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三章 《生物多样性及保护》 章末检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三章 《生物多样性及保护》 章末检测(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4-04 17:2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章末检测
一、单选题(共23题;共46分)
1.江苏省大丰市的沿海地区保护的动物是( )
A. 熊猫 B. 麋鹿 C. 金丝猴 D. 蟒蛇
2.保护动物多样性,保护濒危物种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A. 建立自然保护区 B. 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
C. 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 D. 把濒危物种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
3.被称为“中国鸽子树”的植物是( )
A. 桫椤 B. 油松 C. 珙桐 D. 苏铁
4.广东沿海地区为了保护红树林、海龟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建立了相关的自然保护区,这种措施属于(  )
A. 易地保护 B. 就地保护 C. 法制教育和管理 D. 开发和利用
5.我国已经灭绝的野生动物有(  )
A. 大熊猫、人参 B. 野马、白鳍豚 C. 野骆驼、野羊 D. 新疆虎、野马
6.造成藏羚羊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 环境污染 B. 乱砍滥发 C. 疯狂捕杀 D. 生物入侵
7.我国动物资源面临着威胁,不少动物已经绝种或是面临绝种的危险,其原因不是(  )
A.人类繁殖过快 B.人们无节制地砍伐森林 C.人们乱捕滥杀动物 D.人们在草地上过度放牧
8.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迁地保护的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B. 将野生岩鸽逐渐培育出信鸽、观赏鸽、肉食鸽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 江豚的数量比大熊猫的数量还少,一旦江豚灭绝,人类的损失在于整个生态系统将失去平衡
D.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9.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是( )
A. 加大人工栽培和养殖力度 B. 就地保护 C. 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D. 迁地保护
10.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剧增和经济发展 B. 偷猎和过度放牧 C. 栖息地的丧失 D. 自然条件的恶化
11.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记载的许多药物都取自于野生的动物、植物,这些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 )
A. 潜在价值 B. 间接价值 C. 直接价值 D. 观赏价值
12.下列哪项不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
①乱捕乱杀、乱砍乱伐 ②发展生态农业 ③围湖造田 ④生物入侵 ⑤建立自然保护区 ⑥环境污染
A. ①③ B. ②⑤ C. ②④ D. ④⑥
13.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物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羊绒比黄金还贵,栖息在西藏、新疆、青海等地,现存数量极少.藏羚羊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 草原过度开发 B. 修建青藏铁路 C. 高原缺氧 D. 不法分子偷猎
14.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的是(  )
A. 净化环境 B. 涵养水源 C. 提供药物的原材料 D. 调节气候
15.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对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以上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分别属于( )
A. 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法制管理 B. 迁地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C. 自然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D. 就地保护、自然保护、法制建设
16.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自觉保护濒危动物及其栖息环境 B. 不买野生生物及制品
C. 坚决抵制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做法 D. 野生生物营养价值高,大力提倡食用
17.为了保护动物的多样性,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就地保护 B. 不经论证引进一些外来物种
C.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D. 对某些野生濒危物种进行易地保护
18.生物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要继续学习,不断探索,理智地运用科技成果,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你认为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生物圈的资源、空间是有限的,必须控制人口的膨胀
B. 西部大开发中,实施保护天然林、退耕还林还草措施,可改善生态环境
C.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 我国地大物博,物种繁多,生物资源丰富,可以任意开采
19.蟾酥是蟾蜍表皮腺体的分泌物,干燥后可以入药.从多样性的价值来看,这属于( )
A. 直接价值 B. 间接价值 C. 潜在价值 D. 无法确定
20.下列属于我国特产珍稀动物的是( )
A. 大熊猫 B. 眼镜蛇 C. 河马 D. 带鱼
21.某地农民利用稻田蜘蛛虫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种“以虫治虫”的最大好处是(  )
A. 减轻了劳动强度 B. 减少了经济开支
C. 彻底消灭了害虫 D. 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22.目前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
A. 物种退化
B. 食物链中弱肉强食
C. 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D. 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狩猎或采伐,对栖息地环境的污染和改变
23.我国植树节定于每年的(  )
A. 3月12日 B. 3月15日 C. 4月5日 D. 5月4日
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
24.动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5.________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主要场所。
26.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珍希生物进行________ 保护,将珍稀物种迁移到濒危物种繁育中心属于________ 保护。
27.举例我国珍稀的植物有________,珍稀动物有________。
28.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建设植物园、动物园是实施________的主要手段。
三、综合题(共3题;共43分)
29.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记者从“第二届国际生物入侵大会”获悉,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中国确认的外来入侵物种已达544种,成为世界上遭受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资料二:松材线虫等13种主要农林入侵物种每年对我国造成574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同时,还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导致生态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引起土著物种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的消失和灭绝.
(1)请你谈谈有哪些因素影响威胁着生物多样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来入侵种有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述外来生物入侵的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你在生活中发现一外来入侵种,你会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葫芦藓、桫椤、银杏、珙桐和海带五种植物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属于________类植物。
(2)②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因为其________过程离不开水。
(3)③和⑤都是种子植物,它们的主要区别是⑤只有种子没果实,属于________植物。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一般称作“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色为黑白相间,被誉为“中国国宝”.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属熊科,现存的主要栖息地在中国四川、陕西等周边山区,A不符合题意;
麋鹿是中国特有的动物也是世界珍稀动物.1985年提供22只,放养到原皇家猎苑,北京大兴区南海子,并成立北京南海子麋鹿苑.1986年又提供39只,在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放养.1987年又提供18只,B符合题意。
金丝猴,脊椎动物,哺乳纲,灵长目,猴科,疣猴亚科,仰鼻猴属.毛质柔软,为中国特有的珍贵动物,群栖高山密林中.中国金丝猴分川金丝猴、黔金丝猴和滇金丝猴.此外还有越南金丝猴和缅甸金丝猴两种金丝猴.均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C不符合题意;
蟒蛇体表覆盖角质鳞片,体温不恒定,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卵生,属于爬行动物,D不符合题意。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为保护濒危物种,相应的建立了一些自然保护区,据此作答。
2.【答案】A
【解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其中包括就地保护和异地保护以及法制教育和管理等,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异地保护是指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3.【答案】C
【解析】“中国鸽子树”——珙桐,又名水梨子、鸽子树,原产于我国。珙桐高约十至二十米,树形高大挺拔,是一种很美丽的落叶乔木,世界上著名的观赏树种。开花季节,树上那一对对白色花朵躲在碧玉般的绿叶中,随风摇动,远远望去,仿佛是一群白鸽躲在枝头,摆动着可爱的翅膀。这就是我国特产的珙桐,现在人们习惯称它为“鸽子树”了,鸽子树之所以珍贵,还由于它是植物界中著名的"活化石"之一,植物界中的“大熊猫”。约在100万年前,地球上植被十分丰富,珙桐及其家族非常繁盛,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但在第四纪冰川侵袭后,许多植物惨遭灭绝。珙桐就是在我国中西部偏僻的山区幸存下来的古老植物之一,植物学家称它为“林海中的珍珠”。 它们大都生长在海拔1200-2500米的山地。在分布区内常常可以看到高达30米,直径1米,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为了保护这一古老的孑遗植物,它被国家列为。并把分布区划为国家的自然保护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珙桐是我国特有一级保护植物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4.【答案】B
【解析】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可见建立了相关的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可见B符合题意。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据此解答。
5.【答案】D
【解析】大熊猫:一般称作“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我国特有,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色为黑白相间,被誉为“中国国宝”.白鳍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暨豚、白旗,我国特有水生哺乳动物,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野骆驼:在历史上曾经存在于世界上的很多地方,但至今仍在野外生存的仅有蒙古西部的阿塔山和我国西北一带有“沙漠之舟”
赞誉.人参、银杉都是植物,也没有灭绝。新疆虎:是西亚虎的一个分支,主要生活在新疆中部塔里木河与玛纳斯河流域.根据记载最初是从博斯腾湖附近获得它的标本,1916年正式定名的,1916年之后再也没发现过.野马:野马原分布于我国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北塔山及甘肃、内蒙古交界的一带.最后一次发现野马是在1957年,估计野生种群已经灭绝。
【分析】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珍稀的野生生物面临灭绝或已经灭绝,我们应注意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分析解答。
6.【答案】C
【解析】由于藏羚羊的羊绒价格昂贵,偷猎者躲避管理保护人员,进行非法偷猎藏羚羊,严重威胁藏羚羊的生存,因此造成藏羚羊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疯狂捕杀。
【分析】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有栖息地的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
7.【答案】A
【解析】威胁动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因此人们无节制地砍伐森林、人们乱捕滥杀动物、人们在草地上过度放牧,都是造成不少动物已经绝种或是面临绝种的原因。
【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2)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乱砍滥伐,乱捕滥杀。
(3)环境污染。
(4)外来生物入侵。
8.【答案】D
【解析】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A项错误;信鸽、观赏鸽、肉食鸽属于同一类群,B项错误;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因此,如果江豚灭绝,对人类的损失在于人类将永远损失一种动物及其拥有的基因资源,C项错误;我们要注意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合理的开发和利用,D项正确。
【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圈的资源、空间是有限的,人类要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现在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环境的破坏等因素的影响,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因此我们要注意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9.【答案】B
【解析】大量进行人工养殖不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A项不符合题意;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即就地保护,B项符合题意;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但不是最有效的措施,C项不符合题意;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但不是有效的措施,D项不符合题意。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也是根本途径。(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
10.【答案】C
【解析】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生物必须适应环境,从环境中获得食物、水才能生存,若栖息环境被破坏,生物不能获得食物将无法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当植物十分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变成单一的农田后,生物种类会迅速减少,破坏了食物链,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一些生物不在适应环境,迁走或死亡,如鸟类和哺乳类大量减少,鸟类减少,各种农林害虫失去天敌的控制,就大量繁殖起来,给农作物和树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也会加速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因素是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1.【答案】C
【解析】生物多样性的使用价值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等。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
【分析】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等;潜在价值是今天还未被利用的那些物种在将来会有利用的价值。
12.【答案】B
【解析】①乱捕乱杀、乱砍乱伐,会破坏生物的栖息地,威胁生物的多样性;②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③围湖造田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使生态环境恶化,能够威胁生物多样性;④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能够威胁生物多样性; 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土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珍贵和濒危动、植物以及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它保护了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 ⑥环境污染环会使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导致生物不能再适应环境而死亡,能够威胁生物多样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3.【答案】D
【解析】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由于藏羚羊的羊绒价格昂贵,偷猎者躲避管理保护人员,钻管理的空子进行非法偷猎藏羚羊,严重威胁藏羚羊的生存,偷猎者的枪声仍不时响起表明威胁藏羚羊生存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的偷猎与破坏。
【分析】藏羚羊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由于滥捕乱杀,其生存已受到严重威胁,分析解答。
14.【答案】C
【解析】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等,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等.潜在价值,今天还未被利用的那些物种在将来会有利用的价值,提供药材的原料属于直接使用价值,而净化环境、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属于间接使用价值。
【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5.【答案】B
【解析】建立的东北虎繁育中心以保护东北虎,属于迁地保护;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属于就地保护;将捕杀藏羚羊的偷猎者绳之以法,属于法制管理。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如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迁地保护.如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此外对破坏者还采取法制教育和处罚等,如对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等措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6.【答案】D
【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要自觉保护濒危动物及栖息环境,A项正确;拒绝利用珍稀野生的动植物,不买野生生物及其制品,从而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B项正确;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坚决抵制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行为,C项正确;食用野生生物,容易破坏生态平衡,不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做法,D项错误。
【分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其中包括就地保护和异地保护以及法制教育和管理等,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异地保护是指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17.【答案】B
【解析】为了保护动物的多样性,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外,人们还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的管理,还建立了濒危物种的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我国还颁布了保护生物的法律、法规等。选项B的做法可能会引起生物入侵,破坏生态环境,故做法错误。
【分析】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会大量繁殖,进而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反而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所以不经论证引进一些外来物种是错误的。
18.【答案】D
【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二是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比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四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我国地大物博,物种繁多,生物资源丰富,但人口数量居多,人均占有量很低,因此要加强保护,做到合理利用。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多样性的保护.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措施方面来切入。
19.【答案】A
【解析】据分析可见:蟾蜍表皮腺体的分泌物干燥后可以直接入药,这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分析】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巨大价值.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
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等.
潜在价值:今天还未被利用的哪些物种在将来会有利用的价值,如开发新药等.
20.【答案】A
【解析】大熊猫一般称作“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哺乳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色为黑白相间,被誉为“中国国宝”。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属熊科,现存的主要栖息地在中国四川、陕西等周边山区,A正确。
【分析】熟记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金丝猴、白鳍豚、朱鹮、扬子鳄(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银杉(植物中的“活化石”)“大熊猫”、珙桐。据此答题。
21.【答案】D
【解析】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因此某地农民利用稻田蜘蛛虫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种“以虫治虫”的最大好处是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还能将害虫的数量降低到较低水平,有利于保护有益动物,有利于环境保护。
【分析】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生物防治,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
22.【答案】D
【解析】物种退化,会使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不再增强,不会引起生物栖息地的丧失,不会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A项不合题意;食物链中弱肉强食,是生物间的一种相互选择,会使它们的适应能力越来越强,不会引起生物栖息地的丧失,不会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B项不合题意;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会实现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即使是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只会引起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减少,也不会引起生物栖息地的丧失,不会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C项不合题意;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狩猎或采伐,对栖息地环境的污染和改变,会造成生物栖息地的缩小和丧失,是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D项符合题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保护生物多样性,要求学生了解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才能准确解题。
23.【答案】A
【解析】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定把3月12日定为我国的植树节。把这一天定为植树节,一是为了纪念一贯重视和倡导植树造林的孙中山先生(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另外,3月12日刚好是惊蛰之后,春分之前,对全国来说,这时候植树是最适宜的。
【分析】1979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二、填空题
24.【答案】就地保护 迁地保护 法制教育和管理
【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二是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比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三是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法规,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为基础题,比较简单,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动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25.【答案】自然保护区
【解析】保护和挽救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主要有四条:建立自然保护区、易地保护、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制定法律和政策,就地保护,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就是自然保护区。
【分析】就地保护,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它不仅保护了珍稀野生动物,还保护了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
26.【答案】就地 易地
【解析】就地保护,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的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惜濒危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如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属于保护大熊猫措施中的就地保护;异地保护的意思就是把濒危动物抓到动物园和繁育基地,在那里研究繁育保护起来,然后等数量繁育多了,再放归野外,它改变了动物的栖息地,动物容易退化,保护的数量较少,如成都青龙场的大熊猫繁殖基地则属于保护措施中的异地保护。
【分析】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27.【答案】银杉、珙桐等 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朱鹮和扬子鳄等
【解析】2007年6月,第14届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公约)缔约国大会上通过了CITES附录,这个附录是受国际贸易影响而有灭绝危险的野生生物名录、我国的1999个动植物种名列其中,占到了CITES附录所收录的物种总数的6%.如我国特有植物中的银杉、珙桐等,动物中的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朱鹮和扬子鳄等。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植物。通过查找资料来掌握。
28.【答案】建立自然保护区 迁地保护
【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迁地保护。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此外对破坏者还采取法制教育和处罚等,等等措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据此解答。
三、综合题
29.【答案】(1)改变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如毁林毁草开荒;环境污染;滥捕乱伐;外来物种的入侵等 (2)传播能力强;对环境的适应性强;生命力强 (3)外来入侵物种给全球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外来入侵物种会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外来入侵物种会因其可能携带的病原微生物而对其他生物的生存甚至对人类健康构成直接威胁;外来入侵物种通过改变侵入地的自然生态系统、通过降低物种多样性从而对当地社会、文化产生了严重危害
(4)在发现外来物种具有潜在的入侵性或者已经入侵时,应该尽快采取清除、抑制、控制等措施,以降低负面影响.控制方法应该为社会、文化和道德所接受,要有效无污染、而且不能危害本地动植物、人类以及家畜及农作物。需要制订控制计划,包括确定主要的目标物种、控制区域、控制方法和时间.采用的方法应经过充分论证,以确保其有效性,避免引起更大的生态破坏,同时需要和当地居民达成共识,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解析】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森林面积减少会使生物的栖息地减少等多种原因。外来入侵种的特点:传播能力强(如美国白蛾,薇甘菊,紫茎泽兰,凤眼莲,水盾草);对环境的适应性强(谷斑皮蠹);生命力强(如马铃薯金线虫)。外来入侵物种给全球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外来入侵物种会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外来入侵物种会因其可能携带的病原微生物而对其他生物的生存甚至对人类健康构成直接威胁;外来入侵物种通过改变侵入地的自然生态系统、通过降低物种多样性从而对当地社会、文化产生了严重危害。在发现外来物种具有潜在的入侵性或者已经入侵时,应该尽快采取清除、抑制、控制等措施,以降低负面影响.控制方法应该为社会、文化和道德所接受,要有效无污染、而且不能危害本地动植物、人类以及家畜及农作物.需要制订控制计划,包括确定主要的目标物种、控制区域、控制方法和时间.采用的方法应经过充分论证,以确保其有效性,避免引起更大的生态破坏,同时需要和当地居民达成共识,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破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0.【答案】(1)蕨 (2)生殖 (3)裸子
【解析】(1)①是桫椤,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属于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
(2)②是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其生殖过程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3)③是珙桐,⑤是银杏,都属于种子植物。③珙桐属于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⑤
银杏属于裸子植物,种子外无果皮包被,裸露,属于裸子植物。
【分析】图中①是桫椤,属于蕨类植物;②是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③是珙桐,属于被子植物;④是海带,属于藻类植物;⑤是银杏,属于裸子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