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3.4-3.5)单元测试A卷(含答题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3.4-3.5)单元测试A卷(含答题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4-08 14:02:1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绝密★启用前
空气和生命(3.4-3.5)A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共40分)
1.如图是小科完成CO2的制取、收集和验满的主要操作过程,其中需要纠正的是(  )
A.气密性检查 B.添加试剂 C.收集气体 D.验满
【解答】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不需要纠正,故选项错误。21·cn·jy·com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不需要纠正,故选项错误。21*cnjy*com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收集二氧化碳时应用向上排空气法,图中所示操作正确,不需要纠正,故选项错误。
D、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需要纠正错误,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2022春 梁河县校级月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的物质都能作为呼吸作用的原料
B.有机物分解所释放的能量完全被细胞利用
C.有机物只能在有氧的情况下才能被分解
D.呼吸作用发生在所有活细胞的线粒体中
【答案】D
【解答】解:呼吸作用的概念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这一过程用反应式表示为: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所有活的细胞都需要呼吸作用释放能量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呼吸作用一但停止,生命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
故选:D。2-1-c-n-j-y
3.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A.B.C.D.
【解答】解:A、二氧化碳使右面的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证明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助燃不可燃的化学性质,故A错误,
B、瓶子变瘪,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验证的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B错误,
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验证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C错误,
D、二氧化碳倾倒后右端下沉,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D正确。
故选:D。
4.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制备、检验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蓝
C.用二氧化碳作农作物的气体肥料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是二氧化碳
【解答】解:A、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会附着在块状石灰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故A说法不正确。
B、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B说法不正确。
C、二氧化碳能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故C说法正确。
D、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都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熄灭也可能是氮气等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气体。
故选:C。
5.(2021秋 卧龙区期末)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有以下步骤:①连接好装置;②向试管中小心放入几小块石灰石;③像试管中小心注入适量稀盐酸;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收集产生的气体;⑥用燃烧的木条检验集气瓶是否收集满二氧化碳,以上操作按由先至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④②③⑤⑥ C.①③②④⑤⑥ D.③①②④⑤⑥
【解答】解: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加入固体药品)→倒(倒入液体药品)→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燃烧的木条检验集气瓶是否收集满二氧化碳,故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①④②③⑤⑥。
故选:B。
6.小项想用足量的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并尝试直接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一瓶CO2.你认为小英怎么做才行(  )
A.不可能收集到一瓶CO2,因为CO2可溶于水
B.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b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
C.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
D.选择A、B两种装置,导管a接导管c可收集到一瓶CO2
【解答】解:A、CO2可溶于水,只是一体积水溶解一体积的二氧化碳,如达到饱和就不会在溶于水了,所以用排水法也能收集到二氧化碳,故A错误;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B、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b接导管d不能收集到一瓶CO2,二氧化碳比水的密度小,当气体从b进入集气瓶,然后又从c逸出,故B错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水小,从c进入集气瓶内形成气压,把水从b排出,故C正确;
D、装置A中的长颈漏斗没伸入到液面以下,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就从长颈漏斗的底端跑掉,所以收集不到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C。
7.(2022 江油市模拟)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人的肺活量是指(  )
A.平静状态时极力呼出的气体量
B.尽量深吸后极力呼出的气体量
C.运动状态时极力呼出的气体量
D.肺部能储存的最大气体量
【答案】B
【解答】解:肺活量是指在最大吸气后尽力呼出的气体量,受年龄、性别、呼吸肌强弱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故选:B。
8.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O2能否与H2O反应。滴加盐酸,待试管乙中液体变红后,将其加热至沸腾,红色不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逸出的气体只含CO2
B.乙中液体变红,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C.加热后红色不褪去,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
D.欲达到实验目的,可将盐酸改为稀硫酸
【解答】解:A、盐酸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甲中逸出的气体不是只含CO2,还含有氯化氢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氯化氢气体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乙中液体变红,不能证明CO2能与水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加热后红色不褪去,不能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是因为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生成的盐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酸不具有挥发性,能与碳酸钙粉末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欲达到实验目的,可将盐酸改为稀硫酸,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9.如图,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2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
B.不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更明显
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D.去掉烧杯中的1支蜡烛,也能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
【解答】解:A.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将观察到低的蜡烛先熄灭,故A错误;
B.如果不将玻璃片拿下,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形不成压强差,不会流下进入烧杯内,蜡烛不会熄灭,故B错误;
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覆盖在蜡烛表面,隔绝了空气,故C错误;
D.由题干所给装置可知,二氧化碳从高处流到烧杯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D正确。
故选:D。
10.“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在化工生产中尽可能实现“零排放”。CO2和H2可以按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用CO2和H2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并且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  )
A.乙醇(C2H6O) B.甲酸(CH2O2) C.乙酸 (C2H4O2) D.丙酮(C3H6O)
【解答】解;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在化工生产中尽可能实现“零排放”。用CO2和H2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并且能实现“零排放”,也就是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成一种物质,根据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可得反应后碳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仍为1:2;
A.C2H6O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故错误;
B.CH2O2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为1:2,故正确;
C.C2H4O2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为1:1,故错误;
D.C3H6O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为3:1,故错误。
故选:B。
11.(2021秋 南海区校级月考)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一根铁丝穿4片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按如图将稀硫酸和水滴加到相应的试纸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1、3变为红色,2、4仍是紫色
B.该实验可以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C.该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与石蕊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物质
D.该实验的优点是节约药品,对比性强
【解答】解:A、图1处滴加稀硫酸,为酸性溶液,遇到紫色石蕊试纸,试纸变红,2处水不显酸性,试纸不变色,3处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显酸性,试纸变红,4处二氧化碳不显酸性,试纸不变色,选项A正确;
B、3处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体现了化学性质,选项B正确;
C、4处二氧化碳与试纸接触不变色,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石蕊反应生成红色物质,选项C错误;
D、一个实验的出现多组对照实验,具有极好对比性,节约了药品,选项D正确;
故选:C。
12.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选择的药品是(  )
A.碳酸钠粉末与浓盐酸 B.块状石灰石与稀硫酸
C.石灰石粉末与稀硫酸 D.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
【解答】解:A、碳酸钠钠粉末与浓盐酸反应速率过快,且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不适合制备二氧化碳,选项A错误;
B、块状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为微溶物,覆盖在石灰石表面,抑制反应进行,选项B错误;
C、粉末状反应物与酸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过快,且硫酸钙为微溶物,不适合制备二氧化碳,选项C错误;
D、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速率适中,氯化钙为易溶于水,利于二氧化碳的制备,选项D正确;
故选:D。
13.(2021秋 朝阳区校级期末)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如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a与b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B.气体c代表二氧化碳,气体d代表氧
C.与血管乙相比,血管甲的血液中含有更多的氧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由多层细胞构成
【答案】B
【解答】:A、过程a代表呼气,过程b代表吸气,此过程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A错误。
B、c、d表示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因此c、d分别指的是二氧化碳和氧,B正确。
C、血管甲是肺动脉,血管乙是肺静脉,与血管乙相比,血管甲的血液中含有二氧化碳多的静脉血,C错误。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气体交换,D错误。
故选:B。21*cnjy*com
14.(2021 淄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重点任务之一,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如图形象解读了“碳达峰”和“碳中和”。下列措施不符合上述发展理念的是(  )
A.优先选乘公共交通 B.随手关闭电源
C.尽量用一次性餐具 D.使用节能灯泡
【解答】解:A、优先选乘公共交通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符合题意;
B、随手关闭电源可以节约用电,减少生产电能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符合题意;
C、尽量用一次性餐具会浪费资源,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符合题意;
D、使用节能灯泡,能减少生产电能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符合题意。
故选:C。
15.(2021秋 广饶县期末)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如图表示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其中①④分别代表(  )
A.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组织内的气体交换
B.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C.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组织内的气体交换
D.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答案】C
【解答】解:图示①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过程②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从外界到肺泡内的气体氧气浓度高于肺泡毛细血管内的氧气浓度,毛细血管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内的浓度,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中去,因此通过过程②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扩散作用;血液中运输氧气的血细胞是红细胞,氧气由这种细胞携带,经过③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间,通过过程④进入组织细胞,供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通过过程④组织间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把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为含氧较少的静脉血。因此其中①④分别代表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
故选:C。
16.(2021 福建模拟)用如图装置进行CO2的制取、收集和验满实验,并利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测定木条燃烧情况,记录如下表(不考虑空气中原有CO2及木条燃烧产生的气体对结果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O2的体积分数/% 36.3 39.2 43.1 44.3
木条的燃烧状况 正常燃烧 火焰变小 火焰变小 熄灭
A.采用分液漏斗可以节约药品、控制反应速率
B.若木条正常燃烧,则瓶内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N2
C.当O2的体积分数为12%时,瓶口的木条熄灭
D.该实验说明要收集较纯净CO2,需在木条熄灭后再通入一会儿CO2
【解答】解:A、采用分液漏斗可以节约药品、控制添加药品速度进而控制反应速率,故A正确;
B、若木条正常燃烧,则二氧化碳体积分数36.3%,空气体积分数=1﹣36.3%=63.7%,氮气体积分数=63.7%×=53.84%,故B正确;
C、当O2的体积分数为12%时,空气的体积分数12%÷=60%,二氧化碳体积分数1﹣60%=40%<44.3%,瓶口的木条不会熄灭,故C错误;
D、木条熄灭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只有44.3%,故该实验说明要收集较纯净CO2,需在木条熄灭后再通入一会儿CO2,故D正确。
故选:C。
17.(2021秋 漳州期末)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种子的呼吸作用。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采用萌发的种子
B.该探究未设置对照实验
C.必须放在黑暗环境中进行
D.可探究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C
【解答】解:A、实验选取的是生命力旺盛的萌发的种子,正确。
B、该探究无需设置对照实验,正确。
C、本实验有光、无光的环境下都能进行,错误。
D、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该实验可探究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正确。
故选:C。
18.(2021春 余杭区月考)老师让同学们自己动脑、动手设计能随时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室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如图所示是小明、小红、张强、李丹四位同学设计的装置,其中你认为符合要求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 D.①③④
【解答】解:①大理石在多孔塑料片上,要产生气体时,打开止水夹,长颈漏斗内的稀盐酸就会下降浸没大理石产生气体,不用时关闭止水夹,压强增大部分盐酸又被压到长颈漏斗内,使二者分离,控制了反应的进行,符合要求;
②有止水夹,可以通过控制右边止水夹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符合要求;
③通过试管的上下移动,也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符合要求;
④通过粗铜丝的上下移动,也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符合要求。
综上述分析,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9.(2021 济宁)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急救是指当有意外或急病发生时,为伤病者进行的初步救援及护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挽救伤病者的生命。例如当煤气中毒、溺水和触电导致人突然停止呼吸时,可以采用人工呼吸的方法对被救者进行急救。下列有关人工呼吸基本操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首先使被救者的身体仰卧
B.清除被救者口鼻内的异物和污物
C.吹气时应保证被救者鼻孔开放
D.胸廓有隆起,且气体能从口部排出,证明有效
【答案】C
【解答】:A、首先使被救者的身体仰卧,正确;
B、清除被救者口鼻内的异物和污物,正确;
C、做人工呼吸时,如果口腔内有泥土、血块等,必须先清除干净,使病人保持呼吸道的畅通,然后再进行口对口的吹气。吹气时应捏紧病人的鼻孔。错误;
D、胸廓有隆起,且气体能从口部排出,证明有效,正确;
故选:C。
20.(2022 东明县一模)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如图表示某人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随时间变化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曲线ac段表示吸气过程,此时胸腔容积扩大
B.曲线ce段表示吸气过程,此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
C.曲线bc、cd段表示呼气过程,此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
D.曲线ab、de段表示呼气过程,此时胸腔容积缩小
【答案】C
【解答】解:由图可知,ab、de段表明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此时呼吸肌收缩,肺的容积增大;bc、cd段表明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呼吸肌舒张,肺的容积缩小,C选项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共7小题,共37分)
21.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许多结论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下列图片是我们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所做过的一些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当图甲的试管里澄清的石灰水  时,说明通入的气体是   .
(2)图乙所示的实验目的是   ,瓶口的火柴依然在燃烧说明   .
(3)图丙所示的实验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质?   .
【解答】解:(1)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当图甲的试管里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时,说明通入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故答案为:变浑浊;二氧化碳;
(2)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目的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瓶口的火柴依然在燃烧说明二氧化碳没收集满,故答案为: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二氧化碳没收集满;
(3)图示实验现象为下面的蜡烛先熄灭,然后上面的蜡烛才熄灭,这一实验现象证明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答案为: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22.某小组在实验室里制取CO2时,用到了下列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能用B装置收集CO2,是因为CO2的密度比空气   大
(2)用B装置收集CO2时,检验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   ;
(3)将生成的CO2通入石蕊试液中,试液变红,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将A装置改成C装置,通过拉动铜丝可以控制底部破损的小试管升降.这一改进的主要目的是   (选填序号);
A.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 B.使破损的小试管得到利用 C.生成更多的CO2
(5)写出A装置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如果在实验室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如图D所示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CO2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防止CO2溶解在水中,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   (填“有”或“无”)明显影响.
【解答】解:(1)能用B装置收集CO2的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是因为CO2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故填:密度;
(2)检验CO2气体是否已充满集气瓶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收集满;故答案为:集气瓶口;
(3)将生成的CO2通入石蕊试液中,试液变红,说明生成了酸﹣碳酸,故反应的方程式为:CO2+H2O=H2CO3;21·世纪*教育网
(4)将A装置改成C装置,通过拉动铜丝可以控制底部破损的小试管升降,从而控制固液的接触和分离,故选项为:A;
(5)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6)要测量二氧化碳的体积采用排水法,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从而测得二氧化碳的体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要在水的上方放一层植物油.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不会溶解在水中,所以油上方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故答案为:防止CO2溶解在水中;无.
23.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合理改进实验装置,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是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实验中收集集满一瓶CO2后,应将盖有玻璃片的集气瓶   (选填“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
(2)有两位同学对图甲中的气体发生装置进行了简化,简化后的装置如图乙和图丙所示,其中可行的是   .
【解答】解:(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收集满的二氧化碳气体应该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面上;故填:正放;
(2)乙装置中的导管伸入了液面以下,生成的气体无法导出;而丙装置中的导管刚好露出橡皮塞,利用气体的导出;故填:丙.
24.(2021秋 临淄区期末)甲图可表示呼吸时胸廓、膈肌等的变化,乙图表示人体血液中某些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丙图表示人体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甲图中,表示吸气过程的是    ,此时肋间肌的状态是    ,膈肌顶端的位置变化是     (填“上升”或“下降”),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的关系对应丙图曲线的    段。
(2)乙图中,如果血管②包绕在肺泡外,则血管①的名称是    ,其中表示二氧化碳变化的曲线是    。如果血管③代表的是肾静脉,那么曲线B代表的物质是    (至少写两种)。
(3)如果乙图中血管②为骨骼肌的毛细血管,则③内流的是    血,图中能够表示氧气变化的曲线是    ,血液中氧气的最终去处是在组织细胞中参与    。
【答案】(1)A;收缩;下降;AB。
(2)肺动脉;B;氧气和水、无机盐、尿素等代谢废物。
(3)静脉;B;呼吸作用。
【解答】解:(1)图A表示膈肌收缩,此时膈顶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此时肋间肌收缩,造成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是吸气过程。丙图中AB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BC表示的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
(2)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如果②是肺泡外的毛细血管,则①是肺动脉,③是肺静脉;在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即二氧化碳含量逐渐减少,同时,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即血液中的氧气逐渐增多;因此,图示中表示二氧化碳变化的是曲线B。如果③代表的是肾静脉,在肾静脉中氧气和代谢废物等含量下降明显,流静脉血。因此曲线B表示的是氧气和水、无机盐、尿素等代谢废物。
(3)血液流经组织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即需要流经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氧气的含量逐渐减少;因此若血管②是骨骼肌的毛细血管,则表示氧气变化的是曲线B,③内流静脉血。
故答案为:(1)A;收缩;下降;AB。
(2)肺动脉;B;氧气和水、无机盐、尿素等代谢废物。
(3)静脉;B;呼吸作用。
25.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如图1是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图2原子结构示意图所对应的元素与镓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字母);图2中A和B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   不同。
(2)传统制备氮化镓的化学原理是:GaCl3+NH3GaN+3X,其中X的化学式为 。
(3)如图3表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图。
①从宏观角度看,图中四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    ;从微观角度看,图中四种物质都是由    构成的。
②试写出图中实现b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
【解答】解:(1)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镓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与B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所以二者化学性质相似;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A和B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质子数不同;
(2)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1个镓原子、3个氯原子、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反应后有:1个镓原子、1个氮原子,所以3X中含有3个氢原子和3个氯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HCl;
(3)①从宏观角度看,图3中四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氧元素,从微观角度看,图1中三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②实现b转化是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答案:(1)69.72;B;质子数;(2)HCl;(3)①氧元素;分子;②2H2O2H2↑+O2↑。
26.如图1所示的是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从甲位置到乙位置表示 过程(填“吸气”或者“呼气”),如图2肺泡中B、C两血管中含氧量较高的是 (填“B”或者“C”)。肺泡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 方式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行气体交换。
【答案】吸气;C;扩散
【解答】解:膈肌从甲到乙变化时,表示膈肌收缩。顶部下降,完成吸气。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及毛细血管壁扩散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结构进入肺泡,随着呼气过程排出体外。经过此过程的气体交换后,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所以图中C处含氧量高。
故答案为:吸气;C;扩散www-2-1-cnjy-com
27.(2021秋 兰山区期中)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为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填字母代号)。
A.植树造林,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
B.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生成葡萄糖并放出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6CO2+6H2O葡萄糖+6O2,则葡萄糖的化学式为   (填字母)。
A.CH6O B.C6H12 C.C6H12O6
(3)近年我国科学家合成了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清洁的液体燃料甲醇(CH3OH)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答】解:(1)为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可以植树造林,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但不能禁止化石燃料的使用;
故填:A;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不变。由化学方程式6CO2+6H2O葡萄糖+6O2可知,反应前有: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18个氧原子;反应后有:12个氧原子,所以每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即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
故填:C;
(3)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
故填:CO2+3H2CH3OH+H2O。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共18分)
28.实验小组同学用完全相同的4个充满CO2的软塑料瓶验证CO2的化学性质.
已知: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实验 操作 现象
1 向瓶①内倒入20ml体积水,迅速拧紧瓶盖,振荡 瓶子均变瘪,变瘪程度依次为①<②<④<③
2 向瓶②内倒入20ml体积饱和石灰水,迅速拧紧瓶盖,振荡
3 向瓶③内倒入20ml体积5%氢氧化钠溶液,迅速拧紧瓶盖,振荡
4 向瓶④内倒入约8ml体积氢氧化钠固体,迅速拧紧瓶盖,振荡
(1)根据实验1的现象能否证明二氧化碳   (填:能或否)与水反应,你的理由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实验2除了观察到瓶子变瘪之外,你还会观察到   现象.
(3)上述4个实验中,可以验证CO2能与NaOH反应的实验是   (填序号).
A.实验1和实验2 B.实验1和实验3 C.实验2和实验3 D.实验4.
【解答】解:(1)实验1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是因为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瓶子变瘪可能只是由二氧化碳溶于水导致的;
故填:否;因为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瓶子变瘪可能只是由二氧化碳溶于水导致的;
(2)实验2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因此会观察到溶液变浑浊;
故填:液体变浑浊;
(3)上述4个实验中,1和3对比,瓶子变瘪程度是①<③,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2和3对比,瓶子变瘪程度是②<③,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4中,向瓶④内倒入1/10体积氢氧化钠固体,迅速拧紧瓶盖,振荡,瓶子变瘪,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21cnjy.com
故填:BCD.
29.科学的核心是研究,科学课程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让我们亲历科学活动,体现科学的发现过程和方法。
(Ⅰ)已知:二氧化碳气体既不溶于饱和NaHCO3溶液也不与NaHCO3反应;
NaHCO3+HCl═NaCl+H2O+CO2↑.某学生欲用浓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室提供了下列装置和药品。请回答相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装置A、B都可作发生装置,其中可控制反应进行的是  (填装置序号)。
(4)两个净化装置相连接时,其仪器接口顺序应为   接  (填接口序号)。
(5)若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则气体应从   (填接口序号)进入。
(Ⅱ)下面是初三某班学生探究铁生锈实验不断完善优化的过程。
(1)优化实验时将Ⅰ中自来水换为蒸馏水目的是   。
(2)优化实验时增加Ⅳ是为证明铁生锈与空气中的   (填化学式)有关。
(3)实验Ⅴ在软塑料瓶中完成的,一周后可观察到铁钉生锈,   ,同时铁钉靠近水边附近部分锈蚀得厉害。由此可知:铁生锈实际是铁与   (填化学式)共同作用的结果。21教育网
(4)实验Ⅵ还可用来完成   (填实验名称)。
【解答】解:(I)(1)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装置A、B都可作发生装置,其中可控制反应进行的是A;故答案为:A;
(4)两个净化装置相连接时,其仪器接口顺序应为da,因为除杂和干燥都是长进短出;故答案为:d; a;
(5)若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则气体应从长管进入,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答案为:e;
( II)(1)优化实验时将Ⅰ中自来水换为蒸馏水目的是:排除水中溶有的氧气、消毒剂等物质的干扰;故答案为:排除水中溶有的氧气、消毒剂等物质的干扰;
(2)优化实验时增加Ⅳ是为证明铁生锈与空气中的氧气有关;故答案为:O2;
(3)实验Ⅴ在软塑料瓶中完成的,一周后可观察到铁钉生锈,塑料瓶变瘪,同时铁钉靠近水边附近部分锈蚀得厉害。由此可知:铁生锈实际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故答案为:塑料瓶变瘪; O2、H2O;
(4)实验Ⅵ还可用来完成: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答案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0.江山是猕猴桃之乡,猕猴桃,别称奇异果,是一种品质鲜嫩,营养丰富,风味鲜美的水果。农业上常采用嫁接方式进行繁殖。小江同学想探究影响猕猴桃保鲜的因素,在农业技术人员的帮助下,测定了猕猴桃在密闭容器内产生CO2的速率,结果见图甲和图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猕猴桃用嫁接方式来繁殖属于 (选填“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
(2)分析图甲或图乙可知,随着猕猴桃储藏时间的增加,产生CO2的速率均有下降。请说明原因 。
(3)为了延长猕猴桃的保鲜时间,请结合上面的探究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
【解答】:(1)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
(2)分析图甲或图乙可知,随着猕猴桃储藏时间的增加,产生CO2的速率均有下降。原因是密闭容器内的O2含量逐渐减少,抑制了猕猴桃细胞的呼吸作用;
(3)由图可知,0.5℃时产生CO2的速率比25℃时小得多,即低温能抑制猕猴桃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损耗。为了延长猕猴桃的保鲜时间,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如低温保存等。
故答案为:(1)无性生殖;(2)密闭容器内的O2含量逐渐减少,抑制了猕猴桃细胞的呼吸作用;(3)低温保存。
四.解答题(共4小题,共25分)
31.某兴趣小组为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12g石灰石样品加入烧杯中,将120g稀盐酸平均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后(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30 30 30 3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9 6 3 2
分析数据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3)12g样品中的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1)碳酸钙的质量为12g﹣2g=10g,质量分数为:×100%=83.3%;
(2)由分析可知30g稀盐酸恰好能与石灰石中的3g碳酸钙完全反应,溶液具有均一性
设第一次参与反应的HCl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3g x
x=2.19g
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7.3%;
(3)30g盐酸消耗3克碳酸钙,100克盐酸消耗10克碳酸钙,
设10克碳酸钙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钙质量为y,二氧化碳质量为z,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111 44
10g y z
y=11.1g,z=4.4g
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100%≈10.5%
故答案为:(1)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3.3%。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3)12g样品中的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5%。
32.石灰厂为了测定一批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4g石灰石样品,把2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的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稀盐酸的用量 第一次加入5g 第二次加入5g 第三次加入5g 第四次加入5g
剩余固体的质量 3g 2g l g 1g
(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
(2)煅烧这种石灰石样品100t,最多能制得生石灰多少?
(3)计算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指这20g的稀盐酸中HCl所占的百分含量)
(后二小题应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解答】解:(1)每加入5g稀盐酸可反应1g碳酸钙,而第四次加入稀盐酸所剩余固体质量却没减少,说明碳酸钙已完全反应,剩余固体为杂质;则2·1·c·n·j·y
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75%
故答案为:75%;
(2)设能得到氧化钙的质量为x
CaCO3CaO+CO2↑
100 56
100t×75% x
解得 x=42t,
答:100t该石灰石经煅烧可得生石灰42t;
(3)由表中数据可知第三次加入5g稀盐酸后,3g碳酸钙与15g稀盐酸刚好完全反应.
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3g x
x=2.19g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4.6%
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
33.硫化氢(H2S)是一种具有臭鸡蛋气味的致命毒气,它的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形成氢硫酸,氢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实验室常用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制得H2S,同时生成FeSO4.H2SO4+FeS=H2S+FeSO4www.21-cn-jy.com
(1)在图中,应选用图   作为制取 H2S的装置。
(2)收集H2S气体时,应从C装置中的   导管进入,对产生尾气的处理方法是:   。【来源:21cnj*y.co*m】
(3)实验室若制取6.8克的硫化氢气体,理论上需要多少克固体硫化亚铁?
【解答】解:(1)用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制得H2S,不需要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应该用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出处:21教育名师】
(2)硫化氢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硫化氢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C装置收集硫化氢时,应从C装置中的a导管进入;
因为硫化氢溶于水形成氢硫酸,氢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可以用碱性溶液吸收硫化氢,例如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等吸收;
(3)解:设需要固体硫化亚铁的质量为x
H2SO4+FeS=H2S↑+FeSO4,
88 34
x 6.8g

x=17.6g;
故答案为:(1)B;(2)a; 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合理均可);(3)17.6g。
34.(2021秋 徐州期末)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经常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健康、增强呼吸系统的功能。图一为人体呼吸系统结构模式图,图二为肺内压力变化曲线图(外界大气压强为1),图三为人体内气体交换和运输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最重要呼吸器官是 (填序号)。
(2)人体在呼气时,肺内气体压力变化对应图二中 区间(请用三个字母表示),此时图一中③处肌肉处于 (选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3)经常体育锻炼的学生,肺活量增大,可以促进图三中 填字母)气体进入人体。最终到达 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 直接为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答案】(1)②。(2)CDE;舒张。(3)b;组织细胞;能量。
【解答】解:(1)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①呼吸道和②肺两部分,②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
(2)图二中曲线CDE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径都缩小。此时与呼吸有关的肌肉舒张。
(3)氧气从肺出来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气体扩散作用完成的,最终进入组织细胞,参加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能量。能量在人体内可以用于各种生命活动,一部分用来维持体温。
故答案为:(1)②。
(2)CDE;舒张。
(3)b;组织细胞;能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绝密★启用前
空气和生命(3.4-3.5)A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共40分)
1.如图是小科完成CO2的制取、收集和验满的主要操作过程,其中需要纠正的是(  )
A.气密性检查 B.添加试剂 C.收集气体 D.验满
2.(2022春 梁河县校级月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的物质都能作为呼吸作用的原料
B.有机物分解所释放的能量完全被细胞利用
C.有机物只能在有氧的情况下才能被分解
D.呼吸作用发生在所有活细胞的线粒体中
3.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A.B.C.D.
4.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制备、检验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蓝
C.用二氧化碳作农作物的气体肥料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是二氧化碳
5.(2021秋 卧龙区期末)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有以下步骤:①连接好装置;②向试管中小心放入几小块石灰石;③像试管中小心注入适量稀盐酸;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收集产生的气体;⑥用燃烧的木条检验集气瓶是否收集满二氧化碳,以上操作按由先至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④②③⑤⑥ C.①③②④⑤⑥ D.③①②④⑤⑥
6.小项想用足量的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并尝试直接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一瓶CO2.你认为小英怎么做才行(  )
A.不可能收集到一瓶CO2,因为CO2可溶于水
B.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b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
C.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
D.选择A、B两种装置,导管a接导管c可收集到一瓶CO2
7.(2022 江油市模拟)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人的肺活量是指(  )
A.平静状态时极力呼出的气体量
B.尽量深吸后极力呼出的气体量
C.运动状态时极力呼出的气体量
D.肺部能储存的最大气体量
8.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O2能否与H2O反应。滴加盐酸,待试管乙中液体变红后,将其加热至沸腾,红色不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逸出的气体只含CO2
B.乙中液体变红,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C.加热后红色不褪去,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
D.欲达到实验目的,可将盐酸改为稀硫酸
9.如图,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2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
B.不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更明显
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D.去掉烧杯中的1支蜡烛,也能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
10.“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在化工生产中尽可能实现“零排放”。CO2和H2可以按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用CO2和H2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并且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  )
A.乙醇(C2H6O) B.甲酸(CH2O2) C.乙酸 (C2H4O2) D.丙酮(C3H6O)
11.(2021秋 南海区校级月考)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一根铁丝穿4片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按如图将稀硫酸和水滴加到相应的试纸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1、3变为红色,2、4仍是紫色
B.该实验可以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C.该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与石蕊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物质
D.该实验的优点是节约药品,对比性强
12.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选择的药品是(  )
A.碳酸钠粉末与浓盐酸 B.块状石灰石与稀硫酸
C.石灰石粉末与稀硫酸 D.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
13.(2021秋 朝阳区校级期末)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如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a与b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B.气体c代表二氧化碳,气体d代表氧
C.与血管乙相比,血管甲的血液中含有更多的氧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由多层细胞构成
14.(2021 淄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重点任务之一,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如图形象解读了“碳达峰”和“碳中和”。下列措施不符合上述发展理念的是(  )
A.优先选乘公共交通 B.随手关闭电源
C.尽量用一次性餐具 D.使用节能灯泡
15.(2021秋 广饶县期末)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如图表示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其中①④分别代表(  )
A.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组织内的气体交换
B.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C.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组织内的气体交换
D.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6.(2021 福建模拟)用如图装置进行CO2的制取、收集和验满实验,并利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测定木条燃烧情况,记录如下表(不考虑空气中原有CO2及木条燃烧产生的气体对结果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O2的体积分数/% 36.3 39.2 43.1 44.3
木条的燃烧状况 正常燃烧 火焰变小 火焰变小 熄灭
A.采用分液漏斗可以节约药品、控制反应速率
B.若木条正常燃烧,则瓶内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N2
C.当O2的体积分数为12%时,瓶口的木条熄灭
D.该实验说明要收集较纯净CO2,需在木条熄灭后再通入一会儿CO2
17.(2021秋 漳州期末)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种子的呼吸作用。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采用萌发的种子
B.该探究未设置对照实验
C.必须放在黑暗环境中进行
D.可探究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18.(2021春 余杭区月考)老师让同学们自己动脑、动手设计能随时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室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如图所示是小明、小红、张强、李丹四位同学设计的装置,其中你认为符合要求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 D.①③④
19.(2021 济宁)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急救是指当有意外或急病发生时,为伤病者进行的初步救援及护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挽救伤病者的生命。例如当煤气中毒、溺水和触电导致人突然停止呼吸时,可以采用人工呼吸的方法对被救者进行急救。下列有关人工呼吸基本操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首先使被救者的身体仰卧
B.清除被救者口鼻内的异物和污物
C.吹气时应保证被救者鼻孔开放
D.胸廓有隆起,且气体能从口部排出,证明有效
20.(2022 东明县一模)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如图表示某人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随时间变化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曲线ac段表示吸气过程,此时胸腔容积扩大
B.曲线ce段表示吸气过程,此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
C.曲线bc、cd段表示呼气过程,此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
D.曲线ab、de段表示呼气过程,此时胸腔容积缩小
二.填空题(共7小题,共37分)
21.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许多结论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下列图片是我们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所做过的一些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当图甲的试管里澄清的石灰水  时,说明通入的气体是   .
(2)图乙所示的实验目的是   ,瓶口的火柴依然在燃烧说明   .
(3)图丙所示的实验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质?   .
22.某小组在实验室里制取CO2时,用到了下列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能用B装置收集CO2,是因为CO2的密度比空气   大
(2)用B装置收集CO2时,检验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   ;
(3)将生成的CO2通入石蕊试液中,试液变红,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将A装置改成C装置,通过拉动铜丝可以控制底部破损的小试管升降.这一改进的主要目的是   (选填序号);
A.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 B.使破损的小试管得到利用 C.生成更多的CO2
(5)写出A装置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如果在实验室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如图D所示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CO2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防止CO2溶解在水中,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   (填“有”或“无”)明显影响.
23.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合理改进实验装置,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是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实验中收集集满一瓶CO2后,应将盖有玻璃片的集气瓶   (选填“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
(2)有两位同学对图甲中的气体发生装置进行了简化,简化后的装置如图乙和图丙所示,其中可行的是   .
24.(2021秋 临淄区期末)甲图可表示呼吸时胸廓、膈肌等的变化,乙图表示人体血液中某些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丙图表示人体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甲图中,表示吸气过程的是    ,此时肋间肌的状态是    ,膈肌顶端的位置变化是     (填“上升”或“下降”),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的关系对应丙图曲线的    段。
(2)乙图中,如果血管②包绕在肺泡外,则血管①的名称是    ,其中表示二氧化碳变化的曲线是    。如果血管③代表的是肾静脉,那么曲线B代表的物质是    (至少写两种)。
(3)如果乙图中血管②为骨骼肌的毛细血管,则③内流的是    血,图中能够表示氧气变化的曲线是    ,血液中氧气的最终去处是在组织细胞中参与    。
25.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如图1是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图2原子结构示意图所对应的元素与镓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字母);图2中A和B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   不同。
(2)传统制备氮化镓的化学原理是:GaCl3+NH3GaN+3X,其中X的化学式为 。
(3)如图3表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图。
①从宏观角度看,图中四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    ;从微观角度看,图中四种物质都是由    构成的。
②试写出图中实现b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
26.如图1所示的是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从甲位置到乙位置表示 过程(填“吸气”或者“呼气”),如图2肺泡中B、C两血管中含氧量较高的是 (填“B”或者“C”)。肺泡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 方式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行气体交换。
27.(2021秋 兰山区期中)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为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填字母代号)。
A.植树造林,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
B.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生成葡萄糖并放出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6CO2+6H2O葡萄糖+6O2,则葡萄糖的化学式为   (填字母)。
A.CH6O B.C6H12 C.C6H12O6
(3)近年我国科学家合成了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清洁的液体燃料甲醇(CH3OH)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共18分)
28.实验小组同学用完全相同的4个充满CO2的软塑料瓶验证CO2的化学性质.
已知: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实验 操作 现象
1 向瓶①内倒入20ml体积水,迅速拧紧瓶盖,振荡 瓶子均变瘪,变瘪程度依次为①<②<④<③
2 向瓶②内倒入20ml体积饱和石灰水,迅速拧紧瓶盖,振荡
3 向瓶③内倒入20ml体积5%氢氧化钠溶液,迅速拧紧瓶盖,振荡
4 向瓶④内倒入约8ml体积氢氧化钠固体,迅速拧紧瓶盖,振荡
(1)根据实验1的现象能否证明二氧化碳   (填:能或否)与水反应,你的理由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实验2除了观察到瓶子变瘪之外,你还会观察到   现象.
(3)上述4个实验中,可以验证CO2能与NaOH反应的实验是   (填序号).
A.实验1和实验2 B.实验1和实验3 C.实验2和实验3 D.实验4.
29.科学的核心是研究,科学课程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让我们亲历科学活动,体现科学的发现过程和方法。
(Ⅰ)已知:二氧化碳气体既不溶于饱和NaHCO3溶液也不与NaHCO3反应;
NaHCO3+HCl═NaCl+H2O+CO2↑.某学生欲用浓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室提供了下列装置和药品。请回答相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装置A、B都可作发生装置,其中可控制反应进行的是  (填装置序号)。
(4)两个净化装置相连接时,其仪器接口顺序应为   接  (填接口序号)。
(5)若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则气体应从   (填接口序号)进入。
(Ⅱ)下面是初三某班学生探究铁生锈实验不断完善优化的过程。
(1)优化实验时将Ⅰ中自来水换为蒸馏水目的是   。
(2)优化实验时增加Ⅳ是为证明铁生锈与空气中的   (填化学式)有关。
(3)实验Ⅴ在软塑料瓶中完成的,一周后可观察到铁钉生锈,   ,同时铁钉靠近水边附近部分锈蚀得厉害。由此可知:铁生锈实际是铁与   (填化学式)共同作用的结果。21教育网
(4)实验Ⅵ还可用来完成   (填实验名称)。
30.江山是猕猴桃之乡,猕猴桃,别称奇异果,是一种品质鲜嫩,营养丰富,风味鲜美的水果。农业上常采用嫁接方式进行繁殖。小江同学想探究影响猕猴桃保鲜的因素,在农业技术人员的帮助下,测定了猕猴桃在密闭容器内产生CO2的速率,结果见图甲和图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猕猴桃用嫁接方式来繁殖属于 (选填“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
(2)分析图甲或图乙可知,随着猕猴桃储藏时间的增加,产生CO2的速率均有下降。请说明原因 。
(3)为了延长猕猴桃的保鲜时间,请结合上面的探究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
四.解答题(共4小题,共25分)
31.某兴趣小组为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12g石灰石样品加入烧杯中,将120g稀盐酸平均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后(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30 30 30 3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9 6 3 2
分析数据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3)12g样品中的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2.石灰厂为了测定一批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4g石灰石样品,把2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的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稀盐酸的用量 第一次加入5g 第二次加入5g 第三次加入5g 第四次加入5g
剩余固体的质量 3g 2g l g 1g
(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
(2)煅烧这种石灰石样品100t,最多能制得生石灰多少?
(3)计算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指这20g的稀盐酸中HCl所占的百分含量)
(后二小题应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33.硫化氢(H2S)是一种具有臭鸡蛋气味的致命毒气,它的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形成氢硫酸,氢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实验室常用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制得H2S,同时生成FeSO4.H2SO4+FeS=H2S+FeSO4www.21-cn-jy.com
(1)在图中,应选用图   作为制取 H2S的装置。
(2)收集H2S气体时,应从C装置中的   导管进入,对产生尾气的处理方法是:   。【来源:21cnj*y.co*m】
(3)实验室若制取6.8克的硫化氢气体,理论上需要多少克固体硫化亚铁?
34.(2021秋 徐州期末)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经常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健康、增强呼吸系统的功能。图一为人体呼吸系统结构模式图,图二为肺内压力变化曲线图(外界大气压强为1),图三为人体内气体交换和运输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最重要呼吸器官是 (填序号)。
(2)人体在呼气时,肺内气体压力变化对应图二中 区间(请用三个字母表示),此时图一中③处肌肉处于 (选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3)经常体育锻炼的学生,肺活量增大,可以促进图三中 填字母)气体进入人体。最终到达 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 直接为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3章 空气和生命(3 .4 -3 .5 )A答题卡
试卷类型:A
姓名: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共40分)(请用2B铅笔填涂)
1.[A][B][C][D] 2.[A][B][C][D] 3.[A][B][C][D] 4.[A][B][C][D] 5.[A][B][C][D] 6.[A][B][C][D] 7.[A][B][C][D] 8.[A][B][C][D] 9.[A][B][C][D] 10.[A][B][C][D] 11.[A][B][C][D] 12.[A][B][C][D] 13.[A][B][C][D] 14.[A][B][C][D] 15.[A][B][C][D] 16.[A][B][C][D] 17.[A][B][C][D] 18.[A][B][C][D] 19.[A][B][C][D] 20.[A][B][C][D]
二.填空题(共7小题,共37分)(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21.
22.
23.
24.
25.
26.
27.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共18分)(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28.答:
29.答:
30.答:
四.解答题(共4小题,共25分)(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31.答:
32.答:
33.答:
34.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