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 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列强的炮火惊醒了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他们开始寻求强国御侮之路(中国向何处去),拉开思想解放的帷幕。学习西方、寻求变革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单元知识结构林则徐
魏源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孙中山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新变法,
君主立宪暴力革命,
民主共和第一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一、“睁眼看世界”1、背景
1)政治:清朝国势衰微,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民族危机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加深2)思想:清朝长期闭关锁国,封建统治者、士大夫以“天朝上国”自居,“贵华夏、贱夷狄”,读书人大多远离社会现实以“天朝上国”自居“贵华夏”“贱夷狄” 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披阅表文,词意盹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
——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给英王的回信
材料反映了中国君主的什么心态? (一)林则徐(1785-1850),福建候官人。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
1)在为官40年中,他“经世自励”,廉洁奉公。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
2)同时,他编译《四洲志》等外文书籍、资料,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2、主要代表人物 ①重视收集西方信息,打探西方情报;
②设译馆,编译外国书籍和报刊,如《四洲志》、《华事夷言》等;
③仿制西方战舰;
最先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开近代中国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1)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战争之前)(2)《四洲志》的内容概述和地位,、、、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材料反映出作者的什么思想?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内容: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
以抵御外侮,使国家富
强。(二)、魏源1、《海国图志》
1)地位:、、、
2)主要内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 思想2、“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1)内容解释
2)意义: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是对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 二、洋务派观点:1、含义:
“中学”:是指中国的封建文化。
“西学”:是指资产阶级文化。李鸿章“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不学习政治制度)“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3、结果: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全面认识“中体西用”(资料33页)1、早期维新思想 背景:1)洋务运动的开展 2)民族资本主义的 兴起二、维新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2、发展(成熟):90年代
(1)背景:
1)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2)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的加深
(2)认识维新思想(看书回答)
1)出发点:
2)思想武器:
3)抨击对象:
4)主要内容:政
治
制
度
:
君
主
立
宪1、打着孔子的旗号提出变法要求(《孔子改制考》)2、提出改革政治制度。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君主立宪制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1、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2、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3、变法成功的关键在变官制批判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翻译《天演论》 ,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成为宣传变法的理论武器(3)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思考:为什么康有为要打着孔子的旗号?思路:1)、为什么需要打着他人旗号?
2)、选孔子而不选他人?
资料33页梁启超“法者,天下之公器;
变者,天下之公理。”
——梁启超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严 复(4)实践结 果: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实行103天,因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而失败谭嗣同牺牲戊戌六君子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材料1:我读五四以后那些值得我们注意的文化大师传记的时候,发现几乎没有一个人不说自己曾经在年轻的时候,受到过梁启超深深的影响。……除了知识分子队伍之外,梁启超还影响了一般的民众。……所以中国尽管没有出现一个象法国或者欧洲其他国家一样的启蒙运动,但是已经有了启蒙宣传家,那就是梁启超。 ——《八千里路云和月》 余秋雨旁述 材料2:严复先生《天演论》,当时犹如惊蛰之春雷响彻神州大地,多少人读之有如醍醐灌顶之感。吴玉章、胡适、鲁迅、陈独秀、李大钊、郭沫若、毛泽东等人都深受影响。曹聚仁先生曾说,他在20年中读过500种以上名人回忆录,其传主(即回忆录的主人公)差不多都看过《天演论》,可见影响之深广。
——陈文振 《追思严复先生》 设问: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3、维新思想的作用(课标内容)维新变法思想的作用1)是爱国的。激发了人民的民族精神
2)是进步的。
3)具有启蒙作用。
4)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三、走向共和(民主共和思想)1、背景:
1)维新变法的失败(改良道路行不通)
2)《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沦为列强工具)
3)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提出: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
1)1894年,孙中山在“兴中会”誓词中,明确提出、、、
2)1905年,革命派在日本成立“同盟会”,明确“、、、”为政治纲领。 孙中山1866年出生在广东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
后来他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从此放弃了医生的职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3、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的论战
实质:时间:1905至1907年间①要不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② 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
③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内容:三民主义意义:①大大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做好了舆论准备②建立共和的主张受到进步人士的拥护,、、、比较维新派与革命派救国方案的异同。①维新派主张实行维护清王朝统治前提下进行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
②革命派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同:1、目的1)向西方学习,使中国走上发展资义的道路
2)挽救民族危机异:内容(方式、政体)反封建方面的比较(资料33页)2、内容:主张改变封建专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