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空气和生命(3 .4 -3 .5 )B答题卡
试卷类型:A
姓名: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共40分)(请用2B铅笔填涂)
1.[A][B][C][D] 2.[A][B][C][D] 3.[A][B][C][D] 4.[A][B][C][D] 5.[A][B][C][D] 6.[A][B][C][D] 7.[A][B][C][D] 8.[A][B][C][D] 9.[A][B][C][D] 10.[A][B][C][D] 11.[A][B][C][D] 12.[A][B][C][D] 13.[A][B][C][D] 14.[A][B][C][D] 15.[A][B][C][D] 16.[A][B][C][D] 17.[A][B][C][D] 18.[A][B][C][D] 19.[A][B][C][D] 20.[A][B][C][D]
二.填空题(共7小题,共27分)(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21.
22.
23.
24.
25.
26.
27.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共11分)(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28.答:
29.答:
30.答:
四.解答题(共4小题,共22分)(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31.答:
32.答:
33.答:
34.答: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绝密★启用前
空气和生命(3.4-3.5)B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共40分)
1.(2021·浙江·宁波市鄞州区咸祥镇中心初级中学八年级开学考试)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做了如下几个演示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图甲实验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 图乙实验可观察到液体由紫色变红色
C. 图丙实验主要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D. 图丁实验只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答案】D
【解析】
A、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导致溶液变浑浊,并且可以用此现象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故A正确。21·cn·jy·com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B正确。
C、图丙实验主要利用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性质,故C正确。
D、图丁中,烧杯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用到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和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既有化学性质也有物理性质,故D错误。
故选D。
2.(2022·浙江宁波·八年级期末)“海姆立克急教法”是全球抢救异物误入食管的标准方法,被称为“生命的拥抱”他的原理如图所示,利用冲击腹部的膈肌下软组织,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将堵住气管喉部的异物驱除,使人获救。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来源:21cnj*y.co*m】
A.咽是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共有的器官
B.冲击腹部后肺部气压会变大
C.肺内气流对异物的冲击力大于异物对气流的力
D.呼吸道完全堵塞时也可以利用此法
【答案】C
【解析】A.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消化道包括口腔 、咽、食道、胃 、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可见咽是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共有的器官,正确。
B.冲击腹部则造成呼气,肺部气压会变大,正确。
C.肺内气流对异物的冲击力小于异物对气流的力,错误。
D.呼吸道能保证气流的通畅,呼吸道完全堵塞时也可以利用此法,正确。
故选C。
3.(2021·浙江金华·二模)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是:Zn+H2SO4=ZnSO4+H2↑。下列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中,与制取氢气所用的实验器材相同且所选试剂正确的是 ( )
A.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氧气
B.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C.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D.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
【答案】C
【解析】A、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所用的实验器材与制取氢气所用的实验器材不同,故选项错误。
B、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硫酸钙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不适合于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C、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与制取氢气所用的实验器材相同且所选试剂正确,故选项正确。21cnjy.com
D、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所用的实验器材与制取氢气所用的实验器材不同,故选项错误。
故选C。
4.(2022·浙江宁波·八年级期末)家庭中一般利用冰箱来储存水果和蔬菜,其主要目的是( )
A.降低温度,加快呼吸作用
B.降低温度,减缓呼吸作用
C.减少水分,加快呼吸作用
D.减少氧气,减缓呼吸作用
【答案】B
【解析】
A.冰箱能延长果蔬储存时间的主要原因是降低了环境温度,减缓了呼吸作用,不是加快呼吸作用,A错误。
B.冰箱能延长果蔬储存时间的主要原因是降低了环境温度,减缓了呼吸作用,B正确。
C.降低环境温度,会减缓呼吸作用,不是加快呼吸作用,C错误。
D.冰箱能延长果蔬储存时间的主要原因是降低了环境温度,减缓了呼吸作用,不是减少了环境中氧气的含量,减缓了呼吸作用,D错误。
故选B。
5.(2021·浙江台州·八年级期末)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供给呼吸 B.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物
C.不能与水反应 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故A错误。
B.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而不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故B错误。
C.二氧化碳能够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C错误。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故D正确。
故选D。
6.(2021·浙江·八年级专题练习)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21*cnjy*com
A.用装置①制取氧气,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用装置②制取二氧化碳,可随时添加酸液,还可控制反应的速度
C.用装置③收集氧气,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就马上收集
D.如用装置④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a端通入
【答案】D
【解析】A、装置①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试管口有棉花,是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故A错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B、长颈漏斗只能随时添加酸液,不能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故B错误;
C、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故C错误;
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如用装置④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a端通入,故D正确。
故选:D。
7.(2021·浙江台州·八年级期末)下列有关模型或符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中条形磁铁的左端代表S极,右端代表N极
B.图②模拟人体呼气的过程,此时胸腔的容积减小
C.图③表示只要不接触高压带电体就不会引起触电
D.图④中占空气体积1%的其他成分全都是稀有气体
【答案】B
【解析】A.因为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所以按图①所示的磁感线方向,条形磁铁的左端代表N极,右端代表S极,A不符合题意。
B.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因此图②模拟人体呼气的过程,此时胸腔的容积减小,B符合题意。【出处:21教育名师】
C.有高压带电体存在时,不仅要不接触高压带电体,同时不能靠近高压带电体,否则就会引起触电事故,C不符合题意。
D.空气中的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2021·浙江·八年级专题练习)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将水倒入集气瓶中,检验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
B.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观察二氧化碳的颜色
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显酸性
D.将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可以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答案】A
【解析】A、将水倒入集气瓶中,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而消耗二氧化碳,所以无法检验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符合题意。
B、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直接观察二氧化碳的颜色为无色。不符合题意。
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变红,能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显酸性。不符合题意。
D、将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可以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2021·浙江·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一个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关闭、打开、塞子塞紧时,若M中的水不能流下则装置气密性好
B.M中盛放双氧水,N中盛放二氧化锰,可以制取氧气
C.M中盛放稀盐酸,N中盛放块状大理石,可以制取二氧化碳
D.N中储满气体时,将水不断由M注入N中,即可将气体排出
【答案】A
【解析】A、K2关闭、K1打开、塞子塞紧时,无论装置是否气密性良好,M中的水都能流下,所以此方法无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选项错误;
B、M中盛放过氧化氢,N中盛放二氧化锰,可以用来制取氧气,故选项正确;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使用的是稀盐酸和碳酸钙,若M中盛放稀盐酸,N中盛放块状大理石,可以制取二氧化碳,故选项正确;
D.N中储满气体时,将水不断由M注入N中,即可将气体排出,故选项正确。
故选A。
10.实验室常用饱和亚硝酸钠与氯化铵溶液反应制取纯净的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此反应是放热反应),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则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装置中A部分的分液漏斗与蒸馏瓶之间连接的导管所起的作用是平衡气压,使饱和溶液容易滴下
B.装置中B部分的作用是冷凝气体
C.反应到一定程度,应移去酒精灯,以防止反应物温度过高而冲出
D.可用排空气法收集到纯净的氮气
【答案】D
【解析】A、装置中A部分的分液漏斗与蒸馏瓶之间连接的导管所起的作用是使饱和溶液容易滴下,因为该反应放热,会增加蒸馏瓶内压强,不用导管时长颈漏斗内的液体不能滴入蒸馏瓶中,不符合题意;
B、因为氯化铵和亚硝酸钠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溶液产生大量泡沫,使溶液的液面上升,生成大量气体,如果放出的氮气太快,会使单孔胶塞冲出造成气体外泄,故要用“冰盐”冷凝,不符合题意;
C、反应到一定程度,应移去酒精灯,以防反应物冲出,其原因是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不符合题意;
D、因为氮气的密度与空气相近,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符合题意。故选D。
11.人工肺也叫体外膜肺,是可以代替肺完成相应功能的生命支持系统(见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隔离膜应只允许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通过 B.血液流经人工肺后,含氧量降低
C.隔离膜相当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D.增加隔离膜面积能提高气体交换效率
【答案】B
【解析】A.血液流经膜肺后,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通过半透膜扩散出去,即隔离膜应只允许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通过,A正确。
B.血液流经人工肺后,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通过半透膜扩散出去,所以血液流经人工肺后,含氧量增加,B错误。
C.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图中隔离膜相当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C正确。
D.图中隔离膜相当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增加隔离膜面积能提高气体交换效率,D正确。
故选B。
12.(2022·浙江金华·九年级期末)与有氧呼吸相比,生物的无氧呼吸特点是( )
A.不需要酶的参与
B.一定产生乳酸
C.没有二氧化碳生成
D.产生能量较少
【答案】D
【解析】A.有氧呼吸过程与无氧呼吸过程都需要酶参与,A错误。
BC.有氧呼吸肯定产生二氧化碳,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BC错误 。
D.与无氧呼吸相比,有氧呼吸是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D正确。
故选D。
13.图中曲线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N 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B.MN 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C.MP 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D.NP 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C
【解析】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N点的二氧化碳吸收相对量为零,表示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A错误;MN段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低于零表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小于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B错误;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多,呼吸作用强度不变,所以吸收的二氧化碳逐渐增多,MP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C正确;NP段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多,表示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增强。但植物呼吸作用照常进行,只不过表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D错误。
14.下列各项表示平静呼吸时的吸气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膈肌、肋间外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气体进入肺
B.膈肌、肋间外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进入肺
C.膈肌、肋间外肌舒张→胸廓缩小→肺缩小→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进入肺
D.膈肌、肋间外肌舒张→胸廓缩小→肺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气体进入肺
【答案】B
【解析】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故选项B正确。
故选B。
15.如图所示,为小明在跑步和休息时肺容量的记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空气经过鼻的过滤、温暖和湿润后,依次经过咽、喉、支气管、气管达到肺
B.曲线A所示状态呼吸频率大于曲线B,曲线B所示状态呼吸深度大于曲线A
C.肺容量可以有规律变化是因为肺泡是由肌肉构成,可以收缩和舒张
D.曲线B所示状态时的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和舒张的幅度大于曲线A所示状态
【答案】D
【解析】A.空气经过鼻的过滤、温暖和湿润后,依次经过咽、喉、气管、支气管达到肺 ,错误。
B.据分析可见:曲线B呼吸频率较高,呼吸深度较大,曲线A呼吸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小,错误。
C.肺容量有规律变化主要原因是呼吸运动造成的,与呼吸肌的收缩舒张有关,错误。
D.曲线B每次呼吸时的肺容量要大于曲线A,说明曲线B状态时胸腔的体积变化大于A时,因为胸腔的体积变化是通过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和舒张实现的,所以可得出曲线B所示状态时的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和舒张的幅度大于曲线A所示状态,正确。
故选D。
16.(2021·浙江·杭州市余杭区星桥中学九年级开学考试)一些重症肺炎患者需要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设备进行急救,其工作过程如图所示。血液一般由患者股静脉(下肢静脉之一)引出到体外,通过氧合器吸收氧,排出二氧化碳,经过气体交换的血液,在动力泵的推动下回到患者颈静脉。在此过程中( )www.21-cn-jy.com
A.流经ECMO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增加
B.氧合器中氧气从浓度低处扩散到浓度高处
C.氧合器模拟了肺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D.人体在ECMO中完成了呼吸作用
【答案】C
【解析】A.通过氧合器(ECMO)吸氧,排出二氧化碳,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降低,静脉血转化为动脉血,故A错误。2·1·c·n·j·y
B.氧合器中氧气从浓度高处扩散到浓度低处,故B错误。
C.体外膜肺氧合(ECMO)设备工作的原理是:血液一般由患者股静脉(下肢静脉之一)引出到体外,通过氧合器吸收氧,排出二氧化碳,经过气体交换的血液,在动力泵的推动下回到患者颈静脉,可见氧合器模拟了肺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故C正确。
D.人体在ECMO中完成了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不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在人体组织细胞内完成的,故D错误。【版权所有:21教育】
故选C。
17.(2021·浙江温州·八年级期末)乐乐在运动时,肺泡与血液之间发生气体交换(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肺泡内气体成分的变化是( )
A.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B.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降低
C.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D.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降低
【答案】C
【解析】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那么图示分析肺泡内气体成分的变化是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C符合题意。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故选C。
18.(2021·浙江·八年级专题练习)如图曲线表示人体血液流经不同部位(、、)时血液中氧或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表示肺泡处的气体交换,则可以表示氧的浓度
B.如果表示肺泡处的气体交换,则可以表示二氧化碳的浓度
C.如果表示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则可以表示氧的浓度
D.如果表示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则可以表示氧的浓度
【答案】A
【解析】 AB.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所以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氧气含量增多,如果 I 表示肺泡处的气体交换,则 J H可以表示氧的浓度,A正确,B错误。
CD.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由于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周围血液氧的浓度高,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完成此过程后组织细胞中的氧气浓度升高。JH表示二氧化碳浓度,错误。
故选A。
19.在等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装有二氧化碳,在分别向其中用注射器加入等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振荡,用压强传感器测量了容器内压强的变化情况(如图示),请结合图象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①表示在二氧化碳中加水的压强变化情况
B.利用测量压强的变化不能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C.②AE段后压强明显降低的原因是振荡加快了反应速率
D.温度不变情况下,图①中瓶内气体压强最终与初始压强相当
【答案】B
【解析】A、1体积水中能够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压强变化小,氢氧化钠能够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压强变化大,反应图①表示在二氧化碳中加水的压强变化情况,说法正确;
B、1体积水中能够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压强变化小,氢氧化钠能够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压强变化大,利用测量压强的变化的大小,能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说法错误;
C、②AE段后压强明显降低的原因是振荡加快了反应速率,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压强明显减小,说法正确;
D、温度不变情况下,由图像可知,图①中瓶内气体压强最终与初始压强相当,说法正确。
故选B。
20.(2020·浙江·九年级阶段练习)在CO、CO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元素为64%,将10g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所得气体再通入到足量的石灰水中,最多可得到白色沉淀( )
A.30g B.20g C.10g D.40g
【答案】A
【解析】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此混合气体10g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该混合气体通过灼热氧化铜后,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形成碳酸钙沉淀,化学变化前后碳元素质量不变,则最多可得到白色沉淀为
,故选A。
二、填空题(7小题,共27分)
21.(2022·浙江温州·九年级期末)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将适量的酵母菌和葡萄糖营养液密封到玻璃瓶中,瓶中还有空气。
(1)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相比,其产物有何不同?
(2)实验后,向瓶中液体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这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成了 。
(3)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和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相等。实验中,红墨水先向左移动,后向右移动,其原因是 。(忽略温度变化)
【答案】有氧呼吸会产生水或有氧呼吸产生酒精 碳酸(H2CO3) 酵母菌先有氧呼吸消耗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于水,瓶内气压减小,红墨水左移:后来氧气耗尽,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增多,瓶内气压增大,红墨水右移动。
【解析】(1)酵母菌有氧呼吸后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而无氧呼吸后生成二氧化碳和酒精,所以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相比,有氧呼吸会产生水或有氧呼吸产生酒精。
(2)二氧化碳能够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填碳酸。(3)实验中,红墨水先向左移动,后向右移动,其原因是酵母菌先有氧呼吸消耗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于水,瓶内气压减小,红墨水左移:后来氧气耗尽,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增多,瓶内气压增大,红墨水右移动,故填酵母菌先有氧呼吸消耗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于水,瓶内气压减小,红墨水左移:后来氧气耗尽,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增多,瓶内气压增大,红墨水右移动。
22.(2021·浙江·九年级专题练习)2022年,杭州第19届亚运会帆船项目将在宁波东海之滨举行。届时,亚运健儿们将会上演“千帆竞渡、百争流”的壮观场景。在帆船航行过程中,运动健儿们需要根据风向随时对帆进行调节,完成这一活动最基本的神经结构称为___________。比赛过程中,需要吸入大量的空气,空气进入肺的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处于___________状态。这一系列的生命活动需要通过___________的调节。
【答案】反射弧 收缩 神经系统和激素
【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叫反射,参与反射的结构叫反射弧。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通过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相互协调,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23.(2021·浙江衢州·九年级期中)学了物质及其变化后,同学们利用装修后剩下的大理石碎片进行相关实验。
(1)一位同学设计了装置A制取CO2,该装置能通过上下移动穿过橡胶塞的粗铜丝来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大理石碎片应放在______中。根据气体制备的一般原则,A中的粗铜丝能否用铁丝代替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
(2)浓H2 SO4 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可作为干燥剂除去某些气体中的水份。如用装置B干燥CO2,则CO2应从______(填字母)端口通入。
(3)如用装置C收集CO2,则CO2应从______(填字母)端口通入。
(4)装置D用于通入CO2将水压入量筒中以测量CO2的体积,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D中液体未装满,对测量CO2气体的体积有无影响______(填“有”或“无”)
【答案】有孔塑料瓶 不能 铁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 a c 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无
【解析】(1)大理石碎片应放在有孔塑料瓶中。根据气体制备的一般原则,A中的粗铜丝能不能用铁丝代替,原因是:铁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2)如果用装置B干燥二氧化碳,那么必须使二氧化碳进入浓硫酸,即从a端口通入。
(3)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会沉积在底部,因此:如用装置C收集CO2,则CO2应从c端口通入。
(4)装置D用于通入CO2将水压入量筒中以测量CO2的体积,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D中液体未装满,对测量CO2气体的体积无影响。
24.(2021·浙江·九年级专题练习)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中,某研究小组在密封的容器A中充入足量的含有同位素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该植物的不同器官相继出现了同位素(如图,黑色部分表示检测到同位素的部位),据此回答:
(1)叶片中的C主要是通过茎中________(填结构名称)输送到该植物的根部;
(2)一段时间后,该研究小组在容器A外的空气中发现了,是因为植物进行了________作用。
【答案】 筛管 呼吸
【解析】(1)叶片制造的有机物(含C)通过韧皮部中的筛管输送到植物的根部;
(2)该植物的不同器官相继出现了同位素,是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被氧化分解为含有同位素的,并通过气孔释放到空气中,所以一段时间后,研究小组在容器A外的空气中发现了。
25.(2022年浙江省舟山市金衢山五校联考中考一模科学试题)实验室里有一瓶氢氧化钙粉末,由于较长时间敞口放置,已部分变质为碳酸钙。某科学小组为测定该瓶粉末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数据收集和计算。
(1)配制稀盐酸:配制500克7.3%的稀盐酸,需要36.5%的浓盐酸_____克。
(2)抽样测定:将瓶中粉末搅拌均匀后称取20克样品放入烧杯并置于电子秤上,再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表所示:
反应时间/秒 0 10 20 30 40
总质量/克 310.0 309.6 308.6 307.8 307.8
完全反应后,生成的CO2气体的质量为_____克。
(3)计算该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_____。
【答案】 100 2.2 解:设该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
答:该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25%。
【解析】(1)设需要36.5%的浓盐酸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过程溶质的质量不变,x×36.5%=500g×7.3%,解得x=100g,故填:100;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完全反应后,生成的CO2气体的质量为310.0g-307.8g=2.2g;
(3)见答案。
26.(2018·浙江·临海市学海中学九年级开学考试)PLA是一种新型可降解塑料,能有效缓解塑料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已知PL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为了测定7.2gPLA样品氧元素的质量,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
【实验设计】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成蓝色。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
将7.2gPLA样品充分燃烧,为分别吸收燃烧产物并通过清晰可见的现象检验吸收是否完全,以上实验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A→___→___→___→___(填写装置的字母序号)。
【分析与结论】
①实验中选择纯净的氧气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正确连接装置后,确认气密性良好.充分燃烧7.2gPLA样品,测得相关实验数据见下表(已知燃烧产物被完全吸收,灰烬质量忽略不计)。
通过分析与计算,可知PLA样品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最简整数比为____________。
【答案】B E D C 空气中含有水和二氧化碳,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3:4:2
【解析】(1)将7.2gPLA样品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应先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再检验它们吸收是否完全。吸收二氧化碳用氢氧化钠溶液,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吸收水蒸气使用浓硫酸,检验水蒸气用无水硫酸铜。应先吸收水蒸气,再吸收二氧化碳,否则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时会带出水蒸气,影响水蒸气的測定。以上实验装置正确的连接
顺序是:A→B→E→D→C。
(2)①检验氢元素和碳元素的存在是通过燃烧后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进行的,空气中含有水和二氧化碳,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②装置E中的药品是无水硫酸铜,由题意,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成蓝色,装置B的作用是验证水蒸气是否被完全吸收。
B装置的质量增加了163.6g-160g=3.6g,即生成了3.6g水
C装置的质量增加了163.2g-150g=13.2g,即生成了13.2g二氧化碳.
由质量守恒定律,72gPLA样品中
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3.6g×2/18×100%=0.4g
含碳元素的质量为13.2g×12/44×100%=3.6g
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7.2g-0.4g-3.6g=3.2g
该PLA样品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
原子个数最简整数比为3.6g/12: 0.4g/1:3.2g/16=3:4:2。
27.(2021·浙江·九年级专题练习)小衢通过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纯净的后,通过如图排空气法收集并验证的性质:
(1)要使集气瓶充满,装置甲中集气瓶的、导气管应该为______。
A. B. C. D.
(2)收集满,小衢关闭止水夹打开止水夹,将注射器中溶液压入集气瓶中,会观察到现象______,小衢得到结论:能与溶液反应。
(3)小衢的同学分析实验后,认为溶液中的水会对实验产生影响,若要排除水对实验的干扰,应该如何在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请你帮助小衢写出你的改进方案。
。
【答案】 B 部分红墨水进入导管 将注射器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水再做一遍实验
【解析】(1)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通过如图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导管a只需要略露出橡皮塞即可,而导管b应伸到集气瓶底部,即装置B,故填B。
(2)关闭止水夹打开止水夹,将注射器中溶液压入集气瓶中,氢氧化钠与瓶中的少量二氧化碳反应食醋碳酸钠和水,瓶中的气体减小,压强减小,大气压将烧杯中的红墨水压入导管中,即部分红墨水进入导管,故填部分红墨水进入导管。
(3)要排除水对实验的干扰,可以将注射器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水再做一遍实验,故填将注射器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水再做一遍实验。
三、探究题(3小题,共11分)
28.(2021·浙江·嘉兴一中一模)小科利用如下仪器进行组装装置,测定某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中,通过测定4g样品与足量盐酸反应得到二氧化碳的体积,就能达到目的(样品中其他成分遇酸不产生气体)。www-2-1-cnjy-com
组别 样品质量 CO2的体积
第1组 4g 22.3mL
第2组 4g 22.4mL
第3组 4g 22.5m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为:_______。
(2)小科利用A、C仪器组装一套测量二氧化碳体积的装置,要达到实验目的,那么装置中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为:c→_______。
(3)上表为小科实验时测得的3组数据,又已知常温常压下CO2的密度为W g/L,则该牙膏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用含W的分数来表示)。
(4)小科的实验引发了同学们的讨论,其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_______。
A.A装置中水面的植物油层可隔离二氧化碳和水,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提高测定的准确度
B.利用A、C仪器组装测量二氧化碳体积,由于装置B中的二氧化碳无法全部进入到装置A中,测得二氧化碳的气体体积偏小2-1-c-n-j-y
C.在测量二氧化碳气体体积时,装置内本身的空气会影响测量结果
D.用比较灵敏的电子秤称出装置B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也可测定该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案】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b→a→d AD
【解析】(1)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了气体二氧化碳,因此会看到气泡;
(2)B为发生装置,A为排水装置,C为测量装置,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水小,所以从短口进气,水从长口排出,排出水由量筒收集,测定体积,从而推出二氧化碳体积;故连接顺序为b→a→d;
(3)生成气体体积平均为22.4mL=0.0224L,所以二氧化碳质量=0.0224L×Wg/L=0.0224Wg,二氧化碳中碳与碳酸钙中碳质量相等,
设碳酸钙质量m, ,,
所以碳酸钙质量分数=;
(4)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不能直接与水接触,加入植物油,可以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影响实验结果,A合理;
B、二氧化碳代替了空气,被挤压出去的空气体积与留在瓶内的二氧化碳体积一致,测量不会偏小,故B不合理;
C、内部残留的空气被二氧化碳排出多少,就会被相同体积的二氧化碳填充,所以不影响实验结果,C不合理;
D、根据前后质量变化,可以计算出减少的二氧化碳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碳酸钙质量求出质量分数,D合理。
故说法合理为AD。
29.兴趣小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叶,分成4等份,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暗处理1小时,接着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小时,测定每份叶中有机物质量的变化,制成图甲。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图是29℃时,该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释放)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则a、b、c三点光合作用最弱的是______,b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叶在28℃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量是________毫克。
(3)若温度由28℃升高到29℃,图乙中相应的a点在原位置_______方。
【答案】 a 29℃时,此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 7 下
【解析】(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乙图中a点光照强度是0,二氧化碳释放量最多,表明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因此a、b、c三点光合作用最弱的是a。
从乙图看,当线条开始往上走的时候,横向的光照也出现正向数值,当出现光照,一定会有光合作用,当该线条与横坐标出现交汇的时候,也就是b点,此时b的含义是29℃时,此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
(2)从甲图中看出,叶在28℃时暗处理1小时后有机物的减少量是2毫克,叶在28℃时光照1小时后与暗处理前的有机物增加量是3毫克,叶在28℃光照1小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时候还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2毫克,因此实验中,叶在28℃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量是。
(3)由甲图可以看出,温度升高,呼吸作用的强度也升高,那么对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碳也会增加,所以如果温度上升,对应的a点就要往下移动。
30.(2021·浙江·九年级专题练习)为了研究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过程中气体发生的变化,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装置。每隔一段时间,调节管与管内的液面至同一水平,并通过管上刻度尺量出气体容积。容积变化与时间之间关系如图乙所示。
种子有氧呼吸表达式: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
种子无氧呼吸表达式:葡萄糖→酒精+二氧化碳
(1)该实验应该在_____环境下进行(填“光照”或“黑暗”)。
(2)在种子始终保持活力的情况下,气体容积在10小时以后维持稳定,原因是_____。
(3)有人认为该实验不足以证明气体的变化量就是由种子萌发引起的,请你对该实验进行改进,改进的具体方法是_____。
【答案】 黑暗 种子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被吸收 增加对照实验,把萌发的种子改为等量的煮熟灭菌的种子,其它处理方法不变
【解析】(1)光照环境下可能会导致温度增加,呼吸作用增强,影响实验结果,因此该实验应在黑暗环境下进行。
(2)X管内的KOH溶液可以吸收CO2,起始状态容器内含有O2,可以进行有氧呼吸,消耗O2释放CO2,而释放的CO2被KOH溶液吸收。容器内的O2被消耗尽后,种子为获得能量而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不消耗O2但释放CO2,而释放的CO2被KOH溶液吸收,这样容器内气体体积不发生变化。
(3)设计实验时需要遵循对照原则,只有这一组不足以说明容器内气体体积变化是由萌发的种子引起,还可能由环境因素如温度变化引起,为使实验更准确,应该设计对照实验;设计对照实验时,需要考虑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的自变量应该是萌发种子的有无,因此对照实验只需将萌发的种子改为等量煮沸的种子即可。
四、简答题(4小题,共22分)
31.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T→E→N→F→A途径表示______过程。
(2)B途径主要是骨骼肌通过______产生的。
(3)经测量,某人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9℃,若A.B.C.D都表示热量,则此人的A+B___C+D(在“>”“<”或“=”中选择)。
(4)体温主要是由上述方式进行调节的,但也离不开激素调节。在处于寒冷环境中的人体血液中,______和______激素的含量会升高,从而加速体温上升。
【答案】神经调节 有氧呼吸 = 肾上腺素 甲状腺
【解析】(1)E是温度感受器,N是体温调节中枢,说明T→E→N→F→A过程表示神经调节。
(2)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B途径主要是骨骼肌通过有氧呼吸产生的。
(3)据图可知,骨骼肌和内脏是产热器官,皮肤是散热器官,某人24h内都处于39℃,体温不变,说明产热和散热相等。
(4)寒冷环境时,机体通过调节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能促进新陈代谢,加快物质氧化分解,使产热量增多,从而加速体温上升。
32.(2021·浙江·宁波市新城第一实验学校九年级阶段练习)听说墨鱼骨能治疗胃酸过多,好学的小科和小妍想探个究竟。查阅资料,墨鱼骨含碳酸钙70%~85%以上,还含有多种氨基酸(有机物在高温条件下易分解)。为了测定墨鱼骨中碳酸钙的含量,他们先将墨鱼骨洗净晒干,并按各自设计实验方法进行研究。
(1)小科称取10克洗净晒干的墨鱼骨,高温灼烧至质量不变,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5.4克,处理如下:
CO2 质量=10克-5.4克=4.6克
设碳酸钙质量为M
所以M = 10.5克
CaCO3% =10.5克÷10克×100%=105%
小科的计算结果与事实不符,产生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小研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其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3)小妍将30mL稀盐酸分3次加入到5克样品中,每次加入盐酸后充分反应,待量筒内的水的体积不再变化时,读出水的体积,结果见下表。已知本实验条件下CO2的密度为2.0克/升,求:该墨鱼骨粉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21教育网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毫升) 10 10 10
进入量筒内水的体积(毫升) 330 660 880
【答案】(1)因为墨鱼骨中的氨基酸是有机物,高温条件下分解,质量减少,使测得的 CO2偏多。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图中浓硫酸的作用是:除尽 CO2中的水蒸气,减小实验误差。
(3)进入量筒内水的体积即为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由此可知产生二氧化碳体积为880毫升,即0.88升,则二氧化碳质量为0.880L× 2.0克/升 =1.76g
设碳酸钙质量分数为x
x=80%
答:该墨鱼骨粉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80%。
33.(2021·浙江·台州市书生中学九年级开学考试)图甲为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图乙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呼吸道的作用为___________。
A.温暖、清洁空气 B.气体进出的通道 C.对空气进行湿润处理 D.以上都对21*cnjy*com
(2)图乙所示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图中a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
(3)图乙所示的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图甲中[3]________应处于________状态。此时肺内的气压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
【答案】 D CO2 膈肌 收缩 小于
【解析】(1)如图甲是呼吸系统的组成图,呼吸系统包括2呼吸道和1肺两部分。1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2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构成,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
(2)肺泡内的气体b氧气浓度高于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内氧气的浓度,毛细血管中a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故b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a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中去。
(3)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即肺吸气,此时3膈肌和肋间肌处于收缩状态,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34.(2021·浙江·高照实验学校九年级阶段练习)某化肥厂需大量CO2生产化肥,欲购进一批石灰石(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厂家到产地取样分析以确定价格。他们取样6克,并把40克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后,每次剩余固体的质量见下表。
加入稀盐酸的次序 1 2 3 4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克) 10 10 10 10
剩余固体的质量(克) 4.0 2.0 0.6 0.6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稀盐酸已过量的实验次序有___________。
(2)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
(3)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1)从表中数据可知每加入10g盐酸,消耗碳酸钙的质量为2g,第3次加入10g盐酸,消耗碳酸钙的质量为2.0g-0.6g=1.4g,说明加入稀盐酸对已过量,则加入稀盐酸已过量的实验次序有3、4。【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6g样品中的碳酸钙全参加反应,样品中的杂质为0.6g,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6g-0.6g=5.4g,故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10g稀盐酸和2g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
设10g这样的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x=1.46g
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绝密★启用前
空气和生命(3.4-3.5)B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共40分)
1.(2021·浙江·宁波市鄞州区咸祥镇中心初级中学八年级开学考试)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做了如下几个演示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图甲实验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 图乙实验可观察到液体由紫色变红色
C. 图丙实验主要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D. 图丁实验只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2022·浙江宁波·八年级期末)“海姆立克急教法”是全球抢救异物误入食管的标准方法,被称为“生命的拥抱”他的原理如图所示,利用冲击腹部的膈肌下软组织,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将堵住气管喉部的异物驱除,使人获救。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来源:21cnj*y.co*m】
A.咽是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共有的器官
B.冲击腹部后肺部气压会变大
C.肺内气流对异物的冲击力大于异物对气流的力
D.呼吸道完全堵塞时也可以利用此法
3.(2021·浙江金华·二模)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是:Zn+H2SO4=ZnSO4+H2↑。下列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中,与制取氢气所用的实验器材相同且所选试剂正确的是 ( )
A.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氧气
B.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C.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D.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
4.(2022·浙江宁波·八年级期末)家庭中一般利用冰箱来储存水果和蔬菜,其主要目的是( )
A.降低温度,加快呼吸作用
B.降低温度,减缓呼吸作用
C.减少水分,加快呼吸作用
D.减少氧气,减缓呼吸作用
5.(2021·浙江台州·八年级期末)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供给呼吸 B.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物
C.不能与水反应 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2021·浙江·八年级专题练习)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21*cnjy*com
A.用装置①制取氧气,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用装置②制取二氧化碳,可随时添加酸液,还可控制反应的速度
C.用装置③收集氧气,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就马上收集
D.如用装置④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a端通入
7.(2021·浙江台州·八年级期末)下列有关模型或符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中条形磁铁的左端代表S极,右端代表N极
B.图②模拟人体呼气的过程,此时胸腔的容积减小
C.图③表示只要不接触高压带电体就不会引起触电
D.图④中占空气体积1%的其他成分全都是稀有气体
8.(2021·浙江·八年级专题练习)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将水倒入集气瓶中,检验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
B.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观察二氧化碳的颜色
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显酸性
D.将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可以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9.(2021·浙江·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一个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关闭、打开、塞子塞紧时,若M中的水不能流下则装置气密性好
B.M中盛放双氧水,N中盛放二氧化锰,可以制取氧气
C.M中盛放稀盐酸,N中盛放块状大理石,可以制取二氧化碳
D.N中储满气体时,将水不断由M注入N中,即可将气体排出
10.实验室常用饱和亚硝酸钠与氯化铵溶液反应制取纯净的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此反应是放热反应),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则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装置中A部分的分液漏斗与蒸馏瓶之间连接的导管所起的作用是平衡气压,使饱和溶液容易滴下
B.装置中B部分的作用是冷凝气体
C.反应到一定程度,应移去酒精灯,以防止反应物温度过高而冲出
D.可用排空气法收集到纯净的氮气
11.人工肺也叫体外膜肺,是可以代替肺完成相应功能的生命支持系统(见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隔离膜应只允许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通过
B.血液流经人工肺后,含氧量降低
C.隔离膜相当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D.增加隔离膜面积能提高气体交换效率
12.(2022·浙江金华·九年级期末)与有氧呼吸相比,生物的无氧呼吸特点是( )
A.不需要酶的参与
B.一定产生乳酸
C.没有二氧化碳生成
D.产生能量较少
13.图中曲线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N 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B.MN 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C.MP 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D.NP 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14.下列各项表示平静呼吸时的吸气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膈肌、肋间外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气体进入肺
B.膈肌、肋间外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进入肺
C.膈肌、肋间外肌舒张→胸廓缩小→肺缩小→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进入肺
D.膈肌、肋间外肌舒张→胸廓缩小→肺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气体进入肺
15.如图所示,为小明在跑步和休息时肺容量的记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空气经过鼻的过滤、温暖和湿润后,依次经过咽、喉、支气管、气管达到肺
B.曲线A所示状态呼吸频率大于曲线B,曲线B所示状态呼吸深度大于曲线A
C.肺容量可以有规律变化是因为肺泡是由肌肉构成,可以收缩和舒张
D.曲线B所示状态时的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和舒张的幅度大于曲线A所示状态
16.(2021·浙江·杭州市余杭区星桥中学九年级开学考试)一些重症肺炎患者需要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设备进行急救,其工作过程如图所示。血液一般由患者股静脉(下肢静脉之一)引出到体外,通过氧合器吸收氧,排出二氧化碳,经过气体交换的血液,在动力泵的推动下回到患者颈静脉。在此过程中( )www.21-cn-jy.com
A.流经ECMO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增加
B.氧合器中氧气从浓度低处扩散到浓度高处
C.氧合器模拟了肺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D.人体在ECMO中完成了呼吸作用
17.(2021·浙江温州·八年级期末)乐乐在运动时,肺泡与血液之间发生气体交换(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肺泡内气体成分的变化是( )
A.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B.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降低
C.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D.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降低
18.(2021·浙江·八年级专题练习)如图曲线表示人体血液流经不同部位(、、)时血液中氧或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表示肺泡处的气体交换,则可以表示氧的浓度
B.如果表示肺泡处的气体交换,则可以表示二氧化碳的浓度
C.如果表示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则可以表示氧的浓度
D.如果表示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则可以表示氧的浓度
19.在等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装有二氧化碳,在分别向其中用注射器加入等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振荡,用压强传感器测量了容器内压强的变化情况(如图示),请结合图象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①表示在二氧化碳中加水的压强变化情况
B.利用测量压强的变化不能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C.②AE段后压强明显降低的原因是振荡加快了反应速率
D.温度不变情况下,图①中瓶内气体压强最终与初始压强相当
20.(2020·浙江·九年级阶段练习)在CO、CO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元素为64%,将10g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所得气体再通入到足量的石灰水中,最多可得到白色沉淀( )
A.30g B.20g C.10g D.40g
二、填空题(7小题,共27分)
21.(2022·浙江温州·九年级期末)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将适量的酵母菌和葡萄糖营养液密封到玻璃瓶中,瓶中还有空气。
(1)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相比,其产物有何不同?
(2)实验后,向瓶中液体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这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成了 。
(3)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和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相等。实验中,红墨水先向左移动,后向右移动,其原因是 。(忽略温度变化)
22.(2021·浙江·九年级专题练习)2022年,杭州第19届亚运会帆船项目将在宁波东海之滨举行。届时,亚运健儿们将会上演“千帆竞渡、百争流”的壮观场景。在帆船航行过程中,运动健儿们需要根据风向随时对帆进行调节,完成这一活动最基本的神经结构称为___________。比赛过程中,需要吸入大量的空气,空气进入肺的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处于___________状态。这一系列的生命活动需要通过___________的调节。
23.(2021·浙江衢州·九年级期中)学了物质及其变化后,同学们利用装修后剩下的大理石碎片进行相关实验。
(1)一位同学设计了装置A制取CO2,该装置能通过上下移动穿过橡胶塞的粗铜丝来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大理石碎片应放在______中。根据气体制备的一般原则,A中的粗铜丝能否用铁丝代替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
(2)浓H2 SO4 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可作为干燥剂除去某些气体中的水份。如用装置B干燥CO2,则CO2应从______(填字母)端口通入。
(3)如用装置C收集CO2,则CO2应从______(填字母)端口通入。
(4)装置D用于通入CO2将水压入量筒中以测量CO2的体积,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D中液体未装满,对测量CO2气体的体积有无影响______(填“有”或“无”)
24.(2021·浙江·九年级专题练习)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中,某研究小组在密封的容器A中充入足量的含有同位素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该植物的不同器官相继出现了同位素(如图,黑色部分表示检测到同位素的部位),据此回答:
(1)叶片中的C主要是通过茎中________(填结构名称)输送到该植物的根部;
(2)一段时间后,该研究小组在容器A外的空气中发现了,是因为植物进行了________作用。
25.(2022年浙江省舟山市金衢山五校联考中考一模科学试题)实验室里有一瓶氢氧化钙粉末,由于较长时间敞口放置,已部分变质为碳酸钙。某科学小组为测定该瓶粉末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数据收集和计算。
(1)配制稀盐酸:配制500克7.3%的稀盐酸,需要36.5%的浓盐酸_____克。
(2)抽样测定:将瓶中粉末搅拌均匀后称取20克样品放入烧杯并置于电子秤上,再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表所示:
反应时间/秒 0 10 20 30 40
总质量/克 310.0 309.6 308.6 307.8 307.8
完全反应后,生成的CO2气体的质量为_____克。
(3)计算该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_____。
26.(2018·浙江·临海市学海中学九年级开学考试)PLA是一种新型可降解塑料,能有效缓解塑料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已知PL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为了测定7.2gPLA样品氧元素的质量,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
【实验设计】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成蓝色。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
将7.2gPLA样品充分燃烧,为分别吸收燃烧产物并通过清晰可见的现象检验吸收是否完全,以上实验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A→___→___→___→___(填写装置的字母序号)。
【分析与结论】
①实验中选择纯净的氧气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正确连接装置后,确认气密性良好.充分燃烧7.2gPLA样品,测得相关实验数据见下表(已知燃烧产物被完全吸收,灰烬质量忽略不计)。
通过分析与计算,可知PLA样品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最简整数比为____________。
27.(2021·浙江·九年级专题练习)小衢通过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纯净的后,通过如图排空气法收集并验证的性质:
(1)要使集气瓶充满,装置甲中集气瓶的、导气管应该为______。
A. B. C. D.
(2)收集满,小衢关闭止水夹打开止水夹,将注射器中溶液压入集气瓶中,会观察到现象______,小衢得到结论:能与溶液反应。
(3)小衢的同学分析实验后,认为溶液中的水会对实验产生影响,若要排除水对实验的干扰,应该如何在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请你帮助小衢写出你的改进方案。
。
三、探究题(3小题,共11分)
28.(2021·浙江·嘉兴一中一模)小科利用如下仪器进行组装装置,测定某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中,通过测定4g样品与足量盐酸反应得到二氧化碳的体积,就能达到目的(样品中其他成分遇酸不产生气体)。www-2-1-cnjy-com
组别 样品质量 CO2的体积
第1组 4g 22.3mL
第2组 4g 22.4mL
第3组 4g 22.5m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为:_______。
(2)小科利用A、C仪器组装一套测量二氧化碳体积的装置,要达到实验目的,那么装置中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为:c→_______。
(3)上表为小科实验时测得的3组数据,又已知常温常压下CO2的密度为W g/L,则该牙膏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用含W的分数来表示)。
(4)小科的实验引发了同学们的讨论,其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_______。
A.A装置中水面的植物油层可隔离二氧化碳和水,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提高测定的准确度
B.利用A、C仪器组装测量二氧化碳体积,由于装置B中的二氧化碳无法全部进入到装置A中,测得二氧化碳的气体体积偏小2-1-c-n-j-y
C.在测量二氧化碳气体体积时,装置内本身的空气会影响测量结果
D.用比较灵敏的电子秤称出装置B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也可测定该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9.兴趣小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叶,分成4等份,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暗处理1小时,接着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小时,测定每份叶中有机物质量的变化,制成图甲。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图是29℃时,该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释放)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则a、b、c三点光合作用最弱的是______,b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叶在28℃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量是________毫克。
(3)若温度由28℃升高到29℃,图乙中相应的a点在原位置_______方。
30.(2021·浙江·九年级专题练习)为了研究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过程中气体发生的变化,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装置。每隔一段时间,调节管与管内的液面至同一水平,并通过管上刻度尺量出气体容积。容积变化与时间之间关系如图乙所示。
种子有氧呼吸表达式: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
种子无氧呼吸表达式:葡萄糖→酒精+二氧化碳
(1)该实验应该在_____环境下进行(填“光照”或“黑暗”)。
(2)在种子始终保持活力的情况下,气体容积在10小时以后维持稳定,原因是_____。
(3)有人认为该实验不足以证明气体的变化量就是由种子萌发引起的,请你对该实验进行改进,改进的具体方法是_____。
四、简答题(4小题,共22分)
31.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T→E→N→F→A途径表示______过程。
(2)B途径主要是骨骼肌通过______产生的。
(3)经测量,某人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9℃,若A.B.C.D都表示热量,则此人的A+B___C+D(在“>”“<”或“=”中选择)。
(4)体温主要是由上述方式进行调节的,但也离不开激素调节。在处于寒冷环境中的人体血液中,______和______激素的含量会升高,从而加速体温上升。
32.(2021·浙江·宁波市新城第一实验学校九年级阶段练习)听说墨鱼骨能治疗胃酸过多,好学的小科和小妍想探个究竟。查阅资料,墨鱼骨含碳酸钙70%~85%以上,还含有多种氨基酸(有机物在高温条件下易分解)。为了测定墨鱼骨中碳酸钙的含量,他们先将墨鱼骨洗净晒干,并按各自设计实验方法进行研究。
(1)小科称取10克洗净晒干的墨鱼骨,高温灼烧至质量不变,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5.4克,处理如下:
CO2 质量=10克-5.4克=4.6克
设碳酸钙质量为M
所以M = 10.5克
CaCO3% =10.5克÷10克×100%=105%
小科的计算结果与事实不符,产生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小研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其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3)小妍将30mL稀盐酸分3次加入到5克样品中,每次加入盐酸后充分反应,待量筒内的水的体积不再变化时,读出水的体积,结果见下表。已知本实验条件下CO2的密度为2.0克/升,求:该墨鱼骨粉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21教育网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毫升) 10 10 10
进入量筒内水的体积(毫升) 330 660 880
33.(2021·浙江·台州市书生中学九年级开学考试)图甲为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图乙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呼吸道的作用为___________。
A.温暖、清洁空气 B.气体进出的通道 C.对空气进行湿润处理 D.以上都对
(2)图乙所示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图中a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
(3)图乙所示的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图甲中[3]________应处于________状态。此时肺内的气压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
34.(2021·浙江·高照实验学校九年级阶段练习)某化肥厂需大量CO2生产化肥,欲购进一批石灰石(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厂家到产地取样分析以确定价格。他们取样6克,并把40克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后,每次剩余固体的质量见下表。
加入稀盐酸的次序 1 2 3 4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克) 10 10 10 10
剩余固体的质量(克) 4.0 2.0 0.6 0.6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稀盐酸已过量的实验次序有___________。
(2)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
(3)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