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下4.1土壤的成分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下4.1土壤的成分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4-02 19:48:39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八下4.1土壤的成分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拱墅月考)教材中有四个研究“土壤的成分”实验,其中的实验能说明土壤中有空气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实验的各种方法为了验证土壤中含有空气、水分、无机盐或有机物。
【解答】A、将土壤置于烧杯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水,观察到水中出现气泡,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A符合题意;
B、将土壤放在试管中加热,观察到试管口出现水珠,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B不符合题意;
C、将土壤浸入水中浸泡,然后过滤,再将土壤浸出液放在蒸发皿中加热,当水分蒸干后,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固体,说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C不符合题意;
D、将土壤置于石棉网,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到土壤燃烧,说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2021八下·仙居期末)某同学将甲、乙两组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麦幼苗,分别用等量的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在同一环境下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甲组生长正常,乙组植株矮小,叶片发黄。此实验说明小麦生长需要(  )
A.水 B.空气 C.有机物 D.无机盐
【答案】D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浸出液含有土壤中的无机盐,蒸馏水不含土壤中的无机盐。
【解答】甲组中的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土壤中的无机盐,实验结果发现甲组植物生长正常,蒸馏水中的植株矮小,叶片发黄,因此对比可以说明小麦生长需要无机盐,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2021八下·仙居期末)土壤中除了各种无机物和有机物,还有许多的土壤生物,下列不属于土壤生物的是(  )
A.萝卜 B.蚯蚓 C.蜗牛 D.燕子
【答案】D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土壤生物的概念解答即可。
【解答】土壤生物指的是生活在土壤中的所有生物之总和,萝卜、蚯蚓、蜗牛都属于土壤生物,而燕子不属于土壤生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2021八下·长兴期末)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地球,它从月球上带回了“土特产”——1731克月壤。要把月壤改造成类似地球上的土壤来栽培植物。改造过程中,不需要提供的是(  )
A.空气 B.水 C.腐殖质 D.矿物质
【答案】D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表面布满的大大小小的圆环形的坑,称为环形山。月球表面没有水分、空气、腐殖质,没有生物,昼夜温差大。
【解答】月球上没有水、空气、没有生物的存在,故不存在腐殖质,而空气、水、腐殖质是植物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改造月球土壤时应提供,月壤中存在较多的岩石,即存在矿物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2021八下·新昌期末)土壤中除了土壤生物外,还含有非生命物质。下列实验是为了证明土壤中有空气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通过实验探究土壤中含有的物质。
【解答】A、将土壤置于烧杯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水,观察到水中出现气泡,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A符合题意;
B、将土壤放到试管中加热,观察到试管口出现水珠,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B不符合题意;
C、将土壤浸入水中浸泡,然后过滤,再将土壤浸出液放到蒸发皿中加热,当水分蒸干后,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固体,说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C不符合题意;
D、将土壤置于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到土壤燃烧,说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2021八下·丽水期末)在“观察土壤生物”的活动中,不应该作为土壤生物记录在表格中的是(  )
A.某种蚂蚁 B.某种蚯蚓
C.某种植物 D.某种生物遗体
【答案】D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生物生活在土壤中的全部生物之总和。
【解答】某生物遗体已经不需要呼吸,不需要营养物质,不会运动,而蚂蚁、蚯蚓、植物依旧是有生命的生物,因此某种生物遗体不需要记录在表格中,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2021八下·丽水期末)土壤中除了工程生物外,还含有非生命物质。能验证土壤中含有无机盐的实验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壤中含有的成分,比如空气、水分、有机物、无机盐。
【解答】A、向盛有土壤块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产生气泡,原因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不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因此从水中溢出形成气泡,证明土壤中含有空气,不能证明含有无机盐,A不符合题意;
B、给试管中的土壤块加热,试管口内壁上出现水珠,证明土壤中含有水分,不能证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B不符合题意;
C、将土壤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出现火星,有焦臭味,证明土壤中是存在有机物,不能证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C不符合题意;
D、将土壤与水混合,然后将悬浊液过滤,再将滤液放到蒸发皿中加热蒸发,最后得到白色固体,说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2021八下·上城期末)如图为证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土壤浸出液进行过滤,收集滤液后,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干水分,蒸发皿上会残留白色固体物质。对该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甲装置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溶液外洒
B.只用乙装置还可以用来测量土壤有机物的含量
C.蒸发皿上残留的白色固体是难溶于水的无机盐
D.蒸发皿上残留的白色固体一定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
【答案】A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
【解答】A、甲装置中玻璃棒用以引流而防止液体外洒,A符合题意;
B、土壤浸出液加热蒸干后残留白色固体是无机盐,并不是有机物,B不符合题意;
C、蒸发皿上残留的白色固体是可以溶于水的无机盐,C不符合题意;
D、由于土壤浸出液过滤,并且使用酒精灯加热蒸发,因此蒸发皿上残留的白色固体不一定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2021八下·上虞期末)土壤中除了土壤生物外,还有很多其它的物质。下列实验能证明土壤中存在有机物的是 (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要是为了定量实验的考虑,干燥土壤可以称干重,然后通过各种处理分离有机物从而计算含量。干燥的土壤加热计算质量,如果质量减少,有焦臭的味道,就是证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
【解答】土壤可以直接放在铁丝网上加热,如果质量减少,有焦臭的味道,就是证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0.(2021·台州)月球上的“土壤”主要由月球岩石碎屑、粉末等物质组成。岩石碎屑、粉末这些成分相当于地球土壤中的(  )
A.空气 B.水 C.矿物质 D.腐殖质
【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
【解答】岩石碎屑、粉末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
故答案为:C。
11.(2021八下·浦江期末)在研究土壤成分的过程中,兴趣小组同学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其中能说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土壤的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解答】A、注入的水一部分进入土壤的空隙中,大部分还是留在烧杯中,所以注入水的体积要远远大于进入土壤中水的体积,所以用该方法无法计算出该土壤样品中空气的体积分数,A不符合题意;
B、在加热试管中的土壤样品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水分会以水蒸气的形式出来,当遇到温度较低的试管壁时液化成小水珠,所以观察试管壁上有水珠,可以说明土壤中含有水,B不符合题意
C、蒸发皿中出现的残余物势能溶于水但不能燃烧的无机盐,C不符合题意;
D、因为要测量土壤质量的减少情况,所以需要排除土壤中原有水分减少对实验的干扰,所以应该取一定质量干燥的土壤放在细密的铁丝网用酒精灯加热,因此该实验能说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2021七下·奉化期末)土壤在我们周围随处可见,下列关于土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和气体两大类
B.稻草还田能够塘加土壤中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机物
C.土壤中腐殖质越少,土壤肥力越高
D.土壤能为植物提供水分、养料和空气
【答案】D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1、土壤中的养分含量直接影响所生长的植物。土壤与植物根部交换养分和水。土壤越健康,作物生长就越好。2、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四分之一存在于土壤之中。它帮助物种生存并适应自然界的变化。3、土壤是洁净水供应的关键。森林不仅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还可以确保下游用户获得优质的饮用水。
【解答】A、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气体、液体三种形式,A不符合题意;
B、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稻草还田的有机物必须经细菌和真菌分解成无机物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B不符合题意;
C、土壤中腐殖质越少,土壤肥力越高,C不符合题意;
D、土壤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水分、空气和无机盐,因此土壤的性状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3.(2021八下·乐清期末)下列实验能证明土壤中存在空气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土壤的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解答】A、该实验通过加入盛有土壤的烧杯和盛有铁块的烧杯加水量的差异求出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因此可以证明土壤中含有空气,A符合题意;
B、该实验用于证明土壤中含有水,B不符合题意;
C、该实验用于证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C不符合题意;
D、该实验用于证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4.(2021八下·嘉兴期末)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不能实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装置
实验目的 探究植物呼吸作用产生CO2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方向 探究土壤中存在有机物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磁场和磁感线;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1)澄清石灰水能使二氧化碳变浑浊,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2)在化学变化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据此分析实验回答。
(3)磁场是有方向的,在磁体周围的不同位置,磁场方向不同,科学上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N)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其所处的磁场方向。
(4)土壤中存在有机物,有机物可以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解答】A、澄清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会变浑浊,如果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那么试管中的二氧化碳会变浑浊,A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仍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不符合题意;
C、为了探究磁场的方向,在磁场周围放一些小磁针,通过一组小磁针N极的指向可知道某点的磁场方向,C不符合题意;
D、土壤中含有水分,所以在加热的过程中水分会以水蒸气的形式出来,遇到干冷的烧杯时发生液化,所以会观察到小烧杯上有水珠的现象,土壤中含有有机物,有机物在加热燃烧的过程中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土壤上,观察发现有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因为新鲜土壤中含有水分,在加热过程中也会使得土壤的质量减少,所以需要将新鲜的土壤改成干燥的土壤,以排除水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而图片中是加热潮湿的土壤,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2020八下·新昌期末)如图所示,将土壤浸出液进行过滤,收集滤液,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干水分,蒸发皿上会残留下白色固体物质。这说明土壤中含有(  )
A.水分 B.有机质 C.腐殖质 D.无机盐
【答案】D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解答】土壤浸出液加热蒸干后残留白色固体是无机盐;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16.(2021八下·临海期末)为提高成活率,幼苗移栽时还要考虑土壤结构。某同学在移栽地取了一块形状大小与铁块相同的土壤样品,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加水没过土壤样品和铁块,且左右烧杯液面相平。如图所示,土壤样品和铁块体积均为V,两个烧杯中所加水的体积分别是V1和V2。

(1)求土壤样品中空气的体积分数   ;
(2)“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活中人们也发现,将燃烧枯枝落叶得到的灰烬覆盖在土壤上会有利于移栽后植物的生长,这说明植物生长除了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外,还需要吸收   。
【答案】(1) ×100% (或 )
(2)无机盐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1)先求空气的体积,在根据空气占土壤样品成分解答。
(2)植物需要水分,也需要无机盐才能更好的生长。
【解答】(1)土壤样品中空气的体积为V1减去V2,空气占土壤样品中的体积分数为:。
(2)将燃烧枯枝落叶得到的灰烬覆盖在土壤上会有利于移栽后植物的生长,枯枝落叶燃烧后的灰烬是无机盐,这说明植物生长除了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外,还需要吸收无机盐。
故答案为:(1)(2)无机盐
17.(2020七下·吴兴期末)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之后,月球车“玉兔二号”开始在月面上巡视探测。图1为月球绕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为“月兔二号”留下的第一道痕迹影像图。
(1)图1中,嫦娥四号探测器经历高温考验的时段是   (选填“T1-T2时段”、“T2-T3时段”、“T3-T4时段”或“T4-T1时段”),当月球绕到如图位置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   。
(2)图2中“月兔二号”留下的痕迹说明月球上存在着较厚的“月壤”,月球表面最初主要是由岩石组成,下列哪项因素可能会影响岩石变土壤
A.生物 B.风力 C.流水 D.温度
【答案】(1)T1-T2;满月
(2)D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地球公转;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嫦娥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之后,关乎月球的情况。
【解答】月球上没有大气,对太阳福射的削弱作用弱。月球处于图中近日点时(图中T1 T2时段),太阳福射强,温度高。图中,媒娥四号探测器经历高温考验的时段是T1 ~T2时段,正确,其余时段距离太阳较远,温度较低。 当月球绕到如图位置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满月。
(2)由于月球表面不存在大气、生物及水源,因此月球岩石被风化的外力作用主要来自温度。由于长期极大的昼夜温差 ,使岩石被风化成颖粒较小的物质覆盖在月球表面。
故答案为:(1)T1-T2 ;满月(2)D
18.(2020七下·慈溪期中)土壤是经过漫长的   和   过程才逐渐形成的。一般每形成一厘米的表土,需100一400年时间,所以要保护土地,珍惜土地。
【答案】岩石风化;生物积累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风化作用后形成的细碎的矿物质颗粒,还要经历漫长的演变才能形成各种各样的土壤。其中离不开多种生物的共同作用。各种生物的活动加速了有机物在地表的积累,最终促使了土壤的形成。综上所述岩石就是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了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
【解答】由分析可知: 土壤是经过漫长的 岩石风化和生物积累过程才逐渐形成的。一般每形成一厘米的表土,需100一400年时间,所以要保护土地,珍惜土地。
故答案为:岩石风化;生物积累
19.
(1)土壤中存在无机盐的证据是   。
(2)土壤中的   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土壤中的   是植物生长的必需条件,   是植物根呼吸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土壤中能溶于水,但不能燃烧的物质是   。
【答案】(1)加热蒸发过滤后的土壤浸出液会有固体残留物
(2)腐殖质;水分;空气;无机盐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土壤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及营养物质的功能等知识解题即可。
【解答】(1)取土壤样品少量,用水溶解,然后将土壤浸出液滴在玻片上;再将玻片放在火焰上加热;若玻片上有固体残留物,则证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若没有固体残留物,则证明没有无机盐;
(2)土壤中的小动物,主要以土壤中的腐殖质为食物;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土壤颗粒之间储存的氧气,是植物根呼吸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土壤中能溶于水,但不能燃烧的物质是无机盐;
故答案为:(1)加热蒸发过滤后的土壤浸出液会有固体残留物;(2)腐殖质、水分、空气、无机盐。
20.小杰为研究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做了一个小实验,请你与他一同完成实验。长、宽、高分别是10厘米、10厘米、5厘米的铁块和土壤,放入大烧杯中注水至浸没为止,往铁块烧杯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甲中的水,往土壤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乙中的水。请回答:
(1)往装铁块的烧杯中加入水的量为   ,往装土壤的烧杯中加水的量为   。
(2)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为什么加入的水量不同?   。
(3)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中,空气占土壤的体积分数大约在15%~35%之间。土壤空气对于植物的作用是给根   。
【答案】(1)650毫升;750毫升
(2)土壤有空隙
(3)提供足够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基本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解题即可。
【解答】(1)因为量筒的量程为200mL,故3个满量筒的水的量为600mL;根据题意;往装铁块的烧杯中加入水的量为600mL+50mL=650mL;往装土壤的烧杯中加水的量为600mL+150mL=750mL;
(2)因为土壤颗粒之间有空隙;故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土壤块中加入的水的量大;
(3)土壤中的空气的作用主要是为植物体根的呼吸作用提供足够的氧气;
故答案为:(1)650毫升、750毫升;(2)土壤有空隙;(3)提供足够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
21.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   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   成为越来越小的碎块,最后形成了含有腐殖质、   、   和   的土壤。其中腐殖质主要来源是生物的   和   。
【答案】冷热交替;风化;矿物质颗粒;水;空气;排泄物;死亡的生物体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成土过程也叫土壤形成过程,是指在各种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土壤发生发育的过程。它是土壤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总和,包括岩石的崩解,矿物质和有机质的分解、合成,以及物质的淋失、淀积、迁移和生物循环等。
【解答】土壤是由岩石在生物因素和非生物的综合因素下形成的,土壤中包含了水、空气、矿物质颗粒、腐殖质;腐殖质主要来自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故答案为:冷热交替;风化;矿物质颗粒;水;空气;排泄物;死亡的生物体。
22.如图所示,在研究“土壤中是否有其他有机物”的实验中,用天平称取刚挖出的土壤50克,并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待土壤冷却后称得其质量为45.2克,实验过程中土壤没有通过铁丝网流失,则说明土壤中含有的有机物质量为4.8克。某同学认为没有用   做实验,因此不能得出有机物质量为4.8克的结论。
【答案】干燥土壤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湿的土壤加热时质量减小的原因有:①有机物燃烧;②水分蒸发。研究土壤中是否存在有机物,必须排除水分的干扰。
【解答】在“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中:土壤应充分干燥,土壤应含有较丰富的有机物,实验中的铁丝网孔径要小,土壤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上述实验中不能得出有机物质量为4.8克的结论,原因可能是没有用干燥土壤做实验。
故答案为:干燥土壤
23.某同学取四份土壤,在①②③三个花盆中放入较肥沃的土壤,花盆④中放入细砂石和碎石块,把长势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移栽到盆中。然后将花盆①放在盛满水的水盆中 ,水面与土面相平。同时每天给花盆①②④中的土壤浇相同的水,花盆③中的土壤不浇水。请回答:
(1)从实验条件上看,①②有什么不同?   。②③有什么不同?   。②④有什么不同?   。
(2)从实验结果上看,①②比较说明了   ;②③比较说明了   ;②④比较说明了   。
(3)请帮助该同学预测,哪一盆植物生长最好?并说明理由。   。
【答案】(1)土壤中有无空气;土壤中有无足够的水;土壤的质地
(2)土壤中缺乏空气不利于植物生长;土壤中的水分不足不利于植物生长;土壤保水性能影响植物生长
(3)②生长得最好。因为②盆有适于植物生长的条件: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和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物质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土壤中的空气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
【解答】(1)从实验条件上看,①②的区别在于土壤中有无空气;②③的区别在于土壤中有无足够的水;②④的区别在于土壤的质地。(2)从实验结果上看,①②比较说明了土壤中缺乏空气不利于植物生长;②③比较说明了土壤中的水分不足不利于植物生长;②④比较说明了土壤保水性能影响植物生长。(3)因为②盆有适于植物生长的条件: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和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物质,所以生长得最好。
故答案为:(1)土壤中有无空气;土壤中有无足够的水;土壤的质地;(2)土壤中缺乏空气不利于植物生长;土壤中的水分不足不利于植物生长;土壤保水性能影响植物生长;(3)②生长得最好。因为②盆有适于植物生长的条件: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和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物质
24.从岩石到土壤,是一个长时期的,多种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极其复杂的过程。它基本包括   和   在岩石颗粒间的积累两个过程。岩石风化的因素主要有自然   、   、各种    的共同作用。土壤中的有机物是靠   的遗体、排泄物积累在岩石颗粒间而逐步形成的。
【答案】岩石从大到小;有机物;外力;冷热交替;生物;植物和动物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结合土壤的形成过程回答。
【解答】从岩石到土壤,是一个长时期的,多种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极其复杂的过程。它基本包括岩石从大到小和有机物在岩石颗粒间的积累两个过程。
最 初,地球外层的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并没有土壤。首先,岩石要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石块、石砾和砂粒等细碎的矿物质颗粒,风、流水等外力作用是常见的风化因 素,温度的变化也是风化的一种重要因素。风化作用后形成的细碎的矿物质颗粒,在多种生物的共同作用下,经历漫长的演变才能形成各种各样的土壤。土壤中的有 机物是靠植物和动物的遗体、排泄物积累在岩石颗粒间而逐步形成的。
综上所述,岩石就是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了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
故答案为:岩石从大到小;有机物;外力;冷热交替;生物;植物和动物
25.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     和死亡的     ,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     ,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     。土壤中溶于水的    是植物生长所需的重要物质。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土壤     是植物的根呼吸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
【答案】排泄物;生物体;食物;养分;无机盐;空气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中除了土壤生物外,还有许多非生命物质,这些物质主要包括固体、液体、气体三类。
【解答】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这些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形成腐殖质,储存在土壤中。腐殖质可以为
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土壤中溶于水的的无机盐,它们和植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土壤中的空气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
故答案为:排泄物;生物体;食物;养分;无机盐;空气
三、实验探究题
26.(2021八下·下城期末)为测定某种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小金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操作,回答相关的问题。
(1)得到体积相同的土块与铁块。
小金的想法有如下两种:①从较大土块中切下一块棱长为4cm的正方体土块,再找一块规格与之完全相同的铁块。②找一块现成的棱长约4cm的正方体铁块,量出棱长。再从较大的土块中切取与铁块相同的土块。
以上两种做法中,更合理的是   (选填“①”或“②”)。
(2)测量土块中空气体积。
操作:将土块和铁块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烧杯中,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先沿烧杯壁缓慢地向烧杯内注水,如图甲所示。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 ■ ,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记录用水的体积分别为V1、V2。
①上述 ■ 处的操作应是   。
②若土块体积为V,则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为   。
③为减小测量误差,实验时所用烧杯应选图乙中的   (选填“A”或“B”)。
【答案】(1)②
(2)换用滴管从量筒中取水后向烧杯中滴水;;B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1)根据铁块和土块是否容易被切割分析;
(2)①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可以使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因为它每次的滴加量很小,可以做到精细操作;
②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
③在实验过程中,如果烧杯能够满足测量要求,那么烧杯的容积越小,分度值越小,测量肯定越精确。
【解答】(1)铁块不容易切割,而土块很容易切割,因此先寻找铁块,再按照铁块的规格裁切土块更合理一些,故选②。
(2)①如图甲所示。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 换用滴管从量筒中取水后向烧杯中滴水,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记录用水的体积分别为V1、V2。
②当向土块的烧杯中加水时,其中的空气由于水的进入会被排出,因此加入水的体积应该等于铁块的体积与空气的体积之和,
则空气的体积为:V空气=V1-V2;
则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为:。
③根据图片可知,B烧杯容积更小一些,会更精确,则:为减小测量误差,实验时所用烧杯应选图乙中的B。
27.(2019八下·嘉兴期末)同学们准备测定校园某区域内土壤中的空气含量,开展了如下实验:
①在该区域内选择相对干燥的地方,取长、宽、厚分别是5厘米的一块土壤,体积记作V0,另取一块相同规格的铁块,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大烧杯中;
②分别沿烧杯壁缓慢地向2只烧杯内注水,开始时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当快要浸没土壤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水把土壤和铁块刚好浸没为止;
③记录向两个烧杯注入的水量:盛有土壤的烧杯注入水的体积记作V1;盛有铁块的烧杯注入水的体积记作V2,有关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V0/厘米3 V1/毫升 V2/毫升
1 … 225 200
2 … … …
3 … … …
(1)实验时要选取相对干燥的土壤,这是因为   ,实验效果明显。
(2)根据第1次实验可知,该土壤样品中的空气约占土壤体积的体积分数是    。
(3)为使实验更可靠,同学们准备开展多次实验以求得平均值,但每次实验需要重新取土壤样品。就如何选取土壤样品,同学们有下列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要在同一地方(上述区域内)取样;
观点二:要在不同地方(上述区域外)取样。
你认为哪种观点更合理?并说明理由。   。
【答案】(1)干燥的土壤中空气含量相对较多
(2)20%
(3)观点一,因为本实验要测定某区域土壤中的空气含量,而不同区域内土壤中空气含量可能差别较大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
【解答】(1) 实验时要选取相对干燥的土壤,土壤的空隙部分较大,含有的空气多,吸收的水分相对较多,实验效果更明显;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土壤的空气体积为225mL-200mL=25mL,;;
(3)不同地方的土壤结构不同,其成分差异较大,所以不能使用不同区域的土壤样品;
故答案为:(1) 干燥的土壤中空气含量相对较多 ;(2)20%;(3)观点一,因为本实验要测定某区域土壤中的空气含量,而不同区域内土壤中空气含量可能差别较大。
28.一个学生用如下实验来证明泥土中有微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刚开始时,广口瓶A和广口瓶B之间唯一的区别是   ,其中   是实验组。
(2)经过一段时间后,预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3)该实验证明泥土中有微生物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1)A瓶中的泥土经过强热,B瓶中的泥土未经过强热;A
(2)A瓶中无变化,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若泥土中有微生物存在,微生物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基本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解题即可。
【解答】(1)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实验中的唯一变量为泥土是否经过强热;其中A组经过强热,B组没有经过强热;根据对照实验中,对照组的要求可知,A组是实验组,B组是对照组;
(2)因为A组中的泥土经过强热,泥土中的微生物死亡,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因而澄清石灰水没有变化;B组中的泥土没有经过强热,泥土中的微生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若泥土中有微生物存在,微生物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故答案为:(1)A瓶中的泥土经过强热,B瓶中的泥土未经过强热;A;(2)A瓶中无变化,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若泥土中有微生物存在,微生物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9.某同学将甲、乙两种植物种植在成分相同的土壤中,分成A、B、C、D四组(如图所示),其中B与C遮光,降低光照30%,请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1)若探究甲、乙两种植物是否会争夺土壤中的养分,就实验设计来看,应比较A、B、C、D中哪两组之间的生长差异?请列出两种正确的组合:   或   。
(2)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各种无机盐,该同学为了验证镁是家中植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元素,设计了如下实验,选择两盆生长状况相似的甲种植物,在一盆甲种植物的土壤中浇灌蒸馏水,在另一盆甲种植物的土壤中浇灌等量的含镁离子的蒸馏水,保持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观察比较两盆植物的生长情况,你认为这样的设计合理吗?   ;理由是   。
【答案】(1)A与D;B与C
(2)不合理;甲、乙两盆植物的土壤中都含有包括镁离子在内的各种无机盐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基本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解题即可。
【解答】(1)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基本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若探究甲、乙两种植物是否会争夺土壤中的养分,就实验设计来看,唯一的变量为:在相同养分的环境下,观察两中植物的长势;其他量都必须相同;因此可以用于本实验的为:AD或BC;
(2)通过对题干信息的提取可知,A、B、C、D四组中,除了光照条件有差异、其他条件均相同;土壤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和包括镁离子在内的各种无机盐;故该同学为了验证镁是家中植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元素,设计了如下实验,选择两盆生长状况相似的甲种植物,在一盆甲种植物的土壤中浇灌蒸馏水,在另一盆甲种植物的土壤中浇灌等量的含镁离子的蒸馏水,保持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观察比较两盆植物的生长情况;这样的设计是不合理的;
故答案为:(1)A与D;B与C;(2)不合理;甲、乙两盆植物的土壤中都含有包括镁离子在内的各种无机盐。
30.小科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泥土中是否有微生物,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刚开始时,装置A和B之间唯一的区别是   。
(2)经过一段时间后,预计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3)该实验能证明泥土中含有微生物的理由是   。
【答案】(1)纱布袋内的泥土是否经过强热处理
(2)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会产生CO2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初步得出答案。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土壤中的动物有蚯蚓、蜈蚣、蟋蟀等等,土壤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
【解答】(1) 通过题图可知,实验刚开始时,装置A和B之间唯一的区别是纱布袋内的泥土是否经过强热处理。(2) 未经加热的泥土中含有土壤生物,经过一段时间后,土壤生物可以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所以预计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 该实验能证明泥土中含有微生物的理由是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会产生CO2。
故答案为:(1)纱布袋内的泥土是否经过强热处理;(2)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会产生CO2
四、解答题
31.(2020八下·吴兴期中)根据提供的资料回答问题:
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保护好和合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防止水土流失等都是正在研究并且可行的方法。
(1)除草可以除去和庄稼争夺生存条件的杂草以保证粮食产量。除草的方法有多种,“锄禾日当午”中的“锄禾”和喷洒除草剂都能除草,但是“锄禾”的方式更有利于庄稼的生长,因为“锄禾”不光能除草,还能   。
(2)农民不光除草,有时还种草,例如在冬季农田闲置的时候,种上学名是“紫云英”、俗称“红花草籽”的草,到来年春天犁田毁草,把紫云英翻压在土里,这样可以增加土壤肥力,这是因为   。
(3)水土流失已经严重威胁我国的土地资源,请写出防治水土流失提出两个合理建议:   ,   。
【答案】(1)使土壤变得疏松,增加土壤透气性。
(2)紫云英分解后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
(3)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1、位于土壤下面的根需要进行呼吸,疏松的土壤有利于根的呼吸;
2、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3、水土流失原因很多,其中人为因素中不断破坏植被开垦荒地,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导致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耕地比例过大,农业经营粗放,生产水平很低,天然草场超载放牧,退化严重,不能发挥生态防护效益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解答】(1) “锄禾” 是把草锄掉,锄草同时还进行了松土。所以 “锄禾”不光能除草,还能使土壤变得疏松,增加土壤透气性 ;
(2) 农民不光除草,有时还种草,例如在冬季农田闲置的时候,种上学名是“紫云英”、俗称“红花草籽”的草,到来年春天犁田毁草,把紫云英翻压在土里,这样可以增加土壤肥力,这是因为紫云英分解后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 ;
(3)由分析可知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据此可以提出的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有: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
故答案为:(1) 使土壤变得疏松,增加土壤透气性 (2) 紫云英分解后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 (3)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
1 / 1浙教版科学八下4.1土壤的成分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拱墅月考)教材中有四个研究“土壤的成分”实验,其中的实验能说明土壤中有空气的是(  )
A. B.
C. D.
2.(2021八下·仙居期末)某同学将甲、乙两组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麦幼苗,分别用等量的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在同一环境下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甲组生长正常,乙组植株矮小,叶片发黄。此实验说明小麦生长需要(  )
A.水 B.空气 C.有机物 D.无机盐
3.(2021八下·仙居期末)土壤中除了各种无机物和有机物,还有许多的土壤生物,下列不属于土壤生物的是(  )
A.萝卜 B.蚯蚓 C.蜗牛 D.燕子
4.(2021八下·长兴期末)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地球,它从月球上带回了“土特产”——1731克月壤。要把月壤改造成类似地球上的土壤来栽培植物。改造过程中,不需要提供的是(  )
A.空气 B.水 C.腐殖质 D.矿物质
5.(2021八下·新昌期末)土壤中除了土壤生物外,还含有非生命物质。下列实验是为了证明土壤中有空气的是(  )
A. B.
C. D.
6.(2021八下·丽水期末)在“观察土壤生物”的活动中,不应该作为土壤生物记录在表格中的是(  )
A.某种蚂蚁 B.某种蚯蚓
C.某种植物 D.某种生物遗体
7.(2021八下·丽水期末)土壤中除了工程生物外,还含有非生命物质。能验证土壤中含有无机盐的实验是(  )
A. B.
C. D.
8.(2021八下·上城期末)如图为证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土壤浸出液进行过滤,收集滤液后,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干水分,蒸发皿上会残留白色固体物质。对该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甲装置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溶液外洒
B.只用乙装置还可以用来测量土壤有机物的含量
C.蒸发皿上残留的白色固体是难溶于水的无机盐
D.蒸发皿上残留的白色固体一定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
9.(2021八下·上虞期末)土壤中除了土壤生物外,还有很多其它的物质。下列实验能证明土壤中存在有机物的是 (  )
A. B.
C. D.
10.(2021·台州)月球上的“土壤”主要由月球岩石碎屑、粉末等物质组成。岩石碎屑、粉末这些成分相当于地球土壤中的(  )
A.空气 B.水 C.矿物质 D.腐殖质
11.(2021八下·浦江期末)在研究土壤成分的过程中,兴趣小组同学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其中能说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是(  )
A. B.
C. D.
12.(2021七下·奉化期末)土壤在我们周围随处可见,下列关于土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和气体两大类
B.稻草还田能够塘加土壤中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机物
C.土壤中腐殖质越少,土壤肥力越高
D.土壤能为植物提供水分、养料和空气
13.(2021八下·乐清期末)下列实验能证明土壤中存在空气的是(  )
A. B.
C. D.
14.(2021八下·嘉兴期末)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不能实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装置
实验目的 探究植物呼吸作用产生CO2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方向 探究土壤中存在有机物
A.A B.B C.C D.D
15.(2020八下·新昌期末)如图所示,将土壤浸出液进行过滤,收集滤液,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干水分,蒸发皿上会残留下白色固体物质。这说明土壤中含有(  )
A.水分 B.有机质 C.腐殖质 D.无机盐
二、填空题
16.(2021八下·临海期末)为提高成活率,幼苗移栽时还要考虑土壤结构。某同学在移栽地取了一块形状大小与铁块相同的土壤样品,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加水没过土壤样品和铁块,且左右烧杯液面相平。如图所示,土壤样品和铁块体积均为V,两个烧杯中所加水的体积分别是V1和V2。

(1)求土壤样品中空气的体积分数   ;
(2)“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活中人们也发现,将燃烧枯枝落叶得到的灰烬覆盖在土壤上会有利于移栽后植物的生长,这说明植物生长除了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外,还需要吸收   。
17.(2020七下·吴兴期末)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之后,月球车“玉兔二号”开始在月面上巡视探测。图1为月球绕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为“月兔二号”留下的第一道痕迹影像图。
(1)图1中,嫦娥四号探测器经历高温考验的时段是   (选填“T1-T2时段”、“T2-T3时段”、“T3-T4时段”或“T4-T1时段”),当月球绕到如图位置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   。
(2)图2中“月兔二号”留下的痕迹说明月球上存在着较厚的“月壤”,月球表面最初主要是由岩石组成,下列哪项因素可能会影响岩石变土壤
A.生物 B.风力 C.流水 D.温度
18.(2020七下·慈溪期中)土壤是经过漫长的   和   过程才逐渐形成的。一般每形成一厘米的表土,需100一400年时间,所以要保护土地,珍惜土地。
19.
(1)土壤中存在无机盐的证据是   。
(2)土壤中的   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土壤中的   是植物生长的必需条件,   是植物根呼吸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土壤中能溶于水,但不能燃烧的物质是   。
20.小杰为研究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做了一个小实验,请你与他一同完成实验。长、宽、高分别是10厘米、10厘米、5厘米的铁块和土壤,放入大烧杯中注水至浸没为止,往铁块烧杯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甲中的水,往土壤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乙中的水。请回答:
(1)往装铁块的烧杯中加入水的量为   ,往装土壤的烧杯中加水的量为   。
(2)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为什么加入的水量不同?   。
(3)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中,空气占土壤的体积分数大约在15%~35%之间。土壤空气对于植物的作用是给根   。
21.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   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   成为越来越小的碎块,最后形成了含有腐殖质、   、   和   的土壤。其中腐殖质主要来源是生物的   和   。
22.如图所示,在研究“土壤中是否有其他有机物”的实验中,用天平称取刚挖出的土壤50克,并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待土壤冷却后称得其质量为45.2克,实验过程中土壤没有通过铁丝网流失,则说明土壤中含有的有机物质量为4.8克。某同学认为没有用   做实验,因此不能得出有机物质量为4.8克的结论。
23.某同学取四份土壤,在①②③三个花盆中放入较肥沃的土壤,花盆④中放入细砂石和碎石块,把长势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移栽到盆中。然后将花盆①放在盛满水的水盆中 ,水面与土面相平。同时每天给花盆①②④中的土壤浇相同的水,花盆③中的土壤不浇水。请回答:
(1)从实验条件上看,①②有什么不同?   。②③有什么不同?   。②④有什么不同?   。
(2)从实验结果上看,①②比较说明了   ;②③比较说明了   ;②④比较说明了   。
(3)请帮助该同学预测,哪一盆植物生长最好?并说明理由。   。
24.从岩石到土壤,是一个长时期的,多种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极其复杂的过程。它基本包括   和   在岩石颗粒间的积累两个过程。岩石风化的因素主要有自然   、   、各种    的共同作用。土壤中的有机物是靠   的遗体、排泄物积累在岩石颗粒间而逐步形成的。
25.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     和死亡的     ,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     ,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     。土壤中溶于水的    是植物生长所需的重要物质。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土壤     是植物的根呼吸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
三、实验探究题
26.(2021八下·下城期末)为测定某种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小金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操作,回答相关的问题。
(1)得到体积相同的土块与铁块。
小金的想法有如下两种:①从较大土块中切下一块棱长为4cm的正方体土块,再找一块规格与之完全相同的铁块。②找一块现成的棱长约4cm的正方体铁块,量出棱长。再从较大的土块中切取与铁块相同的土块。
以上两种做法中,更合理的是   (选填“①”或“②”)。
(2)测量土块中空气体积。
操作:将土块和铁块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烧杯中,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先沿烧杯壁缓慢地向烧杯内注水,如图甲所示。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 ■ ,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记录用水的体积分别为V1、V2。
①上述 ■ 处的操作应是   。
②若土块体积为V,则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为   。
③为减小测量误差,实验时所用烧杯应选图乙中的   (选填“A”或“B”)。
27.(2019八下·嘉兴期末)同学们准备测定校园某区域内土壤中的空气含量,开展了如下实验:
①在该区域内选择相对干燥的地方,取长、宽、厚分别是5厘米的一块土壤,体积记作V0,另取一块相同规格的铁块,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大烧杯中;
②分别沿烧杯壁缓慢地向2只烧杯内注水,开始时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当快要浸没土壤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水把土壤和铁块刚好浸没为止;
③记录向两个烧杯注入的水量:盛有土壤的烧杯注入水的体积记作V1;盛有铁块的烧杯注入水的体积记作V2,有关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V0/厘米3 V1/毫升 V2/毫升
1 … 225 200
2 … … …
3 … … …
(1)实验时要选取相对干燥的土壤,这是因为   ,实验效果明显。
(2)根据第1次实验可知,该土壤样品中的空气约占土壤体积的体积分数是    。
(3)为使实验更可靠,同学们准备开展多次实验以求得平均值,但每次实验需要重新取土壤样品。就如何选取土壤样品,同学们有下列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要在同一地方(上述区域内)取样;
观点二:要在不同地方(上述区域外)取样。
你认为哪种观点更合理?并说明理由。   。
28.一个学生用如下实验来证明泥土中有微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刚开始时,广口瓶A和广口瓶B之间唯一的区别是   ,其中   是实验组。
(2)经过一段时间后,预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3)该实验证明泥土中有微生物的理由是什么?
29.某同学将甲、乙两种植物种植在成分相同的土壤中,分成A、B、C、D四组(如图所示),其中B与C遮光,降低光照30%,请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1)若探究甲、乙两种植物是否会争夺土壤中的养分,就实验设计来看,应比较A、B、C、D中哪两组之间的生长差异?请列出两种正确的组合:   或   。
(2)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各种无机盐,该同学为了验证镁是家中植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元素,设计了如下实验,选择两盆生长状况相似的甲种植物,在一盆甲种植物的土壤中浇灌蒸馏水,在另一盆甲种植物的土壤中浇灌等量的含镁离子的蒸馏水,保持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观察比较两盆植物的生长情况,你认为这样的设计合理吗?   ;理由是   。
30.小科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泥土中是否有微生物,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刚开始时,装置A和B之间唯一的区别是   。
(2)经过一段时间后,预计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3)该实验能证明泥土中含有微生物的理由是   。
四、解答题
31.(2020八下·吴兴期中)根据提供的资料回答问题:
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保护好和合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防止水土流失等都是正在研究并且可行的方法。
(1)除草可以除去和庄稼争夺生存条件的杂草以保证粮食产量。除草的方法有多种,“锄禾日当午”中的“锄禾”和喷洒除草剂都能除草,但是“锄禾”的方式更有利于庄稼的生长,因为“锄禾”不光能除草,还能   。
(2)农民不光除草,有时还种草,例如在冬季农田闲置的时候,种上学名是“紫云英”、俗称“红花草籽”的草,到来年春天犁田毁草,把紫云英翻压在土里,这样可以增加土壤肥力,这是因为   。
(3)水土流失已经严重威胁我国的土地资源,请写出防治水土流失提出两个合理建议:   ,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实验的各种方法为了验证土壤中含有空气、水分、无机盐或有机物。
【解答】A、将土壤置于烧杯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水,观察到水中出现气泡,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A符合题意;
B、将土壤放在试管中加热,观察到试管口出现水珠,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B不符合题意;
C、将土壤浸入水中浸泡,然后过滤,再将土壤浸出液放在蒸发皿中加热,当水分蒸干后,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固体,说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C不符合题意;
D、将土壤置于石棉网,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到土壤燃烧,说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答案】D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浸出液含有土壤中的无机盐,蒸馏水不含土壤中的无机盐。
【解答】甲组中的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土壤中的无机盐,实验结果发现甲组植物生长正常,蒸馏水中的植株矮小,叶片发黄,因此对比可以说明小麦生长需要无机盐,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答案】D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土壤生物的概念解答即可。
【解答】土壤生物指的是生活在土壤中的所有生物之总和,萝卜、蚯蚓、蜗牛都属于土壤生物,而燕子不属于土壤生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答案】D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表面布满的大大小小的圆环形的坑,称为环形山。月球表面没有水分、空气、腐殖质,没有生物,昼夜温差大。
【解答】月球上没有水、空气、没有生物的存在,故不存在腐殖质,而空气、水、腐殖质是植物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改造月球土壤时应提供,月壤中存在较多的岩石,即存在矿物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通过实验探究土壤中含有的物质。
【解答】A、将土壤置于烧杯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水,观察到水中出现气泡,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A符合题意;
B、将土壤放到试管中加热,观察到试管口出现水珠,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B不符合题意;
C、将土壤浸入水中浸泡,然后过滤,再将土壤浸出液放到蒸发皿中加热,当水分蒸干后,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固体,说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C不符合题意;
D、将土壤置于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到土壤燃烧,说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答案】D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生物生活在土壤中的全部生物之总和。
【解答】某生物遗体已经不需要呼吸,不需要营养物质,不会运动,而蚂蚁、蚯蚓、植物依旧是有生命的生物,因此某种生物遗体不需要记录在表格中,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答案】D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壤中含有的成分,比如空气、水分、有机物、无机盐。
【解答】A、向盛有土壤块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产生气泡,原因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不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因此从水中溢出形成气泡,证明土壤中含有空气,不能证明含有无机盐,A不符合题意;
B、给试管中的土壤块加热,试管口内壁上出现水珠,证明土壤中含有水分,不能证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B不符合题意;
C、将土壤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出现火星,有焦臭味,证明土壤中是存在有机物,不能证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C不符合题意;
D、将土壤与水混合,然后将悬浊液过滤,再将滤液放到蒸发皿中加热蒸发,最后得到白色固体,说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答案】A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
【解答】A、甲装置中玻璃棒用以引流而防止液体外洒,A符合题意;
B、土壤浸出液加热蒸干后残留白色固体是无机盐,并不是有机物,B不符合题意;
C、蒸发皿上残留的白色固体是可以溶于水的无机盐,C不符合题意;
D、由于土壤浸出液过滤,并且使用酒精灯加热蒸发,因此蒸发皿上残留的白色固体不一定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要是为了定量实验的考虑,干燥土壤可以称干重,然后通过各种处理分离有机物从而计算含量。干燥的土壤加热计算质量,如果质量减少,有焦臭的味道,就是证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
【解答】土壤可以直接放在铁丝网上加热,如果质量减少,有焦臭的味道,就是证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0.【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
【解答】岩石碎屑、粉末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
故答案为:C。
11.【答案】D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土壤的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解答】A、注入的水一部分进入土壤的空隙中,大部分还是留在烧杯中,所以注入水的体积要远远大于进入土壤中水的体积,所以用该方法无法计算出该土壤样品中空气的体积分数,A不符合题意;
B、在加热试管中的土壤样品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水分会以水蒸气的形式出来,当遇到温度较低的试管壁时液化成小水珠,所以观察试管壁上有水珠,可以说明土壤中含有水,B不符合题意
C、蒸发皿中出现的残余物势能溶于水但不能燃烧的无机盐,C不符合题意;
D、因为要测量土壤质量的减少情况,所以需要排除土壤中原有水分减少对实验的干扰,所以应该取一定质量干燥的土壤放在细密的铁丝网用酒精灯加热,因此该实验能说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答案】D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1、土壤中的养分含量直接影响所生长的植物。土壤与植物根部交换养分和水。土壤越健康,作物生长就越好。2、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四分之一存在于土壤之中。它帮助物种生存并适应自然界的变化。3、土壤是洁净水供应的关键。森林不仅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还可以确保下游用户获得优质的饮用水。
【解答】A、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气体、液体三种形式,A不符合题意;
B、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稻草还田的有机物必须经细菌和真菌分解成无机物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B不符合题意;
C、土壤中腐殖质越少,土壤肥力越高,C不符合题意;
D、土壤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水分、空气和无机盐,因此土壤的性状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3.【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土壤的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解答】A、该实验通过加入盛有土壤的烧杯和盛有铁块的烧杯加水量的差异求出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因此可以证明土壤中含有空气,A符合题意;
B、该实验用于证明土壤中含有水,B不符合题意;
C、该实验用于证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C不符合题意;
D、该实验用于证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4.【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磁场和磁感线;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1)澄清石灰水能使二氧化碳变浑浊,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2)在化学变化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据此分析实验回答。
(3)磁场是有方向的,在磁体周围的不同位置,磁场方向不同,科学上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N)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其所处的磁场方向。
(4)土壤中存在有机物,有机物可以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解答】A、澄清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会变浑浊,如果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那么试管中的二氧化碳会变浑浊,A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仍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不符合题意;
C、为了探究磁场的方向,在磁场周围放一些小磁针,通过一组小磁针N极的指向可知道某点的磁场方向,C不符合题意;
D、土壤中含有水分,所以在加热的过程中水分会以水蒸气的形式出来,遇到干冷的烧杯时发生液化,所以会观察到小烧杯上有水珠的现象,土壤中含有有机物,有机物在加热燃烧的过程中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土壤上,观察发现有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因为新鲜土壤中含有水分,在加热过程中也会使得土壤的质量减少,所以需要将新鲜的土壤改成干燥的土壤,以排除水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而图片中是加热潮湿的土壤,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答案】D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解答】土壤浸出液加热蒸干后残留白色固体是无机盐;
故答案为:D。
16.【答案】(1) ×100% (或 )
(2)无机盐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1)先求空气的体积,在根据空气占土壤样品成分解答。
(2)植物需要水分,也需要无机盐才能更好的生长。
【解答】(1)土壤样品中空气的体积为V1减去V2,空气占土壤样品中的体积分数为:。
(2)将燃烧枯枝落叶得到的灰烬覆盖在土壤上会有利于移栽后植物的生长,枯枝落叶燃烧后的灰烬是无机盐,这说明植物生长除了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外,还需要吸收无机盐。
故答案为:(1)(2)无机盐
17.【答案】(1)T1-T2;满月
(2)D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地球公转;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嫦娥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之后,关乎月球的情况。
【解答】月球上没有大气,对太阳福射的削弱作用弱。月球处于图中近日点时(图中T1 T2时段),太阳福射强,温度高。图中,媒娥四号探测器经历高温考验的时段是T1 ~T2时段,正确,其余时段距离太阳较远,温度较低。 当月球绕到如图位置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满月。
(2)由于月球表面不存在大气、生物及水源,因此月球岩石被风化的外力作用主要来自温度。由于长期极大的昼夜温差 ,使岩石被风化成颖粒较小的物质覆盖在月球表面。
故答案为:(1)T1-T2 ;满月(2)D
18.【答案】岩石风化;生物积累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风化作用后形成的细碎的矿物质颗粒,还要经历漫长的演变才能形成各种各样的土壤。其中离不开多种生物的共同作用。各种生物的活动加速了有机物在地表的积累,最终促使了土壤的形成。综上所述岩石就是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了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
【解答】由分析可知: 土壤是经过漫长的 岩石风化和生物积累过程才逐渐形成的。一般每形成一厘米的表土,需100一400年时间,所以要保护土地,珍惜土地。
故答案为:岩石风化;生物积累
19.【答案】(1)加热蒸发过滤后的土壤浸出液会有固体残留物
(2)腐殖质;水分;空气;无机盐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土壤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及营养物质的功能等知识解题即可。
【解答】(1)取土壤样品少量,用水溶解,然后将土壤浸出液滴在玻片上;再将玻片放在火焰上加热;若玻片上有固体残留物,则证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若没有固体残留物,则证明没有无机盐;
(2)土壤中的小动物,主要以土壤中的腐殖质为食物;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土壤颗粒之间储存的氧气,是植物根呼吸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土壤中能溶于水,但不能燃烧的物质是无机盐;
故答案为:(1)加热蒸发过滤后的土壤浸出液会有固体残留物;(2)腐殖质、水分、空气、无机盐。
20.【答案】(1)650毫升;750毫升
(2)土壤有空隙
(3)提供足够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基本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解题即可。
【解答】(1)因为量筒的量程为200mL,故3个满量筒的水的量为600mL;根据题意;往装铁块的烧杯中加入水的量为600mL+50mL=650mL;往装土壤的烧杯中加水的量为600mL+150mL=750mL;
(2)因为土壤颗粒之间有空隙;故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土壤块中加入的水的量大;
(3)土壤中的空气的作用主要是为植物体根的呼吸作用提供足够的氧气;
故答案为:(1)650毫升、750毫升;(2)土壤有空隙;(3)提供足够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
21.【答案】冷热交替;风化;矿物质颗粒;水;空气;排泄物;死亡的生物体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成土过程也叫土壤形成过程,是指在各种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土壤发生发育的过程。它是土壤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总和,包括岩石的崩解,矿物质和有机质的分解、合成,以及物质的淋失、淀积、迁移和生物循环等。
【解答】土壤是由岩石在生物因素和非生物的综合因素下形成的,土壤中包含了水、空气、矿物质颗粒、腐殖质;腐殖质主要来自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故答案为:冷热交替;风化;矿物质颗粒;水;空气;排泄物;死亡的生物体。
22.【答案】干燥土壤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湿的土壤加热时质量减小的原因有:①有机物燃烧;②水分蒸发。研究土壤中是否存在有机物,必须排除水分的干扰。
【解答】在“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中:土壤应充分干燥,土壤应含有较丰富的有机物,实验中的铁丝网孔径要小,土壤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上述实验中不能得出有机物质量为4.8克的结论,原因可能是没有用干燥土壤做实验。
故答案为:干燥土壤
23.【答案】(1)土壤中有无空气;土壤中有无足够的水;土壤的质地
(2)土壤中缺乏空气不利于植物生长;土壤中的水分不足不利于植物生长;土壤保水性能影响植物生长
(3)②生长得最好。因为②盆有适于植物生长的条件: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和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物质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土壤中的空气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
【解答】(1)从实验条件上看,①②的区别在于土壤中有无空气;②③的区别在于土壤中有无足够的水;②④的区别在于土壤的质地。(2)从实验结果上看,①②比较说明了土壤中缺乏空气不利于植物生长;②③比较说明了土壤中的水分不足不利于植物生长;②④比较说明了土壤保水性能影响植物生长。(3)因为②盆有适于植物生长的条件: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和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物质,所以生长得最好。
故答案为:(1)土壤中有无空气;土壤中有无足够的水;土壤的质地;(2)土壤中缺乏空气不利于植物生长;土壤中的水分不足不利于植物生长;土壤保水性能影响植物生长;(3)②生长得最好。因为②盆有适于植物生长的条件: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和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物质
24.【答案】岩石从大到小;有机物;外力;冷热交替;生物;植物和动物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结合土壤的形成过程回答。
【解答】从岩石到土壤,是一个长时期的,多种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极其复杂的过程。它基本包括岩石从大到小和有机物在岩石颗粒间的积累两个过程。
最 初,地球外层的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并没有土壤。首先,岩石要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石块、石砾和砂粒等细碎的矿物质颗粒,风、流水等外力作用是常见的风化因 素,温度的变化也是风化的一种重要因素。风化作用后形成的细碎的矿物质颗粒,在多种生物的共同作用下,经历漫长的演变才能形成各种各样的土壤。土壤中的有 机物是靠植物和动物的遗体、排泄物积累在岩石颗粒间而逐步形成的。
综上所述,岩石就是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了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
故答案为:岩石从大到小;有机物;外力;冷热交替;生物;植物和动物
25.【答案】排泄物;生物体;食物;养分;无机盐;空气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中除了土壤生物外,还有许多非生命物质,这些物质主要包括固体、液体、气体三类。
【解答】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这些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形成腐殖质,储存在土壤中。腐殖质可以为
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土壤中溶于水的的无机盐,它们和植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土壤中的空气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
故答案为:排泄物;生物体;食物;养分;无机盐;空气
26.【答案】(1)②
(2)换用滴管从量筒中取水后向烧杯中滴水;;B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1)根据铁块和土块是否容易被切割分析;
(2)①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可以使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因为它每次的滴加量很小,可以做到精细操作;
②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
③在实验过程中,如果烧杯能够满足测量要求,那么烧杯的容积越小,分度值越小,测量肯定越精确。
【解答】(1)铁块不容易切割,而土块很容易切割,因此先寻找铁块,再按照铁块的规格裁切土块更合理一些,故选②。
(2)①如图甲所示。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 换用滴管从量筒中取水后向烧杯中滴水,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记录用水的体积分别为V1、V2。
②当向土块的烧杯中加水时,其中的空气由于水的进入会被排出,因此加入水的体积应该等于铁块的体积与空气的体积之和,
则空气的体积为:V空气=V1-V2;
则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为:。
③根据图片可知,B烧杯容积更小一些,会更精确,则:为减小测量误差,实验时所用烧杯应选图乙中的B。
27.【答案】(1)干燥的土壤中空气含量相对较多
(2)20%
(3)观点一,因为本实验要测定某区域土壤中的空气含量,而不同区域内土壤中空气含量可能差别较大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
【解答】(1) 实验时要选取相对干燥的土壤,土壤的空隙部分较大,含有的空气多,吸收的水分相对较多,实验效果更明显;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土壤的空气体积为225mL-200mL=25mL,;;
(3)不同地方的土壤结构不同,其成分差异较大,所以不能使用不同区域的土壤样品;
故答案为:(1) 干燥的土壤中空气含量相对较多 ;(2)20%;(3)观点一,因为本实验要测定某区域土壤中的空气含量,而不同区域内土壤中空气含量可能差别较大。
28.【答案】(1)A瓶中的泥土经过强热,B瓶中的泥土未经过强热;A
(2)A瓶中无变化,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若泥土中有微生物存在,微生物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基本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解题即可。
【解答】(1)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实验中的唯一变量为泥土是否经过强热;其中A组经过强热,B组没有经过强热;根据对照实验中,对照组的要求可知,A组是实验组,B组是对照组;
(2)因为A组中的泥土经过强热,泥土中的微生物死亡,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因而澄清石灰水没有变化;B组中的泥土没有经过强热,泥土中的微生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若泥土中有微生物存在,微生物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故答案为:(1)A瓶中的泥土经过强热,B瓶中的泥土未经过强热;A;(2)A瓶中无变化,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若泥土中有微生物存在,微生物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9.【答案】(1)A与D;B与C
(2)不合理;甲、乙两盆植物的土壤中都含有包括镁离子在内的各种无机盐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基本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解题即可。
【解答】(1)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基本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若探究甲、乙两种植物是否会争夺土壤中的养分,就实验设计来看,唯一的变量为:在相同养分的环境下,观察两中植物的长势;其他量都必须相同;因此可以用于本实验的为:AD或BC;
(2)通过对题干信息的提取可知,A、B、C、D四组中,除了光照条件有差异、其他条件均相同;土壤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和包括镁离子在内的各种无机盐;故该同学为了验证镁是家中植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元素,设计了如下实验,选择两盆生长状况相似的甲种植物,在一盆甲种植物的土壤中浇灌蒸馏水,在另一盆甲种植物的土壤中浇灌等量的含镁离子的蒸馏水,保持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观察比较两盆植物的生长情况;这样的设计是不合理的;
故答案为:(1)A与D;B与C;(2)不合理;甲、乙两盆植物的土壤中都含有包括镁离子在内的各种无机盐。
30.【答案】(1)纱布袋内的泥土是否经过强热处理
(2)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会产生CO2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初步得出答案。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土壤中的动物有蚯蚓、蜈蚣、蟋蟀等等,土壤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
【解答】(1) 通过题图可知,实验刚开始时,装置A和B之间唯一的区别是纱布袋内的泥土是否经过强热处理。(2) 未经加热的泥土中含有土壤生物,经过一段时间后,土壤生物可以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所以预计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 该实验能证明泥土中含有微生物的理由是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会产生CO2。
故答案为:(1)纱布袋内的泥土是否经过强热处理;(2)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会产生CO2
31.【答案】(1)使土壤变得疏松,增加土壤透气性。
(2)紫云英分解后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
(3)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1、位于土壤下面的根需要进行呼吸,疏松的土壤有利于根的呼吸;
2、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3、水土流失原因很多,其中人为因素中不断破坏植被开垦荒地,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导致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耕地比例过大,农业经营粗放,生产水平很低,天然草场超载放牧,退化严重,不能发挥生态防护效益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解答】(1) “锄禾” 是把草锄掉,锄草同时还进行了松土。所以 “锄禾”不光能除草,还能使土壤变得疏松,增加土壤透气性 ;
(2) 农民不光除草,有时还种草,例如在冬季农田闲置的时候,种上学名是“紫云英”、俗称“红花草籽”的草,到来年春天犁田毁草,把紫云英翻压在土里,这样可以增加土壤肥力,这是因为紫云英分解后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 ;
(3)由分析可知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据此可以提出的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有: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
故答案为:(1) 使土壤变得疏松,增加土壤透气性 (2) 紫云英分解后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 (3)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