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3.5.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第1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3.5.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第1课时)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4-10 18:28: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理解反射的概念。(难点)
②通过“观察膝跳反射”实验及膝跳反射过程示意图,归纳出反射的概念,并描述反射弧的结构。(重点)
2.能力目标
①能举例说明反射的概念;能够分析类似膝跳反射等较简单反射的反射弧。
②认识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能够制作简单的反射弧模型,并能说明各部分的功能和反射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在膝跳反射实验中,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合作能力、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制作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方法及学情分析:
1.阅读教材,同时完成《生物助学》课前自主学习;2.尝试创新制造“反射弧”模型。本节课两个知识点(一)反射;(二)反射弧。对于“(一)反射”我计划:先列举一些生活事例简单归纳一些“规律的活动”,初步引出“反射”这一概念,再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膝跳反射】分组实验进一步体验总结“反射”完整概念,最后进一步巩固提高,利用练习题进一步理解如何判断“反射”;对于(二)反射弧,放手给学生先揭示概念,然后出示学生自治“反射弧模型”,接着老师出示自己所做模型,具体分析“反射弧”结构及功能,最后结合生活事例进一步升华提高对于反射和反射弧的认识,以及低级中枢以及大脑皮层的认识。
本节课环节流程:复习提问 温故知新—→创设情境 激发情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归纳总结 知识建构—→当堂训练 巩固达标
总之本节课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及与他人交流合作,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课前准备:
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模型。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温故知新 神经系统的组成脊髓的结构及作用大脑的结构及作用神经中枢设计意图:再一次体验脊髓、大脑的灰白质部分的组成特点;结合模型再一次体验神经中枢的概念,进一步区别低级神经中枢和大脑皮层的区别。为本节学习做好铺垫 积极回答问题,结合自己的模型充分理解:灰质——胞体 白质——神经纤维神经中枢:功能相同神经元胞体(不在于模型是否像,通过动手理解神经的立体结构,形成直观的学习)
创设情境激发情绪 解释成语:惊弓之鸟组织讨论:为什么鸟儿听到弓箭声会感觉害怕呢?设计意图:借助成语故事,吸引学生眼球,既普及了法律知识,又引入了本课的主体 学生们自主的开始议论,调动了他们的情趣;在老师的组织下积极讨论,初步认识“反射”。
——反射板书课题: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探究一、反射(一)、指导学生先学布置内容:教材P86【反射】2. 明确问题:①概念:人体通过 对刺激所发生的 的反应,叫做反射。②作用:是 的基本方式,神经系统通过反射来 和 人体的生理活动。③膝跳反射实验的目的要求:观察人体的膝跳反射,了解 现象。方法步骤: 两人一组,两人轮流实验,让被实验者坐在椅子上,一条腿 的搭在另一条腿上。实验者用手掌内侧边缘, 的扣击被实验者上面那条腿 。观察小腿的反应。3.指导学法小组讨论,合作完成膝跳反射(四)教师点拨: 判断下列事例是否属于反射向日葵的花盘总是向着太阳。含羞草被碰触,叶子下垂。草履虫逃避食盐的刺激鱼看到食物游过去。红灯停、绿灯行6、某人打了我一下,我感到了疼。(教师点拨:打觉得疼,只是感觉而不是反射。因为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才感到疼,到此为止反射的全过程并没完成。而怎样才算完成了反射的全过程呢?马上躲开, 对刺激做出了相应反应了,才是反射).反射的基本要点:A 人或者动物 B 神经系统C 有规律的活动出示图片: (二)、学生自主探究两人一组观察膝跳反射:(三)、学生自我展示自学效果1.在书本落实反射概念2.利用老师提供的课件分享自己的认识的膝跳反射膝跳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进一步理解识记——反射概念
根据图片引导学生思考:1.根据出示的计划免疫图表提示学生思考什么叫做“脊髓灰质炎”?2.思考:脊髓灰质炎患者能够完成膝跳反射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确完成膝跳反射必须有一个完成的反射弧,自然过渡到(二、反射弧)二、反射弧探究二:反射弧和学生共同观察图,认识反射弧的组成以及膝跳反射中信息和处理的途径。【教师点拨】:1.完成某一个反射活动的结构,称为反射弧2.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3.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部分,遇到刺激后能产生神经冲动;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4.补充如何区分传入神经纤维和传出神经纤维(神经节)出示自治模型进一步强化理解“反射弧” 由于大家小时候对预防接种并不陌生,根据老师提示重点看“脊髓灰质炎疫苗”观看图片,感叹疾病对人的折磨,讨论分析“脊髓灰质炎患者是否可以完成“膝跳反射”积极思考讨论展示自己制作的模型,感受反射弧的立体结构,增强对反射弧的认识加深理解学生自我展示
设计意图:先利用儿童手机改造成“电源开关”(模拟“感受器”),点击按键接通电源,电流(模拟“神经冲动)”传到儿童玩具作战士兵(模拟效应器),士兵开始运动。动态的自制教具增加了学生的直观认识。【小结】反射弧各部分的功能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如果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使反使射弧不完整,反射活动就无法正常进行。【强化提升】1.下图是缩手反射反射弧的模式图,若④处损失,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将表现为( )A.有感觉,且能缩手 B.有感觉,且不能缩手C.无感觉,且能缩手 D.无感觉,且不能缩手2.有人胸部脊髓出现损伤,为什么出现大小便失禁?3.反射和反射弧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根据老师的展示,进一步认识反射弧的组成结构及其作用反射弧的动态演示在书头绘制表格思考、讨论排尿、排便的反射弧是完整的,但是脊髓失去了传导功能,失去了大脑的控制。完成一次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
归纳总结 知识建构 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一、神经调节的基本反射是: 概念: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反射 意义:神经系统通过反射活动来控制和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并与外界环境相适应。 概念:完成某一反射活动的结构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效应器。 跟随老师的提示,总结、识记。
当堂训练 巩固达标
1、做膝跳反射实验时,迅速正确叩击受试同学的( )
A、膝盖 B、膝盖下韧带 C、小腿 D、大腿
2.下列生理活动属于反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向日葵的花盘总朝向太阳转动 ②新生的婴儿会吃奶 ③斑马逃避狮的追捕 ④植物的根向地生长 ⑤白细胞吞噬病菌 ⑥小乐躲开飞来的石块 ⑦鸟听到枪声飞走 ⑧草履虫从有冰一端游向无冰一端 ⑨海狮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分泌唾液 ⑩皮肤出血后血液逐渐凝固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它是指人体通过_________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_________产生的________的反应。这种方式是通过_________来完成的。
4、如图是反射弧的图,据图回答:
(1)写出下列结构的名称:
1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4___________5__________
(2)用箭头和图中标号表示反射弧传导神经冲动的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脊蛙反射试验中,脊髓破坏后,刺激1,是否发生搔扒反射?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2处受到损伤、断裂,刺激1处时,有无感觉 _________
如果4处受到损伤、断裂,刺激1处时,有_________但不能运动。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第1课时)
概念: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性反应
反射
意义:神经系统通过反射活动来控制和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并与外界环境相适应。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概念:完成某一反射活动的结构
反射弧
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效应器
教学反思
小模型反映了学生自主能动性和创造力,课堂效果建立在自治模型立体演示的基础上也呈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很多学习较差的学生,对有关知识也认识的非常到位。假如教师给对学生一个足够的信心,学生真的可以用无限想象力创造出一个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
每一个知识点的解决过程,基本遵循:指导学生先学(布置内容、明确问题、指导学法)—→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展示预习效果—→教师点拨小结,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
总之本节课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及与他人交流合作,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