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结论1、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
(摄取营养排出废物)
2、生物能够生长发育
3、生物具有能够繁殖后代
4、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
5、生物具有具有应激性
6、生物都有细胞结构(病毒除外)
7、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习题:一、选择。
1、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
①蝴蝶 ②珊瑚 ③蘑菇 ④智能机器人 ⑤卫星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2、下列属于生物特征的是( )
A、生物都能自由运动 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D、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3、下列揭示生物共性的生命现象不同于其他三种()
A一粒油菜籽长成油菜植株 B蝌蚪长成青蛙
C蘑菇长大 D种瓜得瓜
4、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母鸡下蛋B、雨后彩虹 C、大汗淋漓D、稻浪滚滚
5、猫妈妈生小猫,小猫长大,长大的小猫再生小猫,这一过程说明猫具有( )特征。
A、生长、发育和繁殖 B、生长和繁殖
C、繁殖后代 D、生长和发育
1.下列现象不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的是( )
A.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生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物所具有的特征是( )
A.遗传和变异 B.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生活需要营养 D.生长和繁殖
3. 草原上,一只老鼠发觉老鹰在上空盘旋,便紧张而迅速地钻进 附近的巢穴内。老鼠的这种行为体现了生物( )
A.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D.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
4.下列现象中不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 )
A.惊弓之鸟 B.蜻蜓点水
C.杯弓蛇影 D.望梅止渴【中考链接】5.下列有关生物共同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6. 下列物体中不是生物的是 ( )
A蕨的化石 B.冬眠的蛇 C.病毒 D.休眠的种子
7.自今年3月份开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流感疫情开始在墨西哥发生并迅速蔓延到全球许多国家,经专家研究确定,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引起该疫情的病原体。下列各项中能表明该病毒属于生物的是( )
A.由有机物组成 B.具有细胞结构
C.能在动物体内繁殖 D.能使人体患病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共同构成了生物圈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上层一、生物圈1、概念:
2、构成:
3、范围: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做生物圈阳光
空气
水分
适宜的温度
稳定的营养供给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二、栖息地 生物圈内生物生存、 居住的场所称为栖息地。
地球为生物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栖息地,如林地、草地、沿岸、沙滩、淡水溪涧等。不同的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在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类群。 目前,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人
类对自然资源的 及
,是破坏各种生物栖息地的主要因素之一。掠夺式开发不合理利用 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威胁
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1.生物圈:概念: 构成: 范围:2、栖息地概念: 决定因素: 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破坏栖息地的重要因素:巴斯德的实验注意问题:
1.巴斯德的研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他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先期的研究,作出了什么样的科学假设?
2.在巴斯德制定的计划中,设计的曲颈瓶妙在何处?
3、在巴斯的实验中,设置A瓶的作用?
对照作用
4.根据研究结果,巴斯德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问题:肉汤变酸是肉汤自身产生的微生物还是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其内引起的。
假设:肉汤变酸是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其内引起的。
瓶颈能使外界空气进入而空气中的微生物无法进入瓶内的肉汤中肉汤变酸是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其内引起的5.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巴斯德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6.归纳一下巴斯德实验从提出问题到得出结论并表达交流,可分为几个步骤?
设立对照组;保持变量唯一原则;多次重复试验。
目的: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探究的基本 步骤填词 ( 关键 ) ( 前提 )
1 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_________。
2 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则是探究成功的_________ 。前提关键二、探究的常用方法1.观察法:自然状态、感官外加辅助工具
2.实验法: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
3.测量法:量器(尺子、秒表、温度计等)
4.调查法:收集研究对象的信息分析综合得出
结论如:人口普查、森林资源的调查显微镜的取、放、安认识显微镜
的构造显微镜的
使用安装装片对 光观 察整理和存放方法步骤练习使用显微镜一、显微镜的取拿与安放
1、取: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
2、放:放在试验台偏左,镜臂朝自己‘镜坐离实验台后边缘7cm左右
3、安:安好目镜和物镜安装目镜安装物镜正确错误易使反光镜和目镜滑落而损坏目镜镜筒 转换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物镜镜臂镜柱通光孔压片夹载物台遮光器反光镜镜座1234567891011121314显微镜的结构 一、显微镜的结构
显微镜 调焦部件放大部件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遮光器
反光镜目镜、 调光部件 物镜
显微镜
显微镜1、显微镜的放达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X 目镜的放大倍数
放大的是边长 ;不是体积也不是面积
2、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下升降——找到观察对象
3、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清晰
4、转换器:调换物镜
5、调节光线强弱:遮光器和反光镜
6、反光镜:平面反光、凹面聚光;光线暗用凹面,光线强用平面
7、遮光器上的光圈:光线暗用大光圈,光线强用小光圈
8. 当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视野、物象的体积及数目有什么变化 ?
目镜与物镜的比较 目镜物镜1、对光
⑴转动粗准焦螺旋
⑵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⑶转动载物台下的遮光器,使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⑷左眼注视目镜, (右眼也要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
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看到白亮的视野。当光线强时,让
平面镜对着光源,光线弱的时候,用凹面镜对着光源。
注意:切勿将直射的阳光作为光源三、显微镜的使用2、安装装片:
⑴将装片放在显微镜的
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
⑵移动装片,使观察
对象对准通光孔中心
(3)观察材料必须是
“薄而透明”
3、观察 ⑴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接近装片2毫米为止。
⑵左眼看目镜,同时反方向慢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发现物象
为止,必要时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
探究活动⑴镜筒缓缓下降时,为什么要从侧面注视物镜? ⑵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象特点?
⑶装片的移动方向和像的移动方向是什么关系?
⑷视野中污点可能在什么部位?防止物镜接触盖玻片而损坏放大的倒像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
转动目镜,污点移动的则污点在目镜上,不动的不在目镜上。
移动玻片,污点移动的则污点在玻片上,不动的不在玻片上。
不在目镜、玻片上则在物镜上,绝不可能在反光镜上。4、整理和存放⑴转动粗准焦螺旋,升高镜筒,取出装片。
⑵用擦镜纸擦净目镜和物镜,用清洁纱布擦拭干净镜体。
⑶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偏到两旁,将镜筒降到最低,反光镜竖立。
⑷然后将显微镜放会镜箱内保存。
⑸把试验台整理好。
1、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
时,眼睛应注视:( )
A、目镜 B、物镜
C、反光镜 D、粗准焦螺旋2、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d”
字,用低倍镜观察在视野内所见
的物像是:( )
A、d B、b C、q D、p3、若要使位于显微镜视野左下角的
图像移至视野中央,移动玻片的方
向是:( )
A、右上角 B、右下角
C、左上角 D、左下角 45、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如果
转动目镜和移动装片,视野中的污
点都没有移动,那么可判断污点是
在:( )
A、目镜上 B、物镜上
C、反光镜上 D、玻片标本上 6.用目镜为5×,物镜为10×观察叶片的横切面,可以看到排成一排的表皮细胞中的10个.若物镜不变,目镜换成10×时,则在视野中可以看到这排细胞中的: ( )A. 5个 B. 15个 C. 20个 D. 30个7、几个同学在有充足光线的实验室用显微镜观察一个自己制作的植物玻片标本时,发现视野中一片黑暗。请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可联系显微镜的使用、玻片标本的制作等)可能的原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玻片标本制作得太厚,光线无法穿过反光镜没有对准通光孔物镜的镜头没有对准通光孔遮光器上的光圈没有对准通光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