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目标
1、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质量的实验测定,了解质量守恒定律
2、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认识在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质量总和与各生成物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二、重点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
三、课前自学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___________,等于反应后生成的___________,这个规律叫做___________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___没有改变,原子的____没
有增减,原子的___________ 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3.质量守恒定律实验:
【设问】溶液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那么在氧化反应和其它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呢?
【实验】
(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现象:白磷燃烧,生成___________,前后质量没有变化--天平保持平衡。
(2)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现象:两种溶液混合,反应生成___________。前后质量不变(天平保持平衡)
【结论】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___________等于__________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是质量守恒定律。
【讨论】能否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呢?--关键是使产生的气体能被吸收、储存或反应掉。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面两种现象:
(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增加了。
(2)煤燃烧后留下的煤灰的质量,比煤的质量减少了。
【课外知识补充】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现在,在自然科学的学习和研究中,质量守恒定律已被普遍应用,在课堂上我们通过几组简单的实验,便发现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这一特点,但在历史上,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以及被科学家们公认却几经波折.
最早,波义耳做了在敞口容器中煅烧金属的实验,发现煅烧后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增加了,没有得出质量守恒的结论.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煅烧,锡发生变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锡,但容器和容器里的物质的总量,在煅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经过反复的实验,都得同样的结果,于是他认为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总量是守恒的.但这一发现当时没有引起科学家们的注意,直到1777年法国的拉瓦锡做了同样的实验,也得到同样的结论,这一定律才获得公认.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精密的实验奠定了基础.1908年德国化学家朗道耳特及1912年英国化学家曼莱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反应前后质量之差小于0.0001 g.这个差别在实验误差范围之内,至此科学家们才一致承认了这一定律.
思考:为什么波义耳没有得出质量守恒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交流
1 、下列说法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增加了
B.蜡烛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质量之和等于蜡烛的质量
C.氯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轻
D.粗盐提纯实验得到精盐质量和滤纸上砂子的质量之和等于溶解的粗盐的质量
2、 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问题.
(1)镁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加.
(2)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质量比原来固体质量少.
3、 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 )
A.分子的种类 B.分子的数目 C.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D.物质的种类
4、 若有A g氯酸钾与B 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到不再减少时为止,得到剩余固体C g,则反应生成的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___g,同时会生成氯化钾__________g.
5、 23 g某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共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27 g水,则该有机物含碳元素的质量是___________,含氢元素的质量是___________ ,它是由___________ 元素组成的.
五、当堂检测
1.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问题.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红磷的质量增加.
(2)6 g氯酸钾与2 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小于8 g.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将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
(1)蜡烛燃烧的过程中,蜡烛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之和.
(2)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水的质量比氢气的质量小.
3.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
A.原子的种类 B.原子的个数 C.分子的种类 D.分子的个数
4.若6g碳在充足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22 g,则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 ) A.28g B.16g C.32g D.无法确定
5.酒精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则有关酒精的组成描述正确的是( )
A.只含C、H元素
B.一定含C、H元素,可能含O元素
C.一定含C、H、O元素
D.一定含C、O元素,可能含H元素
6.加热A和B各10 g的混合物,A全部参加反应,反应后生成8 g C和4 g D,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 )
A.2 g B.4 g C.10 g D.12 g
7.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的反应前后,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 )
A.由大变小 B.由小变大 C.不变 D.无法判断
8.在A+BC+D反应中,5 g A和4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 g C,则生成D的质量为___________,A、B、C、D四种物质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9.某化合物1.6 g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3.6 g水,求1.6 g该物质中含碳、氢两元素的质量各是多少?该物质由什么元素组成?
六、作业布置
七、课后反思
学生上完课后,还存在的疑问,还需教师进一步讲解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