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
一、单选题
1.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成分可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 生产者最为重要,消费者和分解者可有可无
C. 非生物成分对生物成分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D. 非生物成分是指生物以外的一切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
2.下列不属于生存竞争的是( )
A. 同一片森林里的树木争夺阳光、水份和营养物质
B. 食性相同的动物争夺食物
C. 狼与鹿的捕食与反捕食
D. 大豆从根瘤菌中获取氮素,根瘤菌从大豆中获取养料
3.如图是哪一类生态系统?( )
A. 森林生态系统 B. 农田生态系统 C. 池塘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
4.下列微生物中,不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的是( )
A. 蓝藻 B. 枯草杆菌 C. 乳酸菌 D. 蘑菇
5.温暖多雨的三四月是野生毒蘑菇﹣﹣白毒伞生长的季节,下过雨的草丛中、树林里随处可见它的踪影.白毒伞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A. 劳动者 B. 消费者 C. 生产者 D. 分解者
6.下列证明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的实验步骤,错误的是( )
A. 取两种不同的落叶,分为甲、乙两组
B. 两组树叶都进行灭菌
C. 灭菌后,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D. 实验过程中落叶要保持潮湿
7.湘江里所有的生物与它的生活环境一起构成了( )
A. 食物网 B. 生态系统 C. 生产者 D. 食物链
8.下列哪项属于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
A. 青蛙捕食蝗虫 B. 兔子啃吃松蘑 C. 山羊吃树叶 D. 人类吃黑木耳
9.济南千佛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下面是小明在千佛山旅游时,所作的部分记录,你认为小明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 千佛山是一个生态系统,该系统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
B. 山中的各种动物是该系统最基本、最关键的组成成分
C. 山里的虫子、食虫鸟、老鹰组成一条食物链
D. 阳光、空气、水等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0.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一座城市 B. 一群正在吃草的羊 C. 一块农田 D. 一条河流
11.校园绿地生态系统中的蚯蚓能将土壤中的有机物或枯枝败叶分解为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蚯蚓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A. 非生物的物质 B. 生产者 C. 消费者 D. 分解者
12.沙河是枣阳的母亲河,下面四种说法中,代表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 整条沙河 B. 沙河的水 C. 沙河里所有的鱼 D. 沙河里的所有生物
1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 )
A. 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B.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高级消费者、分解者
C. 消费者、分解者、病毒、非生物成分 D.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成分
14.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属于( )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寄生者
二、填空题
15.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________.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________和________流动。
16.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________;________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________、生产者、消费者及消费者 紧密联系,彼此作用,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17.________ 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它能将无机物合成为 ________,同时将太阳的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提供 ________。
18.一个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________组成的。
三、综合题(共2题;共10分)
19.据报道,上海崇明岛的鸟类数量明显减少,原来长满芦苇的海滩,现在基本被三十年前引进的“互花米草”所侵占。研究后推测,过密的互花米草使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沙蚕等动物生存空间变窄、数量变少,从而影响杂食性鱼类和以鱼为食的鸟类生存。请据此回答。
(1)写出此海滩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
(2)下列是有关崇明岛鸟类数量减少原因的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_____。
A. 鸟类食物短缺 B. 互花米草繁殖过快
C. 食物链被破坏 D. 鸟类筑翼缺乏材料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鱼翅是由鲨鱼鱼鳍制作的食品.目前全球捕捞鲨鱼仅仅只是为了鱼翅.渔民们在捕猎鲨鱼后,割去鲨鱼鳍便将其丢入海中,这些鲨鱼不会存活太久.在滥捕之下,野生环境下的鲨鱼已经越来越少。
(1)在如图的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_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________.鲨鱼是顶级________,数量最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组成中,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还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3)如果鲨鱼灭绝了,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将遭到破坏,所以我们要行动起来,阻止随意猎捕鲨鱼的行为,保卫我们的美好家园。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A正确;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所以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命世界和无机界的两个重要环节.B错误;
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和土壤等.他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故非生物成分对生物成分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C正确;
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和土壤等.他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非生物成分是指生物以外的一切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D正确。
2.【答案】D
【解析】同一森林里的小树争夺阳光、水分和营养物质,属于竞争关系,A正确;食性相同的动物争夺食物,是同种动物之间相互争夺食物,属于种内竞争关系,B正确;鹿和狼各自的特征是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形成的,鹿跑的不快、转弯不灵活便容易被狼吃掉,狼跑的不快就不易捕获食物(鹿),在长期的生存斗争和相互选择中,鹿和狼发展了自己的特征.因此狼与鹿的捕食与被捕食,是生存竞争,C正确;
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根瘤菌有固氮作用,能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二者互惠互利,共同生活,因此大豆与根瘤菌是共生关系。
3.【答案】C
【解析】A、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其主要特点是动物种类繁多,群落的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稳定的状态,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不符合题意;
B、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关键,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农田中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单一,食物链简单,因此自我调节能力较小,不稳定,不符合题意;
C、池塘生态系统是指生活在同一池塘中的所有生物的总和.生态系统是由生态物质组成的,包括所有的水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对池塘生态系统影响最重要的生态物质是养殖水产动物、饲料、水体微生物种类,符合题意。
4.【答案】A
【解析】蓝藻能够自己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A符合题意。枯草杆菌能够分解有机物变为无机物,属于分解者,B不符合题意。酸菌能够分解有机物变为无机物,属于分解者, C不符合题意。蘑菇能够分解有机物变为无机物,属于分解者,D不符合题意。
5.【答案】D
【解析】白毒伞是真菌,主要靠分解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因此白毒伞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6.【答案】A
【解析】应取两种相同的落叶,分为甲、乙两组,A错误;两组树叶都进行灭菌,B正确;灭菌后,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形成对照,C正确;实验过程中落叶要保持潮,D正确。
7.【答案】B
【解析】多条食物链交织在一起就构成食物网,A不符合题意;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它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 者﹣﹣﹣植物(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消费者﹣﹣﹣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最基本最关键的生 物成分是生产者,各成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所以湘江里所有的生物与它的生活环境一起构成了生态系统,B符合题意;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C不符合题意;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D不符合题意。
8.【答案】C 【解析】A、青蛙、蝗虫都是动物为消费者,因此青蛙捕食蝗虫是消费者之间的捕食关系;B、兔子是动物为消费者、松蘑是真菌为分解者,因此兔子啃吃松蘑是消费者和分解者真菌的捕食关系;C、山羊是动物为消费者,树是植物为生产者,因此山羊吃树叶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捕食关系;D、人是动物为消费者、黑木耳是真菌为分解者,因此人类吃黑木耳是消费者和分解者真菌的捕食关系。所以属于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的是山羊吃树叶。
9.【答案】A
【解析】A.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并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所以说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该选项符合题意。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并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为所有的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所以,最基本、最关键的组成成分是绿色植物,C.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所以山里的虫子、食虫鸟、老鹰不能组成一条食物链,D.阳光、空气、水等属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
10.【答案】B
【解析】A、一座城市既包括了城市所在的环境,也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属于生态系统。B、一群正在吃草的羊,只有动物,没有其它生物和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属于生态系统。C、一块农田既包括了农田所在的环境,也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属于生态系统。D、一条河流既包括了河流所在的环境,也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属于生态系统。
11.【答案】D
【解析】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消费者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的动物.分解者包括细菌和真菌,严格的说是腐生细菌和真菌,如腐生性微生物,还包括腐生性动物,如蚯蚓和蝇的幼虫,腐生生物主要是以没有生命的腐烂的动、植物遗体为生,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 蚯蚓是腐食性动物,能将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因此蚯蚓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12.【答案】A
【解析】整条海河,既包括了海河这个环境,又包括了海河里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因此是生态系统,A正确;海河的水,只有水,环境条件不完整,也没有生物,因此不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整体,因此不是生态系统,B错误;海河里所有的鱼,只有动物,没有植物、细菌真菌等生物,也没有环境,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因此不是生态系统,C错误;海河里的所有生物,只有生物,没有环境,把生物与环境分割开了,因此不是一个生态系统,D错误。
13.【答案】D
【解析】A、生态系统除了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还有消费者(动物),为错误项。B、生态系统除了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还有非生物部分(生物生存的环境),为错误项。C、生态系统除了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还有消费者(动物),没有病毒,为错误项。D、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为正确项。
14.【答案】C
【解析】细菌和真菌细胞体内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营腐生生活,即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还有一部分营寄生或共生细菌以活体内的有机物作为能量来源(如根瘤菌和大肠杆菌),属消费者;还有极少数如硝化细菌和蓝细菌以二氧化碳作为碳源,属生产者。
二、填空题
15.【答案】生态系统 食物链 食物网
【解析】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其中环境就是生物生存的非生物条件,生物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植物是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是消费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动物植物死后的遗体遗物被细菌、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机盐等,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又被植物体利用.它们是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
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通过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多条食物链构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随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流动的。
16.【答案】生态系统 生物圈 物质和能量
【解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它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其范围有大有小:一个池塘、一片森林一块稻田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之间紧密联系,彼此作用,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17.【答案】绿色植物 有机物 物质和能量
【解析】 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绿色植物能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质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些有机物不仅为生产者自身提供营 养物质和能量,而且也为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被固定下来,并源源不断的输入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 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
18.【答案】非生物部分
【解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和土壤等.他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因此一个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
三、综合题
19.【答案】(1)浮游植物→沙蚕→鱼→鸟 (2)D
【解析】(1)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且是生产者指向初级消费者,再指向次级消费者,等等,依次类推.上海崇明岛海滩中的生物形成的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沙蚕→鱼→鸟或浮游植物→鱼→鸟。
(2)如今,整个东滩有植被覆盖的土地上有近一半被互花米草占领,而芦苇、藨草和海三棱藨草这些本土植物根本不是它的对手,只能默默地看着自己的领地被互花米草占领.芦苇、藨草和海三棱藨草的减少,显著降低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物种多样性,进而影响到鸟类的生物多样性.导致鸟类、虾蟹等小动物面临食物短缺.同时,由于互花米草十分密集,透光度低,空隙很少,造成了其他物种的糜烂.虽然可能有些动物会相对比较喜欢这种低氧的环境.但其确实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从而破坏了食物链.进而导致鸟类减少。
20.【答案】(1)海洋浮游植物 太阳能 消费者 少
(2)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
(3)生态平衡
【解析】(1)由图可知生产者是海洋浮游植物;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浮游植物固定的太阳能;鲨鱼是动物,属于顶级消费者,由于物质能量流动的逐减,它的数量是最少的。
(2)由图示可知,图中只表示了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要想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3)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如果外界干涉超出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