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必考点解析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同步测评试卷(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必考点解析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同步测评试卷(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4-18 14:1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同步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A.因为铜导电性好,所以常用来制作导线 B.因为石墨能导电,所以常用作电池的电极
C.因为氮气不支持呼吸,所以用于制氮肥 D.因为酒精具有可燃性,所以可用作燃料
2、无论是冰天雪地的南极探险站,还是遥远的太空,亦或是战火连天的中东地区,我们都热衷于种菜。蔬菜中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其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A.C B.O2 C.H2O D.盐份
3、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了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B.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都是有机化合物
D.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有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是单质
4、如图是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醇由乙醇分子构成
B.乙醇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C.乙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6:1
D.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
5、下面是小华同学某日午餐食物的一部分,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米饭 B.炒土豆 C.鲫鱼豆腐汤 D.糖拌西红柿
6、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开始使用谷物酿酒了,酒的主要成分就是酒精(学名乙醇,化学式为C2H5OH)。将2.3 g酒精和4.0 g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纯净物)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X
反应前质量/g 2.3 4.0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2.2 2.7 待测
分析数据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酒精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反应后X的质量为1.4g
C.X中可能含有氢元素
D.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且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
7、人体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如果人体内缺少钙元素,有可能引起的疾病是
A.贫血症 B.夜盲症 C.佝偻病 D.甲状腺肿大
8、鮮奶、蛋类和豆类中含有较多的钙,婴幼儿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可以预防
A.佝偻病 B.贫血症
C.坏血症 D.夜盲症
9、人体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如果人体内缺少铁元素,有可能引起的疾病是
A.贫血症 B.夜盲症 C.佝偻病 D.甲状腺肿大
10、花青素(C15H11O6)具有缓解眼睛疲劳,保护视力的作用,该物质主要来源于各种蔬菜和水果,有关花青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花青素分子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原子
B.花青素是由三种元素构成的
C.花青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花青素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5个铜原子_______;
②4个铵根离子_______;
③氢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_______;
④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该元素与空气中含量居第二多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2)用所给的元素Na、C、O、H、S、Ca组成的物质填空(填化学式):
①常用于除去铁锈的酸_______;
②农业上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__;
③用于做糕点的“泡打粉’’的主要成分纯碱_______;
④最简单的有机物_______;
(3)临近中考,妈妈给小明的膳食搭配中有:清炖鸡、回锅肉、米饭、牛奶,你认为还需给小明补充的营养素是_______;
(4)火的发现和利用对人类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钻木取火”使木柴燃烧起来,这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有:可燃物,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充分接触和_______。
2、生活离不开化学,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都跟化学有关。
(1)现代生活中,“柴”已趋向用洁净燃料代替,如电能、煤气、天然气等。熄灭灶火时关闭进气阀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
(2)大米含有的主要营养素是___________;
(3)用洗洁精去除餐具上的油污,利用的是洗洁精的___________作用。
(4)已知食盐水的pH值约为7,酱油的pH值约为4~5,白醋的pH值约为2~3,其中酸性最强的物质是___________。
(5)泡茶时,茶杯中的滤网可使茶叶与茶水分离,其分离方法相当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___________。
3、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某品牌矿泉水瓶上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图。
①“钙”和“钾”指的是___________(填“单质”“原子”或“元素”)。
②可以用___________来检验该品牌矿泉水是否属于硬水。
③该品牌矿泉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
(2)有野外作业人员在酒精炉上用白纸做成的轻便纸锅煮食物(如图)。
①酒精(C2H5OH)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在煮食物的过程中,纸锅不会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③请从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角度,说明图中让固体酒精与纸锅底部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的目的:___________。
4、浸泡大豆是豆浆制备最重要的预处理环节之一。研究小组通过下列实验研究浸泡时间对豆浆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称取150g大豆,用450mL0.5%NaHCO3溶液于25℃下浸泡,测得豆浆中蛋白质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由图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5、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院士毕生最大的追求。
(1)大米富含六大营养素中的______。
(2)水稻适宜在接近中性的土壤里生长。小丽同学用玻璃棒蘸取某块农田土壤待测液滴在______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得出pH=4。如果要种植水稻,可用______来中和改良该土壤。
(3)水稻的种植常施用化肥,为了增强水稻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需要施加的化肥种类是______肥。
(4)为防止污染空气,稻草不能就地焚烧。若不慎有稻草燃烧起来可以用水扑灭,其主要灭火原理是______。
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油脂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____)
2、饮用低温灭菌牛奶(_______)
3、纤维素不能被人体吸收,所以食物中的纤维素对人体毫无意义(____)
4、油脂的组成、结构、性质与淀粉相同(____)
5、糖类是指有甜味的一类物质(____)
四、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血红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8000,已知其 中含铁元素0.33%,则平均每个血红蛋白分子中含铁原子______________个.
2、新药左旋氧氟沙星(C18H20FN3O4)可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其说明书中部分内容如图.
(1)左旋氧氟沙星由_____种元素组成,属于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左旋氧氟沙星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精确到0.1%).
(3)成人呼吸道感染患者,一个疗程最少应服用左旋氧氟沙星_____g.
(4)从保存方法看,左旋氧氟沙星可能具有_____的化学性质.
3、我国民间有端午挂艾草的习俗。艾草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请回答:
(1)黄酮素属于_______________化合物(填“有机”或“无机”)。
(2)黄酮素分子中碳、氢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3)黄酮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4、实验室有一瓶含杂质的氯酸钾。康康利用该药品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杂质不参加反应)。氯酸钾样品的质量为 18.5g,加入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4.5g,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18.2g。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需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用酒精灯给盛有氯酸钾的试管加热时,其操作注意事项为_____(答 1 点)。
(2)计算受热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精确到 0.01g)。
5、为了测定某牛奶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现采用“盖尔达法”分解其中的蛋白质。其原理是把蛋白质中的氮元素完全转化成氨气(化学式为NH3),再用稀硫酸吸收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3+H2SO4=(NH4)2SO4
现取该牛奶样品30 mL,用“盖尔达法”分解其中的蛋白质,产生的氨气用9.5 g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吸收。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氨气的质量是多少克?(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g,下同)
(2)30 mL牛奶中含氮元素的质量是多少克?
(3)下图是该牛奶包装标签的部分内容。已知牛奶中的蛋白质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请你通过计算确定,该牛奶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是否达到了包装标签所标示的蛋白质的质量标准。
配料:鲜牛奶 保质期:8个月 净含量:250 mL/盒 营养成分:(每100 mL) 钙≥0.11 g 脂肪≥3.30 g 蛋白质≥2.90 g
五、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
1、在食盐中加碘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其中碘元素是以含碘钾盐形式加入的,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加碘食盐中含碘钾盐的成分进行了探究。请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加碘食盐中含碘钾盐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一)含碘钾盐主要有KI、KIO3
(作出猜想)
猜想一∶KI;猜想二∶___________(填化学式);猜想三∶KI与KIO3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二)
①KIO3与KI在酸性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生成碘(I2),淀粉溶液遇I2变蓝色
②KI与AgNO3溶液可以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黄色AgI沉淀
③I2.有毒,不能服用
(讨论交流)
小组同学根据资料进行讨论后,认为猜想___________(填"一"、"二"或"三")不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
(实验验证)为验证其它猜想,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填写表格中空白处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取少量加碘食盐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向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 ___________ 猜想一不成立
实验二 另取少量加碘食盐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先向试管中滴加稀硫酸酸化的KI溶液,再向试管中滴加___________。 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猜想二成立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得知,加碘食盐中含碘钾盐是KIO3
(实验拓展)小红按上述实验方法进行探究时,只准备了AgNO3溶液和KI溶液,请从下列生活用品中找出其它两种药品的替代物___________
A.白糖 B.米汤 C.白酒 D.小苏打 E.白醋
2、酒精和含氯消毒液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1)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可直接用于消毒,酒精属于______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大面积喷洒酒精易引起燃爆,这是因为酒精具有挥发性和___________性,故应小面积擦拭消毒。
Ⅱ.84消毒液是我国科研人员于1984年研制的一种含氯消毒液。某品牌84消毒液的使用说明如图,石榴化学兴趣小组对如何科学使用84消毒液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①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
②次氯酸(HClO)的漂白、消毒效果都强于次氯酸钠,但前者不稳定,保存和运输不方便。
(3)(探究1)小吴将少量84消毒液滴在pH试纸上,发现pH试纸先变蓝后褪色,说明84消毒液显___________性,并有漂白性。
(4)(探究2)根据“使用说明2”小娟猜测,在浸泡过程中,次氯酸钠与空气中的某种物质发生了反应。为了证实这一猜测,小蓝进行了以下实验:
操作 现象
将一块有色布条分成3等份,放入三个装有同浓度同体积的84消毒液的烧杯中 向烧杯1通入O2 布条褪色较慢
向烧杯2通入N2 布条褪色较慢
向烧杯3通入___________ 布条迅速褪色
胡老师提示,烧杯3中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一种漂白、消毒效果更强的物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所以使用84消毒液时,浸泡30分钟效果更好。
(5)(拓展探究)漂白粉的漂白、消毒原理与84消毒液相似。已知漂白粉可溶于水,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保存不当易转化为碳酸钙而失效。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判断漂白粉是否变质:(可供选择的试剂有:蒸馏水、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步骤:___________;
实验现象: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详解】
A、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作导线,不符合题意;
B、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作电池的电极,不符合题意;
C、氮气含氮元素,故可用于制氮肥,符合题意;
D、酒精具有可燃性,故可用作燃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C
【详解】
新鲜摘的蔬菜,里面含有的维生素、水等营养物质比较多,蔬菜中水的含量相对要多一点。
故选:C。
3、D
【详解】
A、中和反应生成了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都是中和反应,如酸和金属氧化物也生成盐和水,错误。
B、离子是带电的粒子,但是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电子,错误。
C、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但是含有碳元素的不都是有机化合物,如二氧化碳,金刚石,错误。
D、单质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只有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是单质,正确。
故选:D。
4、C
【详解】
A. 乙醇由乙醇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 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乙醇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 乙醇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6:1,符合题意;
D. 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C
【详解】
A、米饭中主要含有糖类物质,不符合题意;
B、炒土豆中主要含有糖类物质,不符合题意;
C、鲫鱼豆腐汤中主要含有蛋白质,符合题意;
D、糖拌西红柿主要含有维生素、糖类,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6、C
【详解】
A、根据所学知识,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酒精的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A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并结合表中信息,反应后的生成物总质量应等于反应前反应物的总质量,则反应后X的质量为:,故B正确;
C、计算出2.3g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碳:,氢: ,氧:;再计算出2.2g二氧化碳中碳和氧的质量,碳: ,氧:;2.7g水中氢、氧的质量,氢: ,氧:;因此反应物中一共有1.2g碳元素,0.3g氢元素,4.8g氧元素,而生成物中二氧化碳和水中,一共有0.6g碳元素,0.3g氢元素,4.0g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中有0.6g碳元素和0.8g氧元素在X中,且X不含氢元素,故C错误;
D、根据C选项的分析结论,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且有0.6g碳元素和0.8g氧元素在X中,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故D正确;
故选择C
【点睛】
7、C
【详解】
A、缺铁会引起贫血,不符合题意;
B、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不符合题意;
C、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引起佝偻病,老年人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符合题意;
D、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A
【详解】
A、婴幼儿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可以预防佝偻病,符合题意;
B、补充铁元素,可以预防贫血,不符合题意;
C、多吃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以预防坏血病,不符合题意;
D、多吃含维生素A的食物,可以预防夜盲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A
【详解】
A、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故选项正确;
B、夜盲症是缺乏维生素A造成的,故选项错误;
C、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使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幼儿和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或发育不良,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故选项错误;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0、B
【详解】
A、由化学式可知,花青素分子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原子,选项正确;
B、由化学式可知,花青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花青素是由花青素分子构成的,选项错误;
C、花青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15):(1×11):(16×6)=180:11:96,则花青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选项正确;
D、由化学式可知,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符合有机物的组成特点,属于有机物,选项正确,故选B。
二、填空题
1、
(1) 5Cu
Al2O3
(2) H2SO4 Ca(OH)2 Na2CO3 CH4
(3)维生素
(4)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析】
(1)
①表示几个原子即在元素符号前放上相应的数字,5个铜原子表示为:5Cu;
②4个铵根离子即在铵根离子符号前面放上4,表示为:;
③元素的化合价要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表示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要在化学式中该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标上相应的化合价,氢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表示为: 。
④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核外有13个电子,在原子中,原子序数=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所以该元素为13号元素,为铝元素,其化合价为+3价,空气中含量居第二的元素为氧元素,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二者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O3。
(2)
①常用除去铁锈的酸有稀盐酸和稀硫酸,根据题中提供的元素,只能是硫酸,其化学式为:H2SO4。
②农业上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氢氧化钙,其化学式为:Ca(OH)2。
③碳酸钠俗称纯碱,其化学式为:Na2CO3。
④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
(3)
六大营养物质为: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无机盐,从食谱中可以看出,缺少富含维生素的蔬菜类,故填维生素。
(4)
燃烧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充分接触和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
(1)去除可燃物
(2)糖类
(3)乳化
(4)白醋
(5)过滤
【分析】
(1)
灭火原理有三个:一是隔绝氧气(空气),二是将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三是去除可燃物。因此熄灭灶火时关闭进气阀的灭火原理是去除可燃物;
(2)
大米含有的主要营养素是糖类;
(3)
用洗洁精去除餐具上的油污,利用的是洗洁精的乳化作用;
(4)
根据pH的定义,pH越小,酸性越强,因此酸性最强的物质是白醋;
(5)
泡茶时,茶杯中的滤网可使茶叶与茶水分离,是一种固液分离的方法,因此其分离方法相当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过滤。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全,但难度不大,都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3、
(1) 元素 肥皂水 H2O
(2) 没有达到纸锅的着火点 有足够的氧气
【解析】
(1)
①“钙”和“钾”不是以分子、原子、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填:元素;
②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
③该品牌矿泉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化学式为:H2O;
(2)
①酒精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燃烧的三个条件为:可燃物,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空气或(氧气)接触,在煮食物的过程中,纸锅不会燃烧,主要是没有达到纸锅的着火点;
③充分燃烧需要的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足够多的氧气;二是要与氧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图中让固体酒精与纸锅底部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的目的是要有足够的氧气。
4、用450 mL 0.5%的NaHCO3溶液于25℃下浸泡(其他条件相同时),大豆在0-12h的浸泡时间内(在实验范围内),0-10h内随着时间增加蛋白质含量先升高,10-12h内随着时间增加蛋白质含量再降低,且在10h时蛋白质含量最高。
【详解】
根据图像,用450 mL0.5%NaHCO3溶液于25℃下浸泡(其他条件相同时),大豆在0-12h的浸泡时间内(在实验范围内),0-10h内随着时间增加蛋白质含量先升高,10-12h内随着时间增加蛋白质含量再降低,且在10h时蛋白质含量最高。
5、
(1)糖类
(2) pH试纸 熟石灰[或消石灰、氢氧化钙、Ca(OH)2]
(3)钾(或K、含钾元素的复合肥)
(4)使温度降到稻草的着火点以下
【解析】
(1)
大米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大米富含六大营养素中的糖类,故填:糖类。
(2)
用pH试纸测pH值。如果要种植水稻,可用熟石灰来中和改良该土壤,故填:pH试纸;熟石灰[或消石灰、氢氧化钙、Ca(OH)2]。
(3)
水稻的种植常施用化肥,为了增强水稻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需要施加钾肥,故填:钾(或K、含钾元素的复合肥)。
(4)
用水灭火,其主要灭火原理是使温度降到稻草的着火点以下,故填:使温度降到稻草的着火点以下。
三、判断题
1、错误
【详解】
油脂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但是相对分子质量不大,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错误。
2、正确
【详解】
牛奶已经灭菌,饮用后不会危害人体健康,叙述正确。
3、错误
【详解】
纤维素不能被人体吸收,但是食物中的纤维素对人体有重要作用,故填:错误。
4、错误
【详解】
油脂和淀粉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物质,因此,它们的组成、结构、性质不会相同。所以,此判断错误。
【点睛】
5、错误
【详解】
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糖类不一定有甜味,如纤维素属于糖但没有甜味。错误。
四、计算题
1、4
【解析】
血红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8000,其中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33%,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平均每个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的个数是68000×0.33%÷56≈4。
点睛: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2、(1)5 有机物 (2)17.7% 3)2.8 (4)见光易分解
【详解】
试题分析:左旋氧氟沙星C18H20FN3O4是由5种元素组成的,属于有机物;左旋氧氟沙星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6×4/361×100%=17.7%;成人呼吸道感染患者,一个疗程最少应服用左旋氧氟沙星=7×2×0.2=2.8克;从保存方法看,左旋氧氟沙星可能具有见光易分解的性质,因为要避光而且还要密封保存。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及其计算 物质的性质
3、(1)有机(2)3:2(3)81.1%.
【分析】
【详解】
(1)黄酮素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
(2)黄酮素分子中碳、氢的原子个数比为15:10=3:2。
(3)黄酮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或其他合理答案);(2)12.25g
【详解】
(1)实验过程中需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酒精灯给盛有氯酸钾的试管加热时,其操作注意事项为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或其他合理答案)。
(2)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设受热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为x,则
x = 12.25 g;
答:受热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为 12.25 g。
5、(1)0.16 g (2)0.13 g
(3)2.70 g<2.90 g,所以该牛奶未达到标签所标示的质量标准。
【详解】
由已知的化学方程式,根据硫酸的质量可求出氨气的质量,进而求出氮元素的质量。根据30 mL的含氮量可求出100 mL牛奶中的含氮量,然后与2.90 g作比较,看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1)设产生氨气的质量为x
2NH3 + H2SO4=(NH4)2SO4
34 98
x 9.5 g×4.9%
x=≈0.16 g
(2)0.16 g××100%≈0.13 g。
(3)100 mL牛奶中含蛋白质
×100 mL÷16%≈2.70 g<2.90 g
所以该牛奶未达到标签所标示的质量标准。
五、实验探究
1、KIO3 三 碘酸钾和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生成有毒的碘单质,不能服用 无黄色沉淀生成 适量淀粉溶液 BE
【详解】
【作出猜想】根据猜想一和猜想三可推断,猜想二应只含有碘酸钾。
【讨论交流】资料中给出的信息,若碘酸钾和碘化钾混合,酸性条件下会生成有毒的碘单质,而实验探究内容为食盐中的碘元素,故不可能生成有毒物质,因此猜想三不正确。原因即为二者酸性条件下生成有毒的碘单质。
【实验验证】因为猜想一不成立,即不含有碘化钾,则加入硝酸银溶液无黄色的碘化银沉淀生成,故现象为无黄色沉淀生成。
若猜想二成立,即只含有碘酸钾,酸性条件下碘酸钾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碘单质的检验采用淀粉溶液,观察是否变蓝,符合表格中给出的现象,故滴加的药品为适量淀粉溶液。
【实验拓展】由于小红只准备了硝酸钾和碘化钾,还缺少酸和淀粉溶液。米汤的主要成分为淀粉,白醋的主要成分为醋酸。故选BE。
【点睛】
2、有机物 可燃性 碱 二氧化碳 取少量漂白粉与试管内,并加入蒸馏水 漂白粉部分溶解 漂白粉已变质
【详解】
(1)酒精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大面积喷洒酒精易引起燃爆,这是因为酒精具有挥发性和可燃性,故应小面积擦拭消毒;
(3) 将少量84消毒液滴在pH试纸上,发现pH试纸先变蓝后褪色,pH试纸变蓝是因为84消毒液呈碱性,然后褪色,说明其具有漂白性;
(4)烧杯3中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一种漂白、消毒效果更强的物质,则产物是HClO和NaHCO3,根据元素守恒则反应物为水和二氧化碳,故实验中向烧杯内通入气体为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5)已知已知漂白粉可溶于水,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保存不当易转化为碳酸钙而失效。为探究其是否变质,可去少量漂白粉与试管内,并加入蒸馏水,观察到漂白粉部分溶解,则可证明该漂白粉已变质。