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2”的含义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NO2中的“2”表示1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2个氧元素
B.H2SO4中的化学式中的2表示一个氢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
C.H2O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D.Cu2+中的“2+”表示铜原子的化合价为+2价
2.下图表示的是气体分子的模型,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模型的是( )
A. B.
C. D.
3.我们考试填涂答题卡专用的2B铅笔如图甲,其笔芯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合剂,石墨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碳原子结构模型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 B.所有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C.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不能再分的夸克构成 D.中子的质量相对于带电的质子和电子,可以忽略
4.在核反应堆的冷却剂中通常会使用到重水,重水是由氘原子H-2和氧原子构成,自然界中还有极少数的超重水,超重水是由氚原子H-3和氧原子构成。那么关于氕、氘和氚原子下列信息正确的是( )
A.氕原子的中子数为1
B.氕和氚互为同位素
C.氚的质子数目为2
D.由氚原子构成的超重水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
5.某化学学习兴趣小组对粒子(见图)进行探究,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当n=11且该粒子为阳离子时,x应为8
B.当x=8时,粒子中n越大,原子核对电子吸引力越大,粒子体积越小
C.当x=8且该粒子为阴离子时,核电荷数n应为12
D.当x=6且该粒子为原子时,核电荷数n应为8
6.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O2 B.H2O C.KClO3 D.KMnO4
7.已知有机物中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燃烧时火焰越明亮且产生的黑烟越浓。下列有机物燃烧时火焰最明亮的是( )
A.甲烷(CH4) B.乙烯(C2H4) C.丁烷(C3H8) D.丙炔(C4H6)
8.以下模型可以用来表示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形成氯化钠的是( )
A. B.
C. D.
9.1909年起,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助手用一束带正电荷的高速α粒子流轰击一片很薄的金箔,并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和已有知识,在1911年提出了原子的有核模型。要解释本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下列知识中不需要用到的是( )
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一个α粒子的质量比一个电子的质量大得多
10.随着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人们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了。下列四种空气污染物中属于单质的是( )
A.SO2 B.NO2 C.CO D.O3
11.某气体由CH4、C2H4、C2H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气体样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9,下列对该气体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A.该气体中一定含有C2H4
B.该气体中一定没有CH4
C.该气体中可能含有C2H2
D.该气体不可能同时含有CH4、C2H2、C2H4
12.小科复习时对知识进行梳理,下面四种知识的排序错误的是( )
A.遗传信息载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
B.宇宙的结构层次: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宇宙
C.物质的微观层次结构:夸克→质子(或中子)→原子核→原子→分子
D.大恒星的演化过程:大恒星→红巨星→超新星→中子星(或黑洞)
13.联合国把今年定为“元素周期表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做出巨大贡献,人们将101号元素命名为“钔”来纪念他。钔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01,相对原子质量为258,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
A.101 B.157 C.258 D.359
14.SiC硬度大、耐高温,有良好的导电性能。新型SiC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是“天问一号”探火和“北斗三号”导航的一种材料。SiC和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相同,则SiC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
A.-2 B.+2 C.-4 D.+4
二、填空题
15.在如图所示表示气体微粒物的示意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
(1)表示纯净物的是________;
(2)表示单质的是________;
(3)表示化合物的是________。
16.某品牌新能源电动汽车使用磷酸铁锂电池,其反应原理。该电池具有容量大、续航能力强的特点。
(1)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2)该电池充电时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17.有6种物质能按下列顺序排列:①CO②H2O③NH3④X⑤C2H4⑥P2O5根据它们的组成和排列的规律,X可能是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解释你选择的理由:__________。
A.CH3OH B.CH4 C.Fe2O3 D.SO3
18.请用数字和符号表示:
水___________
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_
3个镁原子___________
两个铁离子___________
氧化钙中钙元素化合价___________
氯化钠的化学式___________
3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______
金元素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9.为防止碘缺乏病采取的有效措施是食盐“加碘”。市场上销售的“加碘食盐”,是在食盐中加入了少量的碘酸钾(KIO3)。
(1)“加碘食盐”为人体补充的是________(填“碘元素”或“碘单质”),KIO3中I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计算碘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
(3)计算碘酸钾中各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
(4)10.7g碘酸钾(KIO3)中含有碘元素多少克________?
20.食物的煎炸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有害物质——丙烯醛,化学式为C2H3CHO,请计算:
(1)丙烯醛中的C、H、O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
(2)112克丙烯醛中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克。
四、探究题
21.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样品中(样品中杂质高温下不分解,也不参加反应)的质量分数,请据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⑴实验开始时,应先挤压鼓气球持续一段时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白色粉末逐渐变蓝
⑵反应前准确称量样品的质量为5g,完全反应后C装置增加了1.62g,则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⑶若省去D装置,则实验所测定的样品中的质量分数比实际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2.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情景提供】: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实验做法如图甲:
(1)放射源 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
(2)金箔 作为靶子,厚度1u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
(3)荧光屏 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4)显微镜 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 ,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 ,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
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
(2)1u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___;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图乙的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D
3.A
4.B
5.C
6.B
7.D
8.A
9.B
10.D
11.C
12.B
13.A
14.C
15. ABC AC B
16. 7∶8 分解反应
17. B 都是有非金属元素组成,且原子个数递增,一个分子应该是5个原子
18. H2O SO42- 3Mg 2Fe3+ NaCl 3CO2 Au
19. 碘元素 +5 214 39:127∶48 6.35g
20. 9:1:4 72
21. 除去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96% 偏大
22. (1)不会; (2)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C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