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综合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丙均为有机物
B.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
C.甲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
D.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质量比为8:7
2、开展实验学习的前提是安全,下列危险化学品标志适合贴在盛放酒精的试剂柜上的是
A. B.
C. D.
3、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俗称、分类不一致的是
A.NaOH 烧碱 碱 B.CaO 生石灰 氧化物
C.Na2CO3 纯碱 碱 D.C2H5OH 酒精 有机物
4、甲醛(CH2O)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对人体有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醛由碳和水组成
B.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
C.甲醛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为
D.居室装修后为防甲醛残留,应开窗通风
5、酚酞是初中化学中常用的一种酸碱指示剂,遇碱性溶液会变红色,其化学式为:C20H14O4,下列有关酚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酚酞中碳、氧元素的个数比为5:1 B.一个酚酞分子是由38个原子构成的
C.酚酞属于有机物 D.酚酞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8
6、鮮奶、蛋类和豆类中含有较多的钙,婴幼儿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可以预防
A.佝偻病 B.贫血症
C.坏血症 D.夜盲症
7、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用霉变的谷物作饲料
B.用甲醛溶液浸泡鱿鱼,以保质保鲜
C.腌制的泡菜含亚硝酸盐,不能长期食用
D.霉变大米花生等含有黄曲霉毒素,煮熟后可食用
8、下表中的物质、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及用途三者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 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用途
A 沼气 CH4 可作燃料,点燃前要先验纯
B 生石灰 CaCO3 可作建筑材料
C 木炭 C 吸附一些食品和工业产品里的色素
D 75%的酒精 C2H5OH 抗疫期间可作消毒剂
A.A B.B C.C D.D
9、2020新春之际出现了罕见的新型冠状病毒,过氧乙酸(CH3COOOH)是杀灭病毒的主要消毒剂。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过氧乙酸属于无机化合物
B.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g
C.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3
D.1个过氧乙酸分子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10、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水和酒精 闻气味
B 除去CO2中的CO 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
C 鉴别硬水和软水 分别取等量,加肥皂水
D 证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
A.A B.B C.C D.D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2个亚铁离子___________。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___________。
2、食品与健康、能源与环境是我们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1)红枣,自古以来就被列为“五果”之一。红枣中富含铁,经常食用红枣可以防止患______(填“贫血”或“佝偻病”)。
(2)八闽首府建州(今建瓯),历史悠久。建瓯板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_。
(3)优质水源是酿酒条件之一,政和“东平老窖”是福建名酒。为了鉴别该水源属于软水还是硬水,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
(4)国务院决定自2018年5月1日起,将抗癌药品的进口关税降为零。氮芥(C5H11Cl2N)是最早用于临床并取得突出疗效的抗肿瘤药物。氮芥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精确到0.1%)。
3、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的部分体液的pH如图所示。
①图中碱性最强的体液是___________。
②该同学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过多,可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为A1(OH)3)治疗,其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
(2)众志成城、全民抗疫。疫情期间,某食品公司向医院捐赠了一批“即热米饭”,该“即热米饭”用生石灰和水的反应作为热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在酸性环境下稳定,高温下不稳定。它主要存在于水果和黄瓜等蔬菜中,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①根据信息可知,维生素C溶液显____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②在下列物质中,能与维生素C溶液发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食盐 b.苛性钠 c.硫酸钠
③为较好吸收利用维生素C,食用黄瓜时宜____________(填“凉拌”或“煮熟”)。
(4)酿酒厂生产白酒时,常加入适量稀硫酸来控制酸度,发酵完成后蒸馏即可得到白酒。盐酸也可以控制酸度,且价格比硫酸低。请说明此处不用盐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5)小明在家发现两根锈铁钉,带到实验室里,将其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小明未将金属立即取出,过了段时间后,又看到金属表面有气泡出现,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高钙牛奶富含蛋白质、糖类、无机盐等营养物质(______)
5、用化学符号表示:
(1)2个氧原子________
(2)3个二氧化硫分子________
(3)4个铁离子________
(4)+1价的钠元素_______
(5)最简单的有机物________。
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体内储存的脂肪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____)
2、C18属于有机物(____)
3、蛋白质 核酸 脂肪及糖类都是高分子化合物(____)
4、大米中富含油脂,不含淀粉(____)
5、用无水酒精对皮肤、体温计等进行消毒(____)
四、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目前,市场上畅销以木糖醇为原料的“口香糖”,对修复蛀牙有所帮助。木糖醇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其中,氢元素质量分数约为7.89%,氧元素质量分数约为52.6%,且每个分子中含有5个氧原子。请回答:
(1)该有机物还含有的一种元素是_______________;
(2)木糖醇的化学式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木糖醇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蜂蜜里含有葡萄糖,它的化学式为C6H12O6。通过计算回答:
(1)葡萄糖属于_______(填“有机”或“无机”)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
(2)葡萄糖中碳、氢、氧元素之间的质量比是_____(最简整数比)。
(3)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
3、维生素C是一种人体必需的维生素.查阅资料可知下列信息:
部分性质 生理作用
维生素C 化学式:C6H806 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在酸性溶液 中稳定,中性或碱性溶液中易被空气氧化… 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 疾病的抵抗能力…
(1)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___ .现有黄瓜、馒头、牛肉,其中富含维生素C的是 _________ .
(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维生素C的还原性进行实验探究,其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说明了维生素C在空气中氧化除跟氧气有关外,还与 _________ 有关.因此,生吃新鲜蔬菜要比熟吃蔬菜维生素C的损失 _________ (选填“大”或“小”).
(3)①该兴趣小组同学对某果计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进行测定,反应原理为:C6H806+I2═C6H606+2HI
实验步骤如下:
a.取果汁饮料10mL,用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稀释到50mL
b.加醋酸溶液酸化
c.加入少量指示剂
d.逐滴加入稀碘水至完全反应,实验测得恰好反应时,消耗溶质碘的质量为25.4mg.计算该果汁饮料每100mL中含维生素C的质量为多少mg?(请将计算过程写在答题卡上)
②有些同学在测定时,未加入醋酸溶液酸化,测得维生素C的含量明显小于其他同学.
其原因是 _________ .
4、实验室有一瓶含杂质的氯酸钾。康康利用该药品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杂质不参加反应)。氯酸钾样品的质量为 18.5g,加入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4.5g,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18.2g。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需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用酒精灯给盛有氯酸钾的试管加热时,其操作注意事项为_____(答 1 点)。
(2)计算受热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精确到 0.01g)。
5、新药左旋氧氟沙星(C18H20FN3O4)可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其说明书中部分内容如图。
(1)左旋氧氟沙星属于___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左旋氧氟沙星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精确到0.1%)。
(3)成人呼吸道感染患者,一个疗程最少应服用左旋氧氟沙星_______g。
(4)从保存方法看,左旋氧氟沙星可能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化学性质。
五、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
1、乙醇是以高粱、玉米、薯类等为原料,经发酵、蒸馏而制得,属于可再生能源. 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油燃料,可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2001年4月2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车用乙醇汽油》国家标准,并于同年4月15日开始实施.乙醇(C2H5OH)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和H2O.如果氧气不充足,乙醇燃烧可能还生成CO.现用以上装置进行实验,确证乙醇燃烧产物中有CO、CO2和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能确证产物中有H2O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能确证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B中石灰水变浑浊,D中石灰水无变化.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家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甲烷的水合物.质量相等的甲烷和乙醇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完全燃烧,产生CO2的质量较多的是________.
2、某校课外兴趣小组学完“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后,设立了研究性课题,做了如下一个实验:
①用清水将口漱净,口内含一块消过毒的脱脂棉,一段时间后用镊子取出脱脂棉,将其中的唾液收集到小烧杯中。
②加入蒸馏水稀释。
③取一支洁净的试管,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 mL,再加入稀释了的唾液2 mL。
④轻轻振荡并保持试管的下半部分浸入37℃温水中l0min。
⑤加入2 mL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边加边振荡。
⑥将试管下半部分放在酒精灯上均匀加热,煮沸5 min至10min。
⑦10 min后试管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1)该小组给自己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研究性课题 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指出你的假设并验证你的假设(至少提出两个假设),得出规律性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 实验验证 现象结论
(3)试管中的最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分析】
由图可知,反应为C2H6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
【详解】
A.丙为一氧化碳不是有机物,错误;
B. 由分析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分别为2、5,错误;
C. 甲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6=4:1,正确;
D. 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质量比为32:(2×28)=4:7,错误。
故选C。
2、A
【详解】
乙醇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液体,故应贴上易燃液体的危险化学品标志。
A、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燃液体标志,符合题意;
B、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不符合题意;
C、图中所示标志是剧毒品标志,不符合题意;
D、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燃固体标志,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3、C
【详解】
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不符合题意;
B、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是由Ca、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符合题意;
D、乙醇俗称酒精,乙醇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A
【详解】
A. 由化学式可知甲醛由碳、氢、氧元素组成,错误;
B. 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30,正确;
C. 甲醛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为,正确;
D. 居室装修后为防甲醛残留,应开窗通风,正确。
故选A。
5、A
【详解】
A、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由化学式可知,一个酚酞分子是由(20+14+4)个=38个原子构成,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酚酞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酚酥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12+1×14+16×4=318,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A
【详解】
A、婴幼儿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可以预防佝偻病,符合题意;
B、补充铁元素,可以预防贫血,不符合题意;
C、多吃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以预防坏血病,不符合题意;
D、多吃含维生素A的食物,可以预防夜盲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C
【详解】
A、霉变的谷物含有黄曲霉毒素,有毒,不能作饲料,否则有毒物质随食物链传递,最终危害人类健康,A错误;
B、甲醛有毒,不能浸泡食品,B错误;
C、大量食用亚硝酸盐也会中毒,所以不能长期食用泡菜,C正确。
D、黄曲霉毒素耐高温,霉变的食品煮熟后也不能食用,D错误;
故选C。
8、B
【详解】
A、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化学式为CH4,是一种可燃性气体,能作燃料,点燃前要验纯,故A选项正确;
B、CaCO3是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能作建筑材料,生石灰为氧化钙的俗称,故B选项错误;
C、木炭主要成为为碳,化学式为C,木炭和活性炭一样都有吸附性,常用来吸附一些食品和工业产品里的色素,故C选项正确;
D、75%的酒精,溶质为酒精,化学式为C2H5OH,有杀菌消毒作用,抗疫期间可作消毒剂,故D选项正确;
故选B。
9、D
【详解】
A.由过氧乙酸的化学式可知,过氧乙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错误;
B.由过氧乙酸的化学式可知,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错误;
C.由过氧乙酸的化学式可知,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错误;
D.过氧乙酸由过氧乙酸分子构成,1个过氧乙酸分子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正确;
故选D。
10、B
【详解】
A、水是无味的,酒精具有特殊的酒香味,气味不同,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无法点燃,符合题意;
C、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不符合题意;
D、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证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
1、
(1)2Fe2+
(2)CH4
【分析】
(1)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亚铁离子表示为:2Fe2+;
(2)
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化学式为:CH4。
2、
(1)贫血
(2)蛋白质
(3)肥皂水
(4)45.5%
【解析】
(1)
人体缺乏铁元素会患缺铁性贫血,故填贫血;
(2)
鸭肉等肉类富含营养素为蛋白质,故填蛋白质;
(3)
鉴别硬水、软水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后振荡,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浮渣多的是软水;故填肥皂水;
(4)
氮芥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5.5%,故填45.5%。
3、
(1) 胰液 Al(OH)3+3HCl=AlCl3+3H2O
(2)CaO+H2O=Ca(OH)2
(3) 酸性 b 凉拌
(4)盐酸挥发性较强
(5) 铁锈溶解,溶液变黄色 Fe2O3+6HCl=2FeCl3+3H2O Fe+2HCl=FeCl2+H2↑
【解析】
(1)
①图中胰液pH最大,碱性最强,故填:胰液。
②盐酸和氢氧化铝生成氯化铝和水,故填:Al(OH)3+3HCl=AlCl3+3H2O。
(2)
石灰和水生成氢氧化钙,故填:CaO+H2O=Ca(OH)2。
(3)
①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故维生素C溶液显酸性,故填:酸性。
②维生素C溶液显酸性,苛性钠是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与维生素C溶液发生反应,故选:b。
③维生素C高温下不稳定,为较好吸收利用维生素C,食用黄瓜时宜凉拌,故填:凉拌。
(4)
盐酸挥发性较强,加入盐酸控制酸度,蒸馏得到白酒中会含有盐酸,故填:盐酸挥发性较强。
(5)
锈铁钉,将其放入稀盐酸中,铁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观察到铁锈溶解,溶液变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小明未将金属立即取出,铁会和稀盐酸继续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过了段时间后,又看到金属表面有气泡出现,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故填:铁锈溶解,溶液变黄色;Fe2O3+6HCl=2FeCl3+3H2O;Fe+2HCl=FeCl2+H2↑。
4、正确
【详解】
高钙牛奶富含蛋白质、糖类、无机盐等营养物质,说法正确。
5、
(1)2O
(2)3SO2
(3)4Fe3+
(4)
(5)CH4
【解析】
(1)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氧原子可表示为2O,故填:2O;
(2)
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3个二氧化硫分子可表示为3SO2,故填:3SO2;
(3)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4个铁离子可表示为4Fe3+,故填:4Fe3+;
(4)
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1不能省略,故+1价的钠元素表示为,故填:;
(5)
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故填:CH4。
三、判断题
1、正确
【详解】
在正常情况下,人每日需摄入50~60g油脂,它供给人体日需能量的20%~25%。一般成人体内储存约占人体质量10%~20%的脂肪,它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当人进食量小、摄入食物的能量不足以支付机体消耗的能量时,就要消耗自身的脂肪来满足机体的需要,此时人就会消瘦。说法正确。
2、错误
【详解】
有机物属于化合物,C18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不是化合物,不是有机物,故错误。
【点睛】
3、错误
【详解】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缩聚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核酸是由多个基本单位——核苷酸组成的,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脂肪相对分子质量不大,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单糖、双糖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多糖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错误。
4、错误
【详解】
大米主要成分为淀粉,并不富含油脂,说法错误。
5、错误
【详解】
用75%的酒精对皮肤、体温计等进行消毒,不是无水酒精,错误。
四、计算题
1、碳 152 12
【详解】
(1)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所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2)设木糖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则有5×16=52.6%×M,所以M=152;
(2)一个木糖醇分子中氢元素的质量为152×7.89%=12,即一个木糖醇分子中含有12个氢原子。
2、(1)有机;180;(2)6:1:8;(3)40%
【详解】
解:(1)葡萄糖是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是12×6+1×12+16×6=180;
(2)葡萄糖中碳、氢、氧元素之间的质量比是(12×6):(1×12):(16×6)=6:1:8;
(3)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3、(1)9:l:12; 黄瓜;
(2)温度;小;
(3)①176mg ②被氧化的维生素C增多.
【详解】
(1)根据元素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应原子个数的乘积比,可得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8:(16×6)=9:l:12;根据水果蔬菜中富含维生素,可知黄瓜中富含维生素C;
(2)根据维生素C随温度变化的图示信息,可推知:生吃新鲜蔬菜要比熟吃蔬菜维生素C的损失小;
(3)①解:设l0mL果汁饮料中含维生素C的质量为x
C6H806 +I2═C6H606+2HI
176 254
x 25.4mg
= 解得 x="17.6mg"
该果汁饮料每100mL中含维生素C的质量为:17.6mgxl0=176mg;
②根据维生素C的性质:在酸性溶液中稳定,中性或碱性溶液中易被空气氧化,测得维生素C的含量明显小于其他同学,其原因是:未加人醋酸溶液酸化,被氧化的维生素C增多。
4、(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或其他合理答案);(2)12.25g
【详解】
(1)实验过程中需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酒精灯给盛有氯酸钾的试管加热时,其操作注意事项为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或其他合理答案)。
(2)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设受热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为x,则
x = 12.25 g;
答:受热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为 12.25 g。
5、
(1)有机物
(2)左旋氧氟沙星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3)2.8
(4)见光易分解(或易发生化学变化)
【分析】
(1)
左旋氧氟沙星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2)
见答案;
(3)
成人呼吸道感染患者,一个疗程最少应服用左旋氧氟沙星:0.2g×2×7=2.8g;
(4)
从保存方法看,左旋氧氟沙星需避光保存,可能具有见光易分解的化学性质。
五、实验探究
1、A中的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 E的玻璃管中黑色的氧化铜变为红色,F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验证产物中CO2的存在 除去CO2 检验CO2是否已除尽 甲烷
【详解】
(1)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与水反应生成蓝色的五水硫酸铜,如产物中有H2O生成,则A中的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一氧化碳有还原性,能把黑色的氧化铜还原成红色的铜,同时本身被氧化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所以如果是一氧化碳的话,现象应为的玻璃管中黑色的氧化铜变为红色,F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填:A中的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E的玻璃管中黑色的氧化铜变为红色,F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证明二氧化碳存在,可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的性质,B装置的作用是验证产物中CO2的存在;一氧化碳的检验涉及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检验一氧化碳需先除去二氧化碳,再检验是否又生成了新的二氧化碳,所以C装置的作用是除去CO2;D装置的作用是检验CO2是否已除尽.
故填:验证产物中CO2的存在;除去CO2;检验CO2是否已除尽;
(3)B装置的作用是验证产物中CO2的存在;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4)甲烷和乙醇在燃烧时,它们中的碳都形成二氧化碳了,二者含碳量越高,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也越大,甲烷中碳的质量占12/16,乙醇中碳的质量占24/46,所以等质量的甲烷和乙醇充分燃烧产生CO2的质量较多的是甲烷。
故填:甲烷。
2、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作用。
假设 实验验证 现象结论
可能是酶本身能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红色沉淀 取少量淀粉酶于试管中,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 没有红色沉淀生成,不是 淀粉酶与氢氧化铜反应
可能是淀粉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红色沉淀 取少量淀粉于试管中,加人新制氢氧化铜,加热 没有红色沉淀生成,不是 淀粉与氢氧化铜反应
可能是反应生成的葡萄糖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红色沉淀 取少量的葡萄糖于试管 中,加入新制氢氧化铜, 加热 有红色沉淀生成,是葡萄 糖与氢氧化铜反应
说明唾液淀粉酶能使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 【解析】
【详解】
本题是实验设计题,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确定实验目的,进行假设和设计实验,最后得出结论。
(1)根据题中信息特别是“③取一支洁净的试管,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mL,再加入稀释了的唾液2mL”可知,该实验探究的是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作用。
(2)根据实验现象是“10min后试管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据此可提出假设是酶本身、淀粉、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红色沉淀,根据假设可设计的实验为:分别用酶、淀粉、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加热进行验证,故答案为:
假设 实验验证 现象结论
可能是酶本身能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红色沉淀 取少量淀粉酶于试管中,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 没有红色沉淀生成,不是 淀粉酶与氢氧化铜反应
可能是淀粉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红色沉淀 取少量淀粉于试管中,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 没有红色沉淀生成,不是 淀粉与氢氧化铜反应
可能是反应生成的葡萄糖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红色沉淀 取少量的葡萄糖于试管中,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 有红色沉淀生成,是葡萄 糖与氢氧化铜反应
(3)实验最终现象是:10min后试管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说明唾液淀粉酶能使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故答案:唾液淀粉酶能使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