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人民版必修3专题一第四节作者:宝鸡中学 华飞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师评价:
明清之际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之后,又一次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天崩地解”的社会大变革,明覆亡的惨痛事实,对以华夏文明为自豪的士大夫,形成巨大的冲击。伴随着政治风云的激荡,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文化学术界首先掀起了一场推陈出新的思想浪潮和文化大繁荣,传统儒学的地位发生动摇,思想遭到质疑。如: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批判地继承了传统的儒学思想,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也对近代启蒙思想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1、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动荡,明王朝的灭亡对士
大夫阶层是一个极其沉重的打击,亡国之痛,
败家之仇,使他们认真反思明亡教训,开始对
中国封建社会的痼疾和明朝灭亡的原因进行反
省并著书立说。
2、明清王朝更替时的暂时权力真空,使得当时
的思想自由具备了适宜的政治环境。在旧的权
力失落,新的权力尚未实现全面控制之际,思
想的发展也就得到了难得的幸运机会。3、西学东渐局面的出现,也大大开阔了人们的
视野,为思想界注入崭新的时代气息。于
是,明末清初出现了一股新的学术思潮。
4、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
现和发展、社会矛盾的充分暴露。一些先进
知识分子顺应手工业、商业经济发展,代表
新兴市民阶级利益,重科学讲实际,在意识形
态领域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的
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想。
(1)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
号卓吾,又号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人,祖
与父两辈都从事商业活动,自幼受传统思想的
束缚较少,是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和
进步史学家后被明政府以名迫害致死,著作被
列为禁书。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2)李贽的代表作:《 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等
《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李贽认为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只能“藏之后世”的缘故。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黄宗羲生平:
黄宗羲(公元1610—1695年),字太冲,号
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
黄宗羲曾参加过抗清斗争。是明清之际伟大
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与自然科学家。是浙东学派的创立者。 2、主要思想:(1)批判君主专制;
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
立“天下之法”
(2)提出君臣平等思想;
(3)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4)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3、影响: 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顾炎武生平:
江苏昆山人,人称亭林先生。明末清
初思想家、史学家,他出身于江东望
族,明末,家道中落。社会的危机,家
境的窘迫,逐渐孕发为学以救世的思
想 ,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何谓“经世致用”?
指的是一种治学思潮,要求将经书研究与社会现实问题联系起来,以解决实际问题。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2、主要思想:(1)强烈地批判君主专制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
(2)提出了“众治”的主张
(3)梁启超把其观点归结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王夫之的生平:
字而农,号姜斋。是清初的一位思想巨人。晚
年隐居湘西蒸左的石船山,学者称他为船山先
生。湖南衡阳人,出身于没落地主知识分子家
庭。青年时代,他关心国家大事,注重研究政
治、经济、历史、地理等。 明亡,他在衡山举
兵抗清,失败后,隐匿于湘西山区,闭门著
书。他著述甚多,后人编为《船山遗书》,刊
行的共70种。 2、主要思想:(1)对先秦至清初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
(2)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深刻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作法;
(2)哲学思想:发挥了古代“气一元论”的唯物论思想,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唯物主义思想家)3、评价:(1)几乎在传统哲学的所有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超越前人的见解;
(2)其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教师评价、引导:这些大胆言论,在当时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都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而闻名,都曾亲自参加激烈的抗清斗争,而且誓不降清,不在清朝做官。同学们能发现思想家们的创新、批判、奋斗精神和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非常好,我们要向他们学习。(1)共同的生活背景 环境——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
期。三人早年都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都隐居
著书立说。
政治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
机日益加深,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繁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
思想——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
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传入中国
涌现出一批进步思想家。 (2)归纳三人的进步思想主张 一、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
二、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强调经世致用。
三、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教师评价、引导:“明清之际中国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出现的新思想是很重要的,如果按照这种思路发展下去,则可以有助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目标。”(摘自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1)他们提倡民主,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封建正统思想;他们不畏强权、担当历史重任、敢于冲破旧的思想藩篱、探索真理的优秀品质,值得后人学习。(2)他们提倡“经世致用”的务实革新、求真求是的学风和“经世”爱国的优良传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他们掀起了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思想解放的洪流,批判地继承了传统的儒学,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意义,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4)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也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课堂小结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背景政治:①专制统治 ②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
经济:①土地高度集中、赋役沉重 ②商品经济的发展
思想: ①程朱理学 ②“西学东渐”主张李贽①批判孔孟儒家思想,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
②提倡个性自由、解放
③鞭挞程朱理学,否定“天理”存在
④主张男女平等黄宗羲①揭露专制帝王的罪恶
②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学校
③工商皆本顾炎武①区分“亡国”与“亡天下” ②主张“众治”取代“独治”
③学以致用,把土地分等收税王夫之①“严以治吏,宽以养民”
②反对专制影响:打击君主专制,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反对专制倡导经世致用春秋 战国 秦朝 西汉汉武帝
宋明 明清
兴起蔚然大宗遭到打击
正统高潮----理学
新的儒学体系 批判
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专题简括 儒家思想演变Ⅰ1、创立:
2、继承:
3、重创:
4、正统:
5、冲击:
6、融合:
7、理学:
8、批判继承: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 “礼”的学说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荀子,对“礼”深入讨论秦朝,“焚书坑儒”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表彰六经”魏晋南北朝,三教并立,儒学受到了来自于佛教、道教的冲击唐宋时期,三教开始走向融合宋明时期,儒学在迎接佛教和道教的挑战时期,逐渐吸纳其思想,形成了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Ⅱ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及其原因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