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生态系统》章末检测
1. 到南极考察的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和金属类废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的尿液,粪便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A. 分解者很少 B. 缺乏生产者
C. 没有消费者 D. 缺乏必要的治污设施
【答案】A
【解析】由于人体尿液、粪便须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才能转变成植物可利用的无机物,而南极地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都较少,尤其是分解者,所以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外,还必须把人的尿液、粪便等带离。
点睛:在生态系统中大多数的细菌、真菌能把动物、植物的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这些腐生的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 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图解,甲、乙、丙代表的生物类群分别是( )
A. 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B. 甲是生产者,乙是分解者,丙是消费者
C. 甲是分解者,乙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
D. 甲是分解者,乙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由图解可知,甲与大气之间是双箭头,说明该生物既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又能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可以判断出甲为生产者,而甲和丙都被乙分解,判断出乙为分解者,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来维持生活,丙直接或间接地以甲(植物)为食,又被乙(分解者)分解,同时,丙又不断地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判断丙为消费者。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 兔和鼠都吃草,兔和鼠又都被狐狸所捕食,草、兔、鼠、狐狸四种生物构成了( )
A. 一条食物链
B. 两条食物链
C. 三条食物链
D. 四条食物链
【答案】B
【解析】食物链的起始环节必须是生产者,然后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兔和鼠都吃草,兔和鼠又都被狐狸所捕食,它们之间由于吃与被吃形成链状结构如图所示:即有两条食物链:草→兔→狐狸;草→鼠→狐狸。
4. 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下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 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B. 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C. 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D. 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由直方图确定,丙表示生产者,甲表示初级消费者,乙表示次级消费者,丁表示三级消费者,从而获得解题信息。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在食物链“丙→甲→乙→丁”中,若乙的数量增加,则甲的数量因乙的增加而减少,丁的数量因乙的增加而增加,丙的数量因甲的减少而增加。
故选A。
5. 一个池塘被农药污染,在池塘中有一个食物链:浮游植物→水蚤→鱼→鱼鹰,则体内农药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
A. 浮游植物 B. 水蚤
C. 鱼 D. 鱼鹰
【答案】D
【解析】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食物链浮游植物→水蚤→鱼→鱼鹰中,鱼鹰营养级最高,则它的体内农药含量最多。
考点: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
6. 下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 )
A. 甲→乙→丙→丁 B. 丙→丁→甲→乙
C. 丙→丁→乙→甲 D. 丁→丙→乙→甲
【答案】C
【解析】由于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并且逐级递减,在食物链前端的生产者物质和能量最多,越往后物质和能量越少,根据能量的多少可以从多到少排序即食物链的顺序,因此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丙→丁→乙→甲,C正确。
7. 下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关于该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此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有鼠和蛙
B. 若该农田受到农药污染,则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为猫头鹰
C. 此食物网中,由植物到鼠,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D. 此食物网中包含3条食物链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在食物链中,消费者级别主要看它所在的营养级,直接以生产者植物为食的食草昆虫和鼠是第一营养级即初级消费者,此项说法错误;B.某些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若该农田受到农药污染,农药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渐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在体内积累的越多.猫头鹰在食物链的末端营养级别最高,则体内的有毒物质的含量最高,此项说法正确;C.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并逐级递减,每一个营养级大约有10%~20%的能量输送给下一个营养级,此项说法正确;D.食物链是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每条食物链都应从生产者(绿色植物)开始,一直到该生态系统中没有其他消费者吃它为止.从左到右: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蛇→猫头鹰、植物→食草昆虫→蛙→蛇→猫头鹰、植物→鼠→猫头鹰,共有4条。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8.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以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二氧化碳、草、蛇等都是影响鼠生活和分布的生态因素
B. 要增加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有效方法是增加生物的种类
C. 图中在物质循环中起作用的生理过程有①②③
D. 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通过食物链循环流动的
【答案】D
【解析】在生物学上,把二氧化碳、草、蛇等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通称为生态因素,A项正确;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所以要增加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有效方法是增加生物的种类,B项正确;图中①是呼吸作用,②是光合作用,③是分解作用,因此在物质循环中起作用的生理过程有①②③,C项正确;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不能循环,D项错误。
9. 在草→食草昆虫→蜘蛛→蟾蜍→蛇→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假设流经这条食物链的总能量为100%,按传递率20%计算,蟾蜍和猫头鹰所得能量最多分别是( )
A. 20%和2% B. 0.8%和0.32%
C. 4%和0.8% D. 0.8%和0.032%
【答案】D
【解析】营养级是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在草→食草昆虫→蜘蛛→蟾蜍→蛇→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草(生产者)则总是第一营养级,蟾蜍则为第四营养级,猫头鹰则为第六营养级,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依题意有,蟾蜍所得能量=(20%)3=0.8%;猫头鹰所得能量=(20%)5=0.032%。
10. 下图为一个池塘的生态系统,池塘内有水草、浮萍、水绵、鱼、虾等生物。
(1)在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_________________(3种),消费者是_________(2种)。在该生态系统中,没有画出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
(2)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____,能量沿食物链和_________传递。
(3)如向池塘中投放一些黑鱼(肉食性),则池塘中小鱼的数量将会_________。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DDT的污染,那么体内积存DDT最多的生物会是________________。
(4)一段时间后,该池塘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又会处于________________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能力。
【答案】(1) 草、浮萍、水绵 鱼、虾 分解者(细菌、真菌) (2)光 食物网 (3)减少 黑鱼 (4)相对稳定 自我调节
【解析】(1)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图中水草、浮萍、水绵属于植物为生产者,鱼、虾是动物为消费者,所以在该生态系统中,没有画出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2)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光能,能量和物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递减的。(3)放入黑鱼后,存有这样的食物链:水草→虾→鱼→黑鱼,黑鱼以鱼为食,所以小鱼的数量会减少。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在体内积累的越多,DDT是剧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被排出也不易分解,随着食物链逐级积累,黑鱼的营养级别最高,所以体内的DDT的含量最多。(4)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一段时间后随着小鱼的量减少,黑鱼缺乏食物而减少,慢慢的各种生物的量又处于稳定状态。
点睛:本题是生态系统的综合题,关键是会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和数量变化以及物质和能量来源及传递。
11. 下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甲代表的生物是_______,它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图中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此食物链中含某些重金属浓度最高的生物是_________。
【答案】(1) 呼吸 (2)腐生细菌和真菌 把动植物等残体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3) 乙→丙→丁 丁
【解析】二氧化碳能进出乙,说明乙是植物,丙是动物,动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能将生物遗体和排泄物分解的甲是细菌、真菌,能将生物遗体和排出物分解成无机物,图中的食物链是 乙→丙→丁
,有害物质在食物链的生物体内富集,所以丁的体内有害物质浓度最高。
12. 如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是指_________;C_______所含的能量通过_______的呼吸作用散失。
(3)图中画的方框依次缩小,意思是表明_____________。
(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伴随着___________进行。
【答案】(1)太阳能 (2)生产者 生物的遗体遗物 分解者 (3)能量逐渐减少 (4)物质循环
【解析】(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自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2)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营养级越高,储能越少,个体数量越少, 图中A是指生产者,C生物的遗体遗物所含的能量通过分解者的呼吸作用散失。(3)图中画的方框依次缩小,意思是表明能量逐渐减少。(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进行,它们共同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联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组成生态系统各部分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