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物质运输的途径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描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其关系。(重点、难点)
②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能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重点)
③能解释血液循环的意义。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血液循环的途径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既抽象又难懂,同时即是重点又是难点。对此,我从生活非常熟悉的“打针”场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课题;知识点的讲解我采用分部探究的方法,分为三部分:“两个途径”、“两处交换”、“两对概念”,以小活动“一滴血的旅程”为探究的载体,引发诱导,层层深入,让学生在温故知新、观察分析、讨论交流、绘图总结等活动中,体验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应用。
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你能识别心脏的四腔吗?哪个腔的壁最厚? (2)心脏的四个腔分别与什么血管相连通?(3)心脏内血液的流向是怎样的?(4)动脉和静脉的功能分别是什么 (5)毛细血管有哪些特点适于进行物质交换? 使学生明确目标
按图索骥合作探究约12分钟 血液循环的过程1、体循环:观察内容:(1)体循环的起点、终点及大致路径(或体循环是由心脏的哪一腔开始?血液流经何处?最后流回心脏的哪一腔?)(2)在体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有哪些变化?在何处发生的变化?心脏和血管内的血液体循环作用体循环功能与作用:- 通过体循环,血液将营养物质和氧气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运走。体循环知识总结路径:血液成分变化:交换部位:2、肺循环:观察内容:(1)肺循环的起点、终点及大致路径(或体循环是由心脏的哪一腔开始?血液流经何处?最后流回心脏的哪一腔?)(2)在肺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有哪些变化?在何处发生的变化?肺循环你认为:“动脉里流的都是动脉血,静脉里流的都是静脉血”这种说法对吗? 如不对,请举例。这种说法不对。肺动脉里流动的不是动脉血,而是静脉血;肺静脉里流动的不是静脉血,而是动脉血。肺循环功能与作用:- 在肺循环中,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肺循环知识总结(1)路径:(2)血液成分变化:(3)交换部位:血液循环途径两条循环途径有什么联系么?体循环和肺循环同时进行在心脏处汇合血流量相同共同途径:药物的旅程1:药物是怎样被运输到发炎部位,从而发挥作用的呢?2:药物运输的途径是怎样的呢?药物运输的过程中几次经过心脏?某人患阑尾炎,在手臂静脉输液,写出药液到达患处的的途径:手臂静脉药液到达病变部位首先进入心脏的哪个腔?经过心脏几次?经过左心室几次?经过肺几次?1.胳膊处静脉被毒蛇咬伤,应按近心端还是远心端?2.胳膊处静脉受伤,应按近心端
还是远心端?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由心脏的泵血产生,可以在上肢肱动脉测得。血压表示方式:血压小明的父亲血压值为21.3/13.3kPa(千帕) 。这些数值分别代表什么含义 说明了什么 他父亲是高血压患者吗 为什么 收缩压:心室收缩时,血压上升到的最高值。 舒张压:心室舒张时,血压下降到的最低值。 收缩压正常值:12~17.3kPa。舒张压正常值:8~12kPa。 1kPa≈7.51mmHg。脉搏:动脉的搏动,次数和心率一致2000多年前,著名的医学家扁鹊就已经用切脉来诊断疾病。切脉仍然是我国传统医学的诊断方法之一 测量位置:腕部桡动脉(1)水银式血压计(2)电子血压计收缩压: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达到的最高值。注:采用分子式记录血压时分子为收缩压,分母为舒张压。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症状主要有头晕、头痛、失眠、易疲倦等。高血压还可能引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等。预防高血压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控制糖类和脂肪的过量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还要做到不吸烟、不酗酒,并限制食盐的摄入量等。高血压患者一、减少钠盐、脂肪;二、补充适量优质蛋白,补充钙和钾;三、多吃蔬菜和水果、戒烟戒酒、科学饮水。低血压患者一、适当增加食盐用量,同时多饮水,较多的水分进入血液后可增加血容量,从而提高血压;二、适当增加营养;
三、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调节功能。血压和脉搏反映心脏和血管活动状况小结: 心脏收缩,左心室射入主动脉,主动脉壁先向外扩张,然后回缩,这种一张一缩的搏动,像波浪一样沿动脉壁向远处传播,这就形成脉搏。 不同的运动量对脉搏的影响相同吗? 冠脉循环——血液由主动脉基部的冠状动脉及其分支,进入心肌内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 学生思考回答:1.左心室壁最厚。2.室连动,房连静左心室—主动脉右心室—肺动脉左心房—肺静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3.静脉—心房—心室—动脉认真思考血液循环的途径 学生观察血液循环示意图,思考后小组交流,然后找同学上讲台对照示意图进行讲解。 学生思考得出:体循环起于左心室止于右心房,肺循环起于右心室止于左心房。左心室壁最厚,收缩力最强,与体循环距离最远相适应。两心室同时收缩,所以体循环与肺循环同时进行。学生重新审视血液循环的途径,认识到体循环与肺循环不是独立存在的两条途径,它们在心脏处汇合成一条完整的途径,也就是体循环回到心脏的血液流入肺循环。 血液沿着一个方向 循环流动,与心脏的结构直接相关,如果心脏的结构掌握了,血液循环的探究就会迎刃而解。 血液循环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先通过视频直观的展现血液循环的过程,再利用示意图以“一滴血的旅程”作为学习线索,诱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与合作即有趣又好记。在对“左心室壁最厚,与体循环距离最远相适应”的思考中,培养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课堂总结(共23张PPT)
物质运输的途径
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识别血液循环图,辩证地分析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2、说出血压与脉搏的概念及正常值。
3、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体验体育锻炼对身体的影响,学会健康地生活。
学习目标
古代人们已经对血液循环有了一定的认识,《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诸血皆归于心”。我们身体中的血液循环,它是一个完整封闭的循环管道。它是以心脏为中心,通过血管向全身各器官输送血液和营养,运走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的作用。由于我们不良的生活习惯,尤其是经常坐在电脑前的上班族,经常保持一个动作,就会导致经络淤堵,血液循环不畅,给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你知道的血液循环是什么样子的呢?
情境导入
1、【血液循环概念】
2、【血液循环途径】
在心脏的推动下,血液在血管中按一定的方向不停的流动,这一过程称为血液循环。
(1)体循环:
①【途径】:
②【物质交换】: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血液
组织细胞
营养物质、氧气
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
血液循环的途径
③【交换结果】:
④【意义】:
⑤【观察循环路线】
血液由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通过体循环给组织细胞带来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并把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运走。
左心室
组织处
毛细血管网
主动脉
各级动脉
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组织细胞
氧气、营养物质
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
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左心室
主动脉
各级动脉
各级动脉
组织细胞处毛细血管
各级静脉
各级静脉
上腔静脉
下腔静脉
右心房
组织细胞处毛细血管
(2)肺循环:
①【路径】:
②【物质交换】:
③【交换结果】:
④【意义】:
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血液
肺泡
氧气
二氧化碳
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二氧化碳少的动脉血
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⑤【观察循环路线】
右心室
肺部
毛细血管
肺动脉
肺静脉
左心房
二氧化碳
氧气
肺泡
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左心房
肺静脉
肺动脉
肺部的毛细血管网
右心室
(肺循环开始)
(肺循环止)
a、某人得了中耳炎,口服消炎药物,若被耳部的组织细胞利用,其运输途径是怎样的
b、某人得了中耳炎,臀部注射药物,若被耳部的组织细胞利用,其运输途径是怎样的
c、某人得了中耳炎,手臂静脉注射药物,若被耳部的组织细胞利用,其运输途径是怎样的
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小肠静脉→肝门静脉→肝脏→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耳部动脉→耳部毛细血管→耳部组织细胞
臀部毛细血管→下肢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耳部动脉→耳部毛细血管→耳部组织细胞
手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耳部动脉→耳部毛细血管→耳部组织细胞
3、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
项目 体循环 肺循环
区别 起点
终点
物质交换部位
功能
血液性质
联系 左心室
右心室
右心房
左心房
身体各部分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网与组织细胞之间
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网与肺泡之间
为组织细胞运来氧气和营养物质,把组织细胞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运走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
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在心脏处连通在一起,构成一条完整的血液循环路线。
4、冠脉循环:
项目 内容 图示
概念 冠脉循环是指血液由主动脉基部的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流向心肌的毛细血管网,再由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
作用 心脏通过冠脉循环供给自身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并运走代谢废物。这样,心脏才能不断地搏动,促进血液在全身不停地循环流动。 病变 若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就会导致心肌缺血,引起冠心病,甚至引发危及生命的心肌梗死。 1、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的依据是:血液含氧量的多少和血液的颜色,不是以血液中营养成分的含量多少划分。
2、动脉内不一定流动脉血,静脉内也不一定流静脉血。心脏左侧的左心房、左心室以及与它们相连的血管流的是动脉血,右心房、右心室以及与它们相连的血管流的是静脉血。
3、体循环和肺循环血液流动的共同特点: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4、血液沿着循环路线一周大约需要20--30秒,要经过心脏两次。
5、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都可以溶解在血液中,因而血液循环的途径就是物质运输的途径。
6、肺泡内氧气浓度最高,二氧化碳浓度最低,组织细胞内氧气浓度最低,二氧化碳浓度最高。
拓展
1、血压:
(1)概念:
(2)血压的测量:
(3)收缩压与舒张压:
血液循环中,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一般用血压计,在上肢肱动脉处测量
①收缩压:
②舒张压:
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达到最高值叫做收缩压。
心室舒张时,血压下降到的最低值叫做舒张压。
血压与脉搏
(4)血压的表示方法:
(5)血压的正常变动范围:
常用分子式记录血压,分子为收缩压,分母为舒张压。12--18.7/8--12kPa
健康陈年人的动脉血压一般维持在收缩压12--18.7千帕,舒张压8--12千帕。
①高血压:
②低血压:
血压经常超过18.7/12千帕,称为高血压
血压经常低于12/6.7千帕,称为低血压
2、脉搏:
(1)概念:
(2)形成:
(3)与心跳的关系:
(4)脉搏与身体机能的关系:
脉搏就是动脉的搏动,可以在腕部桡动脉处测量。
心脏收缩,左心室射血入主动脉,主动脉先向外扩张,然后回缩,这种一张一缩的搏动,像波浪一样沿着动脉壁向远处传播,就形成了脉搏。
正常情况下,每分钟脉搏次数与心跳的次数是一致的。
人体的某些器官患病时,常会使心跳发生快慢,强弱的变化,并在脉搏上表现出来。
(5)切脉:
①位置:
②方法
腕部外侧桡动脉处(位于桡骨的内侧)
一只手的手心向上,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触摸自己的桡动脉,感觉到搏动后开始记数
3、【课外实践】模拟练习止血急救
项目 内容 止血 位置 方法
材料用具 纱布、止血带、创可贴;剪刀,镊子,胶管;碘酒等 方法 1、动脉出血时呈喷射状,血液鲜红色。 止血部位在伤口的近心端
2、静脉出血时血流较缓慢,血液暗红色。 止血的部位在伤口的远心端
3、毛细血管出血一般会自然止血。
备注 1、血压和脉搏的测量部位都属于体循环的各级动脉处。
2、脉搏和心率是一致的。
3、脉搏的形成依赖于两个基本条件:①心脏的舒缩②动脉管壁的扩张性和弹性。
4、血量的分配:不同的器官在同一时间内的血流量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器官,在不同状态下的血流量也是不同的。血液总是更多的流向功能活跃的器官。
拓展
1、某人因车祸导致小腿受伤,大量出血,血色暗红,血流较缓。若需要你在车祸现场施以急救,请判断受伤的血管和急救时加压止血的位置分别是( )
A. 静脉 伤口近心端 B. 静脉 伤口远心端
C. 动脉 伤口近心端 D. 动脉 伤口远心端
2、小王在一次意外中受伤,血液呈暗红色,缓慢而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下列急救措施中合理的是
( )
A.不做处理,任其自行止血 B.在伤口的近心端用止血带止血
C.在伤口处贴上创可贴 D.在伤口的远心端用止血带止血
B
D
巩固练习
3、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见以下两种受伤岀血情况:甲:血液缓慢而连续地从伤口流出,血液呈暗红色。乙:血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涌出,血液呈鲜红色。如果遇见这两种情况要尽快拨打电话“120”,紧急呼救,同时用手指、止血带或绷带压迫止血。压迫的正确部位是出血点的
( )
A.甲:近心端,乙:远心端B.甲:远心端,乙:近心端
C.甲:远心端,乙:远心端D.甲:近心端,乙:近心端
B
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物质运输的途径
血液循环途径
血压
脉搏
体循环
肺循环
概念
测量部位
正常值
异常
概念
测量部位
脉搏与与运动关系
脉搏与心率关系
课堂总结3.3 物质运输的途径 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说出血压和脉搏的概念及正常值;
2.探究脉搏与运动的关系,体验体育锻炼对身体的影响。
二、重点:高血压
三、学生自学【血压与脉搏】:
1.自学内容:教材P55---P57.
2.自学时间:5分钟
3.自学方法:阅读教材,思考问题,把答案从课本上划出来并准备展示。
4.思考题:
⑴什么是血压?
⑵通常测量血压的部位是什么?
⑶什么是高血压?什么是低血压?
⑷什么是脉搏?
⑸通常测量脉搏的部位是什么?
⑹脉搏的次数与心跳的次数有什么关系?
四、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血压与脉搏】
1、血压(判断对错)
⑴血压是指 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 )
⑵血压一般指 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 )
⑶血压通常在上肢 肱动脉 处测得。( )
⑷血压通常用一分数来表示,分子表示 收缩压 ,分母表示 舒张压 ;( )
⑸血压经常超过18.7/12 千帕,称为 低血压 。血压经常低于12/6.7 千帕,称为 高血压 。( )
2、脉搏(判断对错)
⑴脉搏指的是动脉的搏动。( )
⑵脉搏通常在腕部 肱动脉 处测得。( )
⑶脉搏的次数 与心跳的次数是一致的 。( )
【学习任务二:探究脉搏与运动的关系】
1、某生物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脉搏与运动的关系时,以陈述性语言记录了2位组员的脉搏数如下:关××:男性,平静状态下脉搏为76次/分,在100米短跑结束时为125次/分,原地1分钟深蹲起运动结束时为96次/分。陈××:男性,平静状态下脉搏为85次/分,在100米短跑结束时为142次/分,原地1分钟深蹲起运动结束时为120次/分。某同学将上述陈述性语言记录设计为如下表格式记录表达出来,请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并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平静时 100米短跑结束时 原地1分钟深蹲运动结束时
关xx(男) 76 125 96
陈xx(男) 85 142 120
(1)、单位时间内脉搏的次数与 是一致的 ,100米短跑的脉搏明显高于深蹲起,两者比较运动量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
(2)、从你设计的表格可看出,运动状态下的心率都大于平静状态下的心率,这是因为运动状态下人体需要的 和 增加了,心脏跳动加快了, 的速度加快了。
(3)、这两种记录方式中,你认为更为方便实用的是 。
2.展示:学生回答自主学习思考题。
五、课堂小结
六、当堂测试
1、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叫做( )
A.脉搏 B.血压 C.心率 D.心动周期
2.测定体循环的动脉血压,一般在什么处用血压计测定?( )
A.桡动脉 B.肱动脉 C.主动脉 D.肺动脉
3.某人血压纪录数据为16/10千帕,这组数据表示( )
A.舒张压是16千帕,收缩压是10千帕
B.血压是26千帕
C.分子大于分母为高血压
D.收缩压是16千帕,舒张压是10千帕
4.下列四组数值是医生测得的四个人的血压,其中哪一数值是正常值( )
A、21.3/13.3千帕 B、16/10.7千帕
C、11.3/7.5千帕 D、10.6/7.9千帕
5.老李的病历卡上记载的血压值为19/14千帕,那么,老李的血压情况是( )
A. 低血压 B.正常 C.高血压 D.无法判断
6.两千多年前,扁鹊用“切脉”的方法诊断疾病,这是因为单位时间内脉搏的次数( )
A.与心跳次数一样 B.比心跳次数略少
C.比心跳次数略多 D.与心跳没有关系
7、中医“切脉”的位置是在( )
A、肱动脉 B、肱静脉 C、桡动脉 D、桡静脉
8、下表为某生物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脉搏与运动的关系时记录的数据,请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安静时 跳绳后1分钟 跳绳结束后10分钟
甲 78 165 102
乙 80 180 111
病 73 166 98
(1)探究脉搏与运动的关系时一般采取测脉搏的方法代替测心率,因为 。
(2)分析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心率随着运动状态的改变而________。一般情况下, 时心率较低,在________时心率明显加快。
(3)上述表格中的数据是测量了一次后的数据,这样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否科学? 。应该怎么做? 。
七、拓展
1、体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 )。
A、左心室、左心房 B、右心室、右心房 C、左心室、右心房 D、右心室、左心房
2.下面能正确表示人体肺循环途径的是( )
A.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B.左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右心房
C.右心室→肺静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动脉→左心房
D.左心室→肺静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动脉→右心房
3、肺循环过程中的血液变化是( )。
A.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B.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C.由动脉血变成动脉血 D.由静脉血变成静脉血
4.下图实线表示动脉血的流动,虚线表示静脉血的流动,下列( )正确地表示了体循环的途径.
A. ④→⑩→⑨→⑧→①
B. ③→⑤→⑥→⑦→②
C. ②→④→⑩→⑨→⑧→①→③
D. ①→③→⑤→⑥→⑦→②→④
5、肌肉注射某种药物,若跟踪检查,在心脏中首先发现这种药的部位是( )。
A.左心房 B.右心房 C.左心室 D.右心室
6.肌肉注射某种药物,若跟踪检查,药物经过如图中心脏各腔的先后
顺序是( )
A.B→D→A→C B.A→B→C→D
C.A→C→B→D D.B→C→A→D
7.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可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对人体造成危害。PM2.5颗粒物进入血液后最先到达心脏的部位是:( )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8.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灰霾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比沙尘暴还大.
世界公认PM2.5是造成灰霾天的主要因素.PM2.5可直接进入肺,它
随着血液循环首次经过如图中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 )
A.B→D→A→C B.A→B→C→D C.A→C→B→D D.B→C→A→D
9.右图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其中⑾表示肺部毛细血管⑽.⑿.⒀.⒁.⒂表示全身各处的
毛细血管,请据图作答:
(1)填写名称。
[1] [2]
[3] [4]
(2)体循环的起点是 ,终点是 。(填数字)
(3)在体循环过程中,血液变化是 。
(4)肺循环的起点是 终点是 。(填数字)
(5)在肺循环过程中,血液变化是 。
(6)心脏四腔中,流动脉血的是 和 ,
流静脉血的是 和 。(填数字)
(7)血管5、6、7、8、9中,流动脉血的是 ,流静脉血的是 。(填数字)
八、学后反思(写出本节课的收获和疑惑)
活
动
状
态
脉
博
次
数
(
次
/
分
)
姓
名
及
性
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