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课时练习:第7章 第2节 常见的酸和碱 第2课时 常见的酸(二)(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课时练习:第7章 第2节 常见的酸和碱 第2课时 常见的酸(二)(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31 21:0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节 常见的酸和碱
第2课时 常见的酸(二)
知识点 1 金属的活动性及其应用
1.下列金属中,不能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的是 (  )
A.Zn B.Al
C.Ag D.Fe
2.[2020·鄂州] 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判断X、Y、Z金属活动性顺序(  )
A.X>Z>Y B.Y>X>Z
C.X>Y>Z D.Z>Y>X
知识点 2 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3.将一根生锈的铁钉插入足量的稀盐酸中,首先观察到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一段时间后,又观察到铁钉表面       ,溶液最终变为浅绿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知识点 3 酸的化学性质
4.学习完酸的化学性质,小蓝构建了如图所示的知识网络图。请回答:
(1)若溶液X是一种酸,试剂A的名称是         。
(2)若X是稀硫酸、B是氧化物,则B的化学式为       。
(3)若X是稀盐酸、C是单质,则C的名称为      。
(4)若X是稀盐酸、D是碳酸钙,则X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2020·广州改编] 下列关于硫酸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组成:硫酸溶液中H+和S的数目相同
B.性质:能与CO2、SO3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用途:实验室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某些气体
D.生产:含硫酸废水无须处理即可直接排放
6.[2020·甘孜] 图是包含物质a、b、c、d和盐酸卡片的“化学拼图”,相邻两张卡片所标的物质(或其溶液)间能发生化学反应。单质a不可能是 (  )
A.Mg   B.Fe  
C.Ag   D.Zn
7.在①氧化铁、②金属锌、③氢氧化铜、④氯化钡溶液四种物质中,跟稀硫酸、稀盐酸都能发生反应且反应中体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将铜丝放于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一段时间,铜丝表面变黑。将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中,观察现象。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铜丝表面变黑,质量增加
B.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中,表面恢复红色
C.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中,拿出后铜丝质量不变
D.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中,溶液质量增加
9.现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反应速率:乙>甲>丙
B.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
C.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
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10.为了比较铝与相同pH的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快慢,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的探究实验。
(1)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x=    ,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          来比较铝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快慢。
(3)实验过程中,发现铝与稀盐酸反应更加剧烈,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试管Ⅰ中氯离子对反应起了促进作用;
猜想二:试管Ⅱ中硫酸根离子对反应起了阻碍作用;
猜想三:以上两种猜想同时成立。
为了探究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向试管Ⅰ中加入少量     (填字母,下同),向试管Ⅱ中加入少量     ,做对比实验。
A.硫酸铜 B.氯化钠
C.硫酸钠 D.浓盐酸
(4)通过(3)中的对比实验,观察到试管Ⅰ中化学反应快慢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而试管Ⅱ中的化学反应明显加剧,则猜想    成立。
11.实验室用含杂质的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取8 g 含杂质的锌粒于烧杯中(所含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向其中加入74.2 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烧杯内剩余物质的质量为82 g。
请计算:
(1)杂质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2.[2021·济宁改编] 一定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得到的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
A.两种金属与酸反应的快慢:M>N
B.两种金属生成氢气的质量:M=N
C.两种金属消耗硫酸的质量:M=N
D.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的质量:M=N
13.[2021·吉林] 请结合图0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能实现转化①的金属也一定能和稀硫酸反应
B.转化②只能通过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现
C.通过与C或CO发生置换反应可实现转化③
D.反应④中能观察到溶液变为浅绿色
14.[2020·德州] 综合复习时,同学们又来到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加强对酸的化学性质的整体认识。他们将适量的稀盐酸分别滴加到六支试管中进行实验(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六支试管中有气泡产生的是    (填字母),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出一个即可)。
(2)能证明“C试管中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      。
(3)有一支试管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      。
答案
1.C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除钾、钙、钠外)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C
3.铁锈消失,无色溶液变成黄色
Fe2O3+6HCl2FeCl3+3H2O 有气泡产生
Fe+2HClFeCl2+H2↑
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它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氯化铁,其水溶液为黄色;当铁锈完全反应后,里面的铁与盐酸继续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4.(1)紫色石蕊试液 
(2)Fe2O3 (3)铁
(4)2HCl+CaCO3CaCl2+H2O+CO2↑
5.C  每个硫酸粒子溶于水时能解离出2个H+和1个S;硫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不能与CO2、SO3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含有硫酸的废水会污染环境,必须处理达标后才可排放。
6.C  镁、铁、锌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单质a可能是镁、铁或锌;银不能与盐酸反应,单质a不可能是银。
7.B  氧化铁与稀盐酸、稀硫酸均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金属锌与稀盐酸、稀硫酸均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氢氧化铜与稀盐酸、稀硫酸均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与稀盐酸不反应。
8.C  加热铜丝生成黑色的氧化铜,铜丝质量增加;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易溶于水,将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中,铜丝表面恢复红色,同时铜丝质量减少,溶液质量增加。
9.C  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盐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相同,产生的氢气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产生氢气质量越多,说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则相对原子质量:丙>乙>甲;生成氢气的质量越多,消耗硫酸的质量越多,则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10.(1)2Al+3H2SO4Al2(SO4)3+3H2↑
(2)5 气泡产生的快慢 
(3)C B (4)一
(1)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2)应控制加入酸的体积相同,故x=5。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气泡产生的快慢来比较铝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快慢。(3)为了探究猜想是否正确,应向试管Ⅰ中加入S,向试管Ⅱ中加入Cl-,而铝可以与硫酸铜反应,加入浓盐酸会改变H+浓度,故向试管Ⅰ中加入硫酸钠,向试管Ⅱ中加入氯化钠。(4)通过(3)中的对比实验,观察到试管Ⅰ中反应快慢无明显变化,试管Ⅱ中反应明显加剧,说明氯离子对反应起了促进作用,则猜想一成立。
11.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为74.2 g+8 g-82 g=0.2 g。
设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y。
Zn+H2SO4ZnSO4+H2↑
65 161 2
x y 0.2 g
= x=6.5 g
= y=16.1 g
杂质的质量为8 g-6.5 g=1.5 g。
(2)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0%。
答:(1)杂质的质量为1.5 g;(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12.D
13.A  能实现转化①的金属比铁活泼,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肯定位于氢前,故一定能和稀硫酸反应;转化②还能通过铁与稀硫酸反应实现;CO还原氧化铁生成铁的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④是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黄色的氯化铁溶液。
14.(1)BD Mg+2HClMgCl2+H2↑(或NaHCO3+HClNaCl+H2O+CO2↑)
(2)酚酞试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位于氢后面,所以不与稀盐酸反应
(2)石灰水能使酚酞变红,酚酞试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钙已经发生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