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教版科学八下复习阶梯训练: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基础巩固)
一、单选题
1.俄罗斯科学家利用第72号元素铪和第74号元素钨精确测定出月球至少比地球早700万年形成。铪和钨两种元素的原子不同的本质是( )
A.质子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2.“3·15”晚会曾报道了一些制药企业的药用胶囊中重金属“铬”含量严重超标。“铬”在人体内蓄积具有致癌性并可能诱发基因病变。这里的“铬”是指( )
A.金属铬 B.铬元素 C.铬离子 D.铬原子
3.Na2MoO4是Mo元素的重要化合物,其中Mo元素的化合价是( )
A.+7 B.+6 C.+5 D.+4
4.树林中含有抗氧化防衰老的负氧离子。一种负氧离子( )的一个原子团是由一个O2分子俘获了空气中一个自由电子形成的微粒,每个 中共含有的电子数为( )
A.8 B.9 C.16 D.17
5.隐形眼镜洗液的主要成分是H2O2(双氧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H2O2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H2O2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H2O2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D.H2O2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构成的
6.关于H2、H2O和H2S三种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含有1个氢分子 B.都含有2个氢元素
C.都含有氢元素 D.都含有2个氢原子
7.“2CaO"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的计算式正确的是( )
A.2×40×16 B.2×40+16 C.2+40+16 D.2×(40+16)
8.已知一个镁原子的质量为m,则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 )
A.m B.0.5m C.2m D.12
9.山林里空气中的自由电子附着在氧分子,上形成负氧离子( ),被称为“空气维生素”,那么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16 B.32 C.32克 D.33
10.A和B两种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14和16,化合价分别是+3和-2,则A、B形成的化合物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74 B.30 C.76 D.108
11.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
A.总是显负价 B.总是显正价
C.有时显正价,有时显负价 D.显零价
12.下列关于Na、Na+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质量几乎相等④质子数相等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③④ D.全部
13.某同学对一些科学符号中数字的含义有如下的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
A.O2:可表示一个氧气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
B.2C:可表示两个碳原子
C.S2-:可表示一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D.NH3:可判断出该物质中N、H元素的个数比为1:3
14.人体结石有多种,其中一种含有较多的草酸钙(CaC2O4),其中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则CaC2O4中草酸根离子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15.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属于符号的是( )
A.杭州地铁标志
B.眼球结构
C.直方图
D.“玉兔号”月球车模型
二、填空题
16.(2022八下·乐清月考)
(1)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表示下列物质或微粒:
2个铁原子 ;m个碳酸根离子 ; 5个二氧化碳分子 ;
(2)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O3中“3”的意义 ;
17.元素的中文名称造字有规律,一般可从它们的偏旁判断元素的分类。
(1)有“金”字旁的是金属元素,其中 (填元素符号)例外,通常状况下它是液态,该金属蒸气有毒性,这属于它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有“石”字旁的是固态非金属元素,S可表示:① , ② ,③ 。三个硫原子的符号为 。
18.如图是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锂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
(2)锂原子核内有 个质子,核外有 个电子。
(3)下列对原子构成的理解错误的是 (填字母)。
A.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B.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
C.原子核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D.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19.离子符号的表示
(1)当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成为离子后,离子的核电荷数 (填“=”或“≠")核外电子数,因此显电性。离子符号是在形成该离子的原子的元素符号 标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带1个单位电荷的离子,符号中1可以省略不写,如钠离子的离子符号为 。
(2)有些离子是带电的原子团,书写方法与上述相同,将它看成一个整体即可,称为某某根离子。
如:铵根离子 ,碳酸根离子 。
20.常见的较为复杂的离子(带电原子团)
离子名称 离子符号 离子所带电荷
硫酸根离子
碳酸根离子 -2
碳酸氢根离子
硝酸根离子 -1
氢氧根离子 OH- -1
铵根离子 +1
磷酸根离子 -3
说明:原子团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的是整个原子团所带的电荷,而不是某个原子所带的电荷。
21.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及读法
(1)氧与其他元素组合,一般氧写在 ,如: 等。
(2)氢与其他元素组合,一般情况下氢写在 ,如: 。
(3)金属元素、氢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一般要把非金属元素符号写在 。
读法一般是从右向左读成“某化某”。
22.化学式书写原则
(1)物质的化学式是通过 来确定的(如水的组成是通过电解水实验,分析产物得到的),不能凭空想象。
(2)一种物质(纯净物)只有 化学式。
23.著名化学家徐辉碧教授根据众多实验事实提出硒(元素符号Se)与艾滋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硒的一种化合物是K2SeO4,已知K2SO4的名称是硫酸钾,则K2SeO4的名称是 。
24.单质化学式的写法:先写出组成单质的 ,再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用数字写出构成1个单质分子的 稀有气体、金属单质和部分非金属单质直接用 表示它们的化学式。
25.常见的元素符号
(1)金属元素
钾 、钙 、钠 、镁 、铝 、锌 、铁 、铜 、汞 、银 、
铂 、金 、钡 、锰 、锂 、铍 。
(2)非金属元素
碳 、硅 、硫 、磷 、氢 、氧 、氮 、氟 、氯 、溴 、碘 。
(3)稀有气体
氦
、氖 、氩 。
三、实验探究题
26.(2019八下·安吉期中)征服原子——揭开原子的神秘面纱
伟大的科学家费曼说:“假如只允许把人类的科学史压缩成一句话,它就会是——一切东西都是由原子构成”。人类在探索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历史长河中,充满了智慧。
(1)1803年,近代化学之父,英国科学家道尔顿(Dalton J)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道尔顿原子论”:一切物质都由原子构成,原子很小、呈圆球状、不可再分……但由于受当时实验条件限制,道尔顿无法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
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有些物质也是由分子构成,原子的基本工作形式是分子。
1897年,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 ,进一步发展了原子、分子论。汤姆森主要是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中 的观点。
1911年,卢瑟福又通过实验,推测原子是由 构成,并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现代原子结构理论。
(2)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 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27.(2017八下·嘉兴期中)卢瑟福用a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轰击金箔的实验,推翻了汤姆生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但通过该实验的下述三种现象(如图),不能获得核外电子带有负电荷的结论。
现象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运动方向。
现象2: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现象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
(1)请你根据原子结构知识分析以上现象产生的原因。
①现象1的原因:
②现象2的原因:
(2)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 。
四、解答题
28.(2021八上·余姚期末)中国是把香椿当做蔬菜的唯一国家。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如香椿中含有的皂甙(dài),具有抗菌、防癌的作用,皂甙的化学式为C27H42O3,请你计算:
(1)皂甙由 种元素组成。
(2)皂甙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是 。
(3)皂甙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9.(2021九上·萧山期中)要制得含Fe96%的生铁210吨,至少需要含Fe2O380%的铁矿石(杂质不含铁)多少吨?
30.某赤铁矿石(主要成分为氧化铁)中含铁56%,求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纯度(质量分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的定义判断。
【解答】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即不同的元素,核电荷数不同。而质子数=核电荷数,因此质子数是决定元素种类的关键,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2.【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的定义判断。
【解答】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则药品中的“铬”指的是铬元素,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3.【答案】B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据此分析计算。
【解答】在化学式 Na2MoO4 中,Na的化合价为+1,O的化合价为-2,根据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得到:(+1)×2+x+(-2)×4=0,解得:x=+6。
故选B。
4.【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原子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据此分析计算。
【解答】一个O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则O2的核外电子数为:8+8=16;
而
是O2得到1个电子所致,那么它含有的电子数为:16+1=17。
故选D。
5.【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H2O2可知,宏观上,过氧化氢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微观上,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而过氧化氢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6.【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和周围数字的含义分析判断。
【解答】A. H2O 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H2S 表示一个硫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而没有氢分子,故A错误;
B.元素只分种类,不论个数,故B错误;
C.根据化学式 H2、H2O和H2S 可知,三种物质都含有氢元素,故C正确;
D.根据化学式 H2、H2O和H2S 可知,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2个氢原子,而这种物质中含有氢原子的个数不可数,故D错误。
故选C。
7.【答案】D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相对分子质量是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总和,相对分子质量总和为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个数分析。
【解答】 “2CaO"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的计算式为2×(40+16) ;
故选D。
8.【答案】B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的1/12相比所得比值分析。
【解答】 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一个镁原子的质量为m,则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 = 0.5m;
故选B。
9.【答案】B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相对分子质量是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分析。
【解答】 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6×=32。
故选B。
10.【答案】C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0先写出化学式,再由相对分子质量为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总和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解答】A和B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A2B3,则相对分子质量为14×2+16×3=76;
故选C。
11.【答案】C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化合价的一般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在HCl中,H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而Cl的化合价为-1价,二者都是非金属元素,因此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有时显正价,有时显负价,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2.【答案】C
【知识点】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分析】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带负电,结合原子的构成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Na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Na+,则它们的质子数相同,而电子数减少。因为核电荷数=质子数,所以核电荷数不变,故①和④正确,②错误;
电子的质量很小,几乎可以忽略,因此二者的质量几乎相同,故③正确。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3.【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和正负号,表示该原子所带的电荷数和正负号;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原子的个数;正上方的数字和正负号,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符号或分子符号左边的数字,表示原子或分子的个数,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A.O2:可表示一个氧气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故A正确不合题意;
B.2C可表示两个碳原子,故B正确不合题意;
C.S2-:可表示一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故C正确不合题意;
D.NH3可判断出该物质中N、H原子的个数比为1:3,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4.【答案】C
【知识点】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分析】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和正负号,表示该原子所带的电荷数和正负号;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原子的个数;正上方的数字和正负号,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符号或分子符号左边的数字,表示原子或分子的个数,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根据草酸钙(CaC2O4)可知,如果钙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那么草酸根应该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即草酸根写作: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5.【答案】A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1)自然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样的方法就是模型方法。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2)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还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解答】A.杭州地铁标志属于符号,故正确;
B.眼球结构属于模型,故错误;
C. 直方图属于模型,故错误;
D.“玉兔号”月球车模型属于模型,故错误。
故选A。
16.【答案】(1)2Fe;m CO32-;5CO2
(2)+2;一个臭氧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离子前面加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分子前面加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2)根据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计算。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解答】(1)2个铁原子写作:2Fe;m
个碳酸根离子写作mCO32-:
5个二氧化碳分子:5CO2;
(2)在氧化铜中,O的化合价为-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x+(-2)=0,解得:x=+2。
O3中“3”的含义是:一个臭氧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
17.【答案】(1)Hg;化学
(2)硫元素;一个硫原子;硫这种物质;3S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常见金属的状态分析解答。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味道,是否易升华、挥发等;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2)根据元素符号的意义分析解答。在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表示该原子的个数。
【解答】(1)有“金”字旁的是金属元素,其中Hg例外,通常状况下它是液态,该金属蒸气有毒性,这属于它的化学性质。
(2)有“石”字旁的是固态非金属元素,S可表示:① 硫元素; ② 一个硫原子;③ 硫这种物质。三个硫原子的符号为3S。
18.【答案】(1)3
(2)3;3
(3)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根据结构图解答;
(3)根据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判断。
【解答】(1)(2)根据图片可知,锂原子的外面共有3个电子,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该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且原子序数为3。
(3)A.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与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因此原子整体不显电性,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9.【答案】(1)≠;右上角;Na+
(2);
【知识点】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离子的形成和离子符号的书写规范解答;
(2)根据原子团的名称确定它的组成原子以及个数,还有所带的电荷数,进而写出它的化学式。
【解答】(1)当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成为离子后,离子的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因此显电性。离子符号是在形成该离子的原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带1个单位电荷的离子,符号中1可以省略不写,如钠离子的离子符号为Na+。
(2)铵根离子由一个氮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且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写作:
;
碳酸根离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三个氧原子构成,且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写作:
。
20.【答案】-2;-1
【知识点】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团右上角的数字和正负号,确定它所带的电荷数和电性。
【解答】根据
可知,硫酸根离子带的电荷为-2;
根据
可知,碳酸氢根离子带的电荷数为-1。
21.【答案】(1)右边;H2O、CuO
(2)左边;H2O、HCl、H2S
(3)右边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对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的认识分析解答。
【解答】(1)氧与其他元素组合,一般氧写在右边,如:H2O、CuO等。
(2)氢与其他元素组合,一般情况下氢写在左边,如:H2O、HCl、H2S。
(3)金属元素、氢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一般要把非金属元素符号写在右边。
读法一般是从右向左读成“某化某”。
22.【答案】(1)实验
(2)一个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对化学式的理解分析解答。
【解答】(1)物质的化学式是通过实验来确定的(如水的组成是通过电解水实验,分析产物得到的),不能凭空想象。
(2)一种物质(纯净物)只有一个化学式。
23.【答案】硒酸钾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硫酸钾的命名规则推测该化合物的名称。
【解答】根据化学式 K2SO4可知,S为硫元素,而 K2SO4 为硫酸根,那么该物质的名称为硫酸钾。在化学式 K2SeO4 中,只是将S换成Se,即将硫换成硒,那么SeO4 为硒酸根,那么该物质的名称为硒酸钾。
24.【答案】元素符号;原子个数;元素符号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式的写法解答。
【解答】单质化学式的写法:先写出组成单质的元素符号,再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用数字写出构成1个单质分子的原子个数。稀有气体、金属单质和部分非金属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
25.【答案】(1)K;Ca;Na;Mg;Al;Zn;Fe;Cu;Hg;Ag;Pt;Au;Ba;Mn;Li;Be
(2)C;Si;S;P;H;O;N;F;CI;Br;I
(3)He;Ne;Ar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各种元素的符号解答。
【解答】(1)金属元素:
钾K、钙Ca、钠Na、镁Mg、铝Al、锌Zn、铁Fe、铜Cu、汞 Hg、银Ag、
铂Pt、金Au、钡Ba、锰Mn、锂Li、铍Be。
(2)非金属元素:
碳C、硅Si、硫S、磷P、氢H、氧O、氮N、氟F、氯Cl、溴Br、碘I。
(3)稀有气体:氦He、氖Ne、氩Ar。
26.【答案】(1)电子;原子不可再分;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2)模型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根据历代科学家发现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完成填空;
(2)模型法借助于与原型相似的物质模型或抽象反映原型本质的思想模型,间接地研究客体原形的性质和规律,例如引入磁感线研究磁场,引入光线研究光等。
【解答】(1)1897年,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进一步发展了原子、分子论。汤姆森主要是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中原子不可再分的观点。
1911年,卢瑟福又通过实验,推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并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现代原子结构理论。
(2)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模型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故答案为:(1)电子,原子不可再分,原子核和核外电子;(2)模型
27.【答案】(1)原子核很小, 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α粒子离带正电的原子核较近,受到斥力
(2)质子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根据实验现象正确判断物质的构成问题,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根据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现象考虑:大部分a粒子直接穿透过去,少部分a粒子发生了偏转,极少数a粒子被反弹了回来.可以从实验现象出发,根据原子可能的构成形式方面进行分析、解答;(2)原子是由原子核及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解答】(1)现象1:由于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所以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现象2: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
(2)1919年,卢瑟福从氮原子中打出了1个质子和1个电子,最终发现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及在核外运动的电子组成,所以打出了一个质子;
故答案为:(1)原子核很小, 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α粒子离带正电的原子核较近,受到斥力;(2)质子。
28.【答案】(1)三
(2)9:14:1
(3)根据化学式C27H42O3可知,皂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7+1×42+16×3=414。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一种符号代表一种元素;
(2)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该原子的个数;
(3)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
【解答】(1)根据化学式C27H42O3可知,皂甙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2)根据化学式C27H42O3可知,皂甙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之比:27:42:3=9:14:1。
(3)根据化学式C27H42O3可知,皂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7+1×42+16×3=414。
29.【答案】设需要铁矿石的质量为x,
210t×96%=80%x×;
解得:x=360t。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制取前后,生铁中铁元素的质量等于铁矿石中铁元素的质量,据此列出方程计算即可。
30.【答案】解:氧化铁的化学式为 Fe2O3,该铁矿石中氧化铁的纯度为56%÷( ×100%)= 80%。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铁矿石中氧化铁的纯度=
。
1 / 12022年浙教版科学八下复习阶梯训练: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基础巩固)
一、单选题
1.俄罗斯科学家利用第72号元素铪和第74号元素钨精确测定出月球至少比地球早700万年形成。铪和钨两种元素的原子不同的本质是( )
A.质子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的定义判断。
【解答】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即不同的元素,核电荷数不同。而质子数=核电荷数,因此质子数是决定元素种类的关键,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2.“3·15”晚会曾报道了一些制药企业的药用胶囊中重金属“铬”含量严重超标。“铬”在人体内蓄积具有致癌性并可能诱发基因病变。这里的“铬”是指( )
A.金属铬 B.铬元素 C.铬离子 D.铬原子
【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的定义判断。
【解答】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则药品中的“铬”指的是铬元素,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3.Na2MoO4是Mo元素的重要化合物,其中Mo元素的化合价是( )
A.+7 B.+6 C.+5 D.+4
【答案】B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据此分析计算。
【解答】在化学式 Na2MoO4 中,Na的化合价为+1,O的化合价为-2,根据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得到:(+1)×2+x+(-2)×4=0,解得:x=+6。
故选B。
4.树林中含有抗氧化防衰老的负氧离子。一种负氧离子( )的一个原子团是由一个O2分子俘获了空气中一个自由电子形成的微粒,每个 中共含有的电子数为( )
A.8 B.9 C.16 D.17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原子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据此分析计算。
【解答】一个O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则O2的核外电子数为:8+8=16;
而
是O2得到1个电子所致,那么它含有的电子数为:16+1=17。
故选D。
5.隐形眼镜洗液的主要成分是H2O2(双氧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H2O2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H2O2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H2O2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D.H2O2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构成的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H2O2可知,宏观上,过氧化氢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微观上,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而过氧化氢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6.关于H2、H2O和H2S三种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含有1个氢分子 B.都含有2个氢元素
C.都含有氢元素 D.都含有2个氢原子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和周围数字的含义分析判断。
【解答】A. H2O 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H2S 表示一个硫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而没有氢分子,故A错误;
B.元素只分种类,不论个数,故B错误;
C.根据化学式 H2、H2O和H2S 可知,三种物质都含有氢元素,故C正确;
D.根据化学式 H2、H2O和H2S 可知,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2个氢原子,而这种物质中含有氢原子的个数不可数,故D错误。
故选C。
7.“2CaO"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的计算式正确的是( )
A.2×40×16 B.2×40+16 C.2+40+16 D.2×(40+16)
【答案】D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相对分子质量是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总和,相对分子质量总和为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个数分析。
【解答】 “2CaO"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的计算式为2×(40+16) ;
故选D。
8.已知一个镁原子的质量为m,则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 )
A.m B.0.5m C.2m D.12
【答案】B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的1/12相比所得比值分析。
【解答】 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一个镁原子的质量为m,则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 = 0.5m;
故选B。
9.山林里空气中的自由电子附着在氧分子,上形成负氧离子( ),被称为“空气维生素”,那么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16 B.32 C.32克 D.33
【答案】B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相对分子质量是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分析。
【解答】 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6×=32。
故选B。
10.A和B两种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14和16,化合价分别是+3和-2,则A、B形成的化合物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74 B.30 C.76 D.108
【答案】C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0先写出化学式,再由相对分子质量为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总和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解答】A和B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A2B3,则相对分子质量为14×2+16×3=76;
故选C。
11.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
A.总是显负价 B.总是显正价
C.有时显正价,有时显负价 D.显零价
【答案】C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化合价的一般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在HCl中,H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而Cl的化合价为-1价,二者都是非金属元素,因此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有时显正价,有时显负价,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2.下列关于Na、Na+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质量几乎相等④质子数相等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③④ D.全部
【答案】C
【知识点】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分析】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带负电,结合原子的构成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Na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Na+,则它们的质子数相同,而电子数减少。因为核电荷数=质子数,所以核电荷数不变,故①和④正确,②错误;
电子的质量很小,几乎可以忽略,因此二者的质量几乎相同,故③正确。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3.某同学对一些科学符号中数字的含义有如下的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
A.O2:可表示一个氧气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
B.2C:可表示两个碳原子
C.S2-:可表示一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D.NH3:可判断出该物质中N、H元素的个数比为1:3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和正负号,表示该原子所带的电荷数和正负号;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原子的个数;正上方的数字和正负号,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符号或分子符号左边的数字,表示原子或分子的个数,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A.O2:可表示一个氧气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故A正确不合题意;
B.2C可表示两个碳原子,故B正确不合题意;
C.S2-:可表示一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故C正确不合题意;
D.NH3可判断出该物质中N、H原子的个数比为1:3,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4.人体结石有多种,其中一种含有较多的草酸钙(CaC2O4),其中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则CaC2O4中草酸根离子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分析】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和正负号,表示该原子所带的电荷数和正负号;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原子的个数;正上方的数字和正负号,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符号或分子符号左边的数字,表示原子或分子的个数,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根据草酸钙(CaC2O4)可知,如果钙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那么草酸根应该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即草酸根写作: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5.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属于符号的是( )
A.杭州地铁标志
B.眼球结构
C.直方图
D.“玉兔号”月球车模型
【答案】A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1)自然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样的方法就是模型方法。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2)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还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解答】A.杭州地铁标志属于符号,故正确;
B.眼球结构属于模型,故错误;
C. 直方图属于模型,故错误;
D.“玉兔号”月球车模型属于模型,故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
16.(2022八下·乐清月考)
(1)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表示下列物质或微粒:
2个铁原子 ;m个碳酸根离子 ; 5个二氧化碳分子 ;
(2)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O3中“3”的意义 ;
【答案】(1)2Fe;m CO32-;5CO2
(2)+2;一个臭氧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离子前面加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分子前面加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2)根据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计算。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解答】(1)2个铁原子写作:2Fe;m
个碳酸根离子写作mCO32-:
5个二氧化碳分子:5CO2;
(2)在氧化铜中,O的化合价为-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x+(-2)=0,解得:x=+2。
O3中“3”的含义是:一个臭氧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
17.元素的中文名称造字有规律,一般可从它们的偏旁判断元素的分类。
(1)有“金”字旁的是金属元素,其中 (填元素符号)例外,通常状况下它是液态,该金属蒸气有毒性,这属于它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有“石”字旁的是固态非金属元素,S可表示:① , ② ,③ 。三个硫原子的符号为 。
【答案】(1)Hg;化学
(2)硫元素;一个硫原子;硫这种物质;3S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常见金属的状态分析解答。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味道,是否易升华、挥发等;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2)根据元素符号的意义分析解答。在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表示该原子的个数。
【解答】(1)有“金”字旁的是金属元素,其中Hg例外,通常状况下它是液态,该金属蒸气有毒性,这属于它的化学性质。
(2)有“石”字旁的是固态非金属元素,S可表示:① 硫元素; ② 一个硫原子;③ 硫这种物质。三个硫原子的符号为3S。
18.如图是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锂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
(2)锂原子核内有 个质子,核外有 个电子。
(3)下列对原子构成的理解错误的是 (填字母)。
A.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B.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
C.原子核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D.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答案】(1)3
(2)3;3
(3)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根据结构图解答;
(3)根据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判断。
【解答】(1)(2)根据图片可知,锂原子的外面共有3个电子,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该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且原子序数为3。
(3)A.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与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因此原子整体不显电性,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9.离子符号的表示
(1)当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成为离子后,离子的核电荷数 (填“=”或“≠")核外电子数,因此显电性。离子符号是在形成该离子的原子的元素符号 标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带1个单位电荷的离子,符号中1可以省略不写,如钠离子的离子符号为 。
(2)有些离子是带电的原子团,书写方法与上述相同,将它看成一个整体即可,称为某某根离子。
如:铵根离子 ,碳酸根离子 。
【答案】(1)≠;右上角;Na+
(2);
【知识点】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离子的形成和离子符号的书写规范解答;
(2)根据原子团的名称确定它的组成原子以及个数,还有所带的电荷数,进而写出它的化学式。
【解答】(1)当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成为离子后,离子的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因此显电性。离子符号是在形成该离子的原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带1个单位电荷的离子,符号中1可以省略不写,如钠离子的离子符号为Na+。
(2)铵根离子由一个氮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且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写作:
;
碳酸根离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三个氧原子构成,且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写作:
。
20.常见的较为复杂的离子(带电原子团)
离子名称 离子符号 离子所带电荷
硫酸根离子
碳酸根离子 -2
碳酸氢根离子
硝酸根离子 -1
氢氧根离子 OH- -1
铵根离子 +1
磷酸根离子 -3
说明:原子团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的是整个原子团所带的电荷,而不是某个原子所带的电荷。
【答案】-2;-1
【知识点】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团右上角的数字和正负号,确定它所带的电荷数和电性。
【解答】根据
可知,硫酸根离子带的电荷为-2;
根据
可知,碳酸氢根离子带的电荷数为-1。
21.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及读法
(1)氧与其他元素组合,一般氧写在 ,如: 等。
(2)氢与其他元素组合,一般情况下氢写在 ,如: 。
(3)金属元素、氢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一般要把非金属元素符号写在 。
读法一般是从右向左读成“某化某”。
【答案】(1)右边;H2O、CuO
(2)左边;H2O、HCl、H2S
(3)右边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对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的认识分析解答。
【解答】(1)氧与其他元素组合,一般氧写在右边,如:H2O、CuO等。
(2)氢与其他元素组合,一般情况下氢写在左边,如:H2O、HCl、H2S。
(3)金属元素、氢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一般要把非金属元素符号写在右边。
读法一般是从右向左读成“某化某”。
22.化学式书写原则
(1)物质的化学式是通过 来确定的(如水的组成是通过电解水实验,分析产物得到的),不能凭空想象。
(2)一种物质(纯净物)只有 化学式。
【答案】(1)实验
(2)一个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对化学式的理解分析解答。
【解答】(1)物质的化学式是通过实验来确定的(如水的组成是通过电解水实验,分析产物得到的),不能凭空想象。
(2)一种物质(纯净物)只有一个化学式。
23.著名化学家徐辉碧教授根据众多实验事实提出硒(元素符号Se)与艾滋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硒的一种化合物是K2SeO4,已知K2SO4的名称是硫酸钾,则K2SeO4的名称是 。
【答案】硒酸钾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硫酸钾的命名规则推测该化合物的名称。
【解答】根据化学式 K2SO4可知,S为硫元素,而 K2SO4 为硫酸根,那么该物质的名称为硫酸钾。在化学式 K2SeO4 中,只是将S换成Se,即将硫换成硒,那么SeO4 为硒酸根,那么该物质的名称为硒酸钾。
24.单质化学式的写法:先写出组成单质的 ,再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用数字写出构成1个单质分子的 稀有气体、金属单质和部分非金属单质直接用 表示它们的化学式。
【答案】元素符号;原子个数;元素符号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式的写法解答。
【解答】单质化学式的写法:先写出组成单质的元素符号,再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用数字写出构成1个单质分子的原子个数。稀有气体、金属单质和部分非金属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
25.常见的元素符号
(1)金属元素
钾 、钙 、钠 、镁 、铝 、锌 、铁 、铜 、汞 、银 、
铂 、金 、钡 、锰 、锂 、铍 。
(2)非金属元素
碳 、硅 、硫 、磷 、氢 、氧 、氮 、氟 、氯 、溴 、碘 。
(3)稀有气体
氦
、氖 、氩 。
【答案】(1)K;Ca;Na;Mg;Al;Zn;Fe;Cu;Hg;Ag;Pt;Au;Ba;Mn;Li;Be
(2)C;Si;S;P;H;O;N;F;CI;Br;I
(3)He;Ne;Ar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各种元素的符号解答。
【解答】(1)金属元素:
钾K、钙Ca、钠Na、镁Mg、铝Al、锌Zn、铁Fe、铜Cu、汞 Hg、银Ag、
铂Pt、金Au、钡Ba、锰Mn、锂Li、铍Be。
(2)非金属元素:
碳C、硅Si、硫S、磷P、氢H、氧O、氮N、氟F、氯Cl、溴Br、碘I。
(3)稀有气体:氦He、氖Ne、氩Ar。
三、实验探究题
26.(2019八下·安吉期中)征服原子——揭开原子的神秘面纱
伟大的科学家费曼说:“假如只允许把人类的科学史压缩成一句话,它就会是——一切东西都是由原子构成”。人类在探索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历史长河中,充满了智慧。
(1)1803年,近代化学之父,英国科学家道尔顿(Dalton J)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道尔顿原子论”:一切物质都由原子构成,原子很小、呈圆球状、不可再分……但由于受当时实验条件限制,道尔顿无法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
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有些物质也是由分子构成,原子的基本工作形式是分子。
1897年,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 ,进一步发展了原子、分子论。汤姆森主要是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中 的观点。
1911年,卢瑟福又通过实验,推测原子是由 构成,并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现代原子结构理论。
(2)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 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答案】(1)电子;原子不可再分;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2)模型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根据历代科学家发现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完成填空;
(2)模型法借助于与原型相似的物质模型或抽象反映原型本质的思想模型,间接地研究客体原形的性质和规律,例如引入磁感线研究磁场,引入光线研究光等。
【解答】(1)1897年,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进一步发展了原子、分子论。汤姆森主要是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中原子不可再分的观点。
1911年,卢瑟福又通过实验,推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并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现代原子结构理论。
(2)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模型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故答案为:(1)电子,原子不可再分,原子核和核外电子;(2)模型
27.(2017八下·嘉兴期中)卢瑟福用a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轰击金箔的实验,推翻了汤姆生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但通过该实验的下述三种现象(如图),不能获得核外电子带有负电荷的结论。
现象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运动方向。
现象2: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现象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
(1)请你根据原子结构知识分析以上现象产生的原因。
①现象1的原因:
②现象2的原因:
(2)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 。
【答案】(1)原子核很小, 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α粒子离带正电的原子核较近,受到斥力
(2)质子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根据实验现象正确判断物质的构成问题,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根据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现象考虑:大部分a粒子直接穿透过去,少部分a粒子发生了偏转,极少数a粒子被反弹了回来.可以从实验现象出发,根据原子可能的构成形式方面进行分析、解答;(2)原子是由原子核及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解答】(1)现象1:由于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所以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现象2: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
(2)1919年,卢瑟福从氮原子中打出了1个质子和1个电子,最终发现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及在核外运动的电子组成,所以打出了一个质子;
故答案为:(1)原子核很小, 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α粒子离带正电的原子核较近,受到斥力;(2)质子。
四、解答题
28.(2021八上·余姚期末)中国是把香椿当做蔬菜的唯一国家。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如香椿中含有的皂甙(dài),具有抗菌、防癌的作用,皂甙的化学式为C27H42O3,请你计算:
(1)皂甙由 种元素组成。
(2)皂甙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是 。
(3)皂甙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三
(2)9:14:1
(3)根据化学式C27H42O3可知,皂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7+1×42+16×3=414。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一种符号代表一种元素;
(2)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该原子的个数;
(3)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
【解答】(1)根据化学式C27H42O3可知,皂甙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2)根据化学式C27H42O3可知,皂甙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之比:27:42:3=9:14:1。
(3)根据化学式C27H42O3可知,皂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7+1×42+16×3=414。
29.(2021九上·萧山期中)要制得含Fe96%的生铁210吨,至少需要含Fe2O380%的铁矿石(杂质不含铁)多少吨?
【答案】设需要铁矿石的质量为x,
210t×96%=80%x×;
解得:x=360t。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制取前后,生铁中铁元素的质量等于铁矿石中铁元素的质量,据此列出方程计算即可。
30.某赤铁矿石(主要成分为氧化铁)中含铁56%,求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纯度(质量分数)。
【答案】解:氧化铁的化学式为 Fe2O3,该铁矿石中氧化铁的纯度为56%÷( ×100%)= 80%。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铁矿石中氧化铁的纯度=
。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