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月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动植物体的腐烂和塑料的老化都属于缓慢氧化
B.在通风不良的室内使用煤炉、燃气灶及燃气热水器等易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
C.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该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
D.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均为有机物,均具有可燃性
2、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A.用钢刷、沙等擦洗铝制品
B.印染厂的废水呈碱性,加入适量硫酸进行中和
C.用大量的亚硝酸钠腌渍蔬菜、鱼、肉、蛋等
D.用喷漆的方法防止自行车链条锈蚀
3、化学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维生素能够提供能量 B.食用碘盐可预防骨质疏松
C.霉变大米经淘洗后可食用 D.控制油脂摄入可减少肥胖的发生
4、下图标识为运动饮料中的钠、钾、钙的含量,除提供水之外,饮料主要提供的营养物质为
A.蛋白质 B.糖类
C.无机盐 D.维生素
5、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选项 性质 用途
A 二氧化碳不燃烧,不助燃 用于灭火
B 乙醇能够燃烧放出热量 用作燃料
C 盐酸能与某些金属反应 用于金属除锈
D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 用于加工坚硬的物件
A.A B.B C.C D.D
6、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不锈钢可制作医疗器械 B.氢氧化钠能与油污反应,在生活中可去除油污
C.浓盐酸在实验室中可做干燥剂 D.医用酒精可以杀菌消毒
7、从安全的角度考虑,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氢氧化钠溶液
B.霉变的大米经洗净、高温蒸煮后也不能食用
C.冬天生炉子取暖时要注意通风,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D.遇到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现场
8、下列食物中富含油脂的是
A.米饭 B.白菜 C.鸡蛋 D.肥肉
9、2020新春之际出现了罕见的新型冠状病毒,过氧乙酸(CH3COOOH)是杀灭病毒的主要消毒剂。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过氧乙酸属于无机化合物
B.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g
C.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3
D.1个过氧乙酸分子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10、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霉变的大米先淘洗,经高温蒸煮后即可食用
B.室内发生火灾,应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C.医疗上用硝酸铵自制冰袋,给发烧病人降温
D.老年人应补充钙、铁等微量元素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正常雨水的pH<7,是因为____________(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写出最简单的有机物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现有以下物质:
①CH3COOH②Ca3(PO4)2③C6H12O6④活性炭⑤熟石灰⑥维生素A⑦大理石⑧CH4
请选择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
(1)农业上常用作磷肥的是___________;
(2)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是___________;
(3)可用作厨房调味品的是___________;
(4)常用于制波尔多液的是___________;
(5)常用作建筑材料的是___________;
(6)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是___________;
(7)人体缺乏后能导致夜盲症的是___________;
(8)常用于冰箱除异味的物质是___________。
3、用符合要求的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氧气、二氧化碳、甲烷、氢气、一氧化碳
(1)能供给呼吸的气体:___________;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___________;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
(4)灭火:___________;
(5)造成煤气中毒的物质:___________。
4、日常生活、社会发展与化学密切相关。大米、番茄和牛奶是生活中常见的食品,每100g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含量如下表:
蛋白质/g 脂肪/g 糖类/g 矿物质/g
钙 磷 铁
大米 6.7 0.9 78 7 136 -
番茄 0.6 0.3 2 8 37 0.4
牛奶 3.1 3.5 6 120 90 0.1
(1)上表中的钙、磷、铁指的是 (填字母)。
A.原子 B.单质 C.元素
(2)人体若缺少_________元素(填元素符号),则可能易患佝偻病,上表中富含该元素的食品是_______。
(3)大米中的主要成分淀粉属于 (填字母)。
A.糖类 B.油脂 C.蛋白质
(4)牛奶中含有的营养素共有________种。
(5)番茄中富含维生素C,其化学式为C6H8O6,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向维生素C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维生素C溶液具有________(填“酸性”或“碱性”)。
5、化学基础与常识
(1)木子店的老米酒深受麻城人民的喜爱,它用糯米发酵制得的,其中含有少量的乙醇。乙醇属于______(填字母序号)。
A.有机物 B.碱 C.氧化物
(2)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其中“火要虚”的意思是说:燃烧木柴时,通常架空些,才能燃烧得更旺。“火要虚”的实质是______。
(3)铝、铁、铜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其中铝制品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能,原因是______。
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粽子中糯米的主要成分淀粉属于糖类(____)
2、我们每天需要量最大的营养素是糖类(____)
3、多吃烧烤食物对成长有利(_____)
4、用亚硝酸钠腌渍蔬菜、鱼、肉、蛋等食物(____)
5、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应大量摄入高脂肪和高蛋白食物(____)
四、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某温度下,在一密闭容器中,将一定量的甲醇(CH3OH)和甲烷的混合气体与10.4 g氧气点燃发生反应(燃烧不充分),其产物经测定含有2.8 g CO、5.5 g CO2、8.1 gH2O(反应物无剩余)。求:
(1)若该混合气体充分燃烧还需多少克氧气?
(2)原混合气体含有甲醇多少克?
2、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莽草酸(C7H10O5)是从一种叫八角的中药中提取的一种化合物,具有抗炎、镇痛作用,是合成抗病毒、抗癌药物等的原料。
(1)莽草酸属于___________(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2)莽草酸由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
(3)莽草酸分子中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写最简比);
(4)104.4g莽草酸含氧元素质量为___________g。
3、人体缺乏维生素C(简称Vc)可能患坏血病,如图为某种“维生素C”说明书的一部分,请回答:
(1)“Vc”属于_____(填“有机”“无机”)化合物。
(2)“Vc”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是_____。
(3)“Vc”中含量最高的是_____元素。
(4)若正常成年人每天最低需要补充“Vc”60mg时,这些“Vc”完全由图中“维生素C”来补充时,则每次至少服用_____片。
4、维生素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缺乏维生素A1(C20H30O),会引起夜盲症。请回答:
(1)维生素A1属于_____(选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维生素A1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3)维生素A1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_____(写最简整数比)。
5、1kg人体脂肪可储存约32200kJ的能量,一般人每行走1km,大约要消耗170kJ的能量。假设这些能量全部来自脂肪,如果有人每天步行5km,此人1年(以365天计)中因此而消耗的脂肪的质量大约是多少?
五、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
1、小君在家自制奶香馒头。
原料:面粉(中筋粉)4杯、酵母1匙、白糖3大匙、纯牛奶80毫升、水140毫升、奶粉3大匙、小苏打1匙、食盐3分之1小匙。
步骤如下:和面、搓条、成形、发酵、蒸制。
(1)小君取140毫升水,家里没有量筒或量杯,只找到妹妹用的三个不同规格的奶瓶。上图最适合量取140毫升水的是_________
A.50mL奶瓶 B.150mL奶瓶 C.250mL奶瓶
(2)奶粉和纯牛奶中富含人类必需的6大营养素中的_____________。
(3)小苏打在2700C时,完全分解转化成苏打、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使馒头疏松、多孔、口感好。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君请教化学老师设计了一个模拟实验证明白色粉末里有纯碱和食盐。完成下表。限选试剂: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盐酸、稀硝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钙溶液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少量白色粉末于烧杯中,_______________ 白色粉末溶解,形成无色溶液
步骤2:取步骤1形成的溶液与试管中,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样品中含有纯碱
步骤3: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说明样品中含有食盐
2、柠檬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柠檬酸。为了得到维生素C含量高的柠檬水,小组同学开展了如下研究。
(查阅资料)
①维生素C易溶于水,具有酸性,能与碘水反应。
②柠檬酸是一种易溶于水的酸,不能与碘水反应。
③柠檬中其他物质不与碘水反应。
④淀粉溶液遇碘水变为蓝色。
Ⅰ.选择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试剂
实验1:
序号 1-1 1-2
实验
现象 ___________ 溶液蓝色褪去
(解释与结论)
(1)柠檬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_(答1种即可)。
(2)实验1中均观察到明显现象。实验1-1的现象是___________。
(3)同学甲认为不能用实验1-1测定柠檬汁中的维生素C含量,其理由是___________。
Ⅱ.探究柠檬水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因素
柠檬水的泡制过程如下图所示:
实验2:用实验1-2的方法,探究泡制温度对柠檬水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序号 2-1 2-2 2-3 2-4 2-5 2-6
泡制温度/℃ 70 70 70 24 24 24
泡制时间/min 15 15 15 15 15 15
柠檬水滴数 50 51 48 96 98 94
实验3:用实验1-2的方法,探究泡制时间对柠檬水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序号 3-1 3-2 3-3
泡制温度/℃ 70 70 70
泡制时间/min 10 20 30
柠檬水滴数 59 43 34
(解释与结论)
(4)实验2中,当观察到___________时,记录柠檬水滴数。
(5)实验3中,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柠檬水中维生素C含量___________(填“减小”或“增大”)。
(反思与评价)
(6)实验3中,泡制柠檬水时,除要从同一柠檬中取形状和质量相近的柠檬片外,还应控制泡制温度和___________相同。
(7)结合上述实验,要提高柠檬水中维生素C的含量,你的建议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详解】
A、动植物体的腐烂和塑料的老化均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进行的很慢,都属于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B、在通风不良的室内使用煤炉、燃气灶及燃气热水器等,容易发生碳的不完全燃烧,易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不符合题意;
C、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该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不符合题意;
D、不是所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均属于无机物,也不是所有的含碳化合物都具有可燃性,如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符合题意。
故选D。
2、B
【详解】
A、用钢刷、沙等擦洗铝制品,会破坏铝表面的氧化膜,使铝容易被腐蚀,错误;
B、印染厂的废水呈碱性,加入适量硫酸进行中和,正确;
C、亚硝酸钠有剧毒,不可以用大量的亚硝酸钠腌渍蔬菜、鱼、肉、蛋等,错误;
D、用涂油脂的方法防止自行车链条锈蚀,涂油漆不合适,错误。
故选B。
3、D
【详解】
A、维生素对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预防疾病起到重大作用,但是不能提供能量,不符合题意;
B、食用碘盐,可以补充碘元素,预防甲状腺肿大,补钙可以预防骨质疏松,不符合题意;
C、霉变的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具有致癌性,淘洗后也不能食用,不符合题意;
D、控制油脂摄入,可以减少肥胖的发生,对人体健康有利,符合题意。
故选D。
4、C
【详解】
由说明书可知运动饮料中富含的营养素是水和无机盐(含钠、钾、钙离子)等。
故选:C。
5、C
【详解】
A、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B、乙醇具有可燃性,能够燃烧放出热量,可用作燃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C、金属表面锈的主要成分是金属的氧化物,能与酸反应,金属除锈,利用的是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可用于加工坚硬的物件,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6、C
【详解】
A、不锈钢不易锈蚀,可制作医疗器械 ,说法正确;
B、 氢氧化钠能与油污反应,在生活中可去除油污 ,说法正确;
C、 浓盐酸没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不可做干燥剂,说法错误;
D、 医用酒精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可以杀菌消毒 ,说法正确。
故选:C。
7、A
【详解】
A、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做法不合理;
B、霉变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耐高温,霉变的大米经洗净、高温蒸煮后也不能食用,做法合理;
C、煤、碳在氧气不充分的情况下,会生成有毒的一氧化碳,冬天生炉子取暖时要注意通风,避免一氧化碳中毒,做法合理;
D、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的功能,可防止吸入有毒气体或烟尘;有毒气体的密度受热会变小,会聚集在上方,逃生时应底下身子,做法合理。
故选A。
【点睛】
8、D
【详解】
A、米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B、白菜富含维生素;
C、鸡蛋富含蛋白质;
D、肥肉富含脂肪。
故选D。
9、D
【详解】
A.由过氧乙酸的化学式可知,过氧乙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错误;
B.由过氧乙酸的化学式可知,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错误;
C.由过氧乙酸的化学式可知,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错误;
D.过氧乙酸由过氧乙酸分子构成,1个过氧乙酸分子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正确;
故选D。
10、C
【详解】
A、霉变的大米中含有霉菌毒素,该物质在高温蒸煮后下也难以分解,所以霉变的大米不可再食用,选项错误;
B、室内发生火灾,迅速打开门窗通风会导致室外的新鲜空气涌入室内,提高了室内氧气的浓度,易造成火势增大,选项错误;
C、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周围温度降低,具有制冷效果,所以医疗上可用硝酸铵自制冰袋,给发烧病人降温,选项正确;
D、铁是微量元素,钙元素是人体内的常量元素,选项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
【详解】
正常雨水的pH值<7是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于雨水形成碳酸,相关方程式为:;目前知道的最简单的有机物就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相关方程式为:
【点睛】
2、
(1)②
(2)③
(3)①
(4)⑤
(5)⑤⑦
(6)⑧
(7)⑥
(8)④
【解析】
(1)
磷酸钙中含有磷元素,常用作磷肥,故填②。
(2)
葡萄糖与氧气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可供人体使用,故填③。
(3)
醋酸具有酸味,常用作厨房调味品,故填①。
(4)
常用于制波尔多液的是硫酸铜和熟石灰,故填⑤。
(5)
上述几种物质中,常用作建筑材料的是熟石灰和大理石,故填⑤⑦。
(6)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是甲烷,故填⑧。
(7)
人体缺乏后能导致夜盲症的是维生素A,故填⑥。
(8)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异味,常用于冰箱除味,故填④。
3、
(1)O2
(2)H2
(3)CH4
(4)CO2
(5)CO
【分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同时,物质的用途也能反映其性质。
(1)
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气体,可以供给呼吸,故填:O2;
(2)
氢气是高能燃料,燃烧的产物只有水,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故填:H2;
(3)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填:CH4;
(4)
二氧化碳不可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常用于灭火,故填:CO2;
(5)
人体吸入一氧化碳后,一氧化碳会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使人窒息,故填:CO。
【点睛】
4、
(1)C
(2) Ca 牛奶
(3)A
(4)5
(5) 176 9:1:12 酸性
【解析】
(1)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这里的钙、铁、磷是物质的组成成分,指的是元素,故填C。
(2)
人体中缺少钙元素易患佝偻病,钙元素的元素符号为Ca,故填Ca。
由图可知,100g食品中,牛奶中钙元素的含量为120mg,远远高于大米与番茄中钙元素的含量,故填牛奶。
(3)
淀粉属于糖类中的一种,故填A。
(4)
牛奶中含有的营养素由蛋白质、脂肪、糖类、水、无机盐,共有5种。
(5)
由化学式可知,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8+16×6=176,故填176;
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6)=9:1:12,故填9:1:12;
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性溶液变为红色,向维生素C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维生素C溶液呈酸性,故填酸性。
5、
(1)A
(2)增大可燃物(或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内部的铝继续被氧化
【分析】
(1)
A、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A正确;
B、乙醇以分子的形式分散在水中,在水中不能电离出阴离子OH-,不属于碱,选项B错误;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选项C错误。
故填:A。
(2)
燃烧木柴时,通常架空些,才能燃烧得更旺。“火要虚”的实质是增大可燃物或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火燃烧得越剧烈,故填:增大可燃物(或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
铝制品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能,原因是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内部的铝继续被氧化,故填: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内部的铝继续被氧化。
三、判断题
1、正确
【详解】
糯米是粽子的主要食材,糯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正确。
2、错误
【详解】
人体需要六大营养素: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水、无机盐,为了人体健康,我们要合理膳食,除水外,我们每天需要量最大的营养素是糖类。说法错误。
3、错误
【详解】
烧烤类食物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长期食用不利于人体健康。
故题干说法错误。
4、错误
【详解】
亚硝酸钠对人体有害,不能用于腌制食品。此说法不正确。
【点睛】
5、错误
【详解】
合理营养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营养物质比例适中、搭配合理,既不缺乏,也不过多.错误。
四、计算题
1、该混合气体充分燃烧还需1.6 g氧气;原混合气体含有甲醇4.8 g。
【详解】
解:(1)设需要氧气质量为x,
2CO+O2 CO2
56 32
2.8g x
x=1.6g,
答:完全燃烧还要1.6克氧气;
(2)设甲醇质量为y,甲烷质量为z,
因为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为:2.8g××100%+5.5g××100%=2.7g,
又因为甲醇和甲烷的混合气体质量为:2.8g+5.5g+8.1g-10.4g=6g,
根据题意有:y+z=6g,y××100%+z××100% =2.7g,
y=4.8g, z=1.2g,
答:原混合气体中甲醇为4.8g。
2、(1)有机化合物
(2)三
(3)2:1
(4)48
【详解】
(1)莽草酸含碳元素,符合有机物的特征,属于有机化合物,故填:有机化合物。
(2)莽草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填:三。
(3)一个莽草酸分子含有7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故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0:5=2:1,故填:2:1。
(4)104.4g莽草酸含氧元素质量为,故填:48g。
3、(1)维生素C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
(2)1个维生素C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则“Vc”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是6:8:6=3:4:3。
(3)维生素C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6)=9:1:12,则“Vc”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
(4)由某种“维生素C”说明书的一部分可知,每片质量为100mg,含“Vc”不少于10%,即每片至少含“Vc”的质量为100mg×10%=10mg,当这些“VC”完全来自右图的“维生素C”时,则每天服用“维生素C”的片数为:60mg÷10mg=6片;每日3次,故每次至少服用6片÷3=2片。
【详解】
见答案。
4、(1)有机物;(2)286;(3)8:1
【详解】
(1)维生素A1(C20H30O)是含碳化合物且具有有机物的性质,所以属于有机物;
(2)维生素A1(C20H30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0+1×30+16=286;
(3)维生素A1(C20H30O)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 (12×20):(1×30)=8:1。
5、解:一个人一年行走的路程为:
则一个人一年消耗的能量为:
此人1年消耗的脂肪的质量大约是:
答:此人1年消耗的脂肪的质量大约是9.6Kg。
【详解】
求出一个人以每天行走5km的标准,在一年内行走的总路程,然后求出一年内消耗的总能量,再用消耗的总能量除以1kg人体脂肪可储存的能量,得到一个人通过此运动方式在一年内消耗脂肪的质量,详解见答案。
五、实验探究
1、B 蛋白质 2NaHCO3Na2CO3+ H2O+ CO2↑ 加足量水溶解,搅拌 滴入足量稀硝酸,振荡(引入Cl-、OH- 杂质的不能得分;稀硝酸不足量不能得分) 产生无色气泡 取步骤2中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适量硝酸银溶液,振荡 产生白色沉淀
【详解】
(1)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量取140毫升水,应选用的量筒规格是150毫升;(2)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包括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奶粉和纯牛奶中富含人类必需的六大营养素中的蛋白质;(3)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2NaHCO3 Na2CO3+ H2O+ CO2↑;(4)步骤1:取少量白色粉末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玻璃棒进行搅拌,白色粉末溶解,形成无色溶液;步骤2:取步骤1形成的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如果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收集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白色粉末中含有纯碱;步骤3:向步骤2的残液中加入硝酸银,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白色粉末中含有氯化钠。
2、维生素 溶液红色褪去 柠檬汁中含有柠檬酸,也可以与NaOH反应,使溶液红色褪去 溶液蓝色褪去 增大 水的用量 在较高温度的条件下,多泡制一段时间
【详解】
(1)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故填:维生素。
(2)维生素C易溶于水后,水溶液呈酸性,会中和溶液中的氢氧化钠,且酸性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故实验1-1的现象是:溶液红色褪去。
(3)柠檬汁中除维生素C外,含有的柠檬酸也呈酸性,也会与氢氧化钠反应,故填:柠檬汁中含有柠檬酸,也可以与NaOH反应,使溶液红色褪去。
(4)记录柠檬水数据时应该是恰好完全反应时,淀粉溶液遇碘水变为蓝色,维生素C溶于水后能与碘水反应,柠檬酸及柠檬中其它物质均不能与碘水反应,故待碘水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蓝色退去,故填:溶液蓝色褪去。
(5)分析实验3中的数据可知,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待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柠檬水的滴数越来越少,说明柠檬水中维生素C含量越来越大,故填:增大。
(6)柠檬水中维生素C的含量除受泡制温度有关外,还跟加入的水的量有关,水量越大,浓度越小,故还应控制水的用量。
(7)通过实验2得到的结论是泡制温度越高,维生素C含量越高,实验3得到的结论是泡制的时间越长,维生素C的含量越高,故要提高柠檬水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较高温度的条件下,多泡制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