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3.3.1物质运输的载体(第1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3.3.1物质运输的载体(第1课时)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4-10 13:4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质运输的载体
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说出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功能。(重点)
②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描述红细胞和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结构。(难点)
2.能力目标
观察血液的成分和人血永久涂片,培养观察能力,提高使用显微镜的技能,体验生活离不开科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血液成分和功能的学习,充分认识生命的物质性及生物与自然的统一性,增强热爱自然、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采用“激趣—质疑—探究”的教学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讨论形式进行,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利用多媒体,结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感性认识血液的成分,理解血液为什么是流动的组织,接着小组利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在显微镜下真实的观察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尝试描述三种血细胞的特点。
课前准备:
1、备好课;制作课件;显微镜;人血的永久涂片。
2、探究实验的材料器具:实验用10mL注射器、1mL5%柠檬酸钠溶液、试管、量筒、新鲜鸡血10mL。
3、要求学生分好实验小组;网上搜集关于血液的知识,形成对血液的初步认识。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被人体吸收后,怎样才能运输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离细胞?(血液)
观看视频:流动的血液

其实,上面这些物质都是由血液来运输的,而血液就像是流过田野的溪水,灌溉了两旁的田地,给它们带来了养料并将废物带走,而这些田地就像是我们体内的细胞。
现在让我们来了解血液,这个流动的组织吧!
提问质疑:
1、血液是呈什么状态?(液态)
2、那为什么我们平时吃的猪血、鸡血不是液态的呢?(凝固)
3、血液对人体有何作用?
生1:血液是红色的液体。
生2:血流出体外就干了。
生3:生病了就要抽血化验。
设计意图:观看人体内流动的血液,激起学生澎湃的热情,感受到血液是我们生命的河流。
过渡: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了解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板书: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
二、合作探究、知识建构
实验观察: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
1.指导阅读课文,本实验的目的要求是什么?材料用具有哪些?方法步骤如何?
2.教师演示实验:
(1)取两支相同的试管,分别编号为甲、乙。
(2)在甲试管内加入少量质量分数为5%的柠檬酸钠溶液,乙试管中不加任何物质。
(3)用注射器从鸡体内分别抽取10ml血液,分别注入甲、乙试管中,轻轻摇动几次。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1)想一想,为什么甲试管中要加入柠檬酸钠溶液?
(2)静置一段时间后,你观察到甲、乙试管中分别出现了什么现象?
(3)仔细观察甲试管,分成了几层?颜色如何?所占的体积如何?
(4)你认为血液可能有几部分组成?
探究总结:
1、血液中含有不同的物质,它们的质量不一样,所以,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静止一段时间后,就会逐渐分成上下两层以及中间一薄层白色物质。
2、血液是由上层的淡黄色半透明液体,下层深红色部分以及中间的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组成的。红细胞和所含的血红蛋白在下层深红色的物质里,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中间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里。
3、血液中有大量的血细胞,这些细胞与血浆共同构成血液,完成物质运输等功能,因此,血液是一种组织,属于结缔组织。血液可以流动因此称做“流动的组织”。
相关链接: 血清
新鲜的血液不加抗凝剂,血液就会凝固成血块。血块周围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为血清。血清成分复杂,含有各种血浆蛋白、脂肪、葡萄糖、维生素、无机盐、激素等。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了血液的凝固和分层现象实验,目的是使学生认识正常情况下从体内流出血液会凝固,这一点恰与生活经验一致,而血液的分层现象是因为加入了柠檬酸钠的缘故。
请同学们进一步观察,课件展示血浆成分示意图,请同学们根据血浆的成分说出血浆可能具有的功能。
1.性质:血浆是一种溶有多种物质的液体,略呈淡黄色。
2.成分:含水分约90%血浆中还含有以下物质: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总结:①血浆有运输营养物质的功能,因为血浆中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物质,这些物质人体所需的物质。②血浆有运输废物的功能,因为血浆中含有尿素等成分。(尿素由教师补充指出)③血浆有运载血细胞的功能,因为它的主要成分是水。
知识迁移:
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时,是输鲜血还是血浆?
点拨: 烧伤病人血液中的水分大量渗出,血液的浓度上升,粘度变大。所以在抢救时,应给病人输血浆,如输鲜血,血液粘度大,心脏负担大,反而威胁生命。
过渡:你有过作血常规化验的经历吗?检验科的医生从我们身体上抽取一滴血,放在载玻片上制成血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你知道检验科的医生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什么呢?
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实验材料:人血的永久涂片,显微镜
实验步骤:把人血的永久涂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对照彩图,认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比较它们的形态和数量。
学生思考讨论:
1、血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最少的是哪一种?它有哪些形态特点?
2、如何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
3、为什么看不见血小板和白细胞?
4、为什么红细胞中间呈白色?
5、为什么观察到的白细胞是紫颜色的。
教师点拨:
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四周较厚,中央较薄。白细胞是紫颜色的。(那是染色后的细胞核)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数目最多,白细胞数量最少。
好题快递:如图,将新鲜的血液分别放入A,B,C.D四支试管中.其中A,B试管中不增加任何物质,C,D试管中加入抗凝剂,静置24小时后,其中正确的图示是(  )
A. B. C. D.
分析:此题考查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主要是能够区分加入抗凝剂的血液和没加抗凝剂的血液的不同.
解答:将新鲜的血液放入抗凝剂后静置一段时间血液会出现分层现象,最上面的血浆,下面的是血细胞.C、D试管中加入抗凝剂,应该分层,上面的是血浆,下面的是血细胞;A,B试管中不增加任何物质,不分层,周围渗出的是血清。
故选:D
总结与过渡:从实验中我们得知,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数量都有所不同的,那么三种血细胞对人体各有什么功能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请同学们课下预习,下面我们进行达标检测,每位同学独立完成。
三、达标测试:
1.血浆的主要成分是_____,还有一些_________________。血浆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
2.血细胞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显微镜中数目最多的血细胞是 ,最少的血细胞是 , 是血液中最小的血细胞,形状 且无 。
3.血液凝固和加入柠檬酸钠的血液静置后,都出现淡黄色液体,它们依次是( )
A.血清、血浆 B.组织液、血清 C.血浆、血清 D.组织液、血浆
4.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 )
A.水 B.蛋白质 C.无机盐 D.葡萄糖
5.在盛有新鲜血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柠檬酸钠,静止一段时间后,上层呈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是( )
A.红细胞 B.血清 C.血小板 D.血浆
6.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时,可以看见的是(  )
A.红细胞和血小板B.白细胞和血小板C.血小板D.红细胞和白细胞
7.如图是观察人血涂片,据图回答:
⑴有止血、加速凝血作用的是[ ]_______。
⑵视野中数目最多的是[ ]_______。视野中个体最大的是[ ]________。
⑶有输送氧气作用的是[ ]_________。
⑷[1]和[2]在结构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水 蛋白质、葡萄糖和无机盐等,养料和废物
2.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不规则、细胞核
3.A
4.A
5.D
6.D
7.⑴[B]血小板 ⑵[C]红细胞 [A]白细胞 ⑶[C]红细胞 ⑷有无细胞核
板书设计: 第三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物质运输的载体
教学反思:
亮点:
(1)本节课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演示实验准备充分及显微镜的观察,多媒体课件都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获取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可说是本节课的一个闪亮点。
(2)在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的环节中,我采用的是以实验为主线的“引导--探究式”教学法,但大部分的学生都不会根据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功能特点来辨别和认知,因此没有达到探究实验的目的。基于教学设备有限,我只能用显微镜的指针分别把红细胞和白细胞显示出来,让学生轮流来观察,但时间又有限,因此效果也不大好,最后只能通过多媒体辅助辨认。
不足之处:通过这节课让我了解到学生对探究实验掌握情况不大理想,即使教师作了指导,但学生还是无法用现有的知识进行推测,日后要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备课要非常仔细,把一些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必须考虑周到。如使用显微镜时只能一个人观察,很难有共鸣,因此尽可能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如教师使用带有摄相头的显微镜),但面对有限的教学条件,更应多思考,使用其他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