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4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教师用书-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第4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教师用书-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08 09:2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1.了解生态脆弱区和荒漠化的含义及主要分布地区,掌握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掌握荒漠化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和发展问题。(综合思维)3.以某区域为例,掌握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人地协调观)
一、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含义
1.生态脆弱区的含义
(1)生态脆弱区的概念:也称生态交错区,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交接过渡区域,目前泛指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低、系统稳定性差的地区。
(2)我国生态脆弱区治理的重点区域:荒漠化地区。
2.荒漠化的含义
(1)荒漠化的概念
①荒漠化: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②土地退化:
(2)荒漠化的类型
①风蚀、水蚀和冻融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
②人类滥垦滥牧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土壤盐渍化等。
[易误点拨] 荒漠化不是荒漠
荒漠化是指土地退化的过程,是一种趋势;荒漠是一种自然景观,一般是在降水量非常少、干旱的地区,地球表面动植物及其他生物存在和活动稀少的地区产生的自然景观。
二、荒漠化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1.荒漠化危害范围大
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灾难,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亿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2.荒漠化危害程度深
(1)经济方面:许多村庄、铁路、公路、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风沙的威胁,经济损失巨大。
(2)生态方面: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3)生产方面: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使得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饥荒。
三、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1.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2.措施
3.具体措施举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4.目的: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1.荒漠化就是沙漠化。 (  )
2.荒漠化的本质是土地退化。 (  )
3.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的自然原因是水蚀作用。
(  )
4.荒漠化的防治以治理为主。 (  )
5.我国西北地区最常见的荒漠化类型是 (  )
A.喀斯特荒漠化 B.水蚀荒漠化
C.风蚀荒漠化 D.盐渍荒漠化
提示:1.× 荒漠化包括风蚀、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也包括人类乱垦滥伐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环境生态破坏;其中风力长期侵蚀作用形成的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2.√ 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3.√ 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植被被破坏后,受流水侵蚀作用,岩石裸露,出现“红色荒漠”。
4.× 荒漠化的防治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5.C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风力大,最常见的荒漠化类型是风蚀荒漠化。]
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含义
在今天被人们称作“千里无人烟,干燥无水源”的罗布泊畔,历史上曾经有一个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的文明古国——楼兰。考古学家们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了人类活动和灌溉农业。到了汉朝,罗布泊一带成为发达的农牧业地区,河渠纵横,草木茂盛。楼兰作为亚洲中部的“十字路口”,来往于这里的各国使臣、商贾、游客络绎不绝。但是后来由于水源的缺失,该区域的生态环境迅速恶化,繁荣的楼兰古国变成了一片荒漠。
问题1 (区域认知)荒漠化地区多处于什么环境下?
提示:气候干旱或易发水土流失的地区。
问题2 (人地协调观)楼兰古国变成荒漠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提示:主要由于人口增加,用水量过大,导致水源缺失,区域生态环境恶化。
1.荒漠化的概念和发生过程
(1)荒漠化的概念图解
(2)荒漠化发生的基本过程
2.案例: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1)自然因素
(2)人为因素
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见下表:
人为因素 所占比例 主要分布地区
过度樵采 干旱区的能源缺乏地区
过度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
过度农垦 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
水资源利用不当 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
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开发区
1.2020年6月17日是第二十六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为迎接今年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选取了四幅景观图片。读图,完成(1)~(3)题。
①黄土高原 ②河西走廊 ③哈尼梯田 ④云贵高原
(1)四幅景观图中属于土地荒漠化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图中①地地表分布有深厚的沉积物,地面支离破碎,其地质作用主要表现(  )
A.流水沉积、流水侵蚀 B.风力沉积、流水侵蚀
C.冰川沉积、风力侵蚀 D.风化作用、冰川侵蚀
(3)我国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正确的是(  )
①气候干旱,大风频繁 ②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③植被稀少,植被覆盖率低 ④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A (2)B (3)B [第(1)题,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属于土地荒漠化;②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③哈尼梯田,通过兴修梯田,改造地形使之适合耕作,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不属于土地荒漠化;④云贵高原,地形崎岖,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后,流水侵蚀导致土地石漠化严重。第(2)题,黄土高原深厚的沉积物是强劲的西北风堆积而成的,属于风力沉积;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是由于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第(3)题,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属于人为原因,不符合题意。]
荒漠化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和综合防治
土地荒漠化已经成为地球的顽疾。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涉及的65个国家中,超过60个国家正遭受着荒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的危害。用传统的眼光看,人们对于沙漠的认识大多局限于“死亡之海”“不毛之地”。治沙中,把沙漠作为财富的“反向思维”颠覆着传统理念。用可持续眼光看待沙漠,沙漠也充满了发展的机遇。从库布齐的大漠到塞罕坝的林海,从甘肃民勤到宁夏中卫,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引下,中国创造了一个个“绿进沙退”的奇迹。库布齐沙漠共计修复、绿化沙漠969万亩,创造生态财富5 000多亿元,带动当地民众脱贫超过10万人。
问题1 (综合思维)荒漠化会带来哪些危害?
提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生态环境破坏。
问题2 (地理实践力)你知道哪些关于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提示: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等。
1.荒漠化的危害
主要危害 基本内容
造成经济损失 许多村庄、铁路、公路、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风沙的威胁
面临丧失土地 全国荒漠化面积267万平方千米,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28%
生态问题严重 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引发饥荒问题 荒漠化使得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
2.案例: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1)荒漠化的防治可以概括为:遵守一个方针,避免一种现象,采取四项措施。具体图示如下:
(2)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地区 具体措施
农作区 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碱化
草原牧区 减少水井数量,避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造成超载放牧
干旱放牧区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⑤控制人口增长
图解我国不同地区的荒漠化治理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生产状况,形成不同的荒漠化问题,具体的分布特点、防治措施也不相同。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分析要点如下图所示:
2.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天山北部准噶尔盆地中央,以固定和半固定沙丘为主。冬冷夏热,年降水量70~150 mm,主要集中在5~9月,年蒸发量2 000 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0~300 m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沙丘底部植被相对较多,这些植物中有一类是当地特有的短生长期草本植物,在夏季来临前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完成生长发育过程。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完成(1)~(3)题。
(1)图中草本植物在2个月生长期之后会迅速死亡,其主要原因是(  )
A.气温高 B.风沙大
C.土壤贫瘠 D.昼夜温差大
(2)图中梭梭等植被的主要生态效益是(  )
A.保持水土,减轻水土流失
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C.增加土壤湿度,稳定沙丘面
D.增加降水,调节气候
(3)下列措施中不能够减缓当地土地荒漠化的是(   )
A.设置草方格沙障 B.播种沙生植物
C.控制载畜量 D.扩大耕地面积
(1)A (2)C (3)D [第(1)题,由材料可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年降水量70~150 mm,主要集中在5~9月,年蒸发量2 000 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0~300m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以降雪的形式存在,降雪量大且稳定。次年,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是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在夏季来临前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完成生长发育过程,夏季来临气温高,植物迅速死亡,A项正确;春季风沙大,土壤贫瘠季节变化性小,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草本植物生长,B、C、D项错误。第(2)题,水土流失一般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梭梭分布在平地,且该地降水少,不易发生洪涝灾害,不会发生水土流失,A项错误;该地位于沙漠中,没有农田分布,B项错误;丘间平地地势低平,土壤水分条件好,植被对涵养水源有一定作用,C项正确;尽管丘间平地有梭梭等植被分布,但植被稀疏,调节气候作用不大,D项错误。第(3)题,当地荒漠化主要是因为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的绿洲退化,设置草方格沙障、播种沙生植物、控制载畜量可以有效减缓当地土地荒漠化,该地区气候干旱,不适宜扩大耕地面积。]
人地协调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黄土高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长期以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沿用传统的放牧方式,使原本就十分脆弱的林草植被进一步退化,同时还加剧了草畜矛盾。严酷的现实使黄土高原各省区认识到了恢复植被的重要性。
读下图,完成(1)~(3)题。
(1)左图所示区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地盐碱化 D.湿地干涸
(2)左图中堤坝的主要作用是(  )
A.防风固沙 B.水产养殖
C.拦泥蓄水 D.发电灌溉
(3)种植树木可以更有效地配合防护埂,缓解该处的生态环境问题,右图四点中最适合种树的为(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B (2)C (3)B [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再结合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可知,该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根据图中等高线可知,该区域等高线密集,说明地势起伏较大,由于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所以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第(2)题,仔细读图,在图中找出堤坝及其所处位置,由图可知堤坝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该地应该是河谷地带,所以堤坝不可能是防风固沙,故排除选项A;由于该区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而且河流的流域面积和水量较小,建设堤坝不可能是为了水产养殖、发电灌溉,故排除选项B、D;修建堤坝可以蓄水,可以降低水流速度,使泥沙沉积,可以起到拦泥蓄水的作用。第(3)题,根据右图可知,丙、丁两地均位于沟的两侧,距防护埂远,在此处植树,不能配合防护埂,故排除选项C、D;甲、乙两地均位于沟头的上方,而且乙处位于沟头与防护埂之间,水流经过防护埂的阻挡后,树林可以进一步保护水土,防止水土流失。]
[素养立意] 本题组以区域组合图为背景,考查黄土高原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解答该题首先根据经纬度判断出图示区域位置为黄土高原,然后结合具体位置特征分析其治理措施。
题组1 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含义
读图,回答1~2题。
1.(生活中的地理)制约两地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为(  )
A.地形    B.降水  
C.热量    D.光照
2.(生活中的地理)两地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为(  )
A.水土流失 土壤盐碱化 B.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土地沙漠化 D.土壤盐碱化 水土流失
1.B 2.C [第1题,两图所示为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两地均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少,气候比较干旱,水源是制约两地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第2题,河套平原地区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引黄河水进行大水漫灌,造成地下水位上升,所以河套平原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土壤盐碱化问题;河西走廊地处沙漠边缘地带,由于人类过度地农业生产活动导致植被破坏,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
题组2 荒漠化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多亿元。据此回答3~4题。
3.目前造成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①西北地区气候干旱 ②大风频繁 ③降水较多,水蚀作用强烈 ④过度放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
4.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是(  )
A.全球变暖 B.臭氧空洞
C.土地生产力丧失 D.砍伐树木
3.A 4.C [第3题,西北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是造成土地荒漠化的背景条件,①正确;西北地区春季大风天气日数多且频繁,导致该地土地荒漠化严重,②正确。第4题,土地荒漠化导致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丧失。]
题组3 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我国的国土面积幅员辽阔,在进行国土开发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环境问题。读我国局部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
5.甲、乙、丙三个地区国土整治的主要问题是(  )
A.甲——防治荒漠化;乙——防治土壤盐碱化;丙——防治水土流失
B.甲——治理沙尘暴;乙——保护沿海红树林;丙——治理“红色沙漠”
C.甲——预防低温冻害;乙——治理水土流失;丙——防治暴雨洪涝
D.甲——治理水土流失;乙——防治土壤盐碱化;丙——改良酸性土壤
6.乙地区主要生态问题在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发展中也必须加以重视。解决此类问题,下列做法中最合理的是(  )
A.将洼地改为丘陵,便于流水排泄
B.大规模降低土温,减少蒸发
C.增加需水量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
D.增加农业机械投入,兴修水利工程
5.D 6.D [第5题,读图,甲是黄土高原,主要是治理水土流失;乙是黄淮海平原(华北平原),主要是防治土壤盐碱化;丙为江南丘陵地区,主要问题是改良酸性土壤。第6题,不合理的灌溉是导致土壤盐碱化的主要原因,因此解决西北地区土壤盐碱化问题,应增加农业机械投入,兴修水利工程,合理科学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