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第二章 第三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同步测试( 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第二章 第三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同步测试( 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3-30 17:2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一、单选题
1.大多数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和食物链中所处的地位主要是( )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都不是
2.南极是一个极度冰冻的地方,在科学家眼里,那儿可能蕴涵着无价的科学宝藏。而在勇敢的旅游者眼里,这块冰封的陆地恰好是一个游览胜地。目前,在是否可以到南极旅游的问题上,科学家和旅游者的对抗越来越激烈。科学家之所以强烈反对旅游者去南极旅游,主要原因是 ( )
A. 南极生态系统成分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易被破坏
B. 南极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复杂,人类的介入会使原有的食物网遭到破坏
C. 南极的光照强烈,上空存在臭氧空洞,这会给旅游者带来很大的伤害
D. 旅游者的活动会使南极的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
3.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 B. 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C. 图中甲代表的生物是腐生细菌和真菌等 D. 图中乙、丙、丁三者组成的食物链是丁→丙→乙
4.“一山不容二虎”这句谚语,用生态学的观点来解释应是( )。
A. 虎的性情孤僻,不喜欢群居
B. 虎是营养级别很高的生物,可得到的能量少,个体数量也就少
C. 虎的性情凶残,把幼虎吃掉了
D. 虎的个体大,生活的空间也大
5.在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中,储存能量最多的成分是( )
A. 生产者 B. 初级消费者 C. 次级消费者 D. 分解者
6.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消耗有机物者
7.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A. 农民 B. 玉米 C. 土壤 D. 耕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落红”化作“ 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阳光
9.某地大量捕捉青蛙,导致稻田里的害虫大量繁殖,使水稻减产、生态平衡失调,其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中的(  )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食物链
10.在“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食物链中,个体数量最少的动物应该是(  )
A. 食草昆虫 B. 青蛙 C. 蛇 D. 鹰
11.右图为生态系统中物质(碳)循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的含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B. 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C. 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D. 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1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指的是各种生物 B. 每一个生态系统都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环境
C. 生态系统可以缺少分解者 D. 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是独立的
13.将鱼内脏埋入土中,过一段时间翻开土壤发现鱼内脏不见了,下来解释合理的是( )
A. 被土壤吸收了 B. 被环境中的分解者分解了
C. 被植物直接吸收了 D. 通过内脏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掉了
1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 B. 沼泽是典型的淡水生态系统
C. 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可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D. 过度放牧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
二、填空题
15.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_______。
(3)在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________以及分解者紧密联系,彼此作用,构成一个整体。
16.下图是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平衡示意图,请完成下列概念图。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5________,6________,7________。
三、综合题
17.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________,消费者是________,细菌和真菌作为________,在自然界中起到分解动植物遗体,参与物质循环的重要作用。
(2)属于非生物部分的是________。
(3)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原植被,使土地沙化,导致生态系统失去________,草原就难以恢复原样了。
18.根据下面物质循环图回答问题。
(1)兔、树和草死亡后,遗体会逐渐消失,这是因为图中的[C]________把它们分解为[A]________和[B]________。
(2)在阳光下,[A]和[B]又被植物利用进行________作用,制造出的________进一步又被动物利用。
(3)动物通过呼吸作用,都能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说明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之一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大多数动物,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因此大多数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和食物链中所处的地位主要是消费者。
2.【答案】A
【解析】南极温度低,生物种类稀少,特别是微生物缺乏,不能及时分解垃圾,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低,稳定性极容易被破坏。
3.【答案】D
【解析】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图中①吸收大气的二氧化碳,所以图中①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A不符合题意;
B、呼吸作用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图中③释放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所以图中③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B不符合题意;
C、将生物遗体和排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是分解者(腐生细菌和真菌)的作用,所以,图中甲代表的生物是腐生细菌和真菌等,C不符合题意;
D、乙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乙是植物,丙、丁属于动物。图中乙丙丁三者组成的食物链是:乙→丙→丁,D符合题意。
4.【答案】B
【解析】【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每一个营养级大约减少20%,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80%,虎食量大,以大中型食草动物为食(主要是鹿类),也会捕食其他的食肉动物,处在食物链的顶端,如食物链:草→鹿→虎,因此,虎是营养级别很高的生物,可得到的能量少,个体数量也就少,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维持生存,才有了“一山不容二虎”的现象。
5.【答案】A
【解析】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递减的,因此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低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数量越少。所以,在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中,储存能量最多的成分是生产者。
6.【答案】B
【解析】动物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因此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需间接的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维持生活,所以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故选:B.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的绿色植物.
(3.)消费者主要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
(4.)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7.【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叫做消费者.细菌和真菌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因此,农田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水稻,青蛙、农民属于消费者;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
8.【答案】C
【解析】生产者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生物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理能量;消费者是人和动物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物来源,自己不制造有机物;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分解动植物的尸体,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本题中的“落红”是指植物的凋落的叶片等,经过分解者的分解,转化为“春泥”的无机物,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营养物质。据此,C选项符合题意。
9.【答案】D
【解析】在题干中的生态系统中,水稻为植物属于生产者,而害虫和青蛙为动物属于消费者,它们之间存有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一条食物链,即:水稻→害虫→青蛙,如果大量捕捉青蛙,以至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破坏了食物链,导致生态平衡失调,使害虫增加,水稻减产.故选:D
10.【答案】D
【解析】在“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食物链中,鹰位于食物链的最末端.由于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因而鹰体内的能量最少,其数量也最少.
11.【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甲表示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从环境中得到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到大气中,同时进行呼吸作用,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到大气当中,乙表示消费者,以生产者为食,动物的呼吸作用,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到大气当中,其尸体被分解者分解利用,丙表示分解者,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到大气当中。
12.【答案】B
【解析】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不仅指各种生物,还包括非生物部分,A错误;
B、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正确;
C、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可以没有消费者,但是不能没有分解者,C错误;
D、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D错误.
13.【答案】B
【解析】腐生的细菌和真菌把鱼的内脏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了简单的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被蔬菜吸收,成为制造蔬菜体内的有机物原料,土壤中有营腐生生活的真菌和细菌,它们把鱼的内脏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后,被植物吸收,可见B符合题意.
14.【答案】D
【解析】:A、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A错误;
B、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B错误;
C、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是植物,属于生产者,C错误;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如过度放牧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D正确.
二、填空题
15.【答案】(1)太阳能(或太阳) (2)绿色植物 (3)消费者
【解析】(1)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所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2)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3)在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紧密联系,彼此作用,构成一个整体。
16.【答案】燃烧;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植物;动物
【解析】地球上种类繁多的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气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生物圈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
三、综合题
17.【答案】(1)草 牛 分解者 (2)阳光、二氧化碳、水、无机盐 (3)平衡
【解析】(1)(2)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由上可知,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草,消费者是牛,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非生物部分是阳光、二氧化碳、水、无机盐。(3)、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因此,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原植被,使土地沙化,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18.【答案】(1)细菌和真菌 二氧化碳 水和无机盐 (2)光合作用 有机物
(3)动物能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1)如图所示,在自然界中,C腐生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A二氧化碳、B水和无机盐,促进了自然能解的物质循环。(2)在光下,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一部分有机物被植物体自身利用,一部分为动物等其它生物提供食物。(3)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