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全国) 9.1 能源的综合利用 一课一练
一、单选题
1.工厂储运天然气的容器上应贴的标识是
A. B. C. D.
2.下列能量的转化过程中,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A.蓄电池放电 B.风力发电
C.水力发电 D.太阳能发电
3.科学家最近研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并在催化剂作用下使海水分解得到氢气的新技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技术使水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
B.水分解产生氢气的同时吸收巨大的能量
C.水分解和氢气燃烧都不会产生污染
D.该技术现今可大面积推广使用
4.2020年6月14日上午,浙江省温岭G15沈海高速液化石油气槽罐车发生爆炸,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液化石油气、天然气都是家庭最常用的燃料,一旦发生泄漏就有发生剧烈爆炸的危险。下列关于“用气”安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连接管道阀门至燃气灶的橡胶气路一定要定期更换,以免因老化破损而漏气
B.燃气灶最好带有“熄保装置(熄灭保护装置)”,一旦炉灶熄火会自动关闭燃气电磁阀
C.一旦发现燃气泄漏,应迅速关闭燃气阀门,打开门窗通风,请专业人士维修
D.查找燃气泄漏点的简单方法是,用燃着的打火机沿管道慢慢查找
5.化学变化总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图为氢氧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绿色能源
B.任何条件下都可实现物质或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C.氢气燃烧生成水并放出大量的热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氢氧燃料电池把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6.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世界性问题,下列物质被称为最理想清洁能源的是( )
A.氢气 B.天然气 C.石油 D.煤
7.有关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
B.石油经过加热分解就得到汽油、柴油、煤焦油,石蜡等
C.地球上的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
D.在生活和生产中,人们经常利用的能源有化石能源、水能、可燃冰等
8.下列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太阳能 B.潮汐能 C.地热能 D.石油
9.能源和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B.电池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C.就地焚烧废弃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D.禁止使用化石燃料,防止形成酸雨
10.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中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A.风力发电 B.潮汐发电 C.电灯照明 D.干电池作电源
二、填空题
1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
(1)化石燃料中,比较清洁的是_____,煤油是_______加工的产品。
(2)煤主要含有_____元素。使用脱硫煤能减少______的排放。减轻酸雨的危害,但仍会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不能减缓日益加剧的_____。
12.天然气和太阳能都是常用能源,越来越得到现代社会的广泛使用。天然气属于_____能源(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其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太阳能来源于太阳内部发生的核_____(选填“裂变”或“聚变”)反应。
13.燃烧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利用化学反应放热的例子.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目前使用的化石燃料有煤、天然气和________________;
(2)我市家用燃料使用的是天然气.其燃绕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燃气灶的火焰有时呈现黄色,同时锅底出现黑色.可以判定燃烧出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火力发电厂燃煤发电时,先将煤块粉碎成煤粉。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液氨有望成为新一代绿色能源。 氨气在纯氧中燃烧.生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和一种氧化物,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家预言氢能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能源,但是目前氢气还不能作为燃料广泛使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14.请回答下列与木炭、氢气、一氧化碳有关的问题:
(1)其中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是_____________;
(2)点燃氢气和一氧化碳前都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一定条件下,这三种物质都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说明它们都具有_____________性.
15.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离不开能源。
(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最理想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汽油
B一氧化碳
C甲烷
D氢气
(2)下列各混合物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氢气和氧气
B一氧化碳和甲烷
C面粉弥散在空气中
D二氧化碳和氧气
(3)自热盒饭用到一种白色氧化物——生石灰,该氧化物遇水会放出大量的热,达到加热饭菜的目的。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下列成语主要体现“提供可燃物”这一原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扇风点火
B火上浇油
C钻木取火
D釜底抽薪
(5)已知某可燃物1.6g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该可燃物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4
B可燃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
C该可燃物一定不含氧元素
D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2
(6)焊接或切割金属常用乙炔(C2H2)做燃料,试写出其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三、综合应用题
16.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教材中多个实验都与水有关,请依据不同实验回答问题。
(1)第四单元中水的净化:下图是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
①图中A池是______池,吸附池的作用是______。
②经以上净化处理后的水大多为硬水,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请你列举一条______;生活中要降低水的硬度,可采用的方法为______。
(2)第六单元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实验中所用的纸花均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并干燥),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①步骤IV中干燥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②若对比步骤IV中纸花放入集气瓶前后的现象,可以省略步骤______也能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
(3)第七单元为证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通过一定量甲烷在空气中燃烧有水生成从而推出甲烷中含有氢元素。若用400L甲烷(按标准状况计算,CH4的密度为0.78g/L)在空气中充分燃烧,请计算生成水的质量是多少?
17.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大量CO2。大气中CO2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
(1)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1gCH4完全燃烧产生CO2的质量m =____________。(精确到0.01g);
(3)从下表数据分析,与煤相比,用天然气做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1g物质完全燃烧放出CO2的质量 1g物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CH4 m 56kJ
C 3.67g 32kJ
18.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将下列物质和对应的用途连线_________。
(2)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__________和天然气,从能源能否循环再生的角度划分,它们都属于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3)埋藏于海底,将来可能会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氢气 B.乙醇 C.汽油 D.可燃冰
19.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之一。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
A 石油
B 天然气
C 太阳能
D 煤
(1)一种新能源汽车以氢气燃料电池为动力,电池结构如图所示。结合图中信息判断,工作过程中,失去电子的物质是____ ,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____,通入过量氧气的目的是____。
(2)新能源汽车制造时许多地方都应用铝合金。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Fe2O3、 SiO2)中提取金属铝的流程如下:
①铝土矿中不与稀硫酸反应的物质是. ______ 。
②流程中进行“系列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③含Al2O3 50%的铝土矿10.2t,理论上可制得金属铝的质量为______t。
(3)新能源汽车配备的安全气囊中装有“叠氮化钠”(NaN3)等固体粉末。一旦发生强烈碰撞,叠氮化钠迅速发生分解反应生成钠并放出氮气,使安全气囊打开。写出叠氮化钠在撞击条件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A
3.D
4.D
5.B
6.A
7.C
8.D
9.B
10.D
11. 天然气 石油 碳 二氧化硫 地球温室效应
12. 不可再生 聚变
13. 石油 CH4+2O2CO2+2H2O 燃料燃烧不充分 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更加充分燃烧 4NH3+3O22N2+6H2O 生成和储存氢能源成本太高
14. 氢气 检验纯度 还原性
15. D AC B A
16.(1) 过滤 吸附色素和异味 洗衣服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或使锅炉内结垢不仅浪费燃料,而且会使锅炉内管道局部过热,易引起管道变形或损坏,严重时还会引起爆炸等(合理均可) 煮沸
(2) 纸花由紫变红 CO2+H2O=H2CO3 II
(3)解:设生成水的质量为x。
甲烷的质量为:400L×0.78g/L=312g
x=702g
答:生成水的质量为702g。
17. CH4 + 2O2 CO2 + 2H2O 2.75g 相同质量的煤和天然气相比,天然气放出热量较多,产生的CO2较少
18.(1)
(2) 石油 不可再生
(3)D
19. C H2 使氢气充分反应 SiO2 除去铁离子(或分离出氢氧化铝) 2.7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