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3-2.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3-2.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3-28 17:1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病人在输氧的时候氧气中一般都会含有5%的CO2,这是为什么?
刺激呼吸系统
当你在赛跑时,为什么呼吸加快?
骨骼肌细胞剧烈运动→产生大量CO2→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呼吸活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单细胞生物
一些多细胞低等生物
体液调节
人和高等动物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资料一】:
某人不小心右手碰到仙人掌上,右手立刻缩回。随后很快又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是神经调节的结果。
【资料二】:
吃完饭后半小时,血糖升高,过一段时间后,随着胰岛素的作用,血糖浓度回落到正常水平,另外,又如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而且几乎可以作用于体内所有细胞。
分析讨论:从上面两段文字,你可以总结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有什么样的区别吗?请完成下面表格。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应速度
作用范围
作用时间
反射弧
体液运输
迅速
准确、比较局限
短暂
较缓慢
较广泛
比较长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1、人体的体温:指人体的内部温度
体温临床测定
口腔、腋窝、直肠(最接近人体体温)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1、人体的体温调节
体温恒定的原理:
是机体中产热与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
(产热=散热)
发高烧时,如果体温保持(39℃)不变,则产热=散热;若体温有变化,如持续升高,则产热>散热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1、人体的体温调节
体温的来源:
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
产热 = 散热
人体体温恒定
骨骼肌产热
(主要在运动中)
肝脏产热
(主要在安静时)
皮肤汗液蒸发
呼气、排尿、排便等
皮肤毛细血管血流量
体温调节中枢:
下丘脑
温度感受器
皮肤(主要)、内脏、黏膜
体温感觉中枢:
大脑皮层
分布:
温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
种类: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1、人体的体温调节
低温
正常体温
高温
血管_____,皮肤血流量_____,皮肤温度_____,散热量_____
血管 ,皮肤血流量_____,皮肤温度_____,散热量_______。
上图是血管分别在低温、高温和正常温度时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情况,据图分析: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是如何调节人体表面温度的?
收缩
减少
下降
减少。
舒张
增加
上升
增加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1、人体的体温调节
【资料】
突然到一个寒冷环境中,温差增大,散热增多,而机体产热还没有变化,使的产热小于散热,这时体温降低,为了保持体温的稳定,机体会对产热量和散热量做出什么反应?
而突然到了一个炎热环境时,由于热传递减弱,散热减少,这时产热还没有变化,使的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为了维持体温的恒定,机体会对产热量和散热量做出什么反应?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1、人体的体温调节——寒冷环境
下 丘 脑
皮肤冷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肾上腺素分泌
骨骼肌战栗
皮肤血管收缩
汗腺分泌减少
垂体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产热
散热
增加
减少
神经调节
TRH
TSH
体液调节
大脑皮层
产生冷觉
主动穿衣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1、人体的体温调节——炎热环境
皮肤温觉感受器
下 丘 脑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皮肤血管扩张
汗腺分泌增加
散热
增加
肌肉和肝脏等产热减少
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分泌减少
产热
减少
正常体温
(动态平衡)
体温低于
正常体温
下丘脑
感受到变化
通过神经-体液调节
发出信息
散热减少
产热增加
散热增加
产热减少
体温降低
体温升高
体温高于
正常体温
散热增加:汗腺分泌增
加,毛细血管舒张;
产热减少:肌肉、肝脏
等的产热减少。
散热减少:汗腺分泌减
少,毛细血管收缩;
产热增加:肌肉、肝脏
等的产热增加。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1、人体的体温调节
——寒冷环境
——炎热环境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1、人体的体温调节
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无限的吗
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产热量<散热量, 引起体温降低
(冻疮:皮肤血管持久性收缩引起)
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产热量>散热量,引起体温升高
中暑
体温感受器的适宜的刺激为“温度的变化”而不是“冷”“热”本身;
“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相对于调节前而言
外界低温→产热多,散热也多
V
外界高温→产热少,散热也少
体温调节中的反射活动为非条件反射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2、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摄入量/ml 排出量/ml
来自饮水 1300 来自食物 900 来自物质代谢 300 由肾排出 1500
由皮肤排除 500
由肺排出 400
由大肠排出 100
共计 2500 共计 2500
机体能通过调节排尿量,使水的排出量与摄入量相适应,以保持机体的水平衡。
2.尿的形成与排出
泌尿系统
肾脏(产生尿液)
膀胱(储存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血液

↓肾小球、肾小囊的滤过作用
原尿(不含蛋白质的滤液)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99%的水、全部葡萄糖、
│无机盐等大部分被重吸收)

终尿(尿液)
尿液的形成
【抗利尿激素】
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的肽类激素。合成后运往垂体贮存。
生理作用: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2、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饮水不足、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细胞外液渗透压
升高
渗透压感受器
下丘脑
大脑皮层
垂体
产生渴觉
主动饮水
补充水分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
重吸收水分
尿量
细胞外液渗透压
下降
细胞外液渗透压
下降
减少
(-)
(+)
(+)
(-)
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
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
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下丘脑
渴觉中枢:大脑皮层
1、人体内水调节的激素总结
激素名称 内分泌器官 激素作用的靶细胞
抗利尿激素
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
肾小管和集合管
2、人体内水调节的调节中枢:
下丘脑水盐平衡调节中枢
产生渴觉的神经中枢:
大脑皮层
3、人体内水调节的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调节
4、为什么人在寒冷的时候排尿多?
寒冷环境出汗少,排尿多
思考: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用文字和箭头的形式解释:大量饮用清水后,尿量增多的原因是什么?
2、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大量饮用清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减小→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与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
内分泌腺
神经系统
激素
直接或间接
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下丘脑的功能: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
作用 举例
感受刺激 渗透压感受器
传导兴奋 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分泌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
调节中枢 血糖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