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下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氧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呼吸作用→氧气→光合作用→氧气
B.植物→光合作用→氧气→呼吸作用→二氧化碳
C.植物→呼吸作用→氧气→光合作用→二氧化碳;
D.植物→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呼吸作用→氧气
【答案】B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生物的呼吸作用、各种燃烧现象及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都要消耗氧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释放到大气中。研究发现,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气,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气的需要,其余的氧气都以气体形式释放到大气中。上述事实告诉我们,自然界存在一种重要的物质循环——氧循环:大自然中氧气的含量会由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物质的燃烧等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
【解答】A植物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而不是氧气,不符合题意;
B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氧气被呼吸作用利用产生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C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光合作用吸收产生氧气,不符合题意;
D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呼吸作用利用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如图所示,在A处不参与该循环的是( )
A.生物的呼吸作用 B.含碳燃料的燃烧
C.发展利用氢燃料 D.微生物氧化分解
【答案】C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生物的呼吸作用、各种燃烧现象及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都要消耗氧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释放到大气中。研究发现,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气,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气的需要,其余的氧气都以气体形式释放到大气中。上述事实告诉我们,自然界存在一种重要的物质循环——氧循环:大自然中氧气的含量会由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物质的燃烧等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图中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氧气被消耗,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反复循环。
【解答】A生物的呼吸作用可以利用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符合图;
B碳燃料燃烧需要氧气,生成二氧化碳,符合图;
C氢燃料燃烧需要氧气,产生水,不符合图;
D微生物分解需要氧气参与,产生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关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等活动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
B.栽种过多的植物会因其进行大量呼吸作用而破坏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C.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D.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二氧化碳过度排放,从而破坏了碳一氧平衡
【答案】B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自然界存在一种重要的物质循环——氧循环:大自然中氧气的含量会由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物质的燃烧等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在自然界中,氧循环与碳循环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氧循环和碳循环,保持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恒定,维持了整个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解答】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消耗二氧化碳,生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B大量的植树造林,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强,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会维持碳-氧平衡;
C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就是指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处于相对恒定;
D人类通过燃烧秸秆、石油、天然气等释放大量二氧化碳,破坏了碳-氧平衡。
故答案为:B。
4.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引起温室效应,下列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主要来源的说法中,最合理的一种是( )
A.完全来源于煤的燃烧
B.全球人口增多后呼出的二氧化碳
C.植物呼吸作用的结果
D.含碳燃料的大量使用
【答案】D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在正常情况下,碳的循环是平衡的,但由于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积存的、已经脱离碳循环的碳元素,在很短的时间内释放了出来。这就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迅速增加,进而导致气温上升,引起“温室效应”。
【解答】A煤燃烧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但是二氧化碳的含量不仅仅来源于煤燃烧;
B人呼吸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但是温室效应的产生不是由于动物的呼吸造成的;
C植物的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同时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不是植物的呼吸造成温室效应;
D自然界中大量使用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碳循环的碳元素脱离,短时间内释放出来,就使二氧化碳急剧增加,产生温室效应。
故答案为:D。
5.如何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科学家-直在探究的课题,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专家找到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酸(CH2O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的呼吸作用
B.二氧化碳能阻挡地面辐射,对地球有保温作用
C.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D.这种新型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答案】A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气温恒定,适于动植物生存。但近百年来,人类大量使用燃料,加上森林面积因乱砍滥伐而急剧减少等原因,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较快,致使“温室效应”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并引起一系列恶果。能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包括水蒸气(H2O)、臭氧(O3 )、氧化亚氮(N2O)、甲烷(CH4 )、氢氟氯碳化物类、全氟碳化物及六氟化硫等,统称为温室气体。对全球升温的贡献百分比来说,二氧化碳由于含量较多,所占的比例也最大,约为 55%。
【解答】A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积存的、已经脱离碳循环的碳元素,在很短的时间内释放了出来,而不是植物的呼吸作用造成的,A错误;
B太阳光透过温室地玻璃后,会使室内地面温度升高,而地面的辐射却很少能穿透玻璃,因此温室具有保温作用,B正确;
C化学变化是有新的物质产生,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
D催化剂的性质是加快反应的速率,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正确。
故答案为:A。
6.(2021八下·下城期末)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如图)。分析两种循环,其中错误的是( )
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反应
B.氧气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参与碳循环
C.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答案】B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氧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环状态。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及人类活动中的燃烧都需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但植物的光合作用却大量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如此构成了生物圈的氧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相互联系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
【解答】A、碳循环和氧循环是CO2和O2的转换过程,均发生了化学反应;故A正确;
B、氧气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参与碳循环;故B错误;
C、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量是来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以有效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故C正确;
D、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稳定,主要是通过碳循环和氧循环来完成;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7.(2021八下·吴兴期末)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一个简单的碳循环过程,对于该过程理解正确的是( )
A.有树叶掉落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明显增加
B.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为地球大气提供了所有的二氧化碳
C.植物只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碳元素转移到体内
D.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只能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转化为二氧化碳
【答案】C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动植物对地球大气的影响相关知识。
【解答】A、冬季时许多树叶掉落,植物的叶子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减弱,致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A不符合题意;
B、除了动植物呼吸作用为地球大气提供了二氧化碳,同时工厂废气和汽车尾气排放等也为大气提供了二氧化碳,B不符合题意;
C、大气中碳元素可以通过植物的根部吸收到植物体内,C符合题意;
D、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能通过燃烧转化为二氧化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2021八下·秀洲月考)二氧化碳占空气总量的0.04%,正常情况下能维持这个含量基本不变是因为自然界存在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则图中A处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
A.人和动物的呼吸 B.植物的呼吸作用
C.水分的蒸发 D.含碳燃料的燃烧
【答案】C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转化和循环过程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A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应该包括人和动物的呼吸、植物的呼吸和含碳燃料的燃烧,而水分的蒸发对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没有影响,故C符合题意,而A、B、D不合题意。
故选C。
9.(2021八下·诸暨期中)如图为大自然中的氧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氧循环过程中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B.物质燃烧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食物腐烂发生的是缓慢氧化反应
D.氧气能供给动植物呼吸,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答案】B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1)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2)根据氧气的作用和性质判断。
(3)缓慢氧化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不易被觉察到的氧化反应。
(4)氧气是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
【解答】A、氧循环过程有光合作用的参与,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为: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发生反应后有新的物质产生,因此氧循环过程中发生的是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
B、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具有可燃性的说法不成立,B符合题意;
C、食物腐烂是不易被觉察的缓慢氧化反应,C不符合题意。
D、动植物需要呼吸作用,失去氧气动植物将无法生存,因此氧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2021九下·浙江期末)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是( )
①燃料燃烧 ②光合作用
③动植物呼吸 ④微生物分解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动植物消耗氧气,微生物也参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解答】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营养方式是异养,可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煤炭燃烧能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到空气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呼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是①③④,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示意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氮元素只被氧化
B.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氮属于自然固氮
C.其他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
D.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答案】A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1)根据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结合各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分析。
(2)根据氮循环中物质的分类进行解答。
【解答】硝酸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被细菌分解变成大气中氮单质,氮元素化合价由+5→0,属于被还原;植物固氮是在自然界发生的,不需人为的作用,故属于自然固氮;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如蛋白质的制造需要碳元素,又如N2在放电条件下与O2直接化合生成无色且不溶于水的NO气体:N2+O2 2NO,有氧元素参与;二氧化氮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3NO2+H2O=2HNO3+NO,有氢元素参与;氮循环中铵盐和蛋白质可相互转化,铵盐属于无机物,蛋白质属于有机物,故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2.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X为H2CO3,Y为C6H12O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转化1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B.图乙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答案】A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1)酸雨形成的原因。
(2)二氧化碳转化葡萄糖的过程。
(3)能量转换的形式。
(4)碳循环和氧循环的作用。
【解答】A、酸雨是由于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溶于雨水中而形成的,A符合题意;
B、图2中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故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B不符合题意;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D不符合题意;
D、碳循环和氧循环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因此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3.如图表示CO2的循环过程,其中物质X能为人体直接提供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中C,H,O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2∶1
B.转化1是自然界中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主要途径
C.X在人体中氧化产生的CO2如不及时排出,则血液的pH将增大
D.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的成分相比,CO2和H2O的含量增加
【答案】C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由图中可知,转化1是光合作用,转化2是呼吸作用.X是葡萄糖,化学式是C6H12O6。
【解答】A、X中C、H、O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2:1,A不符合题意;
B、转化1是自然界中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主要途径,B不符合题意;
C、X在人体中氧化产生的CO2如不及时排出,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则血液的pH将减小,C符合题意;
D、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的成分相比,CO2和H2O的含量增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从物质循环的观点看,人体中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是来自( )
A.非生物界中循环的碳 B.大气中二氧化碳中的碳
C.食物中有机物里的碳 D.燃料中的碳
【答案】B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人体中的元素大多来自于食物,食物中含有大量人体所需要的元素,比如碳元素。
【解答】食物中的碳从表面上看是来自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中的,那有机物中的碳其实来源于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5.两百多年前,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经过反复实验,得出结论:植物在阳光下能使空气变“好”,是因为植物能释放出“活命空气”。他所说的“活命空气”应该是( )
A.空气 B.氮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答案】C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从光合作用的原理分析解题。
【解答】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这个“活命空气”属于氧气,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一棵2.5kg的柳树种在装有90kg泥土的桶里,只浇雨水。5年后,柳树的干重为25kg,使柳树质量增加的物质主要来源于( )
A.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B.泥土中的水
C.土壤中的二氧化碳 D.天空中的雨水
【答案】A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概念,从光合作用的原理切入分析。
【解答】1648年,荷兰医生海尔蒙特把一株2.27kg的柳树苗种在装有90kg土壤的有盖木桶里,只浇雨水.持续5年,他发现柳树质量增加了74.33kg,而土壤质量只减少了56.7g.他据此第一次指出:“水分是植物体自身制造的原料”,到了1699年英国的伍德沃德改进了海尔蒙特的实验,他利用大小长势相同的薄荷苗为实验材料,把苗种在水里,控制给水量,并将装置放在室内阳光充足的阳台上,减少外界因素干扰.他选用不同水源进行重复实验,伍德沃德实验不仅用了水,还有土壤,说明植物质量的增加还与土壤有关。实际上,植物增重主要是因为吸收了水分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储存在植物体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二、填空题
17.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1)植物经 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糖类),在 中又生成二氧化碳返回大气中被植物再度利用。
(2)植物被 捕食后,糖类被动物吸收,在其体内氧化成二氧化碳,并通过呼吸释放到大气中,又被植物利用。
(3) 等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它返回大气中后重新进人生态系统和碳循环。
(4)枯枝落叶、动物的排泄物等经 ,将其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到大气中。
【答案】(1)光合;呼吸作用
(2)动物
(3)煤、石油和天然气
(4)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生物的呼吸作用、各种燃烧现象及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都要消耗氧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释放到大气中。研究发现,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气,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气的需要,其余的氧气都以气体形式释放到大气中;自然界存在一种重要的物质循环——氧循环:大自然中氧气的含量会由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物质的燃烧等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碳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元素之一,自然界中的碳以单质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大气中碳的气态化合物主要是二氧化碳,碳在自然界也是可以循环的;在自然界中,氧循环与碳循环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氧循环和碳循环,保持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恒定,维持了整个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解答】(1)二氧化碳+ 水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 氧气;葡萄糖+ 氧气→二氧化碳+ 水+ 能量;
(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动物捕食植物,有机物就被动物吸收,有机物再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到大气中,二氧化碳又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被植物利用,如此循环;
(3)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积存的、已经脱离碳循环的碳元素,在很短的时间内释放了出来。这就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4)植物枯枝落叶、动物的排泄物等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可以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无机盐,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原料和氮磷钾等无机盐。
故答案为:(1)光合,呼吸;(2)动物;(3)煤、石油和天然气;(4)微生物分解作用。
18.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产生氧气的途径是 ,消耗氧气的主要途径是 等。
【答案】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的呼吸作用、各种燃烧现象及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生物的呼吸作用、各种燃烧现象及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都要消耗氧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释放到大气中。研究发现,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气,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气的需要,其余的氧气都以气体形式释放到大气中。
【解答】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氧气和有机物;生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和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各种物质的燃烧需要氧气参与以及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也需要氧气的参与。
故答案为: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的呼吸作用、各种燃烧现象及微生物的氧化分解。
19.(2021·宁波模拟)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实现的。图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 (填数字序号)。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因此人类要积极采取措施维持循环体系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煤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等物质,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某电厂为防止环境污染,用石灰石来吸收二氧化硫,请将反应方程式补充完整:2CaCO3+2SO2+O22CaSO4+2 ,其中SO2体现了 性(选填“氧化”或“还原”)。
【答案】①⑥;CO2;还原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解析】【分析】(1)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海洋消耗二氧化碳。(2)能体现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说明二氧化硫在反应中失电子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还原剂体现还原性。
【解答】海洋消耗二氧化碳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即①过程,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即⑥过程。用石灰石来吸收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2CaCO3+2SO2+O22CaSO4+2CO2,由于反应后S元素化合价升高了,因此SO2体现了还原性。
故答案为:①⑥;CO2;还原
20.(2021八下·嘉兴期中)氧气在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广泛,并不断循环变化。请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是自然界中氧的部分循环示意图,从①~⑥中选择数字序号填空,整体上消耗氧气的有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永远不变
b.空气中的氧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c.每个人都在参与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d.氧在自然界中既有单质,又有化合态
e.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越高越好
【答案】(1)①②④⑤
(2)bcd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生物圈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既有消耗,也有获得,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解答】(1)①金属锈蚀是与氧气反应,因此属于消耗氧气,②煤炭燃烧是与氧气反应,因此属于氧气反应,③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不属于消耗氧气,④人呼吸吸入氧气,因此属于消耗氧气,⑤鱼类呼吸吸入氧气,因此属于消耗氧气,⑥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呼出二氧化碳,因此不属于消耗氧气,整体上消耗氧气的有①②④⑤。
(2)a、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基本不变,a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的氧既有消耗,也有获得,空气中氧气含量基本不变,处于动态平衡状态,b符合题意;
c、每个人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那,人人都在参与自然界的氧循环,c符合题意;
d、氧在自然界中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d符合题意;
e、吸入空气中浓度过高的氧气会使人体受到伤害,e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①②④⑤(2)bcd
21.(2021八下·萧山月考)今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也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词”。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如图是“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碳中和目标中植物起到重要的作用,推测图中A、B所代表的生理活动A是 ,写出化学方程式 ;植物把无机的二氧化碳转变成 在生物之间流动。
(2)为了达到碳中和目标我们可以怎么做(提出一条建议): 。
【答案】(1)光合作用;6CO2+6H2OC6H12O6+6O2;有机物
(2)植树造林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氧气为人体和动物所吸收,人体和动物呼出二氧化碳,汽车尾气排放、工业废气排放等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植物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碳—氧平衡”过程中发挥作用很大。
【解答】(1)A过程为植物吸收二氧化碳,之后释放氧气,因此属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化学方程式为: 6CO2+6H2OC6H12O6+6O2 ,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可以转变成有机物供给植物自身。
(2)为了达到碳中和目标我们可以尽量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植树造林,不砍伐树木,减少工业废气排放等。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 6CO2+6H2OC6H12O6+6O2 ;有机物(3)尽量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植树造林,不砍伐树木,减少工业废气排放等
22.(2021八下·诸暨期中)研究自然界碳元素的循环,有利于解决全球变暖问题。如图为大自然中碳循环的局部示意图。
(1)为了解决全球变暖问题,提倡低碳生活,其中“碳”的含义是 (填字母序号)。
A.自然界中的碳元素
B.生活用品中的碳单质
C.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是参与碳循环的主要物质,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做 ,常用于人工降雨。
(3)图中,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途径是 (填数字序号)。
【答案】(1)C
(2)干冰
(3)①②④⑥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导致全球温室效应,不利于地球环境的发展。
【解答】(1)为了解决全球变暖问题,提倡低碳生活,其中“碳”的含义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的固体叫干冰,干冰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也可以做制冷剂。
(3)化石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海水吸收二氧化碳,产生碳酸;鱼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吸入氧气,因此图中,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途径是①②④⑥。
故答案为:(1)C(2)干冰(3)①②④⑥
23.如图是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示意图,试回答:
(1)图中 (填序号)过程称为氮的固定。
(2)下列生物中能将蛋白质转化为氨的是____(填字母)。
A.藻类 B.细菌 C.病毒
【答案】(1)①
(2)B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氮是动植物和原生生物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维持高等动植物生命活动的必须元素,而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氮循环中氨气发挥重要作用。
【解答】(1)由生物学知识可得,在一定的条件下,N2可与其他物质进行化学反应,固定形成氮化物的过程称为氮的固定,故图中①过程称为氮的固定。
(2)将蛋白质转化为氨的生物是通过分解者来实现的,细菌为分解者。
故答案为:(1)①(2)B
24.如图为自然界物质循环示意图,请仔细观察图中内容,回答问题:
动植物的遗体在自然界会逐渐消失,这是因为图中的① 和 (填生物名称)把它们分解成 、 和 。这些物质在光照下又能被生产者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而利用,进而制造 。再进一步被动物利用。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有着重要作用,它们作为 参与物质循环。
【答案】细菌;真菌;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光合;有机物;分解者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细菌;真菌
【解析】【分析】在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被大量的细菌、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归还土壤,供绿色植物重新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自然界的这种现象叫物质循环,可见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参与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解答】动植物的遗体在自然界会逐渐消失,这是因为图中的①细菌和真菌把它们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在光照下又能被生产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作用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再进一步被动物利用。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有着重要作用,它们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故答案为: 细菌;真菌;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光合;有机物;分解者
25.(2020八下·上虞期末)全面开展“五星达标3A争创”的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是绍兴农村工作的重点。小敏根据所学知识对自家庭院中的碳循环绘制如图。
(1)碳循环指的是 (填“C元素”、“C单质”或“CO2”)的循环。
(2)在此图中,b、e是通过生物的 实现。
【答案】(1)C元素
(2)呼吸作用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在水的参与下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有机体再利用葡萄糖合成其他有机化合物。
【解答】(1)碳循环的过程是元素的循环过程;
(2)植物和动物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是生物的呼吸作用实现的;
故答案为:(1)C元素;(2)呼吸作用。
26.(2020八下·新昌期末)如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
(2)图中乙代表的生物是 (选填“动物”、“绿色植物”或“微生物”)。
【答案】(1)呼吸作用
(2)绿色植物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
【解答】(1)丙通过③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释放二氧化碳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2)乙既能吸收二氧化碳,又能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乙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
故答案为:(1)呼吸作用;(2)绿色植物。
三、实验探究题
27.氧气在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广泛,并不断循环转化。请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是自然界中氧的部分循环示意图,从①~⑥中选择数字序号填空,消耗氧气的有 ,产生氧气的有 。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多选)。
A.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永远不变
B.空气中的氧气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C.每个人都在参与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D.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越高越好
(3)在地壳中存在氧元素的物质有二氧化硅、碳酸,钙等,而在空气中存在氧元素的物质有 (至少写出2种)等。人体内存在的化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的是 。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任何情况下呼吸纯氧均有益于人体健康
B.氧元素在自然界中既以单质形式存在,又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C.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D.氧气有百利而无一害
【答案】(1)①②④⑤;③⑥
(2)B;C
(3)氧气、二氧化碳;水
(4)B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生物的呼吸作用、各种燃烧现象及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都要消耗氧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释放到大气中。研究发现,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气,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气的需要,其余的氧气都以气体形式释放到大气中。上述事实告诉我们,自然界存在一种重要的物质循环——氧循环:大自然中氧气的含量会由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物质的燃烧等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图中①是金属锈蚀需要消耗氧气;②煤炭燃烧需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③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④人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⑤鱼呼吸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⑥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解答】(1)消耗氧气主要为燃料燃烧、呼吸作用,①②④⑤;产生氧气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③⑥;
(2)A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处于动态的平衡关系,故A错误;
B空气中植物产生氧气,生物呼吸和燃料燃烧等会消耗氧气,处于动态平衡,正确;
C每个人都会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同时会消耗氧气,参与自然界的氧循环,说法正确;
D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处于一个平衡状态,氧气浓度越高,破坏了碳-氧平衡,说法不正确。
(3)空气是一个混合物,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稀有气体等组成;人体大部分是由水组成,质量分数最高的为水;
(4)A人正常情况下呼吸纯氧一段时间会出现氧中毒,故A错误;
B氧元素在空气中是以单质形式存在,在氧化物中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B正确;
C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还可以是混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D生活中金属容易生锈,就是因为氧气的存在,氧气能供给呼吸是有利,不是百利无一害,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1)①②④⑤,③⑥;(2)BC;(3)氧气、二氧化碳;水;(4)B。
28.探究CH4和CO2两种气体的温室效应:
探究一:比较两种气体的温室效应。
在相同条件下,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得500秒内CH4和CO2气体在太阳光照射下的温度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
(1)根据图乙中的曲线,关于CH4与CO2两种气体的温室效应情况,你的结论是 。
(2)本题中的“相同条件”具体是指 (请举两例)。
探究二:空气中CH4含量与温室效应的关系。将CH4含量不同的空气放入图甲装置中,实验结果如表:
CH4的体积分数 18% 36% 48% 64%
500秒后温度/℃ 28.4 30.1 31.7 32.8
(3)分析表中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若要在250 毫升的集气瓶中收集含CH418%的气体(已知甲烷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你的操作方法是 。
【答案】(1)甲烷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强
(2)相同光照、相同起始温度
(3)相同条件下 ,空气中甲烷气体含量越高,其温室效应越强
(4)在集气瓶中装入45毫升水,盖上玻璃片,倒扣在水中,通入纯净CH4气体直至将水排尽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具有与温室玻璃相似的作用,对地球起着保温的作用,从而产生“温室效应”;探究一比较两种气体的温室效应,甲烷和二氧化碳两组实验,在太阳照射下的记录温度变化,比较气体相同时间的温度;第二个实验研究甲烷含量与温室效应的关系,甲烷体积分数为18%、36%、48%、64%,提高记录相同时间内温度的变化来反应甲烷含量与温度的关系。
【解答】(1)图乙中,时间与温度的变化图中,甲烷的曲线位于二氧化碳之上,在相同的时间内,甲烷的温度上升比二氧化碳高,说明甲烷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强;
(2)实验二研究甲烷含量与温室效应的关系,变量为甲烷的含量,其它的变量控制相同,故空气的起始温度和光照需要相同;
(3)表格中甲烷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加,相同时间后温度也是逐渐增加,故可得出相同条件下,空气中甲烷气体含量越高,温室效应越强;
(4)甲烷气体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密度小于空气,可以选择向下排空气方法,由于排空气无法控制甲烷的体积分数,选择排水法收集,得到体积分数为18%的甲烷,250mL×18%=45mL,故在集气瓶中装入45mL的水,倒扣在水中,通入甲烷气体,直至水排尽。
故答案为:(1) 甲烷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强 ;(2)相同光照、相同起始温度;(3) 相同条件下 ,空气中甲烷气体含量越高,其温室效应越强 ;(4) 在集气瓶中装入45毫升水,盖上玻璃片,倒扣在水中,通入纯净CH4气体直至将水排尽 。
29.有人曾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密闭的玻璃罩放在有光照的适宜环境中。
图A是把一支蜡烛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中燃烧,不一会,蜡烛熄灭了。
图B是把一只小白鼠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中,几个小时后小白鼠死了。
图C是把一支蜡烛放在装有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罩中,蜡烛不熄灭。
图D是把一只小白鼠放在装有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罩中,小白鼠仍然存活。
请探究下列问题:
(1)图B中小白鼠死亡的原因是 。
(2)图D中小白鼠能够存活的原因是 。
(3)图A对于图C来说起 作用。
(4)上述实验说明了 。
【答案】(1)氧气耗尽,窒息而死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小白鼠呼吸
(3)对照
(4)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图A中的蜡烛由于氧气不足很快熄灭;图B中的小白鼠在密闭的玻璃罩中,因为氧气不足而死亡;图C与图A相比,因为密闭的玻璃罩中有了植物,植物的光合作用为蜡烛的燃烧提供了氧气,同时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图D与图B相比,小白鼠获得了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所以这几个图能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解答】(1)图B中小白鼠死亡的原因是氧气耗尽,窒息而死。(2)图D中小白鼠能够存活的原因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小白鼠呼吸。(3)图A对于图C来说起对照作用。(4)上述实验说明了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故答案为:(1)氧气耗尽,窒息而死;(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小白鼠呼吸;(3)对照;(4)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30.将一盆天竺葵和一只小白鼠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中,如图所示,根据如下实验回答问题;
(1)将此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中,小白鼠将 ,原因是 ;
(2)将此装置分钟在阳光下,小白鼠将 ,在此过程中,小白鼠为天竺葵进行光合作用提供了 ,请写出天竺葵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
(3)小白鼠和天竺葵体细胞中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这两种生物的体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是 ;
(4)上述装置中,若取出天竺葵,小白鼠将 ,由此可见,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的 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答案】(1)死亡;植物在黑暗的环境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玻璃罩里缺少氧气
(2)存活;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3)线粒体;小白鼠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4)死亡;碳﹣氧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解答】(1)将此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中,装置中的植物因缺少光照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但还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造成装置内氧气含量减少,导致小白鼠因缺氧而死亡.
(2)此装置在光下时,小白鼠的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作为了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又是小白鼠进行呼吸作用所需要的.天竺葵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3)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能够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转变成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线粒体存在于所有的活细胞中,而叶绿体只是在植物的绿色细胞中具有,因此小白鼠和天竺葵体细胞中都 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因此这两种生物的体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是:小白鼠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4)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气体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从根本上改变了地面上的生活环境.上述装置中,若取出天竺葵,小白鼠将死亡,维持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
故答案为:(1)死亡;植物在黑暗的环境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玻璃罩里缺少氧气;(2)存活;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3)线粒体;小白鼠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4)死亡;碳﹣氧。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四、解答题
31.(2020·吴兴模拟)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碳循环的关系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 (填字母)
(2)图中④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3)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判定能量3 能量2(填“>”,“<”或者“=”)
(4)你认为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有何意义?
【答案】(1)A
(2)呼吸作用
(3)<
(4)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或者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有效利用)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碳循环的知识解答。
【解答】(1)A为生产者、BC为消费者,而D为分解者,生产者将二氧化碳和太阳能等合成为含碳的有机物并释放能量,是能量流动的基础,因此 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A;
(2)C中的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释放能量,因此图中④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3)B为第二营养级,C为第三营养级,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越来越少的原则可知,能量3<能量2;
(4)我认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意义为: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或者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有效利用) 。
32.(2021九下·丽水月考)红萍是太空舱中提供O2和吸收CO2的一种水生植物。当初我国科研人员为了研究与人共存情况下红萍的供氧能力,建立了受控密闭试验舱并放置18.9米2的红萍立体培养装置,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多次的地面模拟试验。密闭舱全天保持稳定充足的光照强度,其他条件适宜。2名志愿者进入密闭舱中生活,每隔l小时测定一次舱内O2和CO2浓度,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红萍通过 作用吸收CO2产生O2。
(2)实验组的密闭舱内生活着2名志愿者和18.9米2的红萍,则对照组的密闭舱内应该设置 。
(3)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密闭舱内18.9米2红萍产生的O2能否满足2名志愿者的呼吸消耗,并说明理由。
(4)在载人航天应用中,太空舱可以看作一个相对独立的密闭生态系统。若要进行长期的载人飞行,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考虑,太空舱应实现 循环利用。
【答案】(1)光合
(2)只生活着 2 名志愿者,不放置红萍
(3)能满足,因为实验组的密闭舱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保持相对稳定
(4)物质(或 “碳——氧”)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2)实验中探究与人共存下红萍的供氧能力,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唯一变量红萍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解答】(1)红萍利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且产生氧气。
(2)实验是为了研究与人共存情况下红萍的供氧能力,唯一不同的变量是红萍,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实验组的密闭舱内生活着2名志愿者和18.9米2的红萍”,则对照组的密闭舱内生活着生活着2名志愿者,不放置红萍。
(3)由实验结果可知, 实验组的密闭舱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红萍产生的O2量约等于红萍和人呼吸作用的消耗的O2量,因此密闭舱内18.9米2红萍产生的O2能满足2名志愿者的呼吸消耗。
(4)若要进行长期的载人飞行,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考虑,太空舱应实现物质循环利用。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2)生活着2名志愿者,不放置红萍(3)能满足,因为实验组的密闭舱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保持相对稳定(4)物质(或 “碳——氧”)
33.(2020九上·余姚期末)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简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所指过程的含义: ;
(2)在⑤⑥所指的过程中,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了大气中的CO2,放出氧气,另一层含义是 ;
(3)在⑦所示的过程中臭氧层中的臭氧在日光的作用下转化成了O2。臭氧是淡蓝色气体,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两个角度,分析氧气和臭氧的相同点、不同点。 。
【答案】(1)工厂和汽车燃烧化石燃料,生成二氧化碳
(2)色植物呼吸作用,吸收了大气中的O2,放出二氧化碳
(3)组成元素相同,分子构成不同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1)①的箭头指向上面,肯定是产生了二氧化碳,根据图片确定产生二氧化碳的源头即可;
(2)绿色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根据它们的定义分析解答;
(3)从组成元素和分子构成的角度分析氧气和臭氧的关系。
【解答】(1)图中①所指过程的含义:厂和汽车燃烧化石燃料,生成二氧化碳;
(2)在⑤⑥所指的过程中,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了大气中的CO2,放出氧气,另一层含义是: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吸收了大气中的O2,放出二氧化碳;
(3)氧气和臭氧都由氧元素组成,因此它们的组成元素相同;每个氧气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而每个臭氧分子由三个氧分子构成,因此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34.(2019八下·天台期末)如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水循环的图解,请分析回答:
(1)图中①②代表各种生物参与碳循环的部分生理过程,其中过程①是 作用,过程②中 (选填“储存”或“释放”)能量。
(2)除了碳循环,自然界还时刻进行水循环,如绿色植物的过程③是通过叶片表皮上的 (填结构名称)向大气中散失水分,从而促进自然界的水循环。
(3)综上所述,绿色植物通过①②③三大生理过程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紧密联系起来,这三大作用从变化本质上看,有一种作用与另外两大作用有本质的区别,这种作用是 (填生理过程的名称)。
【答案】(1)光合;释放
(2)气孔
(3)蒸腾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水循环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具有的一项生命活动。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生物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的能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
【解答】(1)由图可知, ①是二氧化碳和水进入绿色植物中,即是光合作用,而过程 ② 是绿色植物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即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消耗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
(2)叶片向大气中散失水分是通过蒸腾作用完成的,而蒸腾作用中的水是通过气孔这个通道进入大气中的;
(3)①是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形成有机物和氧气; ② 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③ 是蒸腾作用,将植物体内的水散失到大气中;即①② 是化学变化,而③是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1)光合;释放;(2)气孔;(3)蒸腾。
35.(2018八下·滨江期末)大量排放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己得到公认。控制大气中CO2含逞刻不容缓。
(1)在自然界碳循环中,大气中 CO2被消耗转化为有机物的主要途径是 ;其过程的文字表达式为 。
(2)一些城市在大型建筑的屋顶种植当地草类,花卉等植物,并配置相应的传感器与灌溉技术来降温,从而减少空调使用,这种“绿色屋顶”可以降温的主要原因是 。
(3)科学家提出用某些溶液来吸收CO2,从而将CO2从工业尾气中“捕捉” 出来,适合“捕捉” CO2的溶液有 等;
(4)某实验小组想制取一定质量的CO2进行研究,现有质量分数为80%的碳酸钙20克,稀盐酸足量,最多可以制得CO2 L(该温度和气压下,二氧化碳密度为2g/L)
【答案】(1)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2)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热量,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
(3)氢氧化钠溶液
(4)3.52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大自然中氧气的含量会由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物质的燃烧等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
【解答】(1)在自然界碳循环中,大气中 CO2被消耗转化为有机物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其过程的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2)绿色屋顶降温,一方面由于植物蒸腾作用吸热,还有光合作用也要吸收一部分太阳能。
(3)人为固定二氧化碳,方法之一可以利用碱溶液吸收,故可以选择常见的氢氧化钠溶液等。
(4)设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2HCl+CaCO3=CaCl2+CO2↑+H2O
100 44
80g×20% x
X= 7.04g
其体积为:
= 3.52 L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2)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热量,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3)氢氧化钠溶;(4)3.52
1 / 1浙教版科学八下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氧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呼吸作用→氧气→光合作用→氧气
B.植物→光合作用→氧气→呼吸作用→二氧化碳
C.植物→呼吸作用→氧气→光合作用→二氧化碳;
D.植物→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呼吸作用→氧气
2.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如图所示,在A处不参与该循环的是( )
A.生物的呼吸作用 B.含碳燃料的燃烧
C.发展利用氢燃料 D.微生物氧化分解
3.关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等活动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
B.栽种过多的植物会因其进行大量呼吸作用而破坏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C.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D.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二氧化碳过度排放,从而破坏了碳一氧平衡
4.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引起温室效应,下列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主要来源的说法中,最合理的一种是( )
A.完全来源于煤的燃烧
B.全球人口增多后呼出的二氧化碳
C.植物呼吸作用的结果
D.含碳燃料的大量使用
5.如何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科学家-直在探究的课题,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专家找到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酸(CH2O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的呼吸作用
B.二氧化碳能阻挡地面辐射,对地球有保温作用
C.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D.这种新型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6.(2021八下·下城期末)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如图)。分析两种循环,其中错误的是( )
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反应
B.氧气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参与碳循环
C.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7.(2021八下·吴兴期末)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一个简单的碳循环过程,对于该过程理解正确的是( )
A.有树叶掉落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明显增加
B.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为地球大气提供了所有的二氧化碳
C.植物只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碳元素转移到体内
D.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只能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转化为二氧化碳
8.(2021八下·秀洲月考)二氧化碳占空气总量的0.04%,正常情况下能维持这个含量基本不变是因为自然界存在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则图中A处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
A.人和动物的呼吸 B.植物的呼吸作用
C.水分的蒸发 D.含碳燃料的燃烧
9.(2021八下·诸暨期中)如图为大自然中的氧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氧循环过程中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B.物质燃烧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食物腐烂发生的是缓慢氧化反应
D.氧气能供给动植物呼吸,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0.(2021九下·浙江期末)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是( )
①燃料燃烧 ②光合作用
③动植物呼吸 ④微生物分解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示意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氮元素只被氧化
B.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氮属于自然固氮
C.其他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
D.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12.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X为H2CO3,Y为C6H12O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转化1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B.图乙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13.如图表示CO2的循环过程,其中物质X能为人体直接提供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中C,H,O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2∶1
B.转化1是自然界中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主要途径
C.X在人体中氧化产生的CO2如不及时排出,则血液的pH将增大
D.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的成分相比,CO2和H2O的含量增加
14.从物质循环的观点看,人体中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是来自( )
A.非生物界中循环的碳 B.大气中二氧化碳中的碳
C.食物中有机物里的碳 D.燃料中的碳
15.两百多年前,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经过反复实验,得出结论:植物在阳光下能使空气变“好”,是因为植物能释放出“活命空气”。他所说的“活命空气”应该是( )
A.空气 B.氮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16.一棵2.5kg的柳树种在装有90kg泥土的桶里,只浇雨水。5年后,柳树的干重为25kg,使柳树质量增加的物质主要来源于( )
A.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B.泥土中的水
C.土壤中的二氧化碳 D.天空中的雨水
二、填空题
17.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1)植物经 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糖类),在 中又生成二氧化碳返回大气中被植物再度利用。
(2)植物被 捕食后,糖类被动物吸收,在其体内氧化成二氧化碳,并通过呼吸释放到大气中,又被植物利用。
(3) 等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它返回大气中后重新进人生态系统和碳循环。
(4)枯枝落叶、动物的排泄物等经 ,将其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到大气中。
18.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产生氧气的途径是 ,消耗氧气的主要途径是 等。
19.(2021·宁波模拟)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实现的。图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 (填数字序号)。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因此人类要积极采取措施维持循环体系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煤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等物质,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某电厂为防止环境污染,用石灰石来吸收二氧化硫,请将反应方程式补充完整:2CaCO3+2SO2+O22CaSO4+2 ,其中SO2体现了 性(选填“氧化”或“还原”)。
20.(2021八下·嘉兴期中)氧气在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广泛,并不断循环变化。请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是自然界中氧的部分循环示意图,从①~⑥中选择数字序号填空,整体上消耗氧气的有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永远不变
b.空气中的氧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c.每个人都在参与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d.氧在自然界中既有单质,又有化合态
e.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越高越好
21.(2021八下·萧山月考)今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也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词”。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如图是“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碳中和目标中植物起到重要的作用,推测图中A、B所代表的生理活动A是 ,写出化学方程式 ;植物把无机的二氧化碳转变成 在生物之间流动。
(2)为了达到碳中和目标我们可以怎么做(提出一条建议): 。
22.(2021八下·诸暨期中)研究自然界碳元素的循环,有利于解决全球变暖问题。如图为大自然中碳循环的局部示意图。
(1)为了解决全球变暖问题,提倡低碳生活,其中“碳”的含义是 (填字母序号)。
A.自然界中的碳元素
B.生活用品中的碳单质
C.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是参与碳循环的主要物质,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做 ,常用于人工降雨。
(3)图中,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途径是 (填数字序号)。
23.如图是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示意图,试回答:
(1)图中 (填序号)过程称为氮的固定。
(2)下列生物中能将蛋白质转化为氨的是____(填字母)。
A.藻类 B.细菌 C.病毒
24.如图为自然界物质循环示意图,请仔细观察图中内容,回答问题:
动植物的遗体在自然界会逐渐消失,这是因为图中的① 和 (填生物名称)把它们分解成 、 和 。这些物质在光照下又能被生产者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而利用,进而制造 。再进一步被动物利用。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有着重要作用,它们作为 参与物质循环。
25.(2020八下·上虞期末)全面开展“五星达标3A争创”的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是绍兴农村工作的重点。小敏根据所学知识对自家庭院中的碳循环绘制如图。
(1)碳循环指的是 (填“C元素”、“C单质”或“CO2”)的循环。
(2)在此图中,b、e是通过生物的 实现。
26.(2020八下·新昌期末)如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
(2)图中乙代表的生物是 (选填“动物”、“绿色植物”或“微生物”)。
三、实验探究题
27.氧气在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广泛,并不断循环转化。请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是自然界中氧的部分循环示意图,从①~⑥中选择数字序号填空,消耗氧气的有 ,产生氧气的有 。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多选)。
A.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永远不变
B.空气中的氧气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C.每个人都在参与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D.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越高越好
(3)在地壳中存在氧元素的物质有二氧化硅、碳酸,钙等,而在空气中存在氧元素的物质有 (至少写出2种)等。人体内存在的化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的是 。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任何情况下呼吸纯氧均有益于人体健康
B.氧元素在自然界中既以单质形式存在,又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C.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D.氧气有百利而无一害
28.探究CH4和CO2两种气体的温室效应:
探究一:比较两种气体的温室效应。
在相同条件下,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得500秒内CH4和CO2气体在太阳光照射下的温度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
(1)根据图乙中的曲线,关于CH4与CO2两种气体的温室效应情况,你的结论是 。
(2)本题中的“相同条件”具体是指 (请举两例)。
探究二:空气中CH4含量与温室效应的关系。将CH4含量不同的空气放入图甲装置中,实验结果如表:
CH4的体积分数 18% 36% 48% 64%
500秒后温度/℃ 28.4 30.1 31.7 32.8
(3)分析表中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若要在250 毫升的集气瓶中收集含CH418%的气体(已知甲烷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你的操作方法是 。
29.有人曾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密闭的玻璃罩放在有光照的适宜环境中。
图A是把一支蜡烛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中燃烧,不一会,蜡烛熄灭了。
图B是把一只小白鼠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中,几个小时后小白鼠死了。
图C是把一支蜡烛放在装有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罩中,蜡烛不熄灭。
图D是把一只小白鼠放在装有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罩中,小白鼠仍然存活。
请探究下列问题:
(1)图B中小白鼠死亡的原因是 。
(2)图D中小白鼠能够存活的原因是 。
(3)图A对于图C来说起 作用。
(4)上述实验说明了 。
30.将一盆天竺葵和一只小白鼠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中,如图所示,根据如下实验回答问题;
(1)将此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中,小白鼠将 ,原因是 ;
(2)将此装置分钟在阳光下,小白鼠将 ,在此过程中,小白鼠为天竺葵进行光合作用提供了 ,请写出天竺葵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
(3)小白鼠和天竺葵体细胞中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这两种生物的体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是 ;
(4)上述装置中,若取出天竺葵,小白鼠将 ,由此可见,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的 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解答题
31.(2020·吴兴模拟)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碳循环的关系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 (填字母)
(2)图中④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3)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判定能量3 能量2(填“>”,“<”或者“=”)
(4)你认为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有何意义?
32.(2021九下·丽水月考)红萍是太空舱中提供O2和吸收CO2的一种水生植物。当初我国科研人员为了研究与人共存情况下红萍的供氧能力,建立了受控密闭试验舱并放置18.9米2的红萍立体培养装置,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多次的地面模拟试验。密闭舱全天保持稳定充足的光照强度,其他条件适宜。2名志愿者进入密闭舱中生活,每隔l小时测定一次舱内O2和CO2浓度,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红萍通过 作用吸收CO2产生O2。
(2)实验组的密闭舱内生活着2名志愿者和18.9米2的红萍,则对照组的密闭舱内应该设置 。
(3)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密闭舱内18.9米2红萍产生的O2能否满足2名志愿者的呼吸消耗,并说明理由。
(4)在载人航天应用中,太空舱可以看作一个相对独立的密闭生态系统。若要进行长期的载人飞行,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考虑,太空舱应实现 循环利用。
33.(2020九上·余姚期末)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简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所指过程的含义: ;
(2)在⑤⑥所指的过程中,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了大气中的CO2,放出氧气,另一层含义是 ;
(3)在⑦所示的过程中臭氧层中的臭氧在日光的作用下转化成了O2。臭氧是淡蓝色气体,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两个角度,分析氧气和臭氧的相同点、不同点。 。
34.(2019八下·天台期末)如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水循环的图解,请分析回答:
(1)图中①②代表各种生物参与碳循环的部分生理过程,其中过程①是 作用,过程②中 (选填“储存”或“释放”)能量。
(2)除了碳循环,自然界还时刻进行水循环,如绿色植物的过程③是通过叶片表皮上的 (填结构名称)向大气中散失水分,从而促进自然界的水循环。
(3)综上所述,绿色植物通过①②③三大生理过程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紧密联系起来,这三大作用从变化本质上看,有一种作用与另外两大作用有本质的区别,这种作用是 (填生理过程的名称)。
35.(2018八下·滨江期末)大量排放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己得到公认。控制大气中CO2含逞刻不容缓。
(1)在自然界碳循环中,大气中 CO2被消耗转化为有机物的主要途径是 ;其过程的文字表达式为 。
(2)一些城市在大型建筑的屋顶种植当地草类,花卉等植物,并配置相应的传感器与灌溉技术来降温,从而减少空调使用,这种“绿色屋顶”可以降温的主要原因是 。
(3)科学家提出用某些溶液来吸收CO2,从而将CO2从工业尾气中“捕捉” 出来,适合“捕捉” CO2的溶液有 等;
(4)某实验小组想制取一定质量的CO2进行研究,现有质量分数为80%的碳酸钙20克,稀盐酸足量,最多可以制得CO2 L(该温度和气压下,二氧化碳密度为2g/L)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生物的呼吸作用、各种燃烧现象及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都要消耗氧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释放到大气中。研究发现,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气,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气的需要,其余的氧气都以气体形式释放到大气中。上述事实告诉我们,自然界存在一种重要的物质循环——氧循环:大自然中氧气的含量会由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物质的燃烧等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
【解答】A植物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而不是氧气,不符合题意;
B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氧气被呼吸作用利用产生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C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光合作用吸收产生氧气,不符合题意;
D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呼吸作用利用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答案】C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生物的呼吸作用、各种燃烧现象及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都要消耗氧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释放到大气中。研究发现,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气,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气的需要,其余的氧气都以气体形式释放到大气中。上述事实告诉我们,自然界存在一种重要的物质循环——氧循环:大自然中氧气的含量会由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物质的燃烧等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图中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氧气被消耗,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反复循环。
【解答】A生物的呼吸作用可以利用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符合图;
B碳燃料燃烧需要氧气,生成二氧化碳,符合图;
C氢燃料燃烧需要氧气,产生水,不符合图;
D微生物分解需要氧气参与,产生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答案】B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自然界存在一种重要的物质循环——氧循环:大自然中氧气的含量会由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物质的燃烧等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在自然界中,氧循环与碳循环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氧循环和碳循环,保持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恒定,维持了整个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解答】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消耗二氧化碳,生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B大量的植树造林,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强,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会维持碳-氧平衡;
C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就是指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处于相对恒定;
D人类通过燃烧秸秆、石油、天然气等释放大量二氧化碳,破坏了碳-氧平衡。
故答案为:B。
4.【答案】D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在正常情况下,碳的循环是平衡的,但由于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积存的、已经脱离碳循环的碳元素,在很短的时间内释放了出来。这就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迅速增加,进而导致气温上升,引起“温室效应”。
【解答】A煤燃烧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但是二氧化碳的含量不仅仅来源于煤燃烧;
B人呼吸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但是温室效应的产生不是由于动物的呼吸造成的;
C植物的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同时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不是植物的呼吸造成温室效应;
D自然界中大量使用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碳循环的碳元素脱离,短时间内释放出来,就使二氧化碳急剧增加,产生温室效应。
故答案为:D。
5.【答案】A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气温恒定,适于动植物生存。但近百年来,人类大量使用燃料,加上森林面积因乱砍滥伐而急剧减少等原因,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较快,致使“温室效应”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并引起一系列恶果。能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包括水蒸气(H2O)、臭氧(O3 )、氧化亚氮(N2O)、甲烷(CH4 )、氢氟氯碳化物类、全氟碳化物及六氟化硫等,统称为温室气体。对全球升温的贡献百分比来说,二氧化碳由于含量较多,所占的比例也最大,约为 55%。
【解答】A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积存的、已经脱离碳循环的碳元素,在很短的时间内释放了出来,而不是植物的呼吸作用造成的,A错误;
B太阳光透过温室地玻璃后,会使室内地面温度升高,而地面的辐射却很少能穿透玻璃,因此温室具有保温作用,B正确;
C化学变化是有新的物质产生,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
D催化剂的性质是加快反应的速率,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正确。
故答案为:A。
6.【答案】B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氧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环状态。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及人类活动中的燃烧都需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但植物的光合作用却大量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如此构成了生物圈的氧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相互联系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
【解答】A、碳循环和氧循环是CO2和O2的转换过程,均发生了化学反应;故A正确;
B、氧气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参与碳循环;故B错误;
C、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量是来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以有效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故C正确;
D、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稳定,主要是通过碳循环和氧循环来完成;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7.【答案】C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动植物对地球大气的影响相关知识。
【解答】A、冬季时许多树叶掉落,植物的叶子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减弱,致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A不符合题意;
B、除了动植物呼吸作用为地球大气提供了二氧化碳,同时工厂废气和汽车尾气排放等也为大气提供了二氧化碳,B不符合题意;
C、大气中碳元素可以通过植物的根部吸收到植物体内,C符合题意;
D、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能通过燃烧转化为二氧化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答案】C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转化和循环过程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A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应该包括人和动物的呼吸、植物的呼吸和含碳燃料的燃烧,而水分的蒸发对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没有影响,故C符合题意,而A、B、D不合题意。
故选C。
9.【答案】B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1)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2)根据氧气的作用和性质判断。
(3)缓慢氧化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不易被觉察到的氧化反应。
(4)氧气是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
【解答】A、氧循环过程有光合作用的参与,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为: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发生反应后有新的物质产生,因此氧循环过程中发生的是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
B、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具有可燃性的说法不成立,B符合题意;
C、食物腐烂是不易被觉察的缓慢氧化反应,C不符合题意。
D、动植物需要呼吸作用,失去氧气动植物将无法生存,因此氧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答案】B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动植物消耗氧气,微生物也参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解答】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营养方式是异养,可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煤炭燃烧能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到空气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呼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是①③④,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答案】A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1)根据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结合各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分析。
(2)根据氮循环中物质的分类进行解答。
【解答】硝酸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被细菌分解变成大气中氮单质,氮元素化合价由+5→0,属于被还原;植物固氮是在自然界发生的,不需人为的作用,故属于自然固氮;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如蛋白质的制造需要碳元素,又如N2在放电条件下与O2直接化合生成无色且不溶于水的NO气体:N2+O2 2NO,有氧元素参与;二氧化氮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3NO2+H2O=2HNO3+NO,有氢元素参与;氮循环中铵盐和蛋白质可相互转化,铵盐属于无机物,蛋白质属于有机物,故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2.【答案】A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1)酸雨形成的原因。
(2)二氧化碳转化葡萄糖的过程。
(3)能量转换的形式。
(4)碳循环和氧循环的作用。
【解答】A、酸雨是由于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溶于雨水中而形成的,A符合题意;
B、图2中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故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B不符合题意;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D不符合题意;
D、碳循环和氧循环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因此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3.【答案】C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由图中可知,转化1是光合作用,转化2是呼吸作用.X是葡萄糖,化学式是C6H12O6。
【解答】A、X中C、H、O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2:1,A不符合题意;
B、转化1是自然界中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主要途径,B不符合题意;
C、X在人体中氧化产生的CO2如不及时排出,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则血液的pH将减小,C符合题意;
D、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的成分相比,CO2和H2O的含量增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答案】B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人体中的元素大多来自于食物,食物中含有大量人体所需要的元素,比如碳元素。
【解答】食物中的碳从表面上看是来自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中的,那有机物中的碳其实来源于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5.【答案】C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从光合作用的原理分析解题。
【解答】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这个“活命空气”属于氧气,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答案】A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概念,从光合作用的原理切入分析。
【解答】1648年,荷兰医生海尔蒙特把一株2.27kg的柳树苗种在装有90kg土壤的有盖木桶里,只浇雨水.持续5年,他发现柳树质量增加了74.33kg,而土壤质量只减少了56.7g.他据此第一次指出:“水分是植物体自身制造的原料”,到了1699年英国的伍德沃德改进了海尔蒙特的实验,他利用大小长势相同的薄荷苗为实验材料,把苗种在水里,控制给水量,并将装置放在室内阳光充足的阳台上,减少外界因素干扰.他选用不同水源进行重复实验,伍德沃德实验不仅用了水,还有土壤,说明植物质量的增加还与土壤有关。实际上,植物增重主要是因为吸收了水分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储存在植物体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7.【答案】(1)光合;呼吸作用
(2)动物
(3)煤、石油和天然气
(4)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生物的呼吸作用、各种燃烧现象及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都要消耗氧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释放到大气中。研究发现,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气,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气的需要,其余的氧气都以气体形式释放到大气中;自然界存在一种重要的物质循环——氧循环:大自然中氧气的含量会由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物质的燃烧等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碳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元素之一,自然界中的碳以单质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大气中碳的气态化合物主要是二氧化碳,碳在自然界也是可以循环的;在自然界中,氧循环与碳循环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氧循环和碳循环,保持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恒定,维持了整个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解答】(1)二氧化碳+ 水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 氧气;葡萄糖+ 氧气→二氧化碳+ 水+ 能量;
(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动物捕食植物,有机物就被动物吸收,有机物再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到大气中,二氧化碳又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被植物利用,如此循环;
(3)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积存的、已经脱离碳循环的碳元素,在很短的时间内释放了出来。这就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4)植物枯枝落叶、动物的排泄物等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可以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无机盐,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原料和氮磷钾等无机盐。
故答案为:(1)光合,呼吸;(2)动物;(3)煤、石油和天然气;(4)微生物分解作用。
18.【答案】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的呼吸作用、各种燃烧现象及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生物的呼吸作用、各种燃烧现象及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都要消耗氧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释放到大气中。研究发现,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气,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气的需要,其余的氧气都以气体形式释放到大气中。
【解答】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氧气和有机物;生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和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各种物质的燃烧需要氧气参与以及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也需要氧气的参与。
故答案为: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的呼吸作用、各种燃烧现象及微生物的氧化分解。
19.【答案】①⑥;CO2;还原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解析】【分析】(1)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海洋消耗二氧化碳。(2)能体现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说明二氧化硫在反应中失电子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还原剂体现还原性。
【解答】海洋消耗二氧化碳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即①过程,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即⑥过程。用石灰石来吸收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2CaCO3+2SO2+O22CaSO4+2CO2,由于反应后S元素化合价升高了,因此SO2体现了还原性。
故答案为:①⑥;CO2;还原
20.【答案】(1)①②④⑤
(2)bcd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生物圈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既有消耗,也有获得,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解答】(1)①金属锈蚀是与氧气反应,因此属于消耗氧气,②煤炭燃烧是与氧气反应,因此属于氧气反应,③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不属于消耗氧气,④人呼吸吸入氧气,因此属于消耗氧气,⑤鱼类呼吸吸入氧气,因此属于消耗氧气,⑥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呼出二氧化碳,因此不属于消耗氧气,整体上消耗氧气的有①②④⑤。
(2)a、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基本不变,a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的氧既有消耗,也有获得,空气中氧气含量基本不变,处于动态平衡状态,b符合题意;
c、每个人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那,人人都在参与自然界的氧循环,c符合题意;
d、氧在自然界中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d符合题意;
e、吸入空气中浓度过高的氧气会使人体受到伤害,e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①②④⑤(2)bcd
21.【答案】(1)光合作用;6CO2+6H2OC6H12O6+6O2;有机物
(2)植树造林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氧气为人体和动物所吸收,人体和动物呼出二氧化碳,汽车尾气排放、工业废气排放等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植物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碳—氧平衡”过程中发挥作用很大。
【解答】(1)A过程为植物吸收二氧化碳,之后释放氧气,因此属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化学方程式为: 6CO2+6H2OC6H12O6+6O2 ,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可以转变成有机物供给植物自身。
(2)为了达到碳中和目标我们可以尽量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植树造林,不砍伐树木,减少工业废气排放等。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 6CO2+6H2OC6H12O6+6O2 ;有机物(3)尽量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植树造林,不砍伐树木,减少工业废气排放等
22.【答案】(1)C
(2)干冰
(3)①②④⑥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二氧化碳持续增多导致全球温室效应,不利于地球环境的发展。
【解答】(1)为了解决全球变暖问题,提倡低碳生活,其中“碳”的含义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的固体叫干冰,干冰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也可以做制冷剂。
(3)化石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海水吸收二氧化碳,产生碳酸;鱼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吸入氧气,因此图中,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途径是①②④⑥。
故答案为:(1)C(2)干冰(3)①②④⑥
23.【答案】(1)①
(2)B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氮是动植物和原生生物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维持高等动植物生命活动的必须元素,而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氮循环中氨气发挥重要作用。
【解答】(1)由生物学知识可得,在一定的条件下,N2可与其他物质进行化学反应,固定形成氮化物的过程称为氮的固定,故图中①过程称为氮的固定。
(2)将蛋白质转化为氨的生物是通过分解者来实现的,细菌为分解者。
故答案为:(1)①(2)B
24.【答案】细菌;真菌;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光合;有机物;分解者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细菌;真菌
【解析】【分析】在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被大量的细菌、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归还土壤,供绿色植物重新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自然界的这种现象叫物质循环,可见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参与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解答】动植物的遗体在自然界会逐渐消失,这是因为图中的①细菌和真菌把它们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在光照下又能被生产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作用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再进一步被动物利用。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有着重要作用,它们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故答案为: 细菌;真菌;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光合;有机物;分解者
25.【答案】(1)C元素
(2)呼吸作用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在水的参与下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有机体再利用葡萄糖合成其他有机化合物。
【解答】(1)碳循环的过程是元素的循环过程;
(2)植物和动物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是生物的呼吸作用实现的;
故答案为:(1)C元素;(2)呼吸作用。
26.【答案】(1)呼吸作用
(2)绿色植物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
【解答】(1)丙通过③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释放二氧化碳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2)乙既能吸收二氧化碳,又能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乙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
故答案为:(1)呼吸作用;(2)绿色植物。
27.【答案】(1)①②④⑤;③⑥
(2)B;C
(3)氧气、二氧化碳;水
(4)B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生物的呼吸作用、各种燃烧现象及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都要消耗氧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释放到大气中。研究发现,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气,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气的需要,其余的氧气都以气体形式释放到大气中。上述事实告诉我们,自然界存在一种重要的物质循环——氧循环:大自然中氧气的含量会由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物质的燃烧等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图中①是金属锈蚀需要消耗氧气;②煤炭燃烧需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③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④人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⑤鱼呼吸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⑥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解答】(1)消耗氧气主要为燃料燃烧、呼吸作用,①②④⑤;产生氧气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③⑥;
(2)A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处于动态的平衡关系,故A错误;
B空气中植物产生氧气,生物呼吸和燃料燃烧等会消耗氧气,处于动态平衡,正确;
C每个人都会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同时会消耗氧气,参与自然界的氧循环,说法正确;
D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处于一个平衡状态,氧气浓度越高,破坏了碳-氧平衡,说法不正确。
(3)空气是一个混合物,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稀有气体等组成;人体大部分是由水组成,质量分数最高的为水;
(4)A人正常情况下呼吸纯氧一段时间会出现氧中毒,故A错误;
B氧元素在空气中是以单质形式存在,在氧化物中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B正确;
C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还可以是混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D生活中金属容易生锈,就是因为氧气的存在,氧气能供给呼吸是有利,不是百利无一害,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1)①②④⑤,③⑥;(2)BC;(3)氧气、二氧化碳;水;(4)B。
28.【答案】(1)甲烷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强
(2)相同光照、相同起始温度
(3)相同条件下 ,空气中甲烷气体含量越高,其温室效应越强
(4)在集气瓶中装入45毫升水,盖上玻璃片,倒扣在水中,通入纯净CH4气体直至将水排尽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具有与温室玻璃相似的作用,对地球起着保温的作用,从而产生“温室效应”;探究一比较两种气体的温室效应,甲烷和二氧化碳两组实验,在太阳照射下的记录温度变化,比较气体相同时间的温度;第二个实验研究甲烷含量与温室效应的关系,甲烷体积分数为18%、36%、48%、64%,提高记录相同时间内温度的变化来反应甲烷含量与温度的关系。
【解答】(1)图乙中,时间与温度的变化图中,甲烷的曲线位于二氧化碳之上,在相同的时间内,甲烷的温度上升比二氧化碳高,说明甲烷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强;
(2)实验二研究甲烷含量与温室效应的关系,变量为甲烷的含量,其它的变量控制相同,故空气的起始温度和光照需要相同;
(3)表格中甲烷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加,相同时间后温度也是逐渐增加,故可得出相同条件下,空气中甲烷气体含量越高,温室效应越强;
(4)甲烷气体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密度小于空气,可以选择向下排空气方法,由于排空气无法控制甲烷的体积分数,选择排水法收集,得到体积分数为18%的甲烷,250mL×18%=45mL,故在集气瓶中装入45mL的水,倒扣在水中,通入甲烷气体,直至水排尽。
故答案为:(1) 甲烷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强 ;(2)相同光照、相同起始温度;(3) 相同条件下 ,空气中甲烷气体含量越高,其温室效应越强 ;(4) 在集气瓶中装入45毫升水,盖上玻璃片,倒扣在水中,通入纯净CH4气体直至将水排尽 。
29.【答案】(1)氧气耗尽,窒息而死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小白鼠呼吸
(3)对照
(4)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图A中的蜡烛由于氧气不足很快熄灭;图B中的小白鼠在密闭的玻璃罩中,因为氧气不足而死亡;图C与图A相比,因为密闭的玻璃罩中有了植物,植物的光合作用为蜡烛的燃烧提供了氧气,同时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图D与图B相比,小白鼠获得了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所以这几个图能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解答】(1)图B中小白鼠死亡的原因是氧气耗尽,窒息而死。(2)图D中小白鼠能够存活的原因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小白鼠呼吸。(3)图A对于图C来说起对照作用。(4)上述实验说明了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故答案为:(1)氧气耗尽,窒息而死;(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小白鼠呼吸;(3)对照;(4)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30.【答案】(1)死亡;植物在黑暗的环境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玻璃罩里缺少氧气
(2)存活;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3)线粒体;小白鼠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4)死亡;碳﹣氧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解答】(1)将此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中,装置中的植物因缺少光照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但还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造成装置内氧气含量减少,导致小白鼠因缺氧而死亡.
(2)此装置在光下时,小白鼠的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作为了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又是小白鼠进行呼吸作用所需要的.天竺葵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3)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能够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转变成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线粒体存在于所有的活细胞中,而叶绿体只是在植物的绿色细胞中具有,因此小白鼠和天竺葵体细胞中都 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因此这两种生物的体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是:小白鼠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4)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气体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从根本上改变了地面上的生活环境.上述装置中,若取出天竺葵,小白鼠将死亡,维持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
故答案为:(1)死亡;植物在黑暗的环境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玻璃罩里缺少氧气;(2)存活;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3)线粒体;小白鼠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4)死亡;碳﹣氧。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31.【答案】(1)A
(2)呼吸作用
(3)<
(4)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或者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有效利用)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碳循环的知识解答。
【解答】(1)A为生产者、BC为消费者,而D为分解者,生产者将二氧化碳和太阳能等合成为含碳的有机物并释放能量,是能量流动的基础,因此 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A;
(2)C中的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释放能量,因此图中④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3)B为第二营养级,C为第三营养级,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越来越少的原则可知,能量3<能量2;
(4)我认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意义为: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或者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有效利用) 。
32.【答案】(1)光合
(2)只生活着 2 名志愿者,不放置红萍
(3)能满足,因为实验组的密闭舱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保持相对稳定
(4)物质(或 “碳——氧”)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2)实验中探究与人共存下红萍的供氧能力,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唯一变量红萍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解答】(1)红萍利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且产生氧气。
(2)实验是为了研究与人共存情况下红萍的供氧能力,唯一不同的变量是红萍,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实验组的密闭舱内生活着2名志愿者和18.9米2的红萍”,则对照组的密闭舱内生活着生活着2名志愿者,不放置红萍。
(3)由实验结果可知, 实验组的密闭舱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红萍产生的O2量约等于红萍和人呼吸作用的消耗的O2量,因此密闭舱内18.9米2红萍产生的O2能满足2名志愿者的呼吸消耗。
(4)若要进行长期的载人飞行,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考虑,太空舱应实现物质循环利用。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2)生活着2名志愿者,不放置红萍(3)能满足,因为实验组的密闭舱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保持相对稳定(4)物质(或 “碳——氧”)
33.【答案】(1)工厂和汽车燃烧化石燃料,生成二氧化碳
(2)色植物呼吸作用,吸收了大气中的O2,放出二氧化碳
(3)组成元素相同,分子构成不同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1)①的箭头指向上面,肯定是产生了二氧化碳,根据图片确定产生二氧化碳的源头即可;
(2)绿色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根据它们的定义分析解答;
(3)从组成元素和分子构成的角度分析氧气和臭氧的关系。
【解答】(1)图中①所指过程的含义:厂和汽车燃烧化石燃料,生成二氧化碳;
(2)在⑤⑥所指的过程中,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了大气中的CO2,放出氧气,另一层含义是: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吸收了大气中的O2,放出二氧化碳;
(3)氧气和臭氧都由氧元素组成,因此它们的组成元素相同;每个氧气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而每个臭氧分子由三个氧分子构成,因此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34.【答案】(1)光合;释放
(2)气孔
(3)蒸腾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水循环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具有的一项生命活动。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生物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的能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
【解答】(1)由图可知, ①是二氧化碳和水进入绿色植物中,即是光合作用,而过程 ② 是绿色植物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即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消耗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
(2)叶片向大气中散失水分是通过蒸腾作用完成的,而蒸腾作用中的水是通过气孔这个通道进入大气中的;
(3)①是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形成有机物和氧气; ② 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③ 是蒸腾作用,将植物体内的水散失到大气中;即①② 是化学变化,而③是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1)光合;释放;(2)气孔;(3)蒸腾。
35.【答案】(1)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2)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热量,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
(3)氢氧化钠溶液
(4)3.52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大自然中氧气的含量会由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物质的燃烧等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
【解答】(1)在自然界碳循环中,大气中 CO2被消耗转化为有机物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其过程的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2)绿色屋顶降温,一方面由于植物蒸腾作用吸热,还有光合作用也要吸收一部分太阳能。
(3)人为固定二氧化碳,方法之一可以利用碱溶液吸收,故可以选择常见的氢氧化钠溶液等。
(4)设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2HCl+CaCO3=CaCl2+CO2↑+H2O
100 44
80g×20% x
X= 7.04g
其体积为:
= 3.52 L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2)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热量,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3)氢氧化钠溶;(4)3.52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