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单元检测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单元检测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4-14 18:2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2022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单元检测卷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60分)
1.俄罗斯科学家利用第72号元素铪和第74号元素钨精确测定出月球至少比地球早700万年形成。铪和钨两种元素的原子不同的本质是(  )
A.质子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2.借助“模型”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物质的奥秘。下列对如图所示模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表示的粒子不显电性
B.②表示的物质是化合物
C.③表示的两种物质化学性质相同
D.④表示化学反应的本质是生成新物质
3.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由原子构成
B.分子大,原子小
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4.某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电子、质子与中子等更微小的粒子所构成。若以 分别代表电子、中子与质子,则下列各示意图中,带正电的是(  )
A. B. C. D.
5.下列四幅元素含量示意图中,能表示地壳中元素含量分布的是(  )
A. B.
C. D.
6.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硼为金属元素 B.碳的原子序数是12.01
C.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D.三种原子中质量最大的是铝
7.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F代表六种不同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EB.A、D同族
C.A、B同周期,且原子序数:AD.C、F化学性质相似
8.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超高能材料(化学式为H25N34O3Cl),该物质在航空航天上可作推进剂。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属于混合物 B.由四种非金属元素组成
C.含有臭氧分子 D.氢元素质量分数最高
9.某元素R的化合价是奇数(不变化合价),已知其与氧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其与氯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则R的化合价为(  )
A.2(m-n)/55 B.2(n- m)/55 C.(2m-n)/55 D.(2n- m)/55
10.2022年1月1日,科技部长徐南平指出,我国已经筛选出磷酸氯喹、法匹拉韦、可利霉素等药物,在临床中显示这些药物治疗新冠肺炎有一定的疗效。其中磷酸氯喹的化学式为C18H32ClN3O8P2,下列有关磷酸氯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磷酸氯喹是化合物
B.一个磷酸氯喹分子含有64个原子
C.磷酸氯喹分子由碳、氢、氯、氮、氧、磷六种元素组成
D.磷酸氯喹分子中碳、氢、氮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8:32:3
11.下面是某学生学完化学用语后练习的部分内容,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表示2个硫酸分子
B.维生素C(C6H8O6):表示该物质由三种元素组成,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20个原子
C.Ar:可表示1个氩原子
D.2O:表示2个氧原子
12.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一种碳原子的质量为xg,另一种元素R的原子质量为yg。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yg B. C. D.
13.某元素R在化合物中没有变价,相对原子质量为137,已知它的氯化物RCl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8,则其与氧元素形成的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149 B.153 C.161 D.169
14.已知某混合物由Na2SO4和Fe2(SO4)3组成,测得该混合物中含硫为24%。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24% B.48% C.28% D.无法确定
15.化合物A和B均由元素X、Y组成,X元素化合价均为正价,在A中X的质量分数为40%,在B中X的质量分数为50%,已知A中X、Y原子个数比为1:3,则B的化学式为(  )
A.Y2X B.Y3X C.XY2 D.XY3
16.下列化学式是按照物质组成及化合价变化规律排列的:P、N2、P2O3、N2O3、H3PO4(  )。
在(  )中能填入的物质是(  )
A.P2O5 B.NO2 C.H3P D.HNO3
17.生物体死亡后,体内含有的碳-14会逐渐减少(称为衰变)。科学家可通过测量生物体遗骸中碳-14的含量,来计算它存活的年代,这种方法称为放射性碳测年法。碳-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和8个中子,在衰变时,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下列关于新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碳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
B.氮原子核,含7个质子,7个中子
C.碳原子核,含6个质子,7个中子
D.氧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
18.萨罗(Salon)是一种重要的消毒剂。其分子微观结构模型如图:下列关于萨罗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由二十六个原子构成;②该物质是氧化物;③该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56:48;④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14g;⑤该物质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⑥该物质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⑦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13H10O3
A.①③ B.⑦ C.①③⑦ D.②④⑤⑥
19.某元素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价态相同的硫酸盐相对分子质量为b,则此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是(  )
A. B. C. D.
20.短周期(前三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Y原子的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Z单质可制成半导体材料,W与X属于同一主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X元素可以与W元素形成WX2和WX3两种化合物
B.Y元素的单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O2、N2、CO2反应
C.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形成化合物时一般为+4价
D.X与Y、Z与W都属于同一周期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4分)
21.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均填容器下的字母)。若C瓶中CO2和CO所含的氧元素的质量相等,则CO2和CO中碳元素的质量比为   。
22.(1)自来水消毒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①物质B的化学式为   。D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②ClO2读作   ,所属物质类别是   (填“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
③分析以上微观过程模拟图,你能总结出的一条结论是   。
(2)如图为核聚变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原子,“●”“O”“o”表示原子中的不同微粒,③是   (填名称)元素的原子,①②③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的是   (填序号)。
23.以下物质:①铁水,②氢气,③澄清石灰水,④矿泉水,⑤四氧化三铁,⑥冰水混合物,⑦液氧,⑧医用酒精,⑨食盐,⑩双氧水。(填序号)
(1)属于混合物的有   ;
(2)属于化合物的有   ;
(3)属于单质的有   。
24.交通警察常用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的仪器检查司机是否酒后开车,因为酒中的乙醇可以使橙红色的重铬酸钾变为绿色的硫酸铬[Cr2(SO4)3]。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重铬酸钾是由   种元素组成的,它是    (填离子或原子团符号,下同)和构成的,重铬酸钾中铬元素的化合价是   ;
(2)硫酸铬是由   种元素组成的,它是由   (填离子或原子团符号,下同)和构成的,硫酸铬中铬元素的化合价是   。
25.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将“分子、原子、元素”填入如图1序号所对应的横线上。
①   ;②   ;③   。
(2)在铜、氯化钠、二氧化碳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
(3)请用化学符号填写:
二氧化硫   
三氧化二铁   
2个氢原子    
(4)根据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和图2的信息填空:
甲图中①代表的元素符号是   ,乙图中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铝和氧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26.在一种M的氧化物中,M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0,已知M与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比为7:8,则氧化物中M元素的化合价为   。已知某元素R与氢元素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RH4,含氢为25%,求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RH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相同分子数的CO和CO2,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相同质量的CO和CO2,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三、实验探究题(3题,共29分)
27.隔夜菜是否能吃,主要在于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蔬菜中的硝酸盐来自生长过程中所施氮肥,空气中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进入到蔬菜中,会产生一种还原酶,使蔬菜中的部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烧熟后的菜在食用和保存阶段都会有一些细菌进入:做熟的蔬菜更适合细菌生长。
某研究小组对烧熟的菜中亚硫酸盐含量做了测试,数据如下表:盖有保鲜膜的菜肴在4℃的冰箱中放置不同时间的亚硝酸盐含量(单位: mg/kg)
菜肴 半小时 6小时 18小时 24小时
炒青菜 0.6861 0.7982 4.3333 5.3624
韭菜炒蛋 1.8153 1.9249 2.8390 5.6306
红烧肉 2.4956 4.2558 4.0668 5.5188
红烧鲫鱼 / 2.0948 3.2300 7.2397
将一份红烧鲫鱼样本(不盖保鲜膜)在常温下放置4小时,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为8.9483mg/g。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亚硝酸盐中含有亚硝酸根离子
,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价。
(2)根据表中的数据,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共同规律是:   ;
(3)要使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尽可能低,保存的条件应该是   ;
(4)用多种菜做实验的目的是   。
28.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对比和归纳,我们往往可以得出一些十分有趣的规律,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学习科学的方法.请仔细阅读下表中的内容,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常见的几种离子 H+ Na+ Mg2+ OH﹣ Cl﹣ SO42﹣
对应元素及原子团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 、 、O 、 、S
所能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酸 碱 盐
HCl、H2SO4 NaOH、Mg(OH)2 MgCl2、Na2SO4
(1)由前两行内容对照可得出的规律是: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数值往往与相应离子所带的   数相等;
(2)由后两行内容对照可得出的规律是:通过元素或原子团的   可以确定相应化合物的化学式;
(3)利用表中所给内容,请你写出硫酸钠的化学式   ;
(4)根据硫酸亚铁的化学式FeSO4,可推出该物质所含阳离子的符号为   。
29.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化学中通过模型来说明他们心目中粒子的“模样”,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特点,解释微观结构与宏观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对原子结构的研究,一百多年来科学家借助构建原子结构模型,逐渐揭开了原子构成的神秘面纱,并通过不断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原子结构理论。为进一步探究原子结构,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1)左上图两种模型是汤姆森和卢瑟福分别于1897年和1911年提出的,其中    (选填“甲”或“乙”)是由汤姆森提岀的。
(2)右上图中能正确反映α粒子实验结果的是   ,支持该选项的依据是   。
A.a粒子穿透力很强,直接穿过金原子核 B.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C.电荷间的距离越小,相互作用力越大 D.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四、解答题(4题,共37分)
30.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一种名为瑞德西韦(分子式为C27H35N6O8P)的新药曾被寄予厚望。请回答:
(1)瑞德西韦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最简整数比)。
(2)该药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301 mg瑞德西韦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   mg。
31.有一瓶未贴标签的粉末状常见金属R,为了测定R的相对原子质量,准确称取一定量的金属粉末,在坩埚内加强热使其完全反应,冷却后再称重,重复实验、,获得如表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已知金属与氧元素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金属氧化物)。
实验次数 金属质量(g) 金属氧化物质量(g)
1 45.0 84.9
2 45.0 85.1
3 45.0 85.0
平均值 45.0 m
(1)表格中m=    。
(2)求该金属氧化物中,R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3)已知R元素的化合价为+3,求R的相对原子质量。
32.2011年3月11日,日本近海发生9.0级强烈地震,从而引发核泄露危机,核事故时往往泄漏出污染物(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为避免核辐射,需一次性口服100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体甲状腺中碘达到饱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从而起到保护作用。请回答:
(1)碘-131是一种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2)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另外一种碘原子“碘-127”,其核内质子数是53,中子数是74,它与碘-131的关系是____;
A.同种元素 B.同种物质 C.同种分子 D.同种原子
(3)假设所处的环境已受污染,通过服用加碘食盐(注:加碘食盐中的碘为)的方法能否有效起到避免核辐射的目的呢?
【查阅资料】成人每天食用食盐的质量通常为6 g;某种加碘食盐的标签如图所示。
配料表:氯化钠、碘酸钾()净含量:500 g碘含量(以I计):
【问题分析】500 g该品牌食盐中,含碘的最大质量是   。
【结论】日常服用加碘食盐能否起到避免核辐射目的?   ,原因是   。
33.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在人体中具有维持免疫、促进非血红素铁吸收、抗氧化等功能,并起到美白、淡斑的功效。
(1)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维生素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用百分数表示,保留一位小数);
(3)计算多少克维C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与66g二氧化碳中所含碳元素质量相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的定义判断。
【解答】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即不同的元素,核电荷数不同。而质子数=核电荷数,因此质子数是决定元素种类的关键,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2.【答案】A
【解析】【分析】(1)比较正负电荷数是否相同;
(2)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4)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判断。
【解答】A.根据图①可知,原子核带3个正电荷,而外面只有两个电子,即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二者不相等,对外显1个单位的正电荷,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根据图②可知,该物质由两种元素组成,应该为化合物,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根据图③可知,这两种物质的组成原子都相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根据图④可知,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生成新物质,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3.【答案】B
【解析】【分析】A、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
B、根据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但与别的原子无法比较大小分析;
C、根据原子的定义分析;
D、根据化学反应实质分析。
【解答】A、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B、对于不同种物质的分子不一定比原子,但对于同一物质来说,其分子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大,符合题意;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不符合题意;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只是重新组合,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答案】C
【解析】【分析】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如果质子数大于电子数,那么带正电荷;如果质子数小于电子数,那么粒子带负电荷。
【解答】A.原子有1个电子和1个质子,对外不显电性,故A不合题意;
B.原子有2个电子和2个质子,对外不显电性,故B不合题意;
C.原子有2个电子,3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故C符合题意;
D.原子有2个电子和1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分布规律判断。
【解答】在地壳中,按照储量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O、Si、Al、Fe、Ca,还有其他元素,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6.【答案】D
【解析】【分析】(1)一般情况下,元素名称含有金字旁,则为金属元素;
(2)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
(3)根据地壳的元素分布判断;
(4)元素名称正下方的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碳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解答】A.硼中不含金字旁,为非金属元素,故A错误;
B.左上角的数字为6,则碳的原子序数是6,故B错误;
C.氧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故C错误;
D.三种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最大的是铝,则实际质量最大的还是铝,故D正确。
故选D。
7.【答案】A
【解析】【分析】在元素周期表中,将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原子,按照原子半径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成一行,称为一个周期。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按照原子半径从上到下依次增大的顺序排成一列,称为一个主族,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E在C的下面一个周期,则E的原子序数肯定大于C,故A错误符合题意;
B.A、D在同一列,肯定同族,故B正确不合题意;
C.AB在同一行,肯定为同一周期;A在B的左侧,则原子序数AD.C、F在同一列,即同族,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8.【答案】B
【解析】【分析】(1)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
(2)在化学式中,一种符号代表一种元素;
(3)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4)在同一分子中,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越大,则它的质量分数越大。
【解答】A.这种材料具有唯一的化学式,即只有一种物质,为纯净物,故A错误;
B.根据化学式 H25N34O3Cl 可知,该种材料由H、N、O、Cl共四种非金属元素组成,故B正确;
C.根据化学式H25N34O3Cl可知,该物质只含有氧原子,不含有臭氧分子,故C错误;
D.根据化学式H25N34O3Cl可知,H、N、O、Cl的质量之比为:(1×25):(14×34):(16×3):(35.5×1)=25:476:48:35.5,则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故D错误。
故选B。
9.【答案】D
【解析】【分析】O的化合价为-2,Cl的化合价为-1,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推算出化合物的化学式,然后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列出两个方程,从而计算出R的化学式。
【解答】设R的化合价为x,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y。
当R的化合价为奇数时,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分别为:R2Ox、RClx;
那么得到:2y+16x=m;
y+35.5x=n
解得:

故选D。
10.【答案】C
【解析】【分析】(1)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2)(4)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该原子的个数;
(3)在化学式中,一种符号代表一种元素。
【解答】A.根据化学式C18H32ClN3O8P2可知,磷酸氯喹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也就是化合物,故A正确不合题意;
B. 根据化学式C18H32ClN3O8P2可知,一个磷酸氯喹分子的原子个数为:18+32+1+3+8+2=64,故B正确不合题意;
C. 根据化学式C18H32ClN3O8P2可知,磷酸氯喹由C、H、Cl、N、O、P共六种元素组成,而分子不能由元素构成,故C错误符合题意;
D. 根据化学式C18H32ClN3O8P2可知,磷酸氯喹分子中碳、氢、氮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8:32:3,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1.【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和周围数字的含义分析判断
【解答】A.
:表示2个硫酸根离子,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维生素C(C6H8O6):表示该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原子个数:6+8+6=20,故B正确不合题意;
C.Ar:可表示1个氩原子,还表示氩气这种物质,故C正确不合题意;
D.2O:表示2个氧原子,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2.【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计算即可。
【解答】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碳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故选D。
13.【答案】B
【解析】【分析】先由氯化物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氯化物化学式,再确定R的化合价,由此写出氧化物化学式,再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解答】 氯化物RCl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8, R相对原子质量为137,则x=2,R的化合价为+2价,其氧化物化学式为RO,相对分子质量为137+16=153;
故选B。
14.【答案】B
【解析】【分析】将SO4看作一个整体,则无论混合物中存在多少SO4,其中硫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之比保持不变,据此计算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即可。
【解答】在SO4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32×1);(16×4)=1:2;
则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为:1:2;
设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
则24%:x=1:2;
解得:x=48%。
故选B。
15.【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A的化学式为XY3,其中X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可求得X元素、Y元素的相对对原子质量之比;利用B中X的质量分数确定Y的质量分数,从而确定其化学式.
【解答】已知A中X、Y原子个数比为1:3,则A的化学式为XY3,
其中X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则Y的质量分数为60%,
故X和Y的质量比是40%:60%=2:3,
则有;
解得:X:Y=2:1;
B中X的质量分数为50%,则Y的质量分数为50%,
设其化学式为XaYb,
则有 ,
解得: ,
故其化学式为XY2。
故选C。
16.【答案】D
【解析】【分析】分析化学式的排列规律,结合化合价的知识推断即可。
【解答】根据题干内容可知,磷和氮元素交替排列,且每组中两种元素的化合价相同。在 H3PO4中,P的化合价为+5价,则后面应该是含氮元素的酸,且N的化合价为+5价,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7.【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质子数为7的原子为氮原子分析。
【解答】 碳-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和8个中子,在衰变时,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 ,则新原子核内7个质子,7个中子,即为氮原子核;
故选B。
18.【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结构图中物质的分子构成,确定物质的化学式,再由化学式确定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解答】 ①由结构图可知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由二十六个原子构成,正确;②该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错误;③该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3):(16×3)=156:48,正确;④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14,错误;⑤该物质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错误;⑥该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元素不论个数,错误;⑦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13H10O3,正确;
故选D。
19.【答案】D
【解析】【分析】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假设化合价的数值分别为奇数和偶数,依据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式的关系解答出x的值即可。
【解答】设该元素化合价为+x价,相对原子质量为y。
(1)如x为奇数时,氧化物化学式为 R2Ox,硝酸盐的化学式为 R2(SO4)x,据题意有:
2y+16x=a,
2y+96x=b;
解得:

(2)x为偶数时,氧化物化学式为
,硝酸盐的化学式为 R(SO4),据题意有:


解得:

故选D。
20.【答案】D
【解析】【分析】前三个周期最多有3个电子层,而第一个周期只有一个电子层,电子数最多2个,因此原子序数最小的X电子数肯定大于2个,应该在第二周期;因为最内层只能有2个电子,据此计算出X的最外层电子数,确定X的元素种类;根据“Y原子的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确定Y的元素种类,根据“ Z单质可制成半导体材料 ”确定Z的元素种类,最后根据“W与X属于同一主族”确定W的元素种类,然后解题即可。
【解答】短周期(前三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因此X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X是氧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因此Y应该是三个电子层,最外层是2,故Y是镁;Z单质可制成半导体材料,故Z是硅;W与X属于同一主族,因此W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6,故W是硫,因此:
X和Y可形成二氧化硫、三氧化硫,A正确,不符合题意;
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反应,B正确,不符合题意;
硅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可以失去4个电子,表现为+4价,C正确,不符合题意;
氧位于第二周期,镁、硅、硫都位于第三周期,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1.【答案】BCE;D;1:2
【解析】【分析】(1)由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2)氧元素的质量相等,即氧原子的个数相等,据此将CO变形,然后再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1)氧气和臭氧、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过氧化氢和水,它们都由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氧气和液氧中只有氧分子,即只有一种物质,且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冰和水中只有水分子,即只有一种物质,且由不同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
(2)由化学式可知,CO2和2CO中,氧元素的质量相等,则碳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2)=1:2。
22.【答案】(1)Cl2;+1;二氧化氯;化合物;在化学 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2)氦;①②
【解析】【分析】(1)①根据物质B的微观结构图确定组成原子种类,进而写出对应的化学式。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化合物的读法解答。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由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③根据化学反应的本质解答。
(2)根据图③确定质子数,根据质子数确定元素种类。元素的本质区别就是质子数不同,据此解答。
【解答】(1)①根据可知,物质B由氯元素组成,它分子由两个氯原子组成,则该物质为氯气,化学式为Cl2。D的化学式为HClO,H的化合价为+1,O的化合价为-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x+(-2)=0,解得:x=+1。
②ClO2读作二氧化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属物质类别是化合物。
③根据微观过程模拟图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2)核聚变为轻核结合成重核,根据图片可知, O 增加了,则O 为质子, ● 为中子, o 为电子。③中含有两个质子,即原子序数为2,那么它为氦原子。①②中质子数都是1,则二者为同种元素的原子。
23.【答案】(1)③④⑧⑩
(2)⑤⑥⑨
(3)①②⑦
【解析】【分析】(1)由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
(2)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由多种元素组成化合物;
(3)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单质。
【解答】①铁水,即液态的铁,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即单质;
②氢气,只有一种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即单质;
③澄清石灰水,由水和氢氧化钙组成,为混合物;
④矿泉水,水中存在大量的矿物质,为混合物;
⑤四氧化三铁,为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
⑥冰水混合物,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
⑦液氧,只有一种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
⑧医用酒精,由酒精和水组成,为混合物;
⑨食盐,由氯和钠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
⑩双氧水,由水和H2O2组成,为混合物。
(1)属于混合物的有:③④⑧⑩;
(2)属于化合物的有:⑤⑥⑨
(3)属于单质的有:①②⑦。
24.【答案】(1)3;K+、 ;+6
(2)3;Cr3+、 ;+3
【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一种符号代表一种元素,根据化学式判断它的组成离子或原子团符号。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据此计算铬元素的化合价。
(2)根据(1)中的方法解答。
【解答】(1)根据化学式 K2Cr2O7 可知,重铬酸钾由K、Cr和O共3种元素组成,它是由K+和
构成的。在K2Cr2O7中,K的化合价为+1,O的化合价为-2,根据“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得到:(+1)×2+2x+(-2)×7=0,解得:x=+6;
(2)根据化学式 Cr2(SO4)3 可知,重铬酸钾由Cr、S和O共3种元素组成,它是由 Cr3+ 和
构成的。在Cr2(SO4)3 中,SO4的化合价为-2,根据“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得到:2x+(-2)×3=0,解得:x=+3。
25.【答案】(1)元素;原子;分子
(2)氯化钠
(3)SO2;Fe2O3;2H
(4)Al;8;Al2O3
【解析】【分析】(1)根据分子、原子、元素和物质组成的关系解答;
(2)大多数盐、碱和活泼金属氧化物都由离子构成;
(3)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①根据物质的名称确定其组成元素;
②根据排列规则按顺序写出各元素的符号;
③确定并标明每种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
(4)根据元素名称确定元素符号。在同一种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正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根据元素名称确定组成化学式的名称,并写出对应的化学式。
【解答】(1)从宏观上看,物质由元素组成;从微观上看,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则:
①元素;②原子;③分子。
(2)在铜、氯化钠、二氧化碳三种物质中,氯化钠为常见的盐,则由离子构成的是氯化钠。
(3)①二氧化硫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写作:SO2;
②三氧化二铁由3个氧原子和2个铁原子构成,写作:Fe2O3;
③2个氢原子写作2H。
(4)根据图2可知,甲图①为铝元素,符号为Al。乙图中为氧元素,它的质子数为8,根据“核电荷数=质子数”可知,它的核电荷数为8。由铝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叫三氧化二铝,写作 Al2O3 。
26.【答案】+5;12;16;1:2;11:14
【解析】【分析】运用化学式的含义、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切入解答。
【解答】某M的氧化物中,M元素与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7:8,因为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故M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则M为氮元素;
由题意可知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0,该氧化物的分子中M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其化学式为N2O5,
设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2x+(-2)×5=0,解得x=+5。
某种元素R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RH4,其中R的质量分数为75%,则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75%,则R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75%:25%=3:1,设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x:(1×4)=3:1,x=12,RH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4×1=16。
假设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为1个分子,则1个一氧化碳分子中含有1个氧原子,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氧元素的质量比即为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假设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质量均为mg,则相同质量的CO和CO2,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14。
故答案为:+5;12;16;1:2;11:14
27.【答案】(1)+3
(2)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随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
(3)低温、密封,尽量缩短储存时间
(4)使得出的结论更客观,更具有普遍意义
【解析】【分析】(1)原子团的化合价等于各组成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温度和是否密封等因素的变化规律;
(3)根据前面得到的结论分析解答;
(4)在科学探究中,使用不同的器材多次完成实验,可以收集到多组数据,从而使得出的结论更客观,具有普遍意义。
【解答】(1)亚硝酸盐中含有亚硝酸根离子
,其中O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根据“原子团的化合价等于各组成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得到:x+(-2)×2=-1,解得:x=+3价。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明显偏高。
(3)要使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尽可能低,保存的条件应该是:低温、密封,尽量缩短储存时间。
(4)用多种菜做实验的目的是:使得出的结论更客观,更具有普遍意义。
28.【答案】(1)电荷
(2)化合价
(3)Na2SO4
(4)Fe2+
【解析】【分析】(1)氢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钠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据此分析化合价和离子之间的内在联系。
(2)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硫酸根离子的化合价为-2价,然后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推算出化学式中离子的个数,从而写出对应的化学式;
(3)根据表格确定钠和硫酸根的化合价,然后根据(2)中的规律写出化学式;
(4)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硫酸根的化合价计算出铁元素的化合价,再根据(1)中的规律写出铁离子的符号。
【解答】(1)由前两行内容对照可得出的规律是: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数值往往与相应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相等。
(2)由后两行内容对照可得出的规律是:通过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可以确定相应化合物的化学式。
(3)根据表格可知,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硫酸根离子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x+(-2)y=0,解得:x:y=2:1,那么硫酸钠的化学式为:Na2SO4;
(4)硫酸亚铁的化学式FeSO4,硫酸根离子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x+(-2)×1=0,解得:x=+2价,那么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即Fe2+。
29.【答案】(1)甲
(2)BCD;移动滑动变阻器保持线圈中电流不变。
【解析】【分析】(1)根据探究原子结构的科学发展史分析;
(2)原子中间为原子核,体积很小但质量很大,周围大部分空间都是空的,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中间为原子核,周围是绕核旋转的电子,即乙为卢瑟福提出的了,那么甲就是汤姆森提出的。
(2)如乙图所示,原子核带正电荷,α粒子也带正电荷,二者靠近时,α粒子会受到排斥力;且距离越小,排斥力越大,则它们的运动轨迹的偏转角度越大。少数α粒子甚至会发生180°的大角度偏转。
A.a粒子穿透力很强,遇到原子核不会穿过,而是弹回,故A错误;
B.由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因此α粒子运动轨迹会发生偏转,故B正确;
C.电荷间的距离越小,相互作用力越大,故C正确;
D.α粒子受到排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即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
那么支持该选项的依据是:BCD。
30.【答案】(1)5;81:32
(2)21.3%;17.5
【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一种符号代表一种元素。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2)元素的质量分数=
。氢元素的质量=物质质量×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1)根据化学式 C27H35N6O8P 可知,瑞德西韦由C、H、N、O、P共5种元素组成。
其中碳、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27):(16×8)=81:32。
(2)该药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01mg的瑞德西韦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31.【答案】(1)85.0
(2)解: 该氧化物中,R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45g:(85g-45g)=9:8;
(3)解:已知R元素的化合价为+3,其氧化物化学式为R2O3,2M(R):(3×16)=9: 8,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
【解析】【分析】(1)将三次结果相加,然后除以实验次数,从而得到平均值;
(2)氧元素的质量等于氧化物质量减去R元素质量,然后两个质量作比;
(3)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据此推算出氧化物的化学式,再根据“元素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计算出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解答】(1)表格中的平均值:m=

(2)该氧化物中,R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45g:(85g-45g)=9:8;
(3)设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xOy,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3)x+(-2)y=0,解得:x:y=2:3;
则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2O3;
则2M:(16×3)=9:8;
解得:M=27。
32.【答案】(1)53
(2)A
(3)25mg;不能;每天食用食盐约为6g,远小于2kg,人体甲状腺中碘未达到饱和
【解析】【分析】(1)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2)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原子中的质子数不同;
(3)①根据标签上的信息解答;
②如果摄入食盐中碘元素的质量能够达到100mg,那么人体中的碘就能达到饱和,从而起到保护作用,据此分析比较即可。
【解答】(1)根据描述可知,该原子的质子数为53,根据“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可知,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3。
(2)“碘-127”和“碘-131”的质子数都是53,即二者质子数相同,那么二者为同种元素,故选A。
(3)①根据铭牌可知,这种食盐的含碘量在20~50mg/kg之间,
那么500g该食盐中,含碘的最大质量为:

②人体每天摄入100mg碘才会达到饱和,那么需要摄入的食盐质量:

则:常服用加碘食盐不能起到避免核辐射目的,原因是:每天食用食盐约为6g,远小于2kg,人体甲状腺中碘未达到饱和。
33.【答案】(1)176
(2)54.5%
(3)与66g二氧化碳中所含碳元素质量相等的维生素C质量为.
【解析】【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注意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不是g;
(2)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3)根据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8+16×6=176;
(2) 维生素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 与66g二氧化碳中所含碳元素质量相等的维生素C质量为.
故答案为:(1)176;(2)54.5%;(3)44g.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