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下3.6光合作用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某同学在夏季天气晴好的一天,分别于清晨、正午、傍晚、深夜四个时间从同一棵绿 色植物上各取一片绿叶,并从每片叶,上取下同样大小的圆片,再将这四个圆片放入酒精中煮一下,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加碘液染色,染色最深的应是何时取下的圆片?( )
A.清晨 B.傍晚 C.深夜 D.正午
2.下面是对“植物制造淀粉”实验的相关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原理:淀粉遇碘变蓝色
B.该实验的步骤:遮光→照光→脱色→漂洗→染色→漂洗→观察
C.该实验的现象:遮光部分不变蓝,照光部分变蓝色
D.该实验的结论: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3.如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表示氧气 B.Y表示二氧化碳
C.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D.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4.将一棵重约0.2千克的柳树培育在肥沃的土壤中,两年以后连根挖出,脱水后称得重为11千克,其增加的重量主要来源于( )
A.土壤中的无机盐
B.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水
C.大气中的氧
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5.光合作用进行的时间是( )
A.白天 B.白天和黑夜 C.有光时 D.黑夜
6.将一盆绿色植物放在一个透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利用传感器测量容器内CO2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 列说法错误的( )
A.AB段CO2浓度下降,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B.BC段CO2浓度上升,植物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
C.实验进程中的t1时刻,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质量最多
D.t2时刻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质量较t0时刻高
7.某实验小组试图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光照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实验以观察倒置的装满水的试管中有无气泡产生作为观察指标。在这个实验中,最简便的装置组合为(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如图所示,甲、乙、丙瓶置于阳光充足的窗台上(室温不超过25℃),丁瓶置于黑暗的纸箱中。假设五条金鱼的生命力相近,则瓶中的金鱼生存时间最长的是( )
A.甲瓶 B.乙瓶 C.丙瓶 D.丁瓶
9.(2021八上·余姚期末)如图是叶片在阳光下进行的生理活动,A、B、C均表示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此过程表示叶片的光合作用,则进行此过程的场所是叶片细胞内的叶绿体
B.若此过程表示叶片的呼吸作用,则A表示氧气
C.若C表示水,则表示该叶片正在进行蒸腾作用
D.若此过程表示叶片的光合作用,则A,B,C和水均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10.(2021九上·台州开学考)下图1表示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关系的曲线,该曲线是通过实测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的CO2吸收和释放的情况。在下图2中能代表细胞中发生的情况与曲线中C点相符的一项是( )
A. B.
C. D.
11.(2021八下·上虞期末)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B.光合作用的同时进行着呼吸作用,则呼吸作用的同时也一定进行着光合作用
C.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12.(2021·丽水)我国宣布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互相平衡(如图)。下列途径中属于吸收二氧化碳的是(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化石燃料的燃烧
C.微生物的氧化分解 D.生物的呼吸作用
13.(2021八下·下城期末)如图曲线分别表示某植株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光照强度是影响该植物呼吸作用变化的主要因素
B.a-c段,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含量一直在增加
C.b-c段,因植物光合作用减弱,体内有机物的含量一直在减少
D.c点以后,植物吸入CO2,放出O2
14.(2021八下·下城期末)利用中子数不同的两种氧原子18O和16O标记水和二氧化碳分子中的氧原子,进行了如图实验,则光合作用产生的O2( )
A.全部来自CO2
B.全部来自H2O
C.大部分来自CO2,小部分来自H2O
D.小部分来自CO2,大部分来自H2O
15.(2021八下·乐清期末)乐乐为了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组中产生的气泡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B.上述实验表明水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C.a组和b组对照,可以证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D.b组和c组对照,可以证明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
16.(2021八下·柯桥月考)用新鲜的大豆叶进行如图装置所示的实验(提示:NaOH溶液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其置于充足的光照下,分析D处气体成分最可能是( )
A.O2量多于B处 B.O2量与B处相等
C.无CO2和O2 D.CO2量多于B处
二、填空题
17.光合作用的实质:一是物质转化,把 制成了 ,并放出氧气;二是能量转化,把 变成储存在有机物里的 。
18.植物制造淀粉实验分析
操作 目的
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铝箔遮光 设置 和 的对照实验
叶片放在酒精中水浴加热 完全溶解叶绿素
清水漂洗后加碘液 淀粉遇碘液变 ,证明产物中有
清水冲洗后观察 去掉 ,便于观察
19.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条件是 ,产物是 ,场所是 。
20.(2021八上·宁波期末)如图表示大棚内A、B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请分析回答:
(1)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质中的 (填细胞内结构名称);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长,大棚内的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 点(选填:“c”“d”“f”)。
(2)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植物A (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21.(2021八下·拱墅期末)图甲中A、B、C表示绿色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活动,图乙是安装在温室大棚中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仪器,图丙表示一段时间内植物叶片氧气释放的相对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据图回答问题:
(1)温室大棚中安装图乙所示仪器,可使绿色植物的[ ] (填写图甲中的字母和生理活动名称,下同)增强;绿色植物白天和晚上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 和[ ]
。
(2)如图丙所示,当光照强度处于D点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22.(2021八下·嘉兴期末)人们称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具体场所主要是在叶肉细胞的 中。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除需要CO2作为原料外,还需要的物质①是 。(填化学式)
23.(2021·婺城模拟)小明将装有植物的密闭装置连通二氧化碳浓度测定仪,在夏季晴朗的室外测定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图:
(1)图中表示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的点是 (填字母)。
(2)从氧浓度的角度考虑,一天中 时左右是适宜到林间锻炼的最佳时间。
24.(2021·南湖模拟)棉花是一种喜光作物,开花时花朵乳白色,不久转成深红色,结出棉桃后就会凋谢,棉桃在成熟期时,非常害怕雨水,果实成熟后里面有洁白的棉花(如图)。新疆是世界上主要的产棉区,新疆棉是棉花中的精品
(1)根据以上信息可知,棉花属于 (选填“裸子”或“被子”)植物。
(2)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新疆出产的棉花质量好的原因有 。(至少写2条)
25.(2021八下·嘉兴期中)冬天,许多菜农利用温室栽培蔬菜。某温室从16点开始持续密封48小时,测得温室内CO2体积分数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发生在细胞结构的( )中。
A.细胞壁 B.细胞膜 C.叶绿体 D.液泡
(2)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为:
(3)经过48小时,大棚内植物有机物的含量会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
26.近年来杭州市新建了许多水果、蔬菜采摘园,春天可以到大棚里采摘草莓、蔬菜,秋天可以采摘葡萄等。到采摘园现场采摘,既给人们提供了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又能体验到采摘的乐趣。请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种植蔬菜的大棚内,通常要适时通风,这样做是为了增加 的浓度,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在寒冷的冬天,大棚能为蔬菜的生长提供 。
(2)在一封闭的草莓大棚中,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测量48小时内大棚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绘制了如图所示的示意图。
①在曲线的ab段,二氧化碳浓度下降的原因是草莓的 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
②为了提高草莓的产量,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建议果农:晚上适当增加光源;开花期间,在棚内放养蜜蜂;在如图bc段时间范围内还可以适当降低温度,理由是 。
(3)在草莓、葡萄的植株.上会开很多花或结很多果,有经验的果农并未全部保留,而是进行疏花、疏果。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保留的果实有充足的 供应,从而提高草莓和葡萄的品质。
27.小金设计实验来探究小球藻新陈代谢的情况:选取两份等量、生长状况相同的小球藻于密闭的锥形瓶内,编号为A和B,如图甲。将O2和CO2浓度传感器探头置于A、B瓶内,采集瓶内O2和CO2浓度的数据。(不考虑微生物呼吸作用对本实验的影响)
(1)写出小球藻叶肉细胞合成有机物的文字表达式 。
(2)若测定A.B瓶内氧气的浓度变化,24h后,A瓶氧气浓度上升,B瓶氧气浓度 (填“增加”“减小”或“不变”),A瓶中,小球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瓶中氧气增加量。
(3)在寒冷的冬季,将上述A瓶放在室外一昼夜。测得瓶内CO2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小金认为小球藻在一天中无法积累有机物,其依据是 。
28.如图是探究植物光合作用产物的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如下。
①往烧杯中倒入水,放入金鱼藻,汝再将漏斗倒扣在金鱼藻上;
②在漏斗上倒扣一支装满水的试管;
③将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试管内液面下降;
④当试管内充满气体时,用大拇指在水中将试管口盖住后取出;
⑤检验试管中的气体,得出结论。
(1)步骤⑤中检验气体的方法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2)该实验不需要对金鱼藻进行暗处理,理由是 。
(3)本实验的材料不选用天竺葵而选择金鱼藻,其优点是 。
29.如图表示春季某蔬菜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曲线,假设6时日出、18时日落。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棚内CO2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大棚内蔬菜的光合作用和 作用。
(2)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请你推测,一昼夜空气中氧气浓度最高的时刻位于图中的 点。
30.(2021八上·余姚期末)某科研小组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设计了由透明的玻璃罩构成的小室,如图甲(CO2缓冲液的作用是保持小室内的CO2浓度恒定)。将该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乙所示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昼夜中小室内氧气浓度最高的是 (填字母)点。
(2)请解释14时氧气释放速率降低的原因: 。
(3)若从6时开始实验,初始液滴位置为0,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装置中液滴移动到如图甲所示位置,那么产生此结果的原因是 ,使消耗的氧气大于产生的氧气,小室内压强减小。
四、解答题
31.(2021·余姚模拟)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成如图曲线,请据此回答:
(1)植物光合作用最初制造的是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2)分析图象,你认为光合作用开始的点最可能是图象上的 点。
(3)图中DE段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强弱关系是 。
32.(2021八下·诸暨期中)冬天,许多菜农利用温室栽培蔬菜。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菜农常采用白天适当增强光照,夜晚适当降低室温可使 减弱,从而增加有机物的积累。
(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白天温室栽培蔬菜合适温度,他们将某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连续12小时光照,再连续12小时黑暗。实验结果如表:
温度(℃)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mg/h) 1.75 2.50 3.15 3.8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mg/h) 0.75 1.10 1.60 2.25 3.00 3.50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温度控制在 ℃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3)某温室从 16 点开始持续密封 48 小时,测得温室内 CO2 体积分数的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要提高产量必须适时通风,你 认为每天通风的时间最好选在曲线 区段时间内进行。
33.(2020八上·宁波月考)如图甲,智能温室大棚能自动控制大棚内的温度、CO2 浓度、光照强度等条件,以满足大棚内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乙图表示大棚内 A、B 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用
CO2 吸收量表示)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请分析回答:
(1)大棚内壁上经常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部分来自于植物的 作用;
(2)如果大棚内光照强度经常低于 d 点,则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植物
A 和 B 中先死亡的是植物 ;
(3)该温度下, 当光照强度为 f 时, 单位时间内植物储存的有机物含量是植物A ( 选填“>”“<” 或“=”)植物
B;
(4)请你提出一条提高大棚农作物产量的合理化建议: 。
34.(2020八上·宁波月考)某现代化温室蔬菜实验基地,要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了同一品种,生长状况和质量基本相同的甲、乙、丙、丁、戊五组蔬菜,分别放置在不同温度环境下暗处理
1 小时后,分别测出其质量变化;然后再同时置于光照下 1 小时(光照强度相同),分别测其质量,记录数据如表,请分析数据,回答问题。(实验中不考虑蒸腾作用对蔬菜质量的影响)
组别 甲 乙 丙 丁 戊
温度(单位:℃) 16 19 22 25 28
暗处理 1 小时后质量的变化(单位:mg) -1 -2 -3 -4 -3
光照后 1 小时与暗处理前的质量变化(单位:mg) +1 +2 +3 +4 +2
(1)分析表中数据,暗处理后的五组蔬菜的质量都减轻了,减轻的主要原因是 ;
(2)请比较该蔬菜在 19 ℃和 28 ℃的光合作用强度: ;
(3)有人认为通过该实验可得出该蔬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最适宜的温度是 25 ℃。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说明你的理由 。
35.(2020九上·柯桥开学考)如图甲为春季某晴天一昼夜中某作物植株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状况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根据甲图推测该植物接受光照的时间是曲线中的 段,光合作用强度最强(高)的是 点,植株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 点。
五、综合说理题
36.(2021·温州)我国北方由于冬季气温低,需借助温室大棚才能种植蔬菜。普通温室大棚,需消耗大量煤来维持蔬菜种植所需的温度。某科研团队设计出一种不耗煤且能促进蔬菜高产的“节能日光温室”(如图),适合冬季在我国北方不同纬度地区使用。其结构特点如下:
①温室前部采用固定的透光棚膜.
②不同纬度的温室,其“前屋面角度”不同。
③温室后墙装有塑料管,管内循环流动着大量的水。
④温室顶部具有特殊材料制成的保暖卷帘,白天收起,夜晚展开覆盖在透光棚膜表面。
结合上述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寒冷冬季北方不同纬度地区,使用“节能日光温室”既节能又能促进蔬菜高产作出解释。
37.(2021·宁波模拟)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水分供给情况、气孔开闭情况等有关。光是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所以在光照增强时,光合作用也随着加强。但是,当光照增强到一定限度,即达到光饱和后,光合作用就不再加强了。下面是某晴朗的夏日,棉花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在白天的变化曲线图,纵坐标表示光合作用强度,横坐标表示时刻。请解释出现如图变化的原因。
38.(2020九上·温州开学考)如图甲所示是一种自动浮沉的装置。其制作过程如下:
①将新鲜的植物枝条插入装有湿润泥沙的烧瓶中,并放入一支盛有适量二氧化碳缓冲液的试管;
②烧瓶口紧包一个可伸缩的气球,调节泥沙的质量,使烧瓶悬浮在装有水的容器中;
③将装置置于实验室中,白天用1千勒克斯以上的光源持续照射,晚上使装置处于黑暗中。
资料1:二氧化碳缓冲液能调节烧瓶内二氧化碳气体的浓度,并使其基本保持不变。
资料2:烧瓶中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和光照强度的关系如乙所示。
根据上述信息,请你对自动浮沉装置白天和夜晚的浮沉状况做出判断,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解释。
39.(2020八下·乐清期末)气孔是绿色植物与外界环境气体交换和水分进出的主要通道和调节结构。兴趣小组实验时发现在光照条件下绿色植物气孔是张开,而在黑喑条件下气孔是关闭。兴趣小组收集到以下资料:
资料一:保卫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而一般的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保卫细胞的细胞液和表皮细胞的细胞液之间有机物(如葡萄糖)浓度不同时,水会从低浓度细胞流向高浓度细胞。
资料二:由于植物休内有机物和水分的运输,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基本保持不变。
资料三:保卫细胞吸水体积膨胀,气孔是张开;保卫细胞失水体积收缩,气孔是关用。
结合上述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光照条件下气孔是张开,而在黑暗条件下气孔是关闭这现象作出解释。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遇到碘液变成蓝色。
【解答】A、清晨未有光照,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染色不深,A不符合题意;
B、傍晚时,植物已经进行一天的光合作用,因此积累有机物最多,染色最深,B符合题意;
C、晚上没有光照,因此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因此淀粉含量少,染色不深,C不符合题意;
D、正午的叶子,进行半天的光合作用,因此相比较下,有机物积累不多,染色不深,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叶片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在叶绿体中,该实验以光为变量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淀粉遇到碘液会变成蓝色。
【解答】 A、若是滴加碘液变蓝,则说明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A不符合题意;
B、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是:暗处理(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遮光(形成对照实验)→脱色(用酒精脱去叶绿素)→滴加碘液→观察现象→得出结论,B符合题意;
C、该实验的变量是绿叶有无遮光,而淀粉遇到碘液变成蓝色,若遮光部分不变蓝,照光部分变蓝说明光照是植物制造淀粉的必要条件,C不符合题意;
D、该实验的结论: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完成了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物质转化是指将简单的无机物转化为复杂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解答】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X是二氧化碳,Y是氧气,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养料是二氧化碳,土壤能为植物提供有机物。
【解答】植物光合作用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储存体内,而土壤中的水能供给植物,因此将一棵重约0.2千克的柳树培育在肥沃的土壤中,两年以后连根挖出,脱水后称得重为11千克,其增加的重量主要来源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解答】由分析可知光合作用的过程,那么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最重要的条件是有光,因此光合作用进行的时间是有光时,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答案】A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完成了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物质转化是指将简单的无机物转化为复杂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放出二氧化碳。
【解答】A、AB段CO2浓度下降,说明二氧化碳被消耗的多,即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A不符合题意;
B、BC段CO2浓度上升,说明光合作用消耗的少,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较多,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强度,B不符合题意;
C、在T1时刻时,光合作用强度开始慢慢小于呼吸作用强度,即积累的少,消耗的多,所以T1时,是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刻,植物体内有机物重量最多,C不符合题意;
D、图中,C点时低于D点,光合作用的强度小于在A点时的光合作用强度,但是植物内的有机物重量与在T0时刻相比,T2时的重量高一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实验探究光照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需控制其它变量相同,唯一的变量是光照。
【解答】 ①和②其他条件相同,不同之处是①无金鱼藻,②有金鱼藻,探究光照条件下植物产生氧气。②和③其他条件相同,②有光照,③无光照,以此探究光合作用对植物的影响。②④组合中有两个变量,因此不能做实验对照。若③④对照,缺点是无光照,故不是适当的组合,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据此解答。
【解答】甲、乙中只有金鱼,没有其他植物释放氧气,将导致甲、乙中金鱼生存时间较短,而丙中有金鱼藻,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将导致丙图中的金鱼生存更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照,丁图没有光照,金鱼藻不能释放氧气,因此丁图金鱼生存时间不长,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2)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3)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是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据此解答。
【解答】A.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若此过程表示叶片的光合作用则进行此过程的场所是叶片细胞内的叶绿体,A正确。
B. 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若此过程表示叶片的呼吸作用,则A表示氧气, B正确。
C. 若C表示水,此时表示叶片正在进行的生理活动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的形式从叶片中散发出来是植物的蒸腾作用, C正确。
D.若此过程表示叶片的光合作用,则根据图中箭头的方向可以判断:A表示二氧化碳, C表示氧气,B表示有机物, 其中水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氧气和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产物,D错误。
故选D。
10.【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间关系的相关知识。
【解答】由图可知,光合作用所用的二氧化碳来自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外界的二氧化碳,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与C点相符,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单质和化合物;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解析】【分析】 运用反例来说明推理是否正确
【解答】A、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故选项推理错误;
B、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有光才能进行,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进行,故选项推理错误;
C、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一个水分子中的质子数是10,但不是氖元素,故选项推理错误;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12.【答案】A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故A正确;
BCD、化石燃料的燃烧、微生物的氧化分解、生物的呼吸作用都会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故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3.【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细胞内的有机物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逐步氧化分解,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所有活细胞的共同特征。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A、光照强度是影响光合作用变化的主要因素;故A错误;
B、由图可知,a-c段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即有机物的含量在积累;故B正确;
C、b-c段,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减弱,但依然是大于呼吸作用强度的,所以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含量依然是在增加;故C错误;
D、c点后,植物的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植物要吸收O2,释放CO2;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4.【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对比两个实验可知,氧原子标记CO2时,氧气中没有测到 18O;氧原子标记水时,氧气中有测到 18O,说明氧气都是来自于水;
故答案为:B。
15.【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条件是阳光、水、叶绿体、二氧化碳。
【解答】A、a组中产生的气泡是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光合作用释放的气体是氧气,A不符合题意;
B、上述实验表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B不符合题意;
C、a组和b组对照,b组遮光,a组光照,光照组有气泡产生,说明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b组遮光无气泡,说明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因此可以证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C符合题意;
D、b组和c组不能作对照,有两个变量,光照和叶绿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据图可知,空气首先进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所吸收,氧气含量不变;然后进入硬质玻璃管中,虽然有光,但是因为没有二氧化碳,叶片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
【解答】A:植物未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氧气,D处O2量少于B处,错误。
B:植物未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氧气,D处O2量少于B处,错误。
C:植物未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产生CO2,错误。
D:植物未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产生CO2,故D处CO2量多于B处。
故选D。
17.【答案】简单的无机物;复杂的有机物;光能;化学能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实质是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为储藏在有机物里的能量。
【解答】光合作用的实质:一是物质转化,把简单的无机物制成了复杂的有机物,并放出氧气;二是能量转化,把3变成储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
故答案为:简单的无机物;复杂的有机物;光能;化学能
18.【答案】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有光;无光;蓝色;淀粉;碘液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
【解答】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由于没有光照,该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因此可以使叶片内的淀粉消耗完,避免对实验进行干扰。设置铝箔遮光的对照实验,设置无光和有光的对照实验,叶片放在酒精中水浴加热,完全溶解叶绿素,清水漂洗后加碘液,由于淀粉遇碘液变蓝,如何呈现出蓝色,证明产物中有淀粉,清水冲洗后观察,去掉碘液,便于观察。
故答案为: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有光;无光;蓝色;淀粉;碘液
19.【答案】二氧化碳和水;光照;有机物(淀粉)和氧气;叶绿体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解答】由分析可知光合作用的过程,因此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条件是光照,产物是有机物(淀粉)和氧气,场所是叶绿体。
故答案为:二氧化碳和水;光照;有机物(淀粉)和氧气;叶绿体
20.【答案】(1)叶绿体;d
(2)多于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解题,注意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和吸收量的关系。
【解答】(1)叶绿体是植物细胞内最重要、最普遍的质体,它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
“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长”",必须使植物A和植物B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d点.
(2)从图乙中看出,当光照强度为f时,植物A和植物B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表明植物A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差等于植物B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差;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A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比植物B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小,表明植物A的呼吸作用强度多于植物B的呼吸作用强度.因此“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A多于(选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故答案为:(1) 叶绿体 ; d (2) 多于
21.【答案】(1)C;光合作用;A;呼吸作用;B;蒸腾作用
(2)等于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图一中C-光合作用,B-蒸腾作用,A-呼吸作用,当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D点为光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的强度等于呼吸作用的强度。
【解答】(1)图乙安装在温室大棚中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仪器,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其浓度增加能使光合作用增强,因此温室大棚内安装这种仪器目的是为使图一中C光合作用增强。绿色植物白天和晚上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A]呼吸作用和[B]蒸腾作用 。植物晚上也能进行蒸腾作用,植物虽然可以控制蒸腾作用的大小,但是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只要植物还存活着就会有蒸腾作用,因为蒸腾作用不仅可以使植物叶面不致被灼伤,进行良好的光合作用,还可以引起上升液流加快矿物质和无机盐的运输。
(2)D点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表现为不吸收CO2也不释放CO2。
故答案为:(1)C;光合作用;A;呼吸作用;B;蒸腾作用(2)等于
22.【答案】叶绿体;H2O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气,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解答】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具体场所主要是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除需要CO2作为原料外,还需要的物质①是H2O。
故答案为:叶绿体;H2O
23.【答案】(1)b、d
(2)18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不是完全相反或对立的关系。
【解答】 (1)、表示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就是二氧化碳不下降也不上升,b、d两点达到平衡;
(2)、18点氧气浓度最高,因为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空气中有一天的氧气累积,最适合锻炼。故答案为: (1) b、d ; (2)18
24.【答案】(1)被子植物 或被子
(2)光照时间长、降水少、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 纬度位置
【知识点】种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主要特征是:胚珠外有子房壁包被,种子有果皮包被,受精过程不需要水,具有双受精现象,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
【解答】(1)由棉花开花时花朵乳白色,开花后不久转成深红色然后凋谢,结成果实称为棉铃,可以判断出棉花属于被子植物。
(2) 新疆出产的棉花质量好的原因有:①日照时间符合棉花生长的需要。新疆地处西北内陆地区,是我国日照时数较高的地方,按照测定,天山地区的日照时长可达到10小时以上,这么长的日照时长和日照时间恰恰符合棉花生长的需要。
②降水少,气候干旱,有助于提高棉花的品质。在棉花棵长出棉桃至成熟期时,是非常害怕雨水的。因为雨水灌进棉桃之后有可能导致棉絮颜色改变甚至发霉。而新疆的气候比较干旱,降水较少,年平均降水量大约在150毫米左右,对棉花保持品质优良非常有好处。土壤条件适合棉花的生长。
③昼夜温差、纬度位置也会对棉花的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故答案为:(1) 被子 (2)光照时间长、降水少、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 纬度位置
25.【答案】(1)C
(2)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3)增加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吸入光合作用释放的氧;而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把储存的有机物里面的能量释放出来。
【解答】(1)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因此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发生在细胞结构的叶绿体中。
(2)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为: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
(3)由图可知,最终的二氧化碳浓度是小于起始点的二氧化碳浓度,所以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大于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的,因此植物有机物含量增加。
故答案为:(1)C(2)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3)增加
26.【答案】(1)二氧化碳;适宜的温度
(2)光合;温度低,呼吸作用弱,分解的有机物少
(3)有机物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是由人体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所提供的。当有机物为葡萄糖时,人体细胞内氧化反应的过程可以表示为:葡萄糖+ 氧气→二氧化碳+ 水+ 能量;人体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反应,最终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称为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人体内的一种缓慢进行的氧化反应;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它可用下列反应式来表示:二氧化碳+ 水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 氧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同时也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它们共同
存在于统一的有机体中。
【解答】(1)光合作用需要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时常通风,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为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寒冷的冬天需要适宜的温度提高光合作用;
(2)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消耗二氧化碳,ab段二氧化碳浓度下降,说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晚上没有光照,温度比较低,光合作用强度减弱,通过增加光源,增强光合作用,降低温度来减弱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3)植物的有机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果农不保留花或者不保留果,目的是保留果实有机物,防止有机物被分开,果实不够大,有机物累积不够,这样提高草莓和葡萄的品质。
故答案:(1)二氧化碳,适宜温度;(2)光合;温度低,呼吸作用弱,分解有机物少;(3)有机物。
27.【答案】(1)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2)减小;大于
(3)G点二氧化碳浓度比A点高(或一天中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比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多)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指生活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解答】(1)小球藻叶肉细胞合成有机物的文字表达式是光合作用的过程,即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2)A瓶有光照,所以瓶子内小球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B瓶无光照,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因此B瓶氧气浓度会减小,而A瓶内,小球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一定是大于A瓶内氧气增加量的,因为部分氧气被小球藻消耗。
(3)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图中G点二氧化碳浓度比A点高,代表着呼吸作用高于光合作用,所以小金认为小球藻一天中无法积累有机物。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2)减小;大于(3)G点二氧化碳浓度比A点高(或一天中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比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多)
28.【答案】(1)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
(2)该实验无须证明淀粉的存在
(3)便于收集氧气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即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解答】(1)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不能复燃,而在氧气中能复燃,因此步骤⑤中检验气体的方法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
(2)该实验不需要对金鱼藻进行暗处理,理由是该实验无须证明淀粉的存在。
(3)本实验的材料不选用天竺葵而选择金鱼藻,其优点是天竺葵属于陆生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不好收集,金鱼藻在水中若是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会出现气泡,容易观察和收集。
故答案为:(1)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2)该实验无须证明淀粉的存在(3)便于收集氧气
29.【答案】(1)呼吸
(2)C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开花植物通过合成一些有机化合物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过程.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时放出能量的过程。
【解答】(1)由于呼吸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而光合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大棚内CO2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大棚内蔬菜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2)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在有光的时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在晚上,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所以在下午,植物进行了一天光合作用,释放了大量的氧气,所以此时氧气浓度最高。
故答案为:(1)呼吸(2)C
30.【答案】(1)g
(2)气温过高,叶片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
(3)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图乙中, c、g表示光补偿点, h表示呼吸作用速率, de段下降的原因是气孔部分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导致光合作用下降.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解答】 (1)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图A是密闭装置,内有二氧化碳缓冲液,说明实验过程中二氧化碳浓度始终不变,那么影响小室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就只有光照强度和温度.装置刻度管中液滴移动是由氧气的增减造成的,只在有氧气释放,液滴就会右移。图中g点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超过该点将消耗氧气,所以18(或g)点时储存氧气最多。
(2)14时氧气释放速率降低的原因:气温过高,叶片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
(3)若从6时开始实验,初始液滴位置为0,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装置中液滴移动到如图甲所示位置,那么产生此结果的原因是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使消耗的氧气大于产生的氧气,小室内压强减小。
31.【答案】(1)40%
(2)B
(3)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分析曲线图可知,图中A点时只进行呼吸作用,D点是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图中D和E点时容器中CO2浓度刚好达到平衡,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图中在F点时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F点以后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解答】(1)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由图示中变化曲线可知:从B开始,密闭的玻璃罩内二氧化碳逐渐减少,因为此时正是早上6点左右,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的逐渐增强而增强。
(3)从根据图中曲线分析,随着光照强度的逐渐增强,CO2浓度逐渐降低,图中D和E点时容器中CO2浓度刚好达到平衡,表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故答案为:(1)40%(2)B(3)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32.【答案】(1)呼吸作用
(2)25
(3)bc 或 de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从温度与植物呼吸作用的关系解答。
(2)适宜的温度保证植物有机物的积累。
(3)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解答】(1)在一定范围内,环境温度越高,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强,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因此菜农夜晚适当降低室温可使呼吸作用减弱,从而增加有机物的积累。
(2)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控制在25℃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3)根据曲线图可知曲线的b~c或d~e白天时段,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作有机物,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若此时通风可以增加温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以此增加光合作用的强度。
故答案为:(1)(2)25(3)bc或de
33.【答案】(1)蒸腾
(2)A
(3)>
(4)增加光照时间、晚上降温等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呼吸作用得是活细胞都可以进行,原料是有机物,氧气,释放的是二氧化碳、能量和水,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中,需要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可以储存能量;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得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得过程;图中a、b光照强度为0,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为负值,表明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c、d段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e点植物A、植物B二氧化碳得吸收量相等,表明二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差相等。
【解答】 (1)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因此大棚内壁上经常出现的小水珠,部分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还有一部分来自土壤水分的蒸发;
(2)大棚内光照强度经常低于d点时,对于植物A来说光照强度小于d点时,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能量消耗大于储存,B植物来说:光照强度为d点时,对应图像中B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增多,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能量的储存大于消耗,故植物A先死亡;
(3)从图乙中看出,当光照强度为f时,植物A和植物B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表明植物A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的差等于植物B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呼吸作用释放量的差;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A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比植物B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小,表明植物A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植物B的呼吸作用强度,因此,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A多于植物B;
(4)要提高大棚内的作用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增加光照的时间,或者降温。
故答案为:(1)蒸腾 ; (2)A ; (3)> ; (4)增加光照时间、晚上降温等 。
34.【答案】(1)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2)28 ℃的光合作用强
(3)否,应在 22 ℃~28 ℃每隔 1 ℃设置实验组进行实验,找出最适宜的温度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以及光合作用的原理、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由表格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蔬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宜的温度是25℃。
【解答】 (1) 光合作用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有无光都可以进行,而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五组蔬菜分别放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下暗处理后植物不产生有机物在消耗原有的有机物,导致植物变轻;
(2)19℃时植物暗处理1小时质量减少了2mg,说明呼吸作用消耗了2mg,而光照1小时质量增加了2mg,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总质量是6mg,而28℃时,植物暗处理1小时质量减少了3mg,说明呼吸作用消耗了3mg,而光照1小时质量增加了2mg, 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总质量是8mg,19℃产生的有机物总量小于28℃时产生的有机物总量,所以28℃时更强;
(3) 题设中每组相隔3℃为一组实验,从表格可以得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最大的是25摄氏度,但是无法得出最适宜温度是25℃,实验过程还不够严谨,还需要针对25℃的温度前后相差1℃的去设置变量,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 (1)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2)28 ℃的光合作用强 ; (3) 否,应在 22 ℃~28 ℃每隔 1 ℃设置实验组进行实验,找出最适宜的温度 。
35.【答案】B~F;D;E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B和FG表示只进行呼吸作用,C、E时CO2的吸收和释放量为0,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当。
【解答】因为BC段CO2的吸收小于释放量,所以其中BC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因为CD段CO2的吸收大于释放量,所以其中CD段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因为DE段CO2的吸收大于释放量,所以其中DE段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因为EF段CO2的吸收小于释放量,所以其中EF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故可得:该植物接受光照的时间是曲线中的BF段,,其中光合作用强度最高的是D点,此时植株对CO2的吸收量最大;植株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E点。
故答案为:B~F;D;E
36.【答案】示例:不同纬度位置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通过温室前屋面角度的调整,使得蔬菜获得充足光照,同时由于温室效应,棚内温度升高,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有利于蔬菜生长。后墙塑料管内水的质量大、比热大,白天吸收的热量多,夜晚释放热量也多;夜晚保暖卷帘盖上,减少温室散热,避免夜晚温度过低冻伤蔬菜。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整个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
【解答】不同纬度地区,其太阳直射角度是不同的,因此要通过调节透光棚膜的角度,尽可能的增大光照强度,有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温室中塑料管中的水和保暖卷帘,可以维持大棚内的昼夜温差不至于太大,具有保护作物的作用;
故答案为: 不同纬度位置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通过温室前屋面角度的调整,使得蔬菜获得充足光照,同时由于温室效应,棚内温度升高,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有利于蔬菜生长。后墙塑料管内水的质量大、比热大,白天吸收的热量多,夜晚释放热量也多;夜晚保暖卷帘盖上,减少温室散热,避免夜晚温度过低冻伤蔬菜。
37.【答案】从6点到10点左右,光照强度增强,同时蒸腾作用加强,水分供给增多,因而光合作用增强;从10点左右到13点左右,达到光饱和,光合作用不再加强,同时由于气孔关闭,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导致光合作用减弱;13点左右至15点左右,气孔张开,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水分供给增加,光合作用增强;15点左右至18点左右,光照减弱,光合作用减弱。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定义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故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和氧气。
38.【答案】白天烧瓶上浮露出水面,晚上下沉到水底。白天,光照强度在1千勒克斯以上,植物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产生氧气多于消耗的氧气,而二氧化碳基本保持不变。烧瓶内气体增多,气球膨胀,导致浮力增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烧瓶重力保持不变。而原来烧瓶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所以白天浮力会大于重力,烧瓶会上浮露出水面。晚上,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气体减少,气球收缩,导致浮力减小。所以晚上浮力会小于重力,烧瓶下沉到水底。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烧瓶的悬浮状态,推算出它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关系,然后根据白天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分析烧瓶内氧气的体积变化,进而确定气球体积的变化,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到烧瓶受到浮力的变化,进而判断白天时它的浮沉状态。夜晚时,光照减弱,根据植物的呼吸作用分析氧气体积的变化,进而得到气球体积的变化,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浮力的变化,根据浮沉条件判断晚上时烧瓶的状态即可。
【解答】白天烧瓶上浮露出水面,晚上下沉到水底。白天,光照强度在1千勒克斯以上,植物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产生氧气多于消耗的氧气,而二氧化碳基本保持不变。烧瓶内气体增多,气球膨胀,导致浮力增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烧瓶重力保持不变。而原来烧瓶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所以白天浮力会大于重力,烧瓶会上浮露出水面。晚上,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气体减少,气球收缩,导致浮力减小。所以晚上浮力会小于重力,烧瓶下沉到水底。
39.【答案】保卫细胞内含有叶绿体,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导致细胞液浓度升高;而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由于植物体内有机物 和水分的运输,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基本保持不变;周围表皮细胞的水分就渗透进入保卫细胞,保卫细胞吸水体积膨胀,气孔便张开。在黑暗中,光合作用停止,而呼吸作用却仍在进行,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使保卫细胞液的 浓度下降;由于植物体内有机物和水分的运输,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基本保持不 变。水分便从保卫细胞渗透进入周围的表皮细胞中,保卫细胞失水体积缩小,大部分气孔便 关闭。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以“ 保卫细胞的细胞液和表皮细胞的细胞液之间有机物(如葡萄糖)浓度不同时,水会从低浓度细胞流向高浓度细胞”和“ 保卫细胞吸水体积膨胀,气孔是张开;保卫细胞失水体积收缩,气孔是关用 ”为切入点,分析出白天有光合作用时和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是保卫细胞中细胞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在得出保卫细胞水分的得失情况,最后得出解释。
【解答】 保卫细胞内含有叶绿体,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导致细胞液浓度升高;而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由于植物体内有机物和水分的运输,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基本保持不变;周围表皮细胞的水分就渗透进入保卫细胞,保卫细胞吸水体积膨胀,气孔便张开。在黑暗中,光合作用停止,而呼吸作用却仍在进行,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使保卫细胞液的浓度下降;由于植物体内有机物和水分的运输,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基本保持不 变。水分便从保卫细胞渗透进入周围的表皮细胞中,保卫细胞失水体积缩小,大部分气孔便 关闭。
1 / 1浙教版科学八下3.6光合作用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某同学在夏季天气晴好的一天,分别于清晨、正午、傍晚、深夜四个时间从同一棵绿 色植物上各取一片绿叶,并从每片叶,上取下同样大小的圆片,再将这四个圆片放入酒精中煮一下,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加碘液染色,染色最深的应是何时取下的圆片?( )
A.清晨 B.傍晚 C.深夜 D.正午
【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遇到碘液变成蓝色。
【解答】A、清晨未有光照,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染色不深,A不符合题意;
B、傍晚时,植物已经进行一天的光合作用,因此积累有机物最多,染色最深,B符合题意;
C、晚上没有光照,因此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因此淀粉含量少,染色不深,C不符合题意;
D、正午的叶子,进行半天的光合作用,因此相比较下,有机物积累不多,染色不深,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下面是对“植物制造淀粉”实验的相关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原理:淀粉遇碘变蓝色
B.该实验的步骤:遮光→照光→脱色→漂洗→染色→漂洗→观察
C.该实验的现象:遮光部分不变蓝,照光部分变蓝色
D.该实验的结论: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叶片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在叶绿体中,该实验以光为变量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淀粉遇到碘液会变成蓝色。
【解答】 A、若是滴加碘液变蓝,则说明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A不符合题意;
B、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是:暗处理(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遮光(形成对照实验)→脱色(用酒精脱去叶绿素)→滴加碘液→观察现象→得出结论,B符合题意;
C、该实验的变量是绿叶有无遮光,而淀粉遇到碘液变成蓝色,若遮光部分不变蓝,照光部分变蓝说明光照是植物制造淀粉的必要条件,C不符合题意;
D、该实验的结论: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如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表示氧气 B.Y表示二氧化碳
C.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D.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完成了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物质转化是指将简单的无机物转化为复杂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解答】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X是二氧化碳,Y是氧气,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将一棵重约0.2千克的柳树培育在肥沃的土壤中,两年以后连根挖出,脱水后称得重为11千克,其增加的重量主要来源于( )
A.土壤中的无机盐
B.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水
C.大气中的氧
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养料是二氧化碳,土壤能为植物提供有机物。
【解答】植物光合作用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储存体内,而土壤中的水能供给植物,因此将一棵重约0.2千克的柳树培育在肥沃的土壤中,两年以后连根挖出,脱水后称得重为11千克,其增加的重量主要来源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光合作用进行的时间是( )
A.白天 B.白天和黑夜 C.有光时 D.黑夜
【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解答】由分析可知光合作用的过程,那么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最重要的条件是有光,因此光合作用进行的时间是有光时,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将一盆绿色植物放在一个透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利用传感器测量容器内CO2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 列说法错误的( )
A.AB段CO2浓度下降,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B.BC段CO2浓度上升,植物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
C.实验进程中的t1时刻,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质量最多
D.t2时刻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质量较t0时刻高
【答案】A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完成了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物质转化是指将简单的无机物转化为复杂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放出二氧化碳。
【解答】A、AB段CO2浓度下降,说明二氧化碳被消耗的多,即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A不符合题意;
B、BC段CO2浓度上升,说明光合作用消耗的少,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较多,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强度,B不符合题意;
C、在T1时刻时,光合作用强度开始慢慢小于呼吸作用强度,即积累的少,消耗的多,所以T1时,是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刻,植物体内有机物重量最多,C不符合题意;
D、图中,C点时低于D点,光合作用的强度小于在A点时的光合作用强度,但是植物内的有机物重量与在T0时刻相比,T2时的重量高一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某实验小组试图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光照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实验以观察倒置的装满水的试管中有无气泡产生作为观察指标。在这个实验中,最简便的装置组合为(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实验探究光照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需控制其它变量相同,唯一的变量是光照。
【解答】 ①和②其他条件相同,不同之处是①无金鱼藻,②有金鱼藻,探究光照条件下植物产生氧气。②和③其他条件相同,②有光照,③无光照,以此探究光合作用对植物的影响。②④组合中有两个变量,因此不能做实验对照。若③④对照,缺点是无光照,故不是适当的组合,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如图所示,甲、乙、丙瓶置于阳光充足的窗台上(室温不超过25℃),丁瓶置于黑暗的纸箱中。假设五条金鱼的生命力相近,则瓶中的金鱼生存时间最长的是( )
A.甲瓶 B.乙瓶 C.丙瓶 D.丁瓶
【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据此解答。
【解答】甲、乙中只有金鱼,没有其他植物释放氧气,将导致甲、乙中金鱼生存时间较短,而丙中有金鱼藻,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将导致丙图中的金鱼生存更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照,丁图没有光照,金鱼藻不能释放氧气,因此丁图金鱼生存时间不长,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2021八上·余姚期末)如图是叶片在阳光下进行的生理活动,A、B、C均表示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此过程表示叶片的光合作用,则进行此过程的场所是叶片细胞内的叶绿体
B.若此过程表示叶片的呼吸作用,则A表示氧气
C.若C表示水,则表示该叶片正在进行蒸腾作用
D.若此过程表示叶片的光合作用,则A,B,C和水均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2)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3)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是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据此解答。
【解答】A.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若此过程表示叶片的光合作用则进行此过程的场所是叶片细胞内的叶绿体,A正确。
B. 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若此过程表示叶片的呼吸作用,则A表示氧气, B正确。
C. 若C表示水,此时表示叶片正在进行的生理活动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的形式从叶片中散发出来是植物的蒸腾作用, C正确。
D.若此过程表示叶片的光合作用,则根据图中箭头的方向可以判断:A表示二氧化碳, C表示氧气,B表示有机物, 其中水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氧气和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产物,D错误。
故选D。
10.(2021九上·台州开学考)下图1表示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关系的曲线,该曲线是通过实测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的CO2吸收和释放的情况。在下图2中能代表细胞中发生的情况与曲线中C点相符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间关系的相关知识。
【解答】由图可知,光合作用所用的二氧化碳来自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外界的二氧化碳,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与C点相符,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2021八下·上虞期末)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B.光合作用的同时进行着呼吸作用,则呼吸作用的同时也一定进行着光合作用
C.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单质和化合物;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解析】【分析】 运用反例来说明推理是否正确
【解答】A、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故选项推理错误;
B、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有光才能进行,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进行,故选项推理错误;
C、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一个水分子中的质子数是10,但不是氖元素,故选项推理错误;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12.(2021·丽水)我国宣布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互相平衡(如图)。下列途径中属于吸收二氧化碳的是(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化石燃料的燃烧
C.微生物的氧化分解 D.生物的呼吸作用
【答案】A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故A正确;
BCD、化石燃料的燃烧、微生物的氧化分解、生物的呼吸作用都会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故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3.(2021八下·下城期末)如图曲线分别表示某植株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光照强度是影响该植物呼吸作用变化的主要因素
B.a-c段,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含量一直在增加
C.b-c段,因植物光合作用减弱,体内有机物的含量一直在减少
D.c点以后,植物吸入CO2,放出O2
【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细胞内的有机物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逐步氧化分解,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所有活细胞的共同特征。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A、光照强度是影响光合作用变化的主要因素;故A错误;
B、由图可知,a-c段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即有机物的含量在积累;故B正确;
C、b-c段,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减弱,但依然是大于呼吸作用强度的,所以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含量依然是在增加;故C错误;
D、c点后,植物的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植物要吸收O2,释放CO2;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4.(2021八下·下城期末)利用中子数不同的两种氧原子18O和16O标记水和二氧化碳分子中的氧原子,进行了如图实验,则光合作用产生的O2( )
A.全部来自CO2
B.全部来自H2O
C.大部分来自CO2,小部分来自H2O
D.小部分来自CO2,大部分来自H2O
【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对比两个实验可知,氧原子标记CO2时,氧气中没有测到 18O;氧原子标记水时,氧气中有测到 18O,说明氧气都是来自于水;
故答案为:B。
15.(2021八下·乐清期末)乐乐为了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组中产生的气泡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B.上述实验表明水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C.a组和b组对照,可以证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D.b组和c组对照,可以证明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
【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条件是阳光、水、叶绿体、二氧化碳。
【解答】A、a组中产生的气泡是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光合作用释放的气体是氧气,A不符合题意;
B、上述实验表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B不符合题意;
C、a组和b组对照,b组遮光,a组光照,光照组有气泡产生,说明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b组遮光无气泡,说明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因此可以证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C符合题意;
D、b组和c组不能作对照,有两个变量,光照和叶绿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2021八下·柯桥月考)用新鲜的大豆叶进行如图装置所示的实验(提示:NaOH溶液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其置于充足的光照下,分析D处气体成分最可能是( )
A.O2量多于B处 B.O2量与B处相等
C.无CO2和O2 D.CO2量多于B处
【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据图可知,空气首先进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所吸收,氧气含量不变;然后进入硬质玻璃管中,虽然有光,但是因为没有二氧化碳,叶片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
【解答】A:植物未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氧气,D处O2量少于B处,错误。
B:植物未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氧气,D处O2量少于B处,错误。
C:植物未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产生CO2,错误。
D:植物未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产生CO2,故D处CO2量多于B处。
故选D。
二、填空题
17.光合作用的实质:一是物质转化,把 制成了 ,并放出氧气;二是能量转化,把 变成储存在有机物里的 。
【答案】简单的无机物;复杂的有机物;光能;化学能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实质是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为储藏在有机物里的能量。
【解答】光合作用的实质:一是物质转化,把简单的无机物制成了复杂的有机物,并放出氧气;二是能量转化,把3变成储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
故答案为:简单的无机物;复杂的有机物;光能;化学能
18.植物制造淀粉实验分析
操作 目的
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铝箔遮光 设置 和 的对照实验
叶片放在酒精中水浴加热 完全溶解叶绿素
清水漂洗后加碘液 淀粉遇碘液变 ,证明产物中有
清水冲洗后观察 去掉 ,便于观察
【答案】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有光;无光;蓝色;淀粉;碘液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
【解答】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由于没有光照,该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因此可以使叶片内的淀粉消耗完,避免对实验进行干扰。设置铝箔遮光的对照实验,设置无光和有光的对照实验,叶片放在酒精中水浴加热,完全溶解叶绿素,清水漂洗后加碘液,由于淀粉遇碘液变蓝,如何呈现出蓝色,证明产物中有淀粉,清水冲洗后观察,去掉碘液,便于观察。
故答案为: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有光;无光;蓝色;淀粉;碘液
19.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条件是 ,产物是 ,场所是 。
【答案】二氧化碳和水;光照;有机物(淀粉)和氧气;叶绿体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解答】由分析可知光合作用的过程,因此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条件是光照,产物是有机物(淀粉)和氧气,场所是叶绿体。
故答案为:二氧化碳和水;光照;有机物(淀粉)和氧气;叶绿体
20.(2021八上·宁波期末)如图表示大棚内A、B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请分析回答:
(1)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质中的 (填细胞内结构名称);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长,大棚内的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 点(选填:“c”“d”“f”)。
(2)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植物A (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答案】(1)叶绿体;d
(2)多于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解题,注意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和吸收量的关系。
【解答】(1)叶绿体是植物细胞内最重要、最普遍的质体,它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
“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长”",必须使植物A和植物B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d点.
(2)从图乙中看出,当光照强度为f时,植物A和植物B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表明植物A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差等于植物B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差;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A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比植物B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小,表明植物A的呼吸作用强度多于植物B的呼吸作用强度.因此“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A多于(选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故答案为:(1) 叶绿体 ; d (2) 多于
21.(2021八下·拱墅期末)图甲中A、B、C表示绿色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活动,图乙是安装在温室大棚中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仪器,图丙表示一段时间内植物叶片氧气释放的相对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据图回答问题:
(1)温室大棚中安装图乙所示仪器,可使绿色植物的[ ] (填写图甲中的字母和生理活动名称,下同)增强;绿色植物白天和晚上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 和[ ]
。
(2)如图丙所示,当光照强度处于D点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答案】(1)C;光合作用;A;呼吸作用;B;蒸腾作用
(2)等于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图一中C-光合作用,B-蒸腾作用,A-呼吸作用,当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D点为光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的强度等于呼吸作用的强度。
【解答】(1)图乙安装在温室大棚中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仪器,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其浓度增加能使光合作用增强,因此温室大棚内安装这种仪器目的是为使图一中C光合作用增强。绿色植物白天和晚上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A]呼吸作用和[B]蒸腾作用 。植物晚上也能进行蒸腾作用,植物虽然可以控制蒸腾作用的大小,但是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只要植物还存活着就会有蒸腾作用,因为蒸腾作用不仅可以使植物叶面不致被灼伤,进行良好的光合作用,还可以引起上升液流加快矿物质和无机盐的运输。
(2)D点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表现为不吸收CO2也不释放CO2。
故答案为:(1)C;光合作用;A;呼吸作用;B;蒸腾作用(2)等于
22.(2021八下·嘉兴期末)人们称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具体场所主要是在叶肉细胞的 中。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除需要CO2作为原料外,还需要的物质①是 。(填化学式)
【答案】叶绿体;H2O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气,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解答】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具体场所主要是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除需要CO2作为原料外,还需要的物质①是H2O。
故答案为:叶绿体;H2O
23.(2021·婺城模拟)小明将装有植物的密闭装置连通二氧化碳浓度测定仪,在夏季晴朗的室外测定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图:
(1)图中表示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的点是 (填字母)。
(2)从氧浓度的角度考虑,一天中 时左右是适宜到林间锻炼的最佳时间。
【答案】(1)b、d
(2)18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不是完全相反或对立的关系。
【解答】 (1)、表示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就是二氧化碳不下降也不上升,b、d两点达到平衡;
(2)、18点氧气浓度最高,因为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空气中有一天的氧气累积,最适合锻炼。故答案为: (1) b、d ; (2)18
24.(2021·南湖模拟)棉花是一种喜光作物,开花时花朵乳白色,不久转成深红色,结出棉桃后就会凋谢,棉桃在成熟期时,非常害怕雨水,果实成熟后里面有洁白的棉花(如图)。新疆是世界上主要的产棉区,新疆棉是棉花中的精品
(1)根据以上信息可知,棉花属于 (选填“裸子”或“被子”)植物。
(2)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新疆出产的棉花质量好的原因有 。(至少写2条)
【答案】(1)被子植物 或被子
(2)光照时间长、降水少、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 纬度位置
【知识点】种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主要特征是:胚珠外有子房壁包被,种子有果皮包被,受精过程不需要水,具有双受精现象,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
【解答】(1)由棉花开花时花朵乳白色,开花后不久转成深红色然后凋谢,结成果实称为棉铃,可以判断出棉花属于被子植物。
(2) 新疆出产的棉花质量好的原因有:①日照时间符合棉花生长的需要。新疆地处西北内陆地区,是我国日照时数较高的地方,按照测定,天山地区的日照时长可达到10小时以上,这么长的日照时长和日照时间恰恰符合棉花生长的需要。
②降水少,气候干旱,有助于提高棉花的品质。在棉花棵长出棉桃至成熟期时,是非常害怕雨水的。因为雨水灌进棉桃之后有可能导致棉絮颜色改变甚至发霉。而新疆的气候比较干旱,降水较少,年平均降水量大约在150毫米左右,对棉花保持品质优良非常有好处。土壤条件适合棉花的生长。
③昼夜温差、纬度位置也会对棉花的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故答案为:(1) 被子 (2)光照时间长、降水少、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 纬度位置
25.(2021八下·嘉兴期中)冬天,许多菜农利用温室栽培蔬菜。某温室从16点开始持续密封48小时,测得温室内CO2体积分数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发生在细胞结构的( )中。
A.细胞壁 B.细胞膜 C.叶绿体 D.液泡
(2)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为:
(3)经过48小时,大棚内植物有机物的含量会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答案】(1)C
(2)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3)增加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吸入光合作用释放的氧;而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把储存的有机物里面的能量释放出来。
【解答】(1)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因此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发生在细胞结构的叶绿体中。
(2)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为: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
(3)由图可知,最终的二氧化碳浓度是小于起始点的二氧化碳浓度,所以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大于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的,因此植物有机物含量增加。
故答案为:(1)C(2)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3)增加
三、实验探究题
26.近年来杭州市新建了许多水果、蔬菜采摘园,春天可以到大棚里采摘草莓、蔬菜,秋天可以采摘葡萄等。到采摘园现场采摘,既给人们提供了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又能体验到采摘的乐趣。请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种植蔬菜的大棚内,通常要适时通风,这样做是为了增加 的浓度,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在寒冷的冬天,大棚能为蔬菜的生长提供 。
(2)在一封闭的草莓大棚中,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测量48小时内大棚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绘制了如图所示的示意图。
①在曲线的ab段,二氧化碳浓度下降的原因是草莓的 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
②为了提高草莓的产量,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建议果农:晚上适当增加光源;开花期间,在棚内放养蜜蜂;在如图bc段时间范围内还可以适当降低温度,理由是 。
(3)在草莓、葡萄的植株.上会开很多花或结很多果,有经验的果农并未全部保留,而是进行疏花、疏果。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保留的果实有充足的 供应,从而提高草莓和葡萄的品质。
【答案】(1)二氧化碳;适宜的温度
(2)光合;温度低,呼吸作用弱,分解的有机物少
(3)有机物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是由人体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所提供的。当有机物为葡萄糖时,人体细胞内氧化反应的过程可以表示为:葡萄糖+ 氧气→二氧化碳+ 水+ 能量;人体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反应,最终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称为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人体内的一种缓慢进行的氧化反应;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它可用下列反应式来表示:二氧化碳+ 水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 氧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同时也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它们共同
存在于统一的有机体中。
【解答】(1)光合作用需要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时常通风,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为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寒冷的冬天需要适宜的温度提高光合作用;
(2)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消耗二氧化碳,ab段二氧化碳浓度下降,说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晚上没有光照,温度比较低,光合作用强度减弱,通过增加光源,增强光合作用,降低温度来减弱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3)植物的有机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果农不保留花或者不保留果,目的是保留果实有机物,防止有机物被分开,果实不够大,有机物累积不够,这样提高草莓和葡萄的品质。
故答案:(1)二氧化碳,适宜温度;(2)光合;温度低,呼吸作用弱,分解有机物少;(3)有机物。
27.小金设计实验来探究小球藻新陈代谢的情况:选取两份等量、生长状况相同的小球藻于密闭的锥形瓶内,编号为A和B,如图甲。将O2和CO2浓度传感器探头置于A、B瓶内,采集瓶内O2和CO2浓度的数据。(不考虑微生物呼吸作用对本实验的影响)
(1)写出小球藻叶肉细胞合成有机物的文字表达式 。
(2)若测定A.B瓶内氧气的浓度变化,24h后,A瓶氧气浓度上升,B瓶氧气浓度 (填“增加”“减小”或“不变”),A瓶中,小球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瓶中氧气增加量。
(3)在寒冷的冬季,将上述A瓶放在室外一昼夜。测得瓶内CO2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小金认为小球藻在一天中无法积累有机物,其依据是 。
【答案】(1)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2)减小;大于
(3)G点二氧化碳浓度比A点高(或一天中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比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多)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指生活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解答】(1)小球藻叶肉细胞合成有机物的文字表达式是光合作用的过程,即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2)A瓶有光照,所以瓶子内小球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B瓶无光照,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因此B瓶氧气浓度会减小,而A瓶内,小球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一定是大于A瓶内氧气增加量的,因为部分氧气被小球藻消耗。
(3)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图中G点二氧化碳浓度比A点高,代表着呼吸作用高于光合作用,所以小金认为小球藻一天中无法积累有机物。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2)减小;大于(3)G点二氧化碳浓度比A点高(或一天中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比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多)
28.如图是探究植物光合作用产物的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如下。
①往烧杯中倒入水,放入金鱼藻,汝再将漏斗倒扣在金鱼藻上;
②在漏斗上倒扣一支装满水的试管;
③将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试管内液面下降;
④当试管内充满气体时,用大拇指在水中将试管口盖住后取出;
⑤检验试管中的气体,得出结论。
(1)步骤⑤中检验气体的方法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2)该实验不需要对金鱼藻进行暗处理,理由是 。
(3)本实验的材料不选用天竺葵而选择金鱼藻,其优点是 。
【答案】(1)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
(2)该实验无须证明淀粉的存在
(3)便于收集氧气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即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解答】(1)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不能复燃,而在氧气中能复燃,因此步骤⑤中检验气体的方法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
(2)该实验不需要对金鱼藻进行暗处理,理由是该实验无须证明淀粉的存在。
(3)本实验的材料不选用天竺葵而选择金鱼藻,其优点是天竺葵属于陆生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不好收集,金鱼藻在水中若是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会出现气泡,容易观察和收集。
故答案为:(1)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2)该实验无须证明淀粉的存在(3)便于收集氧气
29.如图表示春季某蔬菜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曲线,假设6时日出、18时日落。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棚内CO2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大棚内蔬菜的光合作用和 作用。
(2)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请你推测,一昼夜空气中氧气浓度最高的时刻位于图中的 点。
【答案】(1)呼吸
(2)C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开花植物通过合成一些有机化合物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过程.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时放出能量的过程。
【解答】(1)由于呼吸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而光合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大棚内CO2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大棚内蔬菜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2)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在有光的时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在晚上,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所以在下午,植物进行了一天光合作用,释放了大量的氧气,所以此时氧气浓度最高。
故答案为:(1)呼吸(2)C
30.(2021八上·余姚期末)某科研小组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设计了由透明的玻璃罩构成的小室,如图甲(CO2缓冲液的作用是保持小室内的CO2浓度恒定)。将该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乙所示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昼夜中小室内氧气浓度最高的是 (填字母)点。
(2)请解释14时氧气释放速率降低的原因: 。
(3)若从6时开始实验,初始液滴位置为0,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装置中液滴移动到如图甲所示位置,那么产生此结果的原因是 ,使消耗的氧气大于产生的氧气,小室内压强减小。
【答案】(1)g
(2)气温过高,叶片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
(3)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图乙中, c、g表示光补偿点, h表示呼吸作用速率, de段下降的原因是气孔部分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导致光合作用下降.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解答】 (1)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图A是密闭装置,内有二氧化碳缓冲液,说明实验过程中二氧化碳浓度始终不变,那么影响小室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就只有光照强度和温度.装置刻度管中液滴移动是由氧气的增减造成的,只在有氧气释放,液滴就会右移。图中g点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超过该点将消耗氧气,所以18(或g)点时储存氧气最多。
(2)14时氧气释放速率降低的原因:气温过高,叶片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
(3)若从6时开始实验,初始液滴位置为0,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装置中液滴移动到如图甲所示位置,那么产生此结果的原因是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使消耗的氧气大于产生的氧气,小室内压强减小。
四、解答题
31.(2021·余姚模拟)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成如图曲线,请据此回答:
(1)植物光合作用最初制造的是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2)分析图象,你认为光合作用开始的点最可能是图象上的 点。
(3)图中DE段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强弱关系是 。
【答案】(1)40%
(2)B
(3)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分析曲线图可知,图中A点时只进行呼吸作用,D点是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图中D和E点时容器中CO2浓度刚好达到平衡,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图中在F点时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F点以后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解答】(1)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由图示中变化曲线可知:从B开始,密闭的玻璃罩内二氧化碳逐渐减少,因为此时正是早上6点左右,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的逐渐增强而增强。
(3)从根据图中曲线分析,随着光照强度的逐渐增强,CO2浓度逐渐降低,图中D和E点时容器中CO2浓度刚好达到平衡,表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故答案为:(1)40%(2)B(3)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32.(2021八下·诸暨期中)冬天,许多菜农利用温室栽培蔬菜。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菜农常采用白天适当增强光照,夜晚适当降低室温可使 减弱,从而增加有机物的积累。
(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白天温室栽培蔬菜合适温度,他们将某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连续12小时光照,再连续12小时黑暗。实验结果如表:
温度(℃)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mg/h) 1.75 2.50 3.15 3.8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mg/h) 0.75 1.10 1.60 2.25 3.00 3.50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温度控制在 ℃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3)某温室从 16 点开始持续密封 48 小时,测得温室内 CO2 体积分数的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要提高产量必须适时通风,你 认为每天通风的时间最好选在曲线 区段时间内进行。
【答案】(1)呼吸作用
(2)25
(3)bc 或 de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从温度与植物呼吸作用的关系解答。
(2)适宜的温度保证植物有机物的积累。
(3)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解答】(1)在一定范围内,环境温度越高,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强,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因此菜农夜晚适当降低室温可使呼吸作用减弱,从而增加有机物的积累。
(2)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控制在25℃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3)根据曲线图可知曲线的b~c或d~e白天时段,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作有机物,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若此时通风可以增加温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以此增加光合作用的强度。
故答案为:(1)(2)25(3)bc或de
33.(2020八上·宁波月考)如图甲,智能温室大棚能自动控制大棚内的温度、CO2 浓度、光照强度等条件,以满足大棚内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乙图表示大棚内 A、B 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用
CO2 吸收量表示)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请分析回答:
(1)大棚内壁上经常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部分来自于植物的 作用;
(2)如果大棚内光照强度经常低于 d 点,则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植物
A 和 B 中先死亡的是植物 ;
(3)该温度下, 当光照强度为 f 时, 单位时间内植物储存的有机物含量是植物A ( 选填“>”“<” 或“=”)植物
B;
(4)请你提出一条提高大棚农作物产量的合理化建议: 。
【答案】(1)蒸腾
(2)A
(3)>
(4)增加光照时间、晚上降温等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呼吸作用得是活细胞都可以进行,原料是有机物,氧气,释放的是二氧化碳、能量和水,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中,需要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可以储存能量;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得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得过程;图中a、b光照强度为0,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为负值,表明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c、d段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e点植物A、植物B二氧化碳得吸收量相等,表明二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差相等。
【解答】 (1)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因此大棚内壁上经常出现的小水珠,部分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还有一部分来自土壤水分的蒸发;
(2)大棚内光照强度经常低于d点时,对于植物A来说光照强度小于d点时,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能量消耗大于储存,B植物来说:光照强度为d点时,对应图像中B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增多,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能量的储存大于消耗,故植物A先死亡;
(3)从图乙中看出,当光照强度为f时,植物A和植物B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表明植物A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的差等于植物B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呼吸作用释放量的差;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A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比植物B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小,表明植物A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植物B的呼吸作用强度,因此,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A多于植物B;
(4)要提高大棚内的作用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增加光照的时间,或者降温。
故答案为:(1)蒸腾 ; (2)A ; (3)> ; (4)增加光照时间、晚上降温等 。
34.(2020八上·宁波月考)某现代化温室蔬菜实验基地,要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了同一品种,生长状况和质量基本相同的甲、乙、丙、丁、戊五组蔬菜,分别放置在不同温度环境下暗处理
1 小时后,分别测出其质量变化;然后再同时置于光照下 1 小时(光照强度相同),分别测其质量,记录数据如表,请分析数据,回答问题。(实验中不考虑蒸腾作用对蔬菜质量的影响)
组别 甲 乙 丙 丁 戊
温度(单位:℃) 16 19 22 25 28
暗处理 1 小时后质量的变化(单位:mg) -1 -2 -3 -4 -3
光照后 1 小时与暗处理前的质量变化(单位:mg) +1 +2 +3 +4 +2
(1)分析表中数据,暗处理后的五组蔬菜的质量都减轻了,减轻的主要原因是 ;
(2)请比较该蔬菜在 19 ℃和 28 ℃的光合作用强度: ;
(3)有人认为通过该实验可得出该蔬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最适宜的温度是 25 ℃。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说明你的理由 。
【答案】(1)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2)28 ℃的光合作用强
(3)否,应在 22 ℃~28 ℃每隔 1 ℃设置实验组进行实验,找出最适宜的温度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以及光合作用的原理、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由表格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蔬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宜的温度是25℃。
【解答】 (1) 光合作用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有无光都可以进行,而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五组蔬菜分别放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下暗处理后植物不产生有机物在消耗原有的有机物,导致植物变轻;
(2)19℃时植物暗处理1小时质量减少了2mg,说明呼吸作用消耗了2mg,而光照1小时质量增加了2mg,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总质量是6mg,而28℃时,植物暗处理1小时质量减少了3mg,说明呼吸作用消耗了3mg,而光照1小时质量增加了2mg, 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总质量是8mg,19℃产生的有机物总量小于28℃时产生的有机物总量,所以28℃时更强;
(3) 题设中每组相隔3℃为一组实验,从表格可以得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最大的是25摄氏度,但是无法得出最适宜温度是25℃,实验过程还不够严谨,还需要针对25℃的温度前后相差1℃的去设置变量,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 (1)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2)28 ℃的光合作用强 ; (3) 否,应在 22 ℃~28 ℃每隔 1 ℃设置实验组进行实验,找出最适宜的温度 。
35.(2020九上·柯桥开学考)如图甲为春季某晴天一昼夜中某作物植株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状况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根据甲图推测该植物接受光照的时间是曲线中的 段,光合作用强度最强(高)的是 点,植株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 点。
【答案】B~F;D;E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B和FG表示只进行呼吸作用,C、E时CO2的吸收和释放量为0,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当。
【解答】因为BC段CO2的吸收小于释放量,所以其中BC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因为CD段CO2的吸收大于释放量,所以其中CD段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因为DE段CO2的吸收大于释放量,所以其中DE段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因为EF段CO2的吸收小于释放量,所以其中EF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故可得:该植物接受光照的时间是曲线中的BF段,,其中光合作用强度最高的是D点,此时植株对CO2的吸收量最大;植株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E点。
故答案为:B~F;D;E
五、综合说理题
36.(2021·温州)我国北方由于冬季气温低,需借助温室大棚才能种植蔬菜。普通温室大棚,需消耗大量煤来维持蔬菜种植所需的温度。某科研团队设计出一种不耗煤且能促进蔬菜高产的“节能日光温室”(如图),适合冬季在我国北方不同纬度地区使用。其结构特点如下:
①温室前部采用固定的透光棚膜.
②不同纬度的温室,其“前屋面角度”不同。
③温室后墙装有塑料管,管内循环流动着大量的水。
④温室顶部具有特殊材料制成的保暖卷帘,白天收起,夜晚展开覆盖在透光棚膜表面。
结合上述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寒冷冬季北方不同纬度地区,使用“节能日光温室”既节能又能促进蔬菜高产作出解释。
【答案】示例:不同纬度位置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通过温室前屋面角度的调整,使得蔬菜获得充足光照,同时由于温室效应,棚内温度升高,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有利于蔬菜生长。后墙塑料管内水的质量大、比热大,白天吸收的热量多,夜晚释放热量也多;夜晚保暖卷帘盖上,减少温室散热,避免夜晚温度过低冻伤蔬菜。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整个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
【解答】不同纬度地区,其太阳直射角度是不同的,因此要通过调节透光棚膜的角度,尽可能的增大光照强度,有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温室中塑料管中的水和保暖卷帘,可以维持大棚内的昼夜温差不至于太大,具有保护作物的作用;
故答案为: 不同纬度位置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通过温室前屋面角度的调整,使得蔬菜获得充足光照,同时由于温室效应,棚内温度升高,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有利于蔬菜生长。后墙塑料管内水的质量大、比热大,白天吸收的热量多,夜晚释放热量也多;夜晚保暖卷帘盖上,减少温室散热,避免夜晚温度过低冻伤蔬菜。
37.(2021·宁波模拟)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水分供给情况、气孔开闭情况等有关。光是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所以在光照增强时,光合作用也随着加强。但是,当光照增强到一定限度,即达到光饱和后,光合作用就不再加强了。下面是某晴朗的夏日,棉花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在白天的变化曲线图,纵坐标表示光合作用强度,横坐标表示时刻。请解释出现如图变化的原因。
【答案】从6点到10点左右,光照强度增强,同时蒸腾作用加强,水分供给增多,因而光合作用增强;从10点左右到13点左右,达到光饱和,光合作用不再加强,同时由于气孔关闭,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导致光合作用减弱;13点左右至15点左右,气孔张开,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水分供给增加,光合作用增强;15点左右至18点左右,光照减弱,光合作用减弱。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定义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故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和氧气。
38.(2020九上·温州开学考)如图甲所示是一种自动浮沉的装置。其制作过程如下:
①将新鲜的植物枝条插入装有湿润泥沙的烧瓶中,并放入一支盛有适量二氧化碳缓冲液的试管;
②烧瓶口紧包一个可伸缩的气球,调节泥沙的质量,使烧瓶悬浮在装有水的容器中;
③将装置置于实验室中,白天用1千勒克斯以上的光源持续照射,晚上使装置处于黑暗中。
资料1:二氧化碳缓冲液能调节烧瓶内二氧化碳气体的浓度,并使其基本保持不变。
资料2:烧瓶中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和光照强度的关系如乙所示。
根据上述信息,请你对自动浮沉装置白天和夜晚的浮沉状况做出判断,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解释。
【答案】白天烧瓶上浮露出水面,晚上下沉到水底。白天,光照强度在1千勒克斯以上,植物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产生氧气多于消耗的氧气,而二氧化碳基本保持不变。烧瓶内气体增多,气球膨胀,导致浮力增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烧瓶重力保持不变。而原来烧瓶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所以白天浮力会大于重力,烧瓶会上浮露出水面。晚上,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气体减少,气球收缩,导致浮力减小。所以晚上浮力会小于重力,烧瓶下沉到水底。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烧瓶的悬浮状态,推算出它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关系,然后根据白天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分析烧瓶内氧气的体积变化,进而确定气球体积的变化,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到烧瓶受到浮力的变化,进而判断白天时它的浮沉状态。夜晚时,光照减弱,根据植物的呼吸作用分析氧气体积的变化,进而得到气球体积的变化,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浮力的变化,根据浮沉条件判断晚上时烧瓶的状态即可。
【解答】白天烧瓶上浮露出水面,晚上下沉到水底。白天,光照强度在1千勒克斯以上,植物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产生氧气多于消耗的氧气,而二氧化碳基本保持不变。烧瓶内气体增多,气球膨胀,导致浮力增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烧瓶重力保持不变。而原来烧瓶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所以白天浮力会大于重力,烧瓶会上浮露出水面。晚上,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气体减少,气球收缩,导致浮力减小。所以晚上浮力会小于重力,烧瓶下沉到水底。
39.(2020八下·乐清期末)气孔是绿色植物与外界环境气体交换和水分进出的主要通道和调节结构。兴趣小组实验时发现在光照条件下绿色植物气孔是张开,而在黑喑条件下气孔是关闭。兴趣小组收集到以下资料:
资料一:保卫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而一般的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保卫细胞的细胞液和表皮细胞的细胞液之间有机物(如葡萄糖)浓度不同时,水会从低浓度细胞流向高浓度细胞。
资料二:由于植物休内有机物和水分的运输,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基本保持不变。
资料三:保卫细胞吸水体积膨胀,气孔是张开;保卫细胞失水体积收缩,气孔是关用。
结合上述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光照条件下气孔是张开,而在黑暗条件下气孔是关闭这现象作出解释。
【答案】保卫细胞内含有叶绿体,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导致细胞液浓度升高;而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由于植物体内有机物 和水分的运输,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基本保持不变;周围表皮细胞的水分就渗透进入保卫细胞,保卫细胞吸水体积膨胀,气孔便张开。在黑暗中,光合作用停止,而呼吸作用却仍在进行,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使保卫细胞液的 浓度下降;由于植物体内有机物和水分的运输,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基本保持不 变。水分便从保卫细胞渗透进入周围的表皮细胞中,保卫细胞失水体积缩小,大部分气孔便 关闭。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以“ 保卫细胞的细胞液和表皮细胞的细胞液之间有机物(如葡萄糖)浓度不同时,水会从低浓度细胞流向高浓度细胞”和“ 保卫细胞吸水体积膨胀,气孔是张开;保卫细胞失水体积收缩,气孔是关用 ”为切入点,分析出白天有光合作用时和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是保卫细胞中细胞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在得出保卫细胞水分的得失情况,最后得出解释。
【解答】 保卫细胞内含有叶绿体,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导致细胞液浓度升高;而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由于植物体内有机物和水分的运输,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基本保持不变;周围表皮细胞的水分就渗透进入保卫细胞,保卫细胞吸水体积膨胀,气孔便张开。在黑暗中,光合作用停止,而呼吸作用却仍在进行,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使保卫细胞液的浓度下降;由于植物体内有机物和水分的运输,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基本保持不 变。水分便从保卫细胞渗透进入周围的表皮细胞中,保卫细胞失水体积缩小,大部分气孔便 关闭。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