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课时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2.3以某大都市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辐射功能。
教学重难点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课时教学过程(结合学习目标的学习活动或任务设计)
时长 活动/任务名称 活动/任务设计
5分钟 课堂导入 播放 “上海”的宣传片,视频导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上海发展成为城市的优势条件
5分钟 自主学习 1.大城市的集聚和辐射作用 2.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3.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5分钟 合作探究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心城市是指在全国社会经济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综合功能或多种主导功能、起着枢纽作用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心城市以经济区和城市群为依托,是经济区生产布局和城市群功能分工的空间表现形式,是具备较强聚集扩散、服务和创新功能的区域经济中心。2016年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其中明确提出,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之前武汉、郑州、合肥、长沙都在积极争取国家中心城市,最终花落武汉和郑州,合肥和长沙错失机会。郑州在航空港实验区、郑东新区、郑汴一体化、新能源汽车、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建设将受益。下图为我国中部六省区位置示意图。 (1) 说明郑州、武汉当选国家中心城市的共同原因。 (2) 推测与郑州相比,合肥未能获批国家中心城市的原因。 (3) 结合材料,分析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对郑州发展的意义。
10分钟 教师点拨 【解析】
第 (1) 题,从地理位置、交通、经济、辐射能力等方面分析回答。 第 (2) 题,结合中小城市形成的条件,合肥与郑州对比分析回答。 第 (3) 题, 根据材料,结合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分析回答。 【答案】 (1) 都位于承接东西、连通南北的枢纽地带,交通便利;处于中原地区,辐射范围大;所在地区工业基础雄厚,农业、商业、金融业发达;均以经济区和城市群为依托,能有效组织经济区生产布局和城市群功能分工。 (2) 合肥位置偏东,临近长江三角洲地区,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对于中部省区崛起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小;相较于郑州的立体交通枢纽而言,合肥的交通枢纽地位不突出;与郑州相比,合肥的经济实力较弱,中心城市职能难以有效发挥。 (3) 促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进一步成为国际物流中心和现代化产业基地;推动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推动郑州、开封等重点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大新能源汽车研发和推广力度,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创新体系,打造郑州等城市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10分钟 典例示范 都市圈(区)是指由其核心作用的中心城市和周边受到中心城市强烈辐射、有着紧密联系的城市组成的城市经济区域。它是城市化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都市圈(区)的发育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图为山东都市圈(区)分布图。据此完下题。 1、山东省六大都市圈(区)的形成,有利于( ) A.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形成优势互补的城市分工与协作 B.加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郊区城镇化 C.减轻大城市的土地承载压力,有效遏制环境恶化 D.中小城市服务等级提高,建立多层次的城市空间网络 2、山东省都市圈(区)的形成,得益于( ) A.城市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 B.生产要素的空间集聚 C.跨区域的人口迁移 D.快速化交通通信方式的兴起 【解析】 1、选A。通过材料可知,都市圈( 区 )是城镇化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都市圈( 区 ) 的发育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所以都市圈 ( 区 ) 的最大特点是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经济联系密切 , 生产要素优化配置 , 存在产业分工与合作 ; 都市圈 ( 区 ) 是城镇化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 , 所以不会推动郊区城镇化 , 也不是成熟阶段的特征 ; 都市圈对遏制环境恶化没有直接联系 ; 因为形成都市圈 , 都市圈里面的大城市等级提高 , 中小城市服务等级削弱。 2、选 D 。通过材料可知 , 都市圈 ( 区 ) 的含义 , 都市圈 ( 区 ) 内的各个城市之间联系密切 , 信息、资金、人口、物质流动交换频繁 , 这是得益于快速化的交通通信方式的兴起和发展 , 才会让都市圈内的各个城市之间联系更为便捷。 D 对。城市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 , 生产要素的空间集聚和跨区域的人口迁移都是都市圈 ( 区 ) 的影响 , 并非推动的主要原因。
5分钟 课堂小结 学生自行整理本节课知识框架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