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课时练习:基础实验8 酸与碱的化学性质(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课时练习:基础实验8 酸与碱的化学性质(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31 20:4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础实验8 酸与碱的化学性质
类型一 教材实验原型练
1.构建模型和构建知识网络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学习方法。李华同学利用左手构建酸的性质知识网络,如图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如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盐酸的pH,则结果会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图中①的现象是  。
(3)写出一个符合图中③的化学方程式:                 。
(4)图中性质④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5)图中性质⑤在工业上可用于       (填用途)。
2.某实验小组开展了如图所示有关碱的化学性质的探究活动。
(1)实验1的目的是  。
(2)实验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3中观察到溶液最终变为无色,小萍认为此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小明则认为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不考虑酚酞),于是他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种物质,证明了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小明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4)通过上述实验探究活动,可以总结出碱的化学性质有      (写两点即可)。
3.[2020·甘肃] 如图是室温下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X是氢氧化钠
B.图中a点的阴离子是OH-
C.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加入铁粉后,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D.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H2O
类型二 教材实验拓展练
4.[2020·武汉] 小余取8.0 g干燥的氢氧化钠固体于敞口的锥形瓶中,观察到氢氧化钠固体发生潮解,一段时间后测得锥形瓶内物质质量为10.0 g。为进一步探究上述现象的成因,小余立即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试剂X逐滴滴入锥形瓶中,直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测得装置反应后质量减少了1.1 g。(不考虑滴加液体体积、气体密度变化和结晶水的生成)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
①试剂X可以是稀硫酸
②固体Y可以是生石灰
③滴加试剂X前锥形瓶内水的质量为0.9 g
④若没有球形干燥管,测得氢氧化钠固体从空气中吸收水的质量会偏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电导率曲线如图乙所示,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电导率减小可能是由于溶液中离子数量减少
B.M点时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N点时溶液中的离子数大于P点
D.该实验证明溶液中始终含有带电的粒子
答案
1.(1)偏大 
(2)石蕊变红
(3)HCl+AgNO3AgCl↓+HNO3(合理即可)
(4)复分解反应 
(5)除铁锈(合理即可)
(1)测定盐酸的pH时,若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相当于盐酸被稀释了,酸性减弱,则结果会偏大。(2)酸跟石蕊指示剂作用时,会使其变为红色。(3)酸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前提是有一种生成物为气体或沉淀,如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AgNO3AgCl↓+HNO3。(4)酸与碱的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5)金属氧化物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根据此性质盐酸在工业上可用于除铁锈。
2.(1)探究碱与指示剂的作用
(2)2NaOH+CuSO4Cu(OH)2↓+Na2SO4
(3)HCl 铁(合理即可)
(4)碱能与某些盐反应,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合理即可)
(3)酚酞试液为无色,则溶液可能是中性也可能是酸性,即盐酸可能过量,因此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铁等活泼金属产生气泡,或滴加石蕊试液,试液变红等,均可说明溶液中含有盐酸。(4)通过探究,可总结出碱的化学性质有碱能与某些盐反应,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能与指示剂反应。
3.C 4.B
5.C 由图像可知,P、N两点的电导率相同,所以其离子数应该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