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测试题-2021-2022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下册(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测试题-2021-2022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下册(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4-13 09:1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测试题
一、单选题
1.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性质 用途
A 干冰 升华吸热 人工降雨
B 酒精 能使蛋白质变性 杀菌消毒
C 盐酸 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除铁锈
D 氮气 熔沸点低 作保护气
A.A B.B C.C D.D
2.小明午餐吃了红烧肉、馒头,从营养均衡角度考感还应补充下列哪种食物
A.米饭 B.凉拌黄瓜 C.家常豆腐 D.糖醋鯉鱼
3.下列做法符合“安全、健康、绿色、舒适”的生产生活理念的是
A.煤气泄漏,先开排气扇通风 B.明矾净水,起杀菌消毒作用
C.健康饮食,低油少加盐烹饪 D.煤炉取暖,紧闭门窗保室温
4.下列有关物质的俗称、化学式、类别及常见用途的说法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俗称 化学式 类别 常见用途
A 消石灰 Ca(OH)2 碱 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 干冰 CO2 有机物 用于人工降雨
C 小苏打 NaHCO3 酸 用于焙制糕点
D 纯碱 NaOH 碱 用于玻璃、洗涤剂的生产
A.A B.B C.C D.D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氮气用作保护气 B.稀有气体作电光源
C.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D.酒精用作然料
6.食品安全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下列做法会损害人体健康的是
A.用发酵粉蒸馒头 B.加工火腿肠时放入过量亚硝酸钠防腐剂
C.用干冰冷藏食物 D.在酱油中加入铁强化剂补充铁元素
7.广丰铜钹山丹霞地貌内含氧化铁等物质,氧化铁属于
A.单质 B.氧化物 C.有机物 D.混合物
8.人体缺钙易引发的病症是
A.食欲不振 B.夜盲症 C.骨质疏松 D.甲状腺肿大
9.民以食为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霉变的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不能食用
B.生活中常见的汽水、牛奶、冰水均属于溶液
C.人体缺钙容易导致骨质疏松,易得佝偻病
D.在食用皮蛋时可以蘸点食醋,以中和皮蛋中含有的少量碱性物质
10.剧烈运动会感到肌肉酸痛,是因为体内产生大量乳酸(化学式为C3H6O3)的缘故。下列关于C3H6O3的叙述错误的是
A.C3H6O3是一种有机物
B.C3H6O3由三种元素组成
C.C3H6O3中共有12个原子
D.C3H6O3中C、H、O的质量比为1∶2∶1
11.民生热词:“舌尖上的安全”。下列做法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是
A.用工业酒精勾兑饮用白酒 B.在馒头中加入铬酸铅等物质使它“染色”
C.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烹调食物 D.凉拌黄瓜加食醋有利于维生素C的吸收
12.2020新春之际出现了罕见的新型冠状病毒,过氧乙酸(CH3COOOH)是杀灭病毒的主要消毒剂。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过氧乙酸属于无机化合物
B.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g
C.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3
D.1个过氧乙酸分子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13.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共同颁给本亚明·利斯特和戴维·麦克米伦,他们发现脯氨酸(C5H9NO2)等小分子能实现不对称有机催化。下列有关脯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脯氨酸是氧化物 B.一个脯氨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C.脯氨酸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D.脯氨酸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14.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丙均为有机物
B.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
C.甲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
D.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质量比为8:7
15.化学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维生素能够提供能量 B.食用碘盐可预防骨质疏松
C.霉变大米经淘洗后可食用 D.控制油脂摄入可减少肥胖的发生
二、填空题
16.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氖气也是空气中的一种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空气中除了稀有气体外,还可用作保护气的是______(填化学式);
(2)江汉平原一带饮用水大都来源于汉江,汉江水属于硬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______(任写一种方法);
(3)铁锅易生锈,而铝锅抗腐蚀性能好,其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是______;
(4)用金属铜制作电线,主要是利用铜具有良好的______;
(5)生活中常用铁锅炒菜,主要是利用了铁的______;
(6)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C2H5OH)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请写出乙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7.生活处处皆化学。
(1)我国科学家袁隆平以其在杂交水稻的培育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水稻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_。
(2)自来水生产常用___________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餐具上的油污用加了洗涤剂的水更易洗掉,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_____作用。
(4)冬季是“煤气”中毒的高发季节,“煤气”主要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18.用化学符号表示:
(1)硅元素:________;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__;
(3)3个氧原子:_________;
(4)儿童缺少________元素严重时,会导致侏儒症。
19.疫情防控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能松懈。科学防疫,从我做起。
(1)饮食: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均衡,可以提高人体对新冠肺炎的抵抗力。小明家某天午餐的食谱:主食为米饭;副食有牛肉、五花肉、花生;饮品为酸奶。请问:
①牛肉中富含的营养物质是______。
②从营养均衡的角度分析,该食谱中还缺少的有机营养物质是______。
(2)消毒: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NaClO] 为主要有效成分的高效消毒剂。
①次氯酸钠属于______(选填“氧化物”、“酸”或“盐”)。
②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③欲用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次氯酸钠溶液配制1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次氯酸钠溶液,需加水______克。
(3)救治:为救治病人,需要提供氧气。氧烛能持续放出高效氧气,其主要化学成分发生如下反应:2NaClO3═2NaCl+3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三、推断题
20.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物中C和D的元素组成相同,C的固态常用于人工降雨,F是黑色粉末,G是紫红色固体,H是红色粉末,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F的化学式 _____ ;
(2)D和H发生的反应中, _____ 是氧化剂;
(3)E的一种用途是 _____ ;
(4)I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
21.下图表示某些物质间的转化关系。M是一种不含金属元素的盐,A、C、X、Y是气体,其中C有刺激性气味且其水溶液显碱性,X、Y是单质且为空气的主要成分。D为黑色固体,E为有机物,F为蓝色固体,Z是红色金属(部分反应物、产物及条件未标出)。
(1)化学式:M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
(2)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反应①,其名称为________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4)反应③在医学上可用于_____________病的检查。
(5)工业上可用A和C合成尿素【CO(NH2)2】,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2.多彩的“碳”,多姿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碳”的世界.
(1)下列含碳元素的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碳酸钙 B 乙醇(C2H5OH) C 二氧化碳
(2)近期,浙江大学实验室里诞生了世界上最轻的材料﹣﹣“碳海绵”.(如图所示),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弹性好.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有吸附性 B 重复利用 C 处理海上石油泄漏
(3)如图,二氧化碳是很重要的化工原料,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
①步骤1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为确定步骤2中的碳酸钙是否完全分解,设计的实验步骤为: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_____溶液,若观察到试管内_____.则分解不完全.
③上述设想的优点有_____(填字母序号).
a 原料易得且可循环利用 b 充分利用太阳能 c 可全地域全天候使用
④CO2是宝贵的碳氧资源.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甲酸(HCOOH),此反应中CO2与H2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若要检验1%甲酸水溶液是否显酸性,能选用的有_____(填字母序号).
a 无色酚酞溶液 b 紫色石蕊溶液 c pH试纸
(4)如图丙,在A瓶中盛满CO2气体,将装有96℃以上但未沸腾热水的B瓶,放入装有相同热水的烧杯中,进行如下实验:
①先用注射器抽取20mL的水,注入A瓶中,充分振荡,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但未见B瓶中发生现象.
②再用另一只注射器抽取20mL的浓NaOH,注入A瓶中,充分振荡,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
23.为了探究酸碱性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小徐所在兴趣小组利用蒸馏水、1%淀粉溶液、稀释的唾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碘液等材料进行如图实验,图中序号表 示各实验步骤的次序。
(1)同组的小金认为小徐的甲乙丙实验中的步骤 2、3 顺序应该全部调换,你如何评价?_____;
(2)正确操作后,小徐观察到甲试管呈蓝色,而乙试管没有出现预期的蓝色,他想:为什么 乙试管不呈蓝色?他推测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或者乙试管中液体碱性太弱。在老师 的帮助下,他证实了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且乙试管中液体碱性强度足以控制酶的催化作用。请你对乙试管没有出现蓝色做出一种合理的猜测_____;
(3)修正实验后操作,观察到只有丙试管不变蓝,则实验结论是_____。
五、计算题
24.腌制的肉串会产生一种叫做二甲基亚硝胺(C2H6N2O)的强致癌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属于___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
(3)该物质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_(答最简整数比);
(4)3.7g该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___________。
25.某环保小组监测到一工厂向河水中排放的废液中含有CuSO4和H2SO4。
(1)CuSO4是重金属盐,能与蛋白质发生______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使蛋白质失去原来的生理功能,所以CuSO4有毒。
(2)为了测定废液中CuSO4的质量分数,该小组取100g废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测得生成Cu(OH)2沉淀的质量与所加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实验最终生成Cu(OH)2沉淀的质量是_____g,图中OA段未生成Cu(OH)2沉淀的原因:______。
②计算废液中CuSO4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已知:CuSO4+2NaOH=Cu(OH)2↓+Na2SO4)
③若另取l00g废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将生成的沉淀过滤、洗涤、干燥,最后称得质量为mg,则_____ (填“能”或“不能”)用含m的代数式表达废液中CuSO4的质量分数。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2.B3.C4.A5.B6.B7.B8.C9.B10.D11.D12.D13.D14.C15.D
16.(1)N2
(2)加入肥皂水并振荡,出现泡沫多的是软水,出现浮渣的是硬水
(3)
(4)导电性
(5)导热性
(6)
17.(1)糖类
(2) 活性炭 加热煮沸
(3)乳化
(4)CO
18.(1)Si (2)H2O (3)3O (4)Zn
19.(1) 蛋白质 维生素
(2) 盐 +1 900
(3)O2
20. CuO 氧化铁 作燃料 Fe+CuSO4=FeSO4+Cu
21. NH4HCO3 Cu(OH)2 光合作用 3CuO+2NH33Cu+3H2O+N2 糖尿 22:17
22. B ABC CaO+CO2CaCO3 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ab 1:1 bc H2O+CO2═H2CO3 烧瓶中的水沸腾 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23. 甲、乙、丙三组实验中的②③应该调换,否则会因唾液的消化作用影响实验现象 碘液可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酸碱性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有影响
24.(1)有机物 (2)74 (3)6:7
(4)3.7g该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为3.7g××100%=1.4g。
25.(1)化学;(2)①3.92;氢氧化铜不溶于水,但是能够与酸反应生成可溶的氯化铜,所以OA段是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而不和硫酸铜反应;②6.4%;③不能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