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学习目标】
1.了解传染病的病因、分类、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重点和难点】
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
1.自学研读教材三遍:先粗略迅速读课本一遍,再看学习导航做到心中有数,带着问题第二次认真自学课本思考并寻找答案,同时在课本中圈画关键词和关键句。
2.合作探究
(1)自学后自己独立尝试完成探究的题,不会的利用一切机会向别人请教或利用互联网解决。
(2)学会合作,动脑思考,学会利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巩固和训练
(1)初步构建传染病及其预防知识体系。
(2)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提炼出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3)通过认真做自测题来检验自己自学的效果并做好反思和改进。
第一环节:自主研学
知识点1:传染病流行的概念及特点
传染病是由_______引起的,能在__________之间或__________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它具有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性。
知识点2:传染病流行的分类
传染病类型 常见传染病 主要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染病
消化道传染病
血液传染病
体表传染病
按照 的不同,传染病可分为四类。
知识点3: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1)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 传染源是指_____________。
3)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 到达 所经过的途径。
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空气传播,________传播,________传播,________传播。
4)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而容易被感染的人群,就是__________。
5)不少传染病在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了传染性,在__________传染性最强。
6)对传染病要做到早 ,早 ,早 ,早 。
知识点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预防传染病的三个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5:关注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是 是由 引起的。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 传播、 传播、 传播。
3)一般的正常接触 (会或不会)得艾滋病,要正确对待艾滋病。
第二环节:合作交流
【任务一】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一种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的传染性的急性传染病。流感患者的鼻涕、唾液和痰液中含有大量的流感病毒。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了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就有可能患流感。接触过流感患者,或者使用流感患者用过的食具、被服等的人,都可能传染上流感。与青壮年相比,老人、孩子更容易患流感。
1、流感的病原体是什么?
2、病原体首先存在于什么人身上?
3、流感通过什么途径传播到健康人身上的?
4、什么人最容易得流行性感冒?
【任务二】以甲型H1N1流感为例说出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任务三】假设你的同学或朋友不幸感染了HIV,你应如何与他相处呢?为什么?
第三环节:展示评价
【知识归纳与梳理】
传染病的概念、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例如:
___________ 例如:
按照传播途径传染病的分类: ____________ 例如:
____________ 例如:
传染病的流行的基本环节: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预防传染病的主要方法: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第四环节:达标测试
1.传染病的传染源是指( )
A.病原体 B.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C.病人的排泄物 D.环境中的污染物
2.经诊断某人得了某种传染病,医生立即给病人吃药进行治疗,这种措施属于
A.保护易感人群 B.控制传染源
C.切断传播途径 D.增强免疫力
3.各种传染病能够在疫区流行,必须具备的要素是( )
A.只要具有传染源 B.只要具有传播途径
C.需要同时具有传染源和易感人群 D.同时具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4.既是传染病的传染源,又是其传播途径的是( )
A.患乙型肝炎的人 B.家里的猫、狗
C.传染病病人用过的筷子 D.带有疟原虫的蚊子
5.传染病传染性最强的阶段是( )
A.发病前的潜伏期 B.发病的任何时期
C.恢复期 D.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时
6.以下几种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
A.多晒太阳,预防佝偻病
B.消灭患病动物
C.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预防细菌性痢疾
D.注射卡介苗预防肺结核
7.发生地震后,卫生防疫部门需及时对生活用水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疫情发生。采取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增强免疫力
8.下列针对传染源采取的措施是( )
A.禁止病人亲属到医院探视
B.禁止病人随意离开病房
C.对病人用过的物品严格消毒
D.对病人的排泄物进行消毒
9.流行性感冒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体,其原始寄生部位分别是( )
A.消化道和呼吸道 B.呼吸道和血液
C.体表和血液 D.消化道和体表
10.近期欧洲一些国家爆发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一种细菌)感染疫情,导致部分感染者中毒甚至死亡。该疾病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食物传播。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途径( )
A.该疾病是一种遗传病
B.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是传染源
C.在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
D.对被污染的食物进行有效处理是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
11.下列措施与保护易感人群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给新生儿接种卡介苗
B.讲究个人卫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C.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有针对性地服用预防药
D.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并开窗通风
12.为了防止艾滋病传入我国,我国政府决定停止进口一切外国血液制剂,这种预防措施是(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保护传染源
13.当某个发生禽流感的养鸡场的鸡进行杀灭、深埋。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人群 C.切断传播途径 D.消灭病原体
14.当急性传染病突然爆发时,下列哪一种措施最能迅速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蔓延( )
宣传卫生保健知识 B.进行环境卫生大扫除
C.扩充医院的医疗卫生设施 D.隔离病人
15.预防传染病有三个环节,在实际生活中,有效预防某种传染病应做到( )
A.在三个环节中抓主要环节,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合。
B.三个环节都是主要环节,要齐抓共管
C.只要认真控制住传染源即可
D.只要切实做好保护易感者的工作即可
16. 2009年以来我国为了预防甲型H1N1流感,曾提出或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①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充足睡眠、勤于锻炼、足够营养, 预防接种;
②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
③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④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⑤对来自甲型H1N1流感疫情发生国家的入境人员设置专门通道,实行体温检测、医学排查和病例处置;
⑥对甲型H1N1流感的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进行隔离治疗;
⑦对与甲型H1N1流感患者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
(1)上述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
A. ⑤⑥⑦ B. ①⑦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2) 上述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
A. ①⑤⑥ B. ②⑤⑦ C.③④ D. ②③④⑤⑤⑥
(3) 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体的结构与下列哪一种生物相似( )
A.大肠杆菌 B.酵母菌 C.噬菌体 D.疟原虫
(4)该病的传染源是( )
A.甲型H1N1流感的疑似病例
B.甲型H1N1流感患者和甲型H1N1流感病原体的携带者
C.与甲型H1N1流感患者密切接触者
D、以上都是
17. 王欣患了流感,头昏发热,在传染病的流行环节中,她属于 。班级中其他尚未患流感的同学可能成为 。为了避免流感在班级内流行,学校医生在教师喷洒消毒液,并建议大家开窗通风,这在预防措施中属于 。根据采取的这些预防措施,你认为流感的传播途径是 。
18.某家庭中,父亲是肺结核病患者,女儿出生后立即接种了卡介苗,儿子因故没有接种卡介苗。一年后体检发现,儿子患了肺结核,女儿肺部正常,未见有结核杆菌。据此回答:
(1)引起肺结核病的病原体是________,在分类学上它属于________。
(2)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来看:父亲是________,儿子患病前属于________,患病以后是________。
(3)女儿没有患病的具体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