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前预练
1.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两种能源是: 和 。
2.煤是由地球上 因为地壳运动被埋藏在地下,在 的条件下,经过复杂变化演变而成的。
3.石油是中生代和新生代时,由 大量沉积在湖泊和浅海中转变而成的一种液态矿产。
4.古代人以 等作为能源。工业化时期主要能源为 。20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能源利用进入了 时代,与此同时, 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课内演练
【例1】煤炭、石油的共同特点是( )
属于可再生能源
②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
③容易污染环境
④由远古地质历史时期生物转变而成
⑤在世界上的分布比较均匀
A. ①③④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点拨 (1)本题考查煤炭、石油的形成、分布与利用特点。
(2)煤炭是由古代植物埋藏于地下在缺少空气条件下形成的。石油是由古代低等生物遗骸沉积于湖泊和浅海中形成的。
【跟踪练习1】下列能源中,全部属于矿物能源的一组是( )
A.水能、煤、氢能 B.煤、石油、天然气
C.风能、水能、原子能 D.太阳能、氢能、原子能
【例2】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0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下列做法不能减轻温室效应的是( )
A.大量使用酒精、沼气,既可解决能源紧张问题,也有利于减轻酸雨污染
B.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C.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D.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点拨 (1)本题考查能源利用与温室效应的关系。温室效应指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升高而引起气温升高的现象。
(2)减轻温室效应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二是利用绿色植物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固定。
【跟踪练习2】环境保护、开发新能源是未来能源利用的主旋律。下列做法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开发太阳能取代煤、天然气等能源
B.用天然气代替煤和石油
C.用火力发电代替水力发电
D.废电池与其他废品一起填埋
课后训练
基础达标
1.2011年6月11日开始的全国节能宣传周的主题是“节能我行动,低碳新生活”。在生活中,下列行为不提倡的是( )
A.让电视机长期待机
B.夏季用空调时,把设定温度适当调高
C.离开房间时,随手关灯
D.使用高效节能型的用电设备
2.利用核能发电最重要的优点在于( )
A.投资少,效益高,技术要求高
B.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
C.核燃料释放能量巨大,燃料运输量小
D.发电成本高
3.关于能源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力发电无污染
B.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C.核能是绝对安全的能源
D.地热能是二次能源
4.40多年来,我国能源消耗构成变化的趋势是( )
A.煤炭为主一油、气为主
B.单一煤炭一油、气比重迅速增加
C.煤炭为主一水电、核电比重迅速增加
D.煤炭占绝对优势一煤炭为主的能源多样化
5.为保护环境而提倡的“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各项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①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②农田秸秆焚烧处理
③少开空调、少吹风扇
④电脑始终处于开机状态
⑤少看电视,多进行户外运动
⑥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
⑦用餐时尽量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
A.①③⑤⑥ B. ②④⑤⑦ C.①②③⑤⑦ D.①②③⑥
拓展提高
6.关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煤是可再生能源,以煤为主要燃料的火力发电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B. 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核能是人类获取能源的一个新途径
C.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的能源,可直接利用且不会污染环境,开发前景广阔
D.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能源,社会的进步和美好生活是以消耗大量能源为代价的,我们要珍惜能源
7.目前,我国的能源供应面临着许多问题,如能源的消费结构不合理、区域分布不均衡、利用率不高等。这已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1)如图①甲是2002年我国与世界能源的消费结构对比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主要差异是我国以 为主要能源,而世界的主要能源是 。
(2)我国的这种能源消费结构对空气造成的污染十分严重。某校科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校园附近空气SO2的含量,采用如图②所示的实验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r2+ 2H2O+ SO2==== H2SO4+ 2HBr
(黄色) (无色)
实验中,当观察到 时,应立即停止通入空气。
(3)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很大。如图①乙是l998年我国东、中、西部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占全国的比例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能源相对短缺的是 地区。为了达到区域发展与能源资源间的平衡,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推出了许多重大建设工程,试举一例:
。
参考答案
课前预练
1.煤 石油
2.古代的陆地植物 空气不足
3.低等生物遗骸
4.柴草、水力、畜力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课内演练
【例1】D[解析:煤炭、石油的形成需要经过漫长的年代,因此它们是不可再生能源。它们是古代生物演变而来的,古代生物贮存的化学能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它们含S、N等元素,燃烧后会产生SO2 、NO2等污染性气体。由于两者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地质条件,因此在世界上分布不均匀。]
【跟踪练习1】B
【例2】A[解析:酒精、沼气含碳元素,燃烧后能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不能减轻温室效应。利用节能产品能减少煤、石油的消耗。植树造林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步行也能减少煤、石油的消耗。因此B、C、D选项均能减轻温室效应。]
【跟踪练习2】A
课后训练
1.A 2.C 3.B 4.D 5.A
6.A[解:能源是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有的能源可在短时间恢复,我们称为可再生能源,如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反之就是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核能等。有些能源在使用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如煤、石油等;有些则不会,如太阳能等。]
7.(1)煤炭 石油和天然气
(2)瓶中液体由黄色变无色
(3)东部 西气东输[解: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66.1%,为第一能源,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和天然气占63%,为第一能源。Br2显黄色,与SO2和H2O反应后,颜色消失,通过Br2含量可计算空气中SO2含量。由图①乙可知我国东部能源生产量占全国的39.2%,而消费量却占54.9%,因此东部地区能源相对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