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第一课时 氧化反应
1.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氧气能与许多物质(非金属、金属单质等)发生反应。
P
+
O2
P2O5
点燃
5
4
2
S
+
O2
SO2
点燃
C
+
O2
CO2
点燃
Fe
+
O2
点燃
Fe3O4
3
2
复习: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2.化合反应
3.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如果说这两个现象产生的原因相同,你信吗?
苹果削皮后,细胞中的一些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了使细胞变成褐色的新物质,所以苹果削皮后放一会儿会变色。铁变得锈迹斑斑是因为铁与氧气等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铁锈。
一、氧化反应
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在氧化反应中,氧气提供氧,氧气具有氧化性。
1.定义:
它们都是与空气中的氧气(O2)反应的结果!
比较硫和铁分别在氧气中燃烧与苹果变色、铁生锈这两组氧化反应的异同点。
答:都是氧化反应。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后者是比较缓慢的氧化。
反应缓慢
反应剧烈
Fe+S=FeS
2.氧化反应的分类:
(1)变化剧烈、容易觉察。既发热、又发光。
燃烧、爆炸……
2.氧化反应的分类:
(2)变化缓慢、短期内不易觉察只放出少量热、不发光。
食物腐败
呼吸
2.氧化反应的分类:
(2)变化缓慢、短期内不易觉察只放出少量热、不发光。
塑料和橡胶制品的老化
2.氧化反应的分类:
(2)变化缓慢、短期内不易觉察只放出少量热、不发光。
酿酒、酿醋
二、燃 烧
1.定义:
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
发热、剧烈的氧化反应
你能列举一些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燃烧的实例吗?
煤气灶
酒精灯
1.点燃一支蜡烛,观察它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然后将一个杯口涂有凡士林的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观察此时蜡烛燃烧的现象。
通过这个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
要有助燃剂,常用的助燃剂为氧气。
有充足的空气(氧气)
你是如何熄灭酒精灯的?用了什么原理?
答:用灯帽盖灭。
隔绝空气。
硫、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的剧烈程度为什么不同?
思考:
硫、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的剧烈程度为什么不同?
答:氧气的含量不同。空气里氧气体积只占21%,还有78%不支持燃烧的氮气。
氧气本身能不能燃烧?
氧气本身不能燃烧,它只能支持燃烧。
2.将一根火柴折断,分成火柴头和火柴梗两部分,如图所示放在铜片上,用酒精灯加热铜片,火柴头和火柴梗分别要加热多久才能开始燃烧?
通过这个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
达到一定温度
我们在乘坐公众交通工具时为时禁止携带酒精、汽油,但却可以带煤、木头等物质?
答:酒精、汽油易着火,而煤、木头等不如酒精、汽油易着火。不同物质,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不同。
物质燃烧所需到达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
2.着火点:
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
着火点越低的物质,越容易着火燃烧。
物质 白磷 红磷 木材 木炭 无烟煤
着火点(℃)
40
240
250~
330
320~
370
700~
750
3.探究燃烧的必要条件
一是有可燃物;
把木柴撤了燃烧就没法进行。
3.探究燃烧的必要条件
二是要有助燃剂,常用的助燃剂为氧气;
拉风箱补充氧气
3.探究燃烧的必要条件
三是温度达到该可燃物的着火点。
白磷很快就燃烧起来。
4.燃烧的必要条件(燃烧三要素):
一是有可燃物;
三是温度达到该可燃物的着火点。
二是要有助燃剂,常用的助燃剂为氧气;
结论:
5.影响燃烧的因素
(1)可燃物不同,性质不同,燃烧现象不同。
硫在氧气里燃烧
(2)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3)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森林中的枯枝落叶长期堆积后,虽然未经点燃,有时也会自己燃烧起来。你能用燃烧的条件来分析这种现象吗?
答:物质在缓慢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失,就会使温度逐渐升高,达到着火点,物质也会自发地燃烧起来。
6.自 燃:
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粮食、麦秆、煤炭、擦拭机器的棉纱等,如果堆放不合理,缓慢氧化产生热量,空气不流通就会引起自燃。
例如:
(1)氧化产生的热量能否散逸
(2)进行缓慢氧化的物质的着火点高低
自燃条件
7.化学爆炸
现象:
实质: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剧烈的燃烧现象。
发热、发光、巨响!
取决于:
可燃物所处空间大小和是否气态生成物产生。
爆炸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吗?
轮胎爆胎
高压锅爆炸
不一定,轮胎爆炸、高压锅爆炸是物理变化。
爆炸虽然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但它也能为人类服务,你能举出这方面的例子吗 ?
定向爆破
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1.定义:
2.分类:
剧烈氧化
缓慢氧化
爆 炸
燃 烧
呼吸作用
金属生锈
自 燃
物质燃烧所需到达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
3.着火点:
4.燃烧的必要条件(燃烧三要素):
一是有可燃物;
三是温度达到该可燃物的着火点。
二是要有助燃剂,常用的助燃剂为氧气;
小结:
氧化反应
剧烈氧化
缓慢氧化
爆 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剧烈的燃烧现象。
燃 烧: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反应
呼吸作用
金属生锈
自 燃: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 …
项目 燃烧 爆炸 缓慢氧化 自燃
区别 反应条件
反应程度
反应现象
联系
跟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在有限的空间里急速燃烧,热量来不及散失。
跟氧气接
触,温度
没有达到
着火点。
跟氧气接触,热量不散失,
温度逐渐达到着火点。
由缓慢
转化剧烈
由不明显
到发热发光
剧烈
异常剧烈
缓慢
发热、
发光
发热、发光、巨响
发热
本质都是氧化反应,都会放出热量。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版权属于“胜哥课程”侵权必究!)
八下3.2氧化和燃烧(1)(胜哥同步)》
1.下列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呼吸作用
A.苹果切面变色
B.细胞呼吸作用
C.森林火灾
D.倒碳酸饮料冒气泡
2如果将一氧化碳、氢气、酒精三种物质归为一类,则下列物质可纳入其中的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木炭
D.氮气
3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燃烧需
要具备的条件是()
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4.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
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5.“胜哥”在元宵节带着小科与小闹一起放飞孔明灯(如图),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
300℃,但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A.灯罩的材料不是可燃物
B.灯罩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
灯罩
C.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风将热量吹散后纸质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6.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火焰
孔明灯
0氢原子
○氧原子
●硫原子
A.生成物均是氧化物
B.反应物中有单质
C.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是2:1
7.小科观看了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中的《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科学视频后深刻理解
了其中的科学知识。“胜哥”把一小块白磷放在盛有80℃水的烧杯中,白磷并不燃烧,这是
因为(
A.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B.温度超过着火点
C.白磷没与氧气接触
D.白磷的质量太小
1
21世纪教育“胜哥课程”(版权属于“胜哥课程”侵权必究!)
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版权属于“胜哥课程”侵权必究!)
8通常所说的燃烧、爆炸和缓慢氧化之间的相同之处是--(
A.都有发光、放热现象
B.反应都很剧烈
C.都是氧化反应
D.都要达到着火点
9.下列用化学知识解释“火上浇油”的说法合理的是-()
A.增加易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
B.增大氧气浓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D.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10.在野外游玩禁止乱扔烟头,以防发生火灾。你认为烟头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A.提供氧气
B.改变可燃物的着火点
C.提供可燃物
D.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11.氧化反应指物质跟
发生的化学反应。分为
氧化和
氧化。在氧化反
应中,氧气具有
性。
12.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
的氧化反应。燃烧必须同时
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有
二是要有
常用的助燃剂为氧气:三是温度达
到该可燃物的
13.化学爆炸是可燃物在
里发生剧烈的燃烧现象。由」
而引起的自发
燃烧叫自燃。自燃取决于氧化反应产生的热量能否
以及进行缓慢氧化的物质的着
火点
14.物质与氧气反应的两种最常见的方式为
和
铁器锈蚀的过程,是
铁与空气中的
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铁锈是
色的粉末。
15.控制变量法是学习科学常用的方法。“胜哥”受教育学院楼教授所邀,在浙江省师训平
台开展了《初中科学教师实验开拓与科学思维》的科学讲座。讲座重点讲了控制变量法与逆
推法。下面是“胜哥”在《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时所做的科学实
红磷
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日磷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铜
(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热水
白碳
(2)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
(3)如果要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
(4)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
③
2
21世纪教育“胜哥课程”(版权属于“胜哥课程”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