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八下3.4二氧化碳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物质,下列各项应用与二氧化碳无关的是( )
A.人工降雨 B.用作燃料 C.灭火 D.制碳酸饮料
【答案】B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原理即可。
【解答】A.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在空气中会迅速吸收大量的热,从而汽化成水蒸气。而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珠,从而形成降雨,故A不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自然不能作燃料,故B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自己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用于灭火,故C不合题意;
D.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会形成微弱的刺激感,因此用于制作碳酸饮料,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2.(2022九下·舟山月考)实验室欲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干燥二氧化碳,可利用浓硫酸进行干燥,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时长导管进气分析。
【解答】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实验室制取干燥二氧化碳,需用浓硫酸干燥,且导管长进短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时气体应从长导管进入;
故选B。
3.小松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CO2,尝试直接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你认为小松( )
A.选择A、B装置,导管a接导管c可收集到一瓶CO2
B.选择B、C装置,导管d接导管b可收集到一瓶CO2
C.选择B、C装置,导管d接导管c可收集到一瓶CO2
D.不可能收集到一瓶CO2,因为CO2可溶于水
【答案】C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反应物的状态选择合适的气体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
【解答】石灰石为固体,而稀盐酸为液体,因此二氧化碳的气体发生装置应该选择“固液常温型”。A
中长颈漏斗的下端没有液封,二氧化碳会溢出,而C中分液漏斗上有开关,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虽然二氧化碳溶于水,但是溶解度较小,当水达到饱和后,二氧化碳就能被收集,因此将导管d与c连接,即可收集到一瓶二氧化碳,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4.用盐酸作原料制取二氧化碳时,制得的气体中常混有的杂质是( )
A.氯气和稀有气体 B.空气和氯化氢
C.水蒸气和氯化氢 D.氧气和水蒸气
【答案】C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解析】【分析】根据盐酸的挥发性解答。
【解答】用盐酸作原料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制得的气体中常常混有挥发出的氯化氢和水蒸气,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5.小军用一定量石灰石与足量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并试着与同学一起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反应变化过程曲线,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解析】【分析】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据此对相关量的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当反应没有开始时,稀盐酸溶液的质量肯定不是零,故A错误;
B.当反应进行时,生成水的质量不断增大;当石灰石完全反应后,水的质量保持不变,故B错误;
C.当反应没有进行时,二氧化碳的质量应该为零,故C错误;
D.随着反应的进行,碳酸钙的质量不断减小。当碳酸钙完全反应时,它的质量减小到零,故D正确。
故选D。
6.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干燥CO2
B.收集O2
C.验证CO2性质
D.监控气体流速
【答案】B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对各个选项中的装置进行分析,确定是否能够达到对应的实验目的即可。
【解答】A.干燥CO2 时,应该让气体从长管进入浓盐酸,从短管排出,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收集O2 时,应该让氧气从短导管进入,利用氧气的压强将水从长导管排出,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验证CO2性质 时,二氧化碳从长导管进入后,生成碳酸,从而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监控气体流速,让氧气从长导管进入水中,再从水中溢出,可以控制氧气的流速,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7.在锥形瓶甲中放入10 g纯净的块状碳酸钙,在锥形瓶乙中放入10 g纯净的粉末状碳酸钙,分别同时加入足量同浓度的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下列图中对该实验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描述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但是反应物的状态不会改变最终生成物的种类和质量,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粉末状碳酸钙比块状碳酸钙的颗粒更小,与稀盐酸的接触面积更大,因此反应速度更快,即生长氢气的速度更快。由于碳酸钙都是10g,因此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气体的质量都相等,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8.实验室制取CO2和制取O2相比,一定相同的是( )
A.发生装置 B.收集方法
C.验满方法 D.集满气体的集气瓶放置方法
【答案】D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气体发生装置,根据生成气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实验室制取氧气,无论是使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还是高锰酸钾,都需要加热,因此选择“固态常温型”。而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不需加热,应该选项“固液常温型”,故A错误;
B.二氧化碳和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较小,且密度都大于空气,二者既能用排水法收集,也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但是二者不一定使用同种方法,故B错误;
C.氧气验满时,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观察它是否能够复燃。二氧化碳验满时,用正在燃烧的小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观察它是否立即熄灭,故C错误;
D.因为二者的密度都大于空气,因此收集满气体的集气瓶都应该口朝上放置,故D正确。
故选D。
9.小兵同学在参考书上发现,镁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于是他做了如下实验:将镁条用砂纸擦亮,点燃后迅速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集气瓶变热,产生一种白色粉末(MgO)和一种黑色粉末(C)。你认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某些金属的燃烧不能用CO2灭火
B.该反应放出热量
C.该反应的实质是Mg与CO2中混有的O2反应
D.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很快
【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描述的现象,提取相关信息,再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A.金属镁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因此某些金属的燃烧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集气瓶变热”可知,该反应放出热量,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该反应的实质是镁和二氧化碳反应,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根据“剧烈燃烧”可知,该反应的速率很快,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0.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A.①变红,③不变红 B.④变红,③不变红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酸碱指示剂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当二氧化碳进入玻璃管后,由于它的密度大于空气,因此二氧化碳先下沉,沉积到底后再缓慢上升,则二氧化碳先到底③④,后到达②①。由于③和②都是干燥的,二氧化碳无法形成碳酸,因此它们都不变色。而④和①都是潮湿的,会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从而使棉球变成红色,但是④比①先变红。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1.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物质一定是( )
A.碳单质 B.含碳、氧元素的化合物
C.含碳元素的物质 D.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判断。
【解答】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肯定是该物质中的碳元素与氧气反应生成的。由于不知道它是否含有其它因素,因此不能确定该物质的种类,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2.如图所示,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②试管内溶液变红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④试管内溶液变蓝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⑤
【答案】A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以及酸碱指示剂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试管内的二氧化碳溶于水后,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因此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试管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强的作用下,外面的水进入试管,则试管内液面上升,故①②正确。
故选A。
13.把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CO2中,石蕊试纸不变色。将CO2通入滴有石蕊指示剂的水中,溶液变红色,将该溶液敞口加热一段时间,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冷却到原温度后,再次通入CO2,溶液又变红色。上述实验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
A.CO2能和水发生化学反应
B.CO2的水溶液具有酸性
C.加热能使二氧化碳水溶液的酸性减弱
D.CO2具有酸性
【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紫色的石蕊试液遇到酸性溶液呈红色,遇到碱性溶液呈蓝色,遇到中性溶液不变色,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把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CO2中,石蕊试纸不变色,这说明二氧化碳本身没有酸性,故D错误符合题意;
将CO2通入滴有石蕊指示剂的水中,溶液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故A、B正确不合题意;
加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溶液的酸性减小,故C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D。
14.下列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①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③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④CO2不支持燃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两个实验中的现象进行对比,从而确定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答】将干石蕊纸花放入二氧化碳的瓶子中,试纸没有变色。将其喷水后再放入瓶子中时,试纸变成红色。比较可知,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故②正确;
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故③正确。
故选B。
15.证明汽水中含有CO2气体,最合理的做法是( )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汽水中,观察是否熄灭
B.振荡汽水瓶,观察瓶子是否变扁
C.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闻有无刺激性气味
D.振荡汽水瓶,将喷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是否变浑浊
【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汽水中,即使熄灭,也不能说明存在二氧化碳,因为氮气等也能使其熄灭,故A错误;
B.振荡汽水瓶,观察瓶子是否变扁,即使瓶子变瘪,也不能说明存在二氧化碳,因为很多气体都能被水吸收,故B错误;
C.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因为二氧化碳无色无味,所以此方法无效,故C错误;
D.振荡汽水瓶,将喷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是否变浑浊,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6.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如图所示,所需仪器为 、 、 、 等。用 法收集,原因是 。
【答案】锥形瓶;长颈漏斗;导气管;集气瓶;向上排空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结合二氧化碳的实验过程分析解答。
【解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如图所示,所需仪器为锥形瓶、长颈漏斗、导气管、集气瓶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原因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
17.从宏观角度看,二氧化碳由 和 组成;从微观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 构成的,每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和 构成的。
【答案】碳元素;氧元素;二氧化碳分子;一个碳原子;两个氧原子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对二氧化碳组成的认识解答。
【解答】从宏观角度看,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从微观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每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18.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在通常状态下,二氧化碳是 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
(2)化学性质:通常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能跟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 沉淀;可以跟水反应生成 (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碳酸不稳定,加热易 )。
相关实验如表:
相关实验 实验现象 反应原理
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加热上述溶液
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答案】(1)无色、无味;大;能
(2)白色;碳酸;红;分解;变红;CO2+ H2O=H2CO3;由红色变为无色;H2CO3 H2O+CO2↑;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解答;
(2)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答。根据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实验现象、结论和原理解答。
【解答】(1)物理性质:在通常状态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通常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能跟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可以跟水反应生成碳酸(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加热易分解。
相关实验如表:
相关实验 实验现象 反应原理
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变红 CO2+ H2O=H2CO3
加热上述溶液 由红色变为无色 H2CO3 H2O+CO2↑
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
19.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的微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则a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移开挡板后发现低处蜡烛先熄灭,由此可推出CO2的性质为 。
【答案】溶液变红色;Ca(OH)2 +CO2=CaCO3↓+H2O;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酸碱指示剂的性质解答;
(2)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二氧化碳进入烧杯后,下面的蜡烛先熄灭,说明它的密度比空气大,都沉积在烧杯底部;而蜡烛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自己不能燃烧,同时它也不支持燃烧。
【解答】(1)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从而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2)b处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即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反应的方程式为: Ca(OH)2 +CO2=CaCO3↓+H2O 。
(3)移开挡板后发现低处蜡烛先熄灭,由此可推出CO2的性质为: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20.二氧化碳的制取
实验室制法:选取的药品为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分析解答。
【解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选取的药品为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其中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21.小聪和小明受到老师的启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家庭小实验,并推测了实验现象。两位同学都认为蜡烛会熄灭,因为 。
但他们对图中“两支蜡烛哪支先熄灭?”的问题却有不同的看法。小明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小聪认为 (填“高”或“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蜡烛燃烧使高处的氧气量减少并耗尽,同时放出的热使CO2向上扩散,浓度增大。
【答案】杯内的氧气被耗尽,同时又产生了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蜡烛燃烧产生的二 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会下沉;高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分析解答。
【解答】两位同学都认为蜡烛会熄灭,因为杯内的氧气被耗尽,同时又产生了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
小明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蜡烛燃烧产生的二 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会下沉。小聪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蜡烛燃烧使高处的氧气量减少并耗尽,同时放出的热使CO2向上扩散,浓度增大。
22.(2021九上·海曙期中)按如图连接好的装置图,在Ⅰ试管中加入几块石灰石和适量稀盐酸,在Ⅱ试管中装入一定量澄清石灰水.
(1)打开止水夹,则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反应片刻后夹紧止水夹,出现的现象是 ,写出Ⅱ试管中发生的一个反应: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Ⅰ试管中石灰石表面有大量气泡冒出,Ⅱ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Ⅱ试管中的浑浊又变澄清,且有气泡产生;CaCO3+2HCl═CaCl2+H2O+CO2↑或者Ca(OH)2+CO2═CaCO3↓+H2O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试管I中的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因此会看到生成大量气泡。生成的二氧化碳进入试管II中,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因此会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关闭止水夹后,试管I中气压增大,于是稀盐酸被压入试管II中,试管II中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因此浑浊消失,且生成气泡,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打开止水夹,则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Ⅰ试管中石灰石表面有大量气泡冒出,Ⅱ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反应片刻后夹紧止水夹,出现的现象是:Ⅱ试管中的浑浊又变澄清,且有气泡产生。Ⅱ试管中,
碳酸钙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23.(2021八下·吴兴期末)小明同学在实验室中研究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
(1)实验室中,二氧化碳通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而不用浓盐酸,原因是 。
(2)向漏斗中倾倒二氧化碳,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熄灭,由此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答案】(1)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导致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不纯。
(2)密度比空气大(出现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给分)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浓盐酸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它会挥发出大量的HCl气体;
(2)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或是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实验室中,二氧化碳通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而不用浓盐酸,原因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导致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不纯。
(2)向漏斗中倾倒二氧化碳,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熄灭,由此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
24.(2021七下·海曙期末)人类发现二氧化碳经历了多个世纪,下列是其历程中的部分资料。
资料一:1630年,海尔蒙特发现在一些洞穴处,有一种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的气体,后来被证实是CO2。
资料二:1766年,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得。室温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
资料三:1823年,迈克尔·法拉第(M.Faraday)发现,加压可以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1835年,M.Thilorier制得固态二氧化碳(干冰)。
(1)根据海尔蒙特的发现,可推测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
(2)如图,在室温下将容积为250毫升的广口瓶注满蒸馏水,通过导管a缓慢通入300毫升CO2。如果卡文迪许的结论是正确的,则在量筒中收集到的水约为 毫升。
【答案】(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50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有一种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的气体,后来被证实是CO2”推测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用二氧化碳的总体积减去溶于水的体积即可。
【解答】(1)根据“有一种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的气体,后来被证实是CO2”可知,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室温下,1体积的水能够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那么250毫升水能够溶解250mL二氧化碳,则在量筒中收集到水的体积大约为:300mL-250mL=50mL。
25.(2021八下·嘉兴期末)如图所示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装置。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关闭活塞,往长颈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水, 若观察到 现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应从 (选填“a”或“b”)管进。
【答案】(1)漏斗内外出现一段液面差,且保持一段时间不变
(2)a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1)长颈漏斗内注入水后,会对装置内的气体产生压强,如果装置的气密性良好,那么漏斗内的水柱的高度在长时间内保持不变。
(2)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因此二氧化碳会集中在集气瓶的下面,而空气集中在集气瓶的上面,因此二氧化碳应该从下面的短导管进入,里面的空气则从长导管流出。
【解答】(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关闭活塞,往长颈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水, 若观察到漏斗内外出现一段液面差,且保持一段时间不变的现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应从短导管a管进。
三、实验探究题
26.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的一些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可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
该发生装置的优点是 。
(3)若用(2)中所选装置来制取干燥的氧气,还需要的装置为 (填字母)。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A、G、H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G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H装置中的现象是 ,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铁架台
(2)B、E;使用分 液漏斗,能够控制反应的速率
(3)F
(4)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KMnO4 K2MnO4+ MnO2 +O2↑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1)根据常见化学实验仪器的名称解答;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气体发生装置;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
(3)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解答;
(4)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因此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①为铁架台。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则发生装置选择“固液常温型”;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因此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选择装置BE。该装置的优点为:使用分液漏斗,能够控制反应的速率。
(3)若用(2)中所选装置来制取干燥的氧气,还需要干燥氧气的装置,即装置F。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A、G、H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G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H装置中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A装置中,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 MnO2 +O2↑ 。
27.某科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二氧化碳气体能否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已知: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猜想]
(1)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你认为其理由是 。
(2)能够用排水法收集。你认为其理由可能是 。
(3)[实验]实验一:制取二氧化碳。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别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集气法收集两瓶气体并分别标注为①和②。
实验二:将两瓶气体分别倒立于盛有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玻璃水槽中,一段时间后,集气瓶①中的溶液体积约为集气瓶容积的 ,集气瓶②中的溶液几乎全充满。
[结论]由实验一得出的结论是猜想 正确;由实验二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2)二氧化碳 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且溶解速率较慢
(3)CaCO3+2HCl=CaCl2 + H2O+CO2↑;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二氧化碳更纯净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解析】【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解答;
(2)根据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解答;
(3)实验一: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二:在实验一中使用了排水取气法,这说明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较小,猜想(2)是可行的。进入集气瓶的溶液越多,说明瓶内二氧化碳越多,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越纯净,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我认为其理由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2)能够用排水法收集。我认为其理由可能是: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且溶解速率较慢。
(3)实验一: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则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 + H2O+CO2↑ 。
【结论】由实验一得出的结论是猜想2正确;由实验二得出的结论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二氧化碳更纯净。
28.某科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有关实验。
(1)甲同学将收集满CO2的试管倒插人紫色石蕊试液中(见装置A),并轻轻振荡试管。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乙同学挤压装置B中滴管的胶头,使其中的
NaOH溶液滴入烧瓶,并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2NaOH十CO2=Na2CO3+H2O),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答案】(1)H2O+CO2 =H2CO3
(2)气球膨胀;滴入的 NaOH溶液与CO2发生反应,CO2的体积减小,导致瓶内气压变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气球膨胀起来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装置中的气压减小,于是外面的空气进入气球,导致气球膨胀起来,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说明有酸性物质生成,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则反应的方程式为: H2O+CO2 =H2CO3 。
(2)乙同学挤压装置B中滴管的胶头,使其中的NaOH溶液滴入烧瓶,并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膨胀,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滴入的 NaOH溶液与CO2发生反应,CO2的体积减小,导致瓶内气压变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气球膨胀起来。
29.如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一种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收集二氧化碳的 8s大理石方法是 。
(2)为什么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必须浸没在液面以下?
(3)怎样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答案】(1)向上排空气法
(2)防止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处逸出
(3)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1)收集气体时,集气瓶的瓶口向上,让空气从上面排出,为向上排空气法;集气瓶口向下,让空气从下面排出,为向下排空气法。
(2)如果长颈漏斗的下口暴露在液体外面,那么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就会从漏斗处溢出,造成浪费。
(3)根据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图中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
(2)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必须浸没在液面以下的原因:防止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处逸出。
(3)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30.小李学习了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后,进行了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的探究。
①用大号针筒抽取200毫升二氧化碳气体。
②向试剂瓶中加入200毫升水(恰好加满),塞紧双孔橡皮塞。
③连接大号针筒和试剂瓶,缓慢推动活塞,将二氧化碳注人水中。
(1)试剂瓶中加入的水应是 (填字母)。
A.蒸馏水 B.自来水
(2)推动活塞时应尽量缓慢,其目的是 。
(3)当向水中注入CO2气体体积达到120毫升时,红色油柱开始向上移动。实验表明在该条件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 体积的二氧化碳。
【答案】(1)A
(2)使二氧化碳 充分溶解
(3)0.6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自来水中存在大量的矿物质,可能会对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造成影响,据此分析判断;
(2)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且溶解十分缓慢,缓慢推动活塞时,可以促使二氧化碳被充分溶解吸收;
(3)根据计算即可。
【解答】(1)蒸馏水是真正的纯净水,其中几乎没有任何杂质,避免对二氧化碳的溶解产生影响,故选A。
(2)推动活塞时应尽量缓慢,其目的是使二氧化碳充分溶解。
(3)1体积水中能够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为:.
四、解答题
31.(2021九上·镇海期末)大理石是含杂质的碳酸钙,实验室我们经常用小块的大理石来制取二氧化碳。实验过程中小科同学 想测出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和分析。
(1)取一定量的大理石样品置于图甲的发生装置中,用 分液漏斗向下滴加盐酸(杂质不参加反应),产生的 气体用装有氢氧化钠的吸收装置充分吸收。分液漏斗 中所加液体一般不选用硫酸,理由是 。
(2)反应前,测得图甲中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和吸收 装置的总质量都为 m 克。实验后,根据实验数据绘 制了图乙,曲线 a 、b 分别表示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和吸收装置的总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请分析曲线b ,计算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3)请综合分析曲线a、b,计算出实验中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4)计算后,小科对上述实验进行了反思。他认为分液漏斗中的盐酸浓度 (填“偏大”或“偏 小”),会对实验结果造成较大影响。
【答案】(1)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它会包裹在大理石表面,使酸溶液不能与大理石接触,从而使反应中止。
(2)解:反应后,吸收装置增加的质量就是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4.4g。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为y
CaCO3+ 2HCl=CaCl2+H2O+ CO2↑
100 73 44
x y 4.4g
100:x=44:2.2g x=10g
73:y=44:2.2g y= 7.3g
(3)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 m+盐酸的质量=m+32.1g+4.4g,所加入盐酸的总质量为36.5g,实验中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20%
(4)偏大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解析】【分析】(1)根据 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分析;
(2)根据反应后减少质量即为产生二氧化碳质量,利用二氧化碳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碳酸钙质量分析;
(3)根据反应后减少质量即为产生二氧化碳质量,利用二氧化碳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4)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分析。
【解答】(1) 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它会包裹在大理石表面,使酸溶液不能与大理石接触,从而使反应中止,所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选用硫酸与石灰石或大理石反应;
(4)盐酸具有挥发性,且浓度越大挥发性越强,会使所得二氧化碳质量偏大,从而使计算结果偏大。
故答案为:(1) 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它会包裹在大理石表面,使酸溶液不能与大理石接触,从而使反应中止;(2)10g;(3)20%;(4)偏大。
32.(2021九上·奉化期末)小科向6g石灰石(含杂质且杂质不和酸反应)中加入6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与加入的稀盐酸的关系如图所示。
(1)小科对制取的CO2进行收集之后,将燃烧着的木条 (选填“伸至集气瓶口”或“伸入集气瓶”),发现木条熄灭,证明CO2已集满。
(2)加入盐酸质量为60g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填化学式)。
(3)小科使用的稀盐酸由36.5%的浓盐酸配制,则配制60g稀盐酸需蒸馏水 g。
(4)求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答案】(1)伸至集气瓶口
(2)CaCl2、HCl
(3)48
(4)解:设6g石灰石中含CaCO3的质量为y
CaCO3+ 2HCl=CaCl2+H2O+CO2↑
100 73
y 50g×7.3%
y=5g
CaCO3%= ×100%=83.3%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验满需在瓶口处检验分析;
(2)根据加入盐酸量为60g时溶液中除生成氯化钙外还有盐酸剩余分析;
(3)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分析;
(4)根据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与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碳酸钙质量分析。
【解答】(1)验证二氧化碳是否集满,需将燃烧的木条伸至集气瓶口处,熄灭,则证明已满;
(2) 加入盐酸质量为60g时, 所加盐酸过量,溶液的溶质为CaCl2、HCl;
(3) 制60g稀盐酸需36.5%的 浓盐酸质量为60g×7.3%36.5%=12g,则需蒸馏水60g-12g=48g;
故答案为:(1)伸至集气瓶口;(2)CaCl2、HCl;(3)48g;(4)83.3%。
33.(2021九上·龙湾期中)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方案,实验步骤如下:
⑴如甲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三瓶250 mL的烧瓶内收集满CO2气体,三个注射器内各装有90 mL的液体(分别是水、40%的氢氧化钠溶液、饱和澄清石灰水)。连接好装置和压强传感器。
⑵三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90 mL的液体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
⑶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烧瓶。观察传感器定量实时地传回烧瓶内气压变化形
成的图像情况如乙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1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曲线1与曲线2差异较大的原因是 。
(2)导致曲线3中CD段气压急速减小的操作是 。不改变装置和药品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E点的方法是 。
(3)对比曲线1、2、3,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填序号,多选)。
①CO2能与水发生反应 ②CO2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③检验CO2用饱和澄清石灰水较适 ④吸收CO2用NaOH溶液较合适
【答案】(1)2NaOH+CO2=Na2CO3+H2O;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吸收二氧化碳多,而饱和澄清石灰水浓度小,吸收二氧化碳少
(2)振荡烧瓶;冷却(或降温)
(3)①③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三种液体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强弱:氢氧化钠溶液>饱和石灰水>水,因此装置内压强的变化量大小依次为:氢氧化钠溶液>饱和石灰水>,据此确定图像与物质的对应关系,进而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之所以氢氧化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更强,是因为二者的溶液中溶质的浓度不同,据此分析解答。
(2)在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中,不断振荡,可以加快溶解速度。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据此确定降低E点的方法。
(3)根据三个实验的现象对比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1)曲线1压强变化最大,则曲线1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图象,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曲线2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而曲线1与曲线2差异较大的原因: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吸收二氧化碳多,而饱和澄清石灰水浓度小,吸收二氧化碳少。
(2)导致曲线3中CD段气压急速减小的操作是振荡烧瓶。不改变装置和药品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E点的方法是冷却(或降温)。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通过以上实验不能得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需要做一个对照实验即可,所以不能得出①结论;
加入氢氧化钠后二氧化碳急速减少,压强减小的很明显,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故能得出②的结论;
由于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很少,不能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用石灰水的不饱和溶液较好,故不能得出③的结论;
由于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比较多,所以吸收CO2用NaOH溶液较合适,故能得出④的结论。
故选①③。
34.(2021·嘉兴)小嘉发现:向碳酸钠溶液中倾倒稀盐酸,很快就产生了气泡;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滴加一定量后才有气泡产生。查阅资料: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先发生的反应是Na2CO3+HCl==NaCl+NaHCO3;当Na2CO3全部转化成NaHCO3后,再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为此他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
(1)步骤二中,观察到烧杯中澄清石灰水 。
(2)上述实验中,加入稀盐酸多少克后,才开始产生二氧化碳
(3)向一定量碳酸钠溶液中无论是倾倒还是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质量是相同的,其本质原因是什么
【答案】(1)变浑浊
(2)解: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x后,才开始产生二氧化碳。
Na2CO3+ HCl=NaCl+NaHCO3
106 36.5
10g×10.6% x×7.3%
x=5g
答:加入稀盐酸的质量5克后,才开始产生二氧化碳。
(3)两种方式都是碳酸钠中碳元素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变浑浊。
(2)写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得到碳酸钠的质量,然后利用方程式计算出稀盐酸溶液的质量即可。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
【解答】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从而使石灰水变浑浊。
35.(2021八下·杭州期末)在2.0g的大理石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假设杂质不与酸反应),用数字检测仪分别测得产生的二氧化碳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甲曲线表示粉末状大理石与10%的盐酸反应过程,乙曲线表示块状大理石与10%的盐酸反应过程。已知:①该条件下,二氧化碳密度为1.98g/L。②一般来说,其他条件相同,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1)根据图中信息,反应速率快的是 (选填“甲”或“乙”)。
(2)求大理石中碳酸钙的百分含量。(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1位小数)
(3)请你在图中画出:用块状大理石与6%的盐酸反应的大致曲线。
【答案】(1)甲
(2)解:设2.0g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 CO2↑
100 44
x 400×10﹣3L×1.98g/L
x=1.8g
则大理石中碳酸钙的百分含量为1.8g/2.0g×100%=90%
答:大理石中碳酸钙的百分含量为90%。
(3)解:依据题意可知,一般来说,其他条件相同,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则: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解析】【分析】(1)生成相同质量的气体,时间越短的反应速率越快;
(2)首先根据图像确定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再根据m=ρV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写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利用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最后根据计算即可;
(3)原来稀盐酸的浓度为10%,现在稀盐酸的浓度为6%,则稀盐酸的浓度减小,则反应速率会减小,即反应生成400mL二氧化碳需要的时间比乙更长,据此画出图像即可。
【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生成400mL氧气,甲用了15min,而乙用了60min,则反应速率较快的是甲。
五、综合说理题
36.(2021九上·义乌期中)小郑和小程同学看到了西湖美丽的音乐喷泉后,他们向,能否借助实验室的仪器,设计一个喷泉的实验呢?如图1,图2是他们设计的喷泉的实验,期中一些夹持装置略去。他们按照图1、图2进行实验,均观察到了美丽的喷泉,请根据他们设计的实验装置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别说明两图实验的具体操作并解释两图实验中喷泉产生的原因。
【答案】答:图1:胶头滴管中的氢氧化钠挤入吸收二氧化碳,圆底烧瓶内的气压减小,打开止水夹,外界大气压大于圆底烧瓶内的压强,大气压将烧杯的液体压入圆底烧瓶中。
图2:在圆底烧瓶上盖上一块热抹布,烧瓶内气体受热膨胀,打开止水夹,气体被压入下方的烧杯中,二氧化碳被吸收,圆底烧瓶内的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将液体压入上方的圆底烧瓶中。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装置中压强的变化分析,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会使装置内压强减少,大气压会将液体压入烧瓶。
37.不可能的任务:“在一个平底浅盘里有浅浅的一层氢氧化钠溶液,盘底有一枚硬币浸在溶液中,要求不接触溶液且浅盘不做任何改变,用手拿出硬币。可用器材有:蜡烛(主要含碳、氢化合物)、火柴、大玻璃杯。”爱挑战的小柯设计了一种办法,如图所示,请用科学知识解释其原理。
【答案】蜡烛燃烧时,消耗了玻璃杯内的氧气,放出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2NaOH=Na2CO3+H2O),导致玻璃杯内气压减小,当杯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时,溶液会被大气压压进玻璃杯内,当溶液全部被压进玻璃杯内,硬币就会露出。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分析烧杯内部气压的变化,再结合大气压强原理对浅盘内溶液的流向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蜡烛燃烧时,消耗了玻璃杯内的氧气,放出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2NaOH=Na2CO3+H2O),导致玻璃杯内气压减小,当杯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时,溶液会被大气压压进玻璃杯内,当溶液全部被压进玻璃杯内,硬币就会露出。
38.(2020九上·金华期中)几千年前,人类就用木炭作为还原剂进行金属冶炼。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科学小组同学认为,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所生成的气体产物有三种可能,分别是:①一氧化碳;②二氧化碳;③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
科学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对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所生成的气体产物进行探究。通过合理的操作、观察现象,就能确定气体产物的成分是哪一种。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比较准确的进行阐述。
【答案】解:(1)先通气体,B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再点燃A处的酒精喷灯,A中的红色粉末变成黑色;
3CO+Fe2O3 2Fe+3CO2;
则气体产物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
(2)先通气体,B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再点燃A处的酒精喷灯,A中的红色粉末不变色;则气体产物为:二氧化碳。
(3)先通气体,B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再点燃A处的酒精喷灯,A中的红色粉末变黑色;则气体产物为:一氧化碳。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据此可以验证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和红色的氧化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铁单质,将二者组合,对木炭燃烧的产物的成分进行分析判断。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八下3.4二氧化碳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物质,下列各项应用与二氧化碳无关的是( )
A.人工降雨 B.用作燃料 C.灭火 D.制碳酸饮料
2.(2022九下·舟山月考)实验室欲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 )
A.
B.
C.
D.
3.小松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CO2,尝试直接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你认为小松( )
A.选择A、B装置,导管a接导管c可收集到一瓶CO2
B.选择B、C装置,导管d接导管b可收集到一瓶CO2
C.选择B、C装置,导管d接导管c可收集到一瓶CO2
D.不可能收集到一瓶CO2,因为CO2可溶于水
4.用盐酸作原料制取二氧化碳时,制得的气体中常混有的杂质是( )
A.氯气和稀有气体 B.空气和氯化氢
C.水蒸气和氯化氢 D.氧气和水蒸气
5.小军用一定量石灰石与足量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并试着与同学一起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反应变化过程曲线,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6.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干燥CO2
B.收集O2
C.验证CO2性质
D.监控气体流速
7.在锥形瓶甲中放入10 g纯净的块状碳酸钙,在锥形瓶乙中放入10 g纯净的粉末状碳酸钙,分别同时加入足量同浓度的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下列图中对该实验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描述合理的是( )
A. B.
C. D.
8.实验室制取CO2和制取O2相比,一定相同的是( )
A.发生装置 B.收集方法
C.验满方法 D.集满气体的集气瓶放置方法
9.小兵同学在参考书上发现,镁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于是他做了如下实验:将镁条用砂纸擦亮,点燃后迅速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集气瓶变热,产生一种白色粉末(MgO)和一种黑色粉末(C)。你认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某些金属的燃烧不能用CO2灭火
B.该反应放出热量
C.该反应的实质是Mg与CO2中混有的O2反应
D.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很快
10.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A.①变红,③不变红 B.④变红,③不变红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11.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物质一定是( )
A.碳单质 B.含碳、氧元素的化合物
C.含碳元素的物质 D.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12.如图所示,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②试管内溶液变红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④试管内溶液变蓝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⑤
13.把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CO2中,石蕊试纸不变色。将CO2通入滴有石蕊指示剂的水中,溶液变红色,将该溶液敞口加热一段时间,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冷却到原温度后,再次通入CO2,溶液又变红色。上述实验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
A.CO2能和水发生化学反应
B.CO2的水溶液具有酸性
C.加热能使二氧化碳水溶液的酸性减弱
D.CO2具有酸性
14.下列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①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③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④CO2不支持燃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证明汽水中含有CO2气体,最合理的做法是( )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汽水中,观察是否熄灭
B.振荡汽水瓶,观察瓶子是否变扁
C.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闻有无刺激性气味
D.振荡汽水瓶,将喷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是否变浑浊
二、填空题
16.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如图所示,所需仪器为 、 、 、 等。用 法收集,原因是 。
17.从宏观角度看,二氧化碳由 和 组成;从微观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 构成的,每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和 构成的。
18.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在通常状态下,二氧化碳是 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
(2)化学性质:通常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能跟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 沉淀;可以跟水反应生成 (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碳酸不稳定,加热易 )。
相关实验如表:
相关实验 实验现象 反应原理
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加热上述溶液
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19.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的微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则a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移开挡板后发现低处蜡烛先熄灭,由此可推出CO2的性质为 。
20.二氧化碳的制取
实验室制法:选取的药品为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1.小聪和小明受到老师的启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家庭小实验,并推测了实验现象。两位同学都认为蜡烛会熄灭,因为 。
但他们对图中“两支蜡烛哪支先熄灭?”的问题却有不同的看法。小明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小聪认为 (填“高”或“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蜡烛燃烧使高处的氧气量减少并耗尽,同时放出的热使CO2向上扩散,浓度增大。
22.(2021九上·海曙期中)按如图连接好的装置图,在Ⅰ试管中加入几块石灰石和适量稀盐酸,在Ⅱ试管中装入一定量澄清石灰水.
(1)打开止水夹,则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反应片刻后夹紧止水夹,出现的现象是 ,写出Ⅱ试管中发生的一个反应: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3.(2021八下·吴兴期末)小明同学在实验室中研究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
(1)实验室中,二氧化碳通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而不用浓盐酸,原因是 。
(2)向漏斗中倾倒二氧化碳,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熄灭,由此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24.(2021七下·海曙期末)人类发现二氧化碳经历了多个世纪,下列是其历程中的部分资料。
资料一:1630年,海尔蒙特发现在一些洞穴处,有一种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的气体,后来被证实是CO2。
资料二:1766年,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得。室温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
资料三:1823年,迈克尔·法拉第(M.Faraday)发现,加压可以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1835年,M.Thilorier制得固态二氧化碳(干冰)。
(1)根据海尔蒙特的发现,可推测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
(2)如图,在室温下将容积为250毫升的广口瓶注满蒸馏水,通过导管a缓慢通入300毫升CO2。如果卡文迪许的结论是正确的,则在量筒中收集到的水约为 毫升。
25.(2021八下·嘉兴期末)如图所示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装置。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关闭活塞,往长颈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水, 若观察到 现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应从 (选填“a”或“b”)管进。
三、实验探究题
26.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的一些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可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
该发生装置的优点是 。
(3)若用(2)中所选装置来制取干燥的氧气,还需要的装置为 (填字母)。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A、G、H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G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H装置中的现象是 ,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7.某科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二氧化碳气体能否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已知: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猜想]
(1)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你认为其理由是 。
(2)能够用排水法收集。你认为其理由可能是 。
(3)[实验]实验一:制取二氧化碳。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别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集气法收集两瓶气体并分别标注为①和②。
实验二:将两瓶气体分别倒立于盛有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玻璃水槽中,一段时间后,集气瓶①中的溶液体积约为集气瓶容积的 ,集气瓶②中的溶液几乎全充满。
[结论]由实验一得出的结论是猜想 正确;由实验二得出的结论是 。
28.某科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有关实验。
(1)甲同学将收集满CO2的试管倒插人紫色石蕊试液中(见装置A),并轻轻振荡试管。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乙同学挤压装置B中滴管的胶头,使其中的
NaOH溶液滴入烧瓶,并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2NaOH十CO2=Na2CO3+H2O),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29.如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一种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收集二氧化碳的 8s大理石方法是 。
(2)为什么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必须浸没在液面以下?
(3)怎样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30.小李学习了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后,进行了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的探究。
①用大号针筒抽取200毫升二氧化碳气体。
②向试剂瓶中加入200毫升水(恰好加满),塞紧双孔橡皮塞。
③连接大号针筒和试剂瓶,缓慢推动活塞,将二氧化碳注人水中。
(1)试剂瓶中加入的水应是 (填字母)。
A.蒸馏水 B.自来水
(2)推动活塞时应尽量缓慢,其目的是 。
(3)当向水中注入CO2气体体积达到120毫升时,红色油柱开始向上移动。实验表明在该条件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 体积的二氧化碳。
四、解答题
31.(2021九上·镇海期末)大理石是含杂质的碳酸钙,实验室我们经常用小块的大理石来制取二氧化碳。实验过程中小科同学 想测出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和分析。
(1)取一定量的大理石样品置于图甲的发生装置中,用 分液漏斗向下滴加盐酸(杂质不参加反应),产生的 气体用装有氢氧化钠的吸收装置充分吸收。分液漏斗 中所加液体一般不选用硫酸,理由是 。
(2)反应前,测得图甲中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和吸收 装置的总质量都为 m 克。实验后,根据实验数据绘 制了图乙,曲线 a 、b 分别表示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和吸收装置的总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请分析曲线b ,计算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3)请综合分析曲线a、b,计算出实验中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4)计算后,小科对上述实验进行了反思。他认为分液漏斗中的盐酸浓度 (填“偏大”或“偏 小”),会对实验结果造成较大影响。
32.(2021九上·奉化期末)小科向6g石灰石(含杂质且杂质不和酸反应)中加入6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与加入的稀盐酸的关系如图所示。
(1)小科对制取的CO2进行收集之后,将燃烧着的木条 (选填“伸至集气瓶口”或“伸入集气瓶”),发现木条熄灭,证明CO2已集满。
(2)加入盐酸质量为60g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填化学式)。
(3)小科使用的稀盐酸由36.5%的浓盐酸配制,则配制60g稀盐酸需蒸馏水 g。
(4)求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33.(2021九上·龙湾期中)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方案,实验步骤如下:
⑴如甲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三瓶250 mL的烧瓶内收集满CO2气体,三个注射器内各装有90 mL的液体(分别是水、40%的氢氧化钠溶液、饱和澄清石灰水)。连接好装置和压强传感器。
⑵三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90 mL的液体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
⑶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烧瓶。观察传感器定量实时地传回烧瓶内气压变化形
成的图像情况如乙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1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曲线1与曲线2差异较大的原因是 。
(2)导致曲线3中CD段气压急速减小的操作是 。不改变装置和药品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E点的方法是 。
(3)对比曲线1、2、3,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填序号,多选)。
①CO2能与水发生反应 ②CO2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③检验CO2用饱和澄清石灰水较适 ④吸收CO2用NaOH溶液较合适
34.(2021·嘉兴)小嘉发现:向碳酸钠溶液中倾倒稀盐酸,很快就产生了气泡;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滴加一定量后才有气泡产生。查阅资料: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先发生的反应是Na2CO3+HCl==NaCl+NaHCO3;当Na2CO3全部转化成NaHCO3后,再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为此他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
(1)步骤二中,观察到烧杯中澄清石灰水 。
(2)上述实验中,加入稀盐酸多少克后,才开始产生二氧化碳
(3)向一定量碳酸钠溶液中无论是倾倒还是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质量是相同的,其本质原因是什么
35.(2021八下·杭州期末)在2.0g的大理石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假设杂质不与酸反应),用数字检测仪分别测得产生的二氧化碳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甲曲线表示粉末状大理石与10%的盐酸反应过程,乙曲线表示块状大理石与10%的盐酸反应过程。已知:①该条件下,二氧化碳密度为1.98g/L。②一般来说,其他条件相同,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1)根据图中信息,反应速率快的是 (选填“甲”或“乙”)。
(2)求大理石中碳酸钙的百分含量。(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1位小数)
(3)请你在图中画出:用块状大理石与6%的盐酸反应的大致曲线。
五、综合说理题
36.(2021九上·义乌期中)小郑和小程同学看到了西湖美丽的音乐喷泉后,他们向,能否借助实验室的仪器,设计一个喷泉的实验呢?如图1,图2是他们设计的喷泉的实验,期中一些夹持装置略去。他们按照图1、图2进行实验,均观察到了美丽的喷泉,请根据他们设计的实验装置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别说明两图实验的具体操作并解释两图实验中喷泉产生的原因。
37.不可能的任务:“在一个平底浅盘里有浅浅的一层氢氧化钠溶液,盘底有一枚硬币浸在溶液中,要求不接触溶液且浅盘不做任何改变,用手拿出硬币。可用器材有:蜡烛(主要含碳、氢化合物)、火柴、大玻璃杯。”爱挑战的小柯设计了一种办法,如图所示,请用科学知识解释其原理。
38.(2020九上·金华期中)几千年前,人类就用木炭作为还原剂进行金属冶炼。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科学小组同学认为,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所生成的气体产物有三种可能,分别是:①一氧化碳;②二氧化碳;③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
科学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对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所生成的气体产物进行探究。通过合理的操作、观察现象,就能确定气体产物的成分是哪一种。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比较准确的进行阐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原理即可。
【解答】A.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在空气中会迅速吸收大量的热,从而汽化成水蒸气。而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珠,从而形成降雨,故A不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自然不能作燃料,故B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自己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用于灭火,故C不合题意;
D.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会形成微弱的刺激感,因此用于制作碳酸饮料,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B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干燥二氧化碳,可利用浓硫酸进行干燥,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时长导管进气分析。
【解答】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实验室制取干燥二氧化碳,需用浓硫酸干燥,且导管长进短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时气体应从长导管进入;
故选B。
3.【答案】C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反应物的状态选择合适的气体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
【解答】石灰石为固体,而稀盐酸为液体,因此二氧化碳的气体发生装置应该选择“固液常温型”。A
中长颈漏斗的下端没有液封,二氧化碳会溢出,而C中分液漏斗上有开关,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虽然二氧化碳溶于水,但是溶解度较小,当水达到饱和后,二氧化碳就能被收集,因此将导管d与c连接,即可收集到一瓶二氧化碳,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4.【答案】C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解析】【分析】根据盐酸的挥发性解答。
【解答】用盐酸作原料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制得的气体中常常混有挥发出的氯化氢和水蒸气,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5.【答案】D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解析】【分析】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据此对相关量的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当反应没有开始时,稀盐酸溶液的质量肯定不是零,故A错误;
B.当反应进行时,生成水的质量不断增大;当石灰石完全反应后,水的质量保持不变,故B错误;
C.当反应没有进行时,二氧化碳的质量应该为零,故C错误;
D.随着反应的进行,碳酸钙的质量不断减小。当碳酸钙完全反应时,它的质量减小到零,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B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对各个选项中的装置进行分析,确定是否能够达到对应的实验目的即可。
【解答】A.干燥CO2 时,应该让气体从长管进入浓盐酸,从短管排出,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收集O2 时,应该让氧气从短导管进入,利用氧气的压强将水从长导管排出,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验证CO2性质 时,二氧化碳从长导管进入后,生成碳酸,从而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监控气体流速,让氧气从长导管进入水中,再从水中溢出,可以控制氧气的流速,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7.【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但是反应物的状态不会改变最终生成物的种类和质量,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粉末状碳酸钙比块状碳酸钙的颗粒更小,与稀盐酸的接触面积更大,因此反应速度更快,即生长氢气的速度更快。由于碳酸钙都是10g,因此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气体的质量都相等,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8.【答案】D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气体发生装置,根据生成气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实验室制取氧气,无论是使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还是高锰酸钾,都需要加热,因此选择“固态常温型”。而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不需加热,应该选项“固液常温型”,故A错误;
B.二氧化碳和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较小,且密度都大于空气,二者既能用排水法收集,也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但是二者不一定使用同种方法,故B错误;
C.氧气验满时,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观察它是否能够复燃。二氧化碳验满时,用正在燃烧的小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观察它是否立即熄灭,故C错误;
D.因为二者的密度都大于空气,因此收集满气体的集气瓶都应该口朝上放置,故D正确。
故选D。
9.【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描述的现象,提取相关信息,再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A.金属镁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因此某些金属的燃烧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集气瓶变热”可知,该反应放出热量,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该反应的实质是镁和二氧化碳反应,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根据“剧烈燃烧”可知,该反应的速率很快,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0.【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酸碱指示剂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当二氧化碳进入玻璃管后,由于它的密度大于空气,因此二氧化碳先下沉,沉积到底后再缓慢上升,则二氧化碳先到底③④,后到达②①。由于③和②都是干燥的,二氧化碳无法形成碳酸,因此它们都不变色。而④和①都是潮湿的,会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从而使棉球变成红色,但是④比①先变红。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1.【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判断。
【解答】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肯定是该物质中的碳元素与氧气反应生成的。由于不知道它是否含有其它因素,因此不能确定该物质的种类,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2.【答案】A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以及酸碱指示剂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试管内的二氧化碳溶于水后,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因此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试管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强的作用下,外面的水进入试管,则试管内液面上升,故①②正确。
故选A。
13.【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紫色的石蕊试液遇到酸性溶液呈红色,遇到碱性溶液呈蓝色,遇到中性溶液不变色,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把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CO2中,石蕊试纸不变色,这说明二氧化碳本身没有酸性,故D错误符合题意;
将CO2通入滴有石蕊指示剂的水中,溶液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故A、B正确不合题意;
加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溶液的酸性减小,故C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D。
14.【答案】B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两个实验中的现象进行对比,从而确定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答】将干石蕊纸花放入二氧化碳的瓶子中,试纸没有变色。将其喷水后再放入瓶子中时,试纸变成红色。比较可知,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故②正确;
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故③正确。
故选B。
15.【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汽水中,即使熄灭,也不能说明存在二氧化碳,因为氮气等也能使其熄灭,故A错误;
B.振荡汽水瓶,观察瓶子是否变扁,即使瓶子变瘪,也不能说明存在二氧化碳,因为很多气体都能被水吸收,故B错误;
C.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因为二氧化碳无色无味,所以此方法无效,故C错误;
D.振荡汽水瓶,将喷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是否变浑浊,故D正确。
故选D。
16.【答案】锥形瓶;长颈漏斗;导气管;集气瓶;向上排空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结合二氧化碳的实验过程分析解答。
【解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如图所示,所需仪器为锥形瓶、长颈漏斗、导气管、集气瓶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原因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
17.【答案】碳元素;氧元素;二氧化碳分子;一个碳原子;两个氧原子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对二氧化碳组成的认识解答。
【解答】从宏观角度看,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从微观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每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18.【答案】(1)无色、无味;大;能
(2)白色;碳酸;红;分解;变红;CO2+ H2O=H2CO3;由红色变为无色;H2CO3 H2O+CO2↑;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解答;
(2)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答。根据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实验现象、结论和原理解答。
【解答】(1)物理性质:在通常状态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通常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能跟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可以跟水反应生成碳酸(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加热易分解。
相关实验如表:
相关实验 实验现象 反应原理
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变红 CO2+ H2O=H2CO3
加热上述溶液 由红色变为无色 H2CO3 H2O+CO2↑
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
19.【答案】溶液变红色;Ca(OH)2 +CO2=CaCO3↓+H2O;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酸碱指示剂的性质解答;
(2)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二氧化碳进入烧杯后,下面的蜡烛先熄灭,说明它的密度比空气大,都沉积在烧杯底部;而蜡烛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自己不能燃烧,同时它也不支持燃烧。
【解答】(1)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从而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2)b处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即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反应的方程式为: Ca(OH)2 +CO2=CaCO3↓+H2O 。
(3)移开挡板后发现低处蜡烛先熄灭,由此可推出CO2的性质为: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20.【答案】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分析解答。
【解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选取的药品为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其中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21.【答案】杯内的氧气被耗尽,同时又产生了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蜡烛燃烧产生的二 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会下沉;高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分析解答。
【解答】两位同学都认为蜡烛会熄灭,因为杯内的氧气被耗尽,同时又产生了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
小明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蜡烛燃烧产生的二 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会下沉。小聪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蜡烛燃烧使高处的氧气量减少并耗尽,同时放出的热使CO2向上扩散,浓度增大。
22.【答案】(1)Ⅰ试管中石灰石表面有大量气泡冒出,Ⅱ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Ⅱ试管中的浑浊又变澄清,且有气泡产生;CaCO3+2HCl═CaCl2+H2O+CO2↑或者Ca(OH)2+CO2═CaCO3↓+H2O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试管I中的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因此会看到生成大量气泡。生成的二氧化碳进入试管II中,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因此会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关闭止水夹后,试管I中气压增大,于是稀盐酸被压入试管II中,试管II中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因此浑浊消失,且生成气泡,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打开止水夹,则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Ⅰ试管中石灰石表面有大量气泡冒出,Ⅱ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反应片刻后夹紧止水夹,出现的现象是:Ⅱ试管中的浑浊又变澄清,且有气泡产生。Ⅱ试管中,
碳酸钙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23.【答案】(1)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导致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不纯。
(2)密度比空气大(出现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给分)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浓盐酸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它会挥发出大量的HCl气体;
(2)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或是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实验室中,二氧化碳通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而不用浓盐酸,原因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导致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不纯。
(2)向漏斗中倾倒二氧化碳,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熄灭,由此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
24.【答案】(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50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有一种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的气体,后来被证实是CO2”推测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用二氧化碳的总体积减去溶于水的体积即可。
【解答】(1)根据“有一种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的气体,后来被证实是CO2”可知,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室温下,1体积的水能够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那么250毫升水能够溶解250mL二氧化碳,则在量筒中收集到水的体积大约为:300mL-250mL=50mL。
25.【答案】(1)漏斗内外出现一段液面差,且保持一段时间不变
(2)a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1)长颈漏斗内注入水后,会对装置内的气体产生压强,如果装置的气密性良好,那么漏斗内的水柱的高度在长时间内保持不变。
(2)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因此二氧化碳会集中在集气瓶的下面,而空气集中在集气瓶的上面,因此二氧化碳应该从下面的短导管进入,里面的空气则从长导管流出。
【解答】(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关闭活塞,往长颈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水, 若观察到漏斗内外出现一段液面差,且保持一段时间不变的现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应从短导管a管进。
26.【答案】(1)铁架台
(2)B、E;使用分 液漏斗,能够控制反应的速率
(3)F
(4)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KMnO4 K2MnO4+ MnO2 +O2↑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1)根据常见化学实验仪器的名称解答;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气体发生装置;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
(3)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解答;
(4)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因此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①为铁架台。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则发生装置选择“固液常温型”;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因此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选择装置BE。该装置的优点为:使用分液漏斗,能够控制反应的速率。
(3)若用(2)中所选装置来制取干燥的氧气,还需要干燥氧气的装置,即装置F。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A、G、H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G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H装置中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A装置中,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 MnO2 +O2↑ 。
27.【答案】(1)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2)二氧化碳 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且溶解速率较慢
(3)CaCO3+2HCl=CaCl2 + H2O+CO2↑;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二氧化碳更纯净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解析】【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解答;
(2)根据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解答;
(3)实验一: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二:在实验一中使用了排水取气法,这说明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较小,猜想(2)是可行的。进入集气瓶的溶液越多,说明瓶内二氧化碳越多,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越纯净,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我认为其理由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2)能够用排水法收集。我认为其理由可能是: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且溶解速率较慢。
(3)实验一: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则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 + H2O+CO2↑ 。
【结论】由实验一得出的结论是猜想2正确;由实验二得出的结论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二氧化碳更纯净。
28.【答案】(1)H2O+CO2 =H2CO3
(2)气球膨胀;滴入的 NaOH溶液与CO2发生反应,CO2的体积减小,导致瓶内气压变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气球膨胀起来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装置中的气压减小,于是外面的空气进入气球,导致气球膨胀起来,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说明有酸性物质生成,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则反应的方程式为: H2O+CO2 =H2CO3 。
(2)乙同学挤压装置B中滴管的胶头,使其中的NaOH溶液滴入烧瓶,并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膨胀,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滴入的 NaOH溶液与CO2发生反应,CO2的体积减小,导致瓶内气压变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气球膨胀起来。
29.【答案】(1)向上排空气法
(2)防止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处逸出
(3)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1)收集气体时,集气瓶的瓶口向上,让空气从上面排出,为向上排空气法;集气瓶口向下,让空气从下面排出,为向下排空气法。
(2)如果长颈漏斗的下口暴露在液体外面,那么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就会从漏斗处溢出,造成浪费。
(3)根据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图中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
(2)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必须浸没在液面以下的原因:防止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处逸出。
(3)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30.【答案】(1)A
(2)使二氧化碳 充分溶解
(3)0.6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自来水中存在大量的矿物质,可能会对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造成影响,据此分析判断;
(2)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且溶解十分缓慢,缓慢推动活塞时,可以促使二氧化碳被充分溶解吸收;
(3)根据计算即可。
【解答】(1)蒸馏水是真正的纯净水,其中几乎没有任何杂质,避免对二氧化碳的溶解产生影响,故选A。
(2)推动活塞时应尽量缓慢,其目的是使二氧化碳充分溶解。
(3)1体积水中能够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为:.
31.【答案】(1)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它会包裹在大理石表面,使酸溶液不能与大理石接触,从而使反应中止。
(2)解:反应后,吸收装置增加的质量就是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4.4g。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为y
CaCO3+ 2HCl=CaCl2+H2O+ CO2↑
100 73 44
x y 4.4g
100:x=44:2.2g x=10g
73:y=44:2.2g y= 7.3g
(3)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 m+盐酸的质量=m+32.1g+4.4g,所加入盐酸的总质量为36.5g,实验中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20%
(4)偏大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解析】【分析】(1)根据 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分析;
(2)根据反应后减少质量即为产生二氧化碳质量,利用二氧化碳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碳酸钙质量分析;
(3)根据反应后减少质量即为产生二氧化碳质量,利用二氧化碳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4)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分析。
【解答】(1) 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它会包裹在大理石表面,使酸溶液不能与大理石接触,从而使反应中止,所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选用硫酸与石灰石或大理石反应;
(4)盐酸具有挥发性,且浓度越大挥发性越强,会使所得二氧化碳质量偏大,从而使计算结果偏大。
故答案为:(1) 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它会包裹在大理石表面,使酸溶液不能与大理石接触,从而使反应中止;(2)10g;(3)20%;(4)偏大。
32.【答案】(1)伸至集气瓶口
(2)CaCl2、HCl
(3)48
(4)解:设6g石灰石中含CaCO3的质量为y
CaCO3+ 2HCl=CaCl2+H2O+CO2↑
100 73
y 50g×7.3%
y=5g
CaCO3%= ×100%=83.3%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验满需在瓶口处检验分析;
(2)根据加入盐酸量为60g时溶液中除生成氯化钙外还有盐酸剩余分析;
(3)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分析;
(4)根据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与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碳酸钙质量分析。
【解答】(1)验证二氧化碳是否集满,需将燃烧的木条伸至集气瓶口处,熄灭,则证明已满;
(2) 加入盐酸质量为60g时, 所加盐酸过量,溶液的溶质为CaCl2、HCl;
(3) 制60g稀盐酸需36.5%的 浓盐酸质量为60g×7.3%36.5%=12g,则需蒸馏水60g-12g=48g;
故答案为:(1)伸至集气瓶口;(2)CaCl2、HCl;(3)48g;(4)83.3%。
33.【答案】(1)2NaOH+CO2=Na2CO3+H2O;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吸收二氧化碳多,而饱和澄清石灰水浓度小,吸收二氧化碳少
(2)振荡烧瓶;冷却(或降温)
(3)①③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三种液体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强弱:氢氧化钠溶液>饱和石灰水>水,因此装置内压强的变化量大小依次为:氢氧化钠溶液>饱和石灰水>,据此确定图像与物质的对应关系,进而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之所以氢氧化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更强,是因为二者的溶液中溶质的浓度不同,据此分析解答。
(2)在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中,不断振荡,可以加快溶解速度。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据此确定降低E点的方法。
(3)根据三个实验的现象对比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1)曲线1压强变化最大,则曲线1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图象,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曲线2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而曲线1与曲线2差异较大的原因: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吸收二氧化碳多,而饱和澄清石灰水浓度小,吸收二氧化碳少。
(2)导致曲线3中CD段气压急速减小的操作是振荡烧瓶。不改变装置和药品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E点的方法是冷却(或降温)。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通过以上实验不能得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需要做一个对照实验即可,所以不能得出①结论;
加入氢氧化钠后二氧化碳急速减少,压强减小的很明显,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故能得出②的结论;
由于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很少,不能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用石灰水的不饱和溶液较好,故不能得出③的结论;
由于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比较多,所以吸收CO2用NaOH溶液较合适,故能得出④的结论。
故选①③。
34.【答案】(1)变浑浊
(2)解: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x后,才开始产生二氧化碳。
Na2CO3+ HCl=NaCl+NaHCO3
106 36.5
10g×10.6% x×7.3%
x=5g
答:加入稀盐酸的质量5克后,才开始产生二氧化碳。
(3)两种方式都是碳酸钠中碳元素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变浑浊。
(2)写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得到碳酸钠的质量,然后利用方程式计算出稀盐酸溶液的质量即可。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
【解答】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从而使石灰水变浑浊。
35.【答案】(1)甲
(2)解:设2.0g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 CO2↑
100 44
x 400×10﹣3L×1.98g/L
x=1.8g
则大理石中碳酸钙的百分含量为1.8g/2.0g×100%=90%
答:大理石中碳酸钙的百分含量为90%。
(3)解:依据题意可知,一般来说,其他条件相同,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则: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解析】【分析】(1)生成相同质量的气体,时间越短的反应速率越快;
(2)首先根据图像确定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再根据m=ρV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写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利用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最后根据计算即可;
(3)原来稀盐酸的浓度为10%,现在稀盐酸的浓度为6%,则稀盐酸的浓度减小,则反应速率会减小,即反应生成400mL二氧化碳需要的时间比乙更长,据此画出图像即可。
【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生成400mL氧气,甲用了15min,而乙用了60min,则反应速率较快的是甲。
36.【答案】答:图1:胶头滴管中的氢氧化钠挤入吸收二氧化碳,圆底烧瓶内的气压减小,打开止水夹,外界大气压大于圆底烧瓶内的压强,大气压将烧杯的液体压入圆底烧瓶中。
图2:在圆底烧瓶上盖上一块热抹布,烧瓶内气体受热膨胀,打开止水夹,气体被压入下方的烧杯中,二氧化碳被吸收,圆底烧瓶内的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将液体压入上方的圆底烧瓶中。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装置中压强的变化分析,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会使装置内压强减少,大气压会将液体压入烧瓶。
37.【答案】蜡烛燃烧时,消耗了玻璃杯内的氧气,放出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2NaOH=Na2CO3+H2O),导致玻璃杯内气压减小,当杯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时,溶液会被大气压压进玻璃杯内,当溶液全部被压进玻璃杯内,硬币就会露出。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分析烧杯内部气压的变化,再结合大气压强原理对浅盘内溶液的流向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蜡烛燃烧时,消耗了玻璃杯内的氧气,放出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2NaOH=Na2CO3+H2O),导致玻璃杯内气压减小,当杯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时,溶液会被大气压压进玻璃杯内,当溶液全部被压进玻璃杯内,硬币就会露出。
38.【答案】解:(1)先通气体,B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再点燃A处的酒精喷灯,A中的红色粉末变成黑色;
3CO+Fe2O3 2Fe+3CO2;
则气体产物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
(2)先通气体,B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再点燃A处的酒精喷灯,A中的红色粉末不变色;则气体产物为:二氧化碳。
(3)先通气体,B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再点燃A处的酒精喷灯,A中的红色粉末变黑色;则气体产物为:一氧化碳。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据此可以验证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和红色的氧化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铁单质,将二者组合,对木炭燃烧的产物的成分进行分析判断。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