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下3.2 氧化和燃烧 学案(知识精讲+典型例题+巩固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八下3.2 氧化和燃烧 学案(知识精讲+典型例题+巩固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4-18 11:15:4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节 氧化和燃烧
学习目标:
知识精讲 有的放矢
核心考点一:氧化反应
知识归纳
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作氧化反应。
类型:
①缓慢氧化:氧化过程进行得非常缓慢,甚至在短期内不易察觉,如钢铁生锈、塑料和橡胶制品的老化等。
②剧烈氧化:氧化过程进行得很剧烈,如燃烧。
典型例题 珠联璧合
【例题1】(2021秋 遵化市期中)下列现象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木炭燃烧 B.食物腐败 C.蜡烛燃烧 D.汽油燃烧
【答案】B
【解答】解:A、木炭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B、食物腐败,是食物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正确。
C、蜡烛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D、汽油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变式1】(2021秋 遵化市期中)下列现象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木炭燃烧 B.食物腐败 C.蜡烛燃烧 D.汽油燃烧
【答案】B
【解答】解:A、木炭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B、食物腐败,是食物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正确。
C、蜡烛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D、汽油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知识精讲 有的放矢
核心考点二:燃烧及燃烧的条件
知识归纳
1.燃烧的概念: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作燃烧。
2.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助燃剂、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物质 白磷 红磷 汽油 木材 木炭 硫 酒精 无烟煤
着火点℃ 40 240 250 250~330 320-370 260 558 700-750
3.可燃物的着火点:物质燃烧所需达到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
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异同点:①本质一样,都是与氧气发生反应;②现象不一样,在氧气中燃烧剧烈一些。21·cn·jy·com
原因: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
自燃:由于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被积累后,温度升高达到该可燃物的着火点时,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不经点火就自发燃烧起来的现象。21*cnjy*com
爆炸:如果燃烧以极快的速率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瞬间内累积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剧地膨胀,就会引起爆炸。
化学变化:鞭炮
物理变化:高压锅爆炸
典型例题 珠联璧合
【例题2】如图是特色菜“纸锅烧豆腐”。将盛有豆腐、水和调味品的纸锅直接放在固体酒精上烧,发现纸锅不会被烧坏;小明认为是纸锅里的水在沸腾时到达沸点后温度不变,达不到使纸燃烧的温度。下列操作能证明小明观点的是
A.把空纸锅放在酒精上烧 B.把纸锅换成铁锅
C.把固体酒精换成煤气灶 D.用扇子加大火力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知道,小明认为纸锅中盛着水,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最高温度是100℃,纸锅受水的影响,不会超过100℃,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锅不会燃烧,为了能证明小明观点,可以把空纸锅放在酒精上烧,若不能燃烧,说明小明猜想错误,若能够燃烧,说明小明猜想正确,故A符合题意;
BCD.把纸锅换成铁锅,把固体酒精换成煤气灶,用扇子加大火力,都不能改变水的沸点,与小明的猜想无关,故BCD不符合题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故选A。
【变式2】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如图甲所示。图乙所示的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的是(  )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答案】A
【解析】①白磷在冷水中不燃烧,不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只能证明与氧气有关;
②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
③不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能证明与氧气有关;
④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
故选择A。
知识精讲 有的放矢
核心考点三: 灭火
知识归纳
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之一,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2)隔绝空气(或氧气)
(3)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促进燃烧:(1)增大氧气的浓度 (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2)增大可燃物和氧气的接触面积 (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典型例题 珠联璧合
【例题3】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到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火灾是一种燃烧现象,燃烧属于缓慢氧化
B.电路老化着火,应立即用水灭火
C.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前行
D.为了快速逃离火场可乘坐电梯
【答案】C
【解析】A. 火灾是一种燃烧现象,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此选项错误;
B. 电路老化着火,应先切断电源,此选项错误;
C. 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前行,防止烟尘、有毒气体进入人体,此选项正确;
D. 发生火灾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生,此选项错误。
故选C。
【变式3】2020年3月底,四川西昌突发森林火灾,过火面积约1000公顷。下列关于森林火灾应急措施或原因不合理的是( )www.21-cn-jy.com
A.用沙土灭火,达到隔绝空气的目的
B.飞机播撒干冰,达到降低可燃物着火点的目的
C.紧急疏散火灾周围地区的人群及贵重物品,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
D.砍掉或清理大火前面的干枯树枝、树叶等可燃物,达到隔离可燃物的目的
【答案】B
【详解】A、用沙土灭火,可达到隔绝空气的目的,故选项正确;
B、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变,故选项错误。
C、紧急疏散火灾周围地区的人群及贵重物品,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故选项正确;
D、发生火灾时砍掉或清理掉大火前面的树枝等可燃物,可以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正确。2·1·c·n·j·y
故选:B。
知识精讲 有的放矢
核心考点四: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知识归纳
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伴有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即有放热现象或吸热现象。【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放出热量的反应:如燃料的燃烧,生石灰与水结合成氢氧化钙,镁与盐酸反应等。
(2)吸收热量的反应:如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CO,Ba(OH)2与NH4Cl反应。
典型例题 珠联璧合
【例题4】(2022 宿州一模)放热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应用的主要原理不涉及放热反应的是(  )2-1-c-n-j-y
A.生石灰用于加热即热食品
B.炸药用于拆除危旧建筑
C.铁粉用于制作热敷袋
D.用水鉴别NaOH和NaCl
【解答】解:A、生石灰用于加热即热食品,利用的是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故选项不符合题意;www-2-1-cnjy-com
B、炸药用于拆除危旧建筑,是利用炸药爆炸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铁粉用于制作热敷袋,是利用了铁与氧气、水反应放热,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用水鉴别NaOH和NaCl,主要是利用在溶解过程中能量的变化不同,不是放热反应,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变式4】(2021 益阳)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有放热现象
B.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C.化学能可转变成电能,如天然气燃料电池已被应用于城市客车的驱动电源
D.人体能维持恒定体温,主要是蛋白质在酶的催化下转变成CO2和H2O,放出热量
【解答】解:A.有些化学反应放出热量,有些化学反应需要吸收热量,如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故A错误;
B.人类利用的能量大部分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取能量,如太阳能、风能等,故B错误;
C.化学能可转变成电能,如天然气燃料电池已被应用于城市客车的驱动电源,故C正确;
D.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能维持恒定体温,主要是糖类在酶的催化下转变成CO2和H2O,放出热量,故D错误。
故选:C。
走进重高 拓展视野
【题1】.人们常在可燃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氢氧化镁是一种常见的阻燃剂,受热易分解:Mg(OH) 2 MgO+H2O↑.下列关于该化合物可作阻燃剂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分解反应属吸热反应,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B.该化合物着火点高,不易燃烧
C.生成的水蒸气稀释空气
D.生成的固体氧化物隔绝空气
【解答】解:A.该反应吸收热量,可以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正确;
B.该化合物没有可燃性,故错误;
C.生成的水蒸气稀释空气,有利于灭火,故正确;
D.生成的固体氧化物隔绝了氧气,故正确。
故选:B。
【题2】.“魔棒点灯”趣味实验的操作为: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在高锰酸钾上滴加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被点燃了。你认为酒精灯能被点燃的主要原因是(  )
A.“魔棒”具有神奇的功力使酒精灯点燃
B.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的混合物能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使酒精自发燃烧
C.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D.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氧气,酒精在氧气浓度大的环境中能自发燃烧
【解答】解:A、“魔棒”不具有神奇的功力。错误;
B、酒精灯的着火点不能降低。错误;
C、高锰酸钾和浓硫酸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正确;
D、酒精在氧气浓度大的环境中也不能自发燃烧。错误。
故选:C。
巩固训练 初露锋芒
【题1】如图,往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某固体,会引起试管内白磷燃烧,该固体可能是(  )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氯化钠 D.碳酸钙
【答案】A
【详解】
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使容器内温度升高,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引起试管内白磷燃烧,选项正确。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容器内温度降低,选项错误。
C、氯化钠溶于水容器内温度基本不变,选项错误。
D、碳酸钙难溶于水,容器内温度基本不变,选项错误。
故选A。
【题2】已知蜡烛的着火点约为190℃,蜡烛的火焰由气态蜡燃烧形成,如图所示,在温度计示数为280℃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
A.隔绝氧气 B.移走可燃物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无法判断
【答案】B
【详解】
蜡烛的着火点约为190℃,蜡烛的火焰由气态蜡燃烧形成。如图所示,在温度计示数为280℃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使气态石蜡被赶走,所以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故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移走可燃物。【出处:21教育名师】
故选B。
【题3】下列变化中都有能量变化,其中属于在化学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是(  )
A.镁与稀盐酸反应
B.高锰酸钾制氧气
C.硝酸铵溶于水使温度降低
D.利用干冰升华进行人工降雨
【答案】B
【解答】解:A、镁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镁溶液和氢气,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故选项错误。
B、高锰酸钾制氧气,需要进行加热,属于吸热反应,故选项正确。
C、硝酸铵溶于水使温度降低,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利用干冰升华进行人工降雨,利用的是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题4】科学课上,老师向大家演示了两个化学反应实验。
(1)实验一中,将混有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烧杯放在玻璃板上,快速搅拌玻璃棒后静止片刻,提起小烧杯,发现玻璃板粘在烧杯底部一起提起。可见,氢氧化钡和氯化铵反应能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来源:21cnj*y.co*m】
(2)实验二中,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写出氧化钙的化学式______。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将气球中的生石灰倒入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
【答案】 吸收 CaO 气球先变大后变小
【详解】
(1)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后,发现玻璃板粘在烧杯底部一起提起,说明反应后水结冰,说明反应吸收热量。【版权所有:21教育】
(2)氧化钙中钙元素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所以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所以气球会变大,等热量散失之后,气球会变小,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先变大后变小。
【题5】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的探究实验。
①将所需仪器按照装置图连接起来;
②在K3处夹紧止水夹,打开K1和K2,向上拉动任意一支注射器的活塞;
③将实验所需药品加入对应的仪器;
④将装有适量白磷的具支试管放入冷水中,打开K3处止水夹;
⑤打开K1,关闭K2,往装置甲中加入适量的双氧水,氧气进入具支试管中;
⑥关闭K1,打开K2,往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盐酸,二氧化碳进入具支试管中;
⑦将装有适量白磷的具支试管放入80℃的热水中;
⑧…,生成气体进入具支试管中;
⑨关闭K1,打开K2,往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盐酸。
(1)实验步骤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在实验步骤⑥中,具支试管中氧气已经排尽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3)步骤⑧中…处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才能看到白磷燃烧起来的实验现象;
(4)已知白磷的化学式为P4,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结论:可燃物燃烧必须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答案】 检查装置气密性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打开K1,关闭K2,往装置甲中加入适量的双氧水
【详解】
(1)经过步骤①和步骤②后,装置形成了密封,打开K1和K2,向上拉动任意一支注射器的活塞,内部体积变大,压强减小,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活塞重新被压回原位置,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二氧化碳密度比氧气大,所以先在底部聚集,将氧气排出先进入澄清石灰水,当全部氧气排出后,二氧化碳进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氧气已排净。
(3)在步骤⑥中要通入氧气,因此要打开K1,关闭K2,排出二氧化碳,加入双氧水后,生成氧气,进入具支试管,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白磷着火点,此时发生燃烧。
(4)白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
课后训练 鲲鹏展翅
【题1】.(2022春 重庆月考)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是全球首次以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的奥运火炬外壳,传递的圣火用最清洁能源作燃料,该燃料是(  )
A.汽油 B.氢气 C.天然气 D.一氧化碳
【解答】解:A、汽油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污染空气,故A不符合题意;
B、氢气燃烧生成水,产物无污染,所以是最清洁的燃料,故B符合题意;
C、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故C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题2】.(2022 威远县校级一模)2020年3月30日,四川西昌突发森林火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出动直升机开展吊桶投水扑灭山火,主要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大火不易扑灭是因为山势陡峭,树林茂密,难以通过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C.地表腐质层的可燃性气体在雷击作用下达到着火点而燃烧,引发森林火灾
D.消防人员灭火要防止被森林大火灼烧,并戴好防护面罩避免吸入有害物质
【解答】解:A、出动直升机开展吊桶投水扑灭山火,主要目的是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不能降低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B、大火不易扑灭是因为山势陡峭,树林茂密,难以通过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此选项说法正确;
C、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同时满足即可燃烧,地表腐质层的可燃性气体在雷击作用下达到着火点而燃烧,引发森林火灾,此选项说法正确;
D、消防人员灭火要防止被森林大火灼烧,并戴好防护面罩避免吸入有害物质,此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题3】.(2021秋 沭阳县期末)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氢气燃烧 B.塑料老化
C.动植物体呼吸 D.金属的锈蚀
【解答】解:A、氢气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正确。
B、塑料老化,是塑料与空气的氧气等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C、动植物体呼吸,是动植物是与空气的氧气等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D、金属的锈蚀,是金属是与空气的氧气等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题4】.(2021秋 苏州期末)下列反应中,吸收热量的是(  )
A.生石灰与水反应 B.硫燃烧
C.镁与稀盐酸反应 D.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解答】解:A、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会放出热量,故A不合题意;
B、硫燃烧会放出热量,故B不合题意;
C、镁与稀盐酸反应会放出热量,故C不合题意;
D、碳与二氧化碳反应需要高温,所以需要吸热热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题5】.(2022 亳州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先挤压右侧滴管,使液体A与固体D接触,产生大量气泡,同时微热燃烧管,观察到纸屑先于木屑燃烧,然后挤压左侧滴管滴下液体,也产生气泡,同时纸屑和木屑均熄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证明纸屑的着火点高于木屑
B.该装置的优点有:操作简单、节约药品、现象明显
C.实验过程中产生的CO,可以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尾气处理
D.液体B和固体C一定是稀盐酸和石灰石(或大理石)
【解答】解:A、在实验中微热燃烧管,观察到纸屑先于木屑燃烧,说明温度达到了纸张的着火点,而还没有达到木屑的着火点,即该实验可证明纸屑的着火点低于木屑,故A错误;
B、该装置操作简单,容积小,节约药品,现象明显,故B正确;
C、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一氧化碳,故C错误;
D、液体B和固体C不一定是稀盐酸和石灰石(或大理石),也可能是稀硫酸与碳酸钠等,故D错误。
故选:B。
【题6】.(2021秋 邢台期末)篝火晚会将木材架空燃烧的目的是(  )
A.使木柴的着火点降低 B.使木柴变成可燃物
C.使木柴与氧气充分接触 D.使木柴散热的速度加快
【解答】解:野炊时,人们常将木材架空起来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料的燃烧,并不能使木柴的着火点降低。21*cnjy*com
故选:C。
【题7】.(2022 涧西区模拟)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家中常使用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作燃料,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是    (答一条即可):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一般通过沉降、   、吸附和消毒等净水方法得到。
【解答】解: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可以是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一般通过沉降、过滤、吸附和消毒等净水方法得到。
故答案为:CH4+2O2CO2+2H2O;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过滤。
【题8】.(2022 河南模拟)如图是有关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观察到Y形管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可得出的燃烧条件是    ;Y形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又可得出的燃烧条件是    。
【解答】解: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Y形管中白磷和红磷都进行80℃的水中水浴加热,且在同一个装置内,Y形管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可以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Y形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又可得出的燃烧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故答案为: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题9】.(2021秋 大安市校级期末)请根据如图实验回答问题:
(1)请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
(3)图一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得出燃烧的条件是    。
(4)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    。
(5)一旦发生火灾,消防队员通常用水来灭火,该方法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
【解答】解:(1)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空气或氧气;
(3)图一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二者均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但是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白磷燃烧但是红磷没有燃烧,由此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1教育网
(4)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能够防止五氧化二磷向空气中扩散,更环保;
(5)一旦发生火灾,消防队员通常用水来灭火,该方法主要的灭火原理是: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故答案为:(1)4P+5O22P2O5;(2)空气或氧气;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4)能够防止五氧化二磷向空气中扩散,更环保;
(5)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题10】.(2021秋 蒸湘区校级期末)诗人陆游的笔记中记载“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可省油之半”“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夹瓷盏被称为省油灯,用棉绳做炷(灯芯),上层盏盛油,下层盏盛水,其结构示意图如图。21cnjy.com
(1)图中炷和油属于    ,这是燃烧的    个条件之一。
(2)省油灯的原理是:下层盏内水吸热,减少油的    ,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解答】解:(1)图中属于炷和油属于可燃物,这是燃烧的三个条件之一。
(2)省油灯的原理是:油燃烧放热,上层盏内油温升高,下层盏内水吸热,减少油的挥发,以达到省油的目的。21·世纪*教育网
故答案为:(1)可燃物;三;(2)挥发。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氧化反应。
了解缓慢氧化与燃烧的异同点。
知道燃烧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对比,学生能自主探讨出缓慢氧化与燃烧的区别。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能归纳得出燃烧所必需的条件,并根据相关条件来判断物体能否燃烧。
通过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学生能将燃烧的条件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燃烧和氧化的观察和探究,学生能够发展对探索空气中的气体性质的欲望,养成用实验来验证猜想的习惯,提高自主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探究燃烧的条件。
【难点】
运用燃烧的条件解释现实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节 氧化和燃烧
学习目标:
知识精讲 有的放矢
核心考点一:氧化反应
知识归纳
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作氧化反应。
类型:
①缓慢氧化:氧化过程进行得非常缓慢,甚至在短期内不易察觉,如钢铁生锈、塑料和橡胶制品的老化等。
②剧烈氧化:氧化过程进行得很剧烈,如燃烧。
典型例题 珠联璧合
【例题1】(2021秋 遵化市期中)下列现象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木炭燃烧 B.食物腐败 C.蜡烛燃烧 D.汽油燃烧
【变式1】(2021秋 遵化市期中)下列现象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木炭燃烧 B.食物腐败 C.蜡烛燃烧 D.汽油燃烧
知识精讲 有的放矢
核心考点二:燃烧及燃烧的条件
知识归纳
1.燃烧的概念: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作燃烧。
物质 白磷 红磷 汽油 木材 木炭 硫 酒精 无烟煤
着火点℃ 40 240 250 250~330 320-370 260 558 700-750
2.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助燃剂、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可燃物的着火点:物质燃烧所需达到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
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异同点:①本质一样,都是与氧气发生反应;②现象不一样,在氧气中燃烧剧烈一些。21·cn·jy·com
原因: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
自燃:由于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被积累后,温度升高达到该可燃物的着火点时,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不经点火就自发燃烧起来的现象。21*cnjy*com
爆炸:如果燃烧以极快的速率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瞬间内累积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剧地膨胀,就会引起爆炸。
化学变化:鞭炮
物理变化:高压锅爆炸
典型例题 珠联璧合
【例题2】如图是特色菜“纸锅烧豆腐”。将盛有豆腐、水和调味品的纸锅直接放在固体酒精上烧,发现纸锅不会被烧坏;小明认为是纸锅里的水在沸腾时到达沸点后温度不变,达不到使纸燃烧的温度。下列操作能证明小明观点的是
A.把空纸锅放在酒精上烧 B.把纸锅换成铁锅
C.把固体酒精换成煤气灶 D.用扇子加大火力
【变式2】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如图甲所示。图乙所示的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的是(  )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知识精讲 有的放矢
核心考点三: 灭火
知识归纳
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之一,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2)隔绝空气(或氧气)
(3)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促进燃烧:(1)增大氧气的浓度 (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2)增大可燃物和氧气的接触面积 (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典型例题 珠联璧合
【例题3】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到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火灾是一种燃烧现象,燃烧属于缓慢氧化
B.电路老化着火,应立即用水灭火
C.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前行
D.为了快速逃离火场可乘坐电梯
【变式3】2020年3月底,四川西昌突发森林火灾,过火面积约1000公顷。下列关于森林火灾应急措施或原因不合理的是( )www.21-cn-jy.com
A.用沙土灭火,达到隔绝空气的目的
B.飞机播撒干冰,达到降低可燃物着火点的目的
C.紧急疏散火灾周围地区的人群及贵重物品,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
D.砍掉或清理大火前面的干枯树枝、树叶等可燃物,达到隔离可燃物的目的
知识精讲 有的放矢
核心考点四: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知识归纳
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伴有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即有放热现象或吸热现象。【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放出热量的反应:如燃料的燃烧,生石灰与水结合成氢氧化钙,镁与盐酸反应等。
(2)吸收热量的反应:如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CO,Ba(OH)2与NH4Cl反应。
典型例题 珠联璧合
【例题4】(2022 宿州一模)放热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应用的主要原理不涉及放热反应的是(  )2-1-c-n-j-y
A.生石灰用于加热即热食品
B.炸药用于拆除危旧建筑
C.铁粉用于制作热敷袋
D.用水鉴别NaOH和NaCl
【变式4】(2021 益阳)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有放热现象
B.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C.化学能可转变成电能,如天然气燃料电池已被应用于城市客车的驱动电源
D.人体能维持恒定体温,主要是蛋白质在酶的催化下转变成CO2和H2O,放出热量
走进重高 拓展视野
【题1】.人们常在可燃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氢氧化镁是一种常见的阻燃剂,受热易分解:Mg(OH) 2 MgO+H2O↑.下列关于该化合物可作阻燃剂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分解反应属吸热反应,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B.该化合物着火点高,不易燃烧
C.生成的水蒸气稀释空气
D.生成的固体氧化物隔绝空气
【题2】.“魔棒点灯”趣味实验的操作为: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在高锰酸钾上滴加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被点燃了。你认为酒精灯能被点燃的主要原因是(  )
A.“魔棒”具有神奇的功力使酒精灯点燃
B.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的混合物能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使酒精自发燃烧
C.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D.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氧气,酒精在氧气浓度大的环境中能自发燃烧
巩固训练 初露锋芒
【题1】如图,往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某固体,会引起试管内白磷燃烧,该固体可能是(  )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氯化钠 D.碳酸钙
【题2】已知蜡烛的着火点约为190℃,蜡烛的火焰由气态蜡燃烧形成,如图所示,在温度计示数为280℃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
A.隔绝氧气 B.移走可燃物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无法判断
【题3】下列变化中都有能量变化,其中属于在化学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是(  )
A.镁与稀盐酸反应
B.高锰酸钾制氧气
C.硝酸铵溶于水使温度降低
D.利用干冰升华进行人工降雨
【题4】科学课上,老师向大家演示了两个化学反应实验。
(1)实验一中,将混有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烧杯放在玻璃板上,快速搅拌玻璃棒后静止片刻,提起小烧杯,发现玻璃板粘在烧杯底部一起提起。可见,氢氧化钡和氯化铵反应能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来源:21cnj*y.co*m】
(2)实验二中,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写出氧化钙的化学式______。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将气球中的生石灰倒入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
【题5】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的探究实验。
①将所需仪器按照装置图连接起来;
②在K3处夹紧止水夹,打开K1和K2,向上拉动任意一支注射器的活塞;
③将实验所需药品加入对应的仪器;
④将装有适量白磷的具支试管放入冷水中,打开K3处止水夹;
⑤打开K1,关闭K2,往装置甲中加入适量的双氧水,氧气进入具支试管中;
⑥关闭K1,打开K2,往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盐酸,二氧化碳进入具支试管中;
⑦将装有适量白磷的具支试管放入80℃的热水中;
⑧…,生成气体进入具支试管中;
⑨关闭K1,打开K2,往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盐酸。
(1)实验步骤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在实验步骤⑥中,具支试管中氧气已经排尽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3)步骤⑧中…处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才能看到白磷燃烧起来的实验现象;
(4)已知白磷的化学式为P4,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结论:可燃物燃烧必须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课后训练 鲲鹏展翅
【题1】.(2022春 重庆月考)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是全球首次以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的奥运火炬外壳,传递的圣火用最清洁能源作燃料,该燃料是(  )
A.汽油 B.氢气 C.天然气 D.一氧化碳
【题2】.(2022 威远县校级一模)2020年3月30日,四川西昌突发森林火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出动直升机开展吊桶投水扑灭山火,主要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大火不易扑灭是因为山势陡峭,树林茂密,难以通过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C.地表腐质层的可燃性气体在雷击作用下达到着火点而燃烧,引发森林火灾
D.消防人员灭火要防止被森林大火灼烧,并戴好防护面罩避免吸入有害物质
【题3】.(2021秋 沭阳县期末)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氢气燃烧 B.塑料老化
C.动植物体呼吸 D.金属的锈蚀
【题4】.(2021秋 苏州期末)下列反应中,吸收热量的是(  )
A.生石灰与水反应 B.硫燃烧
C.镁与稀盐酸反应 D.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题5】.(2022 亳州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先挤压右侧滴管,使液体A与固体D接触,产生大量气泡,同时微热燃烧管,观察到纸屑先于木屑燃烧,然后挤压左侧滴管滴下液体,也产生气泡,同时纸屑和木屑均熄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证明纸屑的着火点高于木屑
B.该装置的优点有:操作简单、节约药品、现象明显
C.实验过程中产生的CO,可以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尾气处理
D.液体B和固体C一定是稀盐酸和石灰石(或大理石)
【题6】.(2021秋 邢台期末)篝火晚会将木材架空燃烧的目的是(  )
A.使木柴的着火点降低 B.使木柴变成可燃物
C.使木柴与氧气充分接触 D.使木柴散热的速度加快
【题7】.(2022 涧西区模拟)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家中常使用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作燃料,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是    (答一条即可):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一般通过沉降、   、吸附和消毒等净水方法得到。
【题8】.(2022 河南模拟)如图是有关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观察到Y形管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可得出的燃烧条件是    ;Y形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又可得出的燃烧条件是    。
【题9】.(2021秋 大安市校级期末)请根据如图实验回答问题:
(1)请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
(3)图一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得出燃烧的条件是    。
(4)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    。
(5)一旦发生火灾,消防队员通常用水来灭火,该方法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
【题10】.(2021秋 蒸湘区校级期末)诗人陆游的笔记中记载“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可省油之半”“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夹瓷盏被称为省油灯,用棉绳做炷(灯芯),上层盏盛油,下层盏盛水,其结构示意图如图。21cnjy.com
(1)图中炷和油属于    ,这是燃烧的    个条件之一。
(2)省油灯的原理是:下层盏内水吸热,减少油的    ,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氧化反应。
了解缓慢氧化与燃烧的异同点。
知道燃烧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对比,学生能自主探讨出缓慢氧化与燃烧的区别。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能归纳得出燃烧所必需的条件,并根据相关条件来判断物体能否燃烧。
通过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学生能将燃烧的条件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燃烧和氧化的观察和探究,学生能够发展对探索空气中的气体性质的欲望,养成用实验来验证猜想的习惯,提高自主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探究燃烧的条件。
【难点】
运用燃烧的条件解释现实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