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3张PPT。§2.4免疫调节 能使人生病的细菌、病毒等几乎无处不在,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但是,通常情况下,我们却并未感到不适。
1、神经系统能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吗?人体能够靠反射对病菌或病毒作出反应吗?
2、人体能靠激素而直接杀灭病原体吗?
3、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吗?问题探讨 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之后。在病菌或病毒刚进入人体时,靠反射不能对其作出反应。不能会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
2免疫细胞
3免疫活性物质胸腺、骨髓、脾、淋巴结、扁桃体吞噬细胞等
淋巴细胞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第一道防线人体三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性免疫)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生来就有的,对多数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出生以后才产生的,专门针对特定病原体进行战斗的过程)(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发挥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牛刀小试溶菌酶在血浆中杀菌
溶菌酶在唾液中杀菌
胃酸杀菌(第2道)(第1道)(第1道)4.当人患上病毒性感冒时,说明感冒病毒已突破了人体
的 道防线?两判断1~3分别属于人体第几道防线?那么,第三道防线是如何起作用的呢?抗原被体液中相应的抗体消灭被相应的
免疫细胞消灭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免疫作用的过程(重点)阅读教材P37第三行至P38第三行2、性质:特异性 等 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由抗原决定簇决定抗原1、概念: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3、举例: 病原体、外毒素、蛋白质毒素、异型血细胞、异体组织细胞、异种动物血清等。抗体的定义: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抗 体抗体的形成: 抗原
淋巴因子B细胞浆细胞合成
分泌抗体抗体的分布:1)血清(主要)
2)组织液及外分泌液(如:乳汁)抗体:抗毒素、凝集素、沉淀素、溶解素 1、体液免疫
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
2、细胞免疫
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免疫调节的方式:感:是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反:是B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以及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形成的阶段;效:是效应T细胞、抗体和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的阶段。1)感应阶段:体液免疫抗原吞噬细胞
(摄取和处理)T细胞B细胞
(识别)分泌呈递抗原使抗原隐藏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刺激淋巴因子记忆细胞2)反应阶段:体液免疫B细胞增殖 分化受抗原刺激浆细胞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细胞周期 核糖体活动 变短增强3)效应阶段:体液免疫+抗原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特异性免疫反应抗体与病菌结合,抑制其繁殖或对宿主细胞的黏附抗体与病毒结合,使其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抗体与抗原结合,使其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抗原快点呀怎么办呢?吞噬细胞细胞免疫被抗原侵入的组织细胞(靶细胞)1)感应阶段:细胞免疫抗原吞噬细胞
(摄取和处理)T细胞
(识别)呈递抗原使抗原隐藏的抗原决定簇暴露记忆细胞2)反应阶段:细胞免疫T细胞增殖和分化受抗原刺激效应T细胞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3)效应阶段:细胞免疫效应T细胞释放靶细胞
(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淋巴因子
(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被激活,使其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变化,最终裂解死亡。通过加强各种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如诱导产生更多的效应T细胞,增强其杀伤力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比较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抗原多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T细胞的呈递产生高效而短命的效应B细胞(几小时~几天)产生寿命长的记忆细胞,如遇同样抗原再度入侵,立即发生免疫反应以消灭之产生效应T细胞(可存活数月至数年)
产生记忆细胞作用
对象作用
方式抗原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靶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1.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2.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细胞免疫的作用与免疫有关的细胞及其功能造血干细胞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抗原结合体造血干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识别抗原、分化效应细胞、记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T细胞或记忆细胞识别抗原、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B细胞或T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问题探讨: 前面讨论的主要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人们通过这种防卫功能,使机体能有效地防御病原体,那么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不是越强越好呢?你能不能举几个例子?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反应:
人体的免疫系统在特殊情况下,对机体自身的成分起作用,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自身免疫病:
如果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常见的自身免疫病:
风湿性心脏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自身免疫病风湿性心脏病酿脓链球菌表面的一种抗原决定簇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抗体心脏受损
风湿性心脏病进攻进攻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风湿性心脏病相似,抗体攻击关节组织,引起关节粗糙,关节面液增多,压力升高等症状。患者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阻等。系统性红斑狼疮:
诱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免疫失调、内分泌异常及环境因素等有关。累及多器官,症状时轻时重。主要表现有发热、关节痛、体表红斑、脱发、白细胞减少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表出现红斑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可萨奇病毒感染激发的免疫应答可攻击胰岛B细胞,引发糖尿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
链球菌有多种抗原蛋白与人体肾基底膜有交叉抗原,也可引发急性肾小球肾炎。
过敏反应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反应。免疫功能过强不好,免疫功能过弱或缺陷当然也是不好的,由此而引起的疾病统称为免疫失调病。(三)免疫缺陷病1、概念:由于对各种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患者出现反复的、持续的、严重的感染,如气管炎、肺炎、中耳炎、化脓性脑膜炎、脓皮病,甚至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比同龄正常人高100~300倍。 机体的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不能有效抵抗抗原
的感染而引起的疾病。共同特点是:2、类型遗传因素引起,病人免疫力低下,对疾病抵抗力差。
如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伴湿疹血小板减少的免疫缺陷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等。 疾病或其他因素(如营养不良、感染、药物、肿瘤、手术、外伤、烧伤、脾切除等。)引起,病人丧失部分或全部的免疫能力。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病。(1)先天性免疫缺陷病:(2)后天性免疫缺陷病: 艾滋病是英语AIDS的译音,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是由艾滋病毒引起的。
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人体的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乘虚而入。
潜伏期2-10年,患者一般两年内死亡。初期症状是全身淋巴结肿大,持续发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精神疲乏,之后出现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极度消瘦,腹泻便血,呼吸困难,心力衰竭,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最终死亡。艾滋病是后天性免疫缺陷病的典型病例1.含义:2.致病机理:3.病症:HIV: 是一种RNA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能够侵入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资料分析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死亡率极高。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由念珠菌、肺囊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下图表示HIV感染后,体液中HIV浓度和人体内主要的免疫细胞 T细胞数量的变化过程。HIV侵入后HIV和T细胞浓度变化病毒分布:艾滋病艾滋病患者和携带者的
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传播途径:1)性行为传播
2)血液传播
3)母婴传播预防措施:1)洁身自爱
2)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
3)不用未经消毒的器械纹眉、穿耳等
4)注射器等医疗器械必须严格消毒
5)需要输入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艾滋病的治疗目前还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防御功能:
清除功能:
监控功能:三、免疫系统的功能:抗感染或防止其他抗原异物入侵清除衰老、死亡或损伤细胞、癌变细胞消灭突变细胞(对外)(对内)四、 免疫学的应用1.免疫预防
2.免疫治疗
3.器官移植免疫学应用在三个方面:资料分析:器官移植所带来的问题T细胞直接冲击和破坏外来细胞的免疫器官移植免疫:讨论1、最初进行的器官移植,为什么总是不成功呢?移植的器官对于被移植者来说是异物,免疫系统具有排异反应,但是,当时没有针对这一问题采取任何措施。2、在进行器官移植时,运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成活率。但这些药物会使淋巴细胞减少,反而容易患感染性疾病。这一问题该如何解决?必须控制适当的剂量,恰到好处才有望使移植的器官能够较长时间发挥作用。3、仅靠医疗技术的改进,能解决器官移植所面临的所有问题吗?不能。例如,解决供体短缺的问题,需要有更多的人自愿捐献器官。异体骨髓移植成功后,康复者的血型有可能发生改变但不会遗传。动物脾脏有上百万种不同的B淋巴细胞系,
含遗传基因不同的B淋巴细胞合成不同的抗体。 四、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免疫缺陷病艾滋病五、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清除六、免疫学的应用免疫预防免疫治疗器官移植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