碳,蔬菜大棚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植物在白天光合作用强度超过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超过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会使大棚内的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降低,夜晚无光不进行光合作用,但呼吸作用仍然进行,不断放出二氧化碳,使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升高.曲线图中的a~b,c~d段处于夜间,故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升高,b~c,d~e段处于白天,故二氧化碳浓度不断降低。
【分析】(1)遇到这样的题目,同学们不要有畏难情绪,多看几遍,把题目读懂,针对各个问题,通过咱们平时积累的知识,逐一解决;
(2)对于曲线图,我们先认真观察横轴和纵轴表示什么,然后注意观察曲线的变化规律,找到它反映的纵轴和横轴表示的两个量的变化规律和关系。
【详解】(1)大棚内培养液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都会导致透明塑料膜内出现一些水滴,生长旺盛的植物蒸腾产生水分是主要因素;
(2)白天增加光照,使光合作用增强,制造的有机物增加,夜晚降低温度,可以降低呼吸作用强度,分解的有机物减少,总体使蔬菜积累的有机物增加,产量提高;
(3)含氮的无机盐使植物枝叶繁茂、叶色鲜绿,含钾的无机盐使芹菜茎杆健壮;
(4)白天光合作用超过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超过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夜晚无光的情况下,光合作用不再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使大棚内二氧化碳不断增加.白天温度较高的时候给大棚通风,可以补充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消耗,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故答案为:(1)蒸腾作用;(2)增加光照可使光合作用增强,降低温度可使呼吸作用减弱,从而增加有机物的积累;(3)氮和钾;(4)①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大量的)C02;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C02。
24.把等量的玉米植株的不同器官放在透明的封闭容器中,并把它们暴露在不同颜色的光照下,8小时后,对容器中的氧气进行测量,得到如表所示的数据,请分析回答:
容器 器官 光的颜色 温度(℃) O2增加量(mL)
甲 叶 红 22 120
乙 叶 绿 22 15
丙 根 红 22 0
图
(1)分析可知,容器 ▲ 中的光合作用速率最快,实验中发现,容器壁上附着有一些水珠,这些水珠的出现主要与叶片的 ▲ 这一生理过程有关。
(2)对比容器甲、乙可发现, ▲ 是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重要因素,容器丙中O2增加量为0mL,导
致这一结果产生的原因是根细胞中没有 ▲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3)将容器甲或乙中的叶片放在盛有 ▲ 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向处理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发现
叶片变蓝,说明光合作用能制造 ▲ 。
(4)如图4-20-22所示:装置中隔板与无色透明钟罩之间、隔板中央小孔与玉米植株之间都用凡士林密封,钟罩内放置一只盛有种液体的小烧杯。
①若小烧杯中的液体是澄清的石灰水,要探究玉米呼吸作用是否会产生二氧化碳,应将装置置于 ▲ 的环境中。
②若小烧杯中的液体是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欲用来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需设置对照实验装置,与实验组不同的是对照组需将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为 ▲ 。
【答案】(1)甲;蒸腾作用;(2)光的颜色;叶绿体;(3)酒精;淀粉;(4)①黑暗;②等量的清水
【解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植物的光合作用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3)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详解】(1)光合作用释放氧气,O2增加量(mL)越多,光合作用速率越快。从表格中可知,甲O2增加量120mL,最多,因此容器甲中的光合作用速率最快,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因此实验中发现,容器壁上附着有一些水珠,这些水珠的出现主要与叶片的蒸腾作用这一生理过程有关。
(2)容器甲、乙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的颜色,因此对比容器甲、乙可发现,光的颜色是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重要因素;光合作用必须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内进行,根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因此容器丙中O2增加量为0mL,导致这一结果产生的原因是根细胞中没有叶绿体;
(3)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将容器甲或乙中的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碘遇到淀粉变蓝色,因此向处理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发现叶片变蓝,说明光合作用能制造淀粉;
(4)①若如图装置的小烧杯中的液体是澄清的石灰水,要探究玉米呼吸作用是否会产生二氧化碳,应将装置置于黑暗的环境中。由于在黑暗环境中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一段时间后,钟罩内会积聚大量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这些气体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从而证明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②若小烧杯中的液体是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则植物所处的环境中缺少二氧化碳,如果再设计另一套相同的实验装置,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量的清水,则形成一组以二氧化碳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甲;蒸腾作用;(2)光的颜色;叶绿体;(3)酒精;淀粉;(4)黑暗;等量的清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下第四章:《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培优训练
1.如图所示为叶片的横切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表示的是叶脉,含有导管与筛管
B.②、④表示的是上下表皮,起保护作用
C.叶片中含叶绿体的细胞全部集中在③处
D.与蒸腾作用有关的是⑤
2.如图所示叶片上面的绿色比下面的绿色深些,是由于( )
A.上表皮比下表皮细胞里的叶绿体多
B.叶片下面的温度高
C.靠近上表皮的栅栏组织比靠近下表皮的海绵组织的细胞内含叶绿体多
D.栅栏组织比海绵组织的细胞排列紧密,内含叶绿体少
如下图表示向日葵在24小时内水分吸收和蒸腾的速度。如果该植物处于正常生长状态,则曲线A所包含的面积与曲线B所包含的面积之间的关系是( )
A.A>B B.A<B C.A=B D.不能确定
4.取四支基本相同的杨树枝条,它们的叶片数目、大小都相同,在阳光的照射下,均插入盛有适宜营养液的四支试管中,并做如下处理:①叶片不作处理;②叶片的上下表面均涂上凡士林;③叶片下表面涂上凡士林;④剪去叶片并在切口处涂上凡士林实验开始时,先将四个装置的重量调整到一致,然后每隔3个小时记录每个装置重量的变化情况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直线I代表哪两个装置的变化情况( )
A.①和② B.②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③
5.如图所示,天平两端托盘上的盛水烧杯内各插有1根树枝,且两根树枝的树叶一多一少,开始时天平两端平衡。现将此装置移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发现天平左侧上升。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植物的(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分解作用
6.科研人员为研究枇杷植株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光合特征,对其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表示的是气孔张开的程度,影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蒸腾作用)进行了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阴天时净光合速率下降的时间与气孔导度的下降时间不一致
B.晴天时出现“午休”现象与气孔关闭引起的CO2浓度下降有关
C.两种条件下枇杷净光合速率峰值出现的早晚均与光照强度无关
D.实验结果显示枇杷植株适合种植在光线弱的荫蔽环境中
7.植物的气孔是由两个保卫细胞围成的孔隙,它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大门。下图是科学家研究保卫细胞中蔗糖浓度与K+浓度与气孔张开和关闭调节关系的一项实验研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K+通过保卫细胞细胞膜的方式是主动转运
B.气孔的开闭是保卫细胞中细胞液渗透压改变引起的
C.如果细胞中缺K+,则气孔在一天中就不能张开
D.蔗糖浓度在一天中的变化应与光合作用强度有关
8.下面几种植物中,宜选作植物蒸腾作用实验材料的是( )
A.雪松 B.仙人掌 C.天竺葵 D.睡莲
9.下图表示两类不同植物在一天中的气孔张开面积大小变化情况。据图进行了下列判断,其中错误的是( )
A.水生植物的光合速率比较符合曲线Ⅱ B.Ⅱ植物白天吸收水分远多于夜间
C.极度干旱环境下的植物气孔生理比较符合曲线Ⅰ D.Ⅰ植物主要在夜间利用CO2,
10.如图表示植物蒸腾作用时,气孔和保卫细胞的变化示意图,则气孔和保卫细胞的状态分别是( )
A.张开、失水
B.张开、吸水
C.闭合、失水
D.闭合、吸水
11.晴朗的白天进入植物体,叶片气孔和从叶片中通过气孔散失的气体依次是( )
A.二氧化碳;氧气 B.水蒸气;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气 D.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12.某自然风景区近年来森林茂密,植被保护好,这里空气清新,氧含量高,空气湿度大,这主要是由于植物能够进行( )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D.呼吸作用和吸收作用
13.正在结西瓜的植株,其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
A.光合作用 B.瓜果的膨大 C.植株的生长 D.蒸腾作用
14.如图表示通过测量一段树枝(例如柳树)的吸水情况来研究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装置是连通的、内装有清水,并用白炽灯照射。下列预测中,不可能成立的是( )
A.该装置可以定性地研究影响柳树枝条蒸腾作用速率的因素
B.在无风且潮湿的空气中,小气泡将缓慢地向左移动
C.在高温及干燥的空气中,小气泡将快速地向左移动
D.单位时间内消耗水的量,就是该柳树枝条蒸腾的水量
15.观察分析下列图示的实验装置,属于研究植物叶表皮气孔分布特点的是( )
16.温带地区冬季寒冷,大部分树木叶片要脱落,落叶的原因是( )
A.减少蒸腾 B.植物体内水分的吸收和运输增强
C.光合作用减弱 D.呼吸作用加强
17.取甲、乙、丙、丁四组大小、发育程度相似,质量相同的新鲜睡莲叶,作如下处理:再将上述四组叶片置于通风处,则出现萎蔫现象的先后顺序是( )
组别 甲 乙 丙 丁
涂凡士林的部位 上、下表皮 上表皮 下表皮 不涂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丁→乙→丙一甲 D.甲→丙→乙→丁
18.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在晴朗的高温天气状态下,绿色植物蒸腾作用强度变化的是( )
19.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的量来表示。如图表示某植物在恒温28℃时,处于不同光照强度下在单位时间内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或释放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的主要通道是叶脉中的导管
B.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28℃。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时,图中曲线上的A点将向下移动
C.在C点时起,植物只有光合作用
D.环境温度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会产生影响,原因是温度会影响活细胞中的酶的活性
20.小亮制作了一个叶片气孔演示器(如图4-20-16所示),当用手缓缓挤压充气球时,气球膨胀,此时相当于保卫细胞的( )
A.吸水膨胀、气孔张开
B.吸水膨胀、气孔闭合
C.失水萎缩、气孔张开
D.失水萎缩、气孔闭合
21.如图是某科研小组研究某植物吸水速率与蒸腾速率关系时绘制的曲线图,图中两曲线表示一天内光照和黑暗环境下吸水速率与蒸腾速率的变化过程,请根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c点表示a时刻蒸腾速率等于吸水速率
B.图中a到b时间段内,蒸腾速率大于吸水速率
C.有光照时,蒸腾速率有可能会大于吸水速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小于蒸腾速率
D.有光照时,蒸腾速率有可能会小于吸水速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大于蒸腾速率
22.下图是绿色开花植物的多个生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表示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 和无机盐,这些物质通过 运输到茎
和叶。
(2)图中②表示叶片通过气孔吸收空气中的 ,用于进行光合作用。
(3)图中③表示在叶片合成的有机物,它们通过茎和叶的 运输到根。
(4)图中④表示植物的 作用。
(5)植物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气孔散失,这种生理过程叫 作用。
23.冬天,我省的许多菜农利用温室栽培蔬菜。在温室中,蔬菜可直接在土壤中栽培,也可利用人工配制的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如图所示,图1是小明家的一个冬暖式蔬菜大棚剖面图。请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帮助他解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在蔬菜生产旺盛时期,透明塑料膜内常有一些水滴,这些水滴主要来自植物的 。
(2)菜农常采用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室温的措施,以提高蔬菜产量。其中的科学道理是: 。
(3)某菜农在蔬菜大棚内种植的芹菜,出现了叶片发黄,且茎秆易倒伏的症状,你应该建议他多施含 的肥料。
(4)图2是某温室从16点开始持续密封48小时,测得温室内CO2体积分数的变化情况。试分析曲线b~c大幅度下降的原因是 ,曲线c~d略有升高的原因是 。
24.把等量的玉米植株的不同器官放在透明的封闭容器中,并把它们暴露在不同颜色的光照下,8小时后,对容器中的氧气进行测量,得到如表所示的数据,请分析回答:
容器 器官 光的颜色 温度(℃) O2增加量(mL)
甲 叶 红 22 120
乙 叶 绿 22 15
丙 根 红 22 0
(1)分析可知,容器 中的光合作用速率最快,实验中发现,容器壁上附着有一些水珠,这些水珠的出现主要与叶片的 这一生理过程有关。
(2)对比容器甲、乙可发现, 是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重要因素,容器丙中O2增加量为0mL,导
致这一结果产生的原因是根细胞中没有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3)将容器甲或乙中的叶片放在盛有 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向处理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发现
叶片变蓝,说明光合作用能制造 。
(4)如图4-20-22所示:装置中隔板与无色透明钟罩之间、隔板中央小孔与玉米植株之间都用凡士林密封,钟罩内放置一只盛有种液体的小烧杯。
①若小烧杯中的液体是澄清的石灰水,要探究玉米呼吸作用是否会产生二氧化碳,应将装置置于 的环境中。
②若小烧杯中的液体是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欲用来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需设置对照实验装置,与实验组不同的是对照组需将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为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