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必考点解析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章节测评试题(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必考点解析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章节测评试题(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4-14 12:32: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章节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下列混合气体点燃时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A.甲烷、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空气
C.氢气、氧气 D.天然气、空气
2、剧烈运动会感到肌肉酸痛,是因为体内产生大量乳酸(化学式为C3H6O3)的缘故。下列关于C3H6O3的叙述错误的是
A.C3H6O3是一种有机物
B.C3H6O3由三种元素组成
C.C3H6O3中共有12个原子
D.C3H6O3中C、H、O的质量比为1∶2∶1
3、下列实验目的通过对应实验操作能达到的是
A.除去CO中的——通过灼热的CuO
B.除去铁粉中少量的铜粉——加入稀盐酸
C.鉴别白酒和白醋——看颜色
D.鉴别和NaOH固体——加水溶解,测温度
4、人体的健康与化学密切相关,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缺铁容易患佝偻病 B.维生素对人体作用不大,可有可无
C.适量食用加碘盐可以补充微量元素碘,预防甲状腺肿大 D.缺锌易得龋齿
5、化学实验室通常将药品分类存放,现存放的部分药品如下:
药品柜 甲 乙 丙 丁
药品 硫酸 硝酸 食盐 氯化钡 氢氧化钠 氢氧化镁 汽油 酒精
实验室新购进的浓盐酸应放入的药品柜编号是
A.甲 B.乙 C.丙 D.丁
6、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A.因为铜导电性好,所以常用来制作导线 B.因为石墨能导电,所以常用作电池的电极
C.因为氮气不支持呼吸,所以用于制氮肥 D.因为酒精具有可燃性,所以可用作燃料
7、糖类、油脂均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在人类食物所提供的总能量中,最多来自
A.蛋白质 B.油脂 C.维生素 D.糖类
8、下列物品不属于易燃、易爆物的是
A.汽油 B.蔗糖 C.酒精 D.鞭炮
9、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可食用
B.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2.5微米的颗粒物,入肺影响健康
C.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D.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属于物理变化过程
10、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了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B.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都是有机化合物
D.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有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是单质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适当的物质填空,并将字母序号写在横线上。
A.干冰 B.氧气 C.酒精 D.金刚石 E.一氧化碳
(1)可用于切割大理石的是______;
(2)可用于提供动植物呼吸的是______;
(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
(4)煤气中含有主要成分的是______;
(5)司机驾车前喝的饮料中不能含有的是______。
2、1637年(明崇祯十年)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一书刻板刊行,书中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领域内的生产技术,蕴涵的化学史料极为丰富。下表列出了《天工开物》中物质名称对应的主要成分,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名称 主要成分 主要名称 主要成分
苦卤 MgCl2 砒霜 As2O3
石灰 CaO 密陀僧、黄丹 PbO
倭铅 Zn 井火 CH4
从化学的角度对以上物质进行分类,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对应的名称,下同);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若把“密陀僧”与碳粉混合后加热,可生成银白色的金属和“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若把“倭铅”放入硫酸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5个铜原子_______;
②4个铵根离子_______;
③氢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_______;
④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该元素与空气中含量居第二多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2)用所给的元素Na、C、O、H、S、Ca组成的物质填空(填化学式):
①常用于除去铁锈的酸_______;
②农业上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__;
③用于做糕点的“泡打粉’’的主要成分纯碱_______;
④最简单的有机物_______;
(3)临近中考,妈妈给小明的膳食搭配中有:清炖鸡、回锅肉、米饭、牛奶,你认为还需给小明补充的营养素是_______;
(4)火的发现和利用对人类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钻木取火”使木柴燃烧起来,这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有:可燃物,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充分接触和_______。
4、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请用所学知识填空:
(1)为预防患佝偻病,可以多吃奶制品等食物,补充人体需要的______(填元素符号)元素。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以采取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___。
(3)小华洗碗时发现铝盆失去了金属光泽,这是由于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为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车用乙醇汽油。乙醇(C2H5OH)的燃烧比汽油更充分,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长期饮用硬水对健康不利,生活中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____。
(6)测体温时水银体温计中汞柱会上升的微观原因是_________。
(7)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__________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为防止铁制栏杆生锈,通常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任写一条)。
5、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在南海试采可燃冰获得成功。可燃冰、天然气、沼气都含有___________。
(2)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的原理是__________。
(3)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在水中对油污具有___________作用。
(4)家庭用净水器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_作用,除去有色有味的杂质。
(5)人体缺钙易患疾病是________(用序号填写)
①骨质疏松②贫血
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有机物含有碳元素,因此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____)
2、鉴别葡萄糖和蛋白质溶液:取样,加入碘水,观察是否变蓝(____)
3、人每日需摄入50~60g油脂,能提供人体日需能量的50%-70%(____)
4、加碘食盐遇淀粉变蓝色(____)
5、为防止体重超标,不要食用油脂类食物(____)
四、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屠呦呦教授因发现了“青蒿素”,为治疗疟疾做出了突出贡献,被授予诺贝尔医学奖。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x,请回答:
(1)青蒿素属于__________物(填“有机或无机”);
(2)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则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________个原子;
(3)青蒿素中________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2、苹果酸(化学式为C4H6O5)是苹果醋中的主要成分,具有解毒、降脂等药效。请问:
(1)苹果酸由_____种元素组成,苹果酸中_____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2)苹果酸属于_____(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3)苹果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
3、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市场出售的食醋的总酸量(国家规定食醋中总酸量为3.5 g/100 mL~5 g/100 mL),拟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进行测定。
请你参与该小组的实验研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1)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水多少mL。(水的密度为1 g/cm3)
(2)若食醋中的酸均看成是醋酸,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NaOH=CH3COONa+H2O。现有食醋500 mL,甲同学从中取出10 mL,加入5%的氢氧化钠溶液4.8 g,恰好完全反应。请通过计算判断该食醋是否合格。(写出计算过程)
4、酒后驾驶分两种:酒精(乙醇的俗称,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 )在血液中的含量达到20mg/100mL但不足80mg/100mL,属于饮酒驾驶;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80mg/100mL,属于醉酒驾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饮酒会使人的判断能力下降,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某人饮酒后驾车,被交警发现,经测定其每100mL血液中酒精含量为98mg,属于____驾驶。
(2)计算乙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___(填最简整数比)。
(3)92g酒精中含氧元素的质量是_____。
(4)酒精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结果精确到0.1%)
5、今年“3·15”晚会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谣言进行了破解。
(1)专家批驳了“可燃面条是问题食品”的谣言。面条由面粉制得。面粉不仅能燃烧,而且分散在空气中遇明火还可能发生爆炸。
①根据面粉能燃烧的事实,推知面粉具有__________;
②面粉厂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2)科研人员模拟人体内部环境,使用西红柿和蟹肉进行实验,发现蟹肉中微量的有机砷(C3H11AsO2)没有转化为有毒的砒霜(As2O3),证实“食物相克:西红柿和螃蟹一起吃会产生砒霜”是谣言。
①在西红柿和蟹肉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____;
②若有机砷转化为砒霜,该转化属于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③As2O3中砷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列计算式即可)。
五、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
1、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84消毒液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验小组对其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
①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有效含氯量5.5%-6.5%;NaClO溶液呈碱性。
②消毒杀菌的原理是使菌体蛋白质变性,变性程度越大,消毒液消毒杀菌效果越好。鸡蛋清中的蛋白质发生变性反应时变为白色固体物质。
②ORP指84消毒液的漂白能力,ORP数值越大,84消毒液的漂白能力越强。
Ⅰ制备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 NaClO
工业上能以食盐为原料制得次氯酸钠,其工业流程如下图所示:
(1)装置1必须保证气密性良好并在其周围严禁明火,其原因是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Ⅱ探究84消毒液
实验1在鸡蛋清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消毒液,静置15min现象如下表:
序号 1-1 1-2 1-3 1-4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液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无其他现象 液体中产生大量白色固体 液体中产生少量白色固体 液体中产生极少量白色固体
实验2探究84消毒液漂白性的影响因素:
序号 2-1 2-2
实验操作 取烧杯倒入30mL浓度为1:100的84消毒液,将烧杯放置在距离光源10cm处进行光照,测量ORP变化 取四个烧杯,分别倒入30mL浓度为1:100的84消毒液,并置于20°C、30°C、40°C、50°C水溶中加热,测量ORP变化
测量数据
(解释与结论)
(3)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
(4)实验2得出影响84消毒液失效的因素是______。
(反思与评价)
(5)生活中,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盐酸)混合使用的原因是______。
Ⅲ定量检测某品牌84消毒液中 NaClO含量
依据原理:
已知:①氯气的密度为3.17g/L;
②氯气可溶于水,且会与水反应,但基本不溶于饱和食盐水。
③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
实验探究:测“84消毒液”样品中 NaClO的质量分数。(不考虑消毒液中NaClO以外的物质与浓盐酸反应)
实验过程: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②准确称量10g“84消毒液”样品;③装药品,调节量气装置两边液面相平,读数;④加入浓盐酸,当不再有气体生成;⑤冷却到室温;⑥______,读取量气管数值224mL。
(6)补全步骤⑥中的操作______。
(7)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D中的试剂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碱石灰 b浓硫酸 c硫酸铜
(8)若其它操作均正确,仅因下列因素可使样品中NaClO的质量分数的测定结果偏小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反应前量气管水面到0刻度处,反应后仰视读数
b装置A中仍有气泡就停止实验进行测量气体的体积
c量气管中的食盐水不饱和
(9)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样品中NaClO的质量分数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出现后,举国上下齐心合力抗击病毒。84消毒液因具有漂白、杀菌、消毒等功效,再次被关注。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瓶敞口久置的84消毒液的成分产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下面的探究。
(提出问题)该敞口久置的84消毒液中溶质有哪些?
(查阅资料)(1)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和氯化钠。NaClO为有效成分,有腐蚀性;
(2)次氯酸钠能与CO2反应(化学方程式:2NaClO+CO2+H2O═2HClO+Na2CO3),也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有毒的氯气;
(3)NaClO溶液、HClO(次氯酸)都具有漂白(如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杀菌、消毒功效;
(4)HClO不稳定,受热或光照会发生分解。
(分析讨论)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该84消毒液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同时对可能还有的物质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提出猜想)猜想一:有Na2CO3;猜想二:有NaClO、HClO中的一种或两种。
(实验过程)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取适量试样,加入盛有红色布条的试管中,一段时间后观察 红色布条颜色无明显变化 猜想二不正确
2 另取适量试样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_____ 猜想一正确
(综合结论)该84消毒液中含有的溶质为_____。
(交流与思考)敞口久置的84消毒液,因次氯酸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失去有效成分,溶质中有碳酸钠但没有次氯酸的原因是_____,所以合理存放84消毒液的方法是_____。
(拓展与延伸)
(1)生活中,一般不用84消毒液对蔬菜、水果进行消毒,其原因可能是_____。
(2)生活中84消毒液_____(填“能”或“不能”)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混合使用。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
【详解】
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甲烷为可燃性气体,所以甲烷、二氧化碳混合点燃不会爆炸 。
B.一氧化碳为可燃性气体,空气中有氧气为助燃性气体,所以点燃会爆炸。 。
C.氢气为可燃性气体,氧气为助燃性气体,所以点燃会爆炸。
D.天然气中含有可燃性气体甲烷,空气中有氧气为助燃性气体,所以点燃会爆炸。
故选:A
2、D
【详解】
A. 有机物含有碳元素,C3H6O3是一种有机物,此选项正确;
B. C3H6O3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此选项正确;
C. 一个C3H6O3分子中共有3+6+3=12个原子,此选项正确;
D. C3H6O3中C、H、O的质量比为(12×3):(1×6):(16×3)=6∶1∶8,此选项错误。
故选D。
3、D
【详解】
A.除去CO中的——通过灼热的CuO,一氧化碳和氢气都会反应,违背除杂原则。
B.除去铁粉中少量的铜粉——加入稀盐酸,除去的是氢前金属铁,违背除杂原则。
C.鉴别白酒和白醋——无法看颜色,因为都是无色,可以闻气味来鉴别,选项操作不能达到目的。
D.鉴别和NaOH固体——加水溶解,测温度,硝酸钾温度基本不变,氢氧化钠温度会升高,选项操作能达到目的。
故选:D
4、C
【详解】
A、人体缺钙容易患佝偻病,此选项错误;
B、维生素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如果缺乏维生素会使人患病,此选项错误;
C、适量食用加碘盐可以补充微量元素碘,预防甲状腺肿大,此选项正确;
D、缺氟易得龋齿,此选项错误。
故选:C。
5、A
【详解】
A、硫酸和硝酸均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
B、食盐是氯化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氯化钡是由钡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C、氢氧化钠、氢氧化镁均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
D、汽油是多种有机物混合而成的混合物、酒精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浓盐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故实验室新购进的浓盐酸应放入的药品柜编号是甲。
故选A。
6、C
【详解】
A、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作导线,不符合题意;
B、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作电池的电极,不符合题意;
C、氮气含氮元素,故可用于制氮肥,符合题意;
D、酒精具有可燃性,故可用作燃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D
【详解】
虽然每克油脂氧化放出的能量比糖类的多,但人类每日摄入的糖类比油脂多得多,糖类提供了人类所需能量的60%~70%,油脂只能供给20%~ -25%。答案:D
8、B
【详解】
A、汽油属于易燃易爆物质,选项不符合题意;
B、蔗糖不属于易燃易爆物质,选项符合题意;
C、酒精属于易燃易爆物质,选项不符合题意;
D、鞭炮属于易燃易爆物质,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A
【详解】
A、合理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可使食物更可口,错误;
B、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2.5微米的颗粒物,入肺影响健康,正确;
C、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化石燃料燃烧保护环境,正确;
D、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过程,正确。
故选A。
10、D
【详解】
A、中和反应生成了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都是中和反应,如酸和金属氧化物也生成盐和水,错误。
B、离子是带电的粒子,但是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电子,错误。
C、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但是含有碳元素的不都是有机化合物,如二氧化碳,金刚石,错误。
D、单质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只有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是单质,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
(1)D
(2)B
(3)A
(4)E
(5)C
【解析】
(1)
可用于切割大理石的是D.金刚石,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
(2)
可用于提供动植物呼吸的是B.氧气;
(3)
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A.干冰,干冰升华吸热,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形成降雨;
(4)
煤气中含有主要成分的是E.一氧化碳。
(5)
司机驾车前喝的饮料中不能含有的是 C.酒精。
2、甲烷 氯化镁 2PbO+C 2Pb+CO2↑ Zn+H2SO4=ZnSO4+H2↑
【详解】
有机化合物主要是由碳元素、氢元素组成,属于有机物的是CH4,名称是甲烷,盐是指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物,属于盐的是MgCl2,其名称为:氯化镁;
“密陀僧”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铅,氧化铅和碳加热反应生成铅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倭铅”的主要成分是锌,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3、
(1) 5Cu
Al2O3
(2) H2SO4 Ca(OH)2 Na2CO3 CH4
(3)维生素
(4)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析】
(1)
①表示几个原子即在元素符号前放上相应的数字,5个铜原子表示为:5Cu;
②4个铵根离子即在铵根离子符号前面放上4,表示为:;
③元素的化合价要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表示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要在化学式中该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标上相应的化合价,氢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表示为: 。
④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核外有13个电子,在原子中,原子序数=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所以该元素为13号元素,为铝元素,其化合价为+3价,空气中含量居第二的元素为氧元素,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二者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O3。
(2)
①常用除去铁锈的酸有稀盐酸和稀硫酸,根据题中提供的元素,只能是硫酸,其化学式为:H2SO4。
②农业上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氢氧化钙,其化学式为:Ca(OH)2。
③碳酸钠俗称纯碱,其化学式为:Na2CO3。
④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
(3)
六大营养物质为: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无机盐,从食谱中可以看出,缺少富含维生素的蔬菜类,故填维生素。
(4)
燃烧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充分接触和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1)
【分析】
(1)
患佝偻病是因为人体缺乏钙元素。为预防患佝偻病,可以多吃奶制品等食物,补充人体需要的该元素,故填:Ca。
(2)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以采取的灭火方法是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灭火。故填:用锅盖盖灭。
(3)
铝盆失去了金属光泽,这是由于常温下,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4)
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5)
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受热易分解生成不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所以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填:煮沸(或加热煮沸)。
(6)
水银是金属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温度计中的水银球受热体积膨胀是利用了汞原子的间隔受热变大,故填: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7)
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O2和H2O共同作用的结果,为防止铁制栏杆生锈可隔绝铁制品与氧气、水接触,通常采取的措施是喷漆等,故填:O2和H2O;喷漆(合理即可)。
5、
(1)甲烷4
(2)隔绝氧气
(3)乳化
(4)吸附
(5)①
【分析】
(1)
可燃冰是甲烷水合物,含有甲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沼气的成分是甲烷,所以都含有甲烷(CH4)。
(2)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的原理是隔绝氧气使可燃物熄灭,故填隔绝氧气。
(3)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珠分散成无数的小液滴随水流走,达到清洗目的,所以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在水中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
(4)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吸附色素和异味,所以家庭用净水器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除去有色有味的杂质。
(5)
青少年缺钙易患佝偻病,老年人缺钙易导致骨质疏松症,故选①。
三、判断题
1、错误
【详解】
有机物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如二氧化碳等,故错误。
2、错误
【详解】
淀粉遇碘单质变蓝,可利用碘水来鉴别淀粉;葡萄糖溶液在碱性条件下与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生成砖红色沉淀,可利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来鉴别葡萄糖,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可利用浓硝酸来鉴别蛋白质,碘水不能鉴别葡萄糖和蛋白质,故错误。
3、错误
【详解】
人每日需摄入50~60g油脂,能提供人体日需能量的10%-20%,糖类才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故填:错误。
4、错误
【详解】
碘遇淀粉变蓝,是碘单质遇淀粉变蓝,而不是碘元素。加碘食盐加的是碘酸钾。所以加碘食盐遇淀粉不会变色。故此判断错误。
5、错误
【详解】
油脂是重要的供能物质,正常情况下,人每日需摄入50-60g油脂,它供给人体日需能量的20%-25%。所以,“为防止体重超标,不要食用油脂类食物”这个判断是错误的。
【点睛】
四、计算题
1、(1)有机;(2)42;(3)氢
【详解】
(1)青蒿素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填:有机;
(2)由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可知,12×15+1×22+16x=282,则x=5,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为:15+22+5=42,故填:42;
(3)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可见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填:氢。
2、3;氧(或O);有机物;134
【详解】
(1)由化学式可知,苹果酸是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的,故填3;
苹果酸中,碳、氢、氧的质量比=(12×4):(1×6):(16×5)=24:3:40,所以苹果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填氧(或O)。
(2)由化学式可知,苹果酸是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的,符合有机物的组成特点,属于有机物,故填有机物。
(3)苹果酸的相对分子质量=12×4+1×6+16×5=134,故填134。
3、 (1) 95
(2)该食醋合格
NaOH的质量=4.8g×5%=0.24g
设10ml食醋中醋酸的质量为x
x=0.36g
则该食醋中总酸量为3.6g/100mL,该食醋合格。
【详解】
(1)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1-5%)=95g,,故答案为:95mL。
(2)见答案。
4、
(1)醉酒
(2)4:1
(3)32g
(4)52.2%
【分析】
(1)
酒精在血液中的含量达到20mg/100mL,但不足80mg/100mL,属于饮酒驾驶;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80mg/100mL,属于醉酒驾驶。经测定其每100mL血液中酒精含量为98mg,大于80mg/100mL,属于醉酒驾驶,故填:醉酒。
(2)
乙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4:1,故填:4:1;
(3)
92g酒精中含氧元素的质量是,故填:32g。
(4)
酒精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故填:52.2%。
5、可燃性 严禁烟火(合理即可) 蟹肉 化学变化 ×100%
【解析】
(1) ①根据面粉具有可燃性解答;②根据防止发生爆炸事故分析解答;(2) ①根据蛋白质的食物来源解答;②根据有新物质生成解答;③根据化学式计算解答。(1) ①根据面粉能燃烧的事实,推知面粉具有可燃性;②面粉厂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严禁烟火等;(2) ①西红柿中富含维生素,蟹肉中富含蛋白质;②若有机砷转化为砒霜,有新物质砒霜生成,该转化属于化学变化;③As2O3中砷元素的质量分数×100%。
五、实验探究
1、防止爆炸 探究不同浓度的消毒液的杀菌效果 较高温度和较长时间光照 两者会发生反应 移动水准管使两侧液面高度相同 吸收气体中的氯化氢气体 c bc 解:224mL=0.224L,收集到氯气质量为3.17g/L×0.224L≈0.71g
设样品中NaClO的质量分数为x
答:样品中NaClO的质量分数7.45%。
【详解】
(1)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A和氯气反应生成盐酸,则A为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中氧气反应易产生爆炸,故装置1必须保证气密性良好并在其周围严禁明火,其原因是防止爆炸。
(2)由流程可知,反应②为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次氯酸钠、氯化钠和水,。
(3)实验1中控制的变量为不同浓度的消毒液,故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的消毒液的杀菌效果。
(4)分析实验2-1中数据可知,消毒液ORP随光照时间增大而减小;分析实验2-2中数据可知,消毒液ORP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影响84消毒液失效的因素是较高温度和较长时间光照。
(5)由题干可知,NaClO溶液呈碱性;盐酸显酸性,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盐酸)混合使用的原因是两者会发生反应。
(6)步骤⑥中的操作为:移动水准管使两侧液面高度相同,防止因为液面高度不同产生压强差导致读数误差。
(7)已知,氯气可溶于水,且会与水反应,但基本不溶于饱和食盐水;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导致生成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杂质,故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气体中的氯化氢气体;D中的试剂为固体,故不是b浓硫酸,a碱石灰中含有氢氧化钠会吸收氯气,故不能是碱石灰,则D中试剂为c硫酸铜,硫酸铜遇水变蓝色,可以检验水。
(8)a、反应前量气管水面到0刻度处,说明0刻度在上方,反应后仰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变大,测定结果变大,错误;
b、装置A中仍有气泡就停止实验进行测量气体的体积,导致收集到氯气的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小,正确;
c、量气管中的食盐水不饱和,会吸收部分氯气,导致收集到氯气的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小,正确;
故选bc。
(9)见答案。
2、氯化钠 产生白色沉淀 氯化钠、碳酸钠 HClO不稳定,受热或光照会发生分解 避光、低温、密封保存 NaClO有腐蚀性 不能
【详解】
分析讨论:
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氯化钠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因此该84消毒液中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钠。
实验过程:
1、取适量试样,加入盛有红色布条的试管中,一段时间后观察,红色布条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次氯酸钠、次氯酸,猜想二不正确;
2、另取适量试样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振荡,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猜想一正确。
综合结论:
该84消毒液中含有的溶质为氯化钠、碳酸钠。
交流与思考:
敞口久置的84消毒液,因次氯酸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失去有效成分,溶质中有碳酸钠但没有次氯酸的原因是HClO不稳定,受热或光照会发生分解,所以合理存放84消毒液的方法是避光、低温、密封保存。
拓展与延伸:
(1)生活中,一般不用84消毒液对蔬菜、水果进行消毒,其原因可能是NaClO有腐蚀性。
(2)生活中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混合使用,是因为次氯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有毒的氯气。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