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非传染性疾病(1)
课前预练
1.在致癌因素的影响下, 失去控制,不断分裂形成肿瘤。肿瘤可分为 肿瘤和 肿瘤两种,后者包括 肿瘤和 肿瘤。
2.恶性肿瘤细胞不仅能不断分裂,而且能 ,从而在人体内广泛扩散。
3. 和 是我们应采取的最重要的预防癌症的措施。
4.动脉硬化: 物质在动脉壁上沉积,使动脉壁 ,从而形成动脉硬化。
课内演练
【例题】诺贝尔奖获得者Peyton Rous说道:“肿瘤以一种独特可怕的方式毁坏人体,它虽然是人体自身的血肉,却莫名其妙地变得生长旺盛,猖狂掠夺,无法控制。”由此可知肿瘤是一种( )
A.人体自身细胞突变引起的疾病
B.食物中毒引起的后遗症
C.病原体侵人人体引起的疾病
D.父母遗传引起的一种疾病
点拨 (1)本题考查肿瘤的特点。肿瘤是由于正常细胞变异而形成的疾病。
(2)肿瘤不是由病原体入侵造成的,因此不是传染病,肿瘤也不能遗传,不是遗传病。
【跟踪练习】下列关于肿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外界因素无关 B.肿瘤无法医治
C.肿瘤就是癌 D.由细胞分裂失控引起
课后训练
基础达标
1.非传染性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下列属于非传染性疾病的是( )
A.恶性肿瘤 B.流感 C.非典型肺炎 D.乙型肝炎
2.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下列因素与它的发病没有密切关系的是( )
A.高血压 B.甲型H1N1流感 C.肥胖 D.高血脂
3.要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应该( )
A.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等
B.不过多食用油炸、烧烤、烟熏食品
C.加强环境保护,消除环境污染’
D.以上三项都是
4.下列不是动脉硬化引起的疾病的是( )
A.冠心病 B.心绞痛 C.糖尿病 D.心肌梗塞
5.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可以有效预防癌症,下列食品不会致癌的是( )
A.腌制的海产品 B.霉变的食品
C.熏烤的肉类食物 D.蔬菜和豆制品
6.下列不属于引起癌症的主要因素的是( )
A.为了增加营养,我们应多吃腌制的肉制品
B.为了节约,有点霉变的花生不要丢弃,继续食用
C.为了生活方便,我们应提倡多吃方便食品
D.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不偏食、不挑食
7.下列常见的疾病中,全部属于心血管疾病的是( )
A.糖尿病、心脏病、性病
B.支气管哮喘、胃炎、肝炎
C.呆小症、巨人症、心脏病
D.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肌梗塞
8.老张在医院体检时发现患有“三高”,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医生告诉他如不及时治疗和注意饮食习惯,将会患冠心病之类的心血管疾病。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高血脂往往会引起 。
(2)下列食物中,老张应尽量多吃的是( )
A.蔬菜 B. 奶油 C.猪肉 D.花生
9.据报道,某餐馆的一道名菜含有黄樟素。小柯同学认为微量黄樟素可能会导致癌症(甲);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养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的食物(乙);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有患癌症(丙)。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实验以及得出结论。上文中步骤甲属于科学探究过程的 环节。
(2)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说明假设 (填“正确”或“错误”)。
(3)步骤 (填“甲”或“乙”)采用的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常用的对照实验。
(4)由于受到某种不利因素的作用,正常细胞可能发生癌变成为癌细胞,引起细胞癌变的因素很多,请你举出一例: 。
10.茶叶可抗癌,有人做了一个动物实验,给六组实验大鼠灌服强致癌物——亚硝基化合物,其中五组各喂一种茶水,不喂茶水组大鼠食道癌发病率高达90%,喂茶水组为42%~62%。实验结果表明,饮茶能明显抑制亚硝基化合物的致癌作用,还可抑制体内致癌性亚硝基化合物的形成。
根据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资料中提到的有致癌作用的亚硝基化合物,写出一个你知道的此类物质: 。
(2)癌症与恶性肿瘤的区别是 。
(3)联系生活,你还知道哪些物质或食物有预防或抑制癌症的作用。(至少写出两项)
。
拓展提高
11.碧根果(美国山核桃)含有丰富的亚油酸甘油脂,食用后能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从这一营养成分考虑,长期适量食用碧根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发生的疾病是( )
A.动脉硬化 B.白化病 C.贫血 D.艾滋病
12.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三位美国科学家获得。他们提出的“端粒学说”使人们对癌症和衰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该学说认为,细胞DNA的末端有一个端粒,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些,当端粒足够短以后,细胞就不再分裂而逐渐老化死亡。而端粒是由端粒酶控制的,如果细胞中有端粒酶,则端粒可以得到修复,长度得以保持,细胞也就保持分裂能力。
(1)端粒酶和唾液淀粉酶均是起催化作用的蛋白质,但唾液淀粉酶不能修复端粒,这一现象体现了酶的一个重要性质: 。
(2)根据上述资料我们可以认为,大部分的正常体细胞不含端粒酶,而癌细胞具有端粒酶,因为癌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
(3)根据端粒学说,我们可以设想一种新型抗肿瘤药物,它的作用原理可以是 。
13.癌症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的疾病。
(1)如图是根据调查所获得的引起癌症的各项因素所占比例的示意图。由图可知,最重要的预防癌症的措施是良好的饮食习惯和 。
(2)癌症属于 (填“非传染性疾病”或“传染性疾病”)。
参考答案
课前预练
1.细胞分裂 良性 恶性 上皮性 非上皮性
2.转移侵犯新的组织
3.良好的饮食习惯 不吸烟
4.脂肪类 逐渐增厚,弹性降低,血流量减少
课内演练
【例题】A[解析:根据材料得知,肿瘤细胞是由人体自身细胞突变引起的,B选项所述指食物中毒,C选项所述指传染病,D选项所述指遗传病。]
【跟踪练习】D
课后训练
1.A 2.B 3.D 4.C 5.D 6.D 7.D
8.(1)动脉硬化,诱发心血管疾病 (2)A
9.(1)作出假设 (2)错误 (3)乙 (4)黄曲霉素、吸烟等
10.(1)NaNO2
(2)癌细胞由上皮细胞变异而成
(3)菠菜、海带、菜花、大蒜、蘑菇等
11.A[解:已知碧根果的成分能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而胆固醇是引发动脉硬化的物质。因此可预防动脉硬化的发生。]
12.(1)专一性
(2)能不间断分裂
(3)抑制端粒酶的活性[解:唾液淀粉酶不能修复端粒,仅能催化淀粉分解,体现了酶的专一性。癌细胞具有端粒酶,使端粒不会缩短,这样癌细胞就会持续分裂。如果某种药物自甚抑制端粒酶的活性,则肿瘤细胞端粒就会缩短,从而不会持续分裂。]
13.(1)不吸烟
(2)非传染性疾病[解:从图中可知引起癌症的两大主因是吸烟和食物,因此不吸烟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预防癌症的两个重要措施。]
3.4 非传染性疾病(2)
课前预练
1.正常成年人的血压值为收缩压 千帕,舒张压 千帕。目前我国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收缩压持续 千帕或舒张压 千帕。
2.血糖是指 ,血糖的含量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十分重要。在早晨进食前,测定人的血糖的含量约为 。正常人的血糖浓度并不受饮食的原因出现很大的波动,因为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上升时, 分泌增加,促使血糖含量 ;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下降时,v分泌减少,使血糖含量 ,从而使血糖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
3.控制糖尿病病情的一般方法有: , ,
。
课内演练
【例题】旅美中国学者章蓓和美国、瑞典、西班牙的科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了一种功能类似于胰岛素的真菌化合物,这一发现为治疗糖尿病的研究“开启了一扇全新之门”。它有可能使糖尿病患者将来只通过服药就能进行治疗,而不必注射胰岛素。下列关于“真菌化合物”的推测,肯定错误的一项是( )
A.该化合物应该是蛋白质
B.该化合物应该是可以直接被消化道吸收的
C. 该化合物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功能
D.该化合物应该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有机物
点拨 (1)本题考查胰岛素的成分与功能。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能降低血糖浓度。
(2)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入消化道后,会被消化道分解而失去相应功能。
【跟踪练习】人体血液内某种激素含量在一昼夜内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该激素是( )
A.性激素 B.生长激素 C.胰岛素 D.甲状腺激素
课后训练
基础达标
1.下列不属于引起高血压的原因的是( )
A.遗传因素 B.经常吃较咸的食物
C.经常吃高蛋白食物 D.经常吸烟、饮酒
2.心血管病被称为“现代病”,是人类的头号“死敌”。下列生活方式会诱发心血管病的有( )
①酗酒 ②吸烟 ③很少运动 ④偏食高胆固醇食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3.下列关于“青春期高血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青春期高血压”是血压暂时升高的现象
B.“青春期高血压”必须使用药物降压
C.每个青少年都会患“青春期高血压”
D.以上说法均正确
4.1922年初,班廷与贝斯特从羊的胰脏中提取出一种物质,注射到因割掉胰脏而患糖尿病的狗身上,发现该狗的病症减轻。现在,这种提取物大量生产,并用于治疗人类糖尿病,这种提取物是( )
A.血细胞 B.血浆 C.消化液 D.激素
5.研究人员先给甲口服某激素,给乙注射同种同量的激素,然后测量甲、乙两人的血糖含量,并绘制成曲线图(如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产生这种激素的部位是 。
(2)乙注射这种激素后,血糖含量下降的原因是
。
(3)比较甲、乙两条曲线,表明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 进行治疗。
6.如图所示是人进食后的血糖含量变化曲线。
(1)正常人在进食后,由于大量葡萄糖吸收进入血液,血糖 ,但一般在2小时后又可恢复到正常范围。这是由于在 的调节下,使血糖处于 状态。
(2)糖尿病患者在进食后,相应地血糖含量比正常人 得多。原因是糖尿病患者 分泌过 ,从而引起血糖浓度过 ,以致肾小管无法将 全部吸收,于是 随尿液排出。
(3)糖尿病难以根治,一般控制病情的办法有:控制和调节 ,适当锻炼,注射 。
拓展提高
7.若给某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则短时间内正确反映其体内血糖浓度变化情况的是( )
8.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正趋于多元化,在此过程中,肥胖病患者呈现上升趋势。其中,青少年和儿童肥胖患者也逐年增多。“关注肥胖,增进健康”日益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命在于运动,下表是各种活动方式在单位时间的耗氧量,你认为最佳的减肥活动方式是 。
活动方式
打篮球
慢跑
静坐
睡眠
踢足球
散步
耗氧量/
(升/时)
90
120
25
14
115
60
(2)肥胖易引发高血压,如果一个人的收缩压/舒张压经常超过 千帕,则认为是高血压。对肥胖患者而言,预防高血压除了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外,在饮食上还要注意控制 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3)肥胖易引发糖尿病,小华同学的父亲在半年内体重由110千克陡降为85千克,检查身体时发现血糖浓度为130毫克/100毫升,医生诊断为糖尿病,该病人患糖尿病的可能原因是其体内的 分泌不足,使血糖浓度升高。
(4)请根据以上叙述,总结出引起青少年、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
。
参考答案
课前预练
1.12~18.7 8~12 大于l8.7 大于12
2.血浆中的葡萄糖 90毫克/100毫升 胰岛素 下降 胰岛素 上升
3.注射胰岛素 控制和调节饮食 适当锻炼
课内演练
【例题】A[解析:若该化合物为蛋白质,服用后在消化道内会被分解,其功能也将丧失,因此该化合物不可能为蛋白质。该物质与胰岛素功能相近,因此也能降低血糖浓度。该物质能被消化道直接吸收,应该是小分子的物质。]
【跟踪练习】C
课后训练
1.C 2.C 3.A 4.D
5.(1)胰岛 (2)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分解或合成糖元 (3)注射胰岛素
6.(1)含量升高 胰岛素 下降
(2)高 胰岛素 少 高 葡萄糖 葡萄糖
(3)饮食 胰岛素
7.B[解:糖尿病患者初始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当注射胰岛素后,短时间内其血糖浓度应迅速下降,故B选项能正确反映这种变化。A图中血糖浓度低于正常水平,将危及生命,这是过量注射胰岛素的结果。C、D图均有上升的过程,不符合短时间内的变化情况。]
8.(1)慢跑 (2)18.7/12 脂肪 (3)胰岛素
(4)缺乏运动、饮食不合理[解:本题考查新陈代谢和调节的有关知识。(1)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越大,说明新陈代谢越旺盛,体内有机物分解越多,越有利于减肥。(2)一个人血压经常高于18.7千帕/12千帕为高血压,血压经常低于12千帕/8千帕为低血压,肥胖患者为预防高血压要注意饮食中摄入能量和消耗能量相等,防止营养过剩。(3)胰岛素具有调节糖代谢的作用,调节血糖的吸收、转化和利用,如加速血糖分解,促进血糖合成糖元,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因此胰岛素分泌不足会患糖尿病。(4)引起青少年、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是缺少运动和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使摄入能量大于消耗能量,体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