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重点解析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人工降雨 B.煤的干馏 C.活性炭吸附异味 D.酒精挥发
2、2021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露天焚烧垃圾 B.坚持节约用水 C.大力植树造林 D.用餐光盘行动
3、下列行为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分类回收垃圾,减少资源浪费
B.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减少疾病传染
C.开发太阳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D.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4、已知H2S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 + 3O22SO2 + 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体现H2S的可燃性 B.H2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2
C.生成的SO2可以直接排入空气 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5、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洁净的空气属于纯净物
B.碳循环对维持自然界中物质、能量及生态的平衡有重要意义
C.空气质量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D.红磷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6、习总书记指出,人类与自然是生命的共同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下列做法违背“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理念的是
A.分类回收垃圾 B.提倡用餐光盘行动
C.排放核废水入海 D.合理开发金属资源
7、下列做法不符合“山青水绿、天蓝地净”理念的是
A.合理施用农药、化肥 B.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C.限制燃放烟花爆竹 D.充分利用天然气、风能、太阳能
8、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B.经常用钢丝球擦洗铝锅
C.在煤炉上放一壶水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D.发现煤气泄漏开灯查看
9、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点燃
B 鉴别CuO粉末和木炭粉 观察颜色
C 鉴别H2和CH4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
D 鉴别双氧水和蒸馏水 取样,分别加入二氧化锰
A.A B.B C.C D.D
10、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纸张双面使用 B.室内光线明亮开灯
C.开燃油车出行 D.污水随意排放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煤、___________和天然气是常见的化石燃料。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上述4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填图中字母)。写出A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
2、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环境、材料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
(2)推行使用乙醇汽油既可节约石油资源,又减少环境污染。乙醇汽油在物质分类中属于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乙醇俗称酒精,可通过高粱、玉米和薯类等发酵、蒸馏而得到,属于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3、我国宣布将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为此,一方面可通过植树造林等途径抵消排放的二氧化碳;另一方面可减少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___的使用比重,增大__________等其他能源的使用;其中氢燃料电池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类似于氢气燃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
(1)现阶段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它们的主要成分都含_________元素,还含有硫、氮等元素,燃烧产生的________降雨时会形成酸雨。
(2)捕集、利用和封存CO2是实现碳中和的一种途径,矿物质碳化封存的反应之一是氧化镁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运载火箭使用的燃料有液氢、煤油等。氢气目前还不能在生活和生产中大规模使用的原因之一是______;煤油是_____的产品,为使煤油充分燃烧,一是要有足够的氧气,二是要______。
5、习总书记于2021年4月宣布: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新能源的开发、CO2的利用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1)氢能源开发。2021年4月科技部与山东省签署“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
①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②光伏发电可为电解水制氢气提供电能,光伏发电用到的高纯硅可用SiO2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取,同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CO2的利用。
①在高温、高压下,二氧化碳和氨气(NH3)可以合成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超临界CO2是指温度与压强达到一定值时,CO2形成气态与液态交融在一起的流体。研究发现超临界CO2流体和水相似,溶解能力强,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下列关于超临界CO2流体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它是混合物
B.它的化学性质与普通二氧化碳相同
C.它的分子不再运动
D.它可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
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塑料是有机合成材料(____)
2、氢能源因制取成本高、贮存难,现阶段还不能广泛利用(_____)
3、建造路桥需要大量的钢筋混凝土,这些合成材料的使用,让人类摆脱了依赖利用天然材料的历史(____)
4、大量开采埋于海底的可燃冰,可以缓解资源枯竭的问题(_____)
5、天然气是比煤、石油更加清洁的化石燃料(_____)
四、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2020年12月,嫦娥五号搭乘长征五号火箭顺利完成探月工程。
(1)火箭发动机一般使用煤油、液氢,液氧、二氧化氮作推进剂,其中的煤油属于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液氧呈_____色。
(2)二氧化氮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是_____,使用液氢作燃料的优点有_____。
(3)计算2千克液氢充分燃烧,需要助燃剂液氧的质量是多少?
2、造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有效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1)回收农田产生的秸秆作为造纸原料,可以减少焚烧秸秆带来的______污染。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6H1005)n],纤维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2)造纸会产生大量含NaOH的碱性废水,需经处理呈中性后排放。
①检测废水呈碱性的简单方法是_____。
②若某造纸厂废水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l.6%,现有废硫酸9.8 t(H2SO4的质量分数为20%),可以处理的废水质量是多少 (计算过程写在答题卡上)____________
3、黑火药由硝酸钾、硫磺和木炭组成,爆炸时主要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横线上的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
(2)黑火药制作的烟花燃放时,产生的空气污染物有、_______(固体和气体污染物,各填一种)。
(3)硝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生成24g氧气需硝酸钾的质量是多少
4、天然气是常见的化石燃料。
(1)做饭时,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应将炉具的进风口调__(填“大”或“小”)。
(2)含160g甲烷的天然气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克?(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5、 “洗衣凝珠”是由一层薄膜包裹洗衣液制成的新型洗涤产品,该产品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可溶于水的聚乙烯醇(PVA)塑料。
(1)PVA塑料属于______(填“合金”或“有机合成材料”)。
(2)醋酸是合成PVA的原料之一,醋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其计算式为______。
五、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
1、今年冬天,我区城乡居民普遍使用“天然气”取暖,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实验小组针对甲烷的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1 甲烷在隔绝氧气的情况下,高温裂解生成炭黑和氢气。
2 甲烷气体扩散到空气中也可造成温室效应。
探究一:
发现问题:小明发现用天然气做饭时,锅底出现一些黑色物质。这些黑色物质是不是甲烷燃烧生成的碳单质呢?
进行实验:小明收集少量样品,利用如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装置
取样品放于燃烧匙,点燃酒精灯,加热至红热,由上至下缓慢深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待燃烧结束后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 ①燃烧匙中的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②_______。
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黑色物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实验结论:此黑色物质为______。
探究二: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和甲烷哪一种气体产生的温室效应更强?
设计实验:
(1)甲、乙装置相同,广口瓶为透明玻璃瓶,分别充满甲烷和二氧化碳气体。U形管内装有相同的红墨水,左右液面相平。
(2)用相同强度的光照照射甲、乙装置,且日照时间相同。
进行实验:
(1)一定时间内,甲乙装置产生的共同现象是_______。
(2)几天后,观察到甲装置U形管液面差明显大于乙装置U形管液面差。
得出结论:_______。
反思交流:盲目开采可燃冰很容易造成甲烷不断往空气中泄漏,很可能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因此,我们要努力学习,习得本领,造福人类。
2、兴趣小组同学为了弄清即将维修的沼气池中气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
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收集气体)将不加盖的矿泉水瓶装满水,用细绳吊入池中,再用木棍拨动使瓶中的水全部倒出,然后迅速拉起矿泉水瓶,盖上瓶盖。
(对气体猜想)
猜想Ⅰ:全部是CH4;猜想Ⅱ:全部是CO;猜想Ⅲ:全部是CO2;猜想Ⅳ:是CH4和CO2的混合气体
(实验和推断)
(1)(1)步骤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步骤③“注水装置”应选下图中的____________。(填序号)
(2)若“现象b”为杯壁有水雾出现,有同学认为“猜想Ⅰ或Ⅳ”成立,其③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另有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能证明收集到的气体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理由是____________。
(3)采取排除干扰措施后:若“现象a、b”无明显现象,“现象c”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猜想____________”成立;若“现象a、c”均为石灰水变浑浊,“现象b”为杯壁有水雾,则证明“猜想____________”成立。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详解】
A、干冰人工降雨,是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水蒸气凝结,是二氧化碳与水的三态变化,无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煤的干馏指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生成焦炭(或半焦)、煤焦油、粗苯、煤气等产物的过程,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活性炭吸附异味过程中无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酒精挥发是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无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2、A
【详解】
A.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烟尘和有害气体,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
B.坚持节约用水可以节约大量水资源,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
C.大力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
D.用餐光盘行动能够不浪费食物,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
故选A。
【点睛】
3、B
【详解】
A、分类回收,利用垃圾,既减少污染又节约资源,A正确;
B、树木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减缓温室效应,同时生产一次性筷子需要消耗能源,B错误;
C、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既可以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又可以减少使用化石能源,C正确;
D、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私家车出行,能够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D正确;
故选B。
4、A
【详解】
A、该反应中,硫化氢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故该反应体现硫化氢的可燃性,符合题意;
B、硫化氢中氢元素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导致酸雨,故生成的二氧化硫不能直接排放,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B
【详解】
A、洁净的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碳循环对维持自然界中物质、能量及生态的平衡有重要意义,如碳循环可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生成有机物,可通过呼吸作用等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同时放出能量,符合题意;
C、空气质量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差,不符合题意;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C
【详解】
A. 分类回收垃圾,促进资源再生,做法符合该理念;
B. 提倡用餐光盘行动节约资源,做法符合该理念;
C. 排放核废水入海会造成海水污染,危害人类健康,做法不符合该理念;
D. 合理开发金属资源可以节约资源,做法符合该理念。
故选:C。
7、B
【详解】
A、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可以在使粮食增产的同时减少污染环境,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会影响农作物生长,还会污染环境,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充分利用天然气、风能、太阳能,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空气污染,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A
【详解】
A、不使用含磷洗衣粉,可以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减少“水华”现象的发生,符合题意;
B、经常用钢丝球擦洗铝锅,会将铝锅表面的氧化铝除去,减少铝锅的使用寿命,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不符合题意;
D、煤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容易发生爆炸,故发现煤气泄漏,不能开灯查看,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D
【详解】
A、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无法被点燃,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铜和木炭粉都是黑色的,观察颜色,无法区分,不符合题意;
C、氢气燃烧生成水,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烧杯内壁均有水雾出现,现象相同,无法区分,不符合题意;
D、取样,分别加入二氧化锰,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水中加入二氧化锰,无明显现象,现象不同,可以区分,符合题意。
故选D。
10、A
【详解】
A、双面使用纸张可有效节约资源,此选项做法可行;
B、室内光线明亮时再开灯属于资源的浪费行为,此选项做法不可行;
C、燃油车会排放空气污染物,故开燃油车出行不利于保护环境,此选项做法不可行;
D、污水不经处理就随意排放会对水体造成污染,故此选项做法不可行。
故选A。
【点睛】
二、填空题
1、
(1)石油
(2) BC C
【分析】
根据题中微观示意图分析其反应的方程式为:;
(1)
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当今常见的化石燃料为:煤、石油、天然气,故填:石油;
(2)
根据分析其化学方程式,B为H2O,C为CO,都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BC为化合物;A是单质碳,其化学式为:C;
2、
(1)天然气
(2) 混合物 可再生
【解析】
(1)
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2)
乙醇汽油中含有多种物质,在物质分类中属于混合物;乙醇可通过高粱、玉米和薯类等发酵、蒸馏而得到,属于可再生能源。
3、天然气 风能(合理即可)
【详解】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为实现碳中和,一方面可通过植树造林等途径抵消排放的二氧化碳;另一方面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比重,增大风能、太阳能等其他能源的使用;
氢气燃烧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1) 碳C 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或SO2、NO2)
(2)
(3) 制取成本高(或运输贮存困难) 石油 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分析】
(1)
化石燃料中主要成分中都含有碳元素,燃烧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化石燃料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与水、氧气反应形成硫酸、硝酸,形成酸雨。
(2)
反应物是MgO 、CO2,生成物是MgCO3,所以化学方程式是MgO+CO2=MgCO3。
(3)
氢气制取随原料来源广泛,但制取需要大量能量,制取成本高。氢气分子体积较小,运输贮存困难,所以氢气目前还不能在生活和生产中大规模使用。煤油是石油的产品。物质燃烧需要有足够的氧气和与氧气充分接触,即为使煤油充分燃烧还可以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点睛】
5、
(1) 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热值高或原料来源广泛)
(2) BD
【解析】
(1)
①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热值高或原料来源广泛)。
②高纯硅可用SiO2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取,同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该气体为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
①在高温、高压下,二氧化碳和氨气(NH3)可以合成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A.CO2形成气态与液态交融在一起的流体,它只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错误;
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种类不变,故它的化学性质与普通二氧化碳相同,正确;
C.分子原子永远在不停运动,错误;
D.超临界CO2流体和水相似,溶解能力强,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它可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正确。
故选BD。
三、判断题
1、正确
【详解】
塑料是有机合成材料,正确。
【点睛】
2、正确
【详解】
氢气燃烧产物是无污染的水,所以氢能源是最清洁的能源,但是由于其制取成本高且贮存困难,所以不能广泛应用。
【点睛】
3、错误
【详解】
建造路桥需要大量的钢筋混凝土,属于复合材料,故填:错误。
4、错误
【详解】
可燃冰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不能大量开采,应合理开采,故错误。
5、正确
【解析】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是比煤、石油更加清洁的化石燃料
【详解】
四、计算题
1、(1)不可再生,淡蓝
(2)酸雨,燃烧无污染、热值高、原料来源广
(3)解:设需要助燃剂液氧的质量为x
x=16kg
答:需要助燃剂液氧16kg。
【详解】
(1)煤油是石油分馏的产品,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液氧呈淡蓝色。
(2)二氧化氮和空气中水生成酸性物质,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是酸雨,使用液氢作燃料的优点有无污染或热值高或原料来源广
(3)见答案。
2、烟尘 36∶5∶40 取样,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若酚酞变红,则废水呈碱性(合理即可) 100t
【分析】
(1)化学式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的之比。
(2)①检验溶液的碱性常用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
②可先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氢氧化钠的质量,在根据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求出废水的质量。
【详解】
(1)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烟尘,污染空气。根据纤维素的化学式(C6H1005)n知,纤维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6)∶(1×10)∶(16×5)=36∶5∶40。
(2)①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常用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可以用酚酞试液进行检验,若变红证明溶液呈碱性。
②解:9.8t废硫酸溶液中含硫酸的质量为9.8t×20%=1.96t
设9.8t废硫酸溶液可以反应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解之得:x=1.6t
含1.6t氢氧化钠的废水的质量==100t
答:可以处理的废水质量是100t。
3、(1)K2S;(2)烟尘(或可吸入颗粒物等合理即可)、SO2(或CO、或NO或NO2或NOx);(3)151.5g
【详解】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横线上的物质的化学式是 K2S。
(2)黑火药制作的烟花燃放时,会产生烟尘、生成硫化钾且还可能存在二氧化硫等气体污染物,所以产生的空气污染物有烟尘、K2S、SO2。
(3)设生成24g氧气需硝酸钾的质量是x:
x=151.5g
生成24g氧气需硝酸钾的质量是151.5g。
4、(1)大;(2)440g
【详解】
(1)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说明氧气不充足,燃料不能充分燃烧,所以此时应将灶炉具的进风口调大,增加氧气的量;
(2)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解得=440g
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440g。
5、(1)有机合成材料;(2)%
【详解】
(1)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PVC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有机合成材料
(2)醋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其计算式为;故填:
五、实验探究
1、CH4+2O2CO2+2H2O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CO2 碳单质 U形管内红墨水左低右高 甲烷温室效应更强
【详解】
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故填:CH4+2O2CO2+2H2O。
实验一:
碳单质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化学方程式C+O2CO2,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说明是碳单质,故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O2;碳单质。
实验二:
进行实验:二氧化碳和甲烷气体产生温室效应,温度升高,集气瓶中压强增大,U形管内红墨水左低右高。
得出结论:几天后,观察到甲装置U形管液面差明显大于乙装置U形管液面差,说明甲烷温室效应更强。可得出甲烷温室效应更强。
2、吸收二氧化碳 ⅱ 瓶中剩余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Ⅱ Ⅳ
【详解】
(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步骤②的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碳;
步骤③注入水的目的是排出装置内的气体,“注水装置”应选下图中的ⅱ,防止气体从漏斗逸出;
(2)若“现象b”为杯壁有水雾出现,则说明气体中有氢元素,气体燃烧能生成水,为“猜想Ⅰ或Ⅳ”成立,说明气体中含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其③反应方程式为:;
另有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能证明收集到的气体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理由是经过氢氧化钠溶液时会带入水蒸气,导致瓶中剩余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3)采取排除干扰措施后:若“现象a、b”无明显现象,说明气体中没有二氧化碳和甲烷,“现象c”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猜想Ⅱ”成立;若“现象a”为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含二氧化碳,“现象c”为石灰水变浑浊、“现象b”为杯壁有水雾,说明有甲烷,则证明“猜想Ⅳ”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