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时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理解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课时教学过程(结合学习目标的学习活动或任务设计)
时长 活动/任务名称 活动/任务设计
5分钟 课堂导入 播放视频《粤港澳大湾区》,引导学生边看视频边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建成的意义。视频导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5分钟 自主学习 1、区域联系 2、区域协调发展
5分钟 合作探究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湾区是由一个或若干相连的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在优越的自然条件基础上,湾区依托海港城市的交通枢纽和门户优势,高效配置资源,形成了具有开放经济结构的湾区经济,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 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良好基础。2017年7月,《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三地将在国家支持下,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形成“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的格局。下图示意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参与垒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形成“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的格局。下图示意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1)概括湾区经济的主要特征。 (2)分析国家选择粤港澳规划湾区经济的特色优势条件。 (3)推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障碍。 (4)提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措施
10分钟 教师点拨 【解析】 (1)湾区主要经济特征是区域高度开放,经济高度发达。科技创新能力强。有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宜居宜业等。 (2) 选择粤港澳规划湾区经济的特色优势条件,主要从位置、交通、腹地、经济水平、市场、城市化、资金、政策、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粤港澳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网发达,对外经贸合作便利。有广阔的经济腹地。经济发展水平高、速度快,产业体系完善,市场竞争力强。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资金雄厚,基础设施完善。国家政策支持,对外联系经验丰富。高科技产业密集,引领经济发展的能力强等。 (3) 港澳是两个特别行政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有政治制度不同,经济体制不同,城区差异明显等。 (4)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主要从区域交流、基础设施、产业结构、技术合作创新等方面分析。应加强区域交流合作,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信息网络。合理布局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深化对外开放,打造高水平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平台。汇聚创新资源,培育中高端产业发展等。 【答案】 (1)湾区区域高度开放;经济高度发达;科技创新;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宜居宜业等。 (2)粤港澳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网发达,对外经贸合作便利;有广阔的经济腹地;经济发展水平高、速度快,产业体系完善,市场竞争力强;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资金雄厚,基础设施完善;国家政策支持,对外联系经验丰富;高科技产业密集,引领经济发展的能力强等。 (3)政治制度不同;经济体制不同;城区差异明显等。 (4)加强区域交流合作,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信息网络;合理布局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深化对外开放,打造高水平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平台;汇聚创新资源,培育中高端产业发展等。
10分钟 典例示范 粤港澳大湾区是由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它是继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3日正式通车,极大地加强了三地的联系。读粤港澳大湾区和港珠澳大桥示意图。完成1~2题。 1. 粤港澳大湾区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①东南沿海位置优越 ②气候适宜 ③海陆交通便利 ④改革开放前沿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 把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的有效措施是 A. 鼓励人口大量迁入 B. 加强城市之间的分工与合作 C. 强化政府行政管控 D. 限制城市数量和规模 【答案】1. D 2. B 【解析】 1. 粤港澳大湾区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是海陆交通便利,③对。东南沿海位置优越、气候适宜,属于自然条件,①、②错。大湾区位于改革开放前沿,④对。D对,A、B、C错。 2. 把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有效措施是加强城市之间的分工与合作,B对。人口大量迁入,会加重城市化问题,A错。强化政府行政管控,不符合市场经济体制,C错。大湾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限制城市数量和规模,不利于提高区域竞争力,D错。
5分钟 课堂小结 学生自行整理本节课知识框架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