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课时练习:第6章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第2课时 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水溶液的某些性质(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课时练习:第6章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第2课时 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水溶液的某些性质(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31 20:4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第2课时 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知识点 1 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  )
A.氢氧化钠 B.蔗糖
C.食盐 D.硝酸铵
2.小琪同学向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温度升高,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
A.蔗糖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
知识点 2 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3.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蔗糖溶于水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可增强水的导电性
B.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C.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海水是盐溶液,所以冬天海水不易结冰
4.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若小灯泡发光,容器中的液体一定不是 (  )
A.NaOH溶液 B.H2SO4溶液 C.C2H5OH溶液 D.NaCl溶液
5.[2020·宜宾] 取某固体物质5 g加入20 mL水中,测得溶液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该固体物质可能是 (  )
A.NaCl B.NaOH C.NH4NO3 D.CaCO3
6.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实验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查阅资料] 溶质溶解包括溶质粒子扩散(吸收热量)和溶质粒子水合(放出热量)两个过程。
[进行实验] 分别称取一定量的NaCl、NH4NO3、NaOH,再分别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在室温下分别按如图所示操作进行实验,并记录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
物质X NaCl NH4NO3 NaOH
溶解现象 全部溶解 全部溶解     
溶解前后 液体温度 无明显变化          
(1)请填写上表中的空白。
(2)图中操作①是        ,操作③中“搅拌”的目的是           ,图中的一处错误操作是          (填操作过程)。
(3)为了便于比较,该实验方案中需注意
 。
[反思与评价]
(4)同学们对溶质溶解时两个过程热量变化的相对大小展开了讨论。请选择上述一种溶质的溶解过程进行分析:
 。
中考链接
7.[2021·苏州改编]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氯化钠溶液的导电性比水强
C.少量泥土与水混合能形成溶液
D.硝酸铵与水混合会放出大量热
8.[2021·重庆] 将一定量的下列固体放入适量水中,能形成溶液且温度明显升高的是(  )
A.CaCO3 B.NaOH
C.NaCl D.NH4NO3
答案
1.D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蔗糖和食盐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2.D 3.A 4.C
5.C  NaCl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NaOH溶于水放热,温度上升;CaCO3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NH4NO3溶于水吸热,温度下降。
6.(1)全部溶解 降低 升高
(2)测量水的温度 加快物质的溶解速率 
用温度计进行搅拌
(3)水的用量及其起始温度、所用溶质的质量必须相等(叙述合理即可)
(4)氯化钠溶于水时,钠离子和氯离子向水中扩散的过程吸收热量,钠离子、氯离子与水分子水合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扩散吸收的热量与水合放出的热量基本相等,所以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合理即可)
(2)要探究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就要先测量水的温度;溶解过程中搅拌是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速率;搅拌时应该用玻璃棒,不能用温度计。(3)对比实验要控制变量,该实验方案中应控制水的用量及其起始温度、所用溶质的质量必须相等。(4)溶质的粒子向水中扩散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溶质粒子与水分子水合的过程中要放出热量,物质溶于水时是吸热还是放热,需要根据扩散吸热和水合放热的多少来判断。
7.B 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