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四章第1节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四章第1节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4-13 09:06: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四章第1节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
能力提升练习
一、单选题
1. 关于下列生物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治疗就是指把致病基因敲除,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B.'DNA分子杂交技术可以用来比较两个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
C.生物信息学主要是核酸和蛋白质序列数据的计算机处理和分析
D.DNA指纹技术可用于罪犯确认,亲子鉴定及死者遗骸鉴定等
2. 下列有关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引起染色体变异,它突破了自然生殖隔离的限制
B.以茎尖为材料通过组织培养获得的脱毒苗一定能抗病毒
C.基因工程和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均能定向改变生物性状
D.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克隆牛是一种培育新品种的方式
3. 下列关于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分析,不合理的观点是( )
A.用大肠杆菌作为转基因受体菌株时必须用37 ℃下就会死亡的菌株
B.转基因生物进入自然界后不会与野生物种杂交而威胁其他生物的生存
C.转基因作物大规模商品化可能对作物的基因多样性构成威胁
D.转基因微生物携带的抗生素抗性基因可能使人体内的细菌获得抗药性
4.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
A.个体 B.群落 C.细胞 D.种群
5. 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性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转基因作物被动物食用后,其中的目的基因便会整合到动物的DNA上
B.转基因作物有可能造成基因扩散,从而影响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C.一旦发现转基因生物出现安全性问题,要马上停止实验并销毁重组生物
D.生物武器具有传染性强的特点,要注意切断传播途径,一旦发现病人需及时隔离
6. 现代生物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可能引起一系列的安全和伦理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转基因生物可能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人类生活环境造成破坏
B.生物武器包括致病菌类、病毒类、生化毒剂类等
C.我国已经对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农产品强制实施了产品标识制度
D.我国对于“克隆人”这一技术总体来说是禁止生殖性克隆人和治疗性克隆
7. 作物脱毒、改善畜产品品质、抗除草剂作物、可保存的干扰素,依次应用哪项生物技术( )
①基因工程 ②细胞工程 ③蛋白质工程 ④胚胎工程
A.①②②③ B.②①①③ C.②①②③ D.②①②④
8. 以下关于通过基因检测制作的“基因身份证”对人类产生的进步性影响不正确的是
A.这将加深人类对遗传变异的理解,使生物学的基础研究得到进一步的深入
B.人们可以利用基因图谱将各种遗传疾病对号入座,有针对性地制造基因药物,对症下药
C.人们将可根据易读的“基因身份证”来预测人的性状,随着个人遗传资料库的建立,这必将给升学、就业、保险、婚姻带来极大的方便
D.通过控制人体的生化特征,人类将能够恢复或修复人体细胞和器官的功能,促进人类健康
9. 下图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一是转基因技术的实验研究,①应将受精卵注入丙鼠的子宫中
B.图一实验研究的生物性状是鼠的个体大小,②应使用显微注射器
C.图二中大花生果实长度平均值大于小花生的,是环境不同引起的
D.图二实验应挑选大小花生各5枚,分别测定花生果实长轴的长度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由于科学家不断的努力,目前转基因技术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②由于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因此转基因生物中,有时候会出现一些人们意想不到的后果
③由于人们生活的国家或社会、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差异,因此有人对于转基因成果持怀疑态度
④在转基因生物或其制品研究过程中科学家都能够自觉遵守科学研究道德
A.①②③正确 B.②③正确
C.①②④正确 D.全部正确
11.基因工程产物可能存在着一些安全性问题。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倍体转基因鲤鱼不会与正常鲤鱼杂交,防止了自然种群被淘汰
B.目的基因导入叶绿体中可能通过花粉散布到环境中,打破生态平衡
C.目的基因(如杀虫基因)本身编码的产物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毒性
D.载体的标记基因(如抗生素基因)可能指导合成有利于抗性进化的产物
12.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植物或微生物
B.限制酶和DNA连接酶是两类常用的工具酶
C.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没有知情权和选择权
D.基因工程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13.下列相关实验表述正确的是( )
A.赫尔希和蔡斯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形成对照实验
B.遗传密码的破译和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的实验都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和假说—演绎法
C.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用到的酒精和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到的酒精作用相同
D.豌豆杂交实验中若让子一代的高茎豌豆在自然状态下随机交配,则子代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会改变
14.基因工程产物可能存在一些安全性问题,但不必担心( )
A.三倍体转基因鲤鱼与正常鲤鱼杂交,进而导致自然种群被淘汰
B.载体的标记基因可能指导合成有利于抗性进化的产物
C.目的基因(如杀虫基因)本身编码的产物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毒性
D.转基因生物释放到环境中,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
15.关于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组合是( )
①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均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②秋水仙素可应用于诱变育种和多倍体育种,分别作用于细胞分裂前的间期和前期
③抗虫棉是用基因工程技术创造的新物种
④单倍体育种可缩短育种年限,杂交育种可获得杂种优势的个体
⑤四倍体水稻与二倍体水稻相比,表现为早熟、粒多等性状
⑥多倍体的形成可因为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过程异常造成
⑦诱变育种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⑦ D.②⑤⑥
16.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重组DNA与微生物杂交不会产生对动植物和人类有害的病原微生物
B.“实质性等同”是指转基因农作物中只要某些重要成分没有发生改变,可以认为与天然物种“没有差别”
C.如果转基因花粉中有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不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消化道
D.转基因生物所带来的环境安全问题是不可以解决的
二、综合题
17.Ⅰ、生物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使用不当给人类带来灾难。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性问题:
(1)由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在转基因生物中,有时候会出现一些人们意想不到的后果,引发了人们在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____________安全三个方面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2)在转基因生物或产品研究过程中,绝大多数科学家都能自觉遵守科学研究道德。如对外源DNA进行认真选择,避免产生对人体有毒性或过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解决不孕夫妇的生育问题而出现了试管婴儿技术,而2002年,英国一对夫妇通过设计试管婴儿,利用新生儿脐带血中造血干细胞,挽救患地中海贫血症的男孩。这两项技术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不需要经过基因检测。
Ⅱ、2015年3月,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引发了全国人民对雾霾的关注和讨论。生态环境与生态经济再次推上舆论的焦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下图为某地一生态工程建设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4)生态经济: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无废弃物农业”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
(5)该生态工程模式的最大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生态工程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果树、苗木,饲养牛、猪、鸡等多种畜禽,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_____原理。
(6)该生态工程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除鸡、奶牛、鱼外还有__________(写全才能给分),该生态工程建设中,鱼塘中每一种鱼苗的投放量都不宜超过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采矿污染和不当使用化肥导致重金属镉(Cd)在土壤中过量积累。利用植物修复技术将土壤中的Cd富集到植物体内,进行后续处理(例如,收集植物组织器官异地妥善储存),可降低土壤中Cd的含量。为提高植物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能力,研究者将酵母液泡Cd转运蛋白(YCF1)基因导入受试植物,并检测了相关指标。
回答下列问题:
(1)为获取YCF1基因,将酵母细胞的全部DNA提取、切割后与载体连接,导入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这个群体称为__________。
(2)将DNA序列插入Ti质粒构建重组载体时,所需要的两种酶是__________。构建的重组基因表达载体中必须含有标记基因,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行前期研究时,将含有YCF1基因的重组载体导入受试双子叶植物印度芥菜,采用最多的方法是__________。研究者进一步获得了转YCF1基因的不育杨树株系,采用不育株系作为实验材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长势一致的野生型和转基因杨树苗移栽到Cd污染的土壤中,半年后测定植株干重(图1)及不同器官中Cd含量(图2)。据图1可知,与野生型比,转基因植株对Cd具有更强的__________(填“耐性”或“富集能力”);据图2可知,对转基因植株的__________进行后续处理对于缓解土壤Cd污染最为方便有效。
(5)已知YCF1特异定位于转基因植物细胞的液泡膜上。据此分析,转基因杨树比野生型能更好地适应高Cd环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相较于草本植物,采用杨树这种乔木作为Cd污染土壤修复植物的优势在于___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
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四章第1节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B D A D B C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C D A B B
二、综合题
17.(15分,除标示1分的空外,每空2分)
(1)环境(1分) (2)蛋白质 (3)试管婴儿技术 (4)物质循环再生
(5)实现能量和物质的分层次多级利用(或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物种多样性(或整体性) (6)猪、人 环境容纳量(K值)
18. 基因组文库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便于目的基因的筛选和鉴定 农杆菌转化法 避免目的基因在自然界中的扩散 耐性 茎叶 YCF1可通过主动运输将Cd离子运到液泡中,提高了细胞液的浓度,有利于植株吸水 杨树具有发达的根系和高大的树冠,更适应污染矿区等不良环境,同时可充分吸收土壤中的Cd,木材也方便运输、利用
PAGE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