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课时练习:第9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 单元复习(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课时练习:第9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 单元复习(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31 20:3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章 单元复习
【知识清单】
1.化石燃料
(1)三大化石燃料是     、     和     。煤主要含有     元素;石油主要含有   元素和   元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由   元素和    元素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    。
(2)甲烷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溶于水,具有   性。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硫和二氧化硫
①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    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    色火焰;产生    色有      的气体,    热,化学方程式为 。
②二氧化硫气体的检验方法为  。
2.新能源
(1)新能源有                             等。
(2)氢能
①作燃料的优点:             ;              ;
                     。
②缺点:           ;                     。
3.无机材料
(1)金属材料包含     和     。
(2)无机非金属材料包含    和    等。
4.合成材料
(1)种类:    、     和      。
(2)羊毛纤维、棉花纤维和合成纤维可用    方法来鉴别。合成纤维具有许多优良性能,如强度高、弹性好、耐磨和耐化学腐蚀,但不如天然纤维的     和     好。
(3)塑料是人工合成的一类有机高分子材料,大多具有质轻、易加工成型、不导电和抗腐蚀性强等特点。废弃塑料的急剧增加造成了环境污染——“白色污染”。防止“白色污染”的有效途径:
①  ;
②  ;
③  。
(4)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的鉴别:取样,点燃,燃烧时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聚氯乙烯。
5.复合材料
包含:     、     、  等。
6.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1)空气中的污染源主要是有害气体和烟尘。
(2)保护空气:制定环保法规,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研制和开发清洁能源;采用化学等方法处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
(3)酸雨
①判断依据:pH   5.6的降水。
②我国酸雨类型:    型和    型的复合型酸雨。
③硫酸型酸雨的形成:
Ⅰ.S             
Ⅱ.S             
7.保护水资源
(1)水体污染主要来自      、       和      。
(2)人们应用    (填“化学”或“物理”)原理,可以更好地治理和防止水的污染。
(3)目前世界各国对水污染普遍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如依据不同的水质标准对水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加强水质监测,禁止污水的任意排放;加强对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力争实现无污染生产。
8.回收利用固体废弃物
固体废弃物的危害 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水体
固体废弃物的用途 燃烧发电、生产燃料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方法       分类回收、填埋、高温堆肥
【辨析】
易错点 1 化学与能源                    
1.“页岩气”是蕴藏在岩层中的天然气,被誉为未来能源的“明星”。下列关于“页岩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它是混合物
B.它是不可再生能源
C.它的主要成分是一种有机物
D.加压使它液化,其分子间的空隙不变
2.下列能源物质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清洁能源是 (  )
A.煤 B.氢气
C.天然气 D.石油
3.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可燃冰的开采、氢气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1)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甲烷(CH4)是最简单的      (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氢气不便于贮存,可将其转化为固态氢化物(如氢化钠等)。氢化钠(NaH)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CH4在空气中燃烧的能量转化形式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    能,而CH4-O2燃料电池则是将化学能转化为    能的装置。
(4)天然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一定条件下CH4与CO2反应生成CO和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CO和H2可合成液体燃料CH3OH,反应中CO和H2的分子数之比为    。
4.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是非常重要的。
(1)将煤作为燃料,主要是利用碳元素与氧气反应放出的      ;有时燃气灶或煤炉会产生黑烟,是因为燃料中的碳不能    燃烧。
(2)汽车用的柴油是由    加工得到的产品,汽车尾气中氮的氧化物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与雨水作用会形成    。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人们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之一是        。
易错点 2 合成材料及塑料、纤维的鉴别
5.下列物品中,主要成分是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蚕丝被 B.塑料凉鞋
C.羊绒披肩 D.纯棉内衣
6.材料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品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  )
7.丽丽同学设计了以下四个实验,其中不合理的是 (  )
选项 A B C D
实验 要求 区分羊毛和棉线 区分食盐水和稀盐酸 区分硝酸铵粉末和氧化钙粉末 区 分 聚乙 烯 和 聚氯乙烯
方案 灼烧,闻气味 滴加酚酞试液 加水 灼烧,闻气味
易错点 3 环境污染的防治
8.“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  )
A.焚烧秸秆为农作物提供肥料
B.用可降解塑料代替其他塑料
C.工业废气、废液等直接排放
D.废旧电池随便丢弃
9.要解决“白色污染”问题,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
A.回收废旧塑料
B.研制和推广使用在自然条件下容易分解的新型塑料
C.尽可能减少使用塑料制品
D.禁止使用任何塑料制品
10.据报道:我国海洋环境状况总体较好,但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严重,环境灾害多发。造成海域污染的主要原因有  , 防止水污染的措施有           。(各答一点即可)
答案
知识清单
1.(1)煤 石油 天然气 碳 碳 氢 碳 氢
甲烷
(2)难 可燃 CH4+2O2CO2+2H2O
(3)①淡蓝 蓝紫 无 刺激性气味 放 
S+O2SO2
②将气体通入浅紫红色的稀高锰酸钾溶液中,若溶液褪色,则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硫
2.(1)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
(2)①可用水作原料,来源广泛 完全燃烧时放热多 本身无毒,燃烧产物是水,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②制取成本高 氢的储存和运输有很高的要求
3.(1)纯金属 合金 (2)陶瓷 玻璃
4.(1)塑料 合成纤维 合成橡胶
(2)灼烧 吸水性 透气性
(3)①提倡少用塑料制品 
②回收利用废旧塑料
③努力研制和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
5.钢筋混凝土 玻璃钢  碳纤维复合材料
6.(3)①小于 ②硫酸 硝酸 
③Ⅰ.SO2 SO3 H2SO4 
Ⅱ.SO2 H2SO3 H2SO4
7.(1)工业废水 农业用水 生活污水 (2)化学
辨析
1.D
2.B 煤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空气污染物,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氢气作为燃料,具有三大优点:原料来源广;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燃烧产物是水,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天然气是一种较为清洁的能源,但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会加剧温室效应。石油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空气污染物,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易错点] 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能源,但储存量有限,且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
3.(1)有机化合物 CH4+2O2CO2+2H2O
(2)NaH+H2ONaOH+H2↑ 
(3)热 电
(4)CH4+CO22CO+2H2 1∶2
[易错点] 配平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在反应前后不变;要判断反应中物质的分子个数比,首先要书写完整、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微粒个数比。
4.(1)热量(或内能或热能) 充分
(2)石油 酸雨 太阳能(合理即可)
[易错点] 碳的不完全燃烧,会产生炭黑、一氧化碳;石油的综合利用可以获得许多产品。
5.B 蚕丝被是用蚕丝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塑料凉鞋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羊绒披肩是用羊绒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纯棉内衣是用棉线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
[易错点] 有机材料包括天然有机材料(如棉、麻、蚕丝、动物皮毛、天然橡胶等)和人工合成的有机材料(如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学生需要记忆清楚,否则容易混淆。
6.C [易错点] 掌握金属材料的范畴(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7.B 食盐水呈中性,稀盐酸呈酸性,它们都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故不能鉴别。
[易错点] 学生需要分清楚不同物质在性质上的不同点和相近点,利用不同点设计化学实验方案进行鉴别。如果不能熟练地运用物质性质的不同,就很容易判断错误。
8.B
9.D [易错点] 如何减少“白色污染”,是当前环保非常重视的问题,目前比较好的办法有:(1)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等;(2)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3)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塑料,如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4)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10.工业废水未经处理任意排放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合理即可)
[易错点] 学生容易将海洋污染和内陆河污染混为一谈,海洋污染主要是由工业废水和轮船排放的废水以及近海养殖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