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中科学八下第四单元植物与土壤巩固提高测试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1七上·慈溪期中)植物的茎有:直立茎、葡匐茎、缠绕茎和攀援茎。那么下列植物是缠绕茎的是( )
A.牵牛花 B.草莓
C.松树 D.葡萄
2.(2021七上·杭州期中)土壤中的水分被参天大树的跟吸收后,是下列哪种组织把水运输到叶子上去的( )
A. B.
C. D.
3.(2021九上·拱墅月考)教材中有四个研究“土壤的成分”实验,其中的实验能说明土壤中有空气的是( )
A. B.
C. D.
4.(2021九上·拱墅月考)为提高果树的产量,果农会在果树生长期,用刀在枝干上环切两刀,将两刀口之间的树皮剥去,露出木质部,以暂时中断有机物的输送,以达到促花、保果、壮果、催熟增糖的效果。环剥技术历史久远,简单高效。对该技术判断不合理的是( )
A.环剥切断了韧皮部中的筛管,中断有机物的输送
B.环剥时切口要窄,有利于形成层分裂细胞尽快愈合伤口
C.环剥切口上方形成枝瘤,说明环剥能促进树木产生有机物
D.环剥不能在树木主干上进行,否则可能导致树木死亡
5.(2021九上·拱墅月考)教材上有一个探究植物叶片气孔数目哪一面多的实验,如图。将一片新鲜的树叶,浸在盛有热水(60℃左右)的烧杯中。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可得( )
A.气泡中的气体全是叶从外界吸收进来的
B.该实验必须设置一个对照组
C.气体是通过叶表皮细胞间的空隙出来的
D.叶片背面产生的气泡比正面的多说明背面气孔数目较多
6.(2021八下·仙居期末)市面上有一款气培箱(如图),它不需要土壤就可以让植物茁壮成长。该箱体由透明玻璃制成,其顶部有3排LED灯,5个小凹槽能同时种植植株,植株根部“悬于”玻璃箱中,不与营养水接触。其原理是利用内部马达的震动,将带有营养成分的水雾化,从而直接被植物根部吸收。下列有关气培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透明的玻璃箱体,有利于根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
B.顶部的LED灯能弥补光照不足,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
C.根“悬于”箱中,没有与营养水接触,防止植物烂根
D.同时能种植5株小植株,体现了合理密植的科学思想
7.(2021八下·柯桥期末)科学研究常采用转换、模型、等效替代、控制变量等研究方法,下列采用转换法的是( )
A.探究土壤中有水吗
B.研究条形磁铁周围的磁场
C.研究人体的呼吸运动
D.研究植物的蒸腾作用
8.(2021八下·上城期末)如图为证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土壤浸出液进行过滤,收集滤液后,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干水分,蒸发皿上会残留白色固体物质。对该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甲装置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溶液外洒
B.只用乙装置还可以用来测量土壤有机物的含量
C.蒸发皿上残留的白色固体是难溶于水的无机盐
D.蒸发皿上残留的白色固体一定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
9.(2021八下·上城期末)小徐发现花园内刚施过化肥的植物发生了萎蔫,为了研究这一现象产生原因,他取了两个大小相同的萝卜,在其顶部各挖一个大小相同的洞,分别装上等量的浓盐水和清水,如图。过段时间后,观察现象。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甲中萝卜变硬
B.乙中萝卜洞中的水变多
C.甲中萝卜吸水,因为萝卜细胞液浓度小于浓盐水
D.若只有甲中萝卜变软,说明施加过量化肥会引起植物细胞失水萎蔫
10.(2021八下·上城期末)在探究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中,用红墨水显示水和无机盐运输的路径(如图所示)。下列教材中的实验使用的方法与之最接近的是( )
A.原子模型的建立
B.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证明土壤中有水
11.(2021八下·上虞期末)玉米等旱地作物适宜在较干燥的土壤中生长。如果种植在湿润的土壤中,因水分比例过大,将导致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俗称“霉根”。在下列土壤中种植玉米,最有可能导致“霉根”而死亡的是( )
A.砂土类土壤 B.壤土类土壤
C.黏土类土壤 D.三类土壤的效果一样
12.(2021八下·杭州期末)由袁隆平团队研发的第三代杂交水稻于2019年10月首次公开测产,亩产达1026.3公斤,下列有关水稻生长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水稻的根从土壤中获取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B.水稻开花期合理施磷肥促进籽粒饱满
C.水稻的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D.水稻的茎是直立茎,负责输送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13.(2021八下·乐清期末)乐乐为研究“植物体内的水是从叶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的”,从同一株新鲜白菜上裁取四片大小、质量相同的大叶片(下表皮气孔数多于上表皮),做了如下处理(凡士林有密封的作用)。
组别 甲 乙 丙 丁
涂凡士林部位(凡士林质量忽略不计) 不涂 上表皮 下表皮 上表皮和下表皮
将四组同时置于温暖通风处,6小时后称重,组别的重量从小到大排序为( )
A.甲乙丙丁 B.甲丁丙乙 C.丙乙丁甲 D.丁丙乙甲
14.(2021八下·吴兴期末)湖州是“两山”理念的发源地。下列做法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符合的是( )
A.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 B.提倡步行或骑单车等出行
C.燃煤发电厂安装脱硫装置 D.提倡焚烧秸秆增加土壤肥力
15.(2021·乐清模拟)我市城市道路建设,需移栽桂花树。在移栽时,采取如图所示的搭棚措施,提高存活率。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弱光合作用 B.抑制呼吸作用
C.预防虫害侵袭 D.降低蒸腾作用
16.(2020八上·江北月考)如图表示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毫克/小时),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B.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C.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D.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17.(2020八上·宁波月考)下列生产活动中的措施与其依据或目的不一致的是( )
A.给农作物松土——有利于根部的呼吸
B.白天为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
C.幼苗移栽时根部留土坨——保护根毛,有利于根对水的吸收
D.移栽果树时剪去部分枝叶——降低光合作用
18.无土栽培是栽培植物的新技术,青菜在无土栽培的培养液中也能茁壮成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培养液的浓度大小不会影响青菜对水的吸收
B.配制的培养液的主要成分与土壤溶液的主要成分相似
C.青菜在培养液中,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伸长区
D.培养液中含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铁、锰、硼的无机盐
19.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②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B.⑤是叶脉,水分通过其中的筛管运输到叶肉细胞
C.⑥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由表皮细胞控制其开闭
D.叶片由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构成,属于组织
20.(2020八下·乐清期末)淡溪杨梅是乐清的特色农产品。种植杨梅理想的土壤是壤土类土壤,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下列按体积分数构建的土壤组成模型中,符合上述土壤要求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8分)
21.(2021八上·余姚期末)如图是叶片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 ] 主要由输导组织构成。
(2)图中,[ ] 的绝大部分属于营养组织。
(3)将刚摘下的叶片放入70℃的热水中(如图所示),会发现叶片表面有许多小气泡产生,并且下表皮的气泡比上表皮的气泡多,这种现象说明了 。
A.下表面接受的光照较强 B.上表面接受的光照较强
C.下表皮的气孔比较多 D.下表面的生命力强
22.(2021八下·滨江期末)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探究实验:
(1)十几小时后,植物的茎变红的部位是 。
(2)如果想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
A.放在黑暗环境中 B.放在阳光下照射
C.让红墨水的浓度稍大一些 D.放在通风的环境中
23.(2021八下·浦江期末)为测定土壤中大小颗粒所占的比例,小玲采集了家乡典型的土壤样品。下表是小玲同学所测的土壤成分的比例。
空气 水 粉砂粒 砂粒 黏土 有机物
25% 25% 11% 27% 11% 1%
(1)该地的土壤属于( )。
A.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2)该地的土壤 (选填“适宜”或“不适宜”)耕种。
24.(2021八下·下城期末)如图是植物马铃薯的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按要求填写:
(1)若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则此过程表示马铃薯的 作用。
(2)由图可知,d物质在马铃薯的茎中是由 运输的。
(3)马铃薯叶片表皮上分布有气孔,它的开闭是由两个半月形的 控制的。可以通过气孔进入叶片并能被植物利用的气体有 。
(4)马铃薯栽种过程中,需要合理施肥。建议施用 (填“农家肥”或“化肥”),以提供植株生长所需的 (填“无机盐”或“有机物”),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可避免对环境的破坏。
25.某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相对滞后,与生态示范区的建设不相适应。为此,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成员对市区生活垃圾的成分做了调查,结果如图甲所示。取市垃圾填埋场不同深度的垃圾样品,测定铬(Cr) 、铅(Pb) 、砷(As) 等有害元素的含量,得到数据如图乙所示。
(1)请根据这些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生活垃圾的成分以 为主。
(2)下列对垃圾填埋场中有害元素含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这些垃圾因含有有害元素而毫无价值
B.有害元素的含量随着垃圾堆放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C.各种有害元素在 0~30 厘米层含量都低于 30~60 厘米层含量
(3)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对该城市垃圾处理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设想。 。
26.(2020七上·江北月考)显微镜是实验室的常见仪器,小红用显微镜做了如下实验
(1)观察叶片结构,如图甲所示,①是叶脉,属于 组织,具有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功能。②是叶肉细胞,属于营养组织,其细胞里含有叶绿体,是植物进行 作用的场所。
(2)小红为观察一个完整的细胞结构,使图乙A中左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的正中央(图B),应将载玻片向 方向移动。
(3)解决上述问题后,小红先用4×物镜找到洋葱表皮细胞清晰的物像,之后转动物镜转换器,用10×物镜观察,发现视野中无光斑。此时小莉应该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调节反光镜 B.继续转动物镜转换器
C.移动载玻片 D.转动遮光器调整光圈大小
(4)小红所观察到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共同结构,同时她将观察不到的结构是 。(只需写出一点)
27.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植物生活方式”的活动中,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
(1)将罩上塑料袋的植物置于暗处5~6小时后,打开阀门,轻轻挤压塑料袋,使袋内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原因是:植物进行 作用,产生 (填气体名称)。
(2)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是植物通过叶片上的 (填结构名称)散失的水分凝聚而成,这些水分主要是通过植物根尖的根毛区吸收后,由木质部的 自下往上运输到叶片。
28.(2020八下·拱墅期末)图1是一片移裁的香樟树。为了保征树木移栽的成活率,给树木挂上含有各种营养液和生长素的“吊瓶”(如图2)
(1)移栽的香樟树被剪去了大部分叶的目的是减弱其 作用,以减少其体内 的散失。
(2)营养液输入的位置愈低愈好,为便于操作,常选择在距离地面30cm以内的范围钻住输液孔。钻注孔的深度达到图3中茎的结构4部位的原因是该处是 部,内有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 管。
29.(2020八下·秀洲月考)如图,兴趣小组在“观察小麦根尖的实验”中进行如下操作:
(1)取小麦的幼根用放大镜观察它的外形,发现其属于 (选填“直根系”或“须根系”)
(2)用显微镜在低倍镜下, (选填“加”或“不加”)盖玻片,观察根毛细胞的结构特点。并查阅资料后,兴趣小组了解,根毛区中的细胞是由伸长区细胞进一步 而来的。
30.(2019八下·丽水期末)美丽的云和有“童话世界,山水家园”之美称,它有最年轻的省级科技示范点——城西优质葡萄园基地。请据图回答:
(1)葡萄藤属于攀缘茎,在葡萄种植中,果农会采用 方法固定葡萄滕(填字母);
(2)葡萄叶片蒸腾水分时,气孔处于图中 状态(填字母),此时根毛细胞液浓度 土壤溶液浓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
31.(2021八上·宁波期末)校园里,同学们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探究活动,请分析回答:
(1)为提高植物移栽的成活率,请你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合理即可);
(2)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同学们还采取了治虫、除草、施肥、松土等措施,其中,经常给植物松土的目的是 。
(3)同学们在校园里开展了如下探究:选取了发育情况相同的两株健壮天竺葵幼苗,标记为甲、乙,分别放在两瓶不同的培养液中培养,放置于相同的光照下一段时间,并观察、测量其发生的变化,具体情况如表:
植株 培养液 (50毫升) 植株质量/克 生长状况
实验前 实验后
甲 蒸馏水 90 145 矮小纤细,叶色发黄
乙 土壤浸出液 90 378 枝叶茂盛,叶色浓绿
①比较甲、乙植株的生长状况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植物的生长需要 (填“光照”“无机盐”“水”);
②请你指出同学们设计实验的不足之处 。
32.(2021八下·上城期末)小金根据植物叶片气孔越多,蒸腾作用速率越快的原理,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了某种植物叶片上、下表皮气孔数量的关系。
实验步骤:
①取4支长势良好且叶片数量和表面积相同的某种植物相同部位的枝条,分别编号甲、乙、丙、丁。
②甲枝条不作处理,乙枝条每片叶子的下表皮涂上凡士林(凡士林能封闭气孔),丙枝条每片叶子的上表皮涂上凡林,丁枝条每片叶子的上、下表皮都涂上凡士林。
③将4支枝条分别置于装有等量清水的锥形瓶中,并分别加入等量的油,形成油层。
④将4个锥形瓶分别放置于四个大小相同的钟罩内,钟罩内壁贴足量、等质量的硅胶干燥胶片,用以完全吸收钟罩内空气中的水蒸气。
⑤将四个装置置于相同的阳光照射下,相同时间后称得硅胶干燥胶片质量增加分别为△m甲、△m乙、△m丙、△m丁。
请回答问题:
(1)步骤③中加入油形成油层的目的是 。
(2)在该实验中使用了转换法,将蒸腾作用的速率快慢转换为 。
(3)实验测得△m甲>△m丙>△m乙>△m丁,请判断该植物叶片上表皮气孔数 (选填“多于”或“少于”)下表皮气孔数。
(4)小金还利用该实验装置研究了植物的蒸腾作用产生的水占据植物总吸水量的比例,你认为小金还要测量的是 。
四、解答题
33.(2021·杭州)氮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也是构成生物体的必要元素之一但是,空气中游离态的氮不能直接被大多数生物所利用,必须经过变化,并与其他成分形成化合物(如氨或铵盐等),才能被植物利用。如图是自 然界氮循环的示意图请回答:
(1)一株绿色植物的幼苗(如小麦)在生长过程中缺氮其最可能出现的症状是 。
A.茎秆细小、易倒伏,叶有褐斑
B.生长矮小,叶色发黄
C.生长缓慢,叶色暗绿带红
D.只开花不结果
(2)工业上常用空气冷冻分离法来获得氮气(即由液态空气分馏来获得氮气)这种方法制氮气的原理是利 用了氮气与氧气哪一物理性质的差异 。
(3)实验室制备少量氮气的方法很多。例如,可由亚硝酸铵来制取氮气,其反应如下:NH4NO2 N2↑+2H2O,该反应是属于 反应(选填“化合”、“分解”、“置换或“复分解”)
(4)空气中的N2转化为NH3,的过程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转变为 价
(5)有人认为:人类可以通过人工固氮,大量合成含氮化肥并施用于农作物,这将有助于人类粮食增产,但也会造成环境污染。你是否同他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植物的茎直立生长于地面者称直立茎,如向日葵。匍匐茎是指沿地平方向生长的茎。缠绕茎是自身无法直立,要绕在其他物体上才能向上生长的藤茎。攀援茎是所有攀爬植物的重要部分,每一个植物在发芽生长过程中不断张高,为了可以更好的生长它们便长出了攀援茎来支持自己向高处或各种地方生长。
【解答】牵牛花自身无法自立,它的茎要绕在其他物体上才能向上生长,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答案】B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解析】【分析】掌握植物的组织以及功能是本题解题关键。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它们各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解答】A.是保护组织,细胞排列紧密,一般由植物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不符合题意。
B.是导管和筛管的结构图,能运输水和无机盐、有机物等,属于输导组织,符合题意。
C.图中细胞的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属于营养组织,不符合题意。
D.图中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形成其它组织,属于分生组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实验的各种方法为了验证土壤中含有空气、水分、无机盐或有机物。
【解答】A、将土壤置于烧杯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水,观察到水中出现气泡,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A符合题意;
B、将土壤放在试管中加热,观察到试管口出现水珠,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B不符合题意;
C、将土壤浸入水中浸泡,然后过滤,再将土壤浸出液放在蒸发皿中加热,当水分蒸干后,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固体,说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C不符合题意;
D、将土壤置于石棉网,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到土壤燃烧,说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答案】C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从筛管的位置和对有机物的运输方面来切入解答。
【解答】A、图中树皮环剥,导致有机物向下运输的通道筛管被割断,营养物质就积存在环剥口的上端,使环剥口的上端的形成层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细胞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分裂而形成瘤状物,A不符合题意;
B、维管束在植物体内的作用有输送水、无机盐和有机养料,而维管束由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组成,形成层是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形成层细胞能不断地侧向分裂增生,其中,大部分细胞向内形成木质部,少量细胞向外形成韧皮部,从而使树干不断地生长加粗,因此环剥时切口要窄,有利于形成层分裂细胞尽快愈合伤口,B不符合题意;
C、环剥切口上方形成枝瘤,环剥并不能促进树木产生有机物,C符合题意;
D、剥掉树木主干的一圈树皮,树皮被剥,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运输到根;根得不到有机物,根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获得能量,时间长了就会导致树木死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答案】D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就是能够自动开闭,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解答】探究植物叶片气孔数目哪一面多的实验,由叶片背面产生的气泡比正面的多说明背面气孔数目较多,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解答】A、该植物的根不需要进行光合作用,A符合题意;
B、植物需要光合作用,因此顶部的LED灯能弥补光照不足,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B不符合题意;
C、根需要空气,若将根全部浸入水中,根将处于没有空气的状态,根就会成为烂根,因此根“悬于”箱中,没有与营养水接触,防止植物烂根,C不符合题意;
D、同时能种植5株小植株,提高光合作用,体现了合理密植的科学思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磁场和磁感线;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在物理实验中,很多物理量由于其属性关系无法用仪器直接测量,或不易测量,或难以准确测量,因此常将这些物理量转换为其他物理量进行测量,然后再反过来求出待测物理量,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
【解答】A、加热土壤,可以直接在试管口观察有无水滴生成;故A错误;
B、磁感线是假想线,属于模型;故B错误;
C、研究人体的呼吸运动,属于模拟实验;故C错误;
D、植物蒸腾作用,在水中加入红墨水,然后纵切观察红墨水的流向,属于转换法;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8.【答案】A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
【解答】A、甲装置中玻璃棒用以引流而防止液体外洒,A符合题意;
B、土壤浸出液加热蒸干后残留白色固体是无机盐,并不是有机物,B不符合题意;
C、蒸发皿上残留的白色固体是可以溶于水的无机盐,C不符合题意;
D、由于土壤浸出液过滤,并且使用酒精灯加热蒸发,因此蒸发皿上残留的白色固体不一定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是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是吸水。
【解答】A、由于甲中萝卜细胞失水,因此萝卜变软,A不符合题意;
B、乙中清水的浓度小于萝卜细胞液的浓度,因此萝卜细胞吸水,导致萝卜的洞中水变少,B不符合题意;
C、甲中盐水的浓度大于萝卜细胞液的浓度,因此萝卜细胞失水,重量减轻,清水的浓度小于萝卜细胞液的浓度,因此萝卜细胞吸水,重量增加,C不符合题意;
D、甲中盐水的浓度大于萝卜细胞液的浓度,因此萝卜细胞失水,重量减轻,说明施加过量化肥会引起植物细胞失水萎蔫,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答案】C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空气的成分及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解答】在探究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中,由于水分和无机盐运输路径不容易看见,因此用红墨水显示水和无机盐运输的路径,该方法采用了转换法,氧气不能直接看到以及难以测量,该方法能够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采用的也是转换法,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瓦盆壁上有小孔可以透气,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
【解答】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
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沙土是指含沙量占80%,黏土占20%左右的土壤,沙壤土就是介于壤土与沙土之间的土壤。
黏土类土壤是土壤中蓄水性最好的一类土壤,因此如果种植在湿润的土壤中,因水分比例过大,将导致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俗称“霉根”,最有可能导致“霉根"而死亡的是黏土类土壤。
故选C。
12.【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茎的运输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水稻的茎、根、叶的作用和特征。
【解答】A、水稻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而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通过茎运输的,A符合题意;
B、合理施用磷肥,可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加速谷类作物分蘖和促进籽粒饱满,B不符合题意;
C、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存能量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过程叫光合作用,叶片中有细胞,细胞的结构中含有线粒体,而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因此水稻的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C不符合题意;
D、水稻的茎直立生长于地面,它的茎属于直立茎,负责输送水、无机盐和有机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3.【答案】A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从同一株新鲜白菜上裁取四片大小、质量相同的大叶片为控制实验中的其他条件,通过改变涂抹凡士林不同位置,比较甲、乙、丙、丁叶子的重量探究植物体内的水是从叶的哪些地方散发出来的问题。
【解答】由于凡士林有密封的作用,因此甲不涂凡士林,叶片水分散失最多,下表皮气孔数多于上表皮,下表皮被凡士林密封,因此丙的重量大于乙的重量,因此将四组同时置于温暖通风处,6小时后称重,组别的重量从小到大排序为甲乙丙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4.【答案】D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核心思想就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可以保证河道畅通,防止水体污染,故A不合题意;
B.提倡步行或骑单车等出行,可以减小化石能源的消耗,保护大气,故B不合题意;
C.燃煤发电厂安装脱硫装置,可以减小对空气的污染,故C不合题意;
D.提倡焚烧秸秆增加土壤肥力,但是会严重污染空气,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5.【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解答】由图可知,对刚移栽的桂花树进行遮光处理,是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6.【答案】A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为植物根系提供了强大的蒸腾拉力,使得水分能够运输到高大的乔木顶端,蒸腾作用本身是散失水分,但是有利于吸收水分。
【解答】由图可知,在黑暗处,吸收水分的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在光下,大体是中间部分是蒸腾作用的速率大于吸收水分的速率,而两边部分是吸收水分的速率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7.【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原料: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能释放氧气的过程,是光合作用、施肥的目的、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的根呼吸:需要及时松土,有利于根的呼吸。
【解答】A、由于植物的根需要进行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土壤疏松有利于氧气进入,所以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空气增加,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因此 给农作物松土——有利于根部的呼吸,A不符合题意;
B、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分和二氧化碳,白天有适宜的光照强度,植物的光合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所以白天为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幼苗移栽时根部留土坨——保护根毛,植物 适应原有的土壤浓度,保留土坨,暂时有利于根对水的吸收,防止根毛被破坏,影响植物的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故不符合题意;
D、移栽果树时剪去部分的枝叶,叶片主要是蒸腾作用的场所,剪去叶片,减弱植物体内蒸腾作用,防止水分的散失,而不是降低光合作用,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8.【答案】B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分析】无土栽培是不用土壤,根据植物生活所需要的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成营养液来栽培植物。
【解答】A、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培养液的浓度必须与土壤浸出液的浓度一致, 培养液的浓度大小,都会影响青菜对水的吸收,A不符合题意;
B、无土栽培中配制的营养液的浓度必须与土壤浸出液的浓度一致,B符合题意;
C、根尖的结构有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其中成熟区中有导管,可以吸收并运输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到植物体的茎、叶等器官。所以青菜在培养液中,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C不符合题意;
D、 培养液中含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9.【答案】A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叶片是叶子主要部分,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表皮分上表皮和下表皮,上有一些成对的、内含叶绿体的肾形保卫细胞,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空隙称为气孔,是植物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的窗口。叶肉是叶片的主要部分,其细胞内含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在叶肉组织中,分布着许多纵横交叉又彼此相连的叶脉。叶脉中的导管和筛管与茎和根中的导管、筛管相通,可分别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解答】A、②叶肉中的细胞内含有叶绿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A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B、⑤是叶脉,水分通过其中的导管运输到叶肉细胞,B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C、⑥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由保卫细胞控制其开闭,C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D、叶片由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输导组织(导管、筛管)、营养组织(叶肉)、保护组织(表皮)等组织组成,属于器官,D叙述错误。
故答案为:A
20.【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壤土类土壤是适于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这种土壤固体部分 ( 矿物质颗粒和有机质 ) 占土壤总体积的 50%,其中有机质占固体部分的 1% ~ 5%;水和空气各占 25%,这样的土壤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气和有机质。
【解答】壤土类土壤中水和空气各占 25%,即各自所占所示圆形图的四分之一;矿物质颗粒和有机物占50%,其中有机质占固体部分的 1% ~ 5%,结合模型可知B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B
21.【答案】(1)4;叶脉
(2)2;叶肉
(3)C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识图:1-上表皮,2-叶肉,4-叶脉,1-下表皮,3-气孔。
叶片的基本结构:表皮、叶肉、叶脉。
1、表皮:为叶片表面的一层保护组织,分为上、下表皮,表皮细胞扁平,排列紧密,外壁有一层角质层,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水分散失,通常不含叶绿体;在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可以张开或关闭,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保卫细胞控制气孔开闭。从气孔进出叶片的气体主要是水蒸气、二氧化碳、氧气。叶片下表皮上的气孔较多。
2、叶肉:为表皮内的同化薄壁组织,通常有下列两种:
栅栏组织:靠近上表皮,细胞通常1至数层,长圆柱状,垂直于表皮细胞,并紧密排列呈栅状,内含较多的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海绵组织:靠近叶片下表皮,细胞形状多不规则,内含较少的叶绿体,位于栅栏组织下方,层次不清,排列疏松,状如海绵。3、叶脉:为贯穿于叶肉间的维管束。其内有导管和筛管。导管为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运送有机物。
【解答】(1)图中,[ 4 ] 叶脉 主要由输导组织构成。
(2)图中,[ 2 ] 叶肉 的绝大部分属于营养组织。
(3)
将刚摘下的叶片放入70℃的热水中(如图所示),会发现叶片表面有许多小气泡产生,并且下表皮的气泡比上表皮的气泡多,这种现象说明C:下表皮的气孔比较多。
22.【答案】(1)木质部
(2)B;C;D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茎中的输导组织有木质部中的导管和韧皮部中的筛管,木质部中的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韧皮部中的筛管是运输有机物的。
(2)解答时可以从影响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方面来切入。
【解答】(1)茎中的输导组织有木质部中的导管和韧皮部中的筛管,木质部中的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故被染红的应该是木质部。
(2)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动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放在阳光下照射、让红墨水的浓度稍大一些、放在通风的环境中都能够促使蒸腾作用加大,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BC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木质部(2)BCD
23.【答案】(1)A
(2)不适宜
【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砂土类土壤的相关知识。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该土壤通气性能好,含沙粒多,因此属于砂土类土壤。
(2)砂土类土壤透气性较好,但保水性较差,容易造成植物缺水死亡,因此该地的土壤不适宜耕种。
故答案为:(1)A(2)不适宜
24.【答案】(1)光合
(2)筛管
(3)保卫细胞;CO2和O2
(4)农家肥;无机盐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茎的运输作用;叶的形态结构;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茎是根和叶之间起输导和支持作用的植物体重要的营养器官。叶,是维管植物营养器官之一。其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有蒸腾作用,提供根系从外界吸收水和矿质营养的动力。
【解答】(1)由图可知,CO2进入叶片,释放O2,该过程是光合作用;
(2)d物质由上往下运输,是有机物,是由筛管运输的;
(3)叶片的气孔是由保卫细胞控制开闭的;通过叶片进入叶片的气体是O2和CO2;
(4)马铃薯的栽种过程中,施用的肥料最好是农家肥,有助于提高土壤的肥力;农家肥是为植物生长提供无机盐;
故答案为:(1)光合;(2)筛管;(3)保卫细胞; CO2和O2;(4)农家肥;无机盐。
25.【答案】(1)A有机物
(2)C
(3)分类回收等
【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根据垃圾回收、再生性质和用途,结合图片进行判断解题。
【解答】(1)根据调查图可知不可回收垃圾占16.9%,可回收垃圾站29.1%,A有机物占总量的54.0%,因此生活垃圾的成分以A有机物为主。
(2)据图可知:各种有害元素在0~30层含量低于30cm~60cm层含量。
(3)对可回收物进行垃圾分类,比如废旧塑料瓶、废易拉罐,属于可回收物,将有害垃圾进行分类比如废荧光灯管中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属于有害垃圾,将可堆肥垃圾进行分类,比如枯枝落叶腐烂后可以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的有机肥料,垃圾回收和再生的好处是使一部分非可再生资源得以再生,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减少了垃圾占用人们的生活空间,便于垃圾的分类处理 。
故答案为:(1)A有机物(2)C(3)分类回收等
26.【答案】(1)输导;光合
(2)左上
(3)B
(4)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均可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1.植物中的叶脉属于疏导组织,具有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功能。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是细胞中的叶绿体;2。显微镜中观察到的是物体所呈现的倒像,像与物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3.显微镜观察物体的时候先进行对光,使目镜、镜筒、物镜在同一直线上;4.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共同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洋葱表皮细胞所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
【解答】 (1)①叶脉属于输导组织。其中运输水分、无机盐的管道是导管。运输有机物的管道是筛管;②是叶肉细胞,属于营养组织,其细胞里含有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根据显微镜成像的特点,若物像偏离了视野中央需要移动装片,物像偏哪就往哪移动,故往左上方移动 。
(3)因为原来有光斑的,换了一个高倍镜后一般只会暗一些,不可能没有光斑,此时应该考虑物镜没有转动到何时位置,目镜、镜筒、物镜的通光路径不在同一直线上,所以小红应该继续转动转换器。B与题意相符。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植物的绿色部分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与口腔上皮细胞相比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特有的结构是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故答案为:(1)疏导;光合(2)左上(3)B(4) 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均可
27.【答案】(1)变浑浊;呼吸;二氧化碳
(2)气孔;导管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叶片的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的窗口。植物生活所需要的水分是由根尖根毛区吸收并通过根、茎、叶脉中的导管自下往上运输到植物体各部位的。植物在无光条件下只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让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解答】(1)、将罩上塑料袋的植物置于暗处5~6小时后,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打开阀门,轻轻挤压塑料袋,使袋内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2)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是植物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散失的水分凝聚而成,这些水分主要是通过植物根尖的根毛区吸收后,由木质部的导管自下往上运输到叶片。
故答案为:(1)变浑浊;呼吸;二氧化碳;(2)气孔;导管
28.【答案】(1)蒸腾;水分
(2)木质;导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大气的温度、湿度和气流速度等因素都能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根吸收的水约有 99% 通过这种蒸腾作用散发。
(2)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位于木质部中,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而输导有机物的是筛管 ,位于韧皮部中,韧皮部在树皮靠近木质部的地方,有机物在茎的树皮中由上而下地运输着。
【解答】(1) 移栽的香樟树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能力较差,为了能保证有充足的水分供生命活动所用,需要剪去了大部分叶,减弱其蒸腾作用,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
(2)图3中1是树皮,2是韧皮部,3是形成层,4是木质部,5是髓,输入的营养液主要就是含有无机盐的水溶液,所以需要通过木质部的导管来运输,所以钻注孔的深度达到图3中茎的结构4部位,因为那里是木质部,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
故答案为:(1)蒸腾;水分;(2)木质;导
29.【答案】(1)须根系
(2)不加;分化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1)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像大豆、白菜那样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直根系。像小麦、葱那样没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由许多不定根组成的根系,叫做须根系。
(2)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刚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大小一般只有母细胞的一半。它们能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地长大。这个过程就是细胞生长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有的子细胞则会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解答】(1)由图可以看出小麦的幼根没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由许多不定根组成的根系,所以是须根系。
(2因为须根系细胞排列较拢,观察根毛细胞时,如果装片上面又盖玻片,会产生根毛之间存在气泡的情况,影响观察效果,所以不加盖玻片。根毛区的细胞停止分裂,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不同长度的根毛;伸长区的细胞细胞壁薄,细胞核小,细胞逐渐停止分裂,能较快生长,所以根毛细胞的形态与功能与伸长区的不同,是由伸长区的细胞分化而来的。
故答案为:(1)须根系;(2)不加;分化
30.【答案】(1)B
(2)C;大于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茎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茎是根和叶之间起输导和支持作用的植物体重要的营养器官。茎尖与根尖类似,具有无限生长的能力;茎尖不断生长,陆续产生叶和侧枝,除少数地下茎外,共同构成了植物体地上部分庞大的枝系。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
【解答】(1)葡萄藤是攀缘茎,因此不需要将葡萄藤缠绕在水泥柱上,故采用B即可固定葡萄糖;
(2)当葡萄叶蒸腾水分时,气孔应处于开放状态,即C;叶片蒸腾水分时,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所以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是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
故答案为:(1)B;(2)C;大于。
31.【答案】(1)带土移植;减去植物的部分枝叶;选择阴雨天移植(合理即可)
(2)促进植物根的呼吸
(3)无机盐;实验植株太少(实验次数太少),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本题根据知识点蒸腾作用的意义、带土移栽、根的呼吸作用、探究无机盐的作用等方面着手,在知识点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需要学生加以综合利用。
【解答】(1)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叶片)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其主要过程为: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气孔→大气。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刚移栽的植物,根的吸水能力较弱,而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所以为了较高的成活率,其建议是带土移栽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根的吸水能力或者是剪掉移栽植物的部分叶片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了移栽的成活率.
(2)植物的根不仅能吸水还能呼吸,其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
(3)根据对照实验原则,其只存在一个变量,为探究其变量影响,要综合性考量,因此植株矮小、纤细、叶色变黄增重55克;乙瓶土壤浸出液植株茎粗、枝多、叶色浓
绿,增重288克,其土壤浸出液相对于蒸馏水中多包含有无机盐,可以说明: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但是其实验只有两组且实验植株过少,存在着严重的实验偶然性。
故答案为:(1)保护移栽植物的幼根和根毛;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2)为根的呼吸提供充足的氧气;(3)无机盐; 实验植株太少(实验次数太少),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
32.【答案】(1)防止水分蒸发干扰实验
(2)相同时间后硅胶干燥胶片质量的增加值
(3)少于
(4)锥形瓶内剩余的水的质量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本实验以实验的形式考查植物的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水蒸气则通过气孔进出植物体的,且在叶片上,上表皮的气孔数量少于下表皮的气孔数量。
【解答】(1)植物体内的水分会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用油膜盖水面,可以阻止瓶中里面的水散失,所以步骤③中加入油形成油层的目的是防止水分蒸发干扰实验。
(2)蒸腾作用的速率快慢不容易观察,因此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后硅胶干燥胶片质量的增加值,更加明显地观察蒸腾作用的速率快慢,该方法属于转换法。
(3)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因此甲枝条水分散失做多,而乙枝条叶子下表皮涂上凡士林,散失水分量少于甲枝条,丙枝条水分散失少于乙枝条,丁枝条每片叶子的上、下表皮都涂上凡士林,散失水分最少,因此实验测得△m甲>△m丙>△m乙>△m丁,请判断该植物叶片上表皮气孔数少于下表皮气孔数。
(4)小金还利用该实验装置研究了植物的蒸腾作用产生的水占据植物总吸水量的比例,因此小金还要测量的是锥形瓶内剩余的水的质量。
故答案为:(1)防止水分蒸发干扰实验(2)相同时间后硅胶干燥胶片质量的增加值(3)少于(4)锥形瓶内剩余的水的质量
33.【答案】(1)B
(2)沸点不同
(3)分解
(4)-3
(5)认同,因为人工固为农田提供了更多的氮肥,有利于人类粮食增产但大量使用合成含氮化肥并施用于农作物,将会导致土壤板结;若土壤中N元素超标,被淋溶后,易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不认同,因为人工固氮可以为农田提供更多的氮肥,有利于人类粮食增产,只要我们合理控制化肥的使用量,一般不会造成土壤板结,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等环境问题。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解析】【分析】(1)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氮肥可以促进叶的生长,磷肥可以促进根的生长,钾肥可以促进果实种子的生长。
(2)空气分离是指低温冷冻原理从空气中分离出其组分(氧、氮和氩、氦等稀有气体)的过程。一般先将空气压缩,并冷至很低温度,或用膨胀方法使空气液化,再进行分离.
(3)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
(4)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之和等于零;
(5)这题解答可以认同和不认同,只要说出正确解释就可以了.
【解答】(1)缺少氮肥,可以使叶子矮小,故选B;
(2)气体分离根据各气体的沸点不同;
(3)反应为一种物质变成多种物质,是分解反应;
(4)氨气里的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原子不带电,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故答案为: (1)B (2) 沸点不同 (3)分解 (4) -3
1 / 1浙教版初中科学八下第四单元植物与土壤巩固提高测试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1七上·慈溪期中)植物的茎有:直立茎、葡匐茎、缠绕茎和攀援茎。那么下列植物是缠绕茎的是( )
A.牵牛花 B.草莓
C.松树 D.葡萄
【答案】A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植物的茎直立生长于地面者称直立茎,如向日葵。匍匐茎是指沿地平方向生长的茎。缠绕茎是自身无法直立,要绕在其他物体上才能向上生长的藤茎。攀援茎是所有攀爬植物的重要部分,每一个植物在发芽生长过程中不断张高,为了可以更好的生长它们便长出了攀援茎来支持自己向高处或各种地方生长。
【解答】牵牛花自身无法自立,它的茎要绕在其他物体上才能向上生长,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2021七上·杭州期中)土壤中的水分被参天大树的跟吸收后,是下列哪种组织把水运输到叶子上去的(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解析】【分析】掌握植物的组织以及功能是本题解题关键。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它们各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解答】A.是保护组织,细胞排列紧密,一般由植物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不符合题意。
B.是导管和筛管的结构图,能运输水和无机盐、有机物等,属于输导组织,符合题意。
C.图中细胞的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属于营养组织,不符合题意。
D.图中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形成其它组织,属于分生组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1九上·拱墅月考)教材中有四个研究“土壤的成分”实验,其中的实验能说明土壤中有空气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实验的各种方法为了验证土壤中含有空气、水分、无机盐或有机物。
【解答】A、将土壤置于烧杯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水,观察到水中出现气泡,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A符合题意;
B、将土壤放在试管中加热,观察到试管口出现水珠,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B不符合题意;
C、将土壤浸入水中浸泡,然后过滤,再将土壤浸出液放在蒸发皿中加热,当水分蒸干后,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固体,说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C不符合题意;
D、将土壤置于石棉网,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到土壤燃烧,说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2021九上·拱墅月考)为提高果树的产量,果农会在果树生长期,用刀在枝干上环切两刀,将两刀口之间的树皮剥去,露出木质部,以暂时中断有机物的输送,以达到促花、保果、壮果、催熟增糖的效果。环剥技术历史久远,简单高效。对该技术判断不合理的是( )
A.环剥切断了韧皮部中的筛管,中断有机物的输送
B.环剥时切口要窄,有利于形成层分裂细胞尽快愈合伤口
C.环剥切口上方形成枝瘤,说明环剥能促进树木产生有机物
D.环剥不能在树木主干上进行,否则可能导致树木死亡
【答案】C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从筛管的位置和对有机物的运输方面来切入解答。
【解答】A、图中树皮环剥,导致有机物向下运输的通道筛管被割断,营养物质就积存在环剥口的上端,使环剥口的上端的形成层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细胞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分裂而形成瘤状物,A不符合题意;
B、维管束在植物体内的作用有输送水、无机盐和有机养料,而维管束由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组成,形成层是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形成层细胞能不断地侧向分裂增生,其中,大部分细胞向内形成木质部,少量细胞向外形成韧皮部,从而使树干不断地生长加粗,因此环剥时切口要窄,有利于形成层分裂细胞尽快愈合伤口,B不符合题意;
C、环剥切口上方形成枝瘤,环剥并不能促进树木产生有机物,C符合题意;
D、剥掉树木主干的一圈树皮,树皮被剥,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运输到根;根得不到有机物,根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获得能量,时间长了就会导致树木死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2021九上·拱墅月考)教材上有一个探究植物叶片气孔数目哪一面多的实验,如图。将一片新鲜的树叶,浸在盛有热水(60℃左右)的烧杯中。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可得( )
A.气泡中的气体全是叶从外界吸收进来的
B.该实验必须设置一个对照组
C.气体是通过叶表皮细胞间的空隙出来的
D.叶片背面产生的气泡比正面的多说明背面气孔数目较多
【答案】D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就是能够自动开闭,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解答】探究植物叶片气孔数目哪一面多的实验,由叶片背面产生的气泡比正面的多说明背面气孔数目较多,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2021八下·仙居期末)市面上有一款气培箱(如图),它不需要土壤就可以让植物茁壮成长。该箱体由透明玻璃制成,其顶部有3排LED灯,5个小凹槽能同时种植植株,植株根部“悬于”玻璃箱中,不与营养水接触。其原理是利用内部马达的震动,将带有营养成分的水雾化,从而直接被植物根部吸收。下列有关气培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透明的玻璃箱体,有利于根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
B.顶部的LED灯能弥补光照不足,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
C.根“悬于”箱中,没有与营养水接触,防止植物烂根
D.同时能种植5株小植株,体现了合理密植的科学思想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解答】A、该植物的根不需要进行光合作用,A符合题意;
B、植物需要光合作用,因此顶部的LED灯能弥补光照不足,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B不符合题意;
C、根需要空气,若将根全部浸入水中,根将处于没有空气的状态,根就会成为烂根,因此根“悬于”箱中,没有与营养水接触,防止植物烂根,C不符合题意;
D、同时能种植5株小植株,提高光合作用,体现了合理密植的科学思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2021八下·柯桥期末)科学研究常采用转换、模型、等效替代、控制变量等研究方法,下列采用转换法的是( )
A.探究土壤中有水吗
B.研究条形磁铁周围的磁场
C.研究人体的呼吸运动
D.研究植物的蒸腾作用
【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磁场和磁感线;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在物理实验中,很多物理量由于其属性关系无法用仪器直接测量,或不易测量,或难以准确测量,因此常将这些物理量转换为其他物理量进行测量,然后再反过来求出待测物理量,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
【解答】A、加热土壤,可以直接在试管口观察有无水滴生成;故A错误;
B、磁感线是假想线,属于模型;故B错误;
C、研究人体的呼吸运动,属于模拟实验;故C错误;
D、植物蒸腾作用,在水中加入红墨水,然后纵切观察红墨水的流向,属于转换法;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8.(2021八下·上城期末)如图为证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土壤浸出液进行过滤,收集滤液后,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干水分,蒸发皿上会残留白色固体物质。对该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甲装置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溶液外洒
B.只用乙装置还可以用来测量土壤有机物的含量
C.蒸发皿上残留的白色固体是难溶于水的无机盐
D.蒸发皿上残留的白色固体一定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
【答案】A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
【解答】A、甲装置中玻璃棒用以引流而防止液体外洒,A符合题意;
B、土壤浸出液加热蒸干后残留白色固体是无机盐,并不是有机物,B不符合题意;
C、蒸发皿上残留的白色固体是可以溶于水的无机盐,C不符合题意;
D、由于土壤浸出液过滤,并且使用酒精灯加热蒸发,因此蒸发皿上残留的白色固体不一定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2021八下·上城期末)小徐发现花园内刚施过化肥的植物发生了萎蔫,为了研究这一现象产生原因,他取了两个大小相同的萝卜,在其顶部各挖一个大小相同的洞,分别装上等量的浓盐水和清水,如图。过段时间后,观察现象。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甲中萝卜变硬
B.乙中萝卜洞中的水变多
C.甲中萝卜吸水,因为萝卜细胞液浓度小于浓盐水
D.若只有甲中萝卜变软,说明施加过量化肥会引起植物细胞失水萎蔫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是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是吸水。
【解答】A、由于甲中萝卜细胞失水,因此萝卜变软,A不符合题意;
B、乙中清水的浓度小于萝卜细胞液的浓度,因此萝卜细胞吸水,导致萝卜的洞中水变少,B不符合题意;
C、甲中盐水的浓度大于萝卜细胞液的浓度,因此萝卜细胞失水,重量减轻,清水的浓度小于萝卜细胞液的浓度,因此萝卜细胞吸水,重量增加,C不符合题意;
D、甲中盐水的浓度大于萝卜细胞液的浓度,因此萝卜细胞失水,重量减轻,说明施加过量化肥会引起植物细胞失水萎蔫,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2021八下·上城期末)在探究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中,用红墨水显示水和无机盐运输的路径(如图所示)。下列教材中的实验使用的方法与之最接近的是( )
A.原子模型的建立
B.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证明土壤中有水
【答案】C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空气的成分及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解答】在探究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中,由于水分和无机盐运输路径不容易看见,因此用红墨水显示水和无机盐运输的路径,该方法采用了转换法,氧气不能直接看到以及难以测量,该方法能够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采用的也是转换法,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2021八下·上虞期末)玉米等旱地作物适宜在较干燥的土壤中生长。如果种植在湿润的土壤中,因水分比例过大,将导致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俗称“霉根”。在下列土壤中种植玉米,最有可能导致“霉根”而死亡的是( )
A.砂土类土壤 B.壤土类土壤
C.黏土类土壤 D.三类土壤的效果一样
【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瓦盆壁上有小孔可以透气,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
【解答】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
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沙土是指含沙量占80%,黏土占20%左右的土壤,沙壤土就是介于壤土与沙土之间的土壤。
黏土类土壤是土壤中蓄水性最好的一类土壤,因此如果种植在湿润的土壤中,因水分比例过大,将导致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俗称“霉根”,最有可能导致“霉根"而死亡的是黏土类土壤。
故选C。
12.(2021八下·杭州期末)由袁隆平团队研发的第三代杂交水稻于2019年10月首次公开测产,亩产达1026.3公斤,下列有关水稻生长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水稻的根从土壤中获取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B.水稻开花期合理施磷肥促进籽粒饱满
C.水稻的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D.水稻的茎是直立茎,负责输送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茎的运输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水稻的茎、根、叶的作用和特征。
【解答】A、水稻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而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通过茎运输的,A符合题意;
B、合理施用磷肥,可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加速谷类作物分蘖和促进籽粒饱满,B不符合题意;
C、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存能量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过程叫光合作用,叶片中有细胞,细胞的结构中含有线粒体,而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因此水稻的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C不符合题意;
D、水稻的茎直立生长于地面,它的茎属于直立茎,负责输送水、无机盐和有机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3.(2021八下·乐清期末)乐乐为研究“植物体内的水是从叶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的”,从同一株新鲜白菜上裁取四片大小、质量相同的大叶片(下表皮气孔数多于上表皮),做了如下处理(凡士林有密封的作用)。
组别 甲 乙 丙 丁
涂凡士林部位(凡士林质量忽略不计) 不涂 上表皮 下表皮 上表皮和下表皮
将四组同时置于温暖通风处,6小时后称重,组别的重量从小到大排序为( )
A.甲乙丙丁 B.甲丁丙乙 C.丙乙丁甲 D.丁丙乙甲
【答案】A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从同一株新鲜白菜上裁取四片大小、质量相同的大叶片为控制实验中的其他条件,通过改变涂抹凡士林不同位置,比较甲、乙、丙、丁叶子的重量探究植物体内的水是从叶的哪些地方散发出来的问题。
【解答】由于凡士林有密封的作用,因此甲不涂凡士林,叶片水分散失最多,下表皮气孔数多于上表皮,下表皮被凡士林密封,因此丙的重量大于乙的重量,因此将四组同时置于温暖通风处,6小时后称重,组别的重量从小到大排序为甲乙丙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4.(2021八下·吴兴期末)湖州是“两山”理念的发源地。下列做法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符合的是( )
A.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 B.提倡步行或骑单车等出行
C.燃煤发电厂安装脱硫装置 D.提倡焚烧秸秆增加土壤肥力
【答案】D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核心思想就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可以保证河道畅通,防止水体污染,故A不合题意;
B.提倡步行或骑单车等出行,可以减小化石能源的消耗,保护大气,故B不合题意;
C.燃煤发电厂安装脱硫装置,可以减小对空气的污染,故C不合题意;
D.提倡焚烧秸秆增加土壤肥力,但是会严重污染空气,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5.(2021·乐清模拟)我市城市道路建设,需移栽桂花树。在移栽时,采取如图所示的搭棚措施,提高存活率。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弱光合作用 B.抑制呼吸作用
C.预防虫害侵袭 D.降低蒸腾作用
【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解答】由图可知,对刚移栽的桂花树进行遮光处理,是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6.(2020八上·江北月考)如图表示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毫克/小时),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B.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C.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D.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答案】A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为植物根系提供了强大的蒸腾拉力,使得水分能够运输到高大的乔木顶端,蒸腾作用本身是散失水分,但是有利于吸收水分。
【解答】由图可知,在黑暗处,吸收水分的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在光下,大体是中间部分是蒸腾作用的速率大于吸收水分的速率,而两边部分是吸收水分的速率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7.(2020八上·宁波月考)下列生产活动中的措施与其依据或目的不一致的是( )
A.给农作物松土——有利于根部的呼吸
B.白天为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
C.幼苗移栽时根部留土坨——保护根毛,有利于根对水的吸收
D.移栽果树时剪去部分枝叶——降低光合作用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原料: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能释放氧气的过程,是光合作用、施肥的目的、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的根呼吸:需要及时松土,有利于根的呼吸。
【解答】A、由于植物的根需要进行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土壤疏松有利于氧气进入,所以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空气增加,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因此 给农作物松土——有利于根部的呼吸,A不符合题意;
B、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分和二氧化碳,白天有适宜的光照强度,植物的光合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所以白天为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幼苗移栽时根部留土坨——保护根毛,植物 适应原有的土壤浓度,保留土坨,暂时有利于根对水的吸收,防止根毛被破坏,影响植物的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故不符合题意;
D、移栽果树时剪去部分的枝叶,叶片主要是蒸腾作用的场所,剪去叶片,减弱植物体内蒸腾作用,防止水分的散失,而不是降低光合作用,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8.无土栽培是栽培植物的新技术,青菜在无土栽培的培养液中也能茁壮成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培养液的浓度大小不会影响青菜对水的吸收
B.配制的培养液的主要成分与土壤溶液的主要成分相似
C.青菜在培养液中,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伸长区
D.培养液中含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铁、锰、硼的无机盐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分析】无土栽培是不用土壤,根据植物生活所需要的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成营养液来栽培植物。
【解答】A、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培养液的浓度必须与土壤浸出液的浓度一致, 培养液的浓度大小,都会影响青菜对水的吸收,A不符合题意;
B、无土栽培中配制的营养液的浓度必须与土壤浸出液的浓度一致,B符合题意;
C、根尖的结构有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其中成熟区中有导管,可以吸收并运输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到植物体的茎、叶等器官。所以青菜在培养液中,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C不符合题意;
D、 培养液中含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9.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②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B.⑤是叶脉,水分通过其中的筛管运输到叶肉细胞
C.⑥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由表皮细胞控制其开闭
D.叶片由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构成,属于组织
【答案】A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叶片是叶子主要部分,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表皮分上表皮和下表皮,上有一些成对的、内含叶绿体的肾形保卫细胞,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空隙称为气孔,是植物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的窗口。叶肉是叶片的主要部分,其细胞内含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在叶肉组织中,分布着许多纵横交叉又彼此相连的叶脉。叶脉中的导管和筛管与茎和根中的导管、筛管相通,可分别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解答】A、②叶肉中的细胞内含有叶绿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A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B、⑤是叶脉,水分通过其中的导管运输到叶肉细胞,B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C、⑥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由保卫细胞控制其开闭,C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D、叶片由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输导组织(导管、筛管)、营养组织(叶肉)、保护组织(表皮)等组织组成,属于器官,D叙述错误。
故答案为:A
20.(2020八下·乐清期末)淡溪杨梅是乐清的特色农产品。种植杨梅理想的土壤是壤土类土壤,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下列按体积分数构建的土壤组成模型中,符合上述土壤要求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壤土类土壤是适于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这种土壤固体部分 ( 矿物质颗粒和有机质 ) 占土壤总体积的 50%,其中有机质占固体部分的 1% ~ 5%;水和空气各占 25%,这样的土壤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气和有机质。
【解答】壤土类土壤中水和空气各占 25%,即各自所占所示圆形图的四分之一;矿物质颗粒和有机物占50%,其中有机质占固体部分的 1% ~ 5%,结合模型可知B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8分)
21.(2021八上·余姚期末)如图是叶片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 ] 主要由输导组织构成。
(2)图中,[ ] 的绝大部分属于营养组织。
(3)将刚摘下的叶片放入70℃的热水中(如图所示),会发现叶片表面有许多小气泡产生,并且下表皮的气泡比上表皮的气泡多,这种现象说明了 。
A.下表面接受的光照较强 B.上表面接受的光照较强
C.下表皮的气孔比较多 D.下表面的生命力强
【答案】(1)4;叶脉
(2)2;叶肉
(3)C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识图:1-上表皮,2-叶肉,4-叶脉,1-下表皮,3-气孔。
叶片的基本结构:表皮、叶肉、叶脉。
1、表皮:为叶片表面的一层保护组织,分为上、下表皮,表皮细胞扁平,排列紧密,外壁有一层角质层,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水分散失,通常不含叶绿体;在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可以张开或关闭,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保卫细胞控制气孔开闭。从气孔进出叶片的气体主要是水蒸气、二氧化碳、氧气。叶片下表皮上的气孔较多。
2、叶肉:为表皮内的同化薄壁组织,通常有下列两种:
栅栏组织:靠近上表皮,细胞通常1至数层,长圆柱状,垂直于表皮细胞,并紧密排列呈栅状,内含较多的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海绵组织:靠近叶片下表皮,细胞形状多不规则,内含较少的叶绿体,位于栅栏组织下方,层次不清,排列疏松,状如海绵。3、叶脉:为贯穿于叶肉间的维管束。其内有导管和筛管。导管为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运送有机物。
【解答】(1)图中,[ 4 ] 叶脉 主要由输导组织构成。
(2)图中,[ 2 ] 叶肉 的绝大部分属于营养组织。
(3)
将刚摘下的叶片放入70℃的热水中(如图所示),会发现叶片表面有许多小气泡产生,并且下表皮的气泡比上表皮的气泡多,这种现象说明C:下表皮的气孔比较多。
22.(2021八下·滨江期末)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探究实验:
(1)十几小时后,植物的茎变红的部位是 。
(2)如果想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
A.放在黑暗环境中 B.放在阳光下照射
C.让红墨水的浓度稍大一些 D.放在通风的环境中
【答案】(1)木质部
(2)B;C;D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茎中的输导组织有木质部中的导管和韧皮部中的筛管,木质部中的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韧皮部中的筛管是运输有机物的。
(2)解答时可以从影响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方面来切入。
【解答】(1)茎中的输导组织有木质部中的导管和韧皮部中的筛管,木质部中的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故被染红的应该是木质部。
(2)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动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放在阳光下照射、让红墨水的浓度稍大一些、放在通风的环境中都能够促使蒸腾作用加大,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BC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木质部(2)BCD
23.(2021八下·浦江期末)为测定土壤中大小颗粒所占的比例,小玲采集了家乡典型的土壤样品。下表是小玲同学所测的土壤成分的比例。
空气 水 粉砂粒 砂粒 黏土 有机物
25% 25% 11% 27% 11% 1%
(1)该地的土壤属于( )。
A.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2)该地的土壤 (选填“适宜”或“不适宜”)耕种。
【答案】(1)A
(2)不适宜
【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砂土类土壤的相关知识。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该土壤通气性能好,含沙粒多,因此属于砂土类土壤。
(2)砂土类土壤透气性较好,但保水性较差,容易造成植物缺水死亡,因此该地的土壤不适宜耕种。
故答案为:(1)A(2)不适宜
24.(2021八下·下城期末)如图是植物马铃薯的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按要求填写:
(1)若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则此过程表示马铃薯的 作用。
(2)由图可知,d物质在马铃薯的茎中是由 运输的。
(3)马铃薯叶片表皮上分布有气孔,它的开闭是由两个半月形的 控制的。可以通过气孔进入叶片并能被植物利用的气体有 。
(4)马铃薯栽种过程中,需要合理施肥。建议施用 (填“农家肥”或“化肥”),以提供植株生长所需的 (填“无机盐”或“有机物”),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可避免对环境的破坏。
【答案】(1)光合
(2)筛管
(3)保卫细胞;CO2和O2
(4)农家肥;无机盐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茎的运输作用;叶的形态结构;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茎是根和叶之间起输导和支持作用的植物体重要的营养器官。叶,是维管植物营养器官之一。其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有蒸腾作用,提供根系从外界吸收水和矿质营养的动力。
【解答】(1)由图可知,CO2进入叶片,释放O2,该过程是光合作用;
(2)d物质由上往下运输,是有机物,是由筛管运输的;
(3)叶片的气孔是由保卫细胞控制开闭的;通过叶片进入叶片的气体是O2和CO2;
(4)马铃薯的栽种过程中,施用的肥料最好是农家肥,有助于提高土壤的肥力;农家肥是为植物生长提供无机盐;
故答案为:(1)光合;(2)筛管;(3)保卫细胞; CO2和O2;(4)农家肥;无机盐。
25.某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相对滞后,与生态示范区的建设不相适应。为此,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成员对市区生活垃圾的成分做了调查,结果如图甲所示。取市垃圾填埋场不同深度的垃圾样品,测定铬(Cr) 、铅(Pb) 、砷(As) 等有害元素的含量,得到数据如图乙所示。
(1)请根据这些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生活垃圾的成分以 为主。
(2)下列对垃圾填埋场中有害元素含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这些垃圾因含有有害元素而毫无价值
B.有害元素的含量随着垃圾堆放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C.各种有害元素在 0~30 厘米层含量都低于 30~60 厘米层含量
(3)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对该城市垃圾处理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设想。 。
【答案】(1)A有机物
(2)C
(3)分类回收等
【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根据垃圾回收、再生性质和用途,结合图片进行判断解题。
【解答】(1)根据调查图可知不可回收垃圾占16.9%,可回收垃圾站29.1%,A有机物占总量的54.0%,因此生活垃圾的成分以A有机物为主。
(2)据图可知:各种有害元素在0~30层含量低于30cm~60cm层含量。
(3)对可回收物进行垃圾分类,比如废旧塑料瓶、废易拉罐,属于可回收物,将有害垃圾进行分类比如废荧光灯管中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属于有害垃圾,将可堆肥垃圾进行分类,比如枯枝落叶腐烂后可以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的有机肥料,垃圾回收和再生的好处是使一部分非可再生资源得以再生,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减少了垃圾占用人们的生活空间,便于垃圾的分类处理 。
故答案为:(1)A有机物(2)C(3)分类回收等
26.(2020七上·江北月考)显微镜是实验室的常见仪器,小红用显微镜做了如下实验
(1)观察叶片结构,如图甲所示,①是叶脉,属于 组织,具有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功能。②是叶肉细胞,属于营养组织,其细胞里含有叶绿体,是植物进行 作用的场所。
(2)小红为观察一个完整的细胞结构,使图乙A中左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的正中央(图B),应将载玻片向 方向移动。
(3)解决上述问题后,小红先用4×物镜找到洋葱表皮细胞清晰的物像,之后转动物镜转换器,用10×物镜观察,发现视野中无光斑。此时小莉应该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调节反光镜 B.继续转动物镜转换器
C.移动载玻片 D.转动遮光器调整光圈大小
(4)小红所观察到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共同结构,同时她将观察不到的结构是 。(只需写出一点)
【答案】(1)输导;光合
(2)左上
(3)B
(4)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均可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1.植物中的叶脉属于疏导组织,具有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功能。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是细胞中的叶绿体;2。显微镜中观察到的是物体所呈现的倒像,像与物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3.显微镜观察物体的时候先进行对光,使目镜、镜筒、物镜在同一直线上;4.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共同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洋葱表皮细胞所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
【解答】 (1)①叶脉属于输导组织。其中运输水分、无机盐的管道是导管。运输有机物的管道是筛管;②是叶肉细胞,属于营养组织,其细胞里含有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根据显微镜成像的特点,若物像偏离了视野中央需要移动装片,物像偏哪就往哪移动,故往左上方移动 。
(3)因为原来有光斑的,换了一个高倍镜后一般只会暗一些,不可能没有光斑,此时应该考虑物镜没有转动到何时位置,目镜、镜筒、物镜的通光路径不在同一直线上,所以小红应该继续转动转换器。B与题意相符。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植物的绿色部分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与口腔上皮细胞相比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特有的结构是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故答案为:(1)疏导;光合(2)左上(3)B(4) 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均可
27.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植物生活方式”的活动中,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
(1)将罩上塑料袋的植物置于暗处5~6小时后,打开阀门,轻轻挤压塑料袋,使袋内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原因是:植物进行 作用,产生 (填气体名称)。
(2)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是植物通过叶片上的 (填结构名称)散失的水分凝聚而成,这些水分主要是通过植物根尖的根毛区吸收后,由木质部的 自下往上运输到叶片。
【答案】(1)变浑浊;呼吸;二氧化碳
(2)气孔;导管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叶片的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的窗口。植物生活所需要的水分是由根尖根毛区吸收并通过根、茎、叶脉中的导管自下往上运输到植物体各部位的。植物在无光条件下只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让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解答】(1)、将罩上塑料袋的植物置于暗处5~6小时后,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打开阀门,轻轻挤压塑料袋,使袋内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2)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是植物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散失的水分凝聚而成,这些水分主要是通过植物根尖的根毛区吸收后,由木质部的导管自下往上运输到叶片。
故答案为:(1)变浑浊;呼吸;二氧化碳;(2)气孔;导管
28.(2020八下·拱墅期末)图1是一片移裁的香樟树。为了保征树木移栽的成活率,给树木挂上含有各种营养液和生长素的“吊瓶”(如图2)
(1)移栽的香樟树被剪去了大部分叶的目的是减弱其 作用,以减少其体内 的散失。
(2)营养液输入的位置愈低愈好,为便于操作,常选择在距离地面30cm以内的范围钻住输液孔。钻注孔的深度达到图3中茎的结构4部位的原因是该处是 部,内有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 管。
【答案】(1)蒸腾;水分
(2)木质;导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大气的温度、湿度和气流速度等因素都能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根吸收的水约有 99% 通过这种蒸腾作用散发。
(2)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位于木质部中,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而输导有机物的是筛管 ,位于韧皮部中,韧皮部在树皮靠近木质部的地方,有机物在茎的树皮中由上而下地运输着。
【解答】(1) 移栽的香樟树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能力较差,为了能保证有充足的水分供生命活动所用,需要剪去了大部分叶,减弱其蒸腾作用,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
(2)图3中1是树皮,2是韧皮部,3是形成层,4是木质部,5是髓,输入的营养液主要就是含有无机盐的水溶液,所以需要通过木质部的导管来运输,所以钻注孔的深度达到图3中茎的结构4部位,因为那里是木质部,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
故答案为:(1)蒸腾;水分;(2)木质;导
29.(2020八下·秀洲月考)如图,兴趣小组在“观察小麦根尖的实验”中进行如下操作:
(1)取小麦的幼根用放大镜观察它的外形,发现其属于 (选填“直根系”或“须根系”)
(2)用显微镜在低倍镜下, (选填“加”或“不加”)盖玻片,观察根毛细胞的结构特点。并查阅资料后,兴趣小组了解,根毛区中的细胞是由伸长区细胞进一步 而来的。
【答案】(1)须根系
(2)不加;分化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1)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像大豆、白菜那样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直根系。像小麦、葱那样没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由许多不定根组成的根系,叫做须根系。
(2)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刚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大小一般只有母细胞的一半。它们能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地长大。这个过程就是细胞生长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有的子细胞则会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解答】(1)由图可以看出小麦的幼根没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由许多不定根组成的根系,所以是须根系。
(2因为须根系细胞排列较拢,观察根毛细胞时,如果装片上面又盖玻片,会产生根毛之间存在气泡的情况,影响观察效果,所以不加盖玻片。根毛区的细胞停止分裂,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不同长度的根毛;伸长区的细胞细胞壁薄,细胞核小,细胞逐渐停止分裂,能较快生长,所以根毛细胞的形态与功能与伸长区的不同,是由伸长区的细胞分化而来的。
故答案为:(1)须根系;(2)不加;分化
30.(2019八下·丽水期末)美丽的云和有“童话世界,山水家园”之美称,它有最年轻的省级科技示范点——城西优质葡萄园基地。请据图回答:
(1)葡萄藤属于攀缘茎,在葡萄种植中,果农会采用 方法固定葡萄滕(填字母);
(2)葡萄叶片蒸腾水分时,气孔处于图中 状态(填字母),此时根毛细胞液浓度 土壤溶液浓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1)B
(2)C;大于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茎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茎是根和叶之间起输导和支持作用的植物体重要的营养器官。茎尖与根尖类似,具有无限生长的能力;茎尖不断生长,陆续产生叶和侧枝,除少数地下茎外,共同构成了植物体地上部分庞大的枝系。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
【解答】(1)葡萄藤是攀缘茎,因此不需要将葡萄藤缠绕在水泥柱上,故采用B即可固定葡萄糖;
(2)当葡萄叶蒸腾水分时,气孔应处于开放状态,即C;叶片蒸腾水分时,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所以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是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
故答案为:(1)B;(2)C;大于。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
31.(2021八上·宁波期末)校园里,同学们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探究活动,请分析回答:
(1)为提高植物移栽的成活率,请你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合理即可);
(2)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同学们还采取了治虫、除草、施肥、松土等措施,其中,经常给植物松土的目的是 。
(3)同学们在校园里开展了如下探究:选取了发育情况相同的两株健壮天竺葵幼苗,标记为甲、乙,分别放在两瓶不同的培养液中培养,放置于相同的光照下一段时间,并观察、测量其发生的变化,具体情况如表:
植株 培养液 (50毫升) 植株质量/克 生长状况
实验前 实验后
甲 蒸馏水 90 145 矮小纤细,叶色发黄
乙 土壤浸出液 90 378 枝叶茂盛,叶色浓绿
①比较甲、乙植株的生长状况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植物的生长需要 (填“光照”“无机盐”“水”);
②请你指出同学们设计实验的不足之处 。
【答案】(1)带土移植;减去植物的部分枝叶;选择阴雨天移植(合理即可)
(2)促进植物根的呼吸
(3)无机盐;实验植株太少(实验次数太少),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本题根据知识点蒸腾作用的意义、带土移栽、根的呼吸作用、探究无机盐的作用等方面着手,在知识点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需要学生加以综合利用。
【解答】(1)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叶片)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其主要过程为: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气孔→大气。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刚移栽的植物,根的吸水能力较弱,而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所以为了较高的成活率,其建议是带土移栽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根的吸水能力或者是剪掉移栽植物的部分叶片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了移栽的成活率.
(2)植物的根不仅能吸水还能呼吸,其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
(3)根据对照实验原则,其只存在一个变量,为探究其变量影响,要综合性考量,因此植株矮小、纤细、叶色变黄增重55克;乙瓶土壤浸出液植株茎粗、枝多、叶色浓
绿,增重288克,其土壤浸出液相对于蒸馏水中多包含有无机盐,可以说明: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但是其实验只有两组且实验植株过少,存在着严重的实验偶然性。
故答案为:(1)保护移栽植物的幼根和根毛;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2)为根的呼吸提供充足的氧气;(3)无机盐; 实验植株太少(实验次数太少),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
32.(2021八下·上城期末)小金根据植物叶片气孔越多,蒸腾作用速率越快的原理,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了某种植物叶片上、下表皮气孔数量的关系。
实验步骤:
①取4支长势良好且叶片数量和表面积相同的某种植物相同部位的枝条,分别编号甲、乙、丙、丁。
②甲枝条不作处理,乙枝条每片叶子的下表皮涂上凡士林(凡士林能封闭气孔),丙枝条每片叶子的上表皮涂上凡林,丁枝条每片叶子的上、下表皮都涂上凡士林。
③将4支枝条分别置于装有等量清水的锥形瓶中,并分别加入等量的油,形成油层。
④将4个锥形瓶分别放置于四个大小相同的钟罩内,钟罩内壁贴足量、等质量的硅胶干燥胶片,用以完全吸收钟罩内空气中的水蒸气。
⑤将四个装置置于相同的阳光照射下,相同时间后称得硅胶干燥胶片质量增加分别为△m甲、△m乙、△m丙、△m丁。
请回答问题:
(1)步骤③中加入油形成油层的目的是 。
(2)在该实验中使用了转换法,将蒸腾作用的速率快慢转换为 。
(3)实验测得△m甲>△m丙>△m乙>△m丁,请判断该植物叶片上表皮气孔数 (选填“多于”或“少于”)下表皮气孔数。
(4)小金还利用该实验装置研究了植物的蒸腾作用产生的水占据植物总吸水量的比例,你认为小金还要测量的是 。
【答案】(1)防止水分蒸发干扰实验
(2)相同时间后硅胶干燥胶片质量的增加值
(3)少于
(4)锥形瓶内剩余的水的质量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本实验以实验的形式考查植物的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水蒸气则通过气孔进出植物体的,且在叶片上,上表皮的气孔数量少于下表皮的气孔数量。
【解答】(1)植物体内的水分会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用油膜盖水面,可以阻止瓶中里面的水散失,所以步骤③中加入油形成油层的目的是防止水分蒸发干扰实验。
(2)蒸腾作用的速率快慢不容易观察,因此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后硅胶干燥胶片质量的增加值,更加明显地观察蒸腾作用的速率快慢,该方法属于转换法。
(3)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因此甲枝条水分散失做多,而乙枝条叶子下表皮涂上凡士林,散失水分量少于甲枝条,丙枝条水分散失少于乙枝条,丁枝条每片叶子的上、下表皮都涂上凡士林,散失水分最少,因此实验测得△m甲>△m丙>△m乙>△m丁,请判断该植物叶片上表皮气孔数少于下表皮气孔数。
(4)小金还利用该实验装置研究了植物的蒸腾作用产生的水占据植物总吸水量的比例,因此小金还要测量的是锥形瓶内剩余的水的质量。
故答案为:(1)防止水分蒸发干扰实验(2)相同时间后硅胶干燥胶片质量的增加值(3)少于(4)锥形瓶内剩余的水的质量
四、解答题
33.(2021·杭州)氮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也是构成生物体的必要元素之一但是,空气中游离态的氮不能直接被大多数生物所利用,必须经过变化,并与其他成分形成化合物(如氨或铵盐等),才能被植物利用。如图是自 然界氮循环的示意图请回答:
(1)一株绿色植物的幼苗(如小麦)在生长过程中缺氮其最可能出现的症状是 。
A.茎秆细小、易倒伏,叶有褐斑
B.生长矮小,叶色发黄
C.生长缓慢,叶色暗绿带红
D.只开花不结果
(2)工业上常用空气冷冻分离法来获得氮气(即由液态空气分馏来获得氮气)这种方法制氮气的原理是利 用了氮气与氧气哪一物理性质的差异 。
(3)实验室制备少量氮气的方法很多。例如,可由亚硝酸铵来制取氮气,其反应如下:NH4NO2 N2↑+2H2O,该反应是属于 反应(选填“化合”、“分解”、“置换或“复分解”)
(4)空气中的N2转化为NH3,的过程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转变为 价
(5)有人认为:人类可以通过人工固氮,大量合成含氮化肥并施用于农作物,这将有助于人类粮食增产,但也会造成环境污染。你是否同他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答案】(1)B
(2)沸点不同
(3)分解
(4)-3
(5)认同,因为人工固为农田提供了更多的氮肥,有利于人类粮食增产但大量使用合成含氮化肥并施用于农作物,将会导致土壤板结;若土壤中N元素超标,被淋溶后,易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不认同,因为人工固氮可以为农田提供更多的氮肥,有利于人类粮食增产,只要我们合理控制化肥的使用量,一般不会造成土壤板结,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等环境问题。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解析】【分析】(1)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氮肥可以促进叶的生长,磷肥可以促进根的生长,钾肥可以促进果实种子的生长。
(2)空气分离是指低温冷冻原理从空气中分离出其组分(氧、氮和氩、氦等稀有气体)的过程。一般先将空气压缩,并冷至很低温度,或用膨胀方法使空气液化,再进行分离.
(3)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
(4)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之和等于零;
(5)这题解答可以认同和不认同,只要说出正确解释就可以了.
【解答】(1)缺少氮肥,可以使叶子矮小,故选B;
(2)气体分离根据各气体的沸点不同;
(3)反应为一种物质变成多种物质,是分解反应;
(4)氨气里的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原子不带电,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故答案为: (1)B (2) 沸点不同 (3)分解 (4) -3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