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3.3.3 物质运输的途径
济南版 七年级下
本节目标
1、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
2、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基础知识。
3、了解血压和脉搏的基础知识,以及出血的初步护理的基础知识。
新知导入
患病时,医生常采用在手背静脉滴注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药物进入血液后,通过心脏和遍布全身的血管运输到达病灶.你想知道药物的运输路线吗?
合作探究
探究主题一:血液循环的途径
1.什么是血液循环?它有何作用?
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按一定的方向不停地流动,这一过程称为血液循环。血液循环不断地为组织细胞运来氧气和养料,并把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运走。
2.血液循环可分为几条途径?分别是?
两条途径:体循环和肺循环
两条途径同时进行、并在心脏处连通在一起
合作探究
3.体循环的起始点是哪里?经过了哪些器官?体循环后血液的成分发生了哪些变化?
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终点是右心房;“体循环,开始于左心室。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含氧多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合作探究
4.肺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在哪里?经过了哪些器官?肺循环后血液的成分发生了哪些变化?
肺循环的起点是右心室,终点是左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多的动脉血。
合作探究
5.什么是动脉血、静脉血?
动脉血:携氧量多,呈鲜红色,含大量营养物质;
携二氧化碳量多,呈暗红色,含代谢物质(废物)。
6.什么是冠脉循环?它有何作用?
冠脉循环是指供应心脏本身的血液循环。
冠状动脉是主动脉的第一对分支,它的血压较高,血流速度较快,循环路径短,所以冠脉的血液供应相当充分。冠脉循环的正常运转,保证了心脏能不停地进行泵血。”
新知讲解
右心房
主动脉
全身毛细
血管网
组织细胞
氧、营养物质
二氧化碳等物质
上、下腔静脉
肺动脉
肺部毛细
血管网
肺泡
二氧化碳
氧气
肺静脉
右心室
左心房
左心室
肺循环
体循环
静脉血 动脉血
动脉血 静脉血
习题训练
例题1.血液循环系统是人体内的主要运输系统,在体内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下列与血液循环系统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肺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
B.静脉血经过体循环后变成动脉血
C.红细胞的功能只是携带、运输氧
D.通过肺循环的气体交换,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D
【点拨】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此外,红细胞还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合作探究
探究主题二:血压与脉搏
1.什么是血压?通常在人体哪个部位测量 ?
血压: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通常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测量:在上肢肱动脉处测得。
2.什么是收缩压?什么是舒张压?
收缩压: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达到的最高值。
舒张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达到的最低值。
合作探究
3.血压的正常变动范围是多少?如何记录血压?
正常范围:收缩压12~18.7千帕 舒张压8~12千帕
记录方式:收缩压/舒张压
4.什么是高血压?什么是低血压?
高血压:血压经常超过18.7/12 低血压:血压经常低于12/6.7
合作探究
5.高血压会引起哪些症状?请给高血压患者提几点合理建议。
症状:头晕、头痛、失眠、易疲劳,还能引发心肌梗死等。
建议:减少食盐摄入量、合理膳食、有效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增加体力活动、保持良好心境等。
6.什么是脉搏?在何处可以测得脉搏?
脉搏:是指动脉的搏动。次数和心率一致。
测量:手指按压在腕部外侧的桡动脉处,可感觉到桡动脉的搏动。
合作探究
7.脉搏与运动有什么关系?
运动越剧烈,脉搏就越快。
脉搏能反映身体的机能状态,其频率一般与身体的生理负担成正比。
8.“切脉”为什么可以诊断疾病?
原因:脉搏的次数与心跳的次数是一致的。人体的某些器官患病时,常会使心跳发生快慢、强弱的变化,并在脉搏上表现出来。
合作探究
9.你知道中医用来诊断疾病的“望、闻、问、切” 是指什么吗?
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
习题训练
例题2.李明的父亲最近经常头昏,经医生检查得知他的血压是 19千帕/14千帕,根据这组数据可以诊断他可能患有( )
A.贫血
B.高血压
C.低血压
D.坏血病
B
【点拨】成年人安静状态血压正常值为(12~18.7)/(8~12) (千帕)。一个人在安静状态下,收缩压经常超过18.7 千帕或者舒张压经常超过12 千帕就认为是高血压;血压的表示方式是收缩压/舒张压。由此可见,李明的父亲患有高血压。
课堂总结
血压:
体循环: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血液循环的途径
血压与脉搏
脉搏:
肺循环: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血液循环的途径
1.血液循环系统是人体内的主要运输系统,在体内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下列与血液循环系统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肺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
B.静脉血经过体循环后变成动脉血
C.红细胞的功能只是携带、运输氧气
D.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2.王老师因炎症造成下肢静脉出现大量血栓,如果血栓脱落后在血液流动中最有可能阻塞_________处的毛细血管( )
A.脑 B.上肢
C.右心房 D.肺部
D
D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3.在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中,下列哪条血管的血液中氧含量最高
( )
A.肺静脉
B.肺动脉
C.上腔静脉
D.下腔静脉
4.血液经体循环后,发生的变化是( )
A.动脉血变成静脉血,由暗红色变成鲜红色
B.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由暗红色变成鲜红色
C.动脉血变成静脉血,由鲜红色变成暗红色
D.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由鲜红色变成暗红色
A
C
5.下图是人的血液循环系统某个部分的结构示意图,若甲代表肺静脉,则乙是( )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6.肌肉注射某种药物,若跟踪检查,在心脏中首先发现这种药物的部位是( )
A.左心房
B.右心室
C.左心室
D.右心房
A
D
课堂练习
7.设想一个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随血液到达指端,再由指端返回心脏时,将先回到心脏的哪个腔?再经怎样的途径才可能到达脚趾( )
A.右心房、肺循环与体循环
B.左心房、体循环与肺循环
C.右心房、肺循环
D.右心房、体循环
8.把体循环和肺循环连通在一起的器官是( )
A.肺
B.心脏
C.肝脏
D.主动脉
A
B
课堂练习
9.此刻,冥思苦读的你,大脑思维高速运转,代谢旺盛,脑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在排出体外的过程中,可以不经过的结构是( )
A.肺动脉
B.上腔静脉
C.右心室
D.左心房
10.下列关于心率和脉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
B.一分钟内心率与脉搏的次数是一致的
C.测量心率用完整的陈述性语言记录更便于分析
D.正常情况下,运动越剧烈心率越快
D
C
课堂练习
再 见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生物七下3.3.3物质运输的途径 习题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器官中,能让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的是( )
A. 肺 B. 胃 C. 肾 D. 肠
2. 人体内血液流经肺泡的毛细血管后,血液成分的变化是( )
A.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氧气浓度降低 B.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氧气浓度升高
C. 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氧气浓度降低 D. 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氧气浓度升高
3.下面相关人体血液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肺循环时肺动脉中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中流的是动脉血
B. 体循环时主动脉中流的是静脉血,体静脉中流的是动脉血
C. 经过肺循环后,血液由原来的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D. 经过体循环后,血液由原来的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4.一滴血打算去“旅行”,它从右心室出发,最后回到了左心房。这滴血的旅行路线和血液变化分别是( )
A. ③→D→E→F→①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B. ③→D→E→F→①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C. ④→A→B→C→②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D. ④→A→B→C→②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5.血液通过肺循环后,其成分的变化是( )
A. 有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B. 有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C. 养料增多,废物减少 D. 养料减少,废物增多
6.在人体内二氧化碳含量最高的地方是( )
A. 动脉血内 B. 静脉血内 C. 组织细胞内 D. 血浆内
7.下图中①②③④代表人体心脏的四个腔,⑤⑥⑦⑧⑨⑩代表血管;实线表示动脉血在血管中的流动,虚线表示静脉血在血管中的流动。肺循环的途径正确的是
A. ④→⑩→⑨→⑧→①
B. ③→⑤→⑥→⑦→②
C. ②→④→⑩→⑨→⑧→①→③
D. ①→③→⑤→⑥→⑦→②→④
8.动脉血是指( )的血液.
A. 在动脉里流动
B. 含二氧化碳比氧多,颜色鲜红
C. 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D. 含二氧化碳丰富,颜色暗红
9.肌肉注射某种药物并跟踪检查,在心脏中首先发现这种药物的部位是 ( )
A. 右心房 B. 左心房 C. 右心室 D. 左心室
10.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共同规律是( )
A. 心房→动脉→进行交换的组织→静脉→心室
B. 心室→动脉→组织细胞→静脉→心房
C. 心室→静脉→身体各器官→动脉→心房
D. 心房→静脉→身件各器官→动脉→心室
二、综合题
11.分析下列图示:
图1 图2 图3
(1)据图1,与两个心房相连的血管类型是________ ,与两个心室相连的血管类型是________ 。人体内除了这两种血管外还有________ ,它是进行________ 的场所。
(2)图2和图3中,发生在体循环中的是图________ ,经过这样的交换,血液由________ 血变为________ 血。
(3)图3中,A表示的气体是________ ,进入血液后与________ 结合。
12.如图是人体气体交换与血液循环模式图,据图回答:
(1)心脏有四个腔,图中[1]是________,内流静脉血;心脏壁最厚的是[4]________心室,与[4]相连的血管是________,内流________血.
(2)由于A 处、B处存在瓣膜,防止血液倒流,保证心脏中的血液只能由________→心室→动脉.
(3)血液由[2]射出,流经[5][6]至[3]的循环途径叫________循环,经C处后血液由________血变________血.
(4)抢救溺水病人时,必须保证________系统的畅通,才能保证氧气的供给.C呼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将会变________.最常见的抢救方法是________.
13.如图是人体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看出,毛细血管壁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这样的结构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
(2)在图中当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把它所结合的________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3)从图中可看出,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物质主要有________和水等,从组织细胞到血液中的物质主要有________和其他废物等,从而维持组织细胞内部环境相对稳定,保证细胞正常生活.
14.如图是人的呼吸与血液循环关系示意图,字母表示相应的生理活动或器官,数字表示相应的管腔。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生理活动A是通过________实现的,当平静吸气时,肋间肌 ________,肺内气压________大气压。
(2)生理活动B称为________,其原理是________,经过B过程,血液成
分的变化是________。
(3)心脏四个腔中,心脏壁最厚的是[________]________ 。图中流静脉血的管腔有________。(填数字)
(4)小明下肢出现炎症要及时消炎,否则影响身体健康。医生对小明进行静脉注射,你认为消炎药物到达心脏四腔中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填数字)
(5)经过消化系统吸收的有机物和呼吸系统获得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运输给组织细胞,在细胞内发生________,产生的能量用于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 A
【解析】血液流经肺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中,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中,能让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2.【答案】 D
【解析】血液循环途径如图所示:
从血液循环图中看出,当血液流经肺泡的毛细血管时,肺泡中氧气浓度比血液中的氧气浓度高,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肺泡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这样,血液就从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所以“人体内血液流经肺泡的毛细血管后”,血液成分的变化是“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氧气浓度升高”.
3.【答案】 A
【解析】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对照血液循环图可知:
A、肺循环时肺动脉中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中流的是动脉血,正确;
B、体循环时主动脉中流的是大拇指而不是静脉血,体静脉中流的是静脉血而不是动脉血,错误;
C、经过肺循环后,血液由原来的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而不是“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错误;
D、经过体循环后,血液由原来的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而不是“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错误.
4.【答案】C
【解析】图中①右心房,②左心房,③左心室,④右心室;A肺动脉,B肺部毛细血管,C肺静脉,D主动脉,E全身毛细血管,F上下腔静脉。一滴血打算去“旅行”,它从右心室出发,最后回到了左心房是肺循环。肺循环的路线是:④右心室→A肺动脉→B肺部毛细血管→C肺静脉→②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C符合题意。
5.【答案】 B
【解析】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在肺循环中,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这样,颜色暗红、含氧较少的静脉血就变成了颜色鲜红、含氧较多的动脉血。
6.【答案】 C
【解析】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通过气体扩散完成的,是指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即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中,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二氧化碳是由组织细胞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的,气体扩散的原理又是从浓度高的地方想浓度低的地方移动.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肺泡 血液 组织细胞,从肺泡经过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是氧气,所以氧气浓度最高的是肺泡;从组织细胞经过血液进入肺泡的是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是组织细胞处.所以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大的地方是组织细胞.
7.【答案】 B
【解析】人体内的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密闭系统中循环流动,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是从左心室开始依次经过主动脉、体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体静脉、上下腔静脉至右心房终止,肺循环是从右心室开始依次经过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至左心房终止,通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通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由题意和图示知图示数字分别表示①右心房,②左心房,③右心室,④左心室,⑤肺动脉,⑥肺部毛细血管,⑦肺静脉,⑧体静脉,⑨全身毛细血管,⑩体动脉,体循环:④→⑩→⑨→⑧→①,肺循环:③→⑤→⑥→⑦→②。
8.【答案】 C
【解析】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动脉血、静脉血的区别主要是含氧量的高低以及颜色是鲜红还是暗红.可见C符合题意.
9.【答案】 A
【解析】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对照血液循环图可知:肌肉注射某种药物,药物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体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患处。因此,肌肉注射某种药物,在心脏中首先发现这种药物的部位是右心房。
10.【答案】 B
【解析】血液循环途径如图所示:
从血液循环途径图中看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共同规律是心室→动脉→组织细胞→静脉→心房.
11.【答案】静脉;动脉;毛细血管; 物质交换;2;动脉 ;静脉;氧气 ;血红蛋白
【解析】(1)心脏的四个腔有: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这四个腔分别与人体内的一些大的血管相连,与左心房相连的血管是肺静脉,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主动脉,与右心房相连的血管是上、下腔静脉,与右心室相连的血管是肺动脉,所以说与心房相连的是静脉,与心室相连的是动脉,除了动脉和静脉外,还有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2)体循环过程中,从左心室出发时,是含氧多的动脉血,回到右心房的是含氧少的静脉血,所以是图2表示的是体循环,把氧气给了组织细胞。
(3)血红蛋白具有结合氧气的能力,所以说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图中A是氧气,B是二氧化碳。
12.【答案】(1)右心房 ;左 ;主动脉 ;动脉
(2)心房
(3)肺 ;静脉 ;动脉
(4)呼吸 ;浑浊 ;口对口吹气法
【解析】(1)图中1是右心房,2是右心室,3是左心房,4是左心室,心脏四个腔中,左心室、左心房流着动脉血,右心房、右心室流静脉血;与左心室相连的主动脉流动着动脉血,与左心房相连的肺静脉流动着动脉血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心脏各腔壁的厚薄是与其输送血液的距离相适应的,左心室的收缩是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输送血液的距离长,因此[4]左心室的壁最厚,收缩力最强,左心室里面流的血是动脉血,与[4]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主动脉,内流动脉血.(2)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所以心脏中的血液只能由心房→心室→动脉.(3)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肺静脉→左心房,由于血液流经肺部时要进行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4)人体通过呼吸系统从外界获得氧气,溺水病人的呼吸道常备污物堵塞,因此在抢救溺水病人时,必须保证呼吸系统的畅通,才能保证氧气的供给.抢救溺水
者最有效的措施是口对口吹气法.人体呼吸时,从外界吸入空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增多了,氧减少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吸入的氧要提供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同时这个过程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经过一系列的途径被运输到肺,由人体呼出,导致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因此在呼吸过程中,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若将呼出的气体吹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13.【答案】(1)管壁非常薄,仅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组成,内径小,仅容红细胞单行通过
(2)氧气
(3)氧、营养物质 ;二氧化碳
【解析】(1)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2)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处时,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当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把它所结合的氧气释放出来,供组织细胞利用.(3)分析图示可知:血液
为组织细胞带来了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将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从而维持组织细胞内部环境相对稳定,保证细胞正常生活.
14.【答案】(1)呼吸运动;收缩;小于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的)扩散作用;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3)4;左心室;1、3、5、6、10
(4)1324
(5)呼吸作用(或细胞呼吸)
【解析】(1)A是指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小于大气压,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
(2)由图可知,B是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由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当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泡时,肺
泡内的氧气比血液中的多,故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比肺泡中的多,故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交换以后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3)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有2左心房、4左心室、1右心房、3右心室四个腔,在心脏的四个腔中,4左心室的肌肉壁最厚。体循环中动脉里流动脉血,静脉里流静脉血,肺循环中动脉里流静脉血,静脉里流动脉血,图中流静脉血的血管有5上下腔静脉、10小静脉和6肺动脉,心腔有1右心房、3右心室。(4)医生对小明进行静脉注射,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经上、下腔静脉→1右心房→3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2左心房→4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病患处)。因此消炎药物到达心脏四腔中的先后顺序是1324。
(5)经过消化系统吸收的有机物和呼吸系统获得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运输给组织细胞,在细胞内发生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用于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3.3 物质运输的途径 学案
课题 3.3物质运输的途径 章 3 学科 生物 年级 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2、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基础知识。3、了解血压和脉搏的基础知识,以及出血的初步护理的基础知识。方法与过程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及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体循环和肺循环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切脉”等知识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
【教学重点】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
【教学难点】 血液在循环途径中成分的变化;血压的知识。
【导学方法】 考点精讲,讲练结合,课后巩固
【课前预习】 1. 体循环:⑴ 路线:左心室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右心房。⑵ 血液变化:___________血变成了___________血。2. 肺循环:⑴ 路线:右心室→___________→ 肺内的毛细血管网→___________→左心房。⑵ 血液变化:___________血变成了___________血。3. 血压:⑴ 流动的血液对___________产生的侧压力,通常指___________的动脉血压。可以在上肢__________处测得。⑵ 正常值:①收缩压:___________千帕。(约________mm汞柱)②舒张压:___________千帕。(约________mm汞柱)⑶ 血压异常:①高血压:血压经常超过___________千帕。 ②低血压:血压经常低于___________千帕。4. 脉搏⑴ 脉搏:__________的搏动。在手腕部外侧的___________处可以感觉到。⑵ 脉搏与心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探究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1. 有人说:“在动脉血管中流的是动脉血,在静脉血管中流的是静脉血。” 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2. 写出下肢的骨骼肌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被送到肺部的途径。3.进入肝脏的血管除了肝动脉还有___________,此血管中的血液是________血,但是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__________。4. 不同的运动量对脉搏的影响相同吗?5. 运动时脉搏的变化对人体有什么意义?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堂练习】 1. 下面有关对动脉、动脉血、静脉、静脉血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动脉就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到心脏的血管 B. 动脉血就是含氧多颜色鲜红的血C. 静脉就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 D. 静脉血就是含氧和养料少的血2. 体循环和肺循环进行的时间是( )A. 先肺循环后体循环 B. 先体循环后肺循环 C. 两者同时进行 D. 不能确定3. 体循环的起点和肺循环的终点分别是( )A. 右心房 右心房 B. 左心室 左心房 C. 右心室 左心房 D. 左心室 右心房4.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共同规律是( )A. 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B. 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C. 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 D. 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室5. 如图为人体某处的血管结构和血流方向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若b为消化道壁毛细血管网,则a内流静脉血,c内流静脉血B. 若b为脑部毛细血管,则a内流动脉血,c内流动脉血C. 若b为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则a内流静脉血,c内流动脉血D. 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网,则a内流的是静脉血,c内流动脉血6. 下列有关人体血液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血液在身体中的循环途径称为体循环B. 将体循环和肺循环连接成一个完整循环途径的结构是心脏和肺 C. 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D. 经过体循环,血液直接为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提供了营养物质和能量7. 在一次医疗事故中,医生错误的将B型血输入A型血的病人体内,造成病人的上肢静脉内出现了大量的红细胞聚集团。这些红细胞最有可能堵塞病人的( )A. 脑部毛细血管 B. 肺部毛细血管 C. 肾小球毛细血管 D. 胃部毛细血管8. 测定脉搏和血压部位是在( )A. 桡动脉 、主动脉 B. 肱动脉 、 肱动脉 C. 桡动脉 、肱动脉 D. 桡动脉 、 肺静脉9. 日常生活中应关爱老年人。张大娘最近经常头昏,经医生测定,她的血压是19/14千帕(健康成人血压正常值为:12~18. 7/8~12千帕)。据此数据分析,她可能患有:( )A. 高血压 B. 低血压 C. 贫血 D. 坏血病10. 婴幼儿输液可选择头皮作为针刺部位,在这种情况下,药物随血液循环到达患病部位前可能没有流经的血管是( )A. 上腔静脉 B. 下腔静脉 C. 主动脉 D. 肺动脉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体循环: ⑴主动脉 全身各级动脉 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 ⑵动脉血 静脉血
2.肺循环: ⑴肺动脉 肺静脉 ⑵静脉血 动脉血
3.⑴血管壁 体循环 肱动脉 ⑵①12~18.7 90~140.3 ②8~12 60~90 ⑶①18.7/12 ②12/6.7
4.⑴动脉 桡动脉 ⑵脉搏=心率
合作探究:
1.不正确 如:在肺动脉中流静脉血,在肺静脉中流动脉血。
2.下肢骨骼肌内毛细血管网→下肢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
3.肝门静脉、静脉血、营养物质
4.不相同。运动越剧烈,脉搏就越快。
5.脉搏能反映身体的机能状态,其频率一般与身体的生理负担量成正比。运动越剧烈,负担量越大,脉搏频率就越快。因此,通过测量脉搏次数的多少,能了解每个人心脏功能的强弱,还可以通过测量锻炼前后的脉搏来掌握、调整运动量的大小。
课堂练习:
1、B 2、C 3、B 4、A 5、D 6、C 7、B 8、C 9、A 10、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