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4张PPT。专题一专题小结专题脉络梳理专题归纳整合阶段质量检测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一战后欧洲霸权地位削弱的原因及表现有哪些
1.欧洲自身实力的削弱
(1)经济上,一战使欧洲各国的经济受到严重破坏,欧洲失去了大量的海外投资,工业遭到严重破坏。欧洲在世界上的财政金融地位急剧下降,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英法都从债权国变成了债务国。 (2)政治上,各国都出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高潮,政局动荡。特别是苏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强烈地震撼了世界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心。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维埃政权,日益成为欧洲政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3)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严重削弱了欧洲国家对世界各地的殖民统治。特别是自治领的分离运动,已使英国的殖民统治开始瓦解。
(4)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德意志、奥匈帝国战败,英法等战胜国也受到重创,几个世纪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 2.相对削弱,即美日实力增强,特别是美国开始同英国争夺世界霸权
(1)经济上,美国取代英国,逐渐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美国大发战争横财,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2)军事上,美国取得了同英国相同的制海权。
(3)国际事务上,美国操纵了华盛顿会议,并利用金元外交积极参与欧洲事务,严重地威胁和动摇着欧洲的世界霸权地位。日本也利用战争发展对外贸易,而且一战期间基本形成了独占中国的局面。1.1918年,德国历史学家斯宾格勒在目睹一战的状况后,
出版了《西方的没落》这本名著。就当时的历史而言,这个“西方”是指 ( )
A.美洲 B.英国
C.德国 D.欧洲
解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打击下,西欧元气大伤,相对衰落,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二、人类直到20世纪才发生世界大战的原因
1.客观条件
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2.可能条件
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3.现实条件
在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帝国主义国家间力量对比发生改变,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为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而激烈斗争,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加剧,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进行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特别提醒] 20世纪以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尚未形成,世界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这一时期的战争没有演化成世界大战,而只是局部的战争。而到了20世纪以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经形成,整个世界都被资本主义列强所控制。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发生战争,都会影响到资本主义国家的整体利益,因此这一时期的战争很容易演化成世界大战。2.1871年俾斯麦对当时欧洲关系作过比喻,说欧洲大陆
像挤乘在同一辆马车里的旅客,面面相觑又满怀狐疑地相互戒备着,如有人将手摸向口袋里的手枪,其邻座则已做好先扣枪机的准备。造成这一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法德地位的变化改变了欧洲格局
B.英国放弃均衡政策插手欧洲事务
C.美国积极向欧洲扩展自己的势力
D.欧洲国家担心俾斯麦挑起世界大战解析:注意1871年的时间限定,普法战争后德国完成了统一,法国受到削弱,欧洲格局发生变化,关系逐渐紧张。
答案:A点击下图进入“阶段质量检测”课件24张PPT。专题一第一课识记基础知识理解核心要点把握热点考向应用创
新演练基础随堂巩固课时跟踪训练滑向世界性大战的深渊1.掌握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和两大军事集团的
形成,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了解巴尔干半岛的复杂局势,探究造成巴尔干半
岛局势复杂的深层次原因。
3.了解萨拉热窝事件的概况,认识这一事件与第一
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间的关系。 一、帝国主义时代的来临
1.原因
(1)根本原因:第 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直接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日益集中,最终产生了 组织。
2.概况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由
阶段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时代从此来临。二垄断自由资本主义 3.影响
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形成:帝国主义国家掀起
的狂潮,很快将世界瓜分完毕。
(2)帝国主义国家实力对比发生变化:老牌的经济强国 和法国实力下降,被后起的 和德国超过。瓜分世界美国英国 有人说:“战争是政治的继续。”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当时国际政治形势的发展 有何关系?
提示: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而帝国主义在本质上具有强烈的扩张性和侵略性。这些特性促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展开激烈争夺,必然激化各国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1.原因
(1)根源: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帝国主义列强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彼此钩心斗角,结成 集团,并疯狂扩充军备。
(2)具体表现:欧洲列强之间出现三对基本矛盾。
①法德矛盾:法国力图报普法战争失败的一箭之仇,而德国力图压制法国。
②俄奥矛盾:主要表现在对 的争夺。
③英德矛盾:主要围绕 问题,英德矛盾是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军事巴尔干半岛殖民地 2.过程
(1)德奥首先结盟:1879年。
(2)三国同盟正式形成: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签订。
(3)法俄同盟形成:1892年,法俄缔结军事协定,标志着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初步形成。
(4)英法协约签订:1904年。
(5)英俄协约签订:1907年,标志着欧洲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重新组合宣告结束,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三、疯狂的军备竞赛和萨拉热窝事件
1.军备竞赛
(1)表现:
①增加军费开支:其中 增加最多。
②扩充陆军兵员。
③扩充海军:竞争主要在英德之间进行,德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海军强国。
④研制新式武器:飞机、飞艇、 、鱼雷、新式枪炮等投入使用。
(2)影响: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推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坦克 2.萨拉热窝事件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巴尔干半岛成为各种矛盾的集合点和欧洲的“ ”。
(2)概况: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到新吞并的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在萨拉热窝遭到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刺杀,史称 事件。
(3)影响: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首先向塞尔维亚宣战,不久欧洲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此全面爆发。火药桶萨拉热窝 有的人认为: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就不会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提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萨拉热窝事件只是德国和奥匈帝国发动世界大战的借口,而不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即使没有萨拉热窝事件,德奥也会寻找其他借口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1.原因
2.影响
欧洲形成了势均力敌的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对峙,使欧洲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
(1)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国际关系日趋紧张。
(2)帝国主义为了各自利益相互斗争、妥协与勾结,利益是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
(3)军事结盟与军事集团的出现不利于世界走向和平。 二、如何理解和认识欧洲列强间三大矛盾
欧洲列强之间主要有三对矛盾:法德矛盾、英德矛盾和俄奥矛盾。
1.法德矛盾
法德矛盾由来已久。普法战争的旧仇宿怨使之成为欧洲大陆最主要的矛盾,实质是争夺欧洲霸权。
2.英德矛盾
英国一贯推行欧洲大陆均势政策,不愿看到德国过分强大,加上在殖民地等问题上冲突的加剧,英德矛盾逐步激化。英德矛盾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最主要的矛盾,实质上是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 3.俄奥矛盾
俄国同奥匈帝国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奥匈帝国把巴尔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俄国向巴尔干渗透,与奥匈帝国矛盾冲突日益加剧,俄奥的争夺,使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特别提醒]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作为世界上头号殖民帝国主义国家,在世界各个地区都和其他列强发生冲突。其中,英俄在亚洲,英法在非洲,争夺尤其激烈。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后起的、野心勃勃的德国又成了它的主要竞争者,英德矛盾终于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最主要矛盾。[例] [探究]
(1)据图1指出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成员国。这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据图2指出扩军步伐最快的是哪一个国家。你认为这一国家疯狂扩军的深层次原因有哪些?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属于基础知识,直接按教材内容作答即可;第二小问应从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入手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图表数据不难得出正确结论,第二小问应从德国的政治、经济、历史传统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协约:英、法、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
(2)德国。原因:政治上,德国名义上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实质上德皇权力依然至高无上,且德皇威廉二世好大喜功,热衷于争夺欧洲霸权。经济上,德国工业总产值超过英法,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强国,德国迫切需要获得和它的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地位。历史传统上,德国素有军国主义传统,侵略性极强。点击下图进入“基础随堂巩固”[基础随堂巩固]点击下图进入“课时跟踪训练”[课时跟踪训练]课件29张PPT。专题一第三课识记基础知识理解核心要点把握热点考向应用创
新演练基础随堂巩固课时跟踪训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了解德国及其盟国失败的具体史实,理解影
响战争结局的主要因素。
2.掌握德国十一月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基本
史实,认识战争与革命之间的辩证关系。
3.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造成的巨大影
响,认识反对战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战争引起革命
1.原因
长期的战争使参战各国的人民都陷入痛苦的深渊,激化了各国的阶级矛盾,各国人民的 运动此起彼伏。
2.表现
(1)俄国二月革命: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 政府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11月,列宁领导人民发动起义,取得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反战沙皇 3.影响
革命制止战争:
(1)1917年11月8日,苏维埃政权颁布《 》,声明退出战争,向交战国提出和平谈判建议。
(2)随后,苏俄与德国签订《 》,正式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摧毁四大帝国
1.1918年战况
(1)德国发动五次攻势:1918年3月至7月,结果损失惨重,战争的主动权转移到 手中。和平法令布列斯特和约协约国 (2)保加利亚投降:1918年9月,保加利亚士兵发动起义,政府宣布投降。
(3)奥斯曼帝国宣布投降:1918年10月。
(4)奥匈帝国投降:1918年11月,其境内的南斯拉夫、
、匈牙利获得独立。
2.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德国十一月革命:1918年11月,德国水兵和人民发动起义,推翻德皇 的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政府。
(2)大战结束:1918年11月11日,德国同协约国集团签订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捷克斯洛伐克威廉二世 三、大战的影响
1.大战的严重后果
大战席卷33个国家 人口,交战双方死伤近3 000万人,战争费用高达2 700 亿美元,经济损失更是无法计算。
2.帝国主义各国力量的变化
(1)大战摧毁了 、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四大帝国。
(2)英法虽然获胜,但遭到削弱。
(3)美国从战争中 ,经济实力更加强大。15亿德意志帝国获取暴利 3.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大战使得 被打开了一个缺口,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俄国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 的一个新时代。
4.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亚非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开始瓦解。
5.战争具有依赖性
大战揭示了战争对经济和后方的巨大依赖性。协约国的胜利,归根结底是由于经济和 实力上占有压倒性优势。资本主义世界人类历史军事 6.大战对军事发展的影响
(1)飞机、 、潜艇和毒气等新式武器开始使用,使战争的火力空前加强,防御和突破的形式有了很大改进。
(2)战后出现了 、闪电战、坦克制胜论、空军制胜论以及坚固防御工事制胜论等军事理论。
7.大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战后世界各国人民中普遍兴起的和平主义、 思潮,就是人类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反思的重要成果,标志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升。坦克总体战人道主义 列宁在《给美国工人的信》中说:“美国的亿万富翁们把所有的国家,甚至最富有的国家,都变成了向自己进贡的国家。”
这段话说明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现象:这场大战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却给美国带来了巨额利润。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打着“中立”的旗号,借助向交战双方出售军火和物资而大肆渔利。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1.经济
协约国集团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都占优势,同盟国集团处于劣势。协约国的胜利,归根到底是由于其在经济和军事实力上占压倒性优势。
2.军事
同盟国集团军事战略上的失误,如施里芬计划破产,德被拖入两线作战和持久战。 3.内部统治
同盟国集团内部矛盾的加剧比协约国更为明显,内部统治更加不稳定。如奥匈帝国境内民族众多,民族矛盾尖锐,各民族的分离倾向非常严重。
4.国际力量对比
意大利临阵倒戈、美日中和其他国家的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同盟国集团的支持者太少。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影响分别有哪些
1.给世界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
有大约900万人战死,2000万人受伤,另有350万人成为终身残疾,1000万人因饥饿和瘟疫而死亡。交战国直接用于战争的费用为1805亿美元,间接战争费用为1516亿美元。
2.西欧相对衰落
(1)经济上,欧洲失去了大量海外投资,工业遭到严重破坏,在世界上的财政金融地位急剧下降,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 (2)政治上,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极大地鼓舞了欧洲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3)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几个世纪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了挑战。
3.美国、日本迅速崛起
(1)战争中,美国接受了各国的大批订单,出口的猛烈扩大带动生产的急剧发展,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2)日本获得了异乎寻常的发展,几乎独占了中国东北市场,并加紧向英、法、荷的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几年内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4.战争引起一系列革命
一方面,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胜利,在其影响下,一系列无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另一方面,“帝国主义战争也唤醒了东方,把东方各民族卷入了国际政治生活”,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5.大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催生了一系列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如飞机、汽车、化工技术、生产流程改进等。
(3)政府机构职能的改变,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4)人们思想观念改变,社会主义理想和观念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特别提醒]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各国人民遭受巨大灾难,但也给人类社会提供了进步的契机。如十月革命胜利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大的后果,它给人类社会的完全解放带来了一线曙光。第一次世界大战还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同时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主义、和平主义、人道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流行。 [例1]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这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1915~1916年的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陷入了所谓的“堑壕战”。两个阵营的士兵挖堑壕,时常发动进攻,仅能前进数米,或继续后退……人们甚至怀疑这与国家的生存有什么关联。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和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益……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探究]
(1)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年后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
(2)你认为还应该从哪一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
[解析] 本题主要通过人民对于战争的态度考查对于 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认识。第(1)问中的“变化”需要归纳材料中第一、三自然段的中心意思。变化的原因要从第二自然段中归纳要点。第(2)问是知识拓展题,要从全局和部分两个角度来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答案] (1)变化:由认为战争是正义的、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到认识到战争是丑陋的、对国家毫无意义。原因:战争持续的时间比预期的长,代价巨大;相持阶段(堑壕战)军事上难有明显进展,结局难料;对战争意义和目的的反思。
(2)角度: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但就某一国家而言,还应从侵略与被侵略的角度来分析。[例2] 材料一
材料二 “全欧洲的灯火都要灭了。我们这一辈子是看不到它再亮起来了。”
——英国外交大臣格雷 [探究]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哪些影响?为什么欧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打击最为严重?
(2)你如何评价英国外交大臣格雷的话?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应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总结,第二小问要结合战争的形势回答。第(2)问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地看待这一观点。 [答案] (1)影响:政治上,欧洲的国际地位大大下降,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即将被打破;经济上,欧洲工农业生产严重下降,劳动力锐减,城市变成一片瓦砾。思想上,悲观主义情绪笼罩在欧洲人民心中。原因:欧洲战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
(2)格雷的话基本符合战后欧洲的事实,反映出欧洲人对战后形势的担心。但他这句话过于悲观,不利于欧洲人重新振作起来,医治战争的创伤。点击下图进入“基础随堂巩固”[基础随堂巩固]点击下图进入“课时跟踪训练”[课时跟踪训练]课件25张PPT。专题一第二课识记基础知识理解核心要点把握热点考向应用创
新演练基础随堂巩固课时跟踪训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1.掌握战场形势变化的基本史实和重大战役的
概况,认识战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
2.了解美国参战的基本史实,理解美国参战的
原因及对战争进程的重大影响。
3.掌握日本在一战中的表现,认识日本参战对
中日关系、美日关系的深刻影响。 一、大战初期的状况
1.主要战场
(1)欧洲战场:形成三条战线
①西线:从北海往南,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主要是英、法对德作战。
②东线:北起波罗的海,南至罗马尼亚,主要是俄军对 作战。
③南线: 战场,主要是奥军对塞尔维亚作战。德奥巴尔干 (2)亚洲战场:
①南高加索:俄土军队交战。
②两河流域和巴勒斯坦:主要是英土军队交战。
2.主要战况
(1)西线:主要战役为 战役,结果是德军失利,双方转入相持阶段,德国妄图速战速决的施里芬计划破产。
(2)东线:
①东普鲁士战场:俄军一度突入东普鲁士,但随后被迫撤退。
②加里西亚战场:俄军击败奥军。1914年,整个东线也转入 阶段。马恩河相持 (3)南线:奥军三次侵入塞尔维亚,但被塞军赶出塞境。
(4)其他战场:
①远东: 1914年,日本夺取德属太平洋诸岛,侵入中国山东,占领 。
②西亚和北非:俄国攻入奥斯曼帝国,占领阿塞拜疆;英国占领波斯湾、巴格达、巴勒斯坦、叙利亚、阿拉伯、埃及等地。青岛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都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都曾干过趁火打劫的勾当。
日本在一战中是如何趁火打劫的?
提示:1914年,日本趁德国在欧洲忙于同英法厮杀,夺取了德属太平洋岛屿马里亚纳、马绍尔、加罗林群岛;同时又侵入中国山东半岛,占领德国租借地青岛。 二、凡尔登“绞肉机”与索姆河大战
1.1915年战况
主要战场在东线,德军发动东线攻势,俄军被迫后撤,双方转入相持的 。
2.1916年战况
主要战场在西线,主要战役为凡尔登战役和 战役
(1)凡尔登战役:德军进攻巴黎东部门户凡尔登,法国拼死抵抗,双方损失巨大,被称为“ ”式的战斗。
(2)索姆河战役:英法联军对德军,是一场巨大的消耗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德军始终未能占据上风。阵地战索姆河绞肉机 三、海战和空战
1.海战
日德兰大海战
(1)原因:英国凭借强大海上优势,从海上封锁德国,德国企图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2)战况:双方出动252艘军舰,进行了一场海上大决战,结果是互有损失,英国海军仍然控制着 权。
(3)影响:德奥海军困守军港,海运被封锁,物资匮乏,逐渐陷入窘境。制海 2.空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首次被使用,它使人类又多了一种作战工具,对人类战争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四、美国参战
1.背景
(1)经过两年的大战,两大军事集团都精疲力竭,
集团逐渐占据优势。
(2)德国发动的 为美国参战提供了借口。飞机协约国无限制潜水艇战 2.参战
1917年4月,美国正式对德宣战,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3.影响
美国的参战带动了一大批中立国对同盟国宣战,壮大了协约国的力量,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英国外交家曾说过:“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是随着国家利益的需要而不断变化的。
试以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对外政策的演变说明这一观点。
提示:从一战爆发到1917年4月,美国奉行中立政策,同交战各国做生意。1917年4月,美国放弃中立政策,转向参加协约国集团作战。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同盟国的优势是如何逐步丧失的
1.战争主动权转移
德奥等国经过充分准备以后发动了世界大战,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但是由于长途行军作战、初期作战失利等因素的影响,主动权逐步转到协约国一方。
2.作战计划落空
德国制订了详细的作战方案“施里芬计划”,但由于没有估计到协约国的力量强大等因素,致使计划落空。 3.力量对比变化
开始时双方力量对比并无多大悬殊,但是后来意大利倒戈,美国参战,协约国阵营逐步扩大,越来越不利于同盟国。
二、美国为什么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1)美国与西欧有很深的历史文化渊源而且不愿意看到德国取得世界霸权。在战争中,英法受到极大地削弱,而德国暴露出巨大的野心,这一切使美国认识到德国比英国更可怕,德国一旦获胜,必将是美国争霸世界的强劲对手。 (2)美国与协约国有巨大的贸易贷款联系。一战中美国向协约国输入大量军火和物资,协约国成为美国最大的债务国。为了保证巨额贷款能够收回,美国必须参战打败德国。
(3)俄国二月革命后的战争形势变化不利于协约国集团,美国不能坐视不管。
(4)1917年,战争已进入尾声,为抢夺战利品和在战后谋求对世界的领导权,美国必须参战。
(5)德国发动的“无限制潜水艇战”损害了美国的利益,同时也为美国参战提供了一个借口。 [特别提醒] 和日本参战一样,美国的参战也带有趁火打劫、乘人之危的色彩,但是参战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美国的参战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非正义性质。[例] 材料一 材料二 亨利:有一回,德军发射了一种奇怪的炮弹,爆炸之后黄绿色的烟雾迅速扩散。这是氯气弹,我立刻戴上橡胶防毒面具。来不及防护的战友就中毒了。严重的会发生呼吸系统糜烂,气管只剩下一支棍,旁边的肉全部脱落,最后死掉了。轻微一些的,呼吸道会被灼伤,有的造成终身的残疾。
科勒:毒气会久久不散。我还看到一些中毒的战友一连几天咳嗽着,把他们灼伤的肺给一块块地咳出来,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死去。
——第一次世界大战老兵的回忆 [探究]
(1)上述图片和材料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哪些特征?试举例说明。
(2)你认为当时的战争为什么具有上述特征?
[解析] 第(1)问仔细观察图片1、2可发现堑壕战这一特征,据图3、4和文字材料可发现战争的残酷性这一特征。举例可举当时最具影响的战役之一:凡尔登战役。第(2)问要从当时的科技水平、战争的本质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特征:堑壕战是主要作战形式;战争非常残酷。例如凡尔登战役,双方投入数百万大军,伤亡70多万人。
(2)原因:当时科技水平决定了武器的先进程度,飞机等先进武器尚未大规模使用,导弹等大杀伤力武器尚未出现,堑壕战可以有效减少部队的伤亡。战争双方把取胜作为唯一目的,所以战争中不择手段,甚至使用毒气,从而造成巨大伤亡,战争具有残酷性的特征。点击下图进入“基础随堂巩固”[基础随堂巩固]点击下图进入“课时跟踪训练”[课时跟踪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