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3节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教师用书-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第3节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教师用书-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08 09:31: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 1.了解鲁尔区发展的背景,学会分析区域资源的优势与不足。(区域认知)2.理解鲁尔区衰落的原因。(区域认知)3.掌握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人地协调观)
一、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
1.位置与主要城市
(1)位置:位于德国西部。
(2)主要城市:埃森、多特蒙德、杜伊斯堡等。
2.鲁尔区的繁荣
(1)资源条件:煤炭资源非常丰富,煤质好,煤种全,品位高。
(2)重工业区形成
形成 19世纪上半叶,依托煤炭资源发展成为以煤炭、钢铁、化学、机械为核心的重工业区
地位 工业产值占全国的40%,在德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工业地域综合体的形成:在钢铁、化学工业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了机械、化肥、建材、纺织、服装、啤酒等工业。
3.鲁尔区的衰落
(1)煤炭工业衰落
①时间:20世纪50年代以来。
②原因:海外廉价石油和低成本煤炭的大量输入,出现“煤炭危机”。
(2)钢铁工业衰落
(3)相对单一的重化工业结构,逐渐成为区域发展的障碍。
(4)长期发展重化工业,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
[特别提醒] 鲁尔区传统产业的衰落,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内因是生产结构单一,产业结构老化;外因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新技术革命既产生了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也改变了传统工业的生产和组织方式。
二、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1.鲁尔区全面转型的三个阶段
阶段 时间 主要内容
第一阶段 20世纪60年代 主要是制定方案,对传统产业进行清理改造,对落后企业进行归并整合,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第二阶段 20世纪70年代 对钢铁、煤炭、化学等重工业企业进行改造,积极发展汽车、石化、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
第三阶段 20世纪80年代至今 引进和发展高科技产业、新型工业和服务业,使区域产业结构趋于多元化
2.转型效果
(1)原先的煤炭、钢铁工业多已全面改造,电力、化学、石油、军事等工业部门在欧洲占据突出地位。
(2)鲁尔区已成为以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为引领、多行业协调发展的综合经济区。
(3)环境污染得到彻底治理,环境优美宜人。
1.鲁尔区工业的发展建立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之上。 (  )
2.鲁尔区的煤炭工业衰落是由于当地的煤炭质量下降造成的。 (  )
3.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是鲁尔区传统工业衰落的内部因素。 (  )
4.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具体表现有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煤炭和钢铁企业数量减少,规模缩小。 (  )
5.下列关于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发展了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B.煤炭、钢铁两大主要部门的企业数量大幅增长
C.新建的企业以大型企业为主
D.新建的企业涉及电子、汽车、钢铁等多个工业部门
提示:1.× 鲁尔区只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铁矿石主要从法国、荷兰、瑞典、俄罗斯等国进口。
2.× 海外廉价石油和低成本煤炭的大量输入,使其煤炭工业衰落。
3.× 鲁尔区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不能适应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是其衰落的内部因素。
4.× 鲁尔区通过对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改造,煤炭、钢铁两大部门的企业数量减少,生产规模扩大。
5.A [鲁尔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主要包括:大幅度减少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的企业数量,但扩大其规模;新建电子、汽车等技术精良的中小型企业;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
材料一 鲁尔区区位示意图。
材料二 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厂不断冒着黑烟,铸造厂也不停排出红褐色的污水,还有飘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户外一切都蒙上一层黑灰。洁白的衣物穿出门去,不一会儿便成为灰色。红瓦白墙、绿草如茵的家园,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沿岸化学工厂林立的莱茵河,更犹如一道被6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调成的鸡尾酒。
问题1 (区域认知)鲁尔区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是什么?
提示:丰富的煤炭资源。
问题2 (区域认知)鲁尔区没有铁矿资源,但钢铁工业发达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靠近铁矿区,水陆交通便利,且所在的西欧地区经济发达,市场广阔,因此钢铁工业发达。
问题3 (区域认知)20世纪50~60年代,鲁尔区的工业结构是什么?
提示:相对单一的重化工业结构。
问题4 (综合思维)材料二是对哪一地区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的什么问题?
提示:鲁尔工业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1.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典型的传统工业地域。鲁尔区的发展与繁荣跟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分不开,也与良好的交通、市场条件有关。鲁尔区发展的区位优势可归纳如下:
区位优势 影响
项目 内容
丰富的煤炭资源 鲁尔区煤炭储量大,开采条件好(煤层埋藏浅,利于露天开采) 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煤炭工业、钢铁工业和电力工业发展的基础
离铁矿区较近 铁矿石初期来自法国的洛林铁矿,后期来自距离较近的俄罗斯、瑞典等国 有利于节省运费,降低生产成本
充沛的水源 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水量充沛,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充沛的水源与煤炭资源相结合,促进了鲁尔区化学工业的发展
便捷的水陆交通 鲁尔区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及四条人工运河连成一体,都可通航,并能直通海洋 便捷的水陆交通为鲁尔区原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提供了条件
广阔的市场 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促进了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的发展
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与鲁尔区区位条件的异同
2.鲁尔区衰落的原因分析
(1)传统产业衰落
衰落原因 煤炭工业 20世纪50年代,海外廉价石油和低成本煤炭的大量输入
钢铁工业 20世纪60年代,产钢、出口钢的国家增多;新材料的出现,钢替代品的广泛应用;欧洲钢铁市场萎缩
其他工业 煤炭、钢铁主导工业衰落,导致机械、化学、化工等产业衰落
衰落表现 从业人员减少,工人失业问题严重;钢铁生产向国外转移,产量下降
(2)环境恶化的原因
框图法理解鲁尔区传统产业衰落的原因
1.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结合下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德国鲁尔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鲁尔区位于德国东部
B.区内水源充沛,铁矿资源十分丰富
C.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基础
D.鲁尔区内河航运极为发达,但不能直通海洋
(2)中国最大的工业区和德国鲁尔区发展工业的共同区位条件有(  )
①水源充足 ②铁矿石资源丰富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水力资源丰富 ⑤市场广阔 ⑥农业发达,为著名的“鱼米之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④⑤⑥
(1)C (2)C [第(1)题,鲁尔区位于德国西北部,区内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基础。鲁尔区内河航运发达,可直通海洋。第(2)题,我国最大的工业区为沪宁杭工业区,其工业发展的不利条件是原料、能源短缺,故排除②④。]
2.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工业区衰退最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
①机械工业 ②钢铁工业 ③化学工业 ④煤炭工业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图示工业区衰退的主要原因是(  )
①生产结构单一 ②煤炭资源枯竭 ③环境污染加剧 ④新技术革命冲击 ⑤世界性钢铁过剩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
(1)B (2)A [第(1)题,读图可知,该工业区为德国鲁尔区,是在丰富的煤炭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导工业是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第(2)题,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冲击,生产结构单一,环境污染加剧等导致图示工业区衰退。]
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19年暑假期间,王纬同学跟随父亲去欧洲进行了一次难忘的旅游。在德国鲁尔区,王纬和父亲一起在导游的带领下,进行了新奇的工业旅游,参观了铸造博物馆等,旅途中的“名胜古迹”——一家早已停产的大型钢铁厂和一座早已停产的大型化工厂,让人流连忘返。
问题1 (区域认知)以重工业著称的鲁尔区为什么会出现停产的钢铁厂和化工厂?
提示:传统工业的衰落和严重的环境污染。
问题2 (综合思维)鲁尔区将停产的钢铁厂和化工厂改造成为人们游览的“名胜古迹”,体现了鲁尔区怎样的发展方向?
提示:大力扶持新兴产业,重视旅游业、商业、金融业和保险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工业旅游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亮点”。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鲁尔区相继出现了严重的发展危机,为此,鲁尔区采取了一系列整治措施,如下图所示:
除上述措施外,鲁尔区还进一步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调整工业布局,既减少运费、少占土地,又可降低污染。
3.面对鲁尔区传统产业的衰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整治。读下图,回答(1)~(2)题。
建在工厂遗址上的园艺展区
(1)下列属于该地区吸引新兴企业来此落户的措施有(  )
①提高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②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 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④减小每个钢铁企业的规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图示反映该区的整治措施是 (  )
A.重视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B.对传统工业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C.重视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管理
D.在产业布局上采取平衡战略
(1)C (2)A [第(1)题,为了使鲁尔区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政府积极改善鲁尔区的投资环境,如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消除污染、美化环境等,鼓励新兴企业迁入。第(2)题,在工厂遗址上建园艺展区,吸引游人前来参观,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这说明该区重视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人地协调观: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的城市类型。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部分资源型城市的资源开采殆尽,使得相关产业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由此带来了企业停产、失业人数激增、收入水平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目前我国政府已经确定多个城市(包括地区)为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试点,从政策、资金、培训等方面提供支持。
辽宁省阜新市是一座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城市。2008年3月,阜新市被国家界定为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2008年10月,辽宁启动实施“突破阜新”战略。据此完成(1)~(3)题。
(1)“矿竭城不衰”,煤城阜新将转型目标锁定“现代农业”,其主要依据是(  )
①矿区有大量废弃土地,人均土地资源丰富 ②现代农业市场前景广阔 ③交通条件优越 ④现代农业能承载更多劳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突破阜新”战略采取了如下部分措施,与鲁尔区治理思路不一致的是(  )
A.合理布局煤炭等企业
B.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如完善路网
C.积极进行环境污染的治理
D.省直部门帮扶阜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
(3)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  )
A.GDP一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
B.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一、三产业比重上升
C.应该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刺激经济发展
D.人口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
(1)A (2)D (3)C [第(1)题,矿区煤炭资源枯竭后,会有大量废弃土地,矿区原有农业人口比重相对较少,因此当地人均土地资源丰富,农产品商品率高,适合发展“现代农业”,从而做到“矿竭城不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对现代农业产品需求量大,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较好,从而做到“矿竭城不衰”;交通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但不是煤城阜新将转型目标锁定“现代农业”的主要依据;现代农业属于商品性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劳动生产率高,不能承载更多劳动力。第(2)题,省直部门帮扶阜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通过加大投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这是在我国体制下才能做到的,与鲁尔区治理思路不一致。第(3)题,如果经济转型及时并比较成功,资源枯竭型城市GDP不一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A项错误;如果资源枯竭型城市选择的经济转型是以先进制造业为目标,则第二产业比重不一定下降,第一、三产业比重不一定上升,B项错误;资源枯竭型城市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应该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刺激经济发展,这样才能促进经济复兴,做到经济转型成功,C项正确;如果资源枯竭型城市及时做到经济转型,人口不一定会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D项错误。]
[素养立意] 该题组以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实施“突破阜新”战略为背景,考查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地理学科的人地协调观。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掌握阜新市的形成和现状。
题组1 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
鲁尔区曾一直是德国的煤和钢铁生产基地,工业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战后鲁尔区又在德国经济恢复和经济腾飞中发挥过重大作用,其工业产值曾占全国的40%。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鲁尔区能成为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的优势区位是(  )
①地处欧洲西部的十字路口 ②煤铁资源丰富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市场广阔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鲁尔区在战后为西德经济恢复和经济腾飞发挥过重大作用的城市有(  )
①埃森 ②哈姆 ③杜伊斯堡 ④汉堡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B 2.D [第1题,鲁尔区缺少铁矿石,排除含有②的选项。第2题,汉堡不是鲁尔区的城市,排除含有④的选项。]
德国鲁尔区曾经是欧洲最大的工业区。在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辉煌之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鲁尔区面临着如何实现产业转型、重振辉煌的问题。如今,鲁尔区已经完成了这一历史性的转变。高新技术与创业中心、文化与旅游产业已经取代传统的钢铁、冶金行业,成为地区经济新的发动机。结合下图回答3~4题。
3.鲁尔区衰落最为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
A.化学、钢铁      B.煤炭、钢铁
C.机械、煤炭 D.钢铁、电力
4.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①生产结构太复杂 ②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③煤炭的能源地位提高 ④廉价石油的竞争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B 4.D [第3题,鲁尔区的主导工业是钢铁和煤炭工业,在外界及自身因素影响下,衰落最为明显。第4题,由于廉价石油的竞争,煤炭地位下降;技术的发展,传统工业需要的劳动力减少,工人大量失业;新技术革命的冲击,该区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且本地区单一重型工业经济结构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综上所述,②④说法是正确的。]
题组2 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20世纪80年代,鲁尔区工业出现了严重的发展危机。通过整治,80年代末鲁尔区又重新焕发生机。读1970~1999年鲁尔区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变化图(下图)。据此完成5~6题。
5.鲁尔区产业就业结构变化主要依托于(  )
A.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B.现代农业的发展
C.新兴工业的发展 D.传统工业规模的扩大
6.鲁尔区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①新兴产业吸引大量游客 ②制造服务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③工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提高 ④规模化种植农场的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5.A 6.C [第5题,从图中鲁尔区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的变化分析,第三产业出现明显的增加,第一产业基本稳定,第二产业出现下降,所以主要依托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A项正确。故选A。第6题,制造服务业和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是鲁尔区经济振兴的主要措施;工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使工业生产用工数量下降。②③正确,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