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全国)6.3物质的溶解性一课一练(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全国)6.3物质的溶解性一课一练(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30 15:1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教版(全国) 6.3 物质的溶解性 一课一练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碘酒的溶剂是酒精
C.溶质一定是固体
D.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甲、乙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解度相等
B.时,乙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溶质质量分数升高
C.时,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时,甲物质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物质溶液的质量分数
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一定溶剂中固体溶质的溶解质量
B.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饱和溶液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D.融雪剂的原理是利用某些物质水溶液的凝固点低于0℃
4.室温时,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作如下操作,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
A.溶质质量相同 B.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C.均为不饱和溶液 D.溶剂质量相同
5.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l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丙中M表示b的溶解度曲线
B.图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大于b
C.图乙中a、b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6.t℃时,向一支盛有0.l克熟石灰的试管内加人 10 mL水,充分振荡,静置,试管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对于试管内上层澄清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0.1克 B.溶液是t℃时的饱和溶液
C.升高温度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1%
7.如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前原溶液是饱和溶液
B.n的数值是12
C.甲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是50g
D.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质均以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
C.同一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9.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B.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10.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
B.升高温度可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20℃时,100g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是30g
D.40℃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二、填空题
11.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l)在_______℃时,B和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3℃时,把6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g.
(3)B中混有少量A,可用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B.
12.氯化钠、碳酸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某同学根据表中数据作出了其中一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请根据表和图中信息填空。
0 10 20 30 40
氯化钠 35.7 35.8 36 36.5 37
碳酸钠 6 16 18 36.5 50
硝酸钾 13.3 20.9 31.6 45.8 63.9
(1)曲线M是表中_____的溶解度曲线,该物质在5℃时的溶解度约为___g。
(2)如果将表中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全部画出,在0℃~40°C范围内会有_____个两线交点。
(3)10℃时,将15g氯化钠和15g硝酸钾固体同时加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溶解、静置后,烧杯底部剩余的固体是_________。
13.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结合图回答问题:
(1)_____℃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__________(填“甲”或“乙”)。
(3)可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_________。
(4)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以下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B、C、D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B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30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小明同学绘制了图所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当________℃时,A物质与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若将B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宜采用的结晶方法是________.
(3)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NaCl和Na2CO3,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据此你认为图中(填字母)________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与纯碱的溶解度曲线相似.
15.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__________℃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同;a2℃时分别用甲、乙的固体配制相同质量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要水的质量关系为甲__________乙(填“大于”、“等于”或“小于”);a2℃时,3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为10%的溶液需加水__________g。
三、综合应用题
16.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域面积辽阔、资源丰富,我们应积极合理开发和利用。
(1)从海水中获取淡水,常用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2)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为 __________(填“蒸发结晶”“降温结晶”之一);
(3)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氨碱法的基础上创立的“侯氏制碱法”,是向滤出NaHCO3晶体后的 NH4Cl溶液中加入NaCl粉末,析出可用作肥料的NH4Cl,NH4Cl和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 20℃时,NH4Cl和NaCl两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降温至t℃,析出固体较多是_________溶液;
② NH4Cl和NaCl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之一);
③ t℃时,NH4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NaCl饱和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小于”之一);
④ 20℃时,50g水里最多可以溶解________g NaCl固体。
(4)镁是用途很广泛的金属材料,世界上大部分的镁是从海水中获得。主要步骤如下:
① 该过程中,试剂甲可以选用____________,成本较低。
② 写出步骤I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反应类型属于______。
(5)为了保护海洋资源,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 加强立法,建立海洋保护区
B 工农业“废水”、“废渣”可以排入大海
C 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完善监测体系
17.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l)下表是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氢氧化钙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①80℃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温至40℃,所得溶液是氢氧化钙的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②60℃硝酸钾饱和溶液105g,若降温至20℃,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质量是_____。
③20℃时,将20gNaCl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④向20℃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恢复至20℃,此时溶液中钙离子数目比加入生石灰前溶液中钙离子数目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溶液中钙离子浓度比加入生石灰前溶液中钙离子浓度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⑤从硝酸钾和氯化钠(少量)的混合物中分离出硝酸钾的方法是_____(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2)列式计算:用100g18%的氯化钠溶液配制0.9%的生理盐水,需要加水多少毫升 _____(水的密度为1.0g·mL-1)
18.水与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崂山是中国海岸线第一高峰第,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称。“五.一”期间小明家去崂山踏青。
①小明带去“自热米饭”的加热原理是饭盒夹层中的水与生石灰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
②小明从北九水带回一瓶山泉水,为检验这瓶水的硬度,可向水中加入 _____ 。
(2)如图是不含结晶水的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M点表示的含义是 _____ 。
②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 。
③t3℃时,将35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_____ 。
④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 。
(3)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_____ (填序号)。
A实验的目的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B实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C实验看到的实验现象是软塑料瓶变瘪,可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19.已知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在t1℃甲、乙两只试管中各盛有50g水,分别取M、N两物质20g溶解于试管中,如图,则甲试管里溶解的是物质____(M、N),若将温度升高至t3℃,则乙试管中的现象是___,甲试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若将此溶液浓缩成40%的溶液,则需蒸发掉__水。
(2)若将t 3℃时M、N两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则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顺序是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C
3.D
4.A
5.C
6.B
7.C
8.C
9.A
10.D
11. t1 150 蒸发结晶
12. 碳酸钠 12(合理即可) 2 硝酸钾
13. t1 乙 降温结晶 大于 B 甲物质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14. 40 蒸发溶剂 A
15. a1 小于 70
16. 蒸馏 蒸发结晶 NH4Cl(或氯化铵) 增大 等于 18 石灰乳 复分解反应 B
17. 不饱和 39.2g 26.5% 减小 不变 降温结晶 1900mL
18. 肥皂水 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30g 丙>乙>甲 80g 乙>甲>丙 C
19. M 有固体结晶出来 28.6% 20g M<N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