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下4.5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做法中,应用 了光合作用原理的是( )
A.移栽树木时,剪去部分枝叶
B.种植玉米时,要合理密植
C.早春播种后,使用塑料薄膜覆盖地表
D.北方冬季,大白菜储存在地窖中
【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的表达式:。(2)合理密植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的有效途径。
【解答】A、移栽树木时,剪去部分枝叶,是为了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A不符合题意;
B、种植玉米时,要合理密植,促进玉米叶子进行更多的光合作用,B符合题意;
C、早春播种后,使用塑料薄膜覆盖地表,是为了保持土壤的湿度和温度,帮助种子的萌发,C不符合题意;
D、北方冬季,大白菜储存在地窖中,是为了保存食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2021八上·兰溪月考)兰溪南门湿地有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全市范围来看,该湿地的水循环比较活跃
B.湿地内大量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水循环
C.湿地的水是其中生物生存所必须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D.湿地内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陆地咸水
【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水循环
【解析】【分析】地球上的水的总储量约为 1.386×1018米3 ,它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海洋水是咸水,是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96.53%。地球上的淡水(包括陆地淡水和大气水)仅占总水量的 2.53%,剩余的 0.94% 是陆地咸水;在一定的条件下,陆地上的河流水、湖泊水和海洋水以直接蒸发的形式,转化为大气水。植物体也会将根系吸收的水分,以蒸腾的形式释放出来。冰川在一定条件下,也会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或熔化成液态水补给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空气中的水汽在一定的条件下,又会重新凝结成为液态水或凝华为固态水,并以液态雨水或固态的雪、冰雹等形式降落到地表或海洋。降落到陆地上的水,一部分汇集成为河流水、湖泊水,或转化为冰川,另一部分则下渗转变为地下水和土壤水。汇集到河流、湖泊或渗透到地下的水,又会流入大海,成为海洋水体的一部分。
【解答】A湿地内生态资源丰富,降水量比较大,水循环比较活跃,A正确;
B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得水以气体形式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只有1%的植物体利用,99%的都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发到大气中去了,故B正确;
C生物都需要大量的淡水来生存,是生物生存的必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C正确;
D湿地内利用的最多的水资源是陆地淡水,咸水无法被生物直接利用。
故答案为:D
3.(2021八下·浦江期末)阳光玫瑰因果肉鲜美,果香独特,而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浦江果农自引进阳光玫瑰开始一直努力提高其产量,下列各种说法中不科学的是( )
A.果农建造大棚,通过增大昼夜温差来提高产量
B.扦插时剪去部分叶片减弱蒸腾作用,以提高植株的成活率
C.葡萄叶片宽大需要合理密植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提高产量
D.晚上大棚内开灯,使光合作用时间增加,呼吸作用时间减少
【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可以提高大棚蔬菜产量的措施有:①增加二氧化碳浓度、②延长光照时间、③增大昼夜温差。
【解答】A、增大昼夜温差,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制造的有机物多,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弱分解的有机物少,蔬菜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增多,因此可以提高蔬菜产量,A不符合题意;
B、植物的叶子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因此扦插时剪去部分叶片减弱蒸腾作用,以提高植株的成活率,B不符合题意;
C、 种植葡萄时,如果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如果过密,植物叶片互相遮挡,就会减产,因此葡萄叶片宽大需要合理密植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提高产量,C不符合题意;
D、晚上大棚内开灯给植物补光,可以在光照不足的时候,增强光合作用,减慢呼吸作用对于植物有机物的消耗,但是不能使光合作用时间增加和呼吸作用时间减少,D不科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2021八下·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植物叶片各部分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叶脉,属于保护组织,对叶起保护作用
B.②和④是表皮,属于输导组织,具有运输作用
C.③是叶肉,属于营养组织,其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
D.⑤是保卫细胞,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答案】C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图示为叶片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叶脉,②是上表皮,④是下表皮,③是叶肉,⑤是气孔。
【解答】A、①是叶脉,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A不符合题意;
B、②④为表皮,作用是保护内部组织,属于保护组织,B不符合题意;
C、③是叶肉,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营养组织,C符合题意;
D、⑤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由保卫细胞控制张开或闭合,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2021八下·乐清期末)乐乐为研究“植物体内的水是从叶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的”,从同一株新鲜白菜上裁取四片大小、质量相同的大叶片(下表皮气孔数多于上表皮),做了如下处理(凡士林有密封的作用)。
组别 甲 乙 丙 丁
涂凡士林部位(凡士林质量忽略不计) 不涂 上表皮 下表皮 上表皮和下表皮
将四组同时置于温暖通风处,6小时后称重,组别的重量从小到大排序为( )
A.甲乙丙丁 B.甲丁丙乙 C.丙乙丁甲 D.丁丙乙甲
【答案】A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从同一株新鲜白菜上裁取四片大小、质量相同的大叶片为控制实验中的其他条件,通过改变涂抹凡士林不同位置,比较甲、乙、丙、丁叶子的重量探究植物体内的水是从叶的哪些地方散发出来的问题。
【解答】由于凡士林有密封的作用,因此甲不涂凡士林,叶片水分散失最多,下表皮气孔数多于上表皮,下表皮被凡士林密封,因此丙的重量大于乙的重量,因此将四组同时置于温暖通风处,6小时后称重,组别的重量从小到大排序为甲乙丙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2021八下·吴兴期末)小明同学发现妈妈前天买来的菜忘了从塑料袋中拿出来,塑料内有水珠出现,他感到很好奇,于是想通过实验来进行探究。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合理的是( )
A.选材说明:应选择具有较强吸水能力的干旱地区的植物进行实验
B.步骤分析:置于阳光下可以使实验现象更快出现
C.现象解释:袋内的小水珠主要由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水液化形成
D.实验结论:气孔是植物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
【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本题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蒸腾作用是植物叶片以水蒸气的方式散发到大气中的过程。
【解答】A、若选择具有较强吸水能力的干旱地区的植物进行实验,实验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现象不明显,A不符合题意;
B、光照是蒸腾作用的动力,因此置于阳光下可以使实验现象更快出现,B符合题意;
C、袋内的小水珠主要由植物的蒸腾作用产生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D、植物叶子的气孔很小,肉眼看不到,因此由该实验无法看出气孔是植物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2021八下·嘉兴期末)下列有关叶片及其蒸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片的上下表皮由一层绿色的表皮细胞组成
B.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由保卫细胞控制其开闭
C.植物吸收的水分有少量通过蒸腾作用直接散失
D.蒸腾作用散失的水主要靠叶脉中的筛管运输
【答案】B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叶的表皮是保护组织、叶肉是营养组织、叶脉中有输导组织等,这些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构成叶,叶具有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功能。
【解答】A、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的细胞构成,表皮细胞的外壁上有一层透明的、不易透水的角质层,A不符合题意;
B、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能够自动开闭,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B符合题意;
C、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C不符合题意;
D、植物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蒸腾作用散失的水主要靠叶脉中的导管运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2021·长兴模拟)2020年11月9日,浙江自然博物院举行百山祖冷杉移栽活动,下列关于移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树苗带着原生地土壤是为了尽量保护幼根和根毛
B.应该在百山祖冷杉植株上方安装喷淋设备,随时补充水分
C.树苗应连夜运输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蒸发
D.应该在移栽前进行土壤酸碱度的测定并进行土壤酸碱性的调节与改良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蒸腾作用;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根毛的分布位置和功能,根毛的数量很多,集生于根尖的一定区域,主要位于根尖的成熟区,形成根毛区,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解答】在移栽前进行土壤酸碱度的测定并进行土壤酸碱性的调节与改良 提高树木成活率,土壤酸碱度的测定,幼苗移栽时,往往会造成幼根和根毛受损,而使植物吸水的功能大大下降,造成植物萎蔫或死亡,所以移栽时,需要带大的土坨,且常在阴天或傍晚时进行,目的是减少幼根与根毛的损伤,和降低其蒸腾作用,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在百山祖冷杉植株上方安装喷淋设备,能起到降温作用,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2021·瓯海模拟)兴趣小组符一段含一定数量叶片的新鲜椴木枝条底端斜切后插入红墨水中,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将枝条横切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区域②变红,则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合理的是( )
A.将新鲜枝条的叶片全部去除现象将更明显
B.区域②变红说明了②是运输水分的部位
C.区域③未变红说明该处能够运输有机物
D.置于阳光下是为了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B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茎是根和叶之间起输导和支持作用的植物体重要的营养器官。
【解答】A、叶片进行蒸腾作用有助于枝条水分的运输,因此不能去除叶片;故A错误;
B、该实验是将木枝条插入红墨水中,因此区域②变红,说明此部位是运输水分的部位;故B正确;
C、该实验没有探究有机物的运输,因此无法得知运输有机物的部位;故C错误;
D、置于阳光下是为了促进植物的蒸腾作用;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0.(2021·乐清模拟)我市城市道路建设,需移栽桂花树。在移栽时,采取如图所示的搭棚措施,提高存活率。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弱光合作用 B.抑制呼吸作用
C.预防虫害侵袭 D.降低蒸腾作用
【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解答】由图可知,对刚移栽的桂花树进行遮光处理,是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1.(2021·余杭模拟)如图所示为用显微镜观察到的蚕豆叶下表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表皮细胞结构中,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的是①细胞壁
B.表皮细胞结构中,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②细胞核
C.③是保卫细胞,该细胞无色透明且不含叶绿体
D.④是气孔,它是植物体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
【答案】C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观察细胞;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保卫细胞是指植物茎、叶等的表皮上具有叶绦粒而通常作半月形的两个相邻的细胞。
【解答】A、由图可知, ①是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故A正确;
B、②是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故B正确;
C、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故C错误;
D、④是气孔,是植物体气体和水分的进出通道;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12.(2020八上·江北月考)如图表示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毫克/小时),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B.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C.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D.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答案】A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为植物根系提供了强大的蒸腾拉力,使得水分能够运输到高大的乔木顶端,蒸腾作用本身是散失水分,但是有利于吸收水分。
【解答】由图可知,在黑暗处,吸收水分的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在光下,大体是中间部分是蒸腾作用的速率大于吸收水分的速率,而两边部分是吸收水分的速率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3.(2020八上·宁波月考)下列生产活动中的措施与其依据或目的不一致的是( )
A.给农作物松土——有利于根部的呼吸
B.白天为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
C.幼苗移栽时根部留土坨——保护根毛,有利于根对水的吸收
D.移栽果树时剪去部分枝叶——降低光合作用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原料: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能释放氧气的过程,是光合作用、施肥的目的、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的根呼吸:需要及时松土,有利于根的呼吸。
【解答】A、由于植物的根需要进行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土壤疏松有利于氧气进入,所以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空气增加,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因此 给农作物松土——有利于根部的呼吸,A不符合题意;
B、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分和二氧化碳,白天有适宜的光照强度,植物的光合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所以白天为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幼苗移栽时根部留土坨——保护根毛,植物 适应原有的土壤浓度,保留土坨,暂时有利于根对水的吸收,防止根毛被破坏,影响植物的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故不符合题意;
D、移栽果树时剪去部分的枝叶,叶片主要是蒸腾作用的场所,剪去叶片,减弱植物体内蒸腾作用,防止水分的散失,而不是降低光合作用,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4.(2020八上·宁波月考)盛夏季节,大树底下好乘凉,下列说法中与此现象有关的是( )
①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植物的蒸腾作用;
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太阳光能;
④水在汽化时吸收热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这个大树底下乘凉,盛夏季节烈日下和树荫下比较可知,盛夏季节在烈日下太阳辐射强吸收热量多,温度高人感觉闷热,浓荫树下由于太阳光被遮挡住,太阳的辐射热量少,所以温度低,其次植物为降低自身温度蒸腾作用强烈带走了大量的热量,也使得树荫下温度降低。
【解答】 ①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所以在树荫下不能被光照到,正确的;②植物的蒸腾作用,蒸腾作用吸收热量使周围的温度降低,正确;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太阳光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有凉快的感觉,说法正确的;④水在汽化时吸收热量 ,液体的汽化需要吸热会使环境温度降低,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15.(2020八上·宁波月考)如图,甲乙两个相同的枝条,将乙的叶片全部摘除后,同时插入两个装有红色溶液的烧杯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乙枝条韧皮部被染成红色
B.乙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快
C.甲枝条木质部被染成红色
D.两枝条内都只是韧皮部被染成红色
【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水分 以气体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指物体外的过程,植物体的蒸腾作用主要是在叶片进行。
【解答】甲乙两个杯子中除了叶子数量不一样,其他条件相同,乙中叶子摘除,叶子主要是通过叶片上的气孔发生蒸腾作用,植物体的茎中有木质部,内有导管,可以运输水和无机盐,韧皮部是筛管运输有机物;由分析可以知道:植物体的水分和无机盐运输的动力来自于蒸腾作用,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甲装置内的枝条具有叶片,而将乙的枝叶全部摘除,叶片多的蒸腾作用会更强,这样导致植物体里不断地散失水分,枝条的木质部就会逐渐变红,乙无叶片,蒸腾作用弱,乙枝条内水分蒸发的比较缓慢,故B说法不对;而甲装置蒸腾作用强,水分散失快,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快,乙中韧皮部运输有机物,故不会被染红色,A、D错误。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6.(2021七上·淳安期末)如图是被子植物叶的切面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表皮具有保护作用,由 组织构成。
(2)叶脉能输送由根吸收来的水分、无机盐以及叶制造的营养物质,因此叶脉主要是由 组织构成的。
(3)叶片中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肉细胞, 它们是植物的 组织。
(4)叶属于 (选填“组织”“器官”或“系统”) 。
【答案】(1)保护
(2)输导
(3)营养
(4)器官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片的基本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由图可知表皮属于保护组织,叶肉分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细胞内含有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属于营养组织,叶脉内有导管和筛管,属于输导组织;叶片是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器官。
【解答】(1)表皮具有保护作用,由保护组织构成。
(2)叶脉能输送由根吸收来的水分、无机盐以及叶制造的营养物质,因此叶脉主要是由输导组织构成的。
(3)叶片中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肉细胞, 它们是植物的营养组织。
(4)叶属于器官。
17.(2021七上·洞头期中)根据A、B、C、D四种植物的特征编制了如下检索表:
(1)叶片上的叶脉属于 组织。
(2)结合图甲中的信息,请将检索表补充完整:2b 。
(3)图乙为玉兰的花和用玉兰的叶子制作的叶脉,则A,B,C,D四种植物中和玉兰共同点最多的是 。
(4)生态旅游是人们回归大自然、关注生物多样性的最佳方式之一。下列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点正确的是 (可多选)
A.把自然保护区过度开发成旅游区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B.丧失栖息地是导致大多数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
C.增减一种生物的数量往往会影响到与它相关的其他生物数量
D.可引入世界各地不同的生物以增加我国生物的多样性
【答案】(1)输导
(2)种子没有果皮包被
(3)D
(4)A;B;C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1.植物叶的结构:植物的叶的表皮属于保护组织,叶脉属于输导组织,叶肉细胞群属于 营养 组织;可见,植物的叶是由多种组织按一定次序构成的叫 器官 。
2.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
(1)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
(2)根据种子中子叶的片数,可以把被子植物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的种子一般有一片子叶,有胚乳,叶脉多为平行脉,须系;双子叶植物的种子一般有两片子叶,无胚乳,叶脉多为网状脉,直根系。
【解答】(1)叶片上的叶脉属于输导组织。
(2)结合图甲中的信息,请将检索表补充完整:2b 种子没有果皮包被。
(3)图乙为玉兰的花和用玉兰的叶子制作的叶脉,玉兰的叶子是网状叶脉,则A,B,C,D四种植物中和玉兰共同点最多的是D。
(4)生态旅游是人们回归大自然、关注生物多样性的最佳方式之一。
A:把自然保护区过度开发成旅游区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正确。
B:丧失栖息地是导致大多数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正确。
C:增减一种生物的数量往往会影响到与它相关的其他生物数量,正确。
D:可引入世界各地不同的生物以增加我国生物的多样性,会造成物种入侵,破坏生态平衡,错误。
故选ABC。
18.(2021·岱山模拟)海南大学科研团队在耐盐植物试种研充中,发现了一种叫“冰菜”的植物对盐碱地有较强适应性。“冰菜”能在盐碱地生长可能是其细胞液的浓度比常见植物细胞液的浓度 。“冰菜”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植物的 作用散失到空气中。
【答案】大;蒸腾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盐碱地的土壤里面盐分比较多,普通植物难以适应盐碱地的环境。
【解答】“冰菜”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盐碱地土壤溶液浓度,植物吸水,因此“冰菜”能在盐碱地生长可能是其细胞液的浓度比常见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大。“冰菜”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
故答案为:大;蒸腾
19.(2020七上·江北月考)显微镜是实验室的常见仪器,小红用显微镜做了如下实验
(1)观察叶片结构,如图甲所示,①是叶脉,属于 组织,具有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功能。②是叶肉细胞,属于营养组织,其细胞里含有叶绿体,是植物进行 作用的场所。
(2)小红为观察一个完整的细胞结构,使图乙A中左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的正中央(图B),应将载玻片向 方向移动。
(3)解决上述问题后,小红先用4×物镜找到洋葱表皮细胞清晰的物像,之后转动物镜转换器,用10×物镜观察,发现视野中无光斑。此时小莉应该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调节反光镜 B.继续转动物镜转换器
C.移动载玻片 D.转动遮光器调整光圈大小
(4)小红所观察到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共同结构,同时她将观察不到的结构是 。(只需写出一点)
【答案】(1)输导;光合
(2)左上
(3)B
(4)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均可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1.植物中的叶脉属于疏导组织,具有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功能。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是细胞中的叶绿体;2。显微镜中观察到的是物体所呈现的倒像,像与物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3.显微镜观察物体的时候先进行对光,使目镜、镜筒、物镜在同一直线上;4.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共同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洋葱表皮细胞所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
【解答】 (1)①叶脉属于输导组织。其中运输水分、无机盐的管道是导管。运输有机物的管道是筛管;②是叶肉细胞,属于营养组织,其细胞里含有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根据显微镜成像的特点,若物像偏离了视野中央需要移动装片,物像偏哪就往哪移动,故往左上方移动 。
(3)因为原来有光斑的,换了一个高倍镜后一般只会暗一些,不可能没有光斑,此时应该考虑物镜没有转动到何时位置,目镜、镜筒、物镜的通光路径不在同一直线上,所以小红应该继续转动转换器。B与题意相符。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植物的绿色部分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与口腔上皮细胞相比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特有的结构是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故答案为:(1)疏导;光合(2)左上(3)B(4) 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均可
20.(2020八上·慈溪月考)植物的新陈代谢离不开水,植物体对水的吸收、运输、利用、散失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吸水的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区,当根毛区细胞液浓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土壤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2)水分和无机盐被根吸收后,会先后进入根部、茎部导管向上运输,导管位于 。
(3)水稻生长的后期(灌浆期和成熟期),谷粒的生长和发育较快,该期间水稻根系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作用。
【答案】(1)大于
(2)木质部
(3)蒸腾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茎的运输作用;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
(2)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表皮起保护作用,韧皮部包括筛管(运输有机物)和韧皮纤维(有韧性),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内含维管束。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进行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
(3)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解答】(1)当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收水分。
(2)水分和无机盐被根吸收后,会先后进入根部、茎部导管向上运输,导管位于木质部。
(3)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因此水稻生长的后期(灌浆期和成熟期),谷粒的生长和发育较快,该期间水稻根系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
故答案为:(1)大于(2)木质部(3)蒸腾作用
21.(2020八上·宁波月考)如图是叶片的横切面,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叶片中起运输功能的是 (填序号);
(2)在叶片的上下表面涂上一层凡士林,会直接影响到叶片的光合作用,这是因为光 合作用的原料 无法从④进入叶片内;
(3)叶片的营养组织是②,它们的细胞内部含有 ,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答案】(1)③
(2)二氧化碳
(3)叶绿体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片横切面结构图,图示中,①是表皮;②是叶肉;③是叶脉;④是气孔。
【解答】 (1)③是叶脉,里面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能够向上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够向下运送有机物,因此是叶脉具有输导功能;
(2)①表皮上有气孔,是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是从④气孔吸收进入叶片内,因此在叶片上下表面涂上一次凡士林,凡士林堵住了气孔,就无法进行气体交换,二氧化碳就无法进入,会直接影响到叶片的光合作用;
(3)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因此叶片呈现绿色,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故答案为:(1)③ ; (2)二氧化碳 ; (3)叶绿体 。
22.如图是被子植物叶的横切面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表皮具有保护作用,由 组织构成。
(2)叶脉能输送由根吸收来的水分、无机盐以及叶制造的营养物质,因此叶脉主要是由 组织构成的。
(3)叶肉部分由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肉细胞组成,叶肉细胞属于 组织。
(4)叶属于 (选填“组织”“器官”或“系统”),理由是 。
【答案】(1)保护
(2)输导
(3)营养
(4)器官;由多种组织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形成,并具有一定的功能
【知识点】组织;器官和系统;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片的基本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表皮细胞属于保护组织,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细胞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营养组织,叶脉内有导管和筛管,属于输导组织;
【解答】(1)表皮是分布在叶片上下表面的一层排列紧密的细胞,具有保护功能,属于保护组织。
(2)叶脉内的许多管状细胞,能够输送水、无机盐和有机养料,属于输导组织。
(3)叶片内的叶肉细胞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这些细胞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营养组织。
(4)叶是由多种组织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形成,并具有一定的功能。所以叶属于器官。
故答案为:(1)保护 (2)输导 (3)营养 (4)器官; 由多种组织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形成,并具有一定的功能
23.温室大棚内进行作物种植具有减少水分蒸发、便于调控棚内光照、温度和二氧化碳含量等优点。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炎热的夏天,植物的叶片不会被强烈的阳光灼伤,这是因为植物进行了 作用,带走了叶片的热量;这不仅有利于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有效地散热,还能促进 。
(2)对温室内的土栽作物施用有机肥,不仅有利于培育绿色食品,还可增加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3)小明种了一棵月季,为了让月季快点生长,小明给它施了许多肥料,结果几天后,月季却枯萎死亡,这是由于大量肥料使土壤溶液浓度 根毛细胞内细胞液浓度,导致月季根部 (选填“吸水”或“失水”)而出现的“烧苗”。
【答案】(1)蒸腾;根对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
(2)有机肥被分解释放二氧化碳
(3)大于;失水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一方面可以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保证各组织器官对水分和无机盐的需要;另一方面在炎热的夏天,能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植物因气温过高而被灼伤。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会将有机物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
【解答】(1)炎热的夏天,植物的叶片不会被强烈的阳光灼伤,这是因为植物进行了蒸腾作用,带走了叶片的热量;这不仅有利于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有效地散热,还能促进跟对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
(2)对温室内的土栽作物施用有机肥,有机肥会被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盐,从而被作物吸收利用,同时还会释放出二氧化碳,增加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提高作物光合作用强度。
(3)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失水。所以,小明给月季施了许多肥料,使得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内细胞液浓度,导致月季根部失水而出现“烧苗”。
故答案为:(1)蒸腾;根对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2)有机肥被分解释放二氧化碳;(3)大于;失水
24.(2020·台州)某地区发现一种未知植物的化石,科学家通过技术手段确定该植物叶片在生命活动中总是处于卷曲状态,右图为其显微结构示意图。
(1)该叶片中的叶绿体主要分布在 (选填“上”或“下”)表皮附近,这样更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2)科学家猜测该植物具有很强的保水能力,以下支持这一猜测的有 。
A.气孔着生部位向内凹陷
B.叶片卷起,水蒸气可以积聚在卷起的叶片内
C.叶片下表皮的表面分布有大量绒毛,能降低叶下表皮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
【答案】(1)上
(2)A;B;C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
【解答】(1)由该植物的叶片的结构可知,其上表皮能够接受光照,而其他地方难以接受光照,所以其叶绿体主要分布在上表皮附近;
(2)A、气孔向内凹陷,植物的蒸腾作用相对会弱许多,可以较好的保水;故A正确;
B、叶片卷起,这样水蒸气拒绝在叶片内,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故B正确;
C、 叶片下表皮的表面分布有大量绒毛,能降低叶下表皮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可以减少叶片下表面水的蒸发,从而减少水分散失;故C正确;
故答案为:(1)上;(2)ABC。
25.(2020八下·拱墅期末)图1是一片移裁的香樟树。为了保征树木移栽的成活率,给树木挂上含有各种营养液和生长素的“吊瓶”(如图2)
(1)移栽的香樟树被剪去了大部分叶的目的是减弱其 作用,以减少其体内 的散失。
(2)营养液输入的位置愈低愈好,为便于操作,常选择在距离地面30cm以内的范围钻住输液孔。钻注孔的深度达到图3中茎的结构4部位的原因是该处是 部,内有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 管。
【答案】(1)蒸腾;水分
(2)木质;导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大气的温度、湿度和气流速度等因素都能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根吸收的水约有 99% 通过这种蒸腾作用散发。
(2)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位于木质部中,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而输导有机物的是筛管 ,位于韧皮部中,韧皮部在树皮靠近木质部的地方,有机物在茎的树皮中由上而下地运输着。
【解答】(1) 移栽的香樟树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能力较差,为了能保证有充足的水分供生命活动所用,需要剪去了大部分叶,减弱其蒸腾作用,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
(2)图3中1是树皮,2是韧皮部,3是形成层,4是木质部,5是髓,输入的营养液主要就是含有无机盐的水溶液,所以需要通过木质部的导管来运输,所以钻注孔的深度达到图3中茎的结构4部位,因为那里是木质部,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
故答案为:(1)蒸腾;水分;(2)木质;导
三、实验探究题
26.(2021八上·宁波期末)校园里,同学们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探究活动,请分析回答:
(1)为提高植物移栽的成活率,请你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合理即可);
(2)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同学们还采取了治虫、除草、施肥、松土等措施,其中,经常给植物松土的目的是 。
(3)同学们在校园里开展了如下探究:选取了发育情况相同的两株健壮天竺葵幼苗,标记为甲、乙,分别放在两瓶不同的培养液中培养,放置于相同的光照下一段时间,并观察、测量其发生的变化,具体情况如表:
植株 培养液 (50毫升) 植株质量/克 生长状况
实验前 实验后
甲 蒸馏水 90 145 矮小纤细,叶色发黄
乙 土壤浸出液 90 378 枝叶茂盛,叶色浓绿
①比较甲、乙植株的生长状况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植物的生长需要 (填“光照”“无机盐”“水”);
②请你指出同学们设计实验的不足之处 。
【答案】(1)带土移植;减去植物的部分枝叶;选择阴雨天移植(合理即可)
(2)促进植物根的呼吸
(3)无机盐;实验植株太少(实验次数太少),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本题根据知识点蒸腾作用的意义、带土移栽、根的呼吸作用、探究无机盐的作用等方面着手,在知识点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需要学生加以综合利用。
【解答】(1)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叶片)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其主要过程为: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气孔→大气。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刚移栽的植物,根的吸水能力较弱,而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所以为了较高的成活率,其建议是带土移栽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根的吸水能力或者是剪掉移栽植物的部分叶片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了移栽的成活率.
(2)植物的根不仅能吸水还能呼吸,其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
(3)根据对照实验原则,其只存在一个变量,为探究其变量影响,要综合性考量,因此植株矮小、纤细、叶色变黄增重55克;乙瓶土壤浸出液植株茎粗、枝多、叶色浓
绿,增重288克,其土壤浸出液相对于蒸馏水中多包含有无机盐,可以说明: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但是其实验只有两组且实验植株过少,存在着严重的实验偶然性。
故答案为:(1)保护移栽植物的幼根和根毛;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2)为根的呼吸提供充足的氧气;(3)无机盐; 实验植株太少(实验次数太少),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
27.(2021九上·金华期中)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研究某些环境因素是如何影响植物枝条失水的,在温度、风速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结果见下表:
环境条件 失水速度(克/时)
A.光照﹑朝湿 14
B.光照、干燥 32
c.黑暗、干燥 8
(1)水面上加一层油的好处是 。
(2)如果要研究湿度对枝条失水速度的影响,应比较哪两组数据? 。
(3)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植物在移栽或扦插后,应该采取怎样的处理方法? 。
【答案】(1)防止水分蒸发产生的干扰
(2)A、B
(3)遮光或增湿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因素。解答时可以从光照、湿度等方面来切入。
【解答】(1)油的蒸发速度非常小,在水的表面加上一层油,遮住了水分与空气的接触,防止水分蒸发产生的干扰。
(2)表中A和B的变量是湿度(干燥、潮湿),可以探究湿度湿度对枝条失水速度的影响。
(3)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植物在黑暗、干燥的环境中,失水速度最慢,所以植物在移栽或扦插后,采取遮光或增湿的方法可以提高存活率。
28.(2021·丽水)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为探究“大棚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某兴趣小组制作了如图甲所示装置:用干燥、透明的密闭容器模拟大棚,其内放有一株吊兰,传感器测定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
在室温25℃时,将装置放在有阳光照射的窗台上,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ppm表示百万分之一)。请回答:
(1)实验中发现容器内壁附有较多水球,这些水珠主要通过吊兰的 作用产生;
(2)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下降的原因是 ;
(3)要提高大棚内作物产量,可适当增加大棚中CO2含量,写出一种具体方法 。
【答案】(1)蒸腾
(2)吊兰的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使二氧化碳的消耗量大于释放量
(3)施用二氧化碳气肥.燃烧木炭、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等
【知识点】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1)密封装置内的水珠,主要是来自于吊兰的蒸腾作用;
(2)吊兰放在光照下,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由于其始终在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光合作用速率要大于呼吸作用速率,这样装置内的二氧化碳含量才会降低;
(3)在大棚中增加CO2含量的方法常见的是放入适量干冰、在大棚中烧炭、或者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等;
故答案为:(1)蒸腾;(2) 吊兰的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使二氧化碳的消耗量大于释放量;(3) 施用二氧化碳气肥.燃烧木炭、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等.
29.(2021八下·吴兴期末)科学兴趣小组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将一株绿色小植物放入锥形瓶中,在瓶中安放一个测定瓶中CO2浓度的无线传感器并密封。
(1)装置内植物吸收的水主要用于植物的 。
(2)在某一晴天,将此装置置于有光照的室外,进行24小时二氧化碳浓度的测定,绘制的曲线如图乙所示。据图分析,根据6时之前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趋势判断,此时植物 (选填“只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强度增加但仍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3)若想利用此装置只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应将装置放置在 环境中。
【答案】(1)蒸腾作用
(2)光合作用强度增加但仍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3)黑暗
【知识点】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和藻类利用叶绿素等,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2)黑暗环境中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解答】(1)绿色植物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植物通过根吸收来的水大于只有1%被植物体利用,约99%都被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当中去了,因此
(2)由于0~6时植物已经开始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的强度小于呼吸作用的强度,因此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趋缓;P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当,二氧化碳浓度不再升高,6~18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因此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于P点前。
(3)由于黑暗环境中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若要用此装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应将装置置于无光环境中。
故答案为:(1)蒸腾作用(2)光合作用强度增加但仍小于呼吸作用强度(3)黑暗
30.(2021八下·秀洲月考)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特性,这种适应性表现在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等各个方面。如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叶片上气孔的数量和分布是不同的。下表为4种植物叶片上、下表皮的气孔数,其中叶片浮于水面生长的植物是 。取四枝大小且叶片数大致相同的丙种植物嫩枝,在光照条件下,依下图所示的方法进行实验(凡士林具有密封作用)。实验开始时各装置的质量相同,24小时后重新测量各装置的质量,质量明显减小的是 。(填编号)
植物种类 甲 乙 丙 丁
气孔数 /cm2 上表皮 2500 0 8900 2700
下表皮 2300 29400 0 12300
【答案】丙;AB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能降低叶片表面温度,避免因阳光强烈照射而灼伤叶片。因此,阳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数目多,阴地植物叶表皮的气孔数目少,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2)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3)用油放在水的上面,可防止水分自然蒸发。
【解答】对浮水植物来说,一方面下表皮接触水面,不利于透气;另一方面气孔直接分布在上表皮有利于透气,有利于增大蒸腾作用并不会有缺水的威胁。分析表中数据,丙植物的气孔分布状况是上表皮8900,下表皮0,表明气孔主要分布在上表皮。可见浮于水面生长的植物是丙。
A叶片未处理,散失水分最多;B叶片上表皮气孔未密封,也会散失大量水分;C叶片上下表皮气孔都密封,只有叶柄及茎散失少量的水分;D叶片全部切除,切口也涂有凡士林,几乎没有水分蒸发。因此24小时后重新测量各装置的质量,质量明显减小的是AB。
四、解答题
31.(2021九下·浙江期末)图甲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油菜(如图乙)三个部位的切片的一部分。请回答:
(1)图甲中①取自于图乙中的 (填字母)。
(2)制作好②的临时装片,通过显微镜观察时,正确完成了对光、放片两个步骤后,用低倍镜寻找物像时,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该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填字母)。
A.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寻找物像
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物像
C.眼睛看着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降至最低
D.左眼看着目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继续寻找物像
(3)观察切片③时,想在视野中同时观察到更多的细胞,接着的操作应是 。
【答案】(1)A
(2)C
(3)换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1)气孔 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由成对的保卫 细胞构成的。
(2)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实验台。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的乘积。
【解答】(1)①中有气孔,气孔是叶片所具有的结构,所以①取自于图乙中的A叶子.
(2)制作好②的临时装片,通过显微镜观察时,正确完成了对光、放片两个步骤后,用低倍镜寻找物像时,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该进行的一步操作是眼睛看着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降至最低,C符合题意。
(3)观察切片③时,想在视野中同时观察到更多的细胞,接着的操作应是换用低倍镜。
在显微镜的目镜与物镜有放大作用,物像的放大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若是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的体积就越大,但数目最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的体积就越小,但数目最多,因此观察切片③时,想在视野中同时观察到更多的细胞,接着的操作应是换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
故答案为:(1)A(2)C(3)换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
32.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的基本功能是维持植物的生命。那么,根、茎、叶在维持植物的生命方面分别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请根据下面的漫画回答问题。
(1)叶说:“没有我,你们都会饿死。”说的是叶的 具有制造有机物的功能。叶片的正面绿色比背面颜色深是由于 。
(2)根说:“我要是不工作,你们都会渴死。”说的是根具有吸收水分的功能,这一功能主要是由根尖的 完成的。
(3)萎蔫的叶:“快给我水!我渴死了。”说的是茎具有运输水分的功能,运输的方向是 的。
【答案】(1)叶绿体;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含叶绿体比靠近下表皮的多
(2)根毛区
(3)自下而上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茎的形态结构;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植物叶片的叶肉细胞中含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其中靠近上表皮的栅栏组织所含的叶绿体多于靠近下表皮的海绵组织。植物根尖根毛区长有根毛,可伸入土壤中吸收水分,并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自下而上输送到植物体其他各部分。
【解答】(1)叶片中所含的叶绿体具有制造有机物的功能,从而供给植物体生命所需。叶片的正面绿色比背面颜色深是由于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含叶绿体比靠近下表皮的多。
(2)根具有吸收水分的功能,这一功能主要是由根尖的根毛区完成的。
(3)植物的茎中有导管与根、叶中的导管相连,可将由根吸收来的水分自下而上运输到叶片。
故答案为:(1)叶绿体;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含叶绿体比靠近下表皮的多;(2)根毛区;(3)自下而上
33.(2020·柯桥模拟)柯桥区某现代化蔬菜大棚基地生产的番茄鲜嫩多汁深受消费者青睐。为了研发提高产量的措施,为农民创收,柯桥区农科所做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一些数据,绘制了模型图。图甲为番茄叶片进行的三种生理活动模式图,图乙是夏季晴朗的一天大棚内番茄叶肉细胞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对值)随时间变化的折线图,图丙是一天内番茄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分析上述三模型图,完成下列填空:
(1)图甲的三种生理活动中,其中时刻在进行的一种生理活动是 (填图甲中字母)。
(2)图乙中,表示番茄叶光合作用开始的是 点(填图乙中字母)。
(3)图丙中实线Ⅰ表示的是 作用。
(4)图丙中d点对应时刻虚线Ⅱ处于最大值的原因是 。
【答案】(1)A/C/AC
(2)B
(3)光合
(4)温度最高,呼吸作用最强(温度较高,酶的活性较强)
【知识点】蒸腾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反应,最终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3)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解答】(1)A活动是指蒸腾作用;B活动是指光合作用;C活动是指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时刻都在进行;光合作用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蒸腾作用也是时刻都在进行。
(2)图乙中,AB段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处于最大值且保持不变,说明此过程中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之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逐渐减少,说明B点之后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且光合作用强度在逐渐增强,所以图乙中,表示番茄叶光合作用开始的是B点。
(3)图丙中实线的生理活动只有在白天才进行,所以是光合作用。
(4)此虚线表示的是呼吸作用,此时温度较高,酶的活性较强,所以呼吸作用最强。
故答案为:(1)A/C/AC;(2)B;(3)光合;(4)温度最高,呼吸作用最强(温度较高,酶的活性较强)
34.(2020·台州模拟)测定植物在自然环境下两昼夜吸收或释放CO2量,经电脑分析得到分析图,S1~S5表示曲线与X轴围成的面积,请据图回答:
(1)第二天中 (填字母)点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FG段CO2吸收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2)若S1+S3+S5≥S2+S4时,则植物在这两昼夜内 (选填“能”或“不能”)生长。若将植物放在常温下暗处理1小时,质量减少1mg,再用适当光照射2小时,测其质量比暗处理前增加3mg,则该植物每小时实际制造有机物质量是多少 ?
【答案】(1)I;环境温度过高,为了减少水分过多散失,部分气孔关闭
(2)不能;暗处理1h,重量减少1mg,呼吸速率为1mg/h。再用适当光照射2h,测其重量比暗处理前增加3mg,则比暗处理后增加3mg+1mg=4mg,故净光合速率为 =2mgh,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2mg+1mg=3mgh,每小时制造的有机物的量3mg/hx1h=3mg。
【知识点】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淀粉等有机物。
【解答】(1)图中DE段波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夜间温度变化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I点表示此刻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同.I点之后光合作用逐渐减弱,直到停止.因此第二天中Ⅰ点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FG段CO2吸收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当温度过高时,植物为了减少水分过多散失,部分气孔关闭。
(2)据图分析可知,图乙中S2明显小于S4,造成这种情况的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和温度.如果S1+S3+S5>S2+S4,表示植物夜间消耗的有机物大于白天积累的有机物,因此该植物在这两昼夜内不能生长。暗处理1h,重量减少1mg,呼吸速率为1mg/h。再用适当光照射2h,测其重量比暗处理前增加3mg,则比暗处理后增加3mg+1mg=4mg,故净光合速率为 =2mgh,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2mg+1mg=3mgh,每小时制造的有机物的量3mg/hx1h=3mg。
35.(2020·北仑模拟)据悉,北仑凤凰城中央公园将于两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内有百草园、花卉园、热带植物馆、湿地等景观,未来能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在近年来雾霾压城的情况下,区域“城市绿肺”的净化功能值得期待。
产品规格: 浮筒尺寸m(长×宽×高)1×1×0.4 质量:28kg 承载量:每平方米★★★kg 材质:高分子聚乙烯 颜色:蓝、黑、灰、橙、黄等颜色 承载极限吃水深:0.35m
(1)中央公园内到时会出现鱼虾嬉戏的场景,那么鱼在水中用 (填器官)呼吸。
(2)中央公园能够调节气候,其中增大湿度主要是由于植物的 。
(3)公园欲建造水上浮桥采购了一批浮筒,其规格如图乙所示,小科发现产品规格说明上的“承载量”模糊不清,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小科求出承载量的数值?
【答案】(1)鳃
(2)蒸腾作用
(3)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1m×1m×0.35m=3500N
m物= -m桥= -28kg=322kg
承载量= = =322kg/m2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蒸腾作用;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考查鱼的呼吸器官。
(2)根据蒸腾作用的概念答题。
(3) 先根据公式F浮=ρ水gV排 算出承载物所受的浮力,再求出它的承载物的质量,物体质量除以承载物的面积就是承载物每平方米的承载量。
【解答】(1) 鳃是一种适于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器官,肺和气管是适于在陆地上呼吸的器官,有的水生哺乳类也是用肺呼吸,那么鱼就是用鳃呼吸的。
(2) 中央公园能够调节气候,其中增大湿度主要是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因为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
(3)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1m×1m×0.35m=3500N
m物= -m桥= -28kg=322kg
承载量= = =322kg/m2
五、综合说理题
36.(2021·瑞安模拟)植物在秋天落叶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小明发现分布长江以南地区的亚热带树种——常绿樟树却在春季会掉落许多叶子,仔细观察发现樟树落下的叶都是红色,而留在树上的树叶基本是绿色的;同时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落到地面的树叶大部分是背面朝上。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呢?兴趣小组同学查到了下列资料:
资料1:植物落叶有两种情况:一种每当干旱或寒冷季节来临,树叶枯死脱落,仅存枝干。另一种在春夏时新叶发生后,老叶渐次脱落,树木终年常绿。落叶的原因:内因是叶片经过一定时期的生理活动后细胞内的代谢产物,如矿物质积累,引起生理功能衰退而死亡(如叶绿素破坏)。外因是天气变冷、雨水减少,缺水造成落叶。
资料2:植物叶片的颜色是叶片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液泡中的花青素等各种色素综合决定,植物叶片所含色素的数量与植物种类、叶片老嫩、生长期及季节有关。正常叶片,由于绿色的叶绿素比黄色的类胡萝卜素多,所以叶片总是呈现绿色。在一定的生长时期,若叶片形成较多的花青素,则呈红色。
资料3:大多数植物叶子靠近叶面的细胞,有一排紧密排列的长方形细胞,称为栅栏上表面组织;而靠近叶背的细胞排列疏松,称之为海绵组织(如图)。栅栏组织不仅细胞排列紧密,
而,且含有大量的叶绿素。
结合上述资料,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樟树为什么会在春天落叶,落叶大都是红色且落地时背面朝上。
【答案】示例:樟树是常绿植物,落叶是由于新叶发生后,老叶渐次脱落。春季植物生命活动旺盛,大量老叶无法维持植物正常生命活动所需,因此在春季大量落叶。形成老叶时,叶片中的叶绿素被破坏,绿色褪去;同时产生较多花青素,使老叶呈红色。叶片上表面细胞排列紧密而且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光合作用较强,与叶背面相比,上表面积累更多的有机物,使得叶片上表面的密度比背面密度大,所以在落叶时,大部分是背面朝上。
示例:落叶的主要原因是老叶内部代谢产物积到一定程度后引起生理功能衰退。这种落叶通常发生在新叶长出的春夏时节。)由于老叶内部产生较多的花青素,所以落叶通常是红色的。叶片上表面细胞排列紧密而且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光合作用较强,与叶背面相比,上表面积累更多的有机物,使得叶片上表面的密度比背面密度大,所以在落叶时,大部分是背面朝上。
示例:落叶的主要原因是老叶内部代谢产物积到一定程度后引起生理功能衰退。这种落叶通常发生在新叶长出的春夏时节。)由于老叶内部产生较多的花青素,所以落叶通常是红色的。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叶,是维管植物营养器官之一。其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有蒸腾作用,提供根系从外界吸收水和矿质营养的动力。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由叶片的结构图可知,叶的上表面栅栏组织排列紧密且含有较多的叶绿素,因此上表面的细胞光合作用强度远大于下表面的细胞,上表面积累的有机物多于下表面,则上表面的质量和密度都大于下表面,所以在下落时下表面着地;春季时,樟树的生命活动加速,产生大量新叶,老叶无法维持其生命活动,所以脱落;而叶片呈红色,是因为叶绿素被破坏,产生较多的花青素导致的;
1 / 1浙教版科学八下4.5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做法中,应用 了光合作用原理的是( )
A.移栽树木时,剪去部分枝叶
B.种植玉米时,要合理密植
C.早春播种后,使用塑料薄膜覆盖地表
D.北方冬季,大白菜储存在地窖中
2.(2021八上·兰溪月考)兰溪南门湿地有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全市范围来看,该湿地的水循环比较活跃
B.湿地内大量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水循环
C.湿地的水是其中生物生存所必须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D.湿地内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陆地咸水
3.(2021八下·浦江期末)阳光玫瑰因果肉鲜美,果香独特,而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浦江果农自引进阳光玫瑰开始一直努力提高其产量,下列各种说法中不科学的是( )
A.果农建造大棚,通过增大昼夜温差来提高产量
B.扦插时剪去部分叶片减弱蒸腾作用,以提高植株的成活率
C.葡萄叶片宽大需要合理密植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提高产量
D.晚上大棚内开灯,使光合作用时间增加,呼吸作用时间减少
4.(2021八下·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植物叶片各部分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叶脉,属于保护组织,对叶起保护作用
B.②和④是表皮,属于输导组织,具有运输作用
C.③是叶肉,属于营养组织,其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
D.⑤是保卫细胞,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5.(2021八下·乐清期末)乐乐为研究“植物体内的水是从叶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的”,从同一株新鲜白菜上裁取四片大小、质量相同的大叶片(下表皮气孔数多于上表皮),做了如下处理(凡士林有密封的作用)。
组别 甲 乙 丙 丁
涂凡士林部位(凡士林质量忽略不计) 不涂 上表皮 下表皮 上表皮和下表皮
将四组同时置于温暖通风处,6小时后称重,组别的重量从小到大排序为( )
A.甲乙丙丁 B.甲丁丙乙 C.丙乙丁甲 D.丁丙乙甲
6.(2021八下·吴兴期末)小明同学发现妈妈前天买来的菜忘了从塑料袋中拿出来,塑料内有水珠出现,他感到很好奇,于是想通过实验来进行探究。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合理的是( )
A.选材说明:应选择具有较强吸水能力的干旱地区的植物进行实验
B.步骤分析:置于阳光下可以使实验现象更快出现
C.现象解释:袋内的小水珠主要由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水液化形成
D.实验结论:气孔是植物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
7.(2021八下·嘉兴期末)下列有关叶片及其蒸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片的上下表皮由一层绿色的表皮细胞组成
B.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由保卫细胞控制其开闭
C.植物吸收的水分有少量通过蒸腾作用直接散失
D.蒸腾作用散失的水主要靠叶脉中的筛管运输
8.(2021·长兴模拟)2020年11月9日,浙江自然博物院举行百山祖冷杉移栽活动,下列关于移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树苗带着原生地土壤是为了尽量保护幼根和根毛
B.应该在百山祖冷杉植株上方安装喷淋设备,随时补充水分
C.树苗应连夜运输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蒸发
D.应该在移栽前进行土壤酸碱度的测定并进行土壤酸碱性的调节与改良
9.(2021·瓯海模拟)兴趣小组符一段含一定数量叶片的新鲜椴木枝条底端斜切后插入红墨水中,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将枝条横切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区域②变红,则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合理的是( )
A.将新鲜枝条的叶片全部去除现象将更明显
B.区域②变红说明了②是运输水分的部位
C.区域③未变红说明该处能够运输有机物
D.置于阳光下是为了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10.(2021·乐清模拟)我市城市道路建设,需移栽桂花树。在移栽时,采取如图所示的搭棚措施,提高存活率。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弱光合作用 B.抑制呼吸作用
C.预防虫害侵袭 D.降低蒸腾作用
11.(2021·余杭模拟)如图所示为用显微镜观察到的蚕豆叶下表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表皮细胞结构中,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的是①细胞壁
B.表皮细胞结构中,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②细胞核
C.③是保卫细胞,该细胞无色透明且不含叶绿体
D.④是气孔,它是植物体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
12.(2020八上·江北月考)如图表示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毫克/小时),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B.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C.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D.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13.(2020八上·宁波月考)下列生产活动中的措施与其依据或目的不一致的是( )
A.给农作物松土——有利于根部的呼吸
B.白天为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
C.幼苗移栽时根部留土坨——保护根毛,有利于根对水的吸收
D.移栽果树时剪去部分枝叶——降低光合作用
14.(2020八上·宁波月考)盛夏季节,大树底下好乘凉,下列说法中与此现象有关的是( )
①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植物的蒸腾作用;
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太阳光能;
④水在汽化时吸收热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
15.(2020八上·宁波月考)如图,甲乙两个相同的枝条,将乙的叶片全部摘除后,同时插入两个装有红色溶液的烧杯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乙枝条韧皮部被染成红色
B.乙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快
C.甲枝条木质部被染成红色
D.两枝条内都只是韧皮部被染成红色
二、填空题
16.(2021七上·淳安期末)如图是被子植物叶的切面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表皮具有保护作用,由 组织构成。
(2)叶脉能输送由根吸收来的水分、无机盐以及叶制造的营养物质,因此叶脉主要是由 组织构成的。
(3)叶片中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肉细胞, 它们是植物的 组织。
(4)叶属于 (选填“组织”“器官”或“系统”) 。
17.(2021七上·洞头期中)根据A、B、C、D四种植物的特征编制了如下检索表:
(1)叶片上的叶脉属于 组织。
(2)结合图甲中的信息,请将检索表补充完整:2b 。
(3)图乙为玉兰的花和用玉兰的叶子制作的叶脉,则A,B,C,D四种植物中和玉兰共同点最多的是 。
(4)生态旅游是人们回归大自然、关注生物多样性的最佳方式之一。下列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点正确的是 (可多选)
A.把自然保护区过度开发成旅游区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B.丧失栖息地是导致大多数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
C.增减一种生物的数量往往会影响到与它相关的其他生物数量
D.可引入世界各地不同的生物以增加我国生物的多样性
18.(2021·岱山模拟)海南大学科研团队在耐盐植物试种研充中,发现了一种叫“冰菜”的植物对盐碱地有较强适应性。“冰菜”能在盐碱地生长可能是其细胞液的浓度比常见植物细胞液的浓度 。“冰菜”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植物的 作用散失到空气中。
19.(2020七上·江北月考)显微镜是实验室的常见仪器,小红用显微镜做了如下实验
(1)观察叶片结构,如图甲所示,①是叶脉,属于 组织,具有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功能。②是叶肉细胞,属于营养组织,其细胞里含有叶绿体,是植物进行 作用的场所。
(2)小红为观察一个完整的细胞结构,使图乙A中左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的正中央(图B),应将载玻片向 方向移动。
(3)解决上述问题后,小红先用4×物镜找到洋葱表皮细胞清晰的物像,之后转动物镜转换器,用10×物镜观察,发现视野中无光斑。此时小莉应该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调节反光镜 B.继续转动物镜转换器
C.移动载玻片 D.转动遮光器调整光圈大小
(4)小红所观察到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共同结构,同时她将观察不到的结构是 。(只需写出一点)
20.(2020八上·慈溪月考)植物的新陈代谢离不开水,植物体对水的吸收、运输、利用、散失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吸水的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区,当根毛区细胞液浓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土壤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2)水分和无机盐被根吸收后,会先后进入根部、茎部导管向上运输,导管位于 。
(3)水稻生长的后期(灌浆期和成熟期),谷粒的生长和发育较快,该期间水稻根系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作用。
21.(2020八上·宁波月考)如图是叶片的横切面,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叶片中起运输功能的是 (填序号);
(2)在叶片的上下表面涂上一层凡士林,会直接影响到叶片的光合作用,这是因为光 合作用的原料 无法从④进入叶片内;
(3)叶片的营养组织是②,它们的细胞内部含有 ,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22.如图是被子植物叶的横切面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表皮具有保护作用,由 组织构成。
(2)叶脉能输送由根吸收来的水分、无机盐以及叶制造的营养物质,因此叶脉主要是由 组织构成的。
(3)叶肉部分由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肉细胞组成,叶肉细胞属于 组织。
(4)叶属于 (选填“组织”“器官”或“系统”),理由是 。
23.温室大棚内进行作物种植具有减少水分蒸发、便于调控棚内光照、温度和二氧化碳含量等优点。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炎热的夏天,植物的叶片不会被强烈的阳光灼伤,这是因为植物进行了 作用,带走了叶片的热量;这不仅有利于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有效地散热,还能促进 。
(2)对温室内的土栽作物施用有机肥,不仅有利于培育绿色食品,还可增加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3)小明种了一棵月季,为了让月季快点生长,小明给它施了许多肥料,结果几天后,月季却枯萎死亡,这是由于大量肥料使土壤溶液浓度 根毛细胞内细胞液浓度,导致月季根部 (选填“吸水”或“失水”)而出现的“烧苗”。
24.(2020·台州)某地区发现一种未知植物的化石,科学家通过技术手段确定该植物叶片在生命活动中总是处于卷曲状态,右图为其显微结构示意图。
(1)该叶片中的叶绿体主要分布在 (选填“上”或“下”)表皮附近,这样更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2)科学家猜测该植物具有很强的保水能力,以下支持这一猜测的有 。
A.气孔着生部位向内凹陷
B.叶片卷起,水蒸气可以积聚在卷起的叶片内
C.叶片下表皮的表面分布有大量绒毛,能降低叶下表皮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
25.(2020八下·拱墅期末)图1是一片移裁的香樟树。为了保征树木移栽的成活率,给树木挂上含有各种营养液和生长素的“吊瓶”(如图2)
(1)移栽的香樟树被剪去了大部分叶的目的是减弱其 作用,以减少其体内 的散失。
(2)营养液输入的位置愈低愈好,为便于操作,常选择在距离地面30cm以内的范围钻住输液孔。钻注孔的深度达到图3中茎的结构4部位的原因是该处是 部,内有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 管。
三、实验探究题
26.(2021八上·宁波期末)校园里,同学们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探究活动,请分析回答:
(1)为提高植物移栽的成活率,请你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合理即可);
(2)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同学们还采取了治虫、除草、施肥、松土等措施,其中,经常给植物松土的目的是 。
(3)同学们在校园里开展了如下探究:选取了发育情况相同的两株健壮天竺葵幼苗,标记为甲、乙,分别放在两瓶不同的培养液中培养,放置于相同的光照下一段时间,并观察、测量其发生的变化,具体情况如表:
植株 培养液 (50毫升) 植株质量/克 生长状况
实验前 实验后
甲 蒸馏水 90 145 矮小纤细,叶色发黄
乙 土壤浸出液 90 378 枝叶茂盛,叶色浓绿
①比较甲、乙植株的生长状况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植物的生长需要 (填“光照”“无机盐”“水”);
②请你指出同学们设计实验的不足之处 。
27.(2021九上·金华期中)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研究某些环境因素是如何影响植物枝条失水的,在温度、风速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结果见下表:
环境条件 失水速度(克/时)
A.光照﹑朝湿 14
B.光照、干燥 32
c.黑暗、干燥 8
(1)水面上加一层油的好处是 。
(2)如果要研究湿度对枝条失水速度的影响,应比较哪两组数据? 。
(3)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植物在移栽或扦插后,应该采取怎样的处理方法? 。
28.(2021·丽水)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为探究“大棚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某兴趣小组制作了如图甲所示装置:用干燥、透明的密闭容器模拟大棚,其内放有一株吊兰,传感器测定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
在室温25℃时,将装置放在有阳光照射的窗台上,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ppm表示百万分之一)。请回答:
(1)实验中发现容器内壁附有较多水球,这些水珠主要通过吊兰的 作用产生;
(2)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下降的原因是 ;
(3)要提高大棚内作物产量,可适当增加大棚中CO2含量,写出一种具体方法 。
29.(2021八下·吴兴期末)科学兴趣小组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将一株绿色小植物放入锥形瓶中,在瓶中安放一个测定瓶中CO2浓度的无线传感器并密封。
(1)装置内植物吸收的水主要用于植物的 。
(2)在某一晴天,将此装置置于有光照的室外,进行24小时二氧化碳浓度的测定,绘制的曲线如图乙所示。据图分析,根据6时之前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趋势判断,此时植物 (选填“只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强度增加但仍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3)若想利用此装置只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应将装置放置在 环境中。
30.(2021八下·秀洲月考)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特性,这种适应性表现在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等各个方面。如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叶片上气孔的数量和分布是不同的。下表为4种植物叶片上、下表皮的气孔数,其中叶片浮于水面生长的植物是 。取四枝大小且叶片数大致相同的丙种植物嫩枝,在光照条件下,依下图所示的方法进行实验(凡士林具有密封作用)。实验开始时各装置的质量相同,24小时后重新测量各装置的质量,质量明显减小的是 。(填编号)
植物种类 甲 乙 丙 丁
气孔数 /cm2 上表皮 2500 0 8900 2700
下表皮 2300 29400 0 12300
四、解答题
31.(2021九下·浙江期末)图甲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油菜(如图乙)三个部位的切片的一部分。请回答:
(1)图甲中①取自于图乙中的 (填字母)。
(2)制作好②的临时装片,通过显微镜观察时,正确完成了对光、放片两个步骤后,用低倍镜寻找物像时,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该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填字母)。
A.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寻找物像
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物像
C.眼睛看着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降至最低
D.左眼看着目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继续寻找物像
(3)观察切片③时,想在视野中同时观察到更多的细胞,接着的操作应是 。
32.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的基本功能是维持植物的生命。那么,根、茎、叶在维持植物的生命方面分别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请根据下面的漫画回答问题。
(1)叶说:“没有我,你们都会饿死。”说的是叶的 具有制造有机物的功能。叶片的正面绿色比背面颜色深是由于 。
(2)根说:“我要是不工作,你们都会渴死。”说的是根具有吸收水分的功能,这一功能主要是由根尖的 完成的。
(3)萎蔫的叶:“快给我水!我渴死了。”说的是茎具有运输水分的功能,运输的方向是 的。
33.(2020·柯桥模拟)柯桥区某现代化蔬菜大棚基地生产的番茄鲜嫩多汁深受消费者青睐。为了研发提高产量的措施,为农民创收,柯桥区农科所做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一些数据,绘制了模型图。图甲为番茄叶片进行的三种生理活动模式图,图乙是夏季晴朗的一天大棚内番茄叶肉细胞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对值)随时间变化的折线图,图丙是一天内番茄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分析上述三模型图,完成下列填空:
(1)图甲的三种生理活动中,其中时刻在进行的一种生理活动是 (填图甲中字母)。
(2)图乙中,表示番茄叶光合作用开始的是 点(填图乙中字母)。
(3)图丙中实线Ⅰ表示的是 作用。
(4)图丙中d点对应时刻虚线Ⅱ处于最大值的原因是 。
34.(2020·台州模拟)测定植物在自然环境下两昼夜吸收或释放CO2量,经电脑分析得到分析图,S1~S5表示曲线与X轴围成的面积,请据图回答:
(1)第二天中 (填字母)点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FG段CO2吸收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2)若S1+S3+S5≥S2+S4时,则植物在这两昼夜内 (选填“能”或“不能”)生长。若将植物放在常温下暗处理1小时,质量减少1mg,再用适当光照射2小时,测其质量比暗处理前增加3mg,则该植物每小时实际制造有机物质量是多少 ?
35.(2020·北仑模拟)据悉,北仑凤凰城中央公园将于两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内有百草园、花卉园、热带植物馆、湿地等景观,未来能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在近年来雾霾压城的情况下,区域“城市绿肺”的净化功能值得期待。
产品规格: 浮筒尺寸m(长×宽×高)1×1×0.4 质量:28kg 承载量:每平方米★★★kg 材质:高分子聚乙烯 颜色:蓝、黑、灰、橙、黄等颜色 承载极限吃水深:0.35m
(1)中央公园内到时会出现鱼虾嬉戏的场景,那么鱼在水中用 (填器官)呼吸。
(2)中央公园能够调节气候,其中增大湿度主要是由于植物的 。
(3)公园欲建造水上浮桥采购了一批浮筒,其规格如图乙所示,小科发现产品规格说明上的“承载量”模糊不清,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小科求出承载量的数值?
五、综合说理题
36.(2021·瑞安模拟)植物在秋天落叶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小明发现分布长江以南地区的亚热带树种——常绿樟树却在春季会掉落许多叶子,仔细观察发现樟树落下的叶都是红色,而留在树上的树叶基本是绿色的;同时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落到地面的树叶大部分是背面朝上。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呢?兴趣小组同学查到了下列资料:
资料1:植物落叶有两种情况:一种每当干旱或寒冷季节来临,树叶枯死脱落,仅存枝干。另一种在春夏时新叶发生后,老叶渐次脱落,树木终年常绿。落叶的原因:内因是叶片经过一定时期的生理活动后细胞内的代谢产物,如矿物质积累,引起生理功能衰退而死亡(如叶绿素破坏)。外因是天气变冷、雨水减少,缺水造成落叶。
资料2:植物叶片的颜色是叶片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液泡中的花青素等各种色素综合决定,植物叶片所含色素的数量与植物种类、叶片老嫩、生长期及季节有关。正常叶片,由于绿色的叶绿素比黄色的类胡萝卜素多,所以叶片总是呈现绿色。在一定的生长时期,若叶片形成较多的花青素,则呈红色。
资料3:大多数植物叶子靠近叶面的细胞,有一排紧密排列的长方形细胞,称为栅栏上表面组织;而靠近叶背的细胞排列疏松,称之为海绵组织(如图)。栅栏组织不仅细胞排列紧密,
而,且含有大量的叶绿素。
结合上述资料,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樟树为什么会在春天落叶,落叶大都是红色且落地时背面朝上。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的表达式:。(2)合理密植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的有效途径。
【解答】A、移栽树木时,剪去部分枝叶,是为了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A不符合题意;
B、种植玉米时,要合理密植,促进玉米叶子进行更多的光合作用,B符合题意;
C、早春播种后,使用塑料薄膜覆盖地表,是为了保持土壤的湿度和温度,帮助种子的萌发,C不符合题意;
D、北方冬季,大白菜储存在地窖中,是为了保存食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水循环
【解析】【分析】地球上的水的总储量约为 1.386×1018米3 ,它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海洋水是咸水,是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96.53%。地球上的淡水(包括陆地淡水和大气水)仅占总水量的 2.53%,剩余的 0.94% 是陆地咸水;在一定的条件下,陆地上的河流水、湖泊水和海洋水以直接蒸发的形式,转化为大气水。植物体也会将根系吸收的水分,以蒸腾的形式释放出来。冰川在一定条件下,也会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或熔化成液态水补给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空气中的水汽在一定的条件下,又会重新凝结成为液态水或凝华为固态水,并以液态雨水或固态的雪、冰雹等形式降落到地表或海洋。降落到陆地上的水,一部分汇集成为河流水、湖泊水,或转化为冰川,另一部分则下渗转变为地下水和土壤水。汇集到河流、湖泊或渗透到地下的水,又会流入大海,成为海洋水体的一部分。
【解答】A湿地内生态资源丰富,降水量比较大,水循环比较活跃,A正确;
B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得水以气体形式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只有1%的植物体利用,99%的都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发到大气中去了,故B正确;
C生物都需要大量的淡水来生存,是生物生存的必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C正确;
D湿地内利用的最多的水资源是陆地淡水,咸水无法被生物直接利用。
故答案为:D
3.【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可以提高大棚蔬菜产量的措施有:①增加二氧化碳浓度、②延长光照时间、③增大昼夜温差。
【解答】A、增大昼夜温差,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制造的有机物多,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弱分解的有机物少,蔬菜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增多,因此可以提高蔬菜产量,A不符合题意;
B、植物的叶子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因此扦插时剪去部分叶片减弱蒸腾作用,以提高植株的成活率,B不符合题意;
C、 种植葡萄时,如果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如果过密,植物叶片互相遮挡,就会减产,因此葡萄叶片宽大需要合理密植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提高产量,C不符合题意;
D、晚上大棚内开灯给植物补光,可以在光照不足的时候,增强光合作用,减慢呼吸作用对于植物有机物的消耗,但是不能使光合作用时间增加和呼吸作用时间减少,D不科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答案】C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图示为叶片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叶脉,②是上表皮,④是下表皮,③是叶肉,⑤是气孔。
【解答】A、①是叶脉,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A不符合题意;
B、②④为表皮,作用是保护内部组织,属于保护组织,B不符合题意;
C、③是叶肉,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营养组织,C符合题意;
D、⑤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由保卫细胞控制张开或闭合,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答案】A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从同一株新鲜白菜上裁取四片大小、质量相同的大叶片为控制实验中的其他条件,通过改变涂抹凡士林不同位置,比较甲、乙、丙、丁叶子的重量探究植物体内的水是从叶的哪些地方散发出来的问题。
【解答】由于凡士林有密封的作用,因此甲不涂凡士林,叶片水分散失最多,下表皮气孔数多于上表皮,下表皮被凡士林密封,因此丙的重量大于乙的重量,因此将四组同时置于温暖通风处,6小时后称重,组别的重量从小到大排序为甲乙丙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本题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蒸腾作用是植物叶片以水蒸气的方式散发到大气中的过程。
【解答】A、若选择具有较强吸水能力的干旱地区的植物进行实验,实验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现象不明显,A不符合题意;
B、光照是蒸腾作用的动力,因此置于阳光下可以使实验现象更快出现,B符合题意;
C、袋内的小水珠主要由植物的蒸腾作用产生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D、植物叶子的气孔很小,肉眼看不到,因此由该实验无法看出气孔是植物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答案】B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叶的表皮是保护组织、叶肉是营养组织、叶脉中有输导组织等,这些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构成叶,叶具有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功能。
【解答】A、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的细胞构成,表皮细胞的外壁上有一层透明的、不易透水的角质层,A不符合题意;
B、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能够自动开闭,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B符合题意;
C、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C不符合题意;
D、植物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蒸腾作用散失的水主要靠叶脉中的导管运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蒸腾作用;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根毛的分布位置和功能,根毛的数量很多,集生于根尖的一定区域,主要位于根尖的成熟区,形成根毛区,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解答】在移栽前进行土壤酸碱度的测定并进行土壤酸碱性的调节与改良 提高树木成活率,土壤酸碱度的测定,幼苗移栽时,往往会造成幼根和根毛受损,而使植物吸水的功能大大下降,造成植物萎蔫或死亡,所以移栽时,需要带大的土坨,且常在阴天或傍晚时进行,目的是减少幼根与根毛的损伤,和降低其蒸腾作用,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在百山祖冷杉植株上方安装喷淋设备,能起到降温作用,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答案】B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茎是根和叶之间起输导和支持作用的植物体重要的营养器官。
【解答】A、叶片进行蒸腾作用有助于枝条水分的运输,因此不能去除叶片;故A错误;
B、该实验是将木枝条插入红墨水中,因此区域②变红,说明此部位是运输水分的部位;故B正确;
C、该实验没有探究有机物的运输,因此无法得知运输有机物的部位;故C错误;
D、置于阳光下是为了促进植物的蒸腾作用;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0.【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解答】由图可知,对刚移栽的桂花树进行遮光处理,是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1.【答案】C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观察细胞;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保卫细胞是指植物茎、叶等的表皮上具有叶绦粒而通常作半月形的两个相邻的细胞。
【解答】A、由图可知, ①是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故A正确;
B、②是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故B正确;
C、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故C错误;
D、④是气孔,是植物体气体和水分的进出通道;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12.【答案】A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为植物根系提供了强大的蒸腾拉力,使得水分能够运输到高大的乔木顶端,蒸腾作用本身是散失水分,但是有利于吸收水分。
【解答】由图可知,在黑暗处,吸收水分的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在光下,大体是中间部分是蒸腾作用的速率大于吸收水分的速率,而两边部分是吸收水分的速率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3.【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原料: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能释放氧气的过程,是光合作用、施肥的目的、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的根呼吸:需要及时松土,有利于根的呼吸。
【解答】A、由于植物的根需要进行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土壤疏松有利于氧气进入,所以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空气增加,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因此 给农作物松土——有利于根部的呼吸,A不符合题意;
B、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分和二氧化碳,白天有适宜的光照强度,植物的光合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所以白天为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幼苗移栽时根部留土坨——保护根毛,植物 适应原有的土壤浓度,保留土坨,暂时有利于根对水的吸收,防止根毛被破坏,影响植物的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故不符合题意;
D、移栽果树时剪去部分的枝叶,叶片主要是蒸腾作用的场所,剪去叶片,减弱植物体内蒸腾作用,防止水分的散失,而不是降低光合作用,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4.【答案】A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这个大树底下乘凉,盛夏季节烈日下和树荫下比较可知,盛夏季节在烈日下太阳辐射强吸收热量多,温度高人感觉闷热,浓荫树下由于太阳光被遮挡住,太阳的辐射热量少,所以温度低,其次植物为降低自身温度蒸腾作用强烈带走了大量的热量,也使得树荫下温度降低。
【解答】 ①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所以在树荫下不能被光照到,正确的;②植物的蒸腾作用,蒸腾作用吸收热量使周围的温度降低,正确;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太阳光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有凉快的感觉,说法正确的;④水在汽化时吸收热量 ,液体的汽化需要吸热会使环境温度降低,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15.【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水分 以气体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指物体外的过程,植物体的蒸腾作用主要是在叶片进行。
【解答】甲乙两个杯子中除了叶子数量不一样,其他条件相同,乙中叶子摘除,叶子主要是通过叶片上的气孔发生蒸腾作用,植物体的茎中有木质部,内有导管,可以运输水和无机盐,韧皮部是筛管运输有机物;由分析可以知道:植物体的水分和无机盐运输的动力来自于蒸腾作用,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甲装置内的枝条具有叶片,而将乙的枝叶全部摘除,叶片多的蒸腾作用会更强,这样导致植物体里不断地散失水分,枝条的木质部就会逐渐变红,乙无叶片,蒸腾作用弱,乙枝条内水分蒸发的比较缓慢,故B说法不对;而甲装置蒸腾作用强,水分散失快,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快,乙中韧皮部运输有机物,故不会被染红色,A、D错误。
故答案为:C。
16.【答案】(1)保护
(2)输导
(3)营养
(4)器官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片的基本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由图可知表皮属于保护组织,叶肉分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细胞内含有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属于营养组织,叶脉内有导管和筛管,属于输导组织;叶片是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器官。
【解答】(1)表皮具有保护作用,由保护组织构成。
(2)叶脉能输送由根吸收来的水分、无机盐以及叶制造的营养物质,因此叶脉主要是由输导组织构成的。
(3)叶片中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肉细胞, 它们是植物的营养组织。
(4)叶属于器官。
17.【答案】(1)输导
(2)种子没有果皮包被
(3)D
(4)A;B;C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1.植物叶的结构:植物的叶的表皮属于保护组织,叶脉属于输导组织,叶肉细胞群属于 营养 组织;可见,植物的叶是由多种组织按一定次序构成的叫 器官 。
2.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
(1)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
(2)根据种子中子叶的片数,可以把被子植物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的种子一般有一片子叶,有胚乳,叶脉多为平行脉,须系;双子叶植物的种子一般有两片子叶,无胚乳,叶脉多为网状脉,直根系。
【解答】(1)叶片上的叶脉属于输导组织。
(2)结合图甲中的信息,请将检索表补充完整:2b 种子没有果皮包被。
(3)图乙为玉兰的花和用玉兰的叶子制作的叶脉,玉兰的叶子是网状叶脉,则A,B,C,D四种植物中和玉兰共同点最多的是D。
(4)生态旅游是人们回归大自然、关注生物多样性的最佳方式之一。
A:把自然保护区过度开发成旅游区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正确。
B:丧失栖息地是导致大多数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正确。
C:增减一种生物的数量往往会影响到与它相关的其他生物数量,正确。
D:可引入世界各地不同的生物以增加我国生物的多样性,会造成物种入侵,破坏生态平衡,错误。
故选ABC。
18.【答案】大;蒸腾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盐碱地的土壤里面盐分比较多,普通植物难以适应盐碱地的环境。
【解答】“冰菜”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盐碱地土壤溶液浓度,植物吸水,因此“冰菜”能在盐碱地生长可能是其细胞液的浓度比常见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大。“冰菜”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
故答案为:大;蒸腾
19.【答案】(1)输导;光合
(2)左上
(3)B
(4)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均可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1.植物中的叶脉属于疏导组织,具有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功能。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是细胞中的叶绿体;2。显微镜中观察到的是物体所呈现的倒像,像与物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3.显微镜观察物体的时候先进行对光,使目镜、镜筒、物镜在同一直线上;4.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共同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洋葱表皮细胞所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
【解答】 (1)①叶脉属于输导组织。其中运输水分、无机盐的管道是导管。运输有机物的管道是筛管;②是叶肉细胞,属于营养组织,其细胞里含有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根据显微镜成像的特点,若物像偏离了视野中央需要移动装片,物像偏哪就往哪移动,故往左上方移动 。
(3)因为原来有光斑的,换了一个高倍镜后一般只会暗一些,不可能没有光斑,此时应该考虑物镜没有转动到何时位置,目镜、镜筒、物镜的通光路径不在同一直线上,所以小红应该继续转动转换器。B与题意相符。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植物的绿色部分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与口腔上皮细胞相比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特有的结构是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故答案为:(1)疏导;光合(2)左上(3)B(4) 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均可
20.【答案】(1)大于
(2)木质部
(3)蒸腾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茎的运输作用;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
(2)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表皮起保护作用,韧皮部包括筛管(运输有机物)和韧皮纤维(有韧性),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内含维管束。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进行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
(3)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解答】(1)当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收水分。
(2)水分和无机盐被根吸收后,会先后进入根部、茎部导管向上运输,导管位于木质部。
(3)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因此水稻生长的后期(灌浆期和成熟期),谷粒的生长和发育较快,该期间水稻根系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
故答案为:(1)大于(2)木质部(3)蒸腾作用
21.【答案】(1)③
(2)二氧化碳
(3)叶绿体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片横切面结构图,图示中,①是表皮;②是叶肉;③是叶脉;④是气孔。
【解答】 (1)③是叶脉,里面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能够向上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够向下运送有机物,因此是叶脉具有输导功能;
(2)①表皮上有气孔,是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是从④气孔吸收进入叶片内,因此在叶片上下表面涂上一次凡士林,凡士林堵住了气孔,就无法进行气体交换,二氧化碳就无法进入,会直接影响到叶片的光合作用;
(3)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因此叶片呈现绿色,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故答案为:(1)③ ; (2)二氧化碳 ; (3)叶绿体 。
22.【答案】(1)保护
(2)输导
(3)营养
(4)器官;由多种组织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形成,并具有一定的功能
【知识点】组织;器官和系统;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片的基本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表皮细胞属于保护组织,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细胞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营养组织,叶脉内有导管和筛管,属于输导组织;
【解答】(1)表皮是分布在叶片上下表面的一层排列紧密的细胞,具有保护功能,属于保护组织。
(2)叶脉内的许多管状细胞,能够输送水、无机盐和有机养料,属于输导组织。
(3)叶片内的叶肉细胞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这些细胞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营养组织。
(4)叶是由多种组织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形成,并具有一定的功能。所以叶属于器官。
故答案为:(1)保护 (2)输导 (3)营养 (4)器官; 由多种组织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形成,并具有一定的功能
23.【答案】(1)蒸腾;根对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
(2)有机肥被分解释放二氧化碳
(3)大于;失水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一方面可以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保证各组织器官对水分和无机盐的需要;另一方面在炎热的夏天,能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植物因气温过高而被灼伤。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会将有机物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
【解答】(1)炎热的夏天,植物的叶片不会被强烈的阳光灼伤,这是因为植物进行了蒸腾作用,带走了叶片的热量;这不仅有利于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有效地散热,还能促进跟对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
(2)对温室内的土栽作物施用有机肥,有机肥会被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盐,从而被作物吸收利用,同时还会释放出二氧化碳,增加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提高作物光合作用强度。
(3)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失水。所以,小明给月季施了许多肥料,使得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内细胞液浓度,导致月季根部失水而出现“烧苗”。
故答案为:(1)蒸腾;根对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2)有机肥被分解释放二氧化碳;(3)大于;失水
24.【答案】(1)上
(2)A;B;C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
【解答】(1)由该植物的叶片的结构可知,其上表皮能够接受光照,而其他地方难以接受光照,所以其叶绿体主要分布在上表皮附近;
(2)A、气孔向内凹陷,植物的蒸腾作用相对会弱许多,可以较好的保水;故A正确;
B、叶片卷起,这样水蒸气拒绝在叶片内,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故B正确;
C、 叶片下表皮的表面分布有大量绒毛,能降低叶下表皮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可以减少叶片下表面水的蒸发,从而减少水分散失;故C正确;
故答案为:(1)上;(2)ABC。
25.【答案】(1)蒸腾;水分
(2)木质;导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大气的温度、湿度和气流速度等因素都能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根吸收的水约有 99% 通过这种蒸腾作用散发。
(2)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位于木质部中,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而输导有机物的是筛管 ,位于韧皮部中,韧皮部在树皮靠近木质部的地方,有机物在茎的树皮中由上而下地运输着。
【解答】(1) 移栽的香樟树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能力较差,为了能保证有充足的水分供生命活动所用,需要剪去了大部分叶,减弱其蒸腾作用,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
(2)图3中1是树皮,2是韧皮部,3是形成层,4是木质部,5是髓,输入的营养液主要就是含有无机盐的水溶液,所以需要通过木质部的导管来运输,所以钻注孔的深度达到图3中茎的结构4部位,因为那里是木质部,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
故答案为:(1)蒸腾;水分;(2)木质;导
26.【答案】(1)带土移植;减去植物的部分枝叶;选择阴雨天移植(合理即可)
(2)促进植物根的呼吸
(3)无机盐;实验植株太少(实验次数太少),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本题根据知识点蒸腾作用的意义、带土移栽、根的呼吸作用、探究无机盐的作用等方面着手,在知识点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需要学生加以综合利用。
【解答】(1)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叶片)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其主要过程为: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气孔→大气。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刚移栽的植物,根的吸水能力较弱,而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所以为了较高的成活率,其建议是带土移栽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根的吸水能力或者是剪掉移栽植物的部分叶片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了移栽的成活率.
(2)植物的根不仅能吸水还能呼吸,其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
(3)根据对照实验原则,其只存在一个变量,为探究其变量影响,要综合性考量,因此植株矮小、纤细、叶色变黄增重55克;乙瓶土壤浸出液植株茎粗、枝多、叶色浓
绿,增重288克,其土壤浸出液相对于蒸馏水中多包含有无机盐,可以说明: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但是其实验只有两组且实验植株过少,存在着严重的实验偶然性。
故答案为:(1)保护移栽植物的幼根和根毛;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2)为根的呼吸提供充足的氧气;(3)无机盐; 实验植株太少(实验次数太少),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
27.【答案】(1)防止水分蒸发产生的干扰
(2)A、B
(3)遮光或增湿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因素。解答时可以从光照、湿度等方面来切入。
【解答】(1)油的蒸发速度非常小,在水的表面加上一层油,遮住了水分与空气的接触,防止水分蒸发产生的干扰。
(2)表中A和B的变量是湿度(干燥、潮湿),可以探究湿度湿度对枝条失水速度的影响。
(3)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植物在黑暗、干燥的环境中,失水速度最慢,所以植物在移栽或扦插后,采取遮光或增湿的方法可以提高存活率。
28.【答案】(1)蒸腾
(2)吊兰的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使二氧化碳的消耗量大于释放量
(3)施用二氧化碳气肥.燃烧木炭、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等
【知识点】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1)密封装置内的水珠,主要是来自于吊兰的蒸腾作用;
(2)吊兰放在光照下,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由于其始终在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光合作用速率要大于呼吸作用速率,这样装置内的二氧化碳含量才会降低;
(3)在大棚中增加CO2含量的方法常见的是放入适量干冰、在大棚中烧炭、或者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等;
故答案为:(1)蒸腾;(2) 吊兰的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使二氧化碳的消耗量大于释放量;(3) 施用二氧化碳气肥.燃烧木炭、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等.
29.【答案】(1)蒸腾作用
(2)光合作用强度增加但仍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3)黑暗
【知识点】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和藻类利用叶绿素等,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2)黑暗环境中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解答】(1)绿色植物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植物通过根吸收来的水大于只有1%被植物体利用,约99%都被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当中去了,因此
(2)由于0~6时植物已经开始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的强度小于呼吸作用的强度,因此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趋缓;P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当,二氧化碳浓度不再升高,6~18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因此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于P点前。
(3)由于黑暗环境中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若要用此装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应将装置置于无光环境中。
故答案为:(1)蒸腾作用(2)光合作用强度增加但仍小于呼吸作用强度(3)黑暗
30.【答案】丙;AB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能降低叶片表面温度,避免因阳光强烈照射而灼伤叶片。因此,阳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数目多,阴地植物叶表皮的气孔数目少,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2)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3)用油放在水的上面,可防止水分自然蒸发。
【解答】对浮水植物来说,一方面下表皮接触水面,不利于透气;另一方面气孔直接分布在上表皮有利于透气,有利于增大蒸腾作用并不会有缺水的威胁。分析表中数据,丙植物的气孔分布状况是上表皮8900,下表皮0,表明气孔主要分布在上表皮。可见浮于水面生长的植物是丙。
A叶片未处理,散失水分最多;B叶片上表皮气孔未密封,也会散失大量水分;C叶片上下表皮气孔都密封,只有叶柄及茎散失少量的水分;D叶片全部切除,切口也涂有凡士林,几乎没有水分蒸发。因此24小时后重新测量各装置的质量,质量明显减小的是AB。
31.【答案】(1)A
(2)C
(3)换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1)气孔 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由成对的保卫 细胞构成的。
(2)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实验台。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的乘积。
【解答】(1)①中有气孔,气孔是叶片所具有的结构,所以①取自于图乙中的A叶子.
(2)制作好②的临时装片,通过显微镜观察时,正确完成了对光、放片两个步骤后,用低倍镜寻找物像时,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该进行的一步操作是眼睛看着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降至最低,C符合题意。
(3)观察切片③时,想在视野中同时观察到更多的细胞,接着的操作应是换用低倍镜。
在显微镜的目镜与物镜有放大作用,物像的放大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若是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的体积就越大,但数目最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的体积就越小,但数目最多,因此观察切片③时,想在视野中同时观察到更多的细胞,接着的操作应是换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
故答案为:(1)A(2)C(3)换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
32.【答案】(1)叶绿体;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含叶绿体比靠近下表皮的多
(2)根毛区
(3)自下而上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茎的形态结构;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植物叶片的叶肉细胞中含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其中靠近上表皮的栅栏组织所含的叶绿体多于靠近下表皮的海绵组织。植物根尖根毛区长有根毛,可伸入土壤中吸收水分,并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自下而上输送到植物体其他各部分。
【解答】(1)叶片中所含的叶绿体具有制造有机物的功能,从而供给植物体生命所需。叶片的正面绿色比背面颜色深是由于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含叶绿体比靠近下表皮的多。
(2)根具有吸收水分的功能,这一功能主要是由根尖的根毛区完成的。
(3)植物的茎中有导管与根、叶中的导管相连,可将由根吸收来的水分自下而上运输到叶片。
故答案为:(1)叶绿体;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含叶绿体比靠近下表皮的多;(2)根毛区;(3)自下而上
33.【答案】(1)A/C/AC
(2)B
(3)光合
(4)温度最高,呼吸作用最强(温度较高,酶的活性较强)
【知识点】蒸腾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反应,最终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3)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解答】(1)A活动是指蒸腾作用;B活动是指光合作用;C活动是指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时刻都在进行;光合作用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蒸腾作用也是时刻都在进行。
(2)图乙中,AB段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处于最大值且保持不变,说明此过程中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之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逐渐减少,说明B点之后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且光合作用强度在逐渐增强,所以图乙中,表示番茄叶光合作用开始的是B点。
(3)图丙中实线的生理活动只有在白天才进行,所以是光合作用。
(4)此虚线表示的是呼吸作用,此时温度较高,酶的活性较强,所以呼吸作用最强。
故答案为:(1)A/C/AC;(2)B;(3)光合;(4)温度最高,呼吸作用最强(温度较高,酶的活性较强)
34.【答案】(1)I;环境温度过高,为了减少水分过多散失,部分气孔关闭
(2)不能;暗处理1h,重量减少1mg,呼吸速率为1mg/h。再用适当光照射2h,测其重量比暗处理前增加3mg,则比暗处理后增加3mg+1mg=4mg,故净光合速率为 =2mgh,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2mg+1mg=3mgh,每小时制造的有机物的量3mg/hx1h=3mg。
【知识点】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淀粉等有机物。
【解答】(1)图中DE段波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夜间温度变化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I点表示此刻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同.I点之后光合作用逐渐减弱,直到停止.因此第二天中Ⅰ点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FG段CO2吸收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当温度过高时,植物为了减少水分过多散失,部分气孔关闭。
(2)据图分析可知,图乙中S2明显小于S4,造成这种情况的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和温度.如果S1+S3+S5>S2+S4,表示植物夜间消耗的有机物大于白天积累的有机物,因此该植物在这两昼夜内不能生长。暗处理1h,重量减少1mg,呼吸速率为1mg/h。再用适当光照射2h,测其重量比暗处理前增加3mg,则比暗处理后增加3mg+1mg=4mg,故净光合速率为 =2mgh,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2mg+1mg=3mgh,每小时制造的有机物的量3mg/hx1h=3mg。
35.【答案】(1)鳃
(2)蒸腾作用
(3)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1m×1m×0.35m=3500N
m物= -m桥= -28kg=322kg
承载量= = =322kg/m2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蒸腾作用;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考查鱼的呼吸器官。
(2)根据蒸腾作用的概念答题。
(3) 先根据公式F浮=ρ水gV排 算出承载物所受的浮力,再求出它的承载物的质量,物体质量除以承载物的面积就是承载物每平方米的承载量。
【解答】(1) 鳃是一种适于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器官,肺和气管是适于在陆地上呼吸的器官,有的水生哺乳类也是用肺呼吸,那么鱼就是用鳃呼吸的。
(2) 中央公园能够调节气候,其中增大湿度主要是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因为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
(3)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1m×1m×0.35m=3500N
m物= -m桥= -28kg=322kg
承载量= = =322kg/m2
36.【答案】示例:樟树是常绿植物,落叶是由于新叶发生后,老叶渐次脱落。春季植物生命活动旺盛,大量老叶无法维持植物正常生命活动所需,因此在春季大量落叶。形成老叶时,叶片中的叶绿素被破坏,绿色褪去;同时产生较多花青素,使老叶呈红色。叶片上表面细胞排列紧密而且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光合作用较强,与叶背面相比,上表面积累更多的有机物,使得叶片上表面的密度比背面密度大,所以在落叶时,大部分是背面朝上。
示例:落叶的主要原因是老叶内部代谢产物积到一定程度后引起生理功能衰退。这种落叶通常发生在新叶长出的春夏时节。)由于老叶内部产生较多的花青素,所以落叶通常是红色的。叶片上表面细胞排列紧密而且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光合作用较强,与叶背面相比,上表面积累更多的有机物,使得叶片上表面的密度比背面密度大,所以在落叶时,大部分是背面朝上。
示例:落叶的主要原因是老叶内部代谢产物积到一定程度后引起生理功能衰退。这种落叶通常发生在新叶长出的春夏时节。)由于老叶内部产生较多的花青素,所以落叶通常是红色的。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叶,是维管植物营养器官之一。其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有蒸腾作用,提供根系从外界吸收水和矿质营养的动力。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由叶片的结构图可知,叶的上表面栅栏组织排列紧密且含有较多的叶绿素,因此上表面的细胞光合作用强度远大于下表面的细胞,上表面积累的有机物多于下表面,则上表面的质量和密度都大于下表面,所以在下落时下表面着地;春季时,樟树的生命活动加速,产生大量新叶,老叶无法维持其生命活动,所以脱落;而叶片呈红色,是因为叶绿素被破坏,产生较多的花青素导致的;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